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_逆向选择详解

合集下载

逆向选择知识讲解

逆向选择知识讲解
同样的情况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劣才驱逐良 才。这正是“分不出好歹”的经济学。
逆向选择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是经济学 中的一个古老原理,这种经济现象又称“格 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最初由16 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发现的,说的是 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金币或银 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 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收藏, 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币——劣 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
柠檬货III:买方对汽车的评价高于卖方
假定卖方对汽车的评价等于质量θ,但买方的 评价比质量高出20%,并且买方数目多于 卖方。交易发生时的支付为:
π买方=1.2θ-P,π卖方=P-θ 由于买方的评价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因此,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将不再是1而是1.2, 而卖方的评价与柠檬货II中相同,因此,卖 方的供给曲线与柠檬货II相同。
柠檬货I:博弈树
接受
提供价格P
好车 B1
S1
0.5
拒绝
N
0.5 柠檬货
B2
接受 提供价格P S2
拒绝
(6000-P,P-6000) (0,0) (2000-P,P-2000) (0,0)
柠檬货II:偏好相同,卖方类型连续
假定质量类型在2000与6000之间均匀分布,平均 质量为 % 4000,该数值等于当所有汽车都在市 场上时买方将支付的价格。
在柠檬货III中,假定买方数目多于卖方,结果是 由卖方获取生产者剩余。此时市场出清。如果 卖方多于买方,那么在3000元时,不是所有 的潜在卖方都能够找到买方,均衡价格将下降。 买方最喜欢的价格质量组合是(2000,2000), 因为如果θ=2000的卖者足够多,买方就可以 对其中高于2000的好车只支付P=2000元,因 而消费者将有剩余。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一、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二、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在早前的一个帖子里已经提到,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公共管理中的逆向选择 ——委托代理关系中
• 在政府作为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
府在选拔公共企业经营者即代理人时,由
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对代理人的能力高下
做出甄别,只愿意聘请价格较低的代理人,
从而导致逆向选择。
公共管理中的逆向选择 ——政绩工程
• 政绩工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顾现实条件,不尊重客观规 律,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后患 严重。 • 由于领导干部升迁的机会掌握在上司手中,而不是老百姓手里, 因此执政者眼睛的“理性”角度是“向上”而不是“向下”,加 之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上级政府很难确切的知道下级官员的 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无法量化。 于是政绩工程成为领导干部向上级展示其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程 度的信号,而且这信号一直被领导干部所使用说明信号发送是成 功的,因此被上级认为“政绩”显著的官员屡屡得到提升。这样 的“政绩观”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大行其道,屡试不爽,也就是说, 领导干部通过有效地向上级展示了其能力和努力,也将得到更多 的收益—升迁的机会,所以政绩工程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升迁的信 号。而上级也认同了这种信号。如此看来,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的 原因首先是制度安排事实上已经认同了这种信号传导机制—对准 上级的政策传导。
逆向选择理论
理论起源
• “逆向选择”源自经济学范畴
• 对“逆向选择”的定义及规避研究作出重 大贡献的是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克洛夫教授 *斯坦福大学的斯宾塞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蒂格利茨教授 • 他们因对非对称信息市场的研究,共同获 得2001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何谓逆向选择
规避逆向选择—市场调节
• 市场调节 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市场机制不自觉 的扮演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角色,常见的形式有: (1)声誉。现实中买卖双方并非只进行一次交易,这种买卖关系可 能会长期维持。卖方力图通过为自己高质量的商品建立某种声誉以 吸引买方,而买方也力图通过最初试探性的交易发现一劳永逸的可 靠货源,节省搜寻成本。从这个角度看,买方与卖方有着一致的利 益取向,如果在他们中间能建立一种“诚信”的社会惯例,那么逆 向选择就不会出现。卖方做大量广告、建立商标、完善服务等就是 基于此。 (2)试错。在大量存在的“没有任何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与了解产 品质量的完全信息这两种情况之间,理性消费者通过知识和信息技 术的积累,通过反复试错和筛选,使市场趋向于“质价一致”,导 致“便宜没好货”的局面。 (3)契约。当事人双方签订一份双方认可的契约,在契约中对交易 产品的各种性能和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在契约的约束下,尽管当事 人双方可能拥有不对等的信息量,但出于声誉和法律关系等方面的 考虑,信息优势方一般并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过多的好处。

