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3bdc7c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9.png)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涉及到人口数量、密度和结构等方面。
而人口迁移则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现象,其中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国际间的人口流动等。
一、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地理条件都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山地和沙漠地区通常人口稀少,而平原和河流流域地区人口较为集中。
2.经济发展因素: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对人口分布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对发达的地区往往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因为这些地区通常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3.政治因素:政治稳定与否、国家政策的引导等因素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因为政治或战争原因而迫使人口迁移或避开。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可以根据迁移的方向和目的地的不同,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1.内部迁移: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内部迁移可以进一步分为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和城市之间的迁移。
- 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这是一种常见的内部迁移现象。
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 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之间的迁移通常是因为工作机会、教育资源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吸引力。
一些大城市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流入,而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则可能出现人口的外流。
2.国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际边界进行的迁移。
国际迁移可以进一步分为移民和难民两种形式。
- 移民:移民是指人们自愿跨越国际边界,在其他国家定居并获得永久居留权或国籍。
移民通常是出于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教育和生活环境等原因。
- 难民:难民是因为担心迫害而逃离自己的国家,并寻求在其他国家的庇护。
难民通常是受到战争、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原因的影响。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社会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会影响到社会的结构和构成。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3c9f94c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5.png)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地域或者某一特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反映了人口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变化。
一、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分布情况。
根据人口密度不同,可以将人口分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高密度人口聚集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城市是典型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区。
城市通常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便利,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2. 低密度人口分散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如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的人口分散在农田和村庄周围,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存在着广阔的土地资源。
3. 中密度人口分布区:这些地区介于高密度和低密度之间,人口密度适中。
这类地区既有城市化的特点,又有农村经济的痕迹,如郊区或者小城镇。
不同的人口分布类型反映了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人口聚集的影响。
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内部人口迁移。
1. 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
这种迁移涉及到不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一些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选择移民到发达国家。
2. 内部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流动。
这种迁移主要有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农民工潮)、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等。
内部人口迁移一般受到经济、就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进程是内部人口迁移的主要推动力。
人口迁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它既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也可能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
总结: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对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口分布与迁移ppt课件
![人口分布与迁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4eb6c02af90242a995e52b.png)
中国
美国 俄罗 斯 德国 英国 巴西
日本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研究 读“80年 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 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大量外迁
的省份有 四川 省、 广西省、湖南 省等.
人口外迁的主要目的
是 务工经商 。
人口迁出对当地会产 生什么影响?
迁出区:利: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 增加收入。弊:人才流失、劳动力减少
(2)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大的 地区有 珠三角 、长三角 和 京津唐 。这三个地 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发达 。 大量人口迁入对这些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迁入区: 利:增加人才、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弊:加重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的负担,增加城市管 理的难度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找出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洲, 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原因是什么?
人口 密度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1950年 32.2 51.8 7.3 7.9 8.0 1.3
2004年 88.1 71.7 29(100~250)
南亚 (约300)
亚洲东部 (>250)
北美洲东部 (30~100)
四大人口稠密区的自然特征:
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 气候适宜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沿河、沿海
目前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1个:
1、中国 2、印度 3、美国 4、印度尼西亚 5、巴西 6、巴基斯坦 7、俄国 8、孟加拉国 9、尼日利亚 10、日本 11、墨西哥
3、世界人口稀少地区
自发--有组织 个人--集体
1. 主要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 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很大的差别,产生迁移 的吸引力(拉力)和排斥力(推力)。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a3cd0f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f.png)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另一个国家的行为。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山岳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往往人口稀少;而沿海地带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程度较高。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口较多,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口较少。
同时,资源的分布也是吸引人口居住和分布的一大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制度等。
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也会形成人口的集聚;而社会制度的不同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人口分布差异明显。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是人们为了生活、工作、学习等目的,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会选择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迁移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例如,农民工从农村迁往城市,以寻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和社会动荡等政治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在战乱地区,大量人口会选择逃离战乱地区,寻求更安全和稳定的居住环境。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文化和社会福利等。
人们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和享受更好的社会福利。
例如,一些家庭会选择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三、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互动关系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人口迁移会改变人口分布的格局,而人口分布则会影响人口迁移的目的地选择和规模。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规律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73e367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b.png)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规律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它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人口分布的规律。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分布并不均衡。
在气候方面,温暖湿润的地区往往人口较为密集,比如温带和亚热带的沿海地区。
这是因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水源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大江大河流域通常人口众多,比如尼罗河、长江、黄河等流域。
这些地区能够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支持大规模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地形和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口的分布。
平原地区一般人口稠密,因为地势平坦,便于农业耕种、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
而高山、高原和荒漠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相对稀少。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显著。
发达的地区往往吸引大量人口,因为这些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平。
