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煤的自燃ppt

合集下载

煤化学第二章煤的的形成(共39张PPT)

煤化学第二章煤的的形成(共39张PPT)
(2)木质素
( (34))蛋 脂白 类质 化合物物质;在泥炭沼泽和湖泊的水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喹 啉等含氮化合物,参与成煤作用,但对煤的性质没有决定 煤化程度的概念: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 ,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
木质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常分布在植物根、茎部的细胞壁中。 新 生 代 新近纪-古近纪(约0.
主要成分为甲烷(70%~96%)。在自然条件下,生成1吨褐
煤可产生68 m3甲烷,生成1吨肥煤、瘦煤、无烟煤分别可产
生甲烷230 m3、330 m3和400m3。
如果煤层周围的围岩不透气,在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
的气体或被吸附在煤的孔隙中,或逐渐聚积形成煤层气田
0 0 10 20~30 20~30 20~30
20~30 20 10 0 0
第十七页,共39页。
50~80 40~50 15~20 10~15 5~10 1~7
1 8 2 5 70
5~20 10~20 8~10 3~5 5~10 1~3
2~3 5~8 25~30 90 10
1.5 煤炭的成因类型
第三页,共39页。
1.2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点
低等植物:包括菌类和藻类,是由单细胞和多细胞 构成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的分化。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进化论认为,高等植物由低等植物长期进化而来, 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
第四页,共39页。
低等植物——海带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分子式 是(C6H10O5)n,具长链状结构,其分子量约为100万~200 万。纤维素一般不溶于水,在溶液中能生成胶体,容易 水解。在活的植物中,纤维素对于微生物的作用很稳定 ,但当植物死亡后,在氧化性条件下,易受微生物作用 而分解成CO2、CH4和水。在泥炭沼泽的酸性介质中,纤维 素可以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简单化合物。

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二章-火灾)

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二章-火灾)
为满足上述要求,通常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合理确定开拓方式 1)尽可能采用岩石巷道; 2)分层巷道垂直重叠布置;
3)分采分掘布置区段巷道,如图2-2-2;
图2-2-1 上下区段分采同掘 l—工作面运输巷; 3 —联络巷
2 —下区段工作回风巷;
图2-2-2 上下区段分采分掘 1—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头; 2—下区段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头
图2-1-5 主干风路烟流逆退
3)火烟滚退,如图2-1-6所示。
图2-1-6 火烟滚退示意图
六、矿井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
(一)外因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 外因火灾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 预防外因火灾发生的技术途径有两个方面: 一是防止火灾产生; 二是防止已发生的火灾事故扩大,以尽量减少火灾 损失。
1.预防外因火灾产生的措施 1)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 2)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 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防止产生机电火灾; 4)防止摩擦引燃:① 防止胶带摩擦起火,胶带输 送机应具有可靠的防打滑、防跑偏、超负荷保护和轴 承温升控制等综合保护系统;② 防止摩擦引燃瓦斯。 5)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
• 一、井下易于自燃的区域 • 二、预防自然发火的开拓开采技术措施
一、井下易于自燃的区域
采空区;煤柱;巷道顶煤;断层和地质构造附近。
二、开拓开采技术预防自然发火的措施
从防止矿井自然发火的角度出发,开拓开采技术总的要求 是:①提高回采率,减少丢煤,即减少或消除自燃的物质基础; ②限制或阻止空气流入和渗透至疏松煤体,消除自燃的供氧条 件;③将流向可燃物质的漏风,在数量上限制在不燃风量之下, 在时间上限制在自然发火期以内。
(3)根据不同燃烧物,矿井火灾可分为机电设备火 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 火灾和煤炭自燃火灾。

