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 政府行为分析

合集下载

政治生活知识点政府

政治生活知识点政府

政治生活知识点政府
政治生活知识点政府:政府的职能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就业、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2、政府职能的有限性(政府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职能):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以为着政府包办一切。

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

政府只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3、政府的作用(为什么说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治生活知识点政府:政府的责任
1、政府责任:对人民负责
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公民求助的途径:单位、社会团体、政府(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一发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工作的宗旨与原则。

2024年上半年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

2024年上半年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

2024年上半年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
摘要
本报告对2024年上半年的政治生态进行了分析研判,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估了
政治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第一部分:国内政治形势分析
政治氛围
2024年上半年,我国政治氛围较为稳定,国家领导人发表讲话,强调经济发
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改革,加强社会治理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策变化
在政策方面,2024年上半年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碳排放控制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第二部分:国际政治环境分析
外交关系
2024年上半年,我国与主要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地缘政治影响
地缘政治影响因素也在2024年上半年继续存在,一些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全球
产生负面影响,需要我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第三部分:政治态势展望
综合评价
综合来看,2024年上半年的政治生态总体向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政府应继续加强改革,创新政策,积极应对国内外挑战,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

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我国政治生态将继续向着更加开放、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软实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

结论
本报告为2024年上半年政治生态的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信息,促进国家发展和进步。

关于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

关于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

关于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近年来,政治生态问题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和社会组织纷纷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政治生态问题不仅涉及我国政治运行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还直接关系到政治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此,我国政府对政治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

政治生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违法违纪问题。

近年来,一些官员因为自身的私心和利益侵害了公共利益,玷污了形象,导致公众对政治不信任、不满和失望。

二是选举买卖和选举暴力。

在一些地区,选举成为一些人达到权力的唯一途径,因此选举买卖现象时有发生。

而选举暴力则表明积弊已深,并呈现出较多的恶性趋势。

三是媒体失实报道和不当引导。

媒体的失实报道和不当引导不仅损害了社会公众对政治的信任和公信力,还可能带动社会情绪,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惩治力度。

政府部门加强对公众服务的监督和服务,及时曝光和打击涉及违法行为,加强廉政学习和教育,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改革和执纪执法。

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依法治国是保障政治生态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政府加强了法制建设,完善了法律法规,加强了法律体制改革。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意识。

政府部门推进公众服务意识的提高,加强公众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政治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政治生态许多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从目前的政治生态情况来看,社会稳定并未得到根本保证,一些选举问题、官员贪污问题、不良媒体报道、网络谣言等问题,仍然存在,且依然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个人道德素质和道德规范保护仍需加强,深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必要的。

在政治生态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透明化政治权力体系、建立专业化的纪律处分体系、加强社区管理和社会参与监督等。

除此之外,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进防范和惩治腐败的制度建设,完善媒体监管和舆论监督体系,重视道德教育和公民素质的提升,也是必须加强的。

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

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

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政治生态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政治生态是指政治环境、政治氛围和政治风尚的总称。

一个健康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政府的良好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政治生态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某国政治生态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政治生态情况分析1. 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和政策的实施。

在某国,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壁垒和利益冲突,导致政策难以协调和实施。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另外,在某国,政府部门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规划,这使得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2. 政治氛围政治氛围是指政府和政治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某国,政治氛围普遍存在着保守和守旧的特点。

政治参与者之间缺乏对话和互动,政党之间的竞争激烈,导致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参与和民主的决策机制。

另外,政府和政治机构之间缺乏互信和合作,使得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

3. 政治风尚政治风尚是政治生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反映着政府和政治参与者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

在某国,政府和政治参与者的行为普遍存在打太极和推诿责任的问题。

政府官员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选择逃避责任而非积极解决问题,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政策执行问题。

另外,政治参与者之间的腐败和违法行为也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三、问题分析分析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某国政治生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2. 政策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规划;3. 政治参与者之间缺乏对话和互动,政策制定和实施缺乏广泛的参与和民主的决策机制;4. 政府和政治机构之间缺乏互信和合作,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5. 政府和政治参与者的行为普遍存在打太极和推诿责任的问题;6. 政治参与者之间的腐败和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政府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府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府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政府是国家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维护国家的利益,处理国内外事务。

政府的政治生活是指政府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政治活动和行为。

政府的政治生活知识点包括政府的组成和职能、政府的决策过程、政府的权力运行、政府的权力制衡等内容。

下面将对政府的政治生活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府的组成和职能政府通常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门组成。

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实施政策和管理国家机构。

立法部门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的行为。

司法部门负责审理案件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此外,政府还包括其他部门和机构,如财政部门、外交部门、国防部门等。

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

二、政府的决策过程政府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议程制定、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在议程制定阶段,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和咨询专家等方式确定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

