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2020年《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品版

2020年《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品版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对300多名学生、300多名家长和30多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为人处事方面,50%的学生比较自私,做事缺乏责任感;守纪方面,40%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卫生方面,25%的学生不具备个人卫生意识和公共环保意识;自护、劳动方面,38%的学生胆小,不敢单独睡觉,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

对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一是被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丢三落四等;二是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加之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感觉好玩就去模仿,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三是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使本来有的好习惯转化成了不好的习惯。

比方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这本来是好习惯,但有怕吃苦,怕挫折的因素,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做起了温室里的花朵……坏习惯是“祸根”。

若不重视好习惯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深了我们对培养学生习惯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

一句话,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于习惯的研究古已有之。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培养初中生地理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初中生地理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17教育版一、课题的提出:古今中外关于习惯重要性的论述很多,如美国的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英国的培根也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同样认为“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而且他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中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达到这一课程目标,关键是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地理课程的需要。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习惯”:是指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由于学习习惯具有自动化活动的性质,有关行为的意识控制水平降到了最低限度,从而使得学习习惯与一般学习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并发展形成的自己一种自动化的良好的地理学习方式,如:查阅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绘制简易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地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习惯等。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义和庄中学德育课题组我校申报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来在校领导、同事、家长的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比较顺利完成了研究方案中各项任务,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了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同时也总结出一定的教育学生的方法经验。

一、课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兴起。

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

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界,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所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极大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全国的教育新形势、新要求也促使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同时,由于我校处于偏远的乡村,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家长的素质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有的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少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规,蛮横放肆;还有的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很多不良现象。

我们深知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将影响着学生初中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这一学年的研究能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能使学生提高自己对不良行为的抵制,让自己在做人、做事、学习上有着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真正作到诚信、明礼、健康、遵规、守纪、文明、有责任、有爱心。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22年5月,确定研究课题,准备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2月,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上传研究日志。

3.总结阶段:2023年1月—2023年2月梳理教学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22.01-2022.04)(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2)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4)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2、实施阶段(2022.05-2022.12)(1)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2)观摩研讨,实践研究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撰写研究性日志。

3、总结阶段(2023.01—2023.02)(1)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2)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观察法:对本校数学课堂中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情况。

3、个案研究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及时归纳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提高研究质量。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阳山县青莲中学沈志亮李志云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山区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庭。

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相当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广、难度大,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对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一蹶不振。

学生存在的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已成为了制约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探索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为此我们选择并开展了“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学习习惯:指学习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课题的实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育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依据。

在叶老先生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特色的就是“习惯说”。

在他的论著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从学生到教师等多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

他认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通用11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通用11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通用11篇)课题范文篇1一、研究的缘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

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

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

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

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

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最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

最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

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中国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

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中国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们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我校又地处城**结合部,许多好玩事物都在极力诱惑着孩子以更多的精力去体验,因此,部分孩子对于学习是应付了事。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其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普遍爱思考,爱展示自己,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但是“热闹非凡”的课堂上也出现这样的情况:爱说的学生多,认真倾听的学生少,能够综合别人的正确观点,得出更全面更深刻认识的学生更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听、说只停留在肤浅层面上,课堂交流的质量不高。

不少学生存在不良听课习惯:爱插话、不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自己回答完后立即“顾左右而言他”,注意力再也很难集中,造成听课低效等现象普遍存在。

不良听课习惯也给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多麻烦。

因此,我们开展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儿童学、心理学学习和更深入的课堂观察,进一步掌握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2、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归纳整理出小学低段学生必须养成的听课习惯。

立足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一堂课,每一种习惯养成入手,有计划地巩固强化良好的听课习惯。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听课习惯的方法与策略。

3、树立典型,加强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开展个案研究,形成学生课堂不良习惯的有效矫正方法,提高学生良好听课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认真学习教育专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听课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听课习惯的现状。

3、进行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4、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3—2014.4初)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有相同感受的老师自愿组合成了课题小组,反复商量初步确定了研究的课题。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风气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中,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分心。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的培养。

其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自学能力,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指导和提供的答案。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要有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书籍,保持教室和家庭的整洁和安静。

精神环境要积极向上,鼓励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第四,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恰当的学习指导。

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最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时间安排紧凑。

因此,要培养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学习,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董茂军2005年秋,我校政史教研组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制定了课题为《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的教研课题,一年多来,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该课题研究初显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的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逐渐富裕,学生中吃零食、胡花乱支、乱倒剩饭菜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同时学生吃零食,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剩饭菜现象也严重地影响学校的环境卫生。

在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风,如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也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我校政史课题组结合品德课教学实际,提出了“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这一研究课题。

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艰苦朴素作风的培养,落实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从而改变学生平时生活中铺张浪费,卫生习惯不良的现象。

