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运输的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呢?这是学生学习了前两节之后自然会想到的问题。
鉴于此,教材在第四章第三节接着介绍血液运输的动力泵——心脏。
心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内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因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重点内容,在七年级下册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2.知识结构本课时内容包括的知识点有三部分: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阐述心脏的功能。
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能力目标通过对水泵、心脏模型和猪心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中认识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认同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教学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的厚薄、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
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所以对心脏的位置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不知道心脏的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直观观察的方法,借助模型、实物及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探究学习等方法相结合【教学准备】水泵、心脏模型、新鲜猪心、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山中流水的幻灯片,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是如果想让水从低往高处流,应该怎么做呢?两个烧杯分别放在一高一低的位置,较低的烧杯中装满水,学生思考并上台演示如何借助工具(塑料水管和带有小水泵的塑料管)让水从低往高处流,从而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引出新课: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共7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模型、图片和实物观察心脏的结构及瓣膜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心脏的工作过程和图片展示掌握心脏的功能。
(3)通过血液循环过程视频和学生活动,掌握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循环过程中血液颜色的变化。
(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
(5)课外实验为家人测量血压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视频学习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2)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和学生活动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
(3)通过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掌握巩固探究实验方法和时间测量血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2)利用所学血压测量技能帮助家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渗透关心长辈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实物和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课外实践、动手设计循环途径、科学家故事引入。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心脏结构模型及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有关心脏的疾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跳绳结束时,萌萌感到心脏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
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其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运动员平时心跳比较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有关《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知识。
二、复习讲解(一)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外形和结构【心跳的体验】教师讲述:(1)将你的手按住胸腔的左侧,你能够摸到心脏的搏动。
(2)体验:原地跳跃20下,感受心脏的跳动。
学生回答自己有哪些感受。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课题背景: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以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对于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运作原理。
课题目标:1.了解心脏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泵血原理;3.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心脏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的作用和位置,激发学生对心脏的兴趣。
二、理论学习(20分钟)1.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四个心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壁、心瓣膜和血管等基本概念;2.讲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包括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脏瓣膜的作用。
三、实际操作(30分钟)1.分发模拟心脏泵血过程的实验材料给学生,包括透明管、泵球、水、颜色剂等;2.将透明管连接模拟心脏的房室,使用泵球模拟心脏收缩与松弛的过程;3.在透明管中加入颜色剂,观察颜色剂随着心脏泵血的过程,流动到模拟人体各个部位。
四、讨论与总结(30分钟)1.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结果,并描述心脏泵血的过程;2.引导学生讨论心脏泵血的原理,结合实际操作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3.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的异常与疾病,以及如何保持心脏健康。
五、延伸活动(20分钟)1.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心脏疾病的常见类型和预防方法;2.分组进行小研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推广一种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课堂检测(10分钟)利用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鼓励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合作讨论;2.协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3.确保学生理解泵血的原理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知识点;2.评估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和对心脏泵血原理的理解;3.评估小组展示的有效性和创造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心脏四个腔室、瓣膜的作用及血液循环途径。
2.掌握心脏跳动的过程,包括心率、心音等概念,并能够分析心电图。
3.深入理解心脏疾病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生物医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心脏跳动的视频、实物模型等,激发学生对心脏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回顾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如血液、血管、心脏等,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二)讲授新知
1.心脏结构:利用心脏模型、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瓣膜(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的结构及功能。
2.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a.利用多媒体课件、心脏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心脏结构及其功能。
b.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探究心脏跳动的过程及影响心率的因素。
c.结合病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心脏疾病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
6.总结反思,提高素养: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科素养。
7.课外拓展,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在课外查阅心脏相关资料,参加生物科普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心脏跳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心脏跳动的力量和节奏。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份心脏结构图,标注出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及其作用,并在图中简要说明血液循环的基本途径。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2.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1.识图能力:通过解剖实验观察、体验等活动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其所连接的血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识图能力。
2.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其连接的血管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的目标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的位置及名称。
教学难点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四、预习安排了解心脏的结构图,准备制作心脏模型的工具五、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在学习今天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两段视频,纪录片《急诊室的故事》。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的来谈一谈感受心脏对于人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时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并不能感觉到心脏的跳动,然而任何人都不会忽略它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一颗活力十足的心脏,就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它会持续强劲有力地收缩,把充满养分的血液打到全身各个器官,来维持生命的代谢,在我们漫长的几十年的生命力,心脏会持续规律有力的收缩,一秒也不会停歇。
