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合集下载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按照所得税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可以采用几种简便方法计算企业所得税。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简便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简单的总额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型企业或利润金额较少的企业。

按照这种方法,企业所得税税额直接以企业的利润总额为基数,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即可计算出企业所得税金额。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计算结果较为直观,适用于利润情况相对简单的企业。

但是缺点是没有考虑到各种扣除项目的影响,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是营业额等效利润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行业,如零售业、餐饮业等。

按照这种方法,企业所得税税额直接以营业额为基础,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即可计算出企业所得税金额。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适合于大多数小型企业。

但是缺点是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第三种方法是应税所得额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大型企业或利润较高的企业。

按照这种方法,先计算出企业的应税所得额,然后按照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企业所得税金额。

应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需要考虑各种应纳税前扣除项目,如成本、费用、损失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结果相对准确,但是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第四种方法是核算式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较复杂的企业形态和利润情况。

按照这种方法,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一系列核算式和计算规则,逐项计算各种扣除项目和所得额,并根据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企业所得税金额。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结果准确,可以考虑到各种具体情况,但是需要对企业财务情况和税法规定有相当的了解,计算过程相对繁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种简便方法只是在实际操作中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并不能替代正规的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计算和申报。

各种税的计算方法

各种税的计算方法

各种税的计算⽅法各种税的计算公式⼀、增值税1、⼀般纳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X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规模纳税⼈: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销售额= 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消费税1、⼀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X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费)*(1 —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X单位税额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货物数量X单位完税价X适⽤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货物数量X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货物数量X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货物数量X单位完税价格X 适⽤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总额⼀准予扣除项⽬⾦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预缴额⼆⽉应纳税所得额X 25%⽉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X 1/121、⼯资薪⾦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使⽤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使⽤税率X( 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使⽤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地使⽤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地⾯积(平⽅⽶)X使⽤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X(1—扣除⽐例)X 1.2%或年应纳税额=租⾦收⼊X 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4、⼟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扣除项⽬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地增值额X适⽤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X税率(⼀)增值税计算⽅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X增值税税率增值额⼆⼯资+利息+租⾦+利润+其他增值项⽬—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购⼊货物⾦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的扣除⾦额X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扣除项⽬⾦额X扣除税率+已由受托⽅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扣除项⽬⾦额X扣除税率+已由受托⽅代收代交的税额⼀般纳税⼈应纳增值税额⼀般纳税⼈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X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全部进项税额X当⽉免税项⽬销售额、⾮应税项⽬营业额合计/ 当⽉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规模纳税⼈应纳增值税额⼩规模纳税⼈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1+增值税征收率)进⼝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从价定率的计算实⾏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X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 +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 (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费)/ (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X单位数额四、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总额-准予扣除项⽬⾦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额利润总额=收⼊总额⼀成本、费⽤、损失1、⼯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营业外⽀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财务费⽤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产品销售税⾦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及附加本期完⼯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资+制造费⽤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营业外⽀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财务费⽤-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商品销售税⾦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营业外⽀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营业成本-营业费⽤-营业税⾦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额⾦额 -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1、⼯资、薪⾦所得⼯资、薪⾦所得应纳个⼈所得税额⼆应纳⽔所得额x适⽤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收⼊额⼀8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税率-速算扣除数(1)将当⽉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累计应纳税所得额X 12/当⽉累计经营⽉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适⽤税率-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X当⽉累计经营⽉份数/12(4)计算本⽉应纳所得税额:本⽉应纳所得税额⼆当⽉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1-30%)=应纳税所得额X 20%< 70%4、劳务报酬所得(1)⼀次收⼊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2)—次收⼊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应纳税所得额X 20%< 50%应纳税所得额X( 20%^ 10%(3)—次收⼊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应纳税所得额X 20%< 100%=应纳税所得额X( 20%^ 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 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额-财产原值-合理费⽤6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20%7、境外个⼈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X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付给扣缴义务⼈⼿续费的计算:⼿续费⾦额⼆扣缴的个⼈所得税额X 2%六、⼟地增值税额1、⼀般计算⽅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地增值额X适⽤税率某级距⼟地增值额X适⽤税率⼟地增值率⼆⼟地增值额X 100%扣除项⽬⾦额⼟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扣除项⽬⾦额2、简便计税⽅法(1)⼟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额⾦额50%勺:应纳税额⼆⼟地增值额X 30%(2)⼟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额50%未超过100%勺:应纳税额⼆⼟地增值额X 40%-扣除项⽬⾦额X 0.05(3)⼟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额100%未超过200%勺:应纳税额⼆⼟地增值额X 50%-扣除项⽬⾦额X 0.15(4)⼟地增值额超过项⽬⾦额200% 应纳税额=⼟地增值额X 60%-扣除项⽬⾦额X 0.35七、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额+营业收⼊额+其他经营收⼊额)X地区适⽤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额X地区适⽤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九、车船税1、乘⼈车、⼆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车、⼈⼒车、⾃⾏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X适⽤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X适⽤的年税额3、客货两⽤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车适⽤年税额X 50% 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X适⽤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X适⽤的年税额5、⾮机动船应纳税额=⾮机动船的载重吨位X适⽤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数⽐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X购进起始⽉⾄征期终了的余⽉数/征期⽉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X适⽤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X适⽤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多交的税款⼆已⼊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X税率⽉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年应纳⼟地使⽤税税额=使⽤⼟地的平⽅⽶总数X每平⽅⽶⼟地年税额⽉或季应纳⼟地使⽤税税额=年应纳⼟地使⽤税额/12(或)4⼗^⼀、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额X 3/100002、建设⼯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X 5/100003、加⼯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及承揽收⼊X 5/100004、建筑安装⼯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额X 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额X 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X 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额X 0.5 /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X 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额X 5/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额X 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X 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 (⾃有流动资⾦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有流动资⾦总额)]X 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所得税费用计算地简便公式

