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鹊》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鹊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
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
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
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重省。
别时泪湿,罗衣犹凝。
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
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翻译心中烦躁抛石子驱走喜鹊,却搅碎了一帘幽静的花影。
随意地试穿春妆,就想起是她纤纤玉手所缝,当日熏衣的香炉早已冰冷。
动辄生愁不知如何排遣?怨近来身体多病。
可叹我过去像沈约一般消瘦,如今则像潘岳那样两鬓秋霜,让我不敢对镜照影。
今天我重又记起,和她分别时她泪水涟涟,罗衣上恐怕至今还凝有泪痕。
料想她一定因为我无精打采,日上三竿也懒得起床,长向人推托说是酒醉未醒。
终日盼鸿雁不见到来,也不见骏马将人带回,她只有掩上院门锁住春景。
空白伫立高楼,整天倚遍栏杆,度过那静寂漫长的时辰。
注释弹鹊:用弹弓把喜鹊赶走。
漫:随意,漫不经心。
金猊烬冷:金猊炉内香灰已冷。
金猊,狮形的铜香炉。
沈腰:瘦腰。
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潘鬓:未老头白。
喻衰老。
凝:读去声,凝结。
厌厌:微弱貌;精神不振貌。
春酲:春日醉酒后的困倦。
雁足:雁足传书,代指信使。
阑干:栏杆。
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赏析此词以真挚的情感,倾诉了作者对侍妾的一往情深。
词之上片实写作者怀人,下片设想侍妾怀己,这一结构,不仅使思念者与被思念者更加接近,相互映衬下情感的力度、深度愈大,而且虚实相间,增加了可读性。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
”是说自从侍妾被迫离去后,词人日夜相思而忧闷不乐。
偏有喜鹊不知趣,啾啾不停,词人遂迁怒于喜鹊。
但弹走了喜鹊,却又反而搅碎了一帘花影,触景生情,徒增伤悲。
“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春天到了,自然该换穿春衫,但就是这一举动,又触动了词人心底的回忆。
他回想起侍妾为他缝制新衣、试穿新衣、熏香衣物的那一双纤纤玉手,如今无人为他缝衣试衣,而熏衣的炉子里也只剩冰冷的灰烬。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释:①行云:本指神女。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宋玉《高唐赋》。
此指冶游不归的荡子。
②不道:不知。
③百草千华:“华”同“花”。
此以闲花野草比喻妓女。
翻译:你就像天上飘浮不定的云,不知去了哪里?只知游玩却忘记了回来,也不管春天就要过去,在花团锦簇的寒食节气,你的车马不知停在处。
我含着眼泪独自倚靠在楼台上自顾自语,问那双双归来的燕子,来时可曾与你在路上相遇?我心中缭乱的愁絮就如同空中迷蒙纷飞的柳絮,在迷蒙的梦中你的踪影也无处寻觅。
赏析:这是以女子口气写的一首闺怨词,写一位痴情女子对冶游不归的男子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感情,游子就如流云一样游荡忘了归来,在百草千花的寒食节气,处处情人成双成对,就连燕子也知道双双归来,而游子却不知何处。
望着满天纷飞的柳絮,不禁愁情交织,乃至梦中也梦不到游子。
全词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塑造了一个情怨交织内心的闺中思妇形象,也似乎概况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词写闺怨。
上片以飘荡不归的行云,比作浪子。
他把自己的宝马香车都拴系在浮花浪蕊的青楼妓馆边了。
下片则写闺中少妇的孤独与凄苦。
双燕尚懂得归来而人却不知。
离愁被春光撩拨得像悠悠扬扬的柳絮,漫天飞舞,使你在梦里也觅不到踪迹。
作者以轻灵缥缈之笔写朦胧梦境,怨而不怒,蕴藉深婉,可谓别开新境。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唐)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B(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本题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故选B。
(2)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3)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语文(山东专用)二轮专题复习 第3章 增分突破2演 练反馈 Word版含答案.doc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①[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①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的能力,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解答这个题,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能力。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
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
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
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
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过关训练)一、(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
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
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
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答案】C【解析】 C项,“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错误。
“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结合注释②内容“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分析,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
故选C。
)1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6分)【答案】①慷慨大方。
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②射艺高超。
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③潇洒不羁。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解析】这是一道鉴赏人物形象的试题,答题的思路是先总后分,先概括后解释。
比方说:慷慨大方。
是从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要具体地分析诗句,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间接描写有其他人物的衬托和对比,以及环境的衬托等。
二、(甘肃省兰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4~15题。
孝感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2)
孝感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杯(宋)柳永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
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
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释】(1)五盘岭:亦称七盘岭,位于梁州利州交界咽喉处。
即今陕西宁强、甘肃成县与四川广元交界处,有石磴七盘而上,号称西秦第三关,诗中五盘亦指五盘岭。
(1)请赏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一联。
(2)试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的运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病来,病愈之后。