像一些经济中心城市,如纽约、东京、上海等,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从国家内部来看,人口分布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度较小。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迁移的规律。
人口迁移主要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古代,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战争、征服和殖民等因素导致的。
而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大陆的发现,欧洲人口大量向美洲、大洋洲迁移,以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在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更加多样化。
经济因素成为主导,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同时,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人口迁移。
例如,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一些地区的人口被迫迁移到其他国家寻求庇护;由于环境恶化,一些地区的居民不得不离开家园寻找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国内人口迁移也有其规律。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2)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2)](https://img.taocdn.com/s3/m/ec34ed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6.png)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一、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结构等方面。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因素以及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人类更倾向于在适宜生物生存的地区聚居。
适宜居住的区域通常包括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特点。
例如,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2. 经济发展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通常聚集了更多的人口资源,各种就业机会也更加丰富。
因此,相比于贫困地区,发达地区的人口普遍更为密集。
例如,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由于较高的经济活动和职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3.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同样有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政策可能会导致人口在特定地区集中或分散。
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治理能力通常会吸引人口迁徙到该地区。
另一方面,政治冲突和战乱可能会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使得一些地区的人口分布发生变化。
4. 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也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一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可能会使人口在特定地区聚居。
例如,印度的卡斯特制度和宗教信仰对于人口分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过程。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大类,每一类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1. 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的流动,通常可以分为城市化迁移和农村转移人口两类。
城市化迁移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
这种迁移往往是由于农村缺乏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医疗保障等因素催生的。
农村居民希望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因此选择迁往城市。
农村转移人口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向其他农村地区。
这种迁移通常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原因引发。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a85129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3.png)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一、人口分布概述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特定地理区域上的分布情况。
由于地球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差异较大,人口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
本文将以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为基础,探讨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全球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对地球出现的影响。
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人口分布的首要影响因素之一。
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质量、地形地貌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例如,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容易吸引人口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通常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相对稀疏。
3.历史文化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人口聚集往往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大城市的形成往往与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关。
三、全球人口分布格局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全球的人口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东亚等地,而发展中国家则多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等地。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全球范围内,城市人口逐渐增加,乡村人口相对减少。
城市吸引人口的原因包括更多的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城市化成为全球各地人口分布的普遍趋势。
3.人口密度的不均衡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全球人口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分布。
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包括东亚的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
而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则主要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亚等地。
四、人口迁移对地球的影响1.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丰富或特定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从其他地区迁移至此。
这导致了人口负荷的不平衡,同时也对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
![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eb0895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b.png)
(10年江苏卷地理第15-16题)
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 回答l5~l6题。
15.下列选项最符合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
A 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16.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
的
1950年回国。
变 化
3、迁入地的吸引力。
4、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 作用造成的。
经济因素最为重要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 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
推拉作用
推力 迁出地
拉力 人口迁移
迁入地
1.气候、土壤、水文 、资源、自然灾害等
小结
自然 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甲
乙
地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地
区
区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迁出地: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②加速城市化进程; 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 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者 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43.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 积极意义。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4fc8ab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d.png)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所分布的居民数量和分布范围的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现象。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不均衡、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两个层面对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进行探讨。
一、全球范围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状态。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而非洲大部分地区和南美洲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以及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人口迁移现象逐渐增多。
一方面,发达国家吸引了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较为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失,这也是经济差距和社会不稳定等因素的结果。
二、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在中国,人口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而西部地区和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的影响所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
一方面,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口也向欠发达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经济机会。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合理的人口分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过度拥挤,社会福利压力增大等。
人口迁移则可以改变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配置,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带来的挑战,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加强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减少人口迁移的动因。
第2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2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eb41e481c758f5f61f6749.png)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 的是 ( D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 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 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 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典例剖析
二、 人口的自然增长