逆向选择的含义分析

逆向选择的含义分析

逆向选择的含义分析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于做出尽可能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它是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在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1970的论文《柠檬(次货)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他考察了一个旧车市场。

在旧车市场上,卖方知道自己所卖车的真实质量,好的索价高些,差的索价低些。

而买车的人不知道车的质量如何。

在这种情况下,买车的人会按照平均质量出一个中等价格。

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车的价格被低估了,卖方这个时候就会抽出价格高于中等价的旧车,而价格低、质量差的旧车留在了市场上。

一旦质量好的旧车退出了市场,买方就会进一步降低价钱,接着卖方再从中抽出一些质量较好的车,买方会再次降低出价,使留下来的旧车质量越来越差。

这样在旧车市场上劣车驱逐好车的现象,是逆向选择的表现。

除了在旧车市场上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市场、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等都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

比如,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对于投保人的风险水平并不清楚,不能够据此征收不同的保费,只能够按照平均风险水平来制定保险产品的价格。

那些积极购买保险的人风险水平比较高,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一般风险水平较低。

当保费增加时,后者就不会购买保险产品,即提高保费让那些风险水平小的人退出了保险市场,而风险水平较高的留在了市场上。

保险公司的保险赔付会随之上升。

这时保险市场上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

在劳动市场上,雇主一般只知道劳动力能力的总体水平,而不知道具体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所以只能按照平均能力水平支付工资。

那些能力超过平均水平的劳动力不愿意接受该工资从而退出市场,而留在市场上的是能力较低的劳动力。

最终导致劳动力市场上的平均能力水平下降。

这时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

特别的,在劳动市场上,有些用人单位不雇用应届大学毕业生,既因为应届生中一部分人会频繁跳槽给单位发展造成麻烦,也因为现在劳动市场上新供应的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使得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使得某些用人单位干脆拒绝整个应届毕业生群体。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1.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现象。

概念起源于海上保险,1963年美国数理经济学家阿罗将此概念引入到经济学中来,指出道德风险是个体行为由于受到保险的保障而发生变化的倾向。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相对于逆向选择的事后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的一方由于难以观测或监督另一方的行动而导致的风险。

2.逆向选择是指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个问题。

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逆向选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又一大问题,它与道德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保险市场上,想要为某一特定损失投保的人实际上是最有可能受到损失的人。

因此,保险公司的赔偿概率将会超过公司根据大数据法则统计的总体损失发生费率,这就是保险公司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7.4
道德风险
成功将会获得20万元 工资
成功 平均销售 概率 收入
低质量 工作 表现 高质量 工作 表现 60% 12万元
平均利 润
7万元
5万元
80%
16万元
7万元
9万元
在成功和不成功的情况下支付不同 的报酬,让程序员意识到高质量的工作 表现符合自己的利益。
三、斯宾塞的教育信号
如果求职者表面看起来都一样,雇 主如何区分呢?逆向选择? 雇主可以通过求职者接受教育程度 的高低把他们区分开来,并支付不同的 工资。 既然高学历和高工资相挂钩,那为 什么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通过智力投资 来获得更高的工资呢?
四、指鹿为马的信息甄别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 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 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 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柠檬市场
所谓“柠檬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买方 不知道卖方的产品的真实质量,只愿按该市场产 品质量的平均水平出价;产品质量高于市场平均 水平的卖方只得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 的平均质量下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 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 断地调低,如此循环往复,该市场最终有可能沦 为充斥着“柠檬”的“柠檬市场”(“柠檬”一 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称“次品”或“不中用的东 西”)。
柠檬货II:相同偏好
P 6000 4000 2000 2000 4000 6000
供给 ( P)
需求P( )