③黄华,菊花。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鹊原文翻译及赏析1二鹊救友未知佚名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
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
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
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
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注释巢:筑巢。
鹳(ɡ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
匝(zā):圈。
盖(gài):原来。
顷之(qìng zhī):在原文中等同"未几"'俄而',一会儿的意思。
已(yǐ):停止。
作(zuò):发出。
雏(chú):变成幼鸟(名作动)。
集(jí):栖,躲。
此处为聚集,会合。
俄而:一会。
尾:尾随。
遂:就。
翔:飞翔。
徊:徘徊。
俯:向下俯冲。
上:上方。
语:告诉;诉说。
启示动物世界里的亲情也同样让人感动,本文中喜鹊看到自己同伴的孩子遭到赤练蛇的侵犯,从而“悲鸣不已",招来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来一只鹳,也许是群鹊的友爱感动了鹳,鹳勇敢地“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动物尚能如此讲究情义,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岂能无情无义。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②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A. 举进士除高安丞除授予官职B. 大旱请决滞狱狱监狱C.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责责怪D.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寻不久【答案】B【解析】(1)B项译为天下大旱请求处理积压的案件“狱”应为“诉讼案件”【答案】A【解析】(2)“通款”是个固定词组指与敌方通和言好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部曲”是指古代的军队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故选A【答案】C【解析】(3)C项“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错误解原文意思根据文本内容“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可知“数”修饰“欲害君”而不是说情应为“曾替多次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答案】(4)①太祖正要对人施用刑罚刘基问为什么太祖把自己梦中的情景告诉他②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解析】(4)①方正要刑施用刑罚请询问故原因②权衡行使权力的标准己个人私见与参与则却然这样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A. 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B. 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C. 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D. 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答案】C【解析】(1)C项诗人并非以“新雁”自比且“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也于诗无据【答案】(2)同两联都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和岁月蹉跎的悲哀异本诗颈联中“一身报国有万死”突出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热诚《书愤》颈联中“塞上长城空自许”突出了诗人才华得不到施展的痛苦与悲愤故本诗颈联悲中有壮《书愤》颈联悲中有愤【解析】(2)本诗颈联“一身报国有万死”一句是说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慨《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说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对赤心为国的诗人来说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两首诗虽然都表现了诗人殷切慷慨的报国之情和年华易逝的悲哀之情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本诗颈联“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直抒胸臆诗人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是因为报国之志未酬突出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热诚和壮志而《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明志结合陆游生活的时代特点可知南宋时期诗人生活的国家遭金人践踏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与愤懑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A. 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B. 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C. 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D. 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答案】C【解析】(1)C项“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误由材料三“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可知选项曲解文意【答案】B【解析】(2)B项“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误由材料二图表可知 2014—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答案】(3)①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②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采用低俗甚至掺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③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④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解析】(3)由材料一中的“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可概括出应多点责任和温度由材料一中的“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与材料三中的“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可概括出要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由材料一中的“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与材料四中的“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可概括出要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材料一中的“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等可概括出应采用合适的教法4.(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请简要分析标题“补丁旧景”的丰富内涵4.(4)本文以“补丁”为线索构建行文结构请简要分析A. 文中的补丁虽然称为一景但是它不是用来让人观赏的物件而是浓缩了“我”旧日清贫又快乐的乡村生活的印记B. “我”对自己穿补丁衣服并不自卑但母亲缝补的针线活不灵巧却让“我”在伙伴面前自卑流露出“我”质朴的生活感受C. 文章写老师讲作文课提到不要堆砌过多素材时举到补丁衣服的例子表现了人不应该一味怀恋过去的贫穷D. 