在政策制定阶段,政府通过讨论和协商等方式确定政策方案。

在政策执行阶段,政府实施政策并监督执行情况。

在政策评估阶段,政府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

三、政府的权力运行政府的权力运行通常包括权力来源、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等环节。

政府权力来源于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力是政府的职责。

政府的权力行使通常包括行政命令、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活动。

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和舆论的制约,政府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力,接受舆论监督。

四、政府的权力制衡政府的内部权力制衡通常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

行政部门负责政府管理和政策执行,立法部门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行为,司法部门负责审理案件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通过权力制衡,避免政府滥用权力,维护国家法制和稳定。

五、政府的政治生活政府的政治生活通常包括政府决策、政府关系、政府形象、政府理念等内容。

政府的决策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通常通过咨询专家、调研情况等方式进行决策。

2018-2019-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三-精选word文档 (8页)

2018-2019-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三-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三篇一:201X年高三各地模拟试题政治生活主观试题精选201X年高三各地模拟试题政治生活主观试题精选1.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转变政府职能。

(12分)1. ( 2 ) ( 12 分)①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 2 分)② 依法行政, ( 1 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的职能,防止政府责责越位、缺位、不到位。

( l 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买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进行经济调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

) ( 3 分)。

③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l 分)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 l 分)④ 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 l 分)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 l 分)积极建设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 l 分)2. 材料三:为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维护网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X年9月工商总局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当代政治生活现象剖析