柠檬货III:买方对汽车的评价高于卖方
假定卖方对汽车的评价等于质量θ,但买方 的评价比质量高出20%,并且买方数目多 于卖方。交易发生时的支付为: π买方=1.2θ-P,π卖方=P-θ 由于买方的评价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因此,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将不再是1而是1.2, 而卖方的评价与柠檬货II中相同,因此,卖 方的供给曲线与柠檬货II相同。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一种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概念,用于描述在某些情况下,逆向选择可能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指的是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或者雇主会面临由于信息不彻底导致的选择难点。

逆向选择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保险市场。

在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往往无法准确了解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或者风险特征。

由于信息不对称,被保险人可能会选择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水平。

这就导致了道德风险,即被保险人可能会故意隐瞒或者夸大自己的风险特征,从而获得不公平的保险赔偿。

为了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市场和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市场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信息来减少信息不对称。

例如,在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可以要求被保险人进行健康检查或者提供详细的医疗记录,以便更准确地评估风险。

此外,市场还可以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来减少道德风险。

保险公司可以建立良好的声誉,以吸引更多的可靠被保险人,并采取严格的审查措施来防止欺诈行为。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监管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政府可以制定法律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消费者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监管机构来监督市场,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仅存在于保险市场,还存在于其他许多领域。

例如,招聘市场上的雇主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求职者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雇主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面试、参考人推荐等,以更好地评估求职者的能力和品德。

总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市场交易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引入更多的信息和建立声誉机制,市场可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监管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惟独市场和政府共同努力,才干建立一个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

信息经济学第五章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息经济学第五章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代理人可能隐藏自己的 私人信息或行为,导致委托人难 以监督和约束。
激励不匹配
委托人提供的激励可能与代理人 的真实努力程度不一致,导致代 理人缺乏自我约束和尽责的动力。
契约不完备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不可 能完全预见所有可能的情况,因 此无法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全面 约束。
员工在获得工作后,可能因为缺乏有 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而降低工作积极 性和效率,影响工作质量。
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在信贷市场中,由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低信用风险或高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可能被排除在外,导致信贷机构面临 更高的违约风险。
道德风险
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而将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或非生产性消费,导致贷款 违约风险增加。
逆向选择的市场影响
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买方无法准确判断产品质量,质量较差的产品可能充斥市场, 导致整体产品质量下降。
市场萎缩
如果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普遍较差,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或者转向 其他市场,从而导致市场规模缩小。
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在逆向选择的市场环境下,资源可能无法流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03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或合作中,交 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量或质量存在差 异,导致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 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是由于获取信息的成 本、信息本身的特性或信息传递的障 碍等原因造成的。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较少信息的交易方可能会因为无法准确判断对方的 质量或价值而做出不利的决策,导致市场上出现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现象。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一、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二、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在早前的一个帖子里已经提到,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第5章 逆向选择