铁书包的梦体现了童年的“我”的顽皮淘气和天真懵懂也表现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答案】C【解析】(1)C项“表现了人不应该一味怀恋过去的贫穷”于文无据【答案】B【解析】(2)B项“都有效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情趣”错误“生活起的茧”主语是大人们的补丁不是孩子这一比喻主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勤劳【答案】(3)①小时候因贫穷而打满补丁的衣物、书包等各种旧物②儿时虽然清贫但却快乐自由地生活③体现了勤劳质朴的乡土气息④表达了真挚热忱的淳朴人情【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文章开头以电视剧中女人公衣服上明显露出道具痕迹的补丁引出作者对幼时与补丁相关的回忆——因活泼爱闹而打满补丁的衣物、帆布书包等以“补丁旧景”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时生活虽是清贫但“我”与小伙伴总是有各种各样玩乐的方法——在田间玩游戏、用书包做“战争的武器”等体现了“我”儿时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在外地工作的三叔同“我”玩笑“说下次一定给我带回一个铁书包” 等三叔下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待一屋子的人回过神来笑声差点儿把小草屋给掀翻了” 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真挚质朴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4)文章从现在电视道具补丁的虚假联想到乡村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自然补丁然后具体写到衣服、鞋、书包补丁的来由并借此联系到童年的清贫、有趣的生活最后以上大学时母亲给“我”做新衣服标志补丁生活的结束并表达了对补丁的怀念【解析】(4)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由现在电视上那些假假的道具补丁联想到乡村“散发着朴素的泥土气息”自然补丁开篇并由此在下文中展开回忆那时无论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穿过补丁衣服大人因着长年累月重担压肩补丁大多在两肩小孩衣服的补丁就显得没那么规律——鞋、衣服、书包等因各种游戏均变得“伤痕累累” 通过写这些各处补丁的由来联想到儿时那快乐而自由的生活直到“我”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母亲特地从集镇上扯回几尺布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 标志着“我”补丁生活的结束也进一步表达了“我”对补丁及“那种朴素的泥土气息和清贫中的快乐”的怀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俗小说是相对于“纯文学”小说而言的一个概念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B. 通俗小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传奇——话本小说——通俗小说而趋于完善的C. 通俗小说表现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具有风俗美“纯文学”小说追求雅致美和蕴藉美D. 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和隐喻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而“纯文学”小说则不能【答案】C【解析】(1)A项张冠李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是“纯文学”小说的特点B项“传奇”错误根据文本可知“唐人传奇”是“纯文学”小说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表现D项“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表述错误原文为“而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故选C【答案】A【解析】(2)A项对研究的目的表述错误应是“旨在阐明通俗小说的特点”【答案】B【解析】(3)B项由通俗小说的定义和特征可知“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手法”不适合通俗小说的创作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为他饯行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③教师的妻子是作家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请你推出他们两人各自的职业甲乙【答案】甲教师、警察乙书法家、作家【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根据题中给出的事实进行推断由①可知乙是“书法家” 由②可知甲是“教师” 由③可知乙还是“作家” 那么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和现有推论可知甲还是“警察”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7.(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7.(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初衷雪中送炭获取趁火打劫B. 目的急人之困获取落井下石C. 初衷雪中送炭攫取趁火打劫D. 目的急人之困攫取落井下石【答案】C【解析】(1)“初衷”强调最初的愿望和心意“目的”没有这层意思结合第二段“政策初衷就会落空”可知此处应选“初衷”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急人之困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语境说的是疫情期间人们处于非常时期应选“雪中送炭”攫取掠夺夺取该词早期词性为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偏向中性获取取得猎取语境中“羊毛党”的行为是“侵占”行为因此应选“攫取”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落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在语境中不存在“陷害”的意思语境中更侧重“谋取私利” 因此应选“趁火打劫”故选C【答案】D【解析】(2)画线句存在语病有一是“从……来看”与“……显示”句式杂糅二是“不仅”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三是“完成……作用”搭配不当据此修改全都正确的是D项故选D【答案】B【解析】(3)A项两个分句语序倒错导致逻辑错误C项“以实现拉动经济回暖以刺激消费”不合逻辑“刺激消费”是“拉动经济回暖”的手段D项暗换主语导致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不统一破坏语言连贯性故选B。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②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③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解析】【分析】(1)B项,“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错误,此词上片的意思为:从前几度在凤楼上,共同欢歌饮宴。
今夕相逢,却胜过初识乍见。
低声私语以前的欢娱,她频频转面,双眉紧锁凝聚着的离恨,好似春天朦胧的远山。
其中,“几度凤楼同饮宴”,是追忆往昔的欢乐;“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却胜当时见”,又立即将今天比回到过去;“低语前欢”,又拉回现在的情景。
故选B。
(2)通读下片,“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眼见蜡烛流泪,耳听羌笛发出哀怨。
她偷偷地整理罗衣,欲唱却又心灰意懒。
此时只图一醉了事,不辞痛饮杯杯酒满,听唱那送别的《阳关曲》调,令人千秋肠断!”然后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如“蜡烛泪流”“羌笛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主人公离别的伤痛之情;“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主人公心慌意乱,不忍离别的微妙矛盾的心境;“阳关”化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运用典故再次表达离别的伤痛;“肠千断”使用夸张的修辞,使主人公的离别之痛达到顶点。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一、山东省2024届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河中鹳雀楼张乔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动悲情。