煤炭自燃

煤炭自燃

色谱吸氧法
煤在一定温度下,吸氧 量越大,表明越容易被 氧化,因此就越容易自 燃,这就是吸氧量法的 根据。以60℃时煤在4h 内的吸氧量作为自燃倾 向性的主要指标,而以 60℃与30 ℃的吸氧量之 差作为辅助指标,将煤 的自燃倾向性分为4个等 级,见表2-1。
色谱吸氧法是根据 煤低温时吸附氧为 单分子层物理吸附 的原理,应用双气 路气相色谱分析检 测技术,测定约定 温度下吸附流态氧 量的大小,区分煤 的自燃倾向性级别 的方法。自燃倾向 性分类表如图2-3、 2-4所示。
课题二、煤炭自燃
课题二、煤炭自燃
课题二、煤炭自燃
课题二、煤炭自燃
单元三 矿井火灾防治
矿井 火灾 防治
课题二 煤炭自燃
课题二 煤炭自燃
(一)煤炭自燃的基本条件
1 2 3 4
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呈破碎堆积状态
有连续的通风供养条件,维持煤炭氧化过程的发展
温度积聚氧化生成热量,使煤的升高

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时,还要大于煤的自燃发火期
课题二、煤炭自燃
(二)煤炭自燃的过程 (附示意图)
准备期
自热期
燃烧期
当煤温达到着火温度(无烟煤大于400℃、烟煤320 ~380 ℃、 褐煤小于300 ℃)时,煤就着火燃烧起来,即进入燃烧阶段。 这时出现一般的着火现象:明火、烟雾,产生一氧化碳、二 氧化碳以及各种可燃气体,火源中心处的煤温可高达1000 ~ 2000 ℃。
课题二、煤炭自燃
课题二、煤炭自燃
吸氧量法
双氧水法
双氧水法是根据煤与双氧 水反应时升温速度不同为 原理来分类的。易自燃的 煤与双氧水反应初期温度 微微上升,到50 ℃以后 温度迅速上升,最后可达 到90 ℃以上;不易自然 的煤与双氧水反应,温度 上升几度或十几度之后, 经过一段时间即自行下降。 根据煤与双氧水反应温度 上升及其特性,划分煤的 自燃倾向性为3个类别, 见表2-2。

《矿井火灾防治》PPT课件

《矿井火灾防治》PPT课件

精选课件
33
▼分采分掘布置区段巷道。从防火角度讲, 区段平巷应分采分掘,即准备每一区段时只 掘出本区段的平巷,下区段的回风平巷等到 准备下一区段时再进行掘进。
▼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将阶段大巷和采区 上(下)山设在煤层底板岩层中,采用跨越 式开采,不留大巷煤柱和上(下)山煤柱; 区段巷道采用沿空护(留)巷,取消区段煤 柱、采区区间煤柱等措施。
精选课件
22
第三节 矿井火灾预报
精选课件
23
一、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一)人体感官早期发现矿井火灾
●视力感觉。煤炭氧化自燃初期,出现雾
气或巷道壁挂有平行水珠;浅部开采时,冬 季在地面钻孔或塌陷处冒水蒸气。
●气味感觉。煤炭从自热到自燃,产生煤
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等气味 。
●温度感觉。从煤炭自燃处流出的水和空
煤矿井下失控的高温热源较多,如:电火 花、爆破火焰、摩擦火花、违章吸烟、烧焊、 瓦斯煤尘爆炸等都能形成外因火灾。
精选课件
28
(二)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安全设施
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 措施;木料场、矸石山与进风井的距离不得 小于80米;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 下消防管路;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 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群,都必须用不燃 性材料建筑;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如 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 安全措施。
精选课件
15
自然发火三阶段曲线
温度
燃烧
T=70℃
潜伏期
自热期
风化 燃烧期 时间
精选课件
16
(三)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炭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炭自燃的固有特 性,是煤炭自燃的内在因素。《煤矿安全规 程》规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三类:Ⅰ类 为容易自燃,Ⅱ类为自燃, Ⅲ类为不易自 燃。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生产矿井延深新 水平时,都必须取煤样送国家授权单位进行 自燃倾向性鉴定。

