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变MRI诊断详解
肝脏CT和MRI诊断
第四节肝脏的CT和MRI检查一、检查技术(一)CT检查方法患者禁食4~6h,于检查前口服1000ml的开水(阴性对比剂)或开水与泛影葡胺混合液(阳性对比剂),使胃充分扩张。
由于CT机有螺旋和非螺旋、扫描速度亚秒和1秒以上、探测器有单排和多排,所以扫描技术也根据各机器性能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设置。
不同的医院根据各自的习惯和条件对肝脏行平扫、双期扫描或三期扫描,三期扫描对于减少漏诊、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有很大帮助。
通常设置3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4~26s,门静脉期45~60s,延迟期120~180s,当疑诊为肝血管瘤时,延迟扫描180~240s。
扫描层厚通常5~10mm,薄层(≤5mm)扫描可明显提高微小病灶检出率。
常规螺旋CT的造影剂用量常为1.5~2.0ml/kg体重,而多排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可用1.2ml/kg 体重,增强后效果与1.5~2.0ml/kg体重相似。
(二)MRI检查方法患者需禁食4~6h,于检查前30min口服5%甘露醇水溶液约1000ml,用作胃肠道对比剂。
也可采用氧化铁胶体溶液作为胃肠道对比剂,此时充盈氧化铁胶体溶液的胃肠道呈低信号区。
检查时患者仰卧肝区置于体部线圈中央。
检查可选用的扫描程序有自旋回波(SE)、反转复原(IR)、相位对比(PC)、部分饱和(PS)、梯度回波(GE)以及化学位移(CS)等,通常采用SE程序。
检查时一般先作冠状面T1加权成像(T1WI),定出横断面扫描的范围,然后,再作横断面T1WI 和和T2加权成像(T2WI)。
在绝大多数病例,通过这种T1WI 和T 2WI 程序联合应用,即可解决诊断方面的问题。
T1W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楚地显示腹部的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发现肝内病灶。
为提高肝内病灶的检出率,应尽可能地选用T1权重较大的T1WI 程序,如短重复时间(TR)、短回波时间(TE)(TR/TE=250/15)的SE程序。
T2WI 尤其是长TR、多回波的SE程序(如TR/TE=2000/30~120)能揭示病变的信号变化特点,主要用于定性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囊肿
T1W I
T2WI
T2WI+SatFat
肝血管瘤
➢ 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 般无临床症状,个别有发热、贫血、腹 痛等症状
➢ 病理:
1、大体病理: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 切面为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 2、镜下: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 根据瘤壁的厚薄分为---
薄壁型(壁薄腔大)
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
MRI表现: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随TE时间延长(≤120ms)而增 高,称为灯泡征,一般瘤灶信号均匀,大的 病灶因血栓或纤维瘢痕而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
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平扫及LAVA增强 准确扫描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盲
动
片
脉
期门平源自静衡脉 期
期
动脉成像
门静脉成像
Reformat重建
MIP重建
肝静脉成像
门脉期及平衡期重建肝静脉,判断有无变异,尤其注意 有无右下肝静脉
肝脏常见疾病
恶性肿瘤
1、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2、转移性肝癌 3、淋巴瘤 4、肝肉瘤 5、胆管细胞囊腺癌
周边结节样或棉絮样强化,逐渐向中心 扩展,延迟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充填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2
1.尾状叶 Ⅰ段 Ⅰ 经肝圆韧带和肝 左静脉连线 2.左外叶上段 Ⅱ段 Ⅱ
经肝中静脉、下腔静脉和胆囊窝连 线 7.右后叶上段 Ⅶ段 Ⅶ 经肝中静
脉标志线 8.右前叶上段 Ⅷ段
3.左外叶下段 Ⅲ段 Ⅲ 经肝右静脉标 志线 5.右前叶下段 Ⅴ段 Ⅴ 经肝右叶 横裂标志线 6.右后叶下段 Ⅵ段 Ⅵ 经
磁共振读片细解
横断位弥散加权像DWI
第四十一页,共107页。
横断位弥散加权像DWI判断窍门
• 脾脏最亮、肝脏低信号
• 肝内占位、肿瘤亮信号、腹 水低信号