所得税费用计算地简便公式

所得税费用计算地简便公式
所得税费用是指根据个人或企业的税前收入按照一定税率计算得出的税金。

对于个人来说,所得税是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而对于企业来说,所得税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

所以对于不同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也是不同的。

下面分别介绍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按照当前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级,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2.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扣除的税金,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3.最后根据应纳税额和速算扣除数计算最终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速算扣除数
这样就得到了最终的个人所得税费用。

二、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涉及到不同的税率和税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1.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利润-成本、费用和税金的准予扣除额-免税收入-减免税额
2.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3.最后根据应纳税额和已缴税额计算最终的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已缴税额
企业所得税还涉及到其他税种和税率,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等,这些税款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后再加到企业所得税中,具体计算方法根据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性规定而定。

简便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方法总结

简便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方法总结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简便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方法总结
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计算比较复杂的税种,某些涉及企业所得税计算的业务,虽然有明文规定的计算公式,但不好理解。

本文总结了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但能提高计算速度,而且有助于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的简便计算
按有关规定,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情况下,交易中股权支付时,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非股权支付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例一:甲公司共有股权10000万股,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发展,将80%的股权由乙公司收购,成为乙公司的子公司。

假定收购日甲公司每股资产的计税基础为8元,每股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元。

在收购对价中,乙公司以股权形式支付720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8000万元。

一般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0×80%×10-10000×80%×8)×[8000÷(72000+8000)]=(80000-64000)×10%=1600(万元)。

简便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银行存款支付对应的股份数×每股盈利额=8000÷10×(10-8)=1600(万元)。

因投资未到位不得扣除利息支出的简便计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312号)的规
1。

汇算清缴的大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以收付实现制为辅

汇算清缴的大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以收付实现制为辅

汇算清缴的大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以收付实现制为辅展开全文《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该条款给出了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基本规则,即: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以收付实现制为辅。

对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纳税最简单的例子:A公司收到预收货款100万元,会计计入“预收账款”科目,同时A公司以赊销方式销售货物,货物已经发出,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是没有收到货款,企业会计计入“应收账款”200万元;如果A公司确认预收账款的100万元作为所得税的收入,就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如果按照应收账款的200万元作为所得税的收入,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

权责发生制原则同配比原则息息相关,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收入与成本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

