什么是说明文
(完整word版)三十七讲说明文的写法
第三十七讲说明文的写法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就是说明事物,讲明道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说明文要在“说"上下功夫,做到“说"而“明”之。
二、说明文的分类1.按要求,可分为:(1)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重在说明事物是“怎样的”.它要求对事物的来历、外形、构造、特点、用途、使用方法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
(2)事理说明文主要是为了讲明某个道理,它不仅要求说明道理是“怎样的”,还要求说明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3)程序说明文要求按先后顺序说明整个过程。
常见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就属于程序说明文。
2。
按表达方法的不同,可分为:(1)科学说明文要求我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我们通常所说、所写的说明文,大都属于这一种.(2)文艺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要求我们用文字的笔调,对事物或事理当作适当地描述,形象、生动地介绍事物或讲明道理。
三、事物说明文一般要写的内容说明一件事物(物品),可以写以下内容:1.来历:来源、形成原因、演变、发展史.2。
类别。
3.外观:形状、大小、颜色等。
4。
构造、质地。
5。
功用、效果。
6.使用方法(包括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
巧记:说明文要写的内容—-来内外构工事巧记:来到这里,在内外都构筑好工事,以迎击敌人。
说明文要写的内容及其简妙写法图示如下:,表明观点:……6.使用方法(包括注1。
来历:来源、形成原因、演变、发展史安全措施)(详写)2.类别5.功用、效果(详写4.构造、3。
外观:形状、大小、颜色具体写作时,可以只突出介绍必要的几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四、说明文的特点1.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
如《太阳》一文,为了说明太阳离我们之远,作者用说明的文字写道:“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上二十几年。
”为了说明太阳之大,作者用说明的文字写道:“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可见,数量词的使用,在说明文中十分重要。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一、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科学知识为目的。
因此以客观介绍为主。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说明文的分类从内容上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区别: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所以,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取决于说明的内容侧重于特征,还是其本质。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来讲,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1、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2、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3、举事例: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4、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公式:·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
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是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回答语言类问题时可采用一正一反一体现的公式。
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与客观事实不相符。
说明文从语言上分为生动性说明文和平实性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八种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八种说明方法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
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批驳谬论。
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
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
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
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
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
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
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
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
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首先,要细致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
市七中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
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
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
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
他在谈体会时写道:“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
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容。
说明文是什么
说明文是什么
说明文是指以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通过对实体事物的科学解释,对客观事物或抽象事物的解释,人们可以对事物的功能、性质、类型、原因、关系形式、结构或概念、来源、特征、异同、演变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知识。
一、说明文是什么
1.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对抽象事物的解释或对客观事物的解释,使人们对事物的结构、形式、性质、类型、原因、功能、关系或概念、来源、特征、演变、异同有了科学的认识。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科学有序,语言准确生动。
2.说明书非常实用,包括说明书、广告、提示、总结、章程、规则、解释等。
有些说明书是按空间顺序写的,有些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的是从主写到次,有的是从现象写到本质;有的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功能等顺序说明,有的按照工艺顺序说明。
3.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例子、比较、分类、下定义、列数据(列数字)、比例、解释、引用、模仿、绘制图表(图表、列表)等。
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择最佳方法。
二、说明文的三个要素
1.说明的组织性:按时间顺序写与叙事相似;按逻辑顺序写作时,要注意找出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表到内,从浅到深,从现象到本质;按空间顺序写作时,要注意观察点,注意内外、上下、大小、左右、前后、西北、东南等的位置和方向。
2、内容的严谨性: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给读者正确的认识。
3、语言准确性:表示空间、时间、范围、数量、特征、程度、性质、程序等,都需要准确。
语言简洁、严谨、科学、严谨。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四、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的顺序;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五、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十种: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引资料)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2引资料(作引用):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E、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3 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说明文,记叙文及议论文的区别
说明文,记叙文及议论文的区别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
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
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如何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中心——即说明了一个什么东西的什么特征还要明白每一个自然段的说明中心——一般是找总起,总结句然后要清楚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引用等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何阅读记叙文?略读,细读,从读,1先大概了解意思2带着问题仔细读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最好做笔记,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怎样阅读议论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说文。