• 椎管内脊髓周围的脑脊液低 信号
• 皮下脂肪明显亮信号 • 胃肠道内水分低信号 • 肝脏实质低信号,血管、
胆管系统低信号,胆囊内 胆汁沉积后亮信号 • 下腔静脉、降主动脉内流 空低信号
• 三、图像对比度高。磁共振图像的软组织对比度要明显高于CT。磁共振的信号来源 于氢原子核,人体各处都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三种成分构成,它们均含有丰富 的氢原子核作为信号源,且三种成分的MRI信号强度明显不同,使得MRI图像的对 比度非常高,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之间对比更显而易见。CT的信号对比来源于X线 吸收率,而软组织的X线吸收率都非常接近,所以MRI的软组织对比度要明显高于 CT。
门静脉期
平 扫
平衡期
第三十七页,共107页。
CT、增强与MRI T1、T2、T2脂肪抑制、 动态增强各期图像的对比
T1
T2
T2脂肪抑制
动态增强动脉期
门静脉期
第三十八页,共107页。
平衡期
DWI
轴位
弥散加权像
看肿瘤、炎症脓肿病 变
敏感性强、
特异性强
在肿瘤组织中,水 分子运动受限,从 而表现为信号增高, 是发现肿瘤性病变 最为敏感的序列。
目标和方法
• 通过熟悉并轻松掌握MRI片的读片方法,对 磁共振各种基本功能和高级功能增加了解, 在临床工作中正确选择影像检查手段 ,提高 诊疗水平。
• 正确的诊断方向
正确的治疗工作打好
基础
领先的业务水平
先进
的科技创新
常见肝病变影像诊断课件(1)
慢进慢出
大 小:
CT(中山) MRI(长征)
< 2cm 31.5% 75.9%
> 4cm 29.2%
7.6%
肝血管瘤影像表现
1、直接征象: 平扫:边缘锐利的略低密度灶。 增强:“快进慢出 / 慢进慢出” 的“充填”式强化。
2、间接征象:占位征相对较轻。
肝血管瘤CT诊断---典型表现
Freeny标准: 早期边缘高密度强化
3、哪些肝癌没有“快进”? 癌栓、动静脉瘘、少血供HHC
快进快出
门静脉海绵样变
HCC不典型表现
形态 弥漫型、癌栓型、外生型
密度 等密度、高密度、囊性
强化特征 充填式、轻度强化
癌栓型HCC
外生型HCC
相对高密度HCC
脂肪密度HCC
肝癌CT漏诊原因---(41例62灶分析)
病灶 < 2cm、等密度病灶、脂肪肝、 肝硬化
肝脏疾病诊断要点
1、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诊断绝大多 数肝脏病变。
2、增强扫描能了解病变的血液供应 特点,应常规应用。
3、增强扫描前应常规做“碘过敏试 验”。
4、CT、MRI均有技术漏诊问题。
正常解剖
1、平扫CT值:45HU~70HU 2、上下径:13~15cm 3、分叶、分段:五叶八段 4、肝门:第一肝门、第二肝门、
胰腺癌肝转移
胃癌肝转移 (环形强化)
少血供 MHC
MHC诊断中几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有特征影像者不多。 2、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现象严重。 3、与HCC、HHE表现常有重叠。 4、罕有浸润式生长。
肝血管瘤
发病率:0.4~7.3%(0.35~2.1%) ?
多发者:5~15%
39.1%(长征)
肝脏CT、MRI诊断
(2)脓肿内出现气泡(20%)具有确诊意义;
(3)环绕脓腔可见脓肿壁(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脓腔)和水肿带
增强扫描:典型脓肿由内向外分,
内 坏死区:低密度,不强化
脓肿壁及分隔:环形强化及蜂房状强化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性强化(汇管区炎症导致肝内 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
螺旋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 门静脉期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 扫描后加作平衡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
5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动脉期:腹主动脉的强化已到峰值,肝实质的强化尚未开 始或轻微,脾脏的强化开始,呈不均匀斑点或斑片状,标 志着动脉期的开始。起始时间约为注射造影剂后的20~25s, 持续时间约15~25s,故动脉期的中止时间是40~45s。
门静脉:主干长4.8~8.8cm,在第一肝门处为最粗的 管状结构,位于肝动脉(偏左)与胆总管(偏右)的 后方。肝门静脉分左右两支。
肝动脉:平扫时,肝动脉的肝内分支不能分辨,增强 后动脉期,肝固有动脉及左、右肝动脉分支的起始部 可呈高密度影。
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直径为1~3mm,伴随门静
脉和肝动脉走行。增强后. 胆管呈低密度管道。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
3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80100ml 速度:3ml/s
.