我国税制之所以采取“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原则,主要是同会计制度接轨,由于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经营成果,如果企业所得税按照收付实现制,则纳税调整成本过高,给纳税人造成的负担过大。

美国联邦公司税制允许纳税人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中进行选择。

虽然我国税制采取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但是特殊情况下需要实施收付实现制,主要考量有三个方面:第一,纳税必要资金的考虑。

应收账款确认收入是权责发生制的典型体现,但是应收款由于没有实际收到,纳税人确认纳税的必要资金,因此有时要进行特别规定。

例如,某商业地产企业为了培育市场,约定租赁期三年,每年租金100万元,第三年一次性收取租金300万元,企业第一年虽然没有收到100万元货款,但是记“应收账款“100万元,如果此时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缺乏”纳税必要资金“,因此,此时可以采取收付实现制原则,待企业第三年实际收到租金再缴税;第二,横向配比的考虑。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国企所得税是指国有企业和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要求缴纳的税款。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费用和负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计提法计提法是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计提法,企业需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计提的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反映了企业当前所得税的实际额度。

二、应纳税差额法应纳税差额法又称净利润差额法,是指先计算企业净利润,然后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将净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强调利润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保留了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三、逐笔核算法逐笔核算法是一种详细全面的核算方法,它要求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逐笔进行核算,并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核算工作量较大,但核算结果更加准确。

四、年度汇总法年度汇总法是指企业每年结束后根据年度财务报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的情况。

五、用表核算法用表核算法是在年度报表编制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会计政策和一般会计核算方法,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与年度汇总法相似,但更关注报表编制的规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但需遵循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合法合规运营和税收管理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提法、应纳税差额法、逐笔核算法、年度汇总法和用表核算法。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并在会计核算中严格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所得税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集团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集团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集团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作者:曹舒萍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3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群体结构不断多元化,集团化公司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作为一种平台式管理的企业,其业务模式和行业特点的不同,面临着许多税收问题,如何有效、合规、合法的在经营过程中充分享受税收政策红利,将是集团化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本文将从集团化企业常见业务中,遇到的税收问题进行探讨、筹划,为集团化企业的税收管控方向提供参考。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的一种筹划行为。

本文主要从企业所得税角度探讨集团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如果没有事先筹划,等到尘埃落定时已为时晚也,采取投机、碰运气等方式减少纳税,很可能被定义为偷税漏税,遭遇补税处罚款和滞纳金风险,而且影响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法定代表人遭黑名单等,使公司和法定代表人蒙受严重损失。

因此只有事先筹划、合规合法的经营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取得的以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所得税。

税收的支出直接影响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投资者收益,因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对税法不熟悉、理解不透彻,容易使企业遭受税务风险,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因此企业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意义重大。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从横向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纵向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产业布局、业务整合等方面入手。

做到依法纳税前提下,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下面主要以集团公司内部常见经营活动,结合税收优惠政策,表明税收筹划对集团公司的重要作用。

二、集团公司的收入纳税筹划集团公司总部通常是一个费用主体,主要收入来源于对下属单位的管理费、品牌使用费、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投资分红收益、出借资金利息收入等,不同的收入形式需要相应的资质作支撑,同时不同的收入对象所产生的纳税结果截然不同。

《中国税制(第十二版)》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

《中国税制(第十二版)》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
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 所得来源的确定
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其他所 得
5.3.2 纳税人
• 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这里的企业包 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 所得的其他组织。其中,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等组织。
直接计算法:在直接计算法下,居民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 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间接计算法:在间接计算法下,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从而得 到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内容有: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法规定不一致而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减税累计10088亿元,新增降费累计1647亿元。分主体来看,帮扶小微企业税费优惠力度持续加大,2021 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2951亿元,占全国新增减税的29.3%。
本章知识点: ●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税收效应及发展历程 ●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要素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章重点: ● 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要素的理解与掌握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章难点: ● 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
5.4.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应在1个年度以上或几个年度进行摊销的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根据其实际利润支付给国家的税金。