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活中的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
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
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什么是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
1、弄清文体特点
说明文是介绍说明事物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这是它与记叙文、议论文的区别的标志。
继续文在记叙某一事物时,议论文在阐述某一问题时,往往带着主观感情色彩,表现出强烈的爱与憎,而说明文主要是冷静、乐观地介绍,一般很少带有感情色彩。
当然,说明文中也不是绝对没有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成分。
比如开头,要告诉读者说明的是什么食物,就需要记叙;从说明中引用一些感想或对说明的事物稍作评论。
就是议论。
但说明
文中的记叙应当客观,不能随意夸张。
说明文中的议论要注意因果性,重在阐明事理之间的因果关系。
写说明文有时因事物比较抽象或复杂,也可以运用描写,但它只是帮助解说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使说明对象易于被读者认识,达到更好的说明目的,一般不要求意境的和谐和个性化,也不宜太多,太多了,反而影响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标志。
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可
以知道,特征是通过比较而得来的,物与物相同的地方不是特征,而
第 1 页共2 页
不同的地方才
是特征。
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可以知道,特征是通过比较而得来的,猪与鸡比较,说它们是动物,这不是特征,而猪是
【什么是说明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2 页共2 页。
说明文书写格式3篇
说明文书写格式3篇概述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解说事物的来源、成因、性质特征、现象状貌、组织结构、范围类别、功能作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来阐释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包括广告、说明书、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的开头说明文的开头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1)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直接提出说明对象,开头就统摄全文,使读者对作者想要说明的事物“一目了然”,然后再分层加以说明。
如法国学者布丰的作品《松鼠》的开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再如江西一中学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开头:“大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吧,我也有,《日记起步》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提纲挈领这种形式的开头先用简洁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作一个综合而概括性的说明,这个说明正好是这篇说明文的提纲,然后再作具体的说明。
如《数字杂说》的开头:“即使目不识丁的人,通常也会数数,诸如一棵树,两本书,三元钱等。
不过,纵然是饱学之士,倒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乃至数字的遗憾。
”(3)运用设问说明文一般比较平淡朴实,但开头运用设问点明文章主旨,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你想节约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再如中学生优秀作文《生活因网络而精彩》的开头:“当网络成为你我之间生活的桥梁,当网络让寂寞的人找到快乐,有人就会问——为什么那么多青少年都能在网络上自由地穿梭?答:‘因为,生活因网络而精彩!’”《桌面的精彩》的开头:“天是一门文化——天文学,地是一门文化——地理学,我们的课桌其实也是一门文化——取名为课桌文化。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课桌像一本百科全书,它的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能够折射出课桌主人的性格特点。
”(4)运用描写这种形式的开头,往往先运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所要说明的事物,使之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_说明方法_说明顺序
举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
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一特点, 使人信服。 (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 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的作用是 使说明条理清楚。
例: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 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向沙漠进 军》 分类别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严密细致, 条理清晰(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例: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 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 引资料引张嘉贞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制造奇 特的特征(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 的趣味性)
说明文结构
说明文结构主要有:总分式(总-分;
列数字
(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例: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
海水的23%—25%。(死海海水的特征 是咸度高、浮力大)《死海不死》 列数字具体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高、浮 力大的特征。 (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摹状貌: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 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了芦构桥上石刻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 形象,突出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使说明生动、 形象)
五、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画图表、分类别、列 数据、摹状貌、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
说明顺序主要有:
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 四季交替顺序、早晚顺序、先后顺序。 B. 空间顺序——注意表示方位的词语。 C. 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 由表入里、由简到繁、由现象到本质、从 特殊到一般、由因及果。
什么是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议论文是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的分类。
1)对象:A,事物[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B,事理:[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语言:A,一般说明文(平实)B,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绿色蝈蝈》。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
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常见题型:1、文章介绍了事物的那个或那些特点?2、分析几个事物的共同点或不同点?3、说明对象有怎样的成因、质地、构造、功用等。
4、概括文章或文段说明的中心内容。
5、给事物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方法一: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中,为了使读者更直接更清晰的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常常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加以直接说明,这样的句子就是关键句。
在具体介绍使唔使,某些词语直接表明了事物的特征,这就是关键词语。
分析说明对象时,要善于找到这些关键句、关键词语。
方法二:通过分析标题,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有的标题就高度概括了事物的特征,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时,不能忽略了标题的作用。
什么是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奇妙的克隆》等。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事物的演变)空间顺序(建筑物、工艺品)逻辑顺序(内在道理)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整体到部分;⑤从概括到具体;⑥从主要到次要。