中国当代政治生活现象剖析

中国当代政治生活现象剖析理论探讨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第6期中国当代政治生活现象剖析李彦林(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广州510053)内容提要:要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制度分析是基础,因为它给定了政治行为的基本框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并不是一个整合性的框架.而是分裂性的板块.不同的制度板块在逻辑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总体说来,中国政治制度有三种板块:法治制度板块,其行为关系由国家正式的法律加以规范;党治制度板块,其行为关系由执政党的党章以及其他一系列正式性的文件加以规范;市民社会制度板块,其行为关系由私人性伦理加以规范.本文试图对这三种制度的合理性,适用性及互动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估.关键词:法治制度板块党治制度板块市民社会制度板块一,法治制度板块法治制度是以宪定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核心.以其它配套法律为依托,逐步演绎出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在这套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这个中心选举出来,并要忠实地贯彻这个中心的意志.或者说是这个中心的左右手.这套制度尽管在组织形式上类似西方国家的分权制度.但在权力关系上与后者有实质性的差别.从根本上说,它只有一权,那就是由人民委托给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其它政府权力都是这个权力的派生物.不可能与这个权力平起平坐.不可能对这个权力起到实质的制衡作用.宪法将立法权,人事权,监督权以及重大决策权都交给了人民代表大会.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不但要正确贯彻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而且还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没有权力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监督和司法审查.是这一制度存在的最大缺陷.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法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一种人民民主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想的关键要素.人民民主主义的原初思想在中,西方都有踪迹可循,但将其发挥为现代政治制度的理念基础还是应该归功于18卢梭.马克思的民主政治理念是从卢梭那里演化出来的.期望建立一种由平等的人民直接参与,管理的国家.即便是由人民选出的代表进行国家管理,这些代表也要绝对服从人民的意志,人民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随时对这些代表进行撤换.这种人民民主主义理念最先表现为法国的巴黎公社, 后来表现为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再后来则表现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治制度的核心逻辑在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像市场的理想状态一样,这套制度的理想状态需要一些苛刻的条件:(1)每位合格公民对人大代表的产生都拥有同等的影响力;(2)每位合格公民都有同等的机会成为人大代表候选人:(3)人大代表的当选完全依赖票数的多少;(4)人大代表始终代表选民的利益;(5)人民代表大会独立地做出决策;(6)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支配其它政府部门的行为;(7)行政部门有效地施政;(8)司法部门公正地执法;(9)选民,代表,官员拥有必要的公共道德;(10)选民,代表,官员拥有必要的公共知识.理论探讨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第6期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都很难满足,在现有的人类智慧条件下.前两个条件在理论上都无法满足. 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实践运作得不太成功.无论是巴黎公社.苏维埃制度,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出现了很大的困难.结果,这套制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形式,表现为一种权力来源的宣示.对实际的政治运作没有发挥重要的影响.然而,这套制度的存在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标示着现有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而且意味着该体系有一完善的基础和方向.如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其宪定制度更多地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反映其人民对未来的渴望.在西方.民主主义传统因为其理想主义色彩太浓而受到很多的批评.为了在现实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它跟自由主义思想合流,一起成为西方国家现代政治制度的支柱理念.这种合流的成功说明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制度理念是相通和互补的.这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景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有学者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诠释为种代议民主共和制度.中国宪法经过多次修改,公民权利语言越来越占据突出地位.这就意味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理念和运作的转换上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让它回归宪定的政治生活中心, 发挥宪定制度的主导功能,是可以预期的.但如果认为根据这项制度可以把握当前中国现实政治的实质,则是一件愚蠢的事.二,党治制度板块党治制度也可称为执政党的领导制度.分为党外制度和党内制度两块.党外制度是实现对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党内制度是实现执政党内部的有效治理.这套制度在正式的法律体系中地位不明.但却是中国现实政治制度的核心.现实主义都一般会认为中国执政党的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的政治学者在着作中开始贯彻这一现实主义思想.如果说法治制度是根据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则建立起来的,那么党治制度就是根据自上而下的集中原则建立起来的.前者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民主主义),后者则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现实(列宁主义).它们尽管在抽象层面可以互补.但在”过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的现实选择中,二者显然有深刻的分歧①.这种分歧在第二国际内部演变成重大的政治斗争,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大分裂.结果,自下而上的民主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影响力.而自上而下的列宁主义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列宁并不反对民主主义的理想.但对群众的自治能力缺乏信心,认为需要一个能正确认识革命发展规律的先锋队来号召,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他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被灌输,被鼓动起来的工人群众自然必须接受先锋队的领导, 一切行动必须听从先锋队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群众自发性的不足,从而最有效地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政治理论从人民中存在道德和知识水平差异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认为水平高的人士应该组成一先进团体,领导群众实现一种比现在更美好的生活,这种生活在政治上就是一种更民主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就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意味着这种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集中的制度.其核心的逻辑在于: 先进分子领导落后分子.中国党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是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但具体的制度形式则是在执政党的政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且是独立于法治制度之外的. 就党外领导制度来说,主要包括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策领导和作风领导四个方面思想领导制度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舆论管理制度两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一种积极的领导制度,如教育系统的公共政治课教学制度, 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的政治学习制度.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要影响,改造人们的政治观念,以自觉接受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在其领导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舆论管理制度则是一种保守的领导制度.如刊物的审批,文章的审查等.旨在控制危险思想的传播.以对党的领导带来不利的影响. 组织领导制度包括领导干部的培养和任用,领导机构的设置和运作等.对领导干部培养和作理论探讨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第6期用是党的领导之核心部分.中国公共部门各级干部都按照严格的等级编排起来,由干部管理部门进行分级管理.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部门重点管理各单位的正副职领导.而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察,培养,任用,奖惩的制度.工作中能力突出者一般都有机会进入领导群体.在领导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方面,主要有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党的工作委员会制,以及党组领导制等.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在政府领导负责具体管理事务的条件下.由党委控制政府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党委书记是毫无争议的一把手.党的工作委员会制是由党的副职领导归口管理若干职能相近的公共部门.这些委员会拥有非常大的实权. 党组领导制是在非党组织的国家机关,群众团体, 经济组织和文化组织中具体实现党的领导,它对本部门的重大问题享有讨论权和决策权,而且服从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政策领导制度是路线,方针,政策领导的简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就重大问题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然后通过意见和建议方式转化为公共意志和公共政策.从而对本区域的公民和组织产生约束力.这是一种宏观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实现方式.党的领导机关的意志和政策一旦形成公共意志和政策.它在党内外的约束力是一样的.就党内领导制度来说.