4
肝脏动态增强技术
肝脏双重血供:肝动脉血供占25%,门静脉血 供占75%。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肝动 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顺序 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值, 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3. MRI检查 ①原发性肝癌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边界常 不清楚。在T2WI上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②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信号增强,边界更为清 楚,其中坏死区无强化。 ③MR门静脉造影可清楚显示有无静脉癌栓形 成。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改变 造影增强改变 高密度改变 淋巴结肿大 腹水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病变 肝脏绝大多数病变,多为平扫时是低密度,少 数为等密度,多为单或多发的低密度灶,CT值 介于水和正常肝组织之间 良性:边界清楚整齐 恶性:模糊不清 低密度中可有更低密度病灶, 多为坏死或脓肿的液性成分 低密度灶也可出现 高密度,CT值不同,可以区分出血或钙化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肝脏形态异常
常见的有: ①肝局限性性膨出 ②对称肝(symmetric liver):肝位于两则膈 下呈“V”字型,胃向右居于中线,常伴有右位 心和脾; ③Riedel氏叶:右叶的一种变异,多见女性, 正常右叶下缘逐渐变小,而Riedel氏叶右肝角 处局部呈球样增大; ④良恶性肿瘤:较大占位均可引起形态改变。
胆道扩张为分支状低密度影 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多为脂类沉积所 致。 脂肪由于每克肝组织中增加1mg甘油三 酯,CT值可下降1.6Hu 正常肝脏CT值比脾高6--12Hu,同脾密 度做比较,是出现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的 常用方法。
CT扫描异常征象 造影增强改变 多血管型肿瘤(成人HCC,FNH)明显增强效 应 血管性疾病(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大 部分 表现结节状,高密度增强 少血管型肿瘤(胆管ca,儿童型肝ca),始 终为低密度 无血管结构(囊肿、脓肿),无增强效应
肝脏MRI诊断LI-RADS-分级
肝脏MRI诊断LI-RADS-分级肝脏MRI诊断LI-RADS分级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肝脏MRI诊断中的LI-RADS分级系统。
我们将讨论LI-RADS的重要性、分级标准及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引言肝脏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对患者和医疗系统都造成了重大负担。
肝脏MRI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可以提供有关肝脏病变的详细信息。
为了标准化肝脏MRI的诊断报告,提高诊断准确性并促进临床决策,国际肝脏影像学会(LI-RADS)制定了一套分级系统。
LI-RADS分级LI-RADS分级是一种基于MRI特征的肝脏病变分类系统,通过严格的标准对病变进行分类。
根据病变的信号特征、大小、边缘、内部结构以及动态增强模式,将病变分为不同的分级,从LR-1到LR-5。
- LR-1: 完全正常,没有可疑病变- LR-2: 几乎完全正常,非特异性发现- LR-3: 低可能性肿瘤,稍有不寻常- LR-4: 中高可能性肿瘤- LR-5: 确定性恶性肿瘤根据病变的分级,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肝脏病变的性质和可能性,从而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
LI-RADS分级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LI-RADS分级系统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标准化的分级系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报告肝脏病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LI-RADS分级系统还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医生可以根据病变的分级确定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需求,从而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效率。
此外,LI-RADS分级系统促进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比较和数据共享,有助于推动肝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结论肝脏MRI诊断中的LI-RADS分级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提高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并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指导。
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推动肝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肝脏小结节病变的MRI诊断
临床:女性多见,多无自觉症状。 MRI:肝内边界清楚的肿块,信号强度类似
肝脏,病灶中央可见星芒状T1W低、 T2W高,Gd增强后强化明显。 Fe增强后信号下降与肝组织相似。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信号改变:
45例
动态增强:动脉期2个、门脉期和延迟期28个
镶嵌征:3个( 7.8% ) 病灶含脂肪:3个病灶T1W压脂后信号减低
SHCC--包膜
T2W
T1W
T1W+C
10×10