煤炭自燃条件

煤炭自燃条件
四、熄灭 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灭火,煤温降至燃点以下,燃烧熄灭
燃烧
风化 时间
第二节 煤炭自燃的理论基础
6 煤的自燃过程----特征 1)、潜伏(自燃准备)期 物理吸附,放热少,无宏观表现
2)、自热阶段
(1)氧化放热较大, 煤温、环境( 风、 水、 煤壁) 温度升高; (2)产生CO、 CO2 和碳氢类气体, 并散发出煤油味和其他芳香气味; (3)有水蒸气生成, 火源附近出现雾气, 遇冷会在巷道壁面上凝结成 水珠,出现所谓“ 挂汗“ 现象; (4) 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3)燃烧 生成大量的高温烟雾, 其中含有CO、CO2 以及碳氢类化合物。 4)熄灭 若煤温达到自燃点, 但供风不足, 则只有烟雾而无明火, 此即
阶段起一定的影响, 既有加速氧化, 也有阻滞氧化因素。 煤中硫和其它矿物质--煤中含有的硫和其他催化剂, 则会加速煤的
氧化过程。
第二讲 煤炭自燃的理论基础
5 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 二、开采技术 矿井开拓方式----两翼对角比中央并列式有利于防火 采区巷道布置----留煤柱大小,沿空掘巷(留巷)。 回采方法、回采工艺----放顶煤、综采、炮采等,回采率和工作面 推进速度。 工作面通风方式----“U”型比“Y”型
为干馏或阴燃
第二讲 煤炭自燃的理论基础
本讲主要内容
1、自然发火,煤层自然发火期,2、煤炭自燃的充要条件。 3、煤炭自燃的影响因素。4、煤的自燃过程及特点。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发火,什么是煤层自然发火期? 2、试述煤炭自燃的充要条件。 3、试述煤炭自燃的影响因素。 4、简述煤的自燃过程及特点。
3)温度不变条件下,吸氧速度常数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
U U1 H
4)吸氧速度常数U与煤自身温度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

第二章 燃烧学基础

第二章  燃烧学基础

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游离基又称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游离基时,即可发生链反应。

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连锁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

当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

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煤化学PPT课件

煤化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2
溶剂抽提的分类
1)普通抽提: 在≤100℃温度下,用普通的低沸点有
机溶剂,如笨、氯仿和乙醇等。抽提产物小于1-2%。
2)特定抽提:抽提温度在200℃以下,采用亲核性溶
剂,如吡啶类、酚类和胺类等,抽提产物可达20-40%。
3)超临界抽提:以甲苯、异丙醇或水为溶剂在超过
临界点的条件下抽提煤。抽提温度一般在400℃左右。抽 提率可达30%以上。
Hale Waihona Puke 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和预防 煤的高温燃烧
精选课件PPT
29
煤的其他化学性质
煤的加氢化学反应; 煤的磺化化学反应;
精选课件PPT
30
第三章 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
精选课件PPT
31
煤的特性:复杂性;多样性;不均一性。
不象其他有机化合物一样,不存在统一的结构
煤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①物理研究方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 密度、折射率 ②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如溶剂抽提和吸附性能 ③化学研究方法─氧化、加氢、解聚、烷基化、热解和 官能团分析等
无原始植物
有亮暗相间 的条带
易着火,有烟 易着火,有烟 多烟

较多

很低

较高
无烟煤
灰黑色 有金属光泽
无明显条带
难着火,无烟 较少 高
精选课件PPT
6
二.煤的生成
(一)植物的族组成 1.糖类及其衍生物
•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木质素: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脂类化合物(脂肪、树脂、树蜡)
2)物理性质:风化煤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吸 湿性增大;