第5章 逆向选择
交易发生的条件为:WL >VL WH > VH
11
5.2 简单模型
交易过程 对称信息情况:买主能有效地区分每辆车的质量,只要满足WL >VL和WH > VH,双方就能够成交。
不对称信息情况:买主不能区分每辆旧车具体的质量情况,只能 推测出市场上每辆旧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对所有旧车作出一个平 均的评价W*(W*< VH )。W*=λ WL +(1-λ )WH,在购买旧 车时,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不超过W*。
如果信息对称且充分,买主不难确定旧汽车的质量,该市场 不存在什么问题。低质量旧汽车将按1000~1200美元之间的价格 出售,高质量旧汽车将按2000~2400美元之间的价格交易。
5
5.2 简单模型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主无法了解每辆汽车的质量,只 能进行推测。因此,典型的买主将以预期值购买旧汽车,即愿意 支付:
w
努力水平越高,结果越高,委托人所得也越高
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应付出努力,根据类型不同,工资有差异
20
5.3 逆向选择的一般模型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而委托 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则合约 {(eG*, wG*), (eB*, wB*)}对 委托人不利
如果委托人向代理人提供两种合约供代理人选择:
15
5.3 逆向选择的一般模型
代理人的效用为
U G (w,e) u(w) v(e)
博弈如下图所示
U B (w, e) u(w) k v(e)
N选择A P设计 的类型 合约
A接受 或拒绝
A提供 努力
N参与
结果与 支付
16
5.3 逆向选择的一般模型
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与G型代理人签约,解下列问题: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作者: ————————————————————————————————日期:逆向选择逆向选择(Adversechoice / Adverse Selection)目录[隐藏]• 1 什么是逆向选择•2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1]• 3 逆向选择案例分析o3.1 案例一:逆向选择实例[2]o 3.2 案例二:逆向选择案例分析(补充)[3]o3.3 案例三:C2C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分析[4]o3.4案例四:浅论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5]o3.5 案例五:关于商业医疗保险中逆向选择问题的探讨[6]•4参考文献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编辑]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1]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含义及在保险市场上的体现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含义及在保险市场上的体现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含义及在保险市场上的体现一、逆选择的经济学含义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和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上,特别是在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的价格,该商品的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二、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含义(1776)在中就已经意识到了道德风险的存在,只是没有采用这样一个名词。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提出的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的自私行为。

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

获2001年度的在研究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15%。

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

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

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

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

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

可以说,只要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三、逆选择在保险市场上的体现从投保人选择的角度,逆选择是指“投保人所做的不利于保险人的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

虽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超出了这两者所能够涵盖的范围之外,“逆向选择”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目录消费现象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

由于逆向选择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因此不值得经济学家大书特书。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

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

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编辑本段理论研究乔治·阿克劳夫和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信息不对称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40508信息经济学第五章_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解析

20140508信息经济学第五章_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解析
量汽车被排挤出市场(如图表3-1所示)。
概率密度
第二轮选择后的质量分布 第一轮选择后的质量分布
选择前质量分布 质 量
S
图表 5-1:旧汽车市场的变化
平均质量
价格
质量曲线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价格 A 图表 5-2:旧汽车市场均衡 B
数量
不完全信息对旧市场均衡的影响可由图表5-2表示。图表5-2A表示旧汽车的 平均质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提高,图表5-2B表示由于买主了解到旧汽车价格越低, 其质量就越低,即所谓“便宜没好货”,因此,当旧汽车价格下降时,购买量反 而会相应减少,故旧汽车需求曲线将会向后弯曲。这表明旧汽车市场的需求不仅 依赖于价格,而且依赖于质量。供给曲线由于价格上升上市出售的旧汽车将会增 加,故将会照常向上倾斜。
阿克洛夫创造的旧汽车(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了
三个重要结论:
1)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同种商品的质量依赖于价
格。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
2)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
全信息结构下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
行是低效率的;
3)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不同类型的产品,逆向选择的程度往往不同。 标准化产品: ——煤炭、钢铁、木材 (可进行期货交易) 一般产品: ——化妆品、家具、装饰材料 二手产品: ——旧汽车、旧家电、旧房子
三、逆向选择一般模型——二手汽车市场原理 假设存在一个二手汽车市场,有两种质量的汽车,低 质量和高质量,它们各占比例为λ 和1- λ 。 卖主:了解每辆所卖的车,对低质量车的评价是VL元, 对高质量车的评价是VH元(VH >VL) 买主:属于风险中性,对低质量车的预期支付价格为
WL元,对高质量车的预期支付价格为WH元(WH >WL)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一、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二、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在早前的一个帖子里已经提到,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第七章 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模型精品PPT课件

