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部诊脉顺口溜
中医诊脉口诀歌诀顺口溜
中医诊脉口诀歌诀顺口溜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疗系统,其中诊断脉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许多中医师依然依靠脉诊来做出正确的诊断。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些关于脉诊的口诀、歌诀和顺口溜。
一、脾脉:“沉细前浮后,尺脉切薄弦,两伏鬓部起,微弱无力拍。
”脾脉是中医诊断中常用的重要脉象之一。
口诀提到的“沉细前浮后”是指浅部脉搏比较浮,而深部脉搏则比较细。
薄弦的脉搏是指脉搏弱而细,我们可以在尺部脉搏中发现这种脉象。
当然,还有其他的脉象特征,例如细微无力和两侧脉搏不同等。
二、肝脉:“左浮右沉细,尺脉缓结弦。
”肝脉是人体五脏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脉象。
在这个口诀中,我们可以听到“左浮右沉细”这句话,这是指左边的脉搏比右边高,并且左右两侧的脉搏应该都是细弱的。
缓结弦是在运用压脉技巧时感受到的另一种脉搏特征。
三、心脉:“沉细前浮后,平和㫖数名,右弱左盛贵,细数动中空。
”心脏是人体的泵,也是中医中另一个重要的脏器。
这个口诀介绍了心脏脉象的特征,其中“沉细前浮后”是指浅层脉搏比深层的脉搏浮,而深层脉搏则比浅部的脉搏细弱。
平和的脉象是指脉搏稍微有点速度,而鸣动中空则暗示着中断、不连续的脉搏。
四、腎脉:“沉细前弦后,尺関石滑脑,右高左低遇,双侧力量差。
”腎脏是人体的血液净化器和荷尔蒙调节器。
在这个口诀中,我们可以听到“沉细前弦后”的描述,这是指浅表的脉搏比较浮,而深层脉搏则比浅部的脉搏细弱。
滑脑是指脉搏手感滑而柔软。
此外,左右两侧的力量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身体的血液循环并不是绝对对称的。
五、肺脉:“外浮内沉细,尺関曲直分,上滑下涩声,数急汗为功。
”肺脏是呼吸器官,负责我们的呼吸功能。
口诀中提到的“外浮内沉细”是指外层脉搏比内层的脉搏浮,深层脉搏则比浅部脉搏细弱。
尺关曲直分是指在压脉时,我们会观察到尺部和关节部的脉搏特征。
这个口诀还提到了其他的脉象特征,如下滑声音和略带急促的脉搏,这些都是中医师可以用来诊断肺病的重要特征。
【中医知识】中医脉诊,二十八脉分脉脉歌
【中医知识】中医脉诊,二十八脉分脉脉歌【中医知识】中医脉诊,二十八脉分脉脉歌【温馨提示】点击进入《长庚书库》“置顶”中有很多精彩马年春节《拜年音画贺卡》可寄给亲朋!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二十八脉脉象之欧阳术创编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1、浮脉2、沉脉3、迟脉4、数脉5、滑脉6、涩脉7、虚脉8、实脉9、长脉10、短脉11、洪脉12、微脉13、细脉 14、濡脉 15、弱脉 16、紧脉 17、缓脉 18、弦脉 19、动脉 20、促脉 21、结脉 22、代脉 23、革脉 24、牢脉 25、散脉 26、芤脉 27、伏脉 28、疾脉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
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中医常见的28脉歌诀,背下来!