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1.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一般采用税务总机关规定的计算方法,常见的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应税所得额计算应税所得额是指企业经营所得减去允许扣除的各项费用之后的金额。

根据税务局的要求,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应税所得额进行计算,并支付相应的所得税。

(2)按照营业收入计算有些企业所得税可以按照营业收入进行计算,并根据税务局规定的税率进行缴纳。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某些特定行业或特殊情况下的企业。

(3)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某些小型企业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进行计算,并根据税务机关的规定进行缴纳。

这种方法对于小企业来说更加简便快捷。

2. 会计分录在处理企业所得税时,需要在会计账簿中进行相应的分录。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付所得税这是企业所得税的基本会计分录,表示将企业所得税费用计入应付所得税科目。

(2)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付所得税(预交)当企业预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付所得税(预交)。

(3)借:应付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或现金)当企业缴纳所得税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

3. 注意事项在进行企业所得税计算和会计分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需要保留相关的凭证和票据,以备税务机关审核查验。

(2)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会计分录需要遵循税务局的规定,确保准确、合法。

(3)企业应及时缴纳所得税,并履行相应的申报义务。

总结: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

企业需要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进行所得税的计算,并在会计账簿中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意合规性和时效性,确保所得税的准确缴纳。

税务计算公式大全

税务计算公式大全

学会计网()是会计人员网上交流学习探讨的专业网站,欢迎访问学会计论坛()和加入学会计QQ群(群号在论坛首页上有)。

税务会计公式大全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甲类卷烟 10%乙类卷烟 5% 雪茄烟 5% 护肤护发品 5% 烟丝 5% 鞭炮、焰火 5% 粮食白酒 10% 贵重首饰及珠宝宝石 6%薯类白酒 5% 汽车轮胎 5%其他酒 5% 小轿车 8%酒精 5% 越野车 6%化妆品 5% 小客车 5%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营业税额应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或4)]×税率(33%)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税率(33%)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减征比例=[(33%-原核定的税率)/33%]×100%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1-减征比例)=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比例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弥补亏损后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税率(3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额1、制造业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商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销货成本=期初商品存盘+[本期进货-(进货推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3、服务业应纳税所得税=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应纳税所得额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已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地方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地方所得税税率-已纳地方所得税额5、国际运输业务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中国境内起运所获客货收入的总额×5%6、预提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额=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之和×税率(20%)7、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的计算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境外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外商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应退所得额应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地方所得税税率)]}×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退税率9、年终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1)、对没有征减,没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率-1~4季度已预缴所得税(2)对有征减,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企业所得税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境外所得税允许扣除额-应减征的企业所得税额-已预缴企业所得税总额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8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 (4)、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应纳税所得额×20%×70%4、劳务报酬所得(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一次收入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50%=应纳税所得额×(20%+10%)(3)一次收入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100%=应纳税所得额×(20%+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2%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总投资额×适用税率总投资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设备购置安装投资总额2、更新改造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适用税率3、超计划投资项目应补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额,其计算公式:超计划应补缴税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适用税率]×(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超计划投资额×适用税率超计划投资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城乡维护建设税应纳城乡建设维护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车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6/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营业收入不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选择按照核定征收方法或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纳税额。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简易计税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首先,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简易计税方法是指企业可以按照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纳税,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会计核算。

简易计税方法的核定比例是3%,即企业的销售额的3%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在使用简易计税方法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提供发票等税务凭证,也不需要进行增值税抵扣。

其次,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企业所得税=销售额×3%。

其中,销售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但不包括免税项目和免税收入。

按照这个公式,企业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应纳税额,无需进行复杂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每季度进行预缴税款。

预缴税款的计算方法是,预缴税款=上一季度的销售额×3%。

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的15日内,企业需要将当季的预缴税款缴纳给税务部门。

除了简易计税方法外,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还可以选择核定征收方法进行纳税。

核定征收方法是指企业可以按照其实际利润的一定比例进行纳税,但需要进行复杂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