(2013•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 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典例剖析
二、 人口的自然增长
(2013•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 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
过程。根据相关知 识,读图完成1~2 题。
分析:
1、提取信息:“1950~ 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 人口出生率” 2、提取信息:“图中世 界人口变化从195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 3、解读信息:“世界人 口变化从1950-2010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 所以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 率; ” 选项A错误。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 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 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 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 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典例剖析
二、 人口的自然增长
(2013•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 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
3、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4、决定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他还有政治、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 平等。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迁移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d2a661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a.png)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迁移一、引言人口分布与迁移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迁移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入手,探讨人口分布与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在人口分布中,人口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表示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影响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征对人口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源等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地区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农田资源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区,如印度恒河流域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反,严寒地区、干旱地区和山地地区往往人口稀少。
2. 经济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程度对人口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
发达地区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常会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徙。
例如,美国的大城市纽约和洛杉矶就是人口密集地区,因为这些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高水平的生活条件。
相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三、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根据迁移原因,人口迁移可以分为经济迁移、社会迁移和环境迁移等。
1. 内部迁移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内部迁移可以是城市间的迁移,也可以是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通常,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
这导致了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2. 国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
国际迁移通常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称为南北迁移。
经济的差异、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差异是国际迁移的主要原因。
例如,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会迁移到发达国家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与迁移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与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8e8e66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a.png)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分布与迁移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与迁移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一、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人口稠密的国家。
非洲人口虽然较少,但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
欧洲则以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吸引了许多移民。
人口分布差异主要受到地理、经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地理条件,如水资源、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对人口居住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条件则是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工业发达地区、商业中心和农业富饶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
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种形式。
1. 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这种迁移通常发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也可以是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城市之间。
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是最常见的国内人口迁移形式,原因主要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2. 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现象。
这种迁移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
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寻求更好的生活、政治和经济动荡、战争和灾害等。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于源地和目的地都有深远的影响。
1. 源地影响人口迁移导致源地人口减少,特别是年轻、有技能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
这可能导致源地的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也可能减轻源地的人口压力,减少贫困和失业率。
2. 目的地影响人口迁移对于目的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方面,迁入的人口可以为目的地提供劳动力和技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迁入也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社会不稳定和文化冲突。
而全球化的发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人口迁移的加速。
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2b628a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3.png)
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话题。
人口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居民数量,而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则关注的是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和变化。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人口普查等方式了解到各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密度。
根据国际人口基金会(UNFPA)的数据,目前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大陆是亚洲,其次是非洲。
同时,人口也倾向于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等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聚集,比如东南亚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这是由于海洋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发展程度。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和变化。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迁和国际迁移两种形式。
内迁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而国际迁移则是指人口跨越国家边界进行的迁移。
人口迁移往往是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
比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一种常见的内迁现象,这是由于城市就业机会更多、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等原因所致。
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也常常选择通过国际迁移来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比如移民到欧美国家。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地球上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意味着资源分配的竞争和环境压力的增加,而人口稀疏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劳动力不足和经济发展的困难。
此外,人口迁移也会导致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到人口老龄化、教育和医疗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需要根据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制定适应性的政策和规划,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现象。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原因、规律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人口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推动人口发展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人口分布与迁移》课件
![《人口分布与迁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d066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4.png)
临时性迁移
移民离开原居地,在目的 地国短期居住,后返回原 居地。
跨国迁移
移民跨越国界,在目的地 国短期或长期居住,可能 返回原居地也可能定居目 的地国。
国内人口迁移模式
城市化迁移
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寻求 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机会。
乡村化迁移
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迁移,可能 出于回归自然、养老或创业等原
、住房政策等。
环境因素
环境质量、气候变化、自然灾 害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
移趋势。
04 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影响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人口迁移,劳动力 、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会重新配置,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结构 调整。
