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合集下载

云南省发展现状

云南省发展现状

云南省发展现状一.经济方面:云南省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省份,东以贵州、广西为邻,西同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

自古以来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使得云南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能源,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11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8750,95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2258,2亿元,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6元,增长13,7%,向小康社会逐步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致使云南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与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的开发较晚,发展较缓慢。

企业大多是从事初级产品和资源的开发,且多为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

并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现象。

加之云南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落后,科技发展缓慢,高级科技人员缺乏的的省份,从而给云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阻力。

另一方面,云南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特点。

导致以传统产业为经济主导力量的发展,至今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云南地处东亚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相邻。

是中国连接东盟国家最便捷的路上交通。

因此,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云南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云南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招商引资,建立一个立足中国西南、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

二.社会方面:云南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属于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版纳风情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

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

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

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

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

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

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

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云南经济概况西双版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 18.6%。实现利税182393万元,增长31.5%。实现利润126080万 元,增长45.3%。
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糖、啤酒、水泥、黄金产量保 持增长。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475 万元,增长18%。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19188万元,比上年增长 22.2%,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提高1.9个百分 点。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下降0.8个百分点。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为40%,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1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4696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农业总产值339144万元,增长9.1%;林业总产值526418万元,增 长9.3%;畜牧业总产值69103万元,增长4.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6.96万亩,比上年增长2.6%,其中稻谷面积64.17万亩 ,下降4.2%;油料种植面积2.67万亩,下降7%;蔬菜种植面积19.34万亩, 增长2.6%;甘蔗种植面积19.92万亩,下降0.6%。年末茶叶面积75.54万亩 ,比上年末增长3.3%;水果面积34.19万亩,增长43.5%。Leabharlann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4737万元,比 上年增长24.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含房地产开 发)1210173万元,增长26.6%;农村投资174564万 元,增长12.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691万元,比上年 下降52.1%;第二产业投资129281万元,增长19.5% ;第三产业投资1054201万元,增长33.1%;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行政区划介绍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它的全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结构合理,包括了两个县级市和一个县。

首先是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市。

景洪市位于西双版纳的中部,是整个自治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景洪市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地方。

这里有着独特的傣族文化,游客可以欣赏到傣族的歌舞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

其次是西双版纳的另一个县级市勐腊市。

勐腊市位于西双版纳的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这个地方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且质量优良,尤其以橡胶和茶叶最为出名。

勐腊市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比如著名的勐腊野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动物保护的重要基地。

最后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县景洪市的下辖县澜沧县。

澜沧县位于西双版纳的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县。

这个县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如澜沧江、傣家村寨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澜沧县的农产品也很有特色,如傣族的著名特产“勐海糯米”。

总的来说,西双版纳的行政区划合理,各个县级行政区都有着独特
的资源和特色。

无论是景洪市的繁华都市风光,还是勐腊市的农业特色,抑或是澜沧县的自然风光,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赞誉的旅游目的地。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俗文化的地区。

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现状目前,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往西双版纳,主要吸引力包括其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此外,西双版纳还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3.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优势3.1 独特的自然环境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珍稀濒危的物种。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许多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游客。

3.2 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风情和传统文化,这是吸引文化旅游者的重要优势。

3.3 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旅游设施西双版纳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游客可以通过飞机、火车等多种方式前往。

此外,当地的旅游设施也相对齐全,包括酒店、景区导览、交通服务等,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4.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挑战4.1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过度的人流量和不规范的旅游开发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旅游业多元化不足目前,西双版纳的旅游业主要以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为主。

然而,由于对其他类型旅游业的投资不足,导致了旅游产品的单一化。

西双版纳需要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多元化,以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5. 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5.1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限制游客的数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鼓励游客采取环保旅游方式,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云南省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一、西双版纳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储量及其特点西双版纳矿产资源大致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八个类型。

黑色金属分布在景洪市大勐龙以南、以西、小街以北、勐宋大勐龙小街之间,勐海县勐遮以西和勐阿,勐腊县瑶区以北等地区有色金属分布在景洪市东北、普文、曼东、勐宋、大勐龙、曼允、曼纳、澜沧江两岸,勐腊县瑶区以北、南坡、易田等地。