相比之下,简易计税方法更加简便、便捷,适合于销售额较小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综上所述,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简易计税方法是一种简便、便捷的纳税方式,适合于销售额较小的企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纳税方式,合理规划税负,降低税务成本,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对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所帮助。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按照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得税额的一种税收。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企业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后,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再减去已缴纳的预缴税额,最终确定应补缴或者退还的税款。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所得额。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计算,并且需要对相关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确认和核算。

其次,计算应纳税额。

确定了应纳税所得额后,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得出应纳税额。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分为一般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选择适用的税率进行计算。

然后,核算已缴纳的预缴税额。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之前,需要核算已缴纳的预缴税额,包括按月预缴的税额和年度汇算清缴的税额。

已缴纳的预缴税额是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直接抵扣应纳税额,减少企业需要补缴的税款。

最后,确定应补缴或者退还的税款。

企业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和核算已缴纳的预缴税额后,可以得出应补缴或者退还的税款金额。

如果应纳税额大于已缴纳的预缴税额,企业需要补缴税款;如果应纳税额小于已缴纳的预缴税额,企业有权获得退还的税款。

总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计算,确保税款的准确缴纳。

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合法地减少应纳税额,降低企业的税负。

企业应当加强税收管理,合理规划税务筹划,遵守税法,积极履行税收义务,为国家的税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计税方法

计税方法

计税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营业税额应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或4)]×所得税税率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所得税税率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减征比例=[(所得税税率-原核定的税率)/所得税税率]×100%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1-减征比例)=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比例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弥补亏损后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所得税税率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8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4)、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应纳税所得额×20%×70%4、劳务报酬所得(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一次收入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50%=应纳税所得额×(20%+10%)(3)一次收入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100%=应纳税所得额×(20%+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额1、制造业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商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销货成本=期初商品存盘+[本期进货-(进货推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3、服务业应纳税所得税=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应纳税所得额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已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地方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地方所得税税率-已纳地方所得税额5、国际运输业务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中国境内起运所获客货收入的总额×5%6、预提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额=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之和×税率(20%)7、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的计算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境外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外商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应退所得额应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地方所得税税率)]}×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退税率9、年终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1)、对没有征减,没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率-1——4季度已预缴所得税(2)、对有征减,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企业所得税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境外所得税允许扣除额-应减征的企业所得税额-已预缴企业所得税总额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总投资额×适用税率总投资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设备购置安装投资总额2、更新改造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适用税率3、超计划投资项目应补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额,其计算公式:超计划应补缴税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适用税率]×(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超计划投资额×适用税率超计划投资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城乡维护建设税应纳城乡建设维护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5/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分析方法

企业所得税分析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评价(估)分析方法企业所得税,因既涉及到企业财务问题,又涉及到所得税法规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税种,对其缴纳及税负的评估(价)其方法应遵循简便而又切实可行的原则。

由于现行所得税实行按收入减扣除项目金额后计税的办法,其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

因此,从数理方面对企业缴纳所得税及其税负水平的评价(估)就变得了十分容易。

现将所得税计算公式展开: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依税法应计收入或不计收入及其免税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期间费用±依税法规定应加计的费用或调整项目金额] ×税率+投资收益补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它业务净收支+营业外净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其它业务净收支+营业外净收入±依税法规定应计收入或不计收入及其免税收入或应加计的费用或调整项目金额(简称为调整项目金额)] ×税率+投资收益补税=[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管理费率-财务费率-销售费率±项目调整率)+其它业务净收支+营业外净收支] ×税率+投资收益补税因此,对所得税缴纳的评价(估)的主要数学方法可采用因素分析法。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收入、毛利率、费率及项目调整率和税率等。