燃料及其燃烧特性

燃料及其燃烧特性

第三节 煤的成分的计算基准
为什么要明确分析数据的基准: C、H、O、N、S的绝对含量不变, W和A会随开采、运输、贮存、气候等变化而变化 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发生变化
四种分析基准
收 到 基 空 气 干 燥 基 干 燥 基 干 燥 无 灰 基
1、收到基(原应用基):以进入锅炉房准备燃烧的燃料为 分析基准 收到基成分: Car H ar Oar N ar S ar Aar M ar 100% 用于燃烧、传热、通风、和热工实验的计算 2、空气干燥基(原分析基):以实验室条件 t 20 1 C
结渣与玷污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当玷污层达到一定程度时,灰污层 外边面温度上升,并逐步转化为液体渣层。由于炉内受热面吸热量下降, 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上升,使过热器和再热器玷污加重 1、煤灰结渣性的常规判别准则 一般将软化温度ST作为煤种结渣性判别指标 ST〉1390 ℃为轻微结渣煤 ST=1260~1390 ℃为中等结渣煤 ST〈1260 ℃为严重结渣煤 用煤灰成分比例也可以进行煤种结渣性的辅助判别 (1)碱酸比(B/A)
2.811 2 a 90365F , kg / cm y
对高钙型灰,当煤灰中Fe2O3〈(CaO+MgO+Na2O+K2O)时,
a 2.78102.541Na O , kg / cm2
2
第六节 煤的分类
一、我国煤的分类 以Vdaf为分类指标: 无烟煤
Vdaf 10%
烟煤
褐煤 无烟煤的分类:表2-4
10% Vdaf 37%
Vdaf 37%
烟煤的分类:表2-5
褐煤的分类:表2-6
二、发电厂用煤质量标准
当发电厂用煤标号为V4A1M1S2ST1时,表示中高挥发分烟煤, Vdaf=27%~40%,Qnet〉15.5MJ/kg,常灰分,Ad≤24%,常水分, Mf≤8%,中高硫份,St,d=1%~3%,ST>1350,为不易结渣煤 三、发电厂煤的分类及燃烧特性 1、无烟煤 (1)灰黑色、有金属光泽、坚硬、不易研磨 (2)煤化程度最高,Cdaf可达95~98%; Qnet,daf=20930~25120KJ/kg (3)着火相当困难.不易燃尽烧透,燃烧时无烟、很短的青蓝色火焰 焦渣呈粉末状、无粘结性 (4)不会自燃、储存稳定 (5)储存仅次于烟煤,生产于华北、西北、中南 2、贫煤 (1)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 (2)Vdaf>10~20%,Q介于无烟煤和一般烟煤之间 (3)较烟煤难着火、燃烧;火焰短 ;焦结性差

煤粉自燃、爆炸知识与预防讲解

煤粉自燃、爆炸知识与预防讲解

原煤自燃的影响因素。
3、水份影响
煤堆中一定量的水份促使煤中的各种反应的进行,如硫份的酸化,产生的热量又加快了氧 化反应过程,加剧了煤的自燃。
4、气温气压的影响
煤堆的自燃经常发生在秋后大气温度下降时,此季节大气密度比煤堆的空气密度大,因此, 渗入煤堆的空气量增大,导致自燃加剧。一般来说,大气温度降低,密度变大,渗入煤堆 内的新鲜空气量增加,煤堆的自燃加快,反之亦然。
必要因素
可控因素
禁止因素
煤粉特性
影响煤粉爆炸的因素
车间内煤尘爆炸的重点区域
煤粉爆炸的后果
煤粉爆炸的后果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引发大面积火灾 建筑物倒塌
降低现场煤粉浓度的有效防范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打开除尘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除尘
设备在降低空气中煤尘浓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岗位人员的身体健 康!!!
输煤系统常见的爆炸部位
防止煤堆自燃的措施
防止煤堆自燃现象的主要途径是隔绝空气、水份与煤碳的接触,防止温度或水份 过度积聚,并采取测温、喷水降温等预防措施。
★堆煤方位应尽量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 ★煤堆的场地以水泥地面最为理想,地面不宜铺垫空隙度较大的炉渣等物,以防空气由此 进入煤堆而增加自燃的危险。 ★尽量在较低的温度下贮存煤炭,避开中午烈日下进行堆煤,以减少热量的携带。 ★煤堆形状以屋脊式为佳,以减少阳光照射及雨水渗入。堆煤角度控制在40~45°,顶部 平齐。 ★煤堆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要超过煤的自燃发火期一般为二至三个月。 ★煤堆旁应布置足够的水喷淋装置,以便煤堆自燃或表面温度异常上升时降温。应该强调, 采用水喷淋降温是防止煤堆自燃的下策,如果喷水量不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煤场,是主要的原煤堆积区域, 同时也是煤粉聚集的位置,煤 场处于封闭状态,在氧气合适 情况下,引爆的火源主要是配 电箱电气打火、动火作业、转 动机械高温以及煤堆自燃。