前两节我们学习了物质运输的载体和管道,分别是血液和血管,我们知道了血液只有在血管中不停的流动,才能起到物质运输的作用,那么血液流动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呢?对心脏。
心脏是如何来提供动力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二、)目标示学,自学指导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优秀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3. 心脏的跳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正常成年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跳动。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
2. 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心脏的功能。
3. 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与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血液循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心脏的结构:展示心脏的图片和模型,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功能。
3. 讲解心脏的功能:阐述心脏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血液循环。
4. 讲解心脏的跳动:介绍心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心脏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心脏疾病对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心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呈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便于学生记忆。
10.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心脏跳动和心率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心脏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心脏的图片、模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心脏疾病案例分析资料。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了解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能够分析心脏的常见疾病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心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3.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1.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2.心脏的疾病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心脏结构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器官,它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a)介绍心脏的位置和形状,解释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输送血液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b)详细讲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和心瓣的功能。
c)讲解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提示心脏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3.活动探究(40分钟):a)实施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其他成员合作完成讨论问题,负责人汇总成果并进行展示。
-问题一:心房和心室在收缩和舒张时有什么变化?-问题二:心瓣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么工作的?-问题三:心脏如何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b)实施演示实验:使用塑料瓶、气球和小管子组成模拟心脏和血管的装置,演示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4.深化延伸(20分钟):a)介绍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脏病等。
解释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症状。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心脏,提出一些建议,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保持心情愉快等。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考察他们对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和心脏保护措施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本节课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心脏的结构:-心房-心室-心瓣心脏的功能:-收缩和舒张-输送血液心脏的疾病:-心绞痛-心脏病保护心脏的措施:-健康饮食-适量锻炼-心情愉快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
教案课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
3. 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
教学重点:1. 心脏的结构。
2. 心脏的功能。
教学难点:1. 心脏血液循环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心脏模型或图片。
2. 血液循环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心脏,引导学生关注心脏的外观和位置。
2. 提问:“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探究心脏的结构(10分钟)1. 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 使用血液循环图,解释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心脏模型或图片,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
三、理解心脏的功能(5分钟)1. 解释心脏如何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输送血液。
2. 引导学生理解心脏的重要功能,即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提问:“我们学到了什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2.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绘制心脏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其功能。
2. 让学生研究心脏疾病,了解其影响和预防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心脏模型和血液循环图,帮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心脏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心脏健康的研究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心脏疾病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心脏健康的重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
3. 能够解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
教学重点:1. 心脏的结构。
2. 心脏的功能。
教学难点:1. 心脏血液循环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心脏模型或图片。
2. 血液循环图。
教学过程:六、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心脏,引导学生关注心脏的外观和位置。
2. 提问:“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七、探究心脏的结构(10分钟)1. 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熟悉,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为大家细心整理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篇,盼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篇一: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学问点多,且生理过程简单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学问和阅历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问,直接阅历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索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阅历和学问,使学生通过观看、试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等有关学问。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详细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想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看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构造”;推想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熬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生物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学习人体内最重要的泵——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目标1. 知道心脏的位置和形状;2.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心脏的位置和形状2.1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位置和形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心脏的外观。
2.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位置和形状。
2.3 教学活动展示心脏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和形状,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章:心脏的结构3.1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以及心脏的瓣膜结构。
3.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
3.3 教学活动展示心脏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和瓣膜结构,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四章:心脏的功能4.1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循环。
4.2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循环。
4.3 教学活动播放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循环。