贵金属分布在勐腊县新山、南坡,景洪市勐罕镇澜沧江沿岸等地。

稀有金属分布在勐海县的勐海镇、勐阿镇、勐康、勐往、勐遮等乡镇,以及景洪市嘎洒等地。

燃料矿产分布在景洪市勐养、普文,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往,勐腊县尚岗、勐伴、曼安、曼缓、曼洪、勐远等地。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疆峰、大勐龙、勐罕,勐腊县勐远等地。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三达山,勐腊县朱石河、曼庄、磨歇、尚岗、尚勇、磨龙含、南坡、曼勐等地。

其他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景洪市勐养、曼斗、曼青、勐宋,勐海县的曼养,勐腊县的勐线以及其他地区。

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矿泉等资源。

西双版纳钠盐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曼庄、朱石河、小东洋、磨歇、尚岗和勐腊含盐带南段。

品位较高,最高品位达62.42%,最低45.53%,平均品位56.48%。

总储量1583487 万吨。

钾盐是一种稀有的重要化工原料,州境内矿化度大于1 克/升的钾盐发现90 处,其中89 处在勐腊县境内。

钾盐中矿化度大于100 克/升即达到盐水的工业品要求的称为卤泉或天然卤水,矿化度大于20100 克/升的称盐泉,矿化度520 克/升的称淡泉。

已经查明勐腊县有卤泉7 处,盐泉淡盐泉52 处,淡水泉30 处。

其中7 处卤泉的矿化度高达108.39311 克/升。

州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0 种,主。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云南西双版纳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西双版纳农产品资源丰富,包括热带水果、花卉、香料、茶叶等,其中热带水果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冷链物流对西双版纳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目前,西双版纳地区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能够满足大部分农产品的冷链运输需求。

2.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在冷链物流行业,一批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涌现出来,他们致力于提供冷链运输、冷库存储、冷链信息追溯等一系列服务。

这些企业的出现为西双版纳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冷链运输覆盖范围扩大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西双版纳地区的冷链运输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可以将农产品送往国内各地,还能够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为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二、存在的问题1.冷链物流覆盖面不足虽然冷链物流在西双版纳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冷链物流覆盖面仍然不足,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产品运输依然存在困难。

2.冷链物流成本高昂冷链物流的运输、存储等方面成本较高,这使得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降低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3.冷链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尚未统一,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三、未来发展趋势1.提高冷链物流覆盖面未来,西双版纳地区将加大投入,提高冷链物流覆盖面,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产品运输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2.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政府和企业将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等方式,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

云南西双版纳概况

一、云南西双版纳概况一、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

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

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位于云南省东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名列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

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猛海、猛腊两县。

这里居住著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佤、瑶等十几个民族,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其他民族占1/3。

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

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

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

终年无霜雪。

年雾日达108—146天。

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於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

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

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

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

2023年西双版纳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西双版纳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西双版纳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西双版纳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誉为“热带天堂”,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双版纳的旅游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1)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理念的逐渐成熟,西双版纳的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分四季,特别是在春节、清明、五一、端午长假、中秋等节假日,游客人数较为集中,游客滞留时间较长,旅游经济效益也较为显著。

(2)旅游景区不断完善西双版纳的旅游景区种类繁多,数量众多,景区设施也不断完善,比如西双版纳大学植物园、国家级保护区等知名景点。

西双版纳还在不断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丰富,如不断完善村庄特色旅游产品、开展各类旅游专题活动等等,让游客有更好的玩乐体验。

(3)民宿的呈现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宿业也在西双版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民宿让游客有机会入住传统的傣家建筑,可以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气息,进一步增强了游客对西双版纳的旅游需求。

2. 西双版纳旅游行业的市场竞争(1)价格竞争在游客对旅游价格敏感的情况下,许多旅游从业人员试图通过竞争性价格来吸引游客。

酒店、餐饮、交通等等旅游业环节里面都有这种竞争状况。

(2)优化旅游产品另外,西双版纳的旅游业正在争取在旅游产品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

努力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创新旅游产品及业态、提高旅游附加值。

(3)全方位推进品牌营销为了更好地宣传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西双版纳旅游业还在积极开展大范围的品牌推广活动,特别是在网络营销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并积极开展海外推广。

3.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西双版纳作为中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目前,入驻西双版纳的旅游企业越来越多,旅游路线越来越丰富。

西双版纳将采取更加优化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强化旅游产品创新,提升品牌口碑和营销,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不断创新和改进旅游项目,推动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全面发展。