SHCC--镶嵌征
T2W
T1W
T1W+C
10×1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病理:由正常肝细胞、Kupffer细胞、血管
T1 T2 动脉 早期 稍低信号 等信号 中高信号 5 5 2 0 6 6 0 4 8 动态增强 动脉 晚期 0 0 12 门脉 早期 0 7 5 门脉 晚期 0 9 3 0 8 4 延迟
T2W
T1W/WATS
D N : 结 中 结
T1W+C
10×10
增生性结节(DN) --结中结
高度增生性结节(DN)
*
肝癌(包括胆管上皮癌) (SHCC) 肝血管瘤 肝囊肿 肝转移肿瘤
* 肝硬化再生结节(RN) * 肝增生性结节(DN)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腺瘤 肝炎症性病变(脓肿、炎症假瘤、TB) 肝血管畸形
肝脏结节性病变的MRI诊断
MRI扫描技术 快速扫描技术
造影剂的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
肝脏小结节性常见病变的MRI诊断
Small HCC ( ≤2cm)
肝脏MRI常规扫描序列的意义及信号分析
肝脏MRI常规扫描序列的意义及信号分析广告影像检查技术规范手册:MRI分册作者:许乙凯,李子平,谢传淼当当广告磁共振伪影与假象作者:沙琳当当肝脏常规扫描加权序列常规扫描包括平扫T1加权,在T1上有SE序列、2D和3D的GRE序列等,平扫T2时,主要序列有呼吸触发的中、长回波链的FSE 序列、单激发的FSE序列、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等,常规扫描时还有DWI功能成像。
在不打药增强的时候,磁共振扫描主要以上述加权序列为主,如果打药的时候,主要有动态增强扫描和肝脏特异性增强扫描。
T1平扫意义主要就是GRE的同反相位,对于磁共振来说,有一个传统思维就是T1看解剖,T2看病灶,这种诊断思维延用至今,同反相位在肝脏病变中,T1除了提供的常规的解剖信息外,还可以鉴别是否含有脂肪成分,鉴别是否是铁沉积,如果在同相位图上是高信号,反相位图上是低信号,提示脂肪性病变,如果反相位是高信号,提示铁沉积。
T2平扫意义主要使用横轴位中短回波链(回波链小于16)T2 FSE 序列,也是最重要的序列,常规采用呼吸触发进行扫描,呼吸触发的时候,个别患者由于其呼吸配合不好,所以呼吸触发的时候可能影响扫描,这时可以使用屏气T2加权进行扫描,选择屏气扫描的时候,应该选择长回波链进行扫描,无论是呼吸触发还是屏气,T2加权扫描时,尤其在横轴位的扫描,均应使用压脂技术,否则对疾病与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会产生困难,也可能会出现正常肝组织掩盖病灶情况,导致漏诊,在肝脏病变中主要使用横轴位的T2压脂,但是在胆道病变中,冠状位可以更好的显示病变在胆道的位置,所以在胆道中,可以加扫冠状位的T2压脂或不压脂的加权像。
DWI扫描意义扩散加权成像(DWI),属于功能成像,对疾病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根据不同的b值对比,DWI从微观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为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信息。
到底什么是扩散?扩散(diffusion)是指分子热能激发而使分子发生一种微观、随机的平移运动并相互碰撞,把这种运动也称分子的热运动或布朗运动。
肝脏病变MRI诊断详解
【影像诊断】
• MRI检查
在T1WI上囊肿呈均匀极低信号区,边缘光整锐 利,少数囊肿蛋白含量较高或有出血时,可呈等 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囊 肿轮廓更清楚,囊肿无增强。在MRCP上囊肿仍 为明显高信号。
肝囊肿
肝囊肿
肝囊肿、肾囊肿
MRI平扫示双肾 及肝脏内布见多个圆 形囊性病灶,T2WI (A、B)呈均匀高 信号,T1WI(C、D) 呈均匀低信号,边缘 光整,增强扫描(E、 F)囊壁强化
➢ 肝实质:T1WI均匀中等信号,高于脾,T2WI信号强度明显 低于脾
➢ 肝内外胆管:T1WI、T2WI分别为低、高信号 ➢ 血管:T1WI、T2WI均为黑色流空信号
(2)增强扫描
肝实质均匀强化,信号高于平扫,肝内血管亦强化
MR正常表现
平扫T1WI 平扫T2WI
动脉期 静脉期
2. 异常表现
(1)病变形态:良性肿瘤多为圆形、椭圆形,边 界光滑,恶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
肝右前叶脓肿
MRI平扫示肝右前一 不规则异常信号区, T2WI(A、B)呈等高混 杂信号,T1WI(E、F) 呈低等混杂信号影,边界 不清晰;增强扫描(N、 O)病灶强化更加明显, 部分病灶呈环形强化,中 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肝脓肿
肝脓肿
肝右叶两个不规则形异常信号
区,T1WI脓肿壁信号高于脓腔、低 于正常肝,T2WI反之。增强扫描: 脓肿壁环形强化,轮廓不光滑,边
肝脓肿的典型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
寒战、高热。
【影像诊断】
• MRI检查
• 1、MR平扫示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即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 2、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08肝脏局灶病变的CT-MRI基本诊断方法
杨正汉
卫生部北京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1
肝脏局灶性病变CT/MRI的基本诊断方法
• 全面性原则
– 局灶性病变本身 – 其他组织及器官 – 全身情况
• 细致性原则
– 局灶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 强化、周围情况
• 判断病变特征时注意背景是否改变 2
脂肪变性
23
6、是否有包膜
• 意义
– 假包膜(肝实质受压,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癌最常见(有包膜局灶病变中,HCC占80%以上) – 孤立性坏死结节 – 肝细胞腺瘤(发生率高,但发病率低) – 其他病变少见
• 方法
– CT/MRI增强扫描延时期显示最好,有延时强化 – 平扫通常不宜显示,T1WI、T2WI低信号 – 如不能直接见包膜,则可在对比最好的层面观察病变与肝
上海中山医院周康荣教授
•海绵状血管瘤
•可有瘢痕 •T2WI很高信号,CT水样密度 •不强化
T2WI
T1WI
动脉期
延时8分33
T2WI
T1WI+C,延时12分钟34
宁波市第二医院放射科郑建军主任
5min
1h
海绵状血管瘤的瘢痕真的不强化吗?