中医常见的28脉歌诀,背下来!古代脉法最得人心的当属李时珍先生的濒湖脉学28脉,是我们中医诊断学脉诊讲课的蓝本!《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
典型的脉名就有: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
传统28脉浮脉类:浮洪濡芤革散沉脉类:沉伏牢弱迟脉类:迟结涩缓数脉类:数动疾促虚脉类:虚细微代短实脉类:实紧长滑弦1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2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3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4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5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脉诊歌诀全(精) 文档
内容简介这本脉诀歌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诊脉歌:介绍切脉时应如何进行的程序。
寸、关、尺三部中浮、中、沉九候的诊法,身体上、中、下三部应在某部,五脏六腑主在哪个部位。
2、脉象口诀歌:是把二十八部脉分做两种方法解释,每一部脉先将脉象形态说明,再将病因、症状指出。
3、分部主病脉歌:是细分二十八种脉象出现在哪个部位,主某脏某腑发生什么病。
另外还有诊“内因”证诀,诊“外因”证诀,诊“不内不外因”证诀,再定死脉、怪脉形候诀,生理异常脉五种等。
并且补充诊小儿虎口三关脉歌,看小儿“人迎”、“气口”诀歌,诊妇人脉歌,诊妇人有妊脉,切脉“八纲”,四季脉变,平息脉歌。
中医四诊中切脉最难,因兴凭医者三个手指和呼吸(一呼一吸名一息)来掌握患者的脉博跳动、形态、强弱而定脉象,诊断脏腑疾病。
故此,切脉只有长时间的体验才能认清。
以上脉诀是湖伟彬幼年从先父学医时所读家传秘本,简单易记,便于初学诊脉者,仅又从新整理,尽量改成白话,适合盲文,但限于文化水平,多有词不达意之处。
我国故有的脉学文献极其丰富多彩,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历代经验积累的结晶。
我们应该认真钻研继承前人遗产,从实践中发扬提高使祖国医学有更大的进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而时习非常重要啊!论小儿虎口三关脉歌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一节风关为,二节气关连,三节叫命关。
男左女看右,紫热红伤寒,青惊白似肝,黑似因中恶,黄是因脾端,淡红淡黄者,此渭无病看。
看小儿气口脉歌小儿三岁放平脉,一指三关定数细(小儿三岁以前看虎口三关,三岁以后方看掌后高骨,一指定寸关尺三步),一吸六至是平脉,七、八是热似为困,迟冷数热古今流,浮风沉积虚当实,左手人迎主外感,右手七口主内急,外后风寒属食侵,内后乳食时痰积,洪紧无寒是伤寒,浮缓有寒是伤风,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原因如是疾,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见喘气急,紧促只因痘疹生,紧数只是惊风至,虚软吐泻做慢惊,滑泽是痰痃疟利,芤为失血上下分,弦急可恶需要记,软而细者是肝乎,实而数者为便秘,大小不匀为恶候。
中医脉诊口诀与百误歌
中医脉诊口诀与百误歌脉学金口诀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浮统五脉要明勘(濡、革、洪、微、散)沉含四脉重方得(伏、细、牢、弱)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伞。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脉象28种顺口溜
脉象28种顺口溜
1. 弦脉细如发,虚寒为关键。
2. 洪钟波浪声,实热当思量。
3. 多沉多软脉,湿热难舒畅。
4. 无力细沉脉,气滞贲门忙。
5. 濡乌流火光,痰湿脉中藏。
6. 李时中风脉,虚实兼见章。
7. 数动兴蛰伏,搜寻等时将。
8. 舌下黄苔厚,热毒藏其中。
9. 汗多无气力,阳虚有风凉。
10. 亮白无光泽,阴虚血少浪。
11. 红赤有蚤腧,阳明肠中藏。
12. 扁舌无苔胖,胃阳不分明。
13. 甘滑苔腻黄,阳虚有寒凉。
14. 红粉无草事,寒湿气郁藏。
15. 连绵力不持,病久经脉亡。
16. 脉缓薄瘦索,血瘀疼痛当。
17. 直呼有腰痛,风湿藏其中。
18. 样式转痛疾,痰瘀壅胸肺。
19. 寒风而舌红,胃中冷气藏。
20. 无痛实如弦,寒滞气沉长。
21. 唇边目赤痛,肝火有郁藏。
22. 弦细脉来虚,木火气血忙。
23. 冬天冷于水,脾肾水湿藏。
24. 鼓腹有结块,肠中积聚痛。
25. 脉象口燥痰,病在中焦藏。
26. 长痰滞气浊,元气饥渴争。
27. 临床阳寸说,正气口中轻。
28. 阳虚两虫绕,气血失和平。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中医28脉诊歌诀中医28脉诊歌诀及示意图。
口诀如下:1、浮脉:主表证,虚阳外越证。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2、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正常人。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3、迟脉:主寒证,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迟脉来,息三至,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4、数脉:主热证,里虚证。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5、 虚脉:主虚证,气血两虚。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基,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6、实脉:主实证,正常人。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7、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滑而缓见青壮年和孕妇。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8、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9、洪脉:主里实热证。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10、微脉:主阳气衰微。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11、紧脉:主寒证,通证,食积。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12、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13、濡脉:主虚证,湿证。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中医脉诊必背口诀大全
中医脉诊必背口诀大全
1. 六脉三部分,寸关尺厘尽。
寸口见人身,关上测阳流,尺前探阴毫,厘中知气血。