除了更为严格的思想教育制度外,主要是组织制度,这种制度的正式称呼是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党章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新党章将中央定义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套制度的核心是保证中央的意志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同时保证各级党组织的决策能够集中较多人的智慧.以及反映更多群众意见.作风领导是指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为指导.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 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在该制度的纵向结构上,是绝对的集中制,而在横向维度上,则存在较多的民主因素,如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党组织讨论,很多决策要征求普通党员的意见等.这种党内的横向民主现在有扩大的势头,如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规定:要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但该报告最后仍然强调要维持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因此,党内领导制度可以概括为纵向集中,横向民主.上下级之间的等级是严格的,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种正式制度的描述.但在每一层级的决策和组织生活中.民主成分也确实存在,而且扩大这种成分的呼声很高.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党治制度比法治制度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除了文化大革命这种特殊时期之外.党治制度均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更重要的是.按党治制度办事,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内一直享有很高的道义性.这套制度的有效运作,所需要的条件尽管比法治制度要宽松.但如果丧失了下面这些条件.这种制度就会出现危机.(1)执政党地位的历史正当性没有根本性的动摇:(2)执政党的政治目标得到社会成员的基本认同;(3)执政党的政治手段与政治目标具有逻辑一致性;(4)执政党的施政满意度维持一个较高的比例;(5)执政党的外部控制力保持稳定;(6)执政党的内部控制力保持稳定;理论探讨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第6期(7)执政党以无偏的方式进行政治录用;(8)执政党成员具备社会成员可以接受的素质. 中国执政党长期以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这些条件.这是其执政基本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党属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支配作用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的原因.但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党属制度内的各种链条出现了松散的迹象.尤其是上下层级之间的控制力出现不同程度的疲软.从而导致一种碎片化威权制度.这为各种非正式制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三,市民社会制度板块宽松地说.在法治和党治制度之外用来分配和运作政治权力的制度都可以称市民社会板块制度,它是遍布政治权力场中的人情网,关系网.其中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是一种政治恩护制,一种以政治从属换取物质酬报的关系.它意味着恩护人和受护人之间一种不对称的,可持续的交易关系,具有私人性,情感性和互惠性特征.在政治恩护制中,恩护人通常是一位权势者,他掌握分配某些资源的自由裁量权,受护人通常是因为某种原因与恩护人产生一种亲密关系的地位低下者.在政治权力场中,恩护人与受护人互有所求.前者希望得到后者的政治支持.后者希望分享前者手中的资源.这种关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历史悠久.许多权势者后面都跟着大大小小的支持者.这些支持并非是无条件的.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支持而获得预期的好处.这种政治的典型通常被称为派别政治.它是一种半公开的政治现象,从基层到高层都存在.就基层来说, 即使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恩护关系也很发达, 作为恩护人的生产队长在工种安排,工分计算,口粮分配等方面给作为受护人的生产队员以照顾. 受护人在上级检查时会给生产队长以支持.就高层来说.执政党内一直存在基于恩护关系的各种派别.毛泽东曾公开指出,”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派别政治中比较典型的恩护关系由同一官僚系统的上下级关系演变而来.这种上下级关系本来是由正式制度界定的.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中国,如果只有这一层关系,那么它的运作就会很僵硬,整个官僚机器就会21运转不畅.熟悉中国政治的人都会知道.这层关系需要加进粘合剂,让它变得更”铁”一些.这种粘合剂通常称为感情,一种仿血缘的感情.上级就像父亲,下级就像儿女,前者对后者要爱护,后者对前者要忠心.当然,纯感情的关系不是恩护制关系. 恩护制关系是一种感情与利益的联结体.一旦正式制度的上下级关系转化为恩护制度的上下级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有了相对于正式制度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当前一种关系消失后. 后一种关系依然存在.调到别的系统工作的干部仍会在某种程度上维持对老上级的忠诚.而老上级如果手中仍有资源.仍会处处维护老下级的利益.这是关系比较铁的恩护制,或者说是一种强恩护制.在比较弱的恩护制下,当上下级关系解除. 尤其当上级失去权势时,恩护关系就基本消失了. 所谓树倒猢狲散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正式制度的上下级关系并不一定能转化成恩护制的上下级关系.它需要一个相互确认的过程.这种确认过程有明示确认和默示确认两种.所谓明示确认,常常需要下级在适当的时候向上级表忠心,要让上级相信,”我是你的人”,而且“永远是你的人”,上级也要通过某种语言或行为对这种忠心表示认可.所谓默示确认.就不需要语言上的表达,通过长期的行为互动,双方都明白相互的关系已经进展到了那个层次.明示确认在建立跨部门,系统的恩护制时更加必要.这个部门的某个人希望得到另一部门的某位领导的恩护,一般得通过明示方式,否则对方难以确信.除了官僚部门的上下级关系成为政治思护制的基础外,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亲缘关系,共事关系,朋友关系同样可以成为这种制度的基础.不管通过哪种因素建立起来的恩护关系.其运作机制是大同小异的.政治恩护制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它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拥有深厚的道义基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忠诚,关爱,情义等特殊主义的伦理. 恩护人需要有关爱心和责任心.受护人需要有忠诚心和感恩心.这都是在中国民间得到广泛认可的品德,是塑造社会理想角色的标准.尽管它与正式制度的角色标准有冲突.但仍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探讨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第6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按这套标准行事的人往往被视为不明事理.当然,在恩情关系背后有利益的交换,恩护人需要受护人的支持,受护人需要恩护人的酬报.因此,恩护制的核心逻辑界于”知恩图报”与”有奶便是娘”之间.恩护制能够有效运作的条件是:(1)正式制度不能充分有效地运作;(2)传统的情义互惠伦理构成政治行为的一种标准:(3)恩护人拥有足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源;(4)恩护制拥有低成本的解决冲突的手段.与前面正式制度的条件比起来,恩护制的条件是最宽松的,在现实中很容易满足,所以,现实政治中恩护制大量存在,人们习以为常.四,三种制度的互动关系首先.三种制度无论从理念层面来看,还是从现实层面来看.都有相互冲突的方面法治制度与党治制度之间存在双重合法性的冲突.两种制度都自我确认享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政治权力.而且这种权力均来源于人民.所不同的是.法治制度中的政治权力是人民通过投票的方式授予的,党治制度中的政治权力是通过历史上的人民在走出灾难局面过程中用跟随行动进行选择的.在当代中国,这两种合法性都有被人民接受的心理基础.但是,跟随合法性依赖于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投票合法性依赖于人们现在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流失.投票合法性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大.市民社会制度与前者两种制度都有冲突.但从短期来说.对党治制度的威胁较大.在当前,党治制度是主导性制度.它占据着主要的政治权力空间.市民社会制度的发达意味着党治制度的空间直接被压缩.更重要的是,党治制度的生存不仅依赖于跟随的合法性.而且依赖于当前行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而市民社会板块制度对此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一个老上级出于多年的感情,在选拔上面关怀,照顾一下自己的下级,在中国政治文化中似乎情有可原.但这明显违背了党治制度的承诺.意味着其他人丧失了公正的竞争机会.丧失这种机会的人会因此而对党属制度多了一份怀疑, 而且这种怀疑会在日常交往网络中扩散开来.从而最终威胁到党属制度的合法性.从长期来说,市民社会板块制度对法治制度的威胁较大.这两种制度的理念根基是完全对立的:法治制度基于普遍主义的权利.依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行事规则;市民社会制度基于特殊主义的情义,依赖关系面前人人不平等的行事规则. 市民社会制度的发达,会大大阻碍法治制度对社会的渗透,会让已经确立的法治制度流于形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选票在政治恩护制中分配.公共政策的承诺无法让候选人赢得人们的选票.候选人只有依赖自己的恩护网络的范围及恩护承诺的可靠性才得以当选.国家的公共政策会受到恩护制中私人利益的撕扯,公共利益难以实现.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恩护制网络中很难成长为具有国家意识的公民,而只会成长为具有小团体意识的私民. 其次.三种制度在现实中也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如前所说,法治制度的有效运作需要苛刻的条件,这些条件在中国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在培养期间,法治制度不能有效运作的地方自然需要别的制度来补充.党治制度有效地填补了这个空缺,承担着法治制度目前还不能承担的功能.而且党治制度还承担着培养法治制度的功能.通过党内民主培养人民民主已经写进了执政党的权威文件.通过党员的守法行为带动群众的守法行为也是执政党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这种培养法治制度的战略是一贯的,得当的和有效的,党治制度与法治制度会持续地相容下去,其冲突的一面会得到有效的抑制.市民社会制度是对正式制度的侵蚀,也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无论是法治制度,还是党治制度,都与中国传统行为标准有某种程度的冲突,因而在现实中都难以得到人们的自觉遵从.所以,中国共产党为了保证党治制度的有效运作,不得不进行各种各样的思想改造活动.但其效果是有限的.当正式制度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政治机器又要继续运转下去时,恩护制这种非正式制度就发挥作用了.譬如说.当按照正式制度需要完成的任务在下级机关遇到障碍时,上级领导往往会出面, 运用恩护关系来排除障碍.受护人一般会看在恩理论探讨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第6期护人的面子上,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完成任务.另外市民社会制度也为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因为一个领导有了新的工作设想.一般愿意找自己新近的和信得过的人谈论,并在恩护关系的支持下实施.这是官僚制中的普遍现象,在东亚社会尤其显着.但需要提醒的是.市民社会制度的这种补充作用的积极意义是短期性和边际性的,是对正式制度缺陷的一种无奈补充.如果市民社会制度成为政治生活中一种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制度,正式制度就会面临重大危机,国家就会陷入发展的困境. 五,小结本文是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分析的一个尝试性设想.旨在寻找更加符合中国政治现实的分析。