云南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探索

云南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探索

云南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探索作者:李晓霞朱克西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14期摘要: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

西双版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以林药种植、林下养殖、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产品采集为主要模式的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

在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带动下,林下经济为当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林业发展日益成熟的情形下,林下经济的发展务必会为林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利用;西双版纳一、林下经济含义与特征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与种植、养殖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林下经济既包括了林下产业,又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等进行综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容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新兴生态农业模式。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企业的效益、财政的来源。

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优势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有着“北回归线唯一的绿洲”的盛誉。

西双版纳的气候湿热,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共有植物20000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的有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而且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

而当地的居民历来有着利用林地种植蔬菜、林药、林茶等的习俗,因此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个 以取得经济效 益为主要 目的而林 业 组。2 0 1 4  ̄,年均气温 ℃,年均降雨 上仿 野生 种植 了金 钗 、鼓 槌 等6
生产 的一种 新型 经济模式 】 ,是 近 量8 4 8 玳 1 。全市总人 口3 9 . 9 2 万人。
年来林业生 产领域涌现 出的新 生事 其 中 ,非 农 业 人 口1 6 . 2 万 人 , 占 收 ,所 加 工 的 石 斛 粉 、石 斛 切 片 、 0 . 5 7 % ;少 数 民族人 口 石 斛 酒 等 系列 产 品 ,畅 销南 京 、 物 ,也是一 项新兴 的富民产业 。 中 总人 口的4 央 明确指 出 ,发展林下经 济 ,既可 2 8 . 0 1 万 人 , 占总 人 口 的7 0 . 1 7 %。 促进农 民增 收 ,又可巩 固集体 林权 全 市土 地总 面积 1 0 3 0 . 1 3 万 亩 ,其 重庆 、昆明等城市 ,成 为了 国内第
下 经济 发展路子 。
1 景 洪市基本概 况
2 . 1 林药种植
利 用 热 带 雨 林 完 好 的 生 态 环 鸡 产 业 发 展 迅 速 ,景 讷 线 鸡 也 得 到
0 1 4 年, 景洪市位于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 境及湿度大 、腐 殖土厚这一 良好 自 市场 的认 可 ,供不应求 。2
然条件 ,选择 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种 类,进行合理 种植 、养 殖 ,以构建稳定 的生态 系统 ,景 洪
市通过发 展林 下经济 ,达到林地生物 多样性 ,从 而成 为农 村经济新 的增长点 ,为农 民增 收致 富开
辟 的 一条 新路 子 。
关键词 :景洪,林 下经济,模 式
林 下 经 济 是 指 以林 地 资 源 为 中部,地跨东经1 0 0 o 2 5 ’~ 1 0 1 。3 1 ’,

最适合穷人养老的城市西双版纳

最适合穷人养老的城市西双版纳

最适合穷人养老的城市西双版纳西双版纳被公认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地方,人口不到一万的景洪市嘎洒镇就有着80岁以上老人几百人以上,是世界长寿标准的4倍,比“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还高。

在“中国最适合养老居住的十大城市”,西双版纳位列第一名。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

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西双版纳被公认为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富含着10万个负氧离子,是首都北京的100倍。

这是因为西双版纳有着高达78.4%的森林覆盖率。

作为旅游胜地,好玩的景点自然是数不胜数。

不仅风景美,文化内涵也是棒棒的。

另外,这里少数民族聚集,很有当地特色。

西双版纳十分适合养老居住的,这里气候宜人,风景好,空气新鲜,人也非常的随和。

此外消费水平也不是很高,这里的生活节奏也比较慢,是非常适合人养老居住的。

冬季温暖。

即使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西双版纳依旧暖风和煦,春色依旧,年平均摄氏度21℃的气温让西双版纳成为一个不受严寒侵袭的避寒圣地。

吃货天堂。

西双版纳美食一傣味为主,兼顾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风味,取材生态,善用香料,口味偏酸辣,最关键是吃了不胖。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

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

位于西双版纳的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

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云南西双版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农产品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其中以咖啡、橡胶、木瓜和菠萝为主要农产品。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许多农产品需要冷链运输来保证质量。

冷链物流是将低温环境延伸到产品采摘、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全过程的物流模式。

它主要通过温控设备、温度记录和监测系统、冷库等技术手段来保证产品的鲜度、品质和安全。

在农产品运输领域,冷链物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技术,它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损失、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问题。