2h
35
9、是否有特殊的信号模式
• 多数病灶T1WI低/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
– CTAP和CTHA反映血供变化更为敏感和准确
39
动脉期 CTAP
门脉期 CTHA
平衡期
DN(高级)
•动态增强扫描反映门 脉血供变化的能力很差 •CTHA、CTAP可更好 反映病变的血供变化
40
肝脏CT/MRI动态增强扫描
爆文!看图秒懂肝脏MRI基础。
爆文!看图秒懂肝脏MRI基础。
下周就是春节了,本文堪称节前的最后一篇重要文章,请一定收好!另外,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上图是花粉的颗粒,别人过节送花,读片哥过节送花粉闲话不提,下面给大家送上读片哥用一个月的时间精心挑选的美图,不论您是临床专业还是影像专业,又或是非医学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下面的图上快速学习到肝脏MRI强化的图像诊断要点。
上图为肝脏强化过程的示意图。
在注射造影剂之前,肝脏和血管在T1图像上都是比较暗的信号。
HAOP是动脉早期,这个时候,肝动脉“亮了”,而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还是暗的。
HADP是动脉晚期,此时,门静脉开始变亮,就像黎明时的天空,已经又了亮光。
PVP是门脉期,此时,门脉和肝动脉都是较亮的程度,信号强度差不多。
时间再延长,就到了间质期,此时,三个血管的亮度差不多。
门脉和肝动脉都不是特别亮。
这就是简单的判断图像是哪个增强时期的方法。
上图是一个肝脏病变强化方式的示意图。
增强扫描前病变是T1低信号。
增强后动脉期,乏血供病变(囊肿)仍然是低信号,少血供病变(如,转移瘤)是稍低信号,与肝脏血供情况近似的病变是等信号,富血供病变为高信号。
随着时间的延长,如果造影剂快速退出(washout),可能是肝细胞肝癌;如果造影剂部分退出(fading),可能是FNH;如果持续强化,可能是血管瘤。
原则上说,病变内的液体成分越多,T2信号越高,呈正比。
含液体成分最少的一般是FNH——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含液体成分最多的是囊肿。
血管瘤和脓肿的T2信号稍微比肝细胞肝癌高一点点。
上图是血管瘤的三种强化方式。
在动脉早期,或者是完全轻度强化(小的血管瘤一般多为此种强化方式),或者是边缘开始的断续、结节样强化,随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海绵状血管瘤逐渐均匀强化,少部分血管瘤可以出现中心强化减低。
上图是肝脓肿的强化模式。
急性期时,病变主要表现为早期液化为主的状态;亚急性期时,病变呈簇状融合类似多囊样改变。
到慢性期,脓肿周围形成较厚的纤维环,内部有坏死的碎屑成分。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
肝右叶脓肿
CT平扫(A、B)示肝脏右叶内有一圆形低密度病灶, 中间可见少许分隔。增强扫描(C~H)见病灶周边及分隔 部分有轻到中度强化,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病灶周围可 见充血带
肝右前肝脓肿
MRI平扫示肝右前一 不规则异常信号区, T2WI(A、B)呈等高混 杂信号,T1WI(E、F) 呈低等混杂信号影,边界 不清晰;增强扫描(N、 O)病灶强化更加明显, 部分病灶呈环形强化,中 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长者),少数呈膨胀性生长者边缘有假包膜形成
则边界清楚。
3,肿瘤可造成局部膨隆,肝叶增大,肝内管道和 肝门推移。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4,肝硬化表现
5,增强扫描:常规增强扫描只能观察到门静脉期 或肝实质期,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中央坏死区 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6,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 采用专用压力注射器以2.0~3.0ml/s速度 注射80~100ml对比剂,开始注射后延迟 16~20s开始扫描为动脉期;延迟50~60s开 始扫描为门静脉期;延迟至110~120s扫描 为平衡期。
【影像诊断】 三、MRI 1,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 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 信号,质子像上呈均匀稍高信号。
2,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 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 3,形态特征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T1WI) 血管瘤强化表现同CT所见。
肝右叶下段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诊断】
三、MRI检查 1,MR平扫示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即T1WI为 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2,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3,Gd-DTPA增强后脓肿呈环形强化,脓腔不强化。 4 , MRI 对脓肿周围的水肿显示敏感性高于 CT ,呈 T1WI略低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称谓“晕环征”。 如果发现环形强化和在脓腔内有气体影,为典 型肝脓肿表现。
肝脏病变在MRI-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意义