举例分析: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时间顺序)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概括→具体)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结果→原因;主要—次要)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概括→具体)5、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佛印(右)(空间顺序)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用到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
三、说明方法初中常用六种: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
附加四种: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
1 下定义是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使读者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作用:科学地说明了……标志:…是…,…这就是…,…叫…。
例:用石墨作笔芯的笔叫铅笔。
2 分类别是把说明对象分类列项,然后逐一说明。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标志:…有几类(种),一类是…,一类是…。
例如: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3 举例子4、列数字。
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说明文的基本知识一、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科学知识为目的。
因此以客观介绍为主。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说明文的分类从容上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区别: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所以,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取决于说明的容侧重于特征,还是其本质。
四、分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9种。
1、举例子: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如果不容易被人理解,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中国石拱桥》中把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一个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将……(对象)分成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
有“一、二、三……”或“其一,其二,……首先、其次……”等形式。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如《死海不死》中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准确。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对象),突出了……(对象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说明文用了大量的概数、约数,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深刻的印象。
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什么是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什么是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说明文是一种旨在解释和阐述某一事物、现象、过程或观点的文体。
它通过清晰明确的语言和有条理的结构来阐述和传达特定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所描述的内容。
以下将深入探讨说明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一、说明文的特点1.客观性:说明文要求作者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情感色彩,侧重于事实和事物本身的解释与描述。
2.明确性:说明文的表达必须准确明确,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语言表达,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3.理性思维:说明文需要遵循逻辑思维,层次清晰,条理有序,以有力的论据来支撑所阐述的观点或论述。
4.科学性:说明文常涉及科学、技术、自然等领域的知识,因此需要具备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
5.广泛性:说明文的对象可以是事物、现象、过程等多种形式,覆盖范围广泛,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明确主题和目的:在开始写作之前,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目的,确保写作的过程紧密围绕主题展开,以避免偏离主题而影响文章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2.提供清晰的事实和数据:使用准确、全面的事实和数据,以支持文中的论述。
事实和数据可以是对事物、现象或过程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带来可信度和说服力。
3.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文要求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运用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汇,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4.逻辑清晰的结构:在写作过程中,采用逻辑清晰的结构,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使读者能够准确把握信息的层次和内容之间的关联。
5.使用例子和比较:引用具体的例子和比较,可以更加生动地阐述问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6.注意叙述方式:说明文可以采用描写、定义、分类、比较、举例等方式进行叙述。
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7.避免主观性评价:说明文要求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性评价和个人情感的干扰,注重内容本身的描述和解释。
什么是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解释、描述或阐述事物、概念、过程或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它旨在向读者传达信息、提供解释或指导,并通过逻辑推理、实例分析、定义、分类、比较等手段来展示主题的特征和相关细节。
说明文通常以客观、清晰、准确的语言呈现,旨在提供读者所需的知识和理解。
下面是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技巧,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编写引人入胜、内容丰富的说明文:1.明确主题和目的:在写说明文之前,需要明确主题和所要传达的目的。
主题是说明文的核心内容,目的是通过解释、描述或阐述来传达信息、提供解释或指导。
2.组织结构清晰: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组织结构,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跟随。
可以根据主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结构,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问题解决顺序、因果关系等。
3.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在介绍主题时,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的背景和基础知识。
这可以包括相关历史、定义、概念、原理等。
4.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术语:说明文需要使用准确、清晰的语言,并根据读者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术语。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除非读者具有相关背景知识。
5.提供具体的例证和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可以提供具体的例证和分析。
这些例证可以是实际案例、数据、图表、图像等,通过对这些例证的分析和解释,加深读者对主题的理解。
6.使用比较和对比:通过比较和对比,可以更好地说明主题的特点和差异。
可以比较不同的观点、方法、产品等,或对比不同的情况、因素等。
7.注意逻辑推理和论证:说明文需要有逻辑性和合理的论证。
通过清晰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使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解释。
8.注意段落和过渡:段落的划分和过渡的使用对于说明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非常重要。
每个段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句,并通过合适的过渡词语或句子与前后段落连接起来。
9.编辑和修改:完成第一稿后,进行编辑和修改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检查文章的逻辑性、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并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0.读者的角度思考: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背景。