人口流入地区可以获得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人口流出地区可能会面临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
《人口分布与迁移》ppt课件
• 人口分布概述 • 人口迁移理论 • 人口迁移模式与趋势 • 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影响 • 应对人口分布与迁移的政策建议
01 人口分布概述
人口分布的定义
人口分布
指一定时期内,地球上人口在地 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研究
研究人口分布的形成、变化和影 响因素,以及人口分布与地理环 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衡发展。
针对人口流出的地区,城市规划需要关 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资源,避免
城市衰落和资源浪费。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迁移对社会文化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人口的流入和流出,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 交流和融合得以加强。
人口迁移有助于传播和交流不同地区的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同时,人口流动也可 能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消失或同质化,需要引起关注和保护。
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
![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4e3c4e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c.png)
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的过程,它对人口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使得人口密集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例如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其次,人口迁移导致人口稀疏地区人口减少,例如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缺乏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人口选择离开。
人口迁移还对人口分布造成了区域差异。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都流向城市。
这导致了发达国家人口分布集中化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出现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和农村人口减少的现象。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有多种原因。
首先,经济原因是主要的迁移动力。
人们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其次,教育原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
此外,自然灾害、战争和政治原因也会导致人口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决定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等经济因素会影响人们迁移的选择。
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例如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和社交网络。
此外,政策因素也对人口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政府的移民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都会影响人口流动。
总结: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得人口密集地区人口增加,而人口稀疏地区人口减少。
经济、教育和社会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到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了解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规律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b2f6b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2.png)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规律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它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配置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存在形式和格局。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一些地区人口密集,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的东部;而另一些地区则人口稀少,如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以及高海拔的山区。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因素。
气候条件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往往更有利于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活动,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口。
例如,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有利于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所以这些地区的人口相对密集。
而极端的气候条件,如严寒的北极地区、酷热的沙漠地区,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则较为稀少。
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决定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
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够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城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们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汇聚了各种产业和资源,吸引着人们从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迁移而来。
例如,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大。
社会历史因素同样在人口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上的政治、文化或军事原因,形成了人口密集的中心。
例如,中国的西安、洛阳等古都,在历史上曾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尽管如今其政治地位有所变化,但仍然有着较高的人口密度。
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移动。
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往往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初中八年级地理案例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初中八年级地理案例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1c81e9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c.png)
初中八年级地理案例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一、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例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选择。
在寒冷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而在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此外,地形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如山地、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平原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着人口的流入。
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就业机会的不足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对人口分布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而农村人口则相对减少。
这是由于城市的工业、商业、教育等资源集中,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同时,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如教育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向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等。
4. 政策因素:政府的人口政策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从而影响人口分布的均衡。
政府还会通过人口流动政策,鼓励或限制人口的迁移,以实现人口分布的调整。
二、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案例解析1.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早,工业发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拥有更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更好的教育资源。
例如,广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人口密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2. 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中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衡。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缺乏水资源,气候条件也相对较差,影响了人们的居住选择。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规律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6b0d0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a.png)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规律一、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人口分布的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水平等。
1.1 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自然条件是指地貌、气候、水资源等自然要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适宜居住的地区往往具备温暖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例如,位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区域的地区,其气候温和,农业发展较好,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1.2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吸引人口的流动和聚集。
这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等。
例如,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向,形成了高度集聚的人口分布现象。
1.3 交通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交通水平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便利的地区通常能够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区,由于交通成本的增加,人口流动相对较小。
例如,中国西部地区受制于地理条件和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二、人口迁移的规律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流动。
人口迁移也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人口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2.1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趋势逐渐明显。