图4:女,28岁,FNH患者。(a-g):FNH病 灶(箭);(a) T2快速自旋回波呈低信号, 中央可见高信号疤痕; (b) T1与周围肝 实质比呈等信号; (c)三维T1快速自旋回 波中央疤痕呈低信号;(d–g)动态增强,病 灶呈富血供强化,瘢痕延迟强化;(h) 病 理学检查:Perl染色示大量的铁沉积
图6a 的意义
图6b
图7:女,55岁,肝包膜下血肿。(a, b)在 T2快速回波SE序列不同层面上可见与慢性 包膜下血肿一致的延伸的低信号。
肝脏病变在图M7RaI的-T意2W义I上表现为低信号
图7b
二、铁沉积
肝内的铁存在形式是Fe3+,是顺磁性的, 在T2引起低信号[6]。细胞内的铁引起局部 磁场的不均匀,通过横向磁化的快速位移 加速组织的 T2*变化。可通过对磁场不均匀 敏感的序列探测到,如T2加权自旋回波, 特别是T2*梯度回波。
肝脏病变在MRI-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的意义
图5a
图5b
肝脏病变在MRI-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图5的c 意义
图5d
图6:女,43岁,紫癜样肝病患者。 (a, b) 局灶性非均质肝紫癜(箭), T2快速回波 序列呈低信号, T1呈低信号。活检示肝细 胞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符合陈旧性出血。
肝脏病变在MRI-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肝脏病变在MRI-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的意义
[2]肝腺瘤易于出血,出血与坏死物混杂在 一起,使得信号强度不均匀,但这只出现 在少数病例中。如上所述,陈旧性出血在 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肝癌和转移瘤内出 血也是如此。
肝脏病变在MRI-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 的意义
图2a
肝脏病变影像诊断[荟萃知识]
专业知识
6
放射诊断质量控制工作
提出增强 CT扫描的 意义
CT平扫,遗漏病变
专业知识
7
放射诊断质量控制工作
提出增强 CT扫描的 意义
增强扫描,病变一目了然
专业知识
8
提出增强CT扫描的意义
CT平扫,即使发现病变,但定性诊断困难
增强扫描后,定性诊断无可争议
(3)检查前 l h 口服 1%~2%的含碘对比剂水溶 液或水 500~800ml,临上机前再服 300ml。
(4) 训练病人呼吸及屏气。
专业知识
5
放射诊断质量控制--腹部影像规范
“规范CT检查”的主要内容及普及方法:
1. 具备单螺旋CT的医院必须开展增强CT扫描检查 2. 增加增强扫描的比例 3. 腹部为必须增强的部位、肝肿块为必须增强的疾
多参数成像,可获得T1WI、T2WI和PdWI便于比较对照;
多方位成像,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断层像;
流动效应,不用对比剂即可使血管及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及动 静脉发育异常成像,即血流成像;
顺磁性物质如钆作对比剂对比增强检查,效果好,副反应少。
专业知识
26
【肝脏病变】 1.肝脏良、恶性肿瘤:肝癌、转移瘤、海绵
状血管瘤。 2.肝脏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包
虫病。 3.肝脏炎性占位病变:肝脓肿、肝结核。 4.肝外伤。 5.肝炎、肝硬化。 6.肝脂肪变性。 7.色素沉着症。
专业知识
27
肝硬化、肝癌
专业知识
28
结节型肝癌三期
平 扫→ 动脉期→
门脉期→
专业知识
29
巨块型肝癌
专业知识
肝占位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良性:巨大血管瘤(少有强化)、FNH
恶性: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胆管癌
01
03
02
04
05
中心瘢痕
*
FNH T1WI 延迟期 动脉期 T2WI
中心瘢痕
*
延迟扫描中心瘢痕无强化 T2WI 血管瘤
被膜回缩
*
原因:病灶浸润生长并伴有大量纤维成分 胆管或门静脉慢性梗阻
疾病:胆管癌、浸润生长的转移瘤
高/稍高信号 介于等信号和极高信号之间
极 高 信 号 脂肪 水、血管瘤
不同组织MRI信号特点(中低场)
*
分 类 代表组织 T1WI PDWI T2WI 硬组织 骨皮质、结石、肌腱、疤痕 游离水 水肿、尿液、脑脊液 等信号 结合水 实质脏器、肿瘤 等信号 临界水 脓液、滑液 等信号 等信号 脂 肪 脂肪组织、黄骨髓 血 液 依流动速度、存在形式、出血时间而异
富血供病灶
*
FNH 腺瘤 血管瘤
富血供病灶
*
肝癌 转移瘤
乏血供病灶
*
01
动脉晚期没有显著强化
良性:囊肿、囊腺瘤
恶性:乏血供转移瘤、胆管细胞癌、肝癌(10%)
02
03
乏血供病灶
*
囊肿
乏血供病灶
*
胆管细胞癌
乏血供病灶
*
肝细胞癌 T1WI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乏血供病灶
*
肝转移瘤 T1WI 动脉期 延迟期
3
增强序列
6
MRI信号含义
*
信 号 程 度 T1WI T2WI
极 低 信 号 骨皮质、水 骨皮质
低/稍低信号 介于等信号和极低信号之间
3、肝脏病变影像诊断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diffuse lesions of liver)
(一) 脂肪肝(fatty liver) 【影像学诊断】:
CT表现: 1.肝脏组织密度减低,等于甚至低于脾脏密度,肝
内血管呈等或高密度,但分布、排列、走行和分 支结构均表现正常。 2.弥漫性脂肪肝可见肝岛。 3.局限性脂肪肝有时可类似肿瘤,增强后低密度灶 无强化,但病灶内血管分支显示清楚,其形态走 向正常。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diffuse lesions of liver)
(二) 肝硬化(Cirrhosis) 【影像学诊断】