2. 先看脉象若,出入定虚实。
八纲配四诊,阴阳辨因果。
3. 色、数、力、势,为脉象标准。
浮沉緩急弱,皆是病情现。
4. 气、血、阴、阳,脉象体病根。
盛、衰、实、虚,诊察要精准。
5. 常见脉象若,有些需特别。
弦、涩、滑、迟,多见于肝胆。
6. 濡、弱、钩、短,多见于心肺。
大而滑、小而沉,多见于脾胃。
7. 缓而迟、数而弱,多见于肾虚。
舒张力、收缩力,多见于心脏。
8. 细、数、弱、短,多见于血虚。
弦而急、诸阳脉,常见于实证。
9. 结、代、涩、滞,常见于血瘀。
匀称节律佳,即为正常表现。
10. 内伤脉与外,阳证脉与阴。
脉诊始终重,精准为要看。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中医一直都是以脉象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熟记每一条脉象及其口诀也成了中医诊断的必备知识。
下面就介绍其中一个重要的脉象二十八脉必背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二十八脉必背口诀1、少阳上输:少陷表中十字汇,下输医毕方可知。
2、太阴下走:止小腿邻脚外,遍行跗走行精微。
3、少阳下走:少陷表中十字汇,发于足背下行遂。
4、太阳上输:上输于肱骨联,上臂内侧向肩膀。
5、阳明上输:尺侧外络穿,止于二两止痛苦。
6、手厥阴上输:手内侧一穿,止于缺盆去病苦。
7、太阳下输:下输入腹内游,遍行腰腹去腹部。
8、少阴上走:小腿内侧向上行,发于耻部入膀胱。
9、足太阴下走:足内侧直行,发于足背外侧精微。
二、二十八脉的功能1、少阳上输:输血润燥,调节内分泌,滋养脾胃。
2、太阴下走:活血调经,通络无堵,润燥调理。
3、少阳下走:活血调经,温经安神,强壮全身。
4、太阳上输:滋补肝肾,补血通络,增强抗病能力。
5、阳明上输:活血化瘀,调血调气,温窝循行。
6、手厥阴上输:发汗散寒,温胃安气,行气活血。
7、太阳下输:通络调节,行气滋补,活血化瘀。
8、少阴上走:滋补养阴,温经安神,活血止痛。
9、足太阴下走:调节阴阳,生津润燥,健脾养肾。
三、二十八脉的作用二十八脉又称“经络君子”,是经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将身体之间各个部位的血液和精华流动调节的重要职能。
其作用主要有五点:1、补血行气:二十八脉能够帮助补血行气,增强身体能量,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2、活血化瘀: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血液物质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排除阻碍血液循环的瘀滞,促进伤口康复。
3、健脾胃:二十八脉主要宣泻运化脾胃,有助于消化,维持消化功能正常,使身体得到适当的营养。
4、调经安神: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精华,调节集中,增强机体的自身反射,调整内分泌,使身体恢复自然状态,让思想平静,身心平衡。
5、温经安筋:二十八脉能够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避免外感病变,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温经安筋,改善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十八脉记忆口诀
二十八脉记忆口诀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
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
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
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
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
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
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
5、长脉:首尾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热证实证与平人。
6、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病进健康两相背。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诀国学医养堂2020-05-10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诊病主要靠眼望、⼝问、⽿听、⿐闻、⼿摸等⽅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乎都是这样,⽽且各国都有⾃⼰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采⽤的脉诊,是⼀项独特诊法。
脉诊⼜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也是辨证论治的⼀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解释脉象: 脉诊歌 1、浮脉:浮在⽪⽑,如⽔漂⽊;举之有余,按之不⾜。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浮伤风,头疼⿐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便不利,⼤便秘涩。
【兼脉】⽆⼒表虚,有⼒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浮短⽓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伤,浮濡⽓败。
2、沉脉:沉⾏筋⾻,如⽔投⽯;按之有余,举之不⾜。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
⼨沉短⽓,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与⾎。
关主中寒,因⽽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虚,有⼒⾥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迟上寒,⼼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衰,溲便不禁,或病腰⾜,疝痛牵阴。
【兼脉】有⼒积冷,⽆⼒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寒;迟涩⾎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息六⾄,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数喘咳,⼝疮肺 ;关数胃热,邪⽕上攻;尺数相⽕,遗浊淋癃。
【兼脉】有⼒实⽕,⽆⼒虚⽕。
中医脉象口诀歌学会你也能号脉
中医脉象口诀歌_学会你也能号脉中医脉象口诀歌
浮脉:浮在皮肤上,如浮萍在水面,水中浮萍,浮滑而散,浮在皮肤,如浮萍在水上,按之即散,不按即浮。
沉脉:沉于筋骨,如深井之无底,按之不应指,不按即应指,按之则有力。
迟脉:迟缓而短,如来去皆迟,至数分明。
数脉:快速而促,如箭疾行,按之不移。