这种人口迁移的规律主要受到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而城市地区则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因此,农村人口选择向城市迁移,希望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2.2 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的规律在国际间和国内,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迁移规律主要受到经济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提供了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53e69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0.png)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它们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过程。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一些地区的人口过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压力增大。
而另一些地区的人口稀少,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服务无法得到有效的提供。
人口迁移则可以缓解这种不均衡,使人口更加合理地分布在各个地区。
例如,中国的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因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人口从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地区,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次,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口过多的地区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而人口过少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劳动力不足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通过人口迁移,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人口众多,适宜发展制造业和贸易业,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宜发展农业和能源产业。
因此,通过人口迁移,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互补,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过多的地区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
例如,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度高,会导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难题。
而人口过少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通过人口迁移,可以减轻人口过多地区的环境压力,同时也可以保护人口过少地区的自然环境。
例如,中国的西部地区因为人口稀少,自然环境相对较好。
政府鼓励人口从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地区,可以减轻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同时也可以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1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1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419c162e3f5727a5e962d7.png)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不能理解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和城市工业、服务业之间的 关系;②不知道经济发展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
政策、历史因素
1.(201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下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解析 人口分布特点主要是人口密度和外来人口的时空分布特点。人口密度的时空 分布要结合各行政区人口数量和面积来分析。 答案 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 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易误辨析] 3.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 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 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 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
解析 第2题,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 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 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第3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 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 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 龄化程度提高,D错。 答案 2.C 3.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水平1-4]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知 识 体 系 构 建][主 干 知 识 整 合]一、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从纬度看,集中于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从地形上看,集中于平原地区2.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差异⎩⎨⎧东西差距: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地形、地貌:平原地区多,高山、高原地区少经济、交通: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反之人口少民族方面: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逐渐减小。
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易误辨析] 1.各个地区人口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吗?提示在热带多雨地区,由于温度较高,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如: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宜居地。
三、人口移动及影响因素1.人口移动的内涵和类型(1)人口移动的类型及现状[易误辨析] 2.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提示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3)我国人口移动的现状时期特点流向目的新中国成立至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从东部地区迁往偏远地区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80年代中期以来流量大、自发的流动农村流向城市,内地流向沿海务工、经商、求学2.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1)人口移动的推拉力理论: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2)影响人口移动的区位因素[易误辨析] 3.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提示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考点一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例1】(2012·上海地理)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为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第(1)题易错选②项,是因为不了解俄罗斯的地形。
第(2)题易错选A 项,是因为该项不属于主要原因。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第(1)题图中信息南部“城市分布较多、西伯利亚南部等”。
第(2)题题干信息“开发区”。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南部城市分布较多,开发历史较早,纬度较低等。
第(2)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社会经济生产力,结合“开发区”及时事信息综合分析主要是“开发新资源”第三步,筛选答案:(1)C (2)B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自然环境地形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00米以下的平原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平原地区气候气温: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降水:较丰富地区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水源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土壤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矿产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的聚集矿产开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经济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宗教、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历史因素1.(2018·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据此回答下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解析人口分布特点主要是人口密度和外来人口的时空分布特点。
人口密度的时空分布要结合各行政区人口数量和面积来分析。
答案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例2】(2016·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第(1)题易错选D项,是因为没能提取“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一信息。
第(2)题易错选④项,是因为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考虑就业和生活成本。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水平和技能,而从事较低层次工作的外来人口不再适宜新的工作环境,从而慢慢减少。
第(2)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迁移,说明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说明了这些中小城市承接了从上海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三步,筛选答案:(1)A(2)C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2~3题。
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第2题,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
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第3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
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
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
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D错。
答案 2.C 3.A考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例3】(2016·浙江文综)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①不能理解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和城市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②不知道经济发展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流动形式”。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使城市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且需要大量劳动力,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第(2)题,人口流动导致城乡间经济收入差异缩小(区域协调发展),减缓人口增长。
第三步,筛选答案:(1)D(2)C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018·河北衡水中学期初)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
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
据此完成4~5题。
4.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A.男性比例降低B.女性比例降低C.青壮年比例降低D.村中心人口减少5.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解析第4题,上述材料中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是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
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青壮年比例降低,C对。
不是男性比例降低、女性比例降低,A、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