项目二 煤 炭 自 然 发 火

项目二   煤 炭 自 然 发 火

1、预报煤炭自燃发火的指标气体 指标气体: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煤自燃过程中释 放出的气体产物来预报火灾,能反映煤炭自热初级 阶段特征的、用来作为自然发火早期预报的气体。 指标气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此种气体为煤炭氧化生成,而不是煤层中含有和解 析的物质 灵敏性 规律性 可测性 若正常时大气中含有微量的指标气体,则一定要确 定预报的临界指标。
2)增加散热强度,抑制升温速度 煤的升温速度取决于生热量与散热量之比,两者 比值小,则升温速度越慢;反之则升温速度越快。 增加散热途径和散热强度的方法有: 增加遗煤分散度 增加通风强度 增加煤体湿度
二、矿井自然发火等级的确定
《矿井防灭火规范》规定:凡开采自燃煤层的矿 井均属于自燃矿井(或称自然发火矿井)。自燃矿 井按自然发火的危险程度分为四级进行管理。 矿井的自燃危险等级划分如下:
3、三级自燃矿井。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三级自燃矿井: (1) 百万吨发火率超过1次; (2)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3个月; (3)百万吨发火率超过0.5次、且自然发火期小于12 个月的下列矿井: ①高瓦斯矿井; ②突出矿井; ③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矿井; ④开采急倾斜中厚煤层的矿井; ⑤煤层自然倾向性为Ⅲ级,煤尘爆炸指数在10%以 上的矿井。
2、预报煤炭自燃的参数指标 1)一氧化碳(CO) (1)CO浓度 优点:应用简单。 缺点:CO浓度受风量影响较大,所采用CO浓度 预报自然发火时,要求采样点的风量基本保持不变, 否则难以使用检测结果来判断。 (2)CO的绝对生成量 自然发火系数:CO的绝对生成量,用H表示。 当进风流中CO的含量为零时,只可用下式计算:
任务三 煤的自然发火期及煤层自燃 危险性划分


能进行自然发火的判定 熟悉煤层自然发火期的定义 会进行煤层自然发火期的估算 掌握延长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途径 熟悉矿井自然发火等级的确定