第五章: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5.1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理解心脏是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及如何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5.2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5.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心脏是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及如何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第六章:心脏疾病简介6.1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脏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以及这些疾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6.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脏疾病的表现和影响。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8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8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能力、情感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通过心脏的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二、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导入:师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开始天天运动,锻炼身体。
你知道身心包括什么吗?生说:身体和心脏。
师说:很好。
平时你对心脏了解多少呢?谁起来说一说。
生说:心脏就象泵一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等。
师说:很棒,看来同学们对心脏的了解还真不少。
这节课我们就以猪的心脏为例,来学习人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新授:师说: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做10个深蹲起的动作。
请同学们起立,前后左右分散开,开始1、2、3、……10停,回到原位,然后手捂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你感觉到了吗?心脏是怎样跳动的?生说:心脏是一收一缩地运动的。
师说:(展示人的内脏结构图)这就是心脏的跳动,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就是心率。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
刚才你感觉到心脏在你身体的哪个腔跳动?生说:胸腔。
师说: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中间。
师说:心脏的大小和形状像我们吃过的哪种水果?生说:桃子。
师说:因此,心脏呈什么形状?生说:桃形。
师说:举起你的拳头放在胸部,你心脏的大小就和你的拳头差不多。
师说:怎样区分心脏的前后、左右呢?(先结合人的内脏结构图介绍,然后手拿实物指出)首先找到心尖。
这就是心尖,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是心脏的前面,心底朝向右后方,是心脏的后面;靠身体左侧的一边是心脏的左侧,靠身体右侧的一边是心脏的右侧,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图形和你身体的左右方向正好相反。
教学设计4: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教材分析“心脏”这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昼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按一定的方向在心脏、血管里循环流动,把营养物质和氧及时运来,把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废物及时运走,因此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输送血液的泵。
在内容按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营养、呼吸、血液、血管”的深入和延伸,又是“废物的排出”的前提和基础,达到首尾呼应,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认知。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能正确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1.2能力目标:通过心脏结构和和血液循环的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构建生物结构模型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1.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等有机结合;通过课件、挂图、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具辅以比较法启发讲解认识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学习方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在学习中以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自学讨论法、表演法、比较法、编口诀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在智力、生理上都处在黄金时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但又处在一种懵懂阶段,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前置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常见的身体组织:皮肤、肌肉、骨骼、神经组织、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2.常见的器官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二、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1.理解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理解心脏如何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3.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并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
2.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3.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
3. 学习方法和步骤1.首先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如何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并让学生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3.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心脏与其他器官系统的联系,并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4.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1. 概念解释1. 心脏人类心脏是一个能源强大的肌肉器官,它可以通过肌肉收缩来驱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并在此过程中带走了废物和二氧化碳。
2. 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是一个由心房和心室组成的泵,它通过收缩和放松的运动,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中。
在心脏的收缩过程中,氧合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通过血管系统进入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静脉血从右心室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经由氧合后的输氧血液进入左心房,从而完成循环过程。
3.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一个由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器官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各部位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在心血管系统中,心脏充当了泵的角色,而血管则起着输送血液、调节血压和保持体内血液稳定的作用。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加深对心血管系统的理解。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并且是一个类似泵的工作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如何输送血液。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b.了解心脏如何工作以输送血液。
2.技能目标:a.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b.能够解释心脏如何工作以输送血液。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b.培养学生对心脏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心脏如何工作以输送血液。
四、教学难点1.心脏工作原理的讲解。
2.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参与心脏工作的过程,加深对心脏的理解。
2.问题导学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即人体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概念解释和知识扩充(15分钟)a.首先,向学生介绍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b.继而,告诉学生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瓣膜等。
c.接着,解释心脏如何工作以实现输送血液的功能。
3.情景模拟和理解(2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心脏构造和功能的模型。
b.让学生按照模型的指引,亲自操纵模型进行操作。
通过观察模型的工作原理,学生将理解心脏如何输送血液。
c.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寻找答案。
4.知识巩固(15分钟)a.引导学生回答几个与心脏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b.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再次解释或进行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
5.拓展延伸(15分钟)a.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绘画作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和作业1.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回答几个与心脏相关的问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不连通的。
左心房和左心室相连,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
(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腔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同侧腔室之间的血液循环和不同侧腔室之间的血液分离。
3)左心房和右心房分别与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和右心室分别与主动脉和肺动脉相连。
(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血管的位置)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4)心脏内有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
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瓣膜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心脏瓣膜的作用和重要性。