对于其它业务、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的影响,可依此类推。

相对于分析期,基期可取企业上期同期或同行业相应平均指标。

值得说明是的,对企业缴纳所得税及其税负的评估(价)应以企业财务指标为基础,结合所得税法规定进行。

一、因素分析法的运用有关因素的影响可细分如下:(一)主营业务收入与毛利率、管理费率、财务费率、销售费率、项目调整率的影响:1、主营业务收入对所得税额的影响额=(分析期收入-基期收入)×(基期毛利率-基期管理费率-基期财务费率-基期销售费率±基期项目调整率)×基期税率;主营业务收入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对所得税额的影响额÷分析期销售收入总额2、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影响额=分析期收入×(分析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税率主营业务毛利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主营业务毛利率对所得税额的影响额÷分析期销售收入总额3、费率的影响额=分析期收入×(分析期费率-基期费率)×基期税率(应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分别计算)费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费率对所得税额的影响额÷分析期销售收入总额4、调整项目率的影响(可按企业调整项目细分,如工资调整、其它直接费调整、招待费调整、免税所得调整等,亦应分项分析):项目调整率的影响额=±分析期收入×(分析期项目调整率-基期费项目调整率)×基期税率(注意“±”方向的选择)项目调整率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项目调整率对所得税额的影响额÷分析期销售收入总额(二)税率的影响:5、税率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分析期主营业务收入×分析期毛利率-分析期主营业务收入×(分析期管理费率+分析期财务费率+分析期销售费率±分析期项目调整率)+分析期其它业务净收支+分析期营业外净收支] ×(分析期税率-基期税率)+(分析期投资收益补税-基期投资收益补税)税率对所得税负的影响=税率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分析期销售收入总额(三)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毛利变动率、管理费变动率、财务费变动率、销售费变动率、项目调整变动率的比较分析变动率=[分析期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或管理费率或财务费率、销售费率或项目调整率)-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或管理费率或财务费率、销售费率或项目调整率)]÷分析期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或管理费率或财务费率、销售费率或项目调整率)×100% 上述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发展能力、获利水平、成本费用水平及管理水平变动情况、趋势及状况。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案例2017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案例2017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案例2017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案例2017,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所得税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

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税收。

利润=主营业务收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税调整减少额。

企业所得得税税率:现行《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例税率。

原“企业所得税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所得税税率是33%,另有有两档优惠税率,全年应纳纳税所得额3-10万元的的,税率为27%,应纳税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税率为18%;特区和高新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企业的税率为15%。

外资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税税。

新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税率为25%,内资企业和和外资企业一致,国家需要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为20%。

企业应纳所得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除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的的税率即据以计算企业所得得税应纳税额的法定比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规定,2016年新的规定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为25%。

非居民企业在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没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金的计算方式

税金的计算方式

各种税的计算公式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四、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五、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1、应纳税所得额制造业: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商业: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服务业: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额×(1—综合税率)×税率×退税率七、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八、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营业税额应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税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或4)]×税率(33%)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税率(33%)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减征比例=[(33%-原核定的税率)/33%]×100%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33%)×(1-减征比例)=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比例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弥补亏损后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税率(3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额1、制造业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商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销货成本=期初商品存盘+[本期进货-(进货推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3、服务业应纳税所得税=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应纳税所得额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已纳企业所得税额应纳地方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地方所得税税率-已纳地方所得税额5、国际运输业务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中国境内起运所获客货收入的总额×5%6、预提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额=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之和×税率(20%)7、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的计算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境外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外商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应退所得额应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地方所得税税率)]}×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退税率9、年终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1)、对没有征减,没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率-1~4季度已预缴所得税(2)对有征减,有境外所得的企业应补(退)企业所得税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境外所得税允许扣除额-应减征的企业所得税额-已预缴企业所得税总额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8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4)、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应纳税所得额×20%×70%4、劳务报酬所得(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一次收入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50%=应纳税所得额×(20%+10%)(3)一次收入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100%=应纳税所得额×(20%+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2%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总投资额×适用税率总投资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设备购置安装投资总额2、更新改造项目投资额应纳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额,其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建筑工程投资总额×适用税率3、超计划投资项目应补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额,其计算公式:超计划应补缴税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适用税率]×(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1+加罚倍数)超计划投资额应纳税额=超计划投资额×适用税率超计划投资额=实际完成投资额-省级标准投资额城乡维护建设税应纳城乡建设维护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车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6/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六章企业所得税