我国煤矿火灾防治PPT培训课件

我国煤矿火灾防治PPT培训课件
➢ 人工检测 利用人工方法,定期在需要检测的地点
进行人工采样、地面色谱分析。用实验分 析结果作相应的图、表,从而判断煤自然 发火趋势。 ➢ 束管监测系统
利用束管监测系统,自动地、连续地对 重点需监视的地点进行监测,计算机自动 采集、记录、处理有关数据,从而判断煤 2. 争端的解决
(5)中标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签订合同。
➢ CO 苯、酚及 1.走姿
10、确定成交候选人 27.3 本合同第27.1条款所列举的任何文件,除了合同本身以外,均应属于是买方的财产。当买方提出要求时,卖方在履行合同后应将
➢ H 、H 系数 传统的可燃 上述文件退还给买方。
1 2 10.1 卖方应保证合同项下所供货物是全新的、未使用过的,技术水平是先进的、成熟的,并完全符合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工艺、
➢ 用量大 ➢ 对无机盐类阻化剂,其阻化率相对较低 ➢ 对于其它类型的阻化剂: ▪ 与水的相容性较差,影响阻化效果 ▪ 成本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 阻化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 基于表面化学原理、纳米技术,研制层 状无机物纳米复合阻化材料,其优点表现 在:
▪ 用量较小
▪ 亲水性好
▪ 与煤中大分子表面接触好,提高了阻化 效果
2002年12月8日,吉林万宝煤矿(省属 国有地方煤矿)绞车房火灾事故,造成 井下30名矿工遇难。
2002年10月29日广西南宁市二塘煤矿 (国有地方)井下4采区变电所变压器着 火,引燃相邻木支架,火区长度70米。 当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35人,其中30遇 难。
2004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 家山煤矿发生了因煤自燃而引发的瓦斯 爆炸事故,造成166人遇难。
按发火地点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分 ✓ 上行风流火灾 ✓ 下行风流火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说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1.2.4 煤氧复合作用学说
煤的自燃主要参与物一个是煤,一个是氧。 低温氧化过程的持续发展使得反应过程的自身加速作 用增大,最后如果生成的热量不能及时放散,从而就会引 起自热阶段的开始。
煤氧复合学说存在的问题是:煤氧复合最初的导因是
什么,煤氧复合过程如何,各种临界参数如何测定,低温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1.2.1黄铁矿作用学说
以上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Q1、Q2、Q3代表一定 的热量),而且,黄铁矿在井下潮湿的环境里被氧化产生 SO2、CO2、CO、H2S等气体,也都是放热反应。
黄铁矿的另一个作用:促使煤体氧化的物理作用,即 黄铁矿氧化时体积增大,对煤体具有胀裂作用,能够使煤 体裂隙扩大和增多,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因而导致氧 气渗入,促使煤的氧化。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1.2.1 黄铁矿作用学说
波兰学者奥尔萍斯基(Olpinsi.W)对波兰烟煤的考查表 明,只有当煤中硫铁矿含量较高时(大于1.5%),才具 有自燃倾向性。但是他认为这类煤的自燃倾向性增高的原 因是由于煤化程度较低而引起的。因为在波兰自然发火较 多的煤均是煤化程度较低而硫化铁含量较高的煤。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3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与分类
3.1 影响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内在因素
5) 煤的粒度
完整的煤体一般不会发生自燃,一旦受压破裂,呈破碎状态存
在,其自燃性能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破碎的煤炭不仅与氧相接触
的表面积增大,而且着火温度明显降低。根据波兰的试验,当烟煤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细菌→煤体发酵→氧化产热→煤自燃
细菌
学说 外力→裂隙→分子链中共价
键断裂→自由基→自由基与
黄铁矿+空气中的水份+氧气
氧作用→煤自燃
黄铁矿 学说
煤自燃 学说
自由基 学说
黄铁矿易氧化→体积增大 →对煤体胀裂作用→比表 面积增大→煤的氧化增加
煤氧复合 煤+氧
➢ 即 V=V1τ-H ;
➢吸氧速度常数V与煤自身温度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
➢煤在氮气中加热后再冷却可使它的活性增加,并有重新恢复到原 有活性的可能;
➢吸氧速度常数V与粒度之间成复杂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2 煤的自燃发展过程
2.2煤炭自燃条件
煤炭自燃的必要充分条件是: (1)有自燃倾向性的煤被开采后呈破碎状态,堆积厚度 一般要大于0.4m。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2.3 煤的自燃发展过程
2)自热阶段:
煤和木材着火温度(氧含量21%)
材质 褐煤、木材
烟煤 贫瘦煤、无烟煤
着火温度(℃) 250
300~350 650~800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在自热阶段,若改变了散热条件,使散热大于生热; 或限制供风,使氧浓度降低至不能满足氧化需要,则自热 的煤温度降低到常温,称之为风化。风化后煤的物理化学 性质发生变化,失去活性,不会再发生自燃。
一定含量的水份有利于煤的自燃,而湿度过大,则会 抑制煤的自燃。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3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与分类
上一页
煤的吸氧量与湿度之间的关系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3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与分类