2, CT: 肝脏形态轮廓改变:肝脏边缘呈结节状凸凹不
平,肝右叶萎缩,左叶和尾 状叶增生肥大,导致肝叶比 例失调,同时伴有肝门区扩 大和肝裂增宽。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diffuse lesions of liver)
感染性病变 肝脓肿(Liver Abscess)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diffuse lesions of liver)
肝脏弥漫性病变为一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 的疾病。可引起肝脏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异 常改变。
(一) 脂肪肝(fatty liver) 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即为脂肪肝 病因:肥胖、糖尿病、酗酒、肝炎、营养不良、 激素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导致甘油 三酯和脂肪酸等脂类物质在肝内聚集、 浸润和变性。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diffuse lesions of liver)
(二) 肝硬化(Cirrhosis) 【临床和病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以肝细胞变 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肝结构和血液循 环体系改建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
早期病人无明显不适。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出 现腹水、脾肿大、食管静脉曲张,晚期出现黄疸、 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预后不良。
肝脏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肝脏核磁共振报告解读
对于肝脏核磁共振报告的解读,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脏的形态:检查报告会描述肝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如是否有异常增生、增大或萎缩等。
2. 肝内血管和胆管:报告会检查肝内的血管和胆管是否通畅,是否有狭窄或堵塞等。
3. 肝脏组织结构:报告会描述肝脏的组织结构,如是否有肿块、囊肿、结石等。
4. 肝功能:报告会给出肝功能的评估,如肝脏的代谢功能、排毒功能等是否正常。
5. 异常发现:报告会描述任何异常发现,如肝脏肿瘤、脂肪肝、肝硬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肝脏核磁共振报告的解读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因为这些报告可能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医学知识,专业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解读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肝硬化(平扫及增强)
大结节肝硬化
小结节肝硬化
• 【影像诊断】
• 1,肝大小及形态所见与CT相同。 • 2,肝脏再生结节在T1WI上一般呈等信号,在
T2WI • 上呈低信号,当结节有等信号或高信号时,提 • 示癌变。 • 3,MR门脉造影可观察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分流 • 术和肝移植提供重要术前信息并评价术后分流 • 情况,代替有创性门脉造影。
肝硬化
•
平扫T2WI(A~D)及T1WI(E~H)显示肝脏各叶比例失 调, 以右叶增大为主,表面不光整,肝实质内信号略有不均匀, 但未见明确异常信号影,同时可见脾脏明显增大
肝硬化
MRI横断面平扫T2WI(A~D)、T1WI(E~H)及脂肪抑制像 T1WI(I~L)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肝脏表面呈波浪状改变,各叶比 例失调,但其内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脾脏亦见增厚
肝脏病变MRI诊断
一、 检查技术
• MRI平扫 • MRI增强扫描、多期扫描 • 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DCE-MRA) • MRCP
增强扫描目的:增加正常肝组织与病变之间的信号差;
帮助鉴别病变的性质;显示肝内血管解剖;显示平扫不 能发现的病灶
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
1. 正常表现 (1)MRI平扫
脏T2WI信号下降,而肝癌T2WI仍保持高信号。
【影像诊断】
5、包膜征象:包膜出现率为70~80%于肿瘤大 小和生长方式有关。包膜表现为肿瘤周围的环 行结构,为正常肝组织受压所致。有两层结构, 内层含丰富的纤维组织成分,外层为大量受压 的血管和新生胆管,内层比外层薄。在TIW和 T2WI上均呈低信号环,该环薄厚不一,可完 整或不完整。有包膜的肿块边界清楚。
• ①巨块型:直径大于5cm,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 融
•
合而成。
• ②结节型:可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5cm。
• ③弥漫型:多为1cm以下小结节,弥漫分布于全
• ④小肝癌:为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且数目
•
不能超过2个,直径之和≤3cm 。