什么是说明文
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文章的解说性,即无论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都应该解说清楚、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它的思维类型来说,它主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是说明文的目的主要就是表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就是用笔;说明文建议把实体事物或抽象化事理本身的情况说道确切,议论文则建议明确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观点或主张。
说明文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机器、用具的使用说明,报刊、杂志的解说,字典、词典的注释,以及旅游介绍、影剧介绍等等,都需要说明文。
此外,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要对人物、景物及事理等做必要的说明,这也需要用到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说明文文学创作的基本建议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一个是要把说明对象的特性讲清楚。
1.精确把握住表明对象的特性要想科学客观地解说说明对象,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
如果我们对说明对象了解得不够,把握得不准确,写出来的说明文就不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文章也就不会有任何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呢?一般来说,一个说明对象会有若干个可以说明的方面。
这样,就需要我们对说明对象进行认真的分析,看看哪个方面是需要我们说明的,需要说明的这个方面应该从哪几点来说明。
从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哪个方面说明一般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从哪几点来说明这个大的方面就不那么容易确定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对说明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找出“方面”赖以成立的若干“点”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从而把它解说清楚,解说透彻。
说明文五要素
说明文五要素说明文有关知识一、什么是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分类:1、事物说明: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点2、事理说明: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三说明文五要素:1、说明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3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概括主要原因现象特点整体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资料列图表5、说明语言:准确性、明白、平实四、如何找准说明对象:1、看题目2、抓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五、如何抓事物特征:1、从题目入手或说明对象入手2、从文章结构入手。
先给文段标上序号,弄清每段说的是什么,然后“同类合并”给文章分段,理清结构层次。
知道说明对象,分清类别,确定说明对象的特征。
3、从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入手。
从写法上看,说明文多具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
因此,抓说明对象特征时,就要注意重点段的明示作用。
在说明文中,总是有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或归纳上文说明内容,或引出下文说明要点,阅读中抓住这些语句,往往就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4、从说明方法入手。
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服务的,通过分析说明方法,可以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六、如何答说明文语言:1、说明文语句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感情色彩等,或表示估计、推测、程度等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
特别是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时,应按三步走:①明确表示态度“不能去掉”或“不能换”②结合语境解释该词意:例如:“中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意思是接近于。
它对“到处都有”起了限制作用③与改换后的词或去掉词语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作答。
说明文 (2)
作
比
较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来进 行比较,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 极少使用彩绘”。
打
比
方
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一些难明白的事物或事 理,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中国石拱桥》中将石拱桥比喻成虹。让人对 石拱桥的外形有深刻的印象,并能突出石拱桥形 式优美这一特点。
解题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 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 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表态:不能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
七、说明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
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
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
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
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
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
象变换位置。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不能这样
引
用
引用有关资料来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 引起读者的兴趣。
一、明确说明对象
• 一、什么是说明对象?
•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就是说明对象。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二、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 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说明文导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文章的解说性,即无论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都应该解说清楚、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它的思维类型来说,它主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说明文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机器、用具的使用说明,报刊、杂志的解说,字典、词典的注释,以及旅游介绍、影剧介绍等等,都需要说明文。
此外,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要对人物、景物及事理等做必要的说明,这也需要用到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一个是要把说明对象的特性讲清楚。
1.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要想科学客观地解说说明对象,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
如果我们对说明对象了解得不够,把握得不准确,写出来的说明文就不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文章也就不会有任何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呢?一般来说,一个说明对象会有若干个可以说明的方面。
这样,就需要我们对说明对象进行认真的分析,看看哪个方面是需要我们说明的,需要说明的这个方面应该从哪几点来说明。
从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哪个方面说明一般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从哪几点来说明这个大的方面就不那么容易确定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对说明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找出“方面”赖以成立的若干“点”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从而把它解说清楚,解说透彻。
2.要把说明对象的特性讲清楚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有了准确的把握之后,还应该用语言清晰地把它表达出来。
