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好奇心”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好奇心”的作文
好奇心的实质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
动机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反映人类行为的主动性特征。从个体动机的自发性与目的性看,动机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之分。外在动机由活动之外的目标或奖赏引起好奇心,如幼儿对学习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是为了赢得父母老师的表扬与奖励而进行学习。内在动机则是“一种不依赖外在报偿便能促成某种行为的东西”。布鲁纳主张在教学中应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在学习实践中感到愉快。在他看来,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即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正是通过这些探究行为,幼儿有选择性地了解周围事物,并积累大量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创设满足幼儿好奇心的环境条件,把幼儿的好奇心引向强烈的智力活动。这些探究行为如果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满足,还会逐步内化为个体良好的心理品质。
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
学习是由经验或者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学习是知情交融的过程。研究学习过程本身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探讨。教学活动虽然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离不开教学活动中教师、幼儿以及认知信息中的情感因素。这可以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以及西方教育思想中窥见一斑。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对于治学三种境界的见解,就把好学、乐学作为学习活动的理想境界。明代王守仁认为学习中的愉快情绪体验对于儿童来讲,犹如时雨春风对于花草树木之生长一样重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本身应该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提出了智能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全人”学习理论。心理科学界也出现了强调动机、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的“热认知”(hot
cognition)思潮,把好奇心作为学习中的主要情绪与动机。好奇心作为一种内在动机,它既具有认知性特征,能够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又具有情感性特征,可以使个体从探索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个体在其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观察、提问、操作、选择性坚持、积极情绪等有助于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好奇心对幼儿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类最初的好奇心来自于婴儿的探究反射。观察发现,婴儿一旦发现新奇事物,就会用手触摸,用舌头品尝。到了幼儿期,好奇心更加强烈和明显,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好奇,这种好奇最初是情景性的,如果受到鼓励与强化,就会变成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好奇心对于幼儿之发展,具有莫大作用,幼儿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产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东西相接近”。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材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也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幼儿好奇心很强,这也许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有关。在他们看来,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们的预期,他们想要观察、探索、询问、操作或摆弄这些事物。这些都是好奇心的外在行为表现。如果这些行为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幼儿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缺少环境的鼓励与支持,这些行为会逐渐消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冷漠、回避等心理倾向,从而不利于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
但是,在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心目中,学生(幼儿)的好奇心被当作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而遭到指责、约束、冷漠或讥笑。这与他们对学生好奇心的发展特点、重要价值以及如何诱发幼儿好奇心的模糊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冲突有关:一是应然观念与实然观念的冲突。后者是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过程中获得的缄默性知识,具有强势作用。在教师的缄默性知识中.学生(幼儿)的好奇心应当以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或设计为前提,一旦超越这个界限,幼儿好奇心将招致冷落与压制。二是教育的工具性与育人性的冲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是从事教育的工具,学生包括幼儿是工具下的奴隶,当幼儿的好奇心与教师要求一致时,好奇心就得到支持,相反就遭到训斥。因此,有必要引导教师梳理其缄默性知识中的盲点,觉察自己教育观念中的误区,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观念,扮演好学习的支持者的角色。
好奇心
江苏省苏州十中金泓
西方有谚曰:“好奇心杀死一只猫。”是说好奇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是好奇心也能带给人们求知与探索的欲望。放眼如今社会,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日益便捷的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科学设备,使人们往往安于现状,满足于现成的答案。
事实上,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人文科学领域,好奇心是人们探索科学奥秘与寻找生命意义的原动力。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亨利&8226;法布尔从小对螳螂、蜻蜓、蚂蚁等昆虫感兴趣,尽管生活贫困,但他穷其一生,都在细致地观察着昆虫的世界,真实地记录着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终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著作,成为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
不仅法布尔,其他的科学家也正是由于一颗永不泯灭的好奇心,才探索出宇宙的奥秘。牛顿如果没有对一只苹果落地的好奇,怎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如果没有对光线运行的好奇,怎么能提出相对论?霍金如果没有对宇宙黑洞的好奇,怎么能写出《时间简史》?
英国作家梭罗与法布尔一样细致地观察自然,但目的却不同。“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这便是他在瓦尔登湖畔建起一座小木屋独自居住的真正目的。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旁人的打扰,只有简朴的生活,对于生命的好奇,对于大自然的好奇,使得梭罗每周只工作一天,而用六天时间来探索生命的意义。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们从出生到死亡,事实上都在探索着未知世界,只不过哲学家、作家们思索得更深探索得更广。康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内心也愈是充满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仰望星空,深邃而广袤的天空埋藏着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好奇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