落实对学生进行良好养成教育的目标。

二、课题简介“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这一教研课题是2005年秋由政史课题组全体面员共同协商经,申报县教研室审批确立的(商教研发[2005] 19号),由虞先龙担任组长,成员有刘伟、董茂军、赵国群、苏青叶茂。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该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进行进一步探究:1、《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由刘伟、苏青、虞先龙三同志进行研究,虞先龙同志负责。

2、《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作风》由叶茂、赵国群、董茂军三同志进行研究,董茂军同志负责。

然后对两个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形成本课题研究成果。

三、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时间及完成任务情况如下: 第一个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元月,是课题的准备、规划起步阶段。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做到了“三结合”:背诵歌谣及行为教育相结合, 教师监控及学生干部管理相结合, 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及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训练, 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同时, 逐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
(4) 优化环境重培养。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地方, 校园环境是丰富育人资源。构建优美、高雅教室环境, 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 让每一面墙壁, 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独特育人功能, 让师生在享受美丽环境同时, 陶冶情操,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行为和思想。
做作业时, 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 耗时长, 做一会儿, “玩”一会儿, 不能一次做完, 效率不高, 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习惯, 包括考试也一样。
②认真倾听、做笔记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习惯是很好, 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发言, 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只顾自己想发言, 而不听他人在说什么, 以至于自己站起来回答及前面某人回答一模一样, 他都浑然不知, 说明没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基本意念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教育。”对此,我们在内心产生了深深共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目睹了一届届学生成长历程,有成才了,有却走了歪路。这里面问题多多,原因种种,但有一点是共同:养成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事。因此,本组成员选定了这个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2)学校方面原因
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习惯方面存在问题, 跟老师教育也有直接关系。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 ①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心中只装着教案, 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没有采取有利措施引导学生参及学习活动, 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有教师教法比较陈旧, 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 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 发言不积极;③有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要求不明确, 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内涵, 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④有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⑤教师培养措施不多, 效果不是很好。

《培养良好习惯 让学生快乐发展》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良好习惯  让学生快乐发展》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林老师让我们每天在上完课之后都要写课堂作业。刚开始,有部分同学还不太习惯,所以只是应付了事,过了一阵子,所有的同学都已经适应了每天写课堂作业的习惯,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课堂作业,这样,同学们在听完课之后能马上进行有效地练习,学习成绩也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不少。
不只是课后,课堂上也是一样。
你取得很大的进步,祝贺你。
你进步了,可以向优秀进军。
因为你没细心、用心,所以这次又与优秀无缘,能改吗?
正因为这单元素描,给学生带来了激励和影响,现在单元测试,同学们都在争取高分或满分。这不是也给学生带来了影响吗?不是给学生带来快乐吗?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快乐。
单元素描,辛苦我一人,快乐同学们,值!
下期学生作业除了潘渊东、庄咏逸二位学生较不工整之外,其它同学的作业趋向工整规范,这样工整规范作业的同学达到96%,学生在作业时还尝试画草图,画线段图进行辅助分析,这是学生作业质的飞跃。2013年3月中旬,六(4)班学生作业被学校评为优秀作业,进行交流。
2.提高了发言的量和质
因为平时的影响和激励,现在课堂能够举手发言的人数一般有24位左右,约是2012年9月初举手发言人数的8倍,这个数字是一个可喜的量的变化。而且学生发言的质也在悄悄地变化。
学生LXY、学生LX、学生ZZQ、学生QYK、学生HJH因为与同桌关系好、感情好,时常在课堂与同桌讲话,班主任陈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他们的座位,让该生的固定座位成为流动座位,同时也让自制力强的学生影响这个自制力差而流动座位的学生。实践证明,这种流动座位 可以起到像交警异地执法的结果,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LXY、学生ZZQ、学生QYK、学生HJH坐上流动座位后,听课效果比原来好多了。
第二,改变交作业的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著名教育家XXX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著名教育家XXX说:“好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研究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研究。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研究惯,是研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研究,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研究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研究,而且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研究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研究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

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

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

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

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天城小学课题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于2006年4月提出~预期研究时间两年~系万州区级课题。

两年多来~在区教科所、进修校的组织领导下~我们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从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研究的背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

”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善于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2.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3.习惯听老师讲~而缺乏主动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根本做笔记的习惯,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6.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没有复习的习惯,7.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有的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8.学习往往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

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过渡~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著名教育家叶圣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学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习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

前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活动中养成的,不断强化,达到自觉化程度。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支撑。

三、课题的目的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体现,形成课和课外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性意见。

3、根据各年级的学习习惯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课题的研究容1、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2、根据课程标准各年段的特点,制定学习习惯细则,明确各年段的学习习惯要求。

拟从课、课外研究学生学习习惯,课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研究学习习惯,课外则从课前、课后两个方面研究课外学习习惯。

3、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4、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细则,依据评价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制度作保障,管理抓落实。

规的管理是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的有效保障。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校及时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春花、史雪芬老师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其他课题组成员协助课题的实施,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每一阶段制定阶段计划,对于阶段计划课题组组长严格把关,在课题组会议上讨论,将阶段计划订细订实在。