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映衬。
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
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无奈。
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案及解析】15.C【解析】“‘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
16.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
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
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
景色冷寂,情感悲凉。
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打鱼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鹊起阅读答案
鹊起阅读答案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鈚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怡当的一组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词语一样,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一些词语逐步成了我们聯天必备的词汇,否则就最得 "out”了
A.暴发名声大噪演绎
B.燥发名声大噪演化
C.爆发声名鹊起演化
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亲信干政”事件曝光后,朴撞惠于 10月25日在青瓦合发表对国民的谈话,承认大选时及就任总统后曾就部分资料征求过崔顺实意见,并就此事向全体国民道歉。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1.3至2倍,优势明品;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出极具克争力。
C.学校宿合、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交,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白救五数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共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就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恩考。
【答案】C。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鹊原⽂翻译及赏析15篇鹊原⽂翻译及赏析15篇鹊原⽂翻译及赏析1 原⽂:原⽂: 六曲阑⼲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缕。
谁把钿筝移⽟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霎清明⾬。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寻处。
译⽂ 译⽂ 碧绿的杨柳依偎着曲曲折折的栏杆,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
是谁突然弹起钿筝,惊醒那安栖的燕⼦,双双穿帘飞去。
然⽽⼏天时间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正当杏花盛开,娇艳⽆⽐之际,却下起清明⾬。
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美梦也再也⽆寻处了。
注释 注释 偎:紧靠着。
黄⾦缕:形容嫩黄的柳条,如同丝丝⾦线⼀般。
钿筝:⽤⾦翠宝⽯装饰的筝。
⽟柱:筝上定弦⽤的⽟制码⼦。
海燕:传说燕⼦来⾃海上,故称“海燕”。
双飞,⼀作“晾飞”。
以上两句是写有 * 起筝来,双燕由帘内惊起飞⾛。
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丝。
落絮:指飘落的柳絮。
⼀霎:⼀阵⼦。
唐孟郊《春后⾬》诗:“昨夜⼀霎⾬,天意苏群物。
” 觉来:醒来。
莺乱语,⼀作“慵不语”。
赏析: 赏析: 此词的题⽬是“清明”,⽤很多笔墨描写春景,仅末尾两句写情,然⽽,情寓于景,情重于景。
先看⼀下前⼈对此词的评价。
《词辨》谭献评:“⾦碧⼭⽔,⼀⽚空濛,此正周⽒(周济)所谓‘有寄托⼊,⽆寄托出’也。
‘满眼游丝兼落絮’是感,‘⼀霎清明⾬’是境,‘浓睡觉来莺乱语’(《乐府雅词》、《花庵词选》“慵不”皆作“莺乱”)是⼈,‘惊残好梦⽆寻处’是情。
”陈廷焯《⽩⾬斋词话》云:“‘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寻处。
’忧谗畏讥,思深意苦。
”他们的评语,不是语焉不详,就是牵强附会。
此词如果直率地去赏析,题旨不见得空濛,那是在⽆边的春⾊中勾起了对美好的往事之回忆与留恋。
如果要查问是什么样的美好往事(好梦),词中并末明⾔,这就是所谓“空濛”吧。
其实正是欲吐还含,才是诗词的本⾊,否则让作者把⾃⼰的思维活动,作北朝民歌中的“⽼⼥不嫁,蹋地呼天”式的⾚裸裸地掏出来,那就不能算是词了。
韩偓《鹊》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鹊①韩僱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
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
②凤阙,汉代宫阙名。
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顯,为梁州牧。
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願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顯以上闻,藏之秘府。
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顎后官至太尉。
”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
“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
15.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分)参考答案:14.D(“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这一分析不恰切,该句用典,表达自己隐居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15.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
(3分)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鹊①
韩偓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
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
②凤阙,汉代宫阙名。
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顯,为梁州牧。
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願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顯以上闻,藏之秘府。
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顎后官至太尉。
”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
“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
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
15.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分)
参考答案:
14.D(“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这一分析不恰切,该句用典,表达自己隐居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
15.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
(3分)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