3.1 影响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内在因素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3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与分类
3.1 影响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内在因素
2) 煤的水份
煤的含水量是影响其氧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煤的自 热阶段,由于水份的生成与蒸发必然消耗相当的热量。煤 体中外在水份没有全部蒸发之前温度很难上升到100℃, 这就是水份含量大的煤炭难以自燃的原因。
(2)有较好的蓄热条件。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2 煤的自燃发展过程
2.2煤炭自燃条件
(3)有适量的通风供氧。通风是维持较高氧浓度的必 要条件,是保证氧化反应自动加速的前提。实验表明:氧 浓度>15%时,煤炭氧化方可较快进行。
(4)上述三个条件共存的时间大于煤的自燃发火期。 上述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前三个条件是煤炭自燃的必要条 件,最后一个条件是充分条件。
粒度直径为1.5—2mm时,其着火点温度大多在330—360℃;粒度 直径小于1mm以下时,着火温度可能低到190-220℃。因此,在矿
井里最易发生自燃火源的地方都是碎煤与煤粉集中堆积的地点,如
采空区的四周边缘地带,特别是工作面运煤巷链板运输机尾煤粉堆
集的地方,受压破裂的煤柱和垮塌的煤壁,充满煤粉与碎煤的煤壁
阶段热效应如何测定,如何确定煤最短自然发火期,氧如
何在煤中运输,其动力何在,过程如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2 煤的自燃发展过程
2.1煤的氧化特性
➢所有品种煤在常温下都吸氧,但吸氧速度不同;
➢煤的吸氧速度与所在空气中的氧浓度成正比,即 dm/dτ=VC ➢在温度不变条件下,吸氧速度常数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
这个学者提出的基点是建立在对各种煤体中的有机化 合物进行实验后,发现酚基类是最易氧化的。不仅在纯氧 中可以氧化,而且与其它氧化剂接触时也可以发生作用。 所以他认为正是空气中的氧与煤体内的酚基类化合物作用 而导致自燃。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1.2.4 煤氧复合作用学说
主讲教师:潘荣锟 博士 河南理工大学
Email: prk2008@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机理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a 煤的自燃前期过程是如何开始的? b 煤的自燃温度是怎样提高到发生化学氧化反 应所必需的温度?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1 煤的自燃学说
生化的放热过程。在30℃以下是亲氧的真菌和放线菌起主
导作用。使泥煤的自热提高到60~70℃是由于故线菌作用
的结果。在60~65℃时,亲氧真菌死亡,嗜热细菌开始发
展,在72~75℃时所有的生化过程均将消亡。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1.2.3 酚基作用学说
1940年苏联学者特龙诺夫(E.B.TponoB)提出:煤 的自热是由于煤体内不饱和的酚基化合物强烈地吸附空气 中的氧,同时放出一定量的热量造成的。
燃烧阶段 风化阶段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3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与分类
3.1 影响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内在因素
1) 煤的变质程度
各种煤部有发生自燃的可能,但是在褐煤矿井,煤化程度低的
一些煤层自然发火次数要多得多。烟煤矿井以开采煤化程度最低的 长焰煤和气煤自燃的危险性较大,贫煤就较小。在煤化程度高的无 烟煤矿井自燃火灾较为少见。所以可以认为:煤化程度愈高的煤自 燃倾向性愈小。但是决不能以煤的煤化程度作为判定自燃倾向性大 小的唯一标志。因为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煤化程度相同的煤有的 具有自燃特性,有的就不自燃。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2.3 煤的自燃发展过程
1)潜伏(自燃准备)期:自煤层被开采、接触空 气起至煤温开始升高止的时间区间称之为潜伏期。 在潜伏期,煤与氧的作用是以物理吸附为主,放热 很小,无宏观效应;经过潜伏期后煤的燃点降低, 表面的颜色变暗。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裂隙以及煤巷局部冒高,在棚梁上形成浮煤堆积的地方。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3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与分类 3.2 煤层自燃的外在影响因素
煤炭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实验证明,它 取决于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是煤层发生自燃的基本条 件。然而在现实生产中,一个煤层或矿井自然发火的危险 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煤的自燃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受 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开拓、开采和通风条件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4/7
第二章 煤的自燃
1.2.1 细菌作用学说
英国学者帕特尔(Potter.M.C) 认为在细菌的作用下, 煤在发酵过程中放出一定热量对煤的自燃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
波兰学者杜博依斯(Dubois.R)等人在考查泥煤的自
热与自燃时指出:当微生物极度增长时,一般都伴有一个
英国学者温米尔(Winmill.T.F)通过实验证实,在不自 燃的煤中加入30%的黄铁矿即可变为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目录Leabharlann 返回202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