怎样才能做到表达清晰呢?总的来说,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把材料安排组织好;第二,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把材料安排组织好,就是说文章必须要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条理分明,言之有序。
一般来说,我们在安排组织材料的时候,应该按照人们习惯的顺序,容易理解的顺序,或者是事物本身的顺序来安排组织。
在进行解说的时候,应该按照事物的不同侧面,分层次、有步骤地来进行。
安排好文章的结构之后,还应当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是使说明清晰的关键一环,必须认真加以对待。
说明的方法很多,这里仅简单介绍主要的四种:介绍,是对事物进行一般的,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所介绍的对象有一个概括的、比较全面的了解。
这种方法,是说明文写作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介绍人物、景物的一般情况,也可以介绍某地的地理及历史概况,还可以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生活常识等。
例如:屈原,生于约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等25篇,集中反映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定义,就是用简明的文字揭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确定某一事物的范围和界限的一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既能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明确的、本质的了解,也能使人们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然而,因为定义一般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给人以具体详细的认识,所以在实际写作当中,人们常常将它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及人物形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同时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它就像糖水里的糖、菜里的辣椒一样。
这对“主题”的说明,在运用定义方法的同时,还运用了分解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
这样,给人的认识就比较具体详细了。
分解,就是在说明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时,将这个事物分为若干个部分或若干个方面,逐一进行说明,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清晰认识。
运用这种方法,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从局部到整体。
从整体到局部,是说在说明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它分为若干个小单位进行说明;从局部到整体,是说经过对各个小单位的说明,最后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清晰认识。
例如:游记,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客观描写,即对游览的山水名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与这些自然景物相关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的描写;另一个是主观描写,即在进行客观描写的同时,还要写出面对这些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
比较,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说明事物特性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事物的差异来说明问题。
这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说明方法。
它便于从本质上说明事物的特性,使说明更加清晰。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正比还是反比,相比的事物都应该有某些相同或类似之处,而且还应该为人们所熟知,这样才容易让人理解。
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还会越比越糊涂,使人无法理解。
下面这段对“千手千眼佛”的说明,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普宁寺的千手千眼佛,身高22米,有6层楼房那么高。
他的腰也很粗,腰围差不多跟一间普通居民住房的周长那么长。
在写作实践当中,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往往是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同学们掌握了这里介绍的四种主要方法之后,还应当多读些范文,分析人家的说明方法,吸取更多的营养。
结合范文看说明文写作说明文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但现代有许多优秀篇章,古代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下面,我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习一篇古人的文章。
这是唐代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永州这个地方,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底色,白色的斑点。
这种蛇的毒很大,触着草木,草木就都要死掉。
咬人,谁也没法子抵御它。
然而把它杀死晾干,可以做药,能治风病;挛踠,瘘、恶疮,去死肉,杀三虫……这篇文章,先写一个捕蛇人为生活所迫,每年冒死捉蛇,接着又写出他冒死来捉蛇的原因,即为了躲避比这更可怕的赋税,从而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广大劳苦人民的残酷剥削。
开头对“异蛇”的几句说明文字,在全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写出蛇的毒很大,捕蛇的人苦难生活就更加令人悲痛;写出蛇可以治很多病,就为捕蛇人所以能躲避赋税而以捕蛇为生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表现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及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残酷剥削。
这几句说明性的文字,为文章内容的发展及主题的表现,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说明文写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
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
就像写记叙文跑题一样,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
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
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
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
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这段短文,对说明对象的特性就把握得不准确。
文中既对“桥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也对“桥的建设者”进行了说明,使人不知道究竟要说明哪一个。
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无疑是要对“桥的形态”进行说明。
既然这样,那他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形态”的不同侧面来写,而不应该写与“形态”无关的东西,将“桥的建设者”也搅和进来。
下面,是经过小作者修改的文章,我们看看他是怎样修改的: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
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
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蓝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小作者舍弃了一个方面,将笔墨集中到一点上,这样给读者的认识就清晰多了。
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我们也来看一个例子: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
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这是对构思过程的形象说法“搭架子”进行的说明。
从小作者对“搭架子”所下的定义来看,他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
可接下来的说明,却将“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混在一起说,就显得有些模糊、混乱了,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
既然“搭架子”是对“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两方面的思考,那么在说明的时候,就应该用分解的方法将两方面的问题分开来讲,将一个讲清楚再讲另一个。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分明。
而且也便于集中精力把问题讲清楚。
下面,我们看一看按照这个思路修改后的文章: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
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
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经过这样的修改,“搭架子”的特性就比较清晰地讲明白了。
【什么是说明文】1.什么是事物说明文2. 什么是说明文?3.什么是流行说明文4.说明文作文:什么是作文5.什么是爱说明文6.小学三年级说明文:什么是希望作文7.什么是失去学生优秀说明文8.什么是秋天五年级说明文上文是关于什么是说明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