3.心脏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心脏是人体的“泵”?学生回答: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输送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心脏是人体的“泵”,因为它能够持续不断地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保证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心脏的功能和重要性。
三)课堂练1.选择题: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心脏位于胸腔右侧。
B.心脏具有三个腔。
C.左心室的壁最厚。
D.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
答案:C。
2.判断题:心脏的瓣膜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答案:正确。
3.问答题:请简述心脏的主要功能和为什么说心脏是人体的“泵”?答案: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将含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输送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心脏是人体的“泵”,因为它能够持续不断地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保证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了解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
二、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
观察新鲜猪的心脏结构。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理解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在学习心脏的工作过程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进而形成对心脏的保护意识。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猪的心脏、解剖盘、心脏模型、课件、光碟。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_______心脏(第1课时)
一、心脏的位置、外形及大小
左心房____________肺静脉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通
左心室___________主动脉
右心房___________上、下腔静脉
相通
右心室___________肺动脉
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舒兰十九中学
赵彦玲。
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案标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是人体输送血液的泵。
2. 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脏循环的过程。
3. 能够解释心脏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预防心脏疾病的建议。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心脏模型或图示3. 视频资源: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视频4. 心脏相关的图书或在线资料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心脏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对心脏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说心脏是人体的泵?知识讲解:3. 通过展示心脏模型或图示,向学生介绍心脏的结构,包括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瓣膜等。
4. 解释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来泵血,实现血液的输送功能。
5. 讲解心脏循环的过程:包括心脏收缩时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脏瓣膜的开闭,心脏如何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等。
示范与实践:6. 展示心脏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并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
7.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心脏的工作原理和心脏循环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和解答。
巩固与评估:8. 提供心脏相关的图书或在线资料,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阅读。
9.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心脏的理解和心脏疾病的预防建议。
10. 以心脏相关的问题为基础,进行课堂小测验或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心脏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心脏的知识,例如心脏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法等。
12. 邀请医生或心脏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答疑,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交流和学习。
教案扩展:1. 可以将心脏教案与其他相关主题结合,例如健康教育、运动科学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教学内容。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使用心率监测器测量自己的心率变化,观察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案注意事项:1.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5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1《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四)课堂小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五)巩固练习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2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案例名称《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科目生物教学对象初一提供者孙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过程和方法: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述法,观察法,演示教学法,讨论法.通过多层次教学和让学生反复记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课件〝心脏的结构〞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猜谜语,激发兴趣引入.出示课件,创设氛围,引入谜语.通过谜语引入新课.积极思考,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心脏世界心脏的结构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分别连接的血管: 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心脏的功能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诱导提问.布置阅读.思考.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发挥想象,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认真观看.同学总结本小节的收获.利用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小结展示血液循环课件. 讲解,指导. 体循环,肺循环认真观看课件.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评价设计通过本节教学实践,深深的感到多媒体课件将形.声.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维动画直观形象,达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学生对心脏实验.特别是灌流实验兴趣浓厚,参与的力度大.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方式对实物羊心和电脑动画的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去发现规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内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是灌流实验对学生要求的层次较高,学生刚刚接触心脏的结构,马上能在实物上准确找到血管难度较大,个别的学生因不能准确找到血管使实验失败.改进措施:在教学中,要力争能突破心脏四腔及相连血管的知识后,再进行灌流实验.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培训小组长,让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实验的效果.八.帮助和总结本教材所提供的课件对本堂课帮助很大,还有一些动态图,通过本节课,我觉得学生学习积极性特高,但是血液循环处学生有点茫然,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所以平时应多采取这种方式,并且我发现课堂最后应该以没有时间限制的活动结束,这样不会影响课堂进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二.教材分析及处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二)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较抽象和复杂.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三.教法与学法: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感知.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其次,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四.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血管的种类.特点.分布和血流的方向).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可是血液的流动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对,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或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3.新课教学:(一)心脏的内部结构(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感受自己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内脏图,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展示猪的心脏实物,识别人体心脏的方位.(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的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将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实物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同时设问:同学们,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的时候,能不能回到心房,同样,动脉的血流能不能回流到心室呢?让学生进一步回答:不能.教师再问:这两个瓣膜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学生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观察实物进行探究,教学的重点就突出出来了.