第六章企业所得税

2013-11-22
税法与纳税会计
40
间接优惠
• 间接优惠方式是以比较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为 基础的,它侧重于税前优惠,主要通过对企业征税 税基的调整,从而激励纳税人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 符合政府的政策目标。 • 主要包括税收扣除、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盈亏 相抵、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等。
2013-11-22
税法与纳税会计
37
核算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以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 适用税率计算而来:
–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 抵免税额 – 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根据税法或者 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 额。
2013-11-22
2013-11-22 20
不征税收入
• 财政拨款; • 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府性基金; •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2013-11-22
21
扣除项目
1.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原则
2.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范围
3.主要允许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
4.不得扣除项目
2013-11-22
2013-11-22
税法与纳税会计
34
亏损弥补的税务处理
•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 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五年。
2013-11-22
税法与纳税会计
35
应纳税额的计算
1、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
2、核算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3、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4、境外已纳所得税税-22
4
所得税的特点
1.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税源大小受企业经济效益 的影响 2.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 3.税法对税基的约束力强 4.实行按纳税年度计算,分期预缴的征收办法

所得税费的核算

所得税费的核算

所得税费的核算企业所得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是从企业所实现的利润中交纳的,以应纳税额为计税依据,按年计征,按月或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一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计算纳税。

所以,企业计缴所得税时,要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税法规定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是指事业单位每一纳税年度中的收入总额减去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月份或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方法。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廷所得税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人所有者权益。

一、当期所得税费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绐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结果。

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计算公式及实例

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计算公式及实例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是一种简化纳税计算程序的税收政策。

它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税收优惠,从而鼓励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本文将就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计算公式及实例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计算公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的规定,纳税人可以选择按照计税依据加总或者按照销售额的百分之三进行计算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准予抠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抠除数其中,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全部收入,准予抠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是指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过程中支出的与取得销售收入有关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二、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实例假设某企业在某一年度内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准予抠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为60万元,适用税率为25%,速算抠除数为5万元,那么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企业所得税=(100-60)×25-5=10万元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相比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政策来说,所需要缴纳的税额更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明显的利好效果。

三、对企业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实施,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这种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这也为我国的税收政策体系增添了一抹亮色,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税收需求。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实施,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它为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然而,对于国家税收政策而言,也需要平衡好税收的激励作用和财政收入间的关系,确保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

总结回顾:通过对企业所得税直接计算法的计算公式及实例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一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双重意义。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计算比较复杂的税种,某些涉及企业所得税计算的业务,虽然有明文规定的计算公式,但不好理解。

本文总结了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但能提高计算速度,而且有助于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的简便计算按有关规定,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情况下,交易中股权支付时,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非股权支付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例一:甲公司共有股权10000万股,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发展,将80%的股权由乙公司收购,成为乙公司的子公司。

假定收购日甲公司每股资产的计税基础为8元,每股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元。

在收购对价中,乙公司以股权形式支付7XX 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8000万元。

一般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0×80%×10—10000×80%×8)×[8000÷(7XX+8000)]=(80000—64000)×10%=1600(万元).简便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银行存款支付对应的股份数×每股盈利额=8000÷10×(10—8)=1600(万元)。

因投资未到位不得扣除利息支出的简便计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XX〕312号)的规定,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般计算公式:企业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同时,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也不得扣除.例二:某公司XX年1月向工商银行按照%的年利率借入500万元,向一家私营企业以8%的年利率借入200万元,全年共发生利息支出43万元,公司甲股东欠缴资本额300万元.一般计算方法:该公司XX年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200×(8%—%)+(500×%+200×%)×300÷(500+20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几种简便方法
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计算比较复杂的税种,某些涉及企业所得税计算的业务,虽然有明文规定的计算公式,但不好理解。

本文总结了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但能提高计算速度,而且有助于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的简便计算
按有关规定,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情况下,交易中股权支付时,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非股权支付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例一:甲公司共有股权10000万股,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发展,将80%的股权由乙公司收购,成为乙公司的子公司。

假定收购日甲公司每股资产的计税基础为8元,每股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元。

在收购对价中,乙公司以股权形式支付7XX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8000万元。

一般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0×80%×10-10000×80%×8)×[8000÷(7XX+8000)]=(80000-64000)×10%=1600(万元)。