政府行为分析与思考

政府行为分析与思考
政府 治理的概念 。 【 关键词】 政府行为; 经济人; 寻租; 治理


伴随市场失灵的政策失败
市场资源配置 的这一过程中 , 国政府的失败主要 还是在于地 我
() 府 失 败 论 的 提 出 。 O世纪 3 1政 2 O年代 以前 的西 方 经 济 学 方政府这一层面上 。我 国有史 以来就存在着腐败现象 , 即政府
主要听从上级政府 的 立 了公共选择理 论, 是为解决政府 为什么会 失败 , 就 这一 问题 由于种种 原因并不太受 同级人大的约束, 而提 出来的 。 2 政府失败 的新思考 。 () 在市场不能有效地调控资 意志 。这种特殊 的政府体制 导致 了大量的短期行为和 机会 主义 源 配置的情况下 , 政府 介入市场经济 活动 中, 通过政 策规则的 行为。二是政府 中的既得利益集 团的经济行为。其表现主要是 制 定、 实施 、 执行这一个完整 的政府活动 的过程 , 来发挥其宏观 双边垄 断和 不对称信 息、 官员预算 最大化和传统计划 管制条件 调控的功能 。但是政府 的调节也并不是万 能的, 同样存在着 下的既得利益 。 府机构是某种公共服务的惟一 并且是垄断的 它 政
而 府 的 认 识 更 接 近 马 克 思 对 国家 本 质 阶 级 性 的 认 识— — 阶 级 统 提 出具体的建议供政策制 定者选择 , 是为立宪 改革提供 一种 治 的工 具 。政 府 也 可 能不 代 表 公 共 利 益 , 只代 表 自 己或 自 己 指导或规范建议 ,为政策制定提 出一系列所 需的规则和程序 , 而
每个人都有 自利 。政治领域更是它应用 的核心领 域, 由此提 出
了国家 自主性的 问题 。对国家的 自主性从个人动机给予解释 ,
二 、 理 政 府 行 为 的 失败 治