(4)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一一说出心脏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这样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二)心脏工作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心脏工作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跳动规律,使知识变得动态.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好处.接着,教师出示心脏每分钟所跳动所需的时间图解,请学生计算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学生通过算一算,进而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四)板书设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件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房室瓣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动脉瓣(五)教学反思: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当努力将新课程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房室瓣肺静脉主动脉动脉瓣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能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讨论阶段能充分营造气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4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案例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坡的汽车.抽水的水泵和倒立的人体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比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学生联想到发动机.水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心脏为什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奥妙的好奇心.组织学生用手感觉心脏的跳动,并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最后多媒体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学生观察〝人体体腔解剖图〞,进一步确认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很难用生物学学术语言准确表达.现场做运动,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知识.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描述心脏的形态,猜测人的心脏大小,鼓励学生想办法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最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强化学生的认识.小组观察猪的心脏实物标本:(1)述说自己对心脏形态的看法.(2)猜测人的心脏的大小,了解自己的心脏大小.(3)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4)观察〝人体心脏的外部形态图〞,进一步明确心脏的形态和方位.学生第一次观察心脏实物标本,兴致非常高,标本的直观性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形态.大小〞知识.学生在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发现必须先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于是学生主动进行〝区分心脏方位〞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1)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a.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b.实验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组成,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①学生观察心脏,说出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根据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②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发现改善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脏的功能,明白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心脏压送出的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探索心脏的结构奥秘:指导学生取下已经剖开的心脏的前壁,参考教科书p68〝心脏的解剖图〞,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辨认,在小纸条上写出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模型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较心房、心室;左、右心室的不同点。
4. 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完善心脏模式图。
5. 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特殊结构是什么?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动态展示心脏工作过程理sn 港|“诂貳・am 宙沽玉十匸戊崔帼扯:山和f 卓欣鼻農出6. 运用课件进一步总结、加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分别选择不同的血管向内注水,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
明确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
左心室连的是主动脉,右心室连的是肺动脉,左心房连的是肺静脉,右心房连的是上下腔静脉。
分析、总结规律: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用图形表现心脏四腔及血管的结构模式图。
学习小组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5. 学生述说自己的发现: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
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连的血管。
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
3.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深刻的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
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
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
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
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
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
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
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
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
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
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较抽象和复杂。
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
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感知。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其次,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血管的种类、特点、分布和血流的方向)。
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可是血液的流动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对,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或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3、新课教学:
(一)心脏的内部结构
(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感受自己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
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内脏图,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展示猪的心脏实物,识别人体心脏的方位。
(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讲授心脏的结构。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
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的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然
后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
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将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
(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实物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
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同时设问:同学们,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的时候,能不能回到心房,同样,动脉的血流能不能回流到心室呢?让学生进一步回答:不能。
教师再问:这两个瓣膜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学生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观察实物进行探究,教学的重点就突出出来了。
(4)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一一说出心脏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这样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
(二)心脏工作过程:
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
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心脏工作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跳动规律,使知识变得动态。
学生
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
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好处。
接着,教师出示心脏每分钟所跳动所需的时间图解,请学生计算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学生通过算一算,进而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
我的板书设计件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房室瓣房室瓣上下腔静脉肺静脉
肺动脉主动脉
动脉瓣动脉瓣
(五)教学反思: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当努力将新课程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能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讨论阶段能充分营造气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