目前,西双版纳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落后。

该地区的温控设施、冷库、运输车辆等冷链设备建设不足,不能满足农产品的冷链运输需求。

这导致了在热带气候下,农产品的鲜度和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及时监测和调整运输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使得农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三、人员匮乏。

该特区的冷链物流人才不足,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认知的提高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西双版纳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正在加速发展。

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政府部门方面,已经加大了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支持,加强了冷链设施建设和标准制定,积极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在实际行动中,政府也鼓励企业和创业者积极投资和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等帮助,激发了地方企业和居民对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兴趣和投入。

而对于企业而言,也应加快技术研究和人才引进,提高组织管理和技术应用水平,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作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也需要加强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和应用。

总的来说,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发展潜力很大,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提高农民的收入等。

磨憨经开发区概况和经济指标

磨憨经开发区概况和经济指标

磨憨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磨憨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北纬21010′-21026′、东经101027′—101041′之间,与老挝接壤,毗邻泰国,国境线长174公里,辖区内有3条公路直通老挝(分别为曼庄至老挝丰沙里、新民至老挝勐赛、磨憨口岸至南塔)。

全区国土面积80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98平方公里,建成区2.6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52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83.11%,素有“南国雨林,醉氧之都”的美称,是极为理想的商旅休闲和养生胜地。

磨憨是一个以傣族为主,汉、哈尼、苗、瑶、拉祜、布朗等多民族聚居的区域,下辖1个磨憨镇、12个局(室)、9个中心,有6个村委会、66个村民小组和2个社区,常驻人口约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00多人。

二、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

磨憨是我国通往老挝重要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以磨憨--磨丁为中心,在1000公里半径范围内,连接着中国西南的主要城市和东南亚2个国家的首都,同时,磨憨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之一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结合部。

正在加快推进的泛亚铁路中线将由磨憨出境,贯穿老挝、泰国,直达新加坡,隔海与马来西亚相望,磨憨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的重要交汇点。

战略地位的凸显使磨憨的地理区位条件也出现根本性变化,将由过去的“死角”变成枢纽,由过去的边缘地带变为前沿地带,将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

(二)生态优势。

磨憨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52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83.11%,辖区有保存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品种多,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全区植物种类达3890种,共230科1174属;野生动物种类为756种,占全国野生动物种类的25.3%,分布有亚洲象、野牛、印支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水鹿、原鸡、穿山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共17种,占全国二级保护动物种类的32%;素有“物种基因库”、“南国雨林,醉氧之都”等美誉。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五個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快速增长和结构优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一、现状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在国内处于较为中等水平的地位。

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增长平稳,年均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并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

云南省的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占比逐渐平衡,农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工业。

1.农业:云南省是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云南省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农特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农业在云南省的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2.工业:云南省的工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随着云南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能力的提升,矿业和能源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此外,云南省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3.服务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省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加之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发展策略1.产业转型升级:云南省需要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

3.区域合作:云南省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边境经济合作,推动跨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4.人才培养:云南省还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和创业人才,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5.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分析现状西双版纳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本文将对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规模庞大,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西双版纳的旅游接待人数已经突破了300万人次。

这一数字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每年增长率超过10%。

旅游需求分析西双版纳作为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主要吸引了两类游客: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

国内游客国内游客是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他们通常来自中国大陆的各个省份,寻求放松、度假和追求新鲜体验。

在国内游客中,年轻人和家庭居多,对旅游项目的多样性和娱乐性有较高的要求。

国际游客西双版纳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特别是来自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游客。

这些游客对于西双版纳的热带气候、原生态文化和多样性的植物动物资源非常感兴趣。

他们通常会选择长时间停留,以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

旅游产品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产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自然风光游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被广大游客所赞誉。

游客可以选择雨林徒步、骑行、漂流等不同方式欣赏自然风光。

这些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游客对大自然的探险和冒险的需求。

民俗文化游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参观当地村庄,了解傣族、佤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此外,游客还可以欣赏精彩的傣族舞蹈和音乐表演。

农耕体验游近年来,农耕体验游成为了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游客可以参与稻田劳作、采摘水果等活动,感受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同时还能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

市场竞争分析西双版纳旅游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目前,一些知名的旅游企业已经进入这个市场,并提供了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