同时在每一阶段课题组老师至少上好两至三节研究课,写好阶段小结。

资料管理员及时收集管理资料。

课题组老师在研究中不时翻阅、查证资料,以进一步指导研究。

(二)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课题研究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

而坚实的基础需要科学的理念来支撑。

因此,我们把学习理论放在了首位。

在实施研究前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等,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深入学习。

其次,购买了《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好习惯好人生》等理论专著,在学习中了解国关于学习习惯研究的有关容,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

通过仔细研读,认真琢磨,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提高理论素养。

(三)调查研究,制定学习习惯指导细则。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法进行。

调查容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体现在:好的学习习惯:有78.5%的学生能整理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

有83.6%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9.6%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工整,正确率高。

有56.1%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询问,把它搞懂。

不良的学习习惯:1、不能认真倾听。

27.8%的同学表示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去听别人回答些什么”。

2、说的习惯较差。

有69.9%的学生不能积极发言,怕在大众场合讲话,怕说错,而9.7%的同学则是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想都没想就举手发言了”。

到了高年级,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说清自己的意思。

3、读写习惯不能持久。

学生都知道良好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是怎样的,但学生一旦读起书和做起作业来,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姿势了。

仅有21.3%的学生能做到。

4、没有审题习惯。

有89.6%的学生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

28.05%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

5、预习习惯很差。

有43.4%的学生不会主动预习,认为预习无所谓,反正第二天老师会讲。

在预习的学生中有为数不少的人依赖课课通。

6、不能坚持课外阅读。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买何种书,仅限于买作文书和童话书,阅读面狭窄。

有17.4%的学生根本不看课外书,家长也不支持。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了学风差,学习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学年的教学目标,每人先确定本年级要培养的学习习惯,然后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形成了学习习惯总则。

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制定了一至六年级学习习惯的要求,并拟从课课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四)领悟习惯涵,确立研究重点。

为了将学习习惯总则具体化,使它可操作,我们又进一步学习研究。

通过对照教参说明中每学期的教学目标,翻阅教学杂志,了解本年级的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和特点。

如一年级中听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回答”,将之细化为上课时能做到坐端正,注意力集中,目光随着老师,认真听,听懂老师的提问,并能针对性地回答。

对于同学的发言也能认真倾听。

这样做之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变得实实在在了,同时还可以避免学习习惯培养的不到位。

如默读,一般人认为只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就可以了。

其实默读是阅读学习习惯中最主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它具有稳定性、自动性、操作性等特点。

它包括通读、摘读、快读、思读、品读、浏览、跳读等。

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地读,快速地读,边读边思,边读边写,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

所以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查阅相关书籍,弄清各种学习习惯的涵,然后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扎实而有效的训练。

但一个年级一个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太多了,如果样样都平均使力,可能每样都培养不到位。

其实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序列性,要逐步提高的。

因而,各年级的培养都应有侧重。

为此,根据年级特征、本班实际情况,每位课题组教师确立一两个学习习惯作为重点培养,其余学习习惯则注意巩固强化。

(五)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环境保障。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良好的班风和校风,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我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和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制定了小学生一日规,严格要求学生,规学生的行为。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学习习惯的有关知识,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等时机,用故事、诗歌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逐渐确立的过程,其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关键性因素是教师。

课题组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形成良好的班风群策群力。

虽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具体的,简而易行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仅仅进行简单机械的训练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此丁虹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一年级学生一天生活中需养成的学习习惯按时间顺序分成早读、上课、课间、在家四个阶段,编写了生动有趣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

如早读课,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来,环境的变化使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常常不知道进校该干什么,于是丁虹老师就将学习习惯和行为常规糅合在一起,“进教室,放书包,掏出书本和文具,先交作业再读书。

读书时,捧好书,微微前倾才正确。

声音响,读正确,学过课文反复读,没学课文提前读。

读读背背有帮助,不知不觉有进步。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规学生的行为,在儿歌中学生记住了学习习惯的要求,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史雪芬老师结合《品德和社会》中的《为我们的班级制定“宪法”》和本班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商议制定班级公约。

首先每个学生都写两条班级生活中需要遵守的法则,其次小组交流讨论,协商本组最重要的四条规则,然后将各组制定的规则汇总,全班进行投票表决。

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制定了本班班级公约,共十条。

“①认真按时完成每项作业。

②大胆发言,声音响亮。

③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④考试时能做到独立思考。

⑤每天坚持20分钟的阅读……”每个学生在班级公约上签字。

通过一个月的实施,史雪芬老师又带领学生对班级公约进行了修改。

班级公约的制定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抵触的规定变成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

春花老师则善于观察,树立身边的典型,通过树立典型,使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愿望。

同时课题组老师能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用普通话上课,板书时规的书写,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认真批改作业,整理好办公室等等,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校风,让不良学习习惯没有滋生的土壤。

(六)抓住主阵地,帮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立足课堂,重点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