• ⑤微小肝癌:直径≤1cm,
• 【概述】
•
• 原发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的病例为 • 血供丰富的肿瘤。 • 肝癌容易侵犯肝动脉和门静脉引起血管内癌栓 • 或肝内外血行转移,侵犯胆道(压迫或胆管内癌 • 栓)引起梗阻性黄疸,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肝门 • 区、腹主动脉旁或腔静脉周围淋巴结异常肿大。 • 晚期可发生全身广泛转移。
肝硬化
MRI横断面T2WI(A~D)平扫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 呈
波浪状凹凸不平,肝实质内MR信号尚均匀,肝脏周围可 见弧形异常高信号影为腹水
肝硬化
脾大
平扫T1WI
肝缩小,肝表面凹凸不平, 肝内布满再生结节,脾脏 增大。
平扫T2WI
静脉期
肝硬化
结节性肝硬化
肝硬化
T2WI
肝硬化
腹水及门静脉高压
• 【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 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方面,超声发现肝硬化较CT • 和MR早,但CT和MR有利于发现肝硬化合并的肝
癌, • 并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相鉴别。 • 鉴别诊断方面主要应注意与弥漫型肝癌相鉴别, • 后者常合并有门静脉癌栓,延迟扫描后肝脏内密度 • 变得更加不均匀。肝硬化者增强扫描后期密度逐渐 • 趋于一致。
(2)病灶信号强度:多数病变T1WI、T2WI分别呈 低、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存在差异
(3)病灶大小、数目
MRI异常表现
平扫T1WI 肝形态变化
病 变 数 目 、 信 平扫T2WI 号
病 变 大 小 平扫T1WI
(增强)
MRI异常表现
平扫(低) 动脉期(高) 静脉期(低) 平扫 T1WI
动脉期
静脉期
原发性小肝癌
原发性小肝癌
肝 癌 结节型
平扫T1WI
动脉期
平扫T2WI
静脉期
肝癌(结节型) 肝右叶类圆形肿块,T1WI低信号,T2WI略 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实质期
迅速消退,呈“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
原发性肝癌(巨块型)
T2WI
原发性肝癌(巨块型)
原发性肝癌(巨块型)
Gd-DTPA:门脉期
Gd-DTPA:延迟期
• 【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
• 结合临床和AFP检查,多数病例可作出定性诊断。CT及 •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当鉴别诊断有 • 困难时可考虑使用血管造影,同时还可对肝癌行介入治疗。 • 需要与肝细胞癌相鉴别病变有: ❖ 肝血管瘤 ❖ 单发转移瘤 ❖ 肝脓肿 ❖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 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 肝腺瘤
➢ 肝实质:T1WI均匀中等信号,高于脾,T2WI信号强度明显 低于脾
➢ 肝内外胆管:T1WI、T2WI分别为低、高信号 ➢ 血管:T1WI、T2WI均为黑色流空信号
(2)增强扫描
肝实质均匀强化,信号高于平扫,肝内血管亦强化
MR正常表现
平扫T1WI 平扫T2WI
动脉期 静脉期
2. 异常表现
(1)病变形态:良性肿瘤多为圆形、椭圆形,边 界光滑,恶atocellalar Carcinoma
• 【概述】
• 肝癌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常在慢性肝炎和肝 • 硬化基础上发生。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中晚 • 期可有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消 • 瘦、发热等。化验检查,大多数AFP增高。
【概述】
大体病理解剖分为四型:
6、静脉瘤栓: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瘤 栓可使血液流动效应消失,在T1WI上呈高信 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
肝癌
原发性小肝癌
MRI横断、冠状面T2WI(A~C)示肝右叶后下段内有一小结节状 略高信号肿块(箭头); T1WI(D)示肿块呈略低信号(箭头); 增强扫描(E~F)示肿块呈轻至中度强化,边缘可见假包膜,呈 环形强化
• 【影像诊断】
•
• 1、T1WI上病灶多为边界不清楚稍低信号,T2WI 上
•
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 2、如瘤灶内有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囊变等,可
•
呈不均匀混合信号。
• 3、Gd-DTPA增强后,T1WI上多数呈不均匀强化 信
•
号,边界更为清楚。
• 4、用超顺磁性氧化铁(菲立磁)增强后,正常肝
•
T1WI T2WI
增强 增强
弥漫型肝癌
T1WI
T2WI
弥漫型肝癌
肝癌门脉癌栓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包膜征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包膜征
肝癌
HCC,肺转移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肝癌
例1,男,45岁,上腹部疼痛一周就诊, MR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并瘤内出血。
Gd-DTPA:动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