此外,随着网上旅游预订的兴起,互联网平台也成为了竞争的一部分。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西双版纳旅游市场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1.旅游产品多样化:更多的旅游企业将推出新的具有创意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省份之一,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近年来,云南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引擎。

首先,云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景区如大理、丽江、昆明等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他们喜欢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其次,云南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云南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云南的烟草、茶叶、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云南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

另外,云南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和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云南积极推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云南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

同时,云南也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的门户,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了本地区的互利共赢。

总的来说,云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可谓稳健向好,特色旅游业、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村贫困问题等。

云南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西双版纳州基本情况介绍

西双版纳州基本情况介绍

西双版纳州基本情况介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全州国土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辖一市两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三区(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磨憨经济开发区、景洪工业园区),有31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12个农场。

辖区内有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

2010年末全州总人口为11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94.2万人)。

西双版纳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等自然与人文多姿多彩的特点,是“北方人避寒过冬的好地方,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的好地方,国内外游客亲近自然、追求健康的好地方”。

自然资源富集。

在这片仅占全国国土面积五百分之一的土地上,生存着占全国四分之一的野生动物和六分之一的野生植物物种,热带沟谷雨林为全国独有,全州森林覆盖率78.3%,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聚集区、物种基因库、森林生态博物馆,是中国五大长寿地带之一,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民族风情浓郁。

西双版纳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

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有7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77.5%;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4%;有两个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布朗族),基诺族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民族,有2.3万人;有8个少数民族由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版纳州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傣医药是全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贝叶文化是云南省主要少数民族文化,泼水节等1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在全国最具代表性。

区位条件优越。

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云南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其中与老挝接壤国境线长677.8公里,占中老边境线的95.5%);有4个国家一口岸,占云南省近三分之一。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状况作文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状况作文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状况作文
西双版纳,云南省的一个美丽的城市,有许多的少数民族,
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等,但最多的还是傣族,西双版
纳是云南省的一个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

它东邻思茅地区,西靠临沧市和德宏自治州,南接勐海县和景洪市,北与老挝
毗邻。

西双版纳总面积17455平方公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属
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9.2℃
~20.8℃,年平均降雨量1470~1800毫米。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西双版纳成为我
国最适宜发展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生产的地区之一。

