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讲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深入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如,给出两个加数的和,让学生求其中一个加数;给出被减数和差,让学生求减数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身高、计算物品价格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然后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深入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关系的核心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三)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阅读思考,学会方法:1.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试一试:你能根据24+15=39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吗?□—□=□□—□=□说一说:这样变化的根据是什么?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应用加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1.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试一试:根据78—23=55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和一个加法算式。
□—□=□□+□=□说一说,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应用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3. 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试一试:根据要求列算式。
(1)一个数加上32得98,求这个数(2)198减去一个数得62,求这个数用原来学过的方法列式计算[ ];[ ]列出含有x的等式解答:[ ];[ ]说一说:含有x的等式你是怎样列的?有些问题利用含有x的等式解答比较简便。
因为这样可以使未知的数量参与运算,更便于思考,便于问题的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列含有x的算式时,一定要搞清楚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上题“一个数”是未知的量可设作x,直接参加运算就是:x+32=98;198—x=62。
然后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
例1. 两个数相加其中一个数是35,和比另一个加数大()。
根据题意列出这样的等式:35+另一个加数=和,根据这个等式可以推出和—另一个加数=35,所以和比另一个加数大35。
括号内填35。
例2. 被减数比减数多24,比差多32,求被减数。
分析:被减数比减数多24,说明:被减数—减数=24,因此:差是24。
同样道理,被减数比差多32,说明:被减数—差=32,也就是减去为32。
再根据“减数+差=被减数”,可以求出被减数,即:24+32=56。
例3. 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一共320棵,其中桃树170棵,苹果树多少棵?分析:等量关系式:苹果树+桃树=320棵(一共的棵树)根据等量关系式,然后再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求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明确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3. 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定义加法各部分(加数、被加数、和)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2. 减法的意义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定义减法各部分(减数、被减数、差)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3.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转换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与差的概念。
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转换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展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实物模型:用于演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器:辅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练习题和小黑板:供学生课堂上练习和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通过教具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其含义。
介绍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等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实例应用:展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板书将直观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各部分及其关系,包括定义、计算法则和实例。
通过图表和颜色区分,使内容层次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概念: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减号、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
4.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加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2)讲解减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减法的意义。
(3)讲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各部分的名称。
(4)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应用拓展:(1)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讨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和减法,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
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_加减法的含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14张精品课件
2017-100+6=1923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404-239=165
850-761=89
207-52=155 7-1=6
答:被减数是230,减数是100,差是130.
300-200=100
2017-100+6=1923
答: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1923.
(3)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60,减数比差少30,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被减数:460÷2=230
517-175=342(台)
减数:(230-30)÷2=100
问题:你认为加法与减法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如果知道减数和差,能求出被减数吗?
差:230-100=130
(5)219+( 189 )=408 ( 376)-176=200
1030-(433)=597
加减法数的 :意(义23:0-把30两)个÷2数=1合00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答。:被减数是230,减数是100,差是130.
(3)根据251+325=576,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576-325=251 ),( 576-251=325 )。
答2、:计被算减下数面是各(23题04,,)并减小利数用是李加10在、0,减计差法是算各1部3两0分. 个减的数关相系进加行时验算,。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了1,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2错写成了3, 问题:如果知所道被得减的数和和差是,能20求1出7减,数原吗?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207-155=52
(1)甲体育场可容纳95000人,乙体育场可容纳46931人,这两个体育场一共可容纳多少人?
②(列4)式小解李答在验:计(算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了1,把另验一个算加:数百位上的2错写成了3,所得的和是2017,原来验两算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1、《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0=(a)0+(a)=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0=(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a=(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0=(0);(0)×a=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a=(0)⑥0不能做(除数):a÷0=(无意义)6、租船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6、租船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已有了感性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
教材以一列火车从XXX经过XXX开往XXX为情境,通过实际情景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提升加减法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识,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意义然后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引出减法的意义,同时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和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XXX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解决问题方面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就知识层面上,对于一些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基本掌握,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以及加减法的意义具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存在个体差异,班级中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上课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数学兴趣浓厚,但是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但有个别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成绩不是太理想,作业不认真完成,书写潦草,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问题,探索认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及的关系,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XXX交流、分析概括认知加、减法意义、关系,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XXX知过程中,通过具体情境的展现,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加减中未知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讲 四则运算知识梳理及巩固练习
第1讲 四则运算加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括号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括号中括号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 加数+加数=和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 被减数-减数=差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知识点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2.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知识点三:括号算式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四: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教科书分3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减法、除法的意义及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和运算经验。