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政治生活是每个国家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国家的制度、政府
的管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在一个国家中,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包括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和责任等。

首先,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包括政府的组织和运作。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机构,
它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政策,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涉及到各级政府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决策程序等方面,这些都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其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还包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政治制度是国家的
基本制度,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权力运行机制、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最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和责任。

公民是国家的
主体,他们有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监督政府的行为。

同时,公民也有责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总之,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涉及到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和责任等方面。

这些内容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努力维护。

政治生活方面的总结汇报

政治生活方面的总结汇报

政治生活方面的总结汇报政治生活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所参与或经历的活动和经历。

政治生活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选举、政府决策制定、政治参与、政治运动和政治组织等。

以下是我对政治生活的总结汇报,将涵盖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

首先,选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环节之一。

选举是民主国家中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选举,人们有机会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或政党来代表他们的利益。

选举的环节包括候选人征集、拉票、选民注册和投票等。

选举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政治生活的走向和政府的运行。

其次,政府决策制定也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环节。

政府的决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福利。

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政策研究、专家意见征询、立法程序、舆论反馈和实施等环节。

政府决策制定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需求,保证公平和公正。

第三,政治参与是政治生活的核心要素之一。

政治参与包括公民参与政府事务、政治运动、政治组织和社会活动等。

政治参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通过参加示威游行、签署请愿书、参与公民听证会等方式表达对政府和政策的意见和需求。

政治参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益和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力。

其次,政治运动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运动是为了实现特定政治目标而组织的群众活动。

政治运动包括但不限于抗议、示威、署名请愿、游行、集会、造势活动等。

政治运动可以提出具体的政治诉求,推动政府做出相应的政策改变,并且能够提升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度。

最后,政治组织也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组织是为了实现共同政治目标而组成的团体。

政治组织可以是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政治组织,人们可以更有组织地推动政治改革、发起政治运动,并且为民众提供政治框架和纲领,以实现他们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总而言之,政治生活涵盖了个人和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各种活动和经历。

选举、政府决策制定、政治参与、政治运动和政治组织都是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

通过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政治行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政治行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吴诗雨1420719125 经济与金融1441为什么政治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政治”是我们每天都会听到的一个词,无论电视,广播,网络还是别的什么媒体,“政治”话题都经久不衰,永远是热点,不光是社会对政治的关注度高,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在与政治发生着联系,小到茶余饭后大家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谈论,大到选举投票,决定国家大事,政治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政治是什么呢?百度百科上面给出的官方解释是:政治包涵两层含义,“政”指的是领导,“治”指的是管理。

“政”是方向和主体,“治”是手段和方法,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

说起来很深奥,其实很简单,政治就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来管理,体现在国家里就是在一定的政治思想下治理国家。

例如我们国家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做出的,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的决定。

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做出的决定应该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1政治行为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行动表现,是阶级、正当、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实现特定政治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政治其实并不抽象。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就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政治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他们召开公民大会,决定国家的大小事务,大到对外战争、对外贸易,小到制定规则,规定休假,这些都是他们政治的内容。

而且雅典人崇尚民主,虽然他们只是一部分人的民主(成年男性公民)但是他们的这一部分拥有政治权利的人,很充分的行使着自己的政治权利。

他们会有一系列的政治活动补贴,比如雅典的剧场经常上演一些政治色彩很浓的戏剧,他们为了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既所谓“误工费”,鼓励公民参加政治活动;西方一向很重视演说,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了算,在大家共同的事情上,是大家一起说了算,所以你的观点只有通过演讲,才能传播,你的演说有感染力,你的观点有吸引力,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你的意见才会被公民大会采纳成为决策,成为整个城邦的决定。

政治生态与政府行为的响应机制

政治生态与政府行为的响应机制

政治生态与政府行为的响应机制政治生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运作的环境和背景,包括政治文化、制度规范、社会风气等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政治生态会对政府行为产生影响,而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响应机制以应对政治生态带来的挑战。