简便计算方法:甲公司取得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银行存款支付对应的股份数×每股盈利额=8000÷
10×(10-8)=1600(万元)。

因投资未到位不得扣除利息支出的简便计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XX〕312号)的规定,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般计算公式:企业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同时,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也不得扣除。

例二:某公司XX年1月向工商银行按照%的年利率借入500万元,向一家私营企业以8%的年利率借入200万元,全年共发生利息支出43万元,公司甲股东欠缴资本额300万元。

一般计算方法:该公司XX年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200×(8%-%)+(500×%+200×%)×300÷(500+200)=(万元)。

简便计算方法:该公司XX年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借款利息总额-可扣除借款利息额=43-(200+500-300)×%=(万元)。

不得扣除关联方利息支出的简便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明确指出,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XX〕121号)的规定,非金融企业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2:1。

不得扣除的利息支出=年度应付关联方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年度应付关联方利息应符合税法对利息支出的一般规定,特别是应限制在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以内,超过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利息也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例三:某企业XX年权益性投资全年平均额为3000万元,向关联方借款8000万元,年利率9%,当年支付关联方利息720万元,不能提供独立交易证明,且关联方实际税负低于该企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5%,计算不允许扣除的利息支出。

一般计算方法:
(1)超银行利率利息支出=8000×(9%-5%)=320(万元);
(2)该企业的关联债资比例=8000÷3000=,超债资比例的利息支出=(720-320)×(1-2÷)=(万元);
合计不允许扣除的利息支出为320+=(万元)。

简便计算方法:不允许扣除的利息支出=借款利息总额-按税法规定可扣除借款利息额=720-3000×2×5%=420(万元)。

特别纳税调整再销售价格法的简便计算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再销售价格法以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非关联方的价格减去可比非关联交易毛利后的金额作为关联方购进商品的公平成交价格。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平成交价格=再销售给非关联方的价格×(1-可比非关联交易毛利率)
例四:某企业自行申报以55万元从境外甲公司(关联企业)购入一批产品,又将这批产品以50万元转售给乙公司(非关联企业)。

假定该企业的销售毛利率为20%,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用再销售价格法计算此次销售业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一般计算方法: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50-50×(1-20%)]×25%=(万元);
简便计算方法: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50×20%×25%=(万元)。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简便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
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进一步明确,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简便计算:
双倍余额递减法,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以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折旧率(不扣残值)的两倍作为折旧率,乘以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求得每期折旧额的一种快速折旧的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为了保证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终了时账面净值与预计净残值相等,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例五:一台设备原值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3万元,按规定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其使用第四年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一般计算方法:年折旧率为2÷10=,第一年折旧额为100×=20(万元);第二年折旧额为(100-20)×=16(万元);第三年折旧额为(100-20-16)×=(万元);第四年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为()×=(万元)。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出的各年折旧额(最后两年除外)和各年年初固定资产的净值都是等比数列,比值是“(1-年折旧率)”,即次年折旧额(或年初固定资产的净值)=上年折旧额(或上年年初固定资产的净值)×(1-年折旧率)。

简便计算方法:第四年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设备原值×(1-年折旧率)3×年折旧率=100× 3×=(万元)。

2.年数总和法的简便计算:
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例六:某企业购进一台机器,价格为30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5万元,按税法规定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试计算可使用的5年中每年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1+2+3+4+5=15[或5×(1+5)÷2=15]
一般计算方法:第一年折旧额为5÷15×(300-15)=95(万元);第二年折旧额为4÷15×(300-15)=76(万元);第三年折旧额为3÷15×
(300-15)=57(万元);第四年折旧额为2÷15×(300-15)=38(万元);第五年折旧额为1÷15×(300-15)=19(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出的各年折旧额是一组等差数列,差值是“固定资产原值减残值的余额×1÷逐年数字之和”,本例中即为(300-15)×1÷15=19(万元),即次年折旧额=上年折旧额-19。

简便计算方法:第一年折旧额为5÷15×(300-15)=95(万元);第二年折旧额为95-19=76(万元);第三年折旧额为76-19=57(万元);第四年折旧额为57-19=38(万元);第五年折旧额为38-19=19(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