滑脉:滑润如珠,如滚珠走盘,往来流利。
涩脉:涩滞无力,如轻刀刮竹,艰涩难行。
弦脉:紧束如弦,如弦音相连,按之不移。
钩脉:脉象微钩,如鸡爪钩牙,往来细小。
代脉:迟缓有止,有止无定,良久复来。
疾脉:极快而促,如箭疾行,按之即无。
虚脉:脉象无力,按之空虚,如细线轻摆。
实脉:脉象有力,按之实硬,如弦索紧束。
弱脉:脉象微弱,如细线轻摆,往来微弱。
紧脉:脉象紧急,如弦索紧束,按之不移。
濡脉:濡软无骨,如细线浮水,往来流利。
牢脉:坚固不散,如弦索久长,按之有力。
动脉:跳动无定,如豆芽上下翻动。
伏脉:隐伏难寻,如伏击潜行,需重按始得。
散脉:散漫无定,如散乱之豆子,按之即散。
芤脉:芤虚无实,如空洞无物,往来空虚。
纵向口诀:浮脉轻按得清楚,沉脉重按始能寻;迟脉有力为得状,数脉往来似箭行;滑脉如珠走盘上,涩脉滞涩难行;弦脉端直如弦音,钩脉细微似弓弦;代脉
止有常数歇,疾脉来去急促状;虚脉空洞无物应,实脉坚硬有力量;弱脉细微难捉摸,紧脉有力如弹丸;濡脉浮细软无骨;牢脉坚实有力量;动脉摇摆无定形;伏脉重按难寻找;散脉散漫无定点;芤脉空洞似无物。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 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26、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 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27、伏脉
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 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 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 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10、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 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11、洪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
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之欧阳文创编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部诊脉顺口溜
人体脉气在病理因素影响下,反映出不同的脉象,称为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脉象名称很难记得完整准确,临床上更不容易掌握脉象,没有记忆规律,给初学者带来学习难度,有许多中医大夫,不一定能够完整记下28部名称。
强记四句顺口溜,让你记住28部脉象名称,以便进一步掌握脉理和诊脉要领,对中医临床医疗过程中准确使用“脉诊”,有重要作用。
浮沉迟数缓滑涩,虚实微洪紧弦革,
牢伏散动长短芤,促细濡弱疾代结。
四句顺口溜,二十八个“字”,一个“字”代表一部脉象名称,即指28部常见病理脉象。
分别依次是: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缓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微脉、洪脉、紧脉、弦脉、革脉、牢脉、伏脉、散脉、动脉、长脉、短脉、芤脉、促脉、细脉、濡脉、弱脉、疾脉、代脉、结脉。
其脉象和主病是:
一、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如水上漂木。
主表证。
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
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脉象一息三至,脉来去极慢。
主寒证。
有力为寒实疼痛,无力为阳损虚寒。
数脉:脉象是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主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二、缓脉:舒缓均匀,一息四至,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
主湿病。
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湿、实热、胎妊。
涩脉:往来坚涩,状如轻刀刮竹,极不流利。
主病:血少、伤精、反胃、亡阳、血痹。
虚脉:脉象轻按大而迟缓,稍加重按松软无力,甚至更有一种极度空虚之感。
主虚证。
如暑伤元气,心虚血少等。
三、实脉:脉象轻取重按,脉大且长,坚劲有力。
主实证。
热藴三焦。
微脉:脉象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气血俱虚。
洪脉:脉象指下极大,来盛去衰,势如波涛汹涌。
主阳热亢盛。
紧脉:脉象绷急,往来有力,弹击于指,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痛、宿食。
四、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张弓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主病:肝病。
胸胁胀痛,疟疾。
革脉: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牢脉:脉象似沉似伏,实大弦长。
主病:沉寒痼冷,疝,癥,瘕。
伏脉:脉象脉位深伏,贴近筋骨,重按方得。
主病:邪闭、厥证、冷痛。
五、散脉:脉象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
主元气涣散。
动脉:脉象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主病:痛与惊,泄痢,挛病。
长脉:脉象不大不小,超过寸、迟两部,迢迢自若,如揭长杆末稍。
主病:有余之证。
如:阳毒、癫痫、阳明热炽。
短脉:脉象不及本部,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主气血虚损及阳衰。
六、芤脉:脉象浮大而软,按之中空,状如慈葱。
主失血,伤阴。
促脉:脉象脉来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阳热炽盛,阴液消亡,喘咳狂斑等。
细脉:脉象细直而软应指形如珠丝,沉取仍然不绝。
主病:诸虚劳损,湿气下注。
濡脉:脉象极软而浮细,轻手相得,按之无有,如棉在水中,如水上浮沤。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七、弱脉:脉象极软而沉细,按之来得,举之无有。
主病:气血不足,阴精阳气亏虚。
疾脉:脉象脉来疾急,一息七至八至。
主病: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代脉:脉象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
主病:脏气衰微,元阳不足。
腹痛、泄泻、风证痛证,胎元虚弱。
结脉:脉象脉来缓慢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寒偏盛,气血凝滞,痰结,积聚,痈肿,疝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