一、政治生态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政治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行为,对政府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治生态要求政府行为具备民主、公开、透明的特点。

首先,政府行为应具备民主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需要与广大群众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公众的意见做出决策。

在决定重大政策、推进重大工作时,政府需要启动社会公众参与度高、代表群体多样化的民主机制,落实好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渠道。

其次,政府行为应具备公开透明的特点。

政府公开透明是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覆盖政府活动的方方面面,注重政府信息公开与公众利益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政府应当设立多种形式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如政府网站、政府微信、政务公众号等,实现政府信息全时段、多地点、全渠道覆盖,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工作。

二、政府行为应对政治生态的响应机制政治生态对政府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但也会对政府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为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响应机制以应对政治生态带来的挑战。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指标,与政治生态高度相关。

在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与成果应用的同时,应该积极发掘本地区或本国的文化瑰宝,并加以传承。

拥有文化和传统的国家会比缺失文化的国家更有吸引力,文化传承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国家形象,推动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态。

其次,政府需要提高工作透明度。

为了满足公众对政治生态要求的民主和公开透明,政府应该加强工作的信息公开,大力提升透明度。

特别是在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公共资源等方面,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增强信息透明性,使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具体细节。

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

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

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一、引言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是人们从政治意识中产生的两种联系,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特点和意义。

二、政治态度的概念及特点政治态度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评价和看法。

它是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和态度。

在政治态度中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团体、政治领袖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政治态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政治态度是个人或群体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 多样性:政治态度是受到经济、文化、宗教、族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和个人中具有多样性。

3. 统一性: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大部分人的政治态度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这也是影响国家政治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政治行为的概念及特点政治行为是指在政治活动中人们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它是人们政治态度和政治意愿的具体体现,是政治权力与利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政治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政治行为是受到环境、时代、地域、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和个人中具有多样性。

2. 可渗透性:政治行为可以侵入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大规模罢工、抗议游行等。

3. 逆向性:政治行为有时会与政治态度不同,例如某些人对政治制度持反对态度,但会接受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并参与相关的政治活动。

四、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的关系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的政治态度是他们政治行为的基础,而政治行为又可以影响他们的政治态度。

具体来说,政治态度可以塑造人们的政治行为,同时政治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

例如,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不赞成某项政治制度,但如果政府采取行动来打压反对派,则这些人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并采取激进的政治行动。

反过来,某些政治活动可能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情感共鸣,进而塑造公众的政治态度。

政治生态生活情况总结汇报

政治生态生活情况总结汇报

政治生态生活情况总结汇报政治生态是指政治系统中各种政治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政治关系体系。

生活情况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情况和现象。

本文将对当下的政治生态与生活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来看当前的政治生态。

目前,我国政治生态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和高度竞争的特点。

政治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紧密。

政府职能不断拓展,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程度不断增加,政治参与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政党和政府机关,而是包括了民众、NGO组织、媒体和网络平台等。

其次,我们来看当前的生活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医疗、住房、教育等领域的改善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和便捷的生活方式,如在线购物、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

然而,在政治生态和生活情况方面,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政治生态中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现象。

权力滥用、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都是政治生态不健康的表现。

其次,一些社会问题与政治生态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均与政治生态密切相关,需要政府和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在生活情况方面,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城乡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难题等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虚假广告、网络诈骗等问题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总的来说,当前的政治生态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紧密。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不健康的政治生态和一些社会问题与政治生态相关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关注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同时关注自身的生活情况,努力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美好的政治生态和幸福的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很多优秀成果这里不一一赘述。

由于主流理论认为政府行为受“公共利益”假设和“经济人”假设的双重调节,因此,我国学术界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制度经济学为基础,将地方政府看成改革的土要推动者,认为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各级地方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如杨瑞龙(2000)论证了地方政府是中国改革的第一行动集团,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

王南奇(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省、地(市)、县等地方政府所属的国有企业绩效高于中央所属的国有企业,从而认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类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将地方政府看成是经济人,政府利益目标作为内在驱动力,有力地影响着政府行为,在某种情况下是市场秩序的破坏者,如金太军(2005)认为地方政府存在伪创新,应规范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

李军杰(2004)认为地方政府存在追求自身垄断利润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越位和缺位的问题。

这些研究创新性比较强,对我们的研究有比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但上述研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偏重于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不够;二是偏重于总体分析,分阶段的研究不够。

文本的主旨在于以治理理论为基础,将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将中国的县政府行为置于30年的改革开放引发的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县政府的现实行为的原生态进行描述,再通过“应然”与“实然”的比较分析,挖掘县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最后提出校正县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行为的含义对于政府行为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尚无明确的看法。