特别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的转折期,需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不太容易理解减法和除法的意义,而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1.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学生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数学教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
数学教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
在加法和减法算式中,有几个重要的部分:
1. 加数:加法算式中的其中一个数,表示要加上的数量。
2. 被加数:加法算式中的另一个数,表示已有的数量。
3. 和:加法算式的结果,表示两个数相加的总数。
4. 减数:减法算式中的一个数,表示要减去的数量。
5. 被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另一个数,表示减法的起始数量。
6. 差:减法算式的结果,表示两个数相减的差。
在加法算式中,加数和被加数共同决定了和的大小。
如果加数增加,和也会增大;如
果被加数增加,和也会增大。
例如,2 + 3 = 5,其中2是加数,3是被加数,5是和。
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共同决定了差的大小。
如果被减数减少,差也会减小;
如果减数减少,差也会增大。
例如,5 - 3 = 2,其中5是被减数,3是减数,2是差。
此外,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
即,用差减去减数可以得到被减数,用和减去被
加数可以得到加数。
例如,如果知道2 + 3 = 5,则可以得出5 - 3 = 2;如果知道5 - 3 = 2,则可以得出2 + 3 = 5。
希望这些概念有助于你复习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喜欢就关注收藏我吧,铁树老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课本主题图首先呈现的是火车在草原上行驶的情景,目的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接着教材编排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中认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的认识过程,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增强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目标已经确定,要达到目标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正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本课,我将重点确定为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确定为探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过程。
难关已经确定,要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首先,在教具方面,我准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在学具方面,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直尺、演算纸等。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使学生更好的感知新知、运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在学法的指导上,主要采取了动手操作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使学生真真切切的做课堂的主人。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并能够用加法表示出来。
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并能够用减法表示出来。
3.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使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费等。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利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讲述的是小熊和它的朋友们去果园摘水果,小熊摘了3个苹果,又摘了5个橘子,最后它想要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水果。通过这个故事,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熊如何将摘到的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合并起来,从而自然引入加法的概念。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如果小熊吃掉了2个苹果,那么它还剩下多少个水果?”这样,学生就会接触到减法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3.针对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5.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如进位、退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一第3~8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以及求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练习十一第3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一第3题。
2.口算。
(小黑板出示)40+30= 27+31= 36+24=7030= 5831= 6024=7040= 5827= 6036=提问:从上面三组题看,加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对于加法有怎样的关系?3引入新课。
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减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里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整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大家还记得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谁能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2)请大家在课本第54页上,把这些关系式填完整。
用小黑板出示,集体订正。
2.应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学习了这些关系,应用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做加法时为什么可以用减法验算?应用了哪个关系式?做减法时是怎样验算的?应用了哪个关系式?还有什么验算方法?这样验算应用了哪个关系式?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并说明加、减法计算的验算方法及根据。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想的。
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
练一练,练习十一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以及求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练习十一第3题)
1 / 8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一第3题。
2.口算。
(小黑板出示)
40+30= 27+31= 36+24=
7030= 5831= 6024=
7040= 5827= 6036=
提问:从上面三组题看,加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对于加法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一个数,反
---------------------------------------------------------------范文最新推荐------------------------------------------------------ 过来两个数相减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里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整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大家还记得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谁能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
(2)请大家在课本第54页上,把这些关系式填完整。
用小黑板出示,集体订正。
2.应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学习了这些关系,应用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3 / 8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做加法时为什么可以用减法验算?应用了哪个关系式?做减法时是怎样验算的?应用了哪个关系式?还有什么验算方法?这样验算应用了哪个关系式?
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并说明加、减法计算的验算方法及根据。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想的。
·
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因此,一定要熟记这些关系式。
三、课堂练习
---------------------------------------------------------------范文最新推荐------------------------------------------------------ 1.练习十一第4题。
(1)让学生做第(1)题,然后口答两道减法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写这两道减法算式是怎样想的?
指出:在加法算式里,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所以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2)让学生做第(2)题,然后口答两道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根据一道减法算式写加法算式是怎样想的?写减法算式呢?
指出:在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一差,所以根据一道减法算式,可以写出相应的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结合提问学生每一题是怎样想的。
5 / 8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文字题,要先用x表示未
知数,再按照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然后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j是多少,就是题目的结果。
3.练习十一第7题。
(1)出示左边第一组三种蔬菜的千克数。
提问:你能想到一些加法问题吗?
指名学生口答并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出:求两种蔬菜一共的千克数,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求三种蔬菜一共的千克数,是把三个数合并一个数的运算,也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想到一些减法问题吗?
指名学生口答并列式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范文最新推荐------------------------------------------------------ 指出:已知两种蔬菜一共的千克数和其中一种蔬菜的千克数,求另一种的千克数,或者已知三种蔬菜一共的千克数和其中两种蔬菜的千克数,求另一种的千克数用减法;求两个量相差多少也可以用减法。
(2)出示第二组、第三组的数量。
让学生口答加法或减法问题,选择一些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加法或减法问题。
4.练习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提问:这些数量关系式里都是哪三个数量?根据一个加法数量关系式可以写出几个减法数量关系式?两个减法关系式里作被减数的数量是加法关系式里的什么?减数和差分别是加法关系式里的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加法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式有哪两方面的应用。
7 / 8
五、做思考题。
让学生自学课本上思考题。
提问:你明白了什么?
指出:把1到9分别相加的和只有45,要得到100,必须把左边的若干相邻数字结合起来。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一第6题,思考题,口答第7题第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