热带作物种类
繁多、品质优良、产量高。

西双版纳物产丰富,有水稻、甘蔗、茶叶、咖啡等多种作物;有芒果、木瓜等多种水果;有大象、孔雀等多种动物;有各种野
生动物和植物。

这里物产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普
洱茶和干热河谷热带水果。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 度
四、第三产业
(一)、旅游和外贸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12.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8.7%。其中,海外游客29.44万人次,增长35.9%; 国内旅客935.98万人次,增长17.6%;口岸入境一日 游游客47.23万人次,增长31.7%。全年旅游综合总 收入100.24亿元,增长24.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12551万美元,增长45.7%;国内旅游收入92.08亿元, 增长23.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14
德宏
201.7
121.1 16655.66 2649.85
10
15
迪庆
113.6
40
28400.00 4518.34
3
16
怒江
74
53.4 13857.68 2204.71
14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1976842万元, 比上年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27万 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98050万元,增长20.5%; 第三产业增加值809265万元,增长12.7%。第一产业增加 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上升1.5个百 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3%,上升0.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9%,下降2个百分点。
2
4
红河
905.43
450.1 20116.20 3200.41
7
5
大理
672.1
345.6 19447.34 3094.00
8
6
楚雄
570
268.4 21236.96 3378.72
5
7
昭通
555.6
521.3 10657.97 1695.64
16
8
文山
478
351.8 13587.27 2161.6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3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 18.6%。实现利税182393万元,增长31.5%。实现利润126080万 元,增长45.3%。
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量、糖、啤酒、水泥、黄金产量保 持增长。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475 万元,增长18%。
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及增长速度
(二)科教文卫和体育事业
2011年,全年高等教育(含大专)招生992人,在校生3016人,毕业生934人。 普通中等专业教育招生1048人,在校生3055人,毕业生813人。职业初、高中 招生1436人,在校生8091人,毕业生1366人。普通高中招生4146人,在校生 11161人,毕业生2708人。普通初中招生14319人,在校生41686人,毕业生 13508人。普通小学招生15345人,在校生87733人,毕业生14979人。幼儿园在 园儿童数2.6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入学率达 80.93%。
•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云南省最南 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 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 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 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 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 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 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 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西双版纳,古代泰语为 “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 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 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 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被誉为“东方狂欢 节”。
•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与老挝、缅 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 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 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 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 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 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 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 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 勐腊县和10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 哈尼、拉祜、布朗、基诺、彝、瑶等13个 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7.3%。
全年我州参加云南省各项体育竞赛获得金牌11枚、银牌26枚、铜牌37枚。参 加云南省青少年各项体育竞赛获得第一名24项、第二名13项、第三名6项。
(三)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2011年年末全州常住人口11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3万人。全年人口 出生率11.85‰,死亡率5.53‰,自然增长率6.32‰。年末全州户籍人口 95.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75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70.1%;少数民族 人口73.87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77.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4990万元,比上年增长 40.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05599万元,增长 74.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9215万元,增长63.9%。 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2.02万平方米,增长5.7%; 销售额334646万元,增长11.4%。
2007—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三、西双版纳三大产业的发展
2012年云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GDP
地级市
GDP
人口 (万元)
人均
人均
人均
1
昆明
3011.14 643.2 46814.99 7448.09
1
2
曲靖
1451.27 585.5 24786.85 3943.50
4
3
玉溪
1000.2
230.4 43411.46 6906.60
• 2、光、热、水条件
• 西双版纳光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6000兆焦耳 /平方米,直接辐和投射各占一半。全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50%。年平均气温18.1-22℃,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最冷月平均15℃以上,多 年平均最低温在5℃以上,极端最高温38.1--41℃,极端 最低温-0.5℃--3.7℃。全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900 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和湿季(5 月至10月)之分,湿季降雨量占85%以上,降雨日数115 天以上。旱季虽长,但雾日多,全年有130--150天,雾浓 而重,可缓和旱季旱情。冬季有山地逆温层存在,有利于 越冬。年平均相对湿度82--85%,绝对湿度平均为16.2-21.4毫巴。是云南三大高湿地区之一。年平均风速0.5-0.8米/秒,既无常风影响,又无台风袭击。在正常年份的 寒潮,多被北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等高山所阻挡而不易到 达本州。只有西伯利亚高强度偏置西支的强寒潮可沿横断 山谷南下,会造成偶发性寒害。
全年对外经济贸易总额116019万美元,比上年 增长12.2%。其中,进出口贸易97960万美元,增长 5.9%。
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0项,实际利用州外资 金68.8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年实际利用外 商直接投资543万美元,增长55.1%。
2007--2011年旅游人数及增长速度 2007--2011年旅游总收入及增长速度
年末渔业养殖面积8.8万亩,比上年末下降2.4%。全年水产品产量2.6 万吨,增长18%。
年末农村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0361万瓦特,比上年末增长4.8%。全 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4.66万吨,增长8.3%。农村用电量9315万千瓦 小时,增长10.4%。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4737万元,比 上年增长24.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含房地产开 发)1210173万元,增长26.6%;农村投资174564万 元,增长12.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691万元,比上年 下降52.1%;第二产业投资129281万元,增长19.5%; 第三产业投资1054201万元,增长33.1%;
全年州本级财政投入科技经费550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150万元,科学普 及经费60万元,科技专项经费9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数6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 请数29件;授权专利数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3件。本年西双版纳州科技 进步奖奖励项目3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
年末全州共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4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 馆4个,文化馆4个,乡镇文化站31个。艺术团体全年组织国内演出592场,观 众69.9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25.46万册,借阅者41.46万人次。年末广 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甘蔗、茶叶、水果、蔬菜产量保持增长。 年末生猪存栏50.91万头,比上年末下降0.2%;大牲畜存栏9.07万头,下降 12.7%。全年肉类总产量32489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604 吨,增长7.4%;牛肉产量4265吨,下降1.8%;羊肉产量85吨,增长 30.8%。
云南经济概况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
小组成员:马妮娜 徐红梅 张雯雯 孙从艳
20101113145 20101113142 20101113143 20101113123
目录
•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简介 • 二、西双版纳自然概况 • 三、西双版纳三大产业发展 • 四、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 五、西双版纳橡胶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六、参考资料来源
年末全州共有卫生机构760个,其中医院29个,卫生院34个,诊所、卫生所、 医务室391个,村卫生室26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4个。卫生技术人员64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87人,注册护 士1803人。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340张。全年传染病发病266.87/10 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