按行为学的观点,行为是人的一切行动表现的统称,是人类对环境适应的反应方式。

或者说,行为是人类对环境挑战的回答。

提出政府行为的概念,意味着对政府进行一种人格化的描述,政府行为便是政府对社会环境的反应方式,是政府在一定社会环境中采取的一定的行动。

从政治学意义上看,政府行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采取各种手段调节经济社会生活的有意识的活动。

政治行为分析

政治行为分析

詹姆斯· 罗西瑙
(James N.Rosenau )在 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统治的 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 等文章中明确指出: 治理与政府统治不是同 义语,它们之间有重大区别。 他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 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 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 发挥作用。与政府统治相比, 治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既 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括 非正式的、非政府的机制。
2.马克思主义对统治类型的划分 韦伯对统治类型的划分不管具有多大 的合理性,但忽视了阶级统治的事实。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我 们可以把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分为两大类: 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与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少数人为了维护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总是要以国家力量为后盾,因而显得力量强大;而多 数被统治者是以个体身份出现的,相对于统治阶级的 政治权力来说是软弱的。在奴隶社会,实行的是赤裸 裸的暴力镇压。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一方面 劳动者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是主宰与臣民关系;另一 方面,劳动者又要受到封建领主的直接统治和压迫。 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方式比较复杂,从自由资本主义 到垄断资本主义,其经济上的特征表现为财富和生产 资料的集中过程,政治上的特征表现为统治艺术逐渐 成熟的过程。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宪法和法律规定 了劳动者和资本家在政治上处于平等地位。统治阶级 通过民主制度、法律制度、政党制度、文官制度、文 化新闻制度以及福利制度等构成全面的统治体系而统 领社会,使资本主义统治显得非常巩固。
2.决策的施行
决策的施行是政治管理的关键环节,或者 说,政治管理的关键是执行政治决策。 作为政治管理主体主要部分的国家机构的 决策的施行活动,其主要环节一般有指导、 计划、组织、服务、提取、分配、协调和 管制等。

政治生活政府类知识点专题

政治生活政府类知识点专题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材料题---政府政府专题(材料常见的称谓: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如“部”“厅”“局”等,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限定性知识点:(一)请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合法财产、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是宣传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加强社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市场就业机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人口增长与优生优育)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防止污染)6.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结合材料,应该如何处理好公民和政府的关系:1.公民: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2.政府:要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发展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三)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如何对人民负责:(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深入群众,关注民免费高考高中生假期自主学习公益活动灯塔在线学习团队欢迎你的加入活动群:160909804生,尊重民意;(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四)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政治学基础 第三篇政治行为

政治学基础 第三篇政治行为

第三篇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他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基本要素: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和方式。

包括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

1、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阶级社会中,政治行为一般具有阶级性,受着阶级利益的影响和支配;2、政治行为以特定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主体为物质承担者;3、政治行为的方向既含有人们的主观动机,又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4、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他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过程第一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的含义有关政治统治的其他观点:1、从政治统治或者政治权威服从关系建立的内在依据出发(神权统治观、父权统治观)2、根据掌握政治统治权的特定主体出发(精英统治观、官僚统治观)一、政治统治的定义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

在内容上,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

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二、政治统治的特点 P119作为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行为,政治统治具有如下特点:1.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一方面,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决定了政治权力的主体地位是政治权力制约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同一性,表明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只有在对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联系中才能得到实现。

因此,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不仅是维护政治权力力量,也是维护政治权力与其他社会力量、社会成员之间的主体与非主体联系。

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使得政治权力主体必须把自己的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而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同一性,则要求政治权力使得其他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选择服从行为,通过这种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建构,解决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制约关系中的内在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示例 【例】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 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 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新一代信 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 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 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 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 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结合材 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 作为。
◎题型突破 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题型特点 行政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 个国家机构体系中,行政机关所占比重最大,人数最 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结合行政机关在民 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运用政 治生活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是政治学科经常采用的 命题方式。如:让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 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 该职责;为什么解决公平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为 什么要承担抗旱救灾职责以及在抗旱救灾中应怎样履 行国家职能;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体现的原则和履 行的职能;政府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为什行:第一步答政 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第二步答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回答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应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进行论述;回答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应从政府组织经济 建设职能、组织文化建设职能以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的职能方面作答。
【答案】(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 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物联网对于提高我 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物联网是政府 的职责所在。 (2)①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制定发展 规划,拟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核 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②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 拓展教育事业,加强物联网人才培养。③履行维护国 家长治久安职能,保护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
方法突破 分析和评价政府行为,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 一,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某一职责,答案一般从政府应 履行哪些职能、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应 依法行政以及政府承担某一职责的具体意义来回答。 第二,政府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答案一般从 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能、政府应坚持哪些组织和活动原 则、政府应提高行政能力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政 府应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等方面来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