第七章 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模型精品PPT课件

给定上述基本假设,我们所分析问题的经济学变
量为产量q和代理人所得到的转移支付t。令A表示可
行的配置集,则有: t
A={(q,t):q∈R+,t∈R}
(q0,t0)
(q*,t*)
0
q
这些变量是可以由第三方(法庭)观察并检验的, 因而双方可以在契约中写入对于违约方的惩罚条款以
确保契约的执行。
3、时序
契约时序 A表示代理人,P表示委托人。
两 类 代 理 人 均 获 零 租 金 U t * q * t * q * U 0
1、完全信息下的最优产出水平
我们首先考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不存在信息差异的情形,此时,有效的产出水平可 以在委托人的边际效用(评价)等于代理人的边际成本时得到。因而,最优的产出水
平由下面的一阶条件给出:
以概率v, C (q,) q F (7 .1 )
△θq C(q,)qF
以概率1-v,C (q,)qF (7.2) F
q 0
我们称 0为代理人边际成本的不确定性 幅度。当代理人在做决策之前.他已获知自己的类型 θ。这里暂假定这种信息结构是外生给定的。
2、契约变量
契约配置空间:qot平面,配置点(q,t)
S(q) S′(q*) S(q2)代理人成本C(q,θ)
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生产成本,但以下的事实 是双方的共识,即产品具有固定成本F,以及边际成
本 { ,}。代理人可能是高效率的 ( ) ,也可能
是低效率的( ) ,其概率分别为v和1-v。换言之,代理
人的成本函数为:
C
C(q,)qF
(7.4)和式(7.5)所定义的最优产出满足
q*
*
q,
即一个高效率的代

经济学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经济学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经济学逆向选择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是指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市场上出现不利于交易的现象。

逆向选择通常发生在买方与卖方之间,其中一方拥有更多信息而另一方则缺乏信息。

逆向选择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二手车市场。

卖方对自己的车辆了解更多,而买方只能通过外观和试驾来了解车辆的状况。

由于买方无法准确评估车辆的质量,卖方可能会将低质量的车辆以高质量的价格出售。

这导致了逆向选择,买方往往不愿意购买车辆,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车辆的真实价值。

逆向选择还可以在保险市场中观察到。

由于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自身健康状况的信息,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他们的风险。

因此,保险公司会面临逆向选择问题,即高风险的个人更有可能购买保险,而低风险的个人则更有可能不购买保险。

这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导致保险费用的上升。

为了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其中之一是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使买方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例如,二手车市场可以提供车辆的历史记录和检测报告,以帮助买方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建立信誉评级制度,例如信用评分或信誉证书,以帮助买方更好地评估卖方的可靠性。

总而言之,逆向选择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描述了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不利于交易的现象。

了解逆向选择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有效的市场交易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向选择∙ 1 什么是逆向选择∙ 2 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1]∙ 3 逆向选择案例分析o 3.1 案例一:逆向选择实例[2]o 3.2 案例二:逆向选择案例分析(补充)[3]o 3.3 案例三:C2C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分析[4]o 3.4 案例四:浅论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5]o 3.5 案例五:关于商业医疗保险中逆向选择问题的探讨[6]∙ 4 参考文献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1]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

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

在早前的一个帖子里已经提到,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

由于逆向选择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因此不值得经济学家大书特书。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

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

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逆向选择案例分析案例一:逆向选择实例[2]随着个人购买家庭轿车的数量逐渐增多,汽车保险业务近年增长得很快。

可是由于车多路窄,新手又多,汽车交通事故比原来增加很多。

这些购买了汽车保险的人由于有了保险,开起车了跟开坦克似的,横冲直撞,反正汽车坏了有保险公司负责修理。

更有人经常酒后开车,把握不住;还有的是开车精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

结果就是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致使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费不够赔付汽车修理公司的汽车修理费。

两年下来,中原保险公司已经在汽车保险项目上赔了几百万。

从今年1月开始,曹丕召开公司董事会,讨论汽车保险业务的问题。

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汽车保险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保险费收取得比较低,结果就造成了收入不抵支出。

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提高保费的额度,否则会一直亏损下去。

最后的决议是提高保险费。

中原保险公司的这一决策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开始出现下降。

这是他们的决策者们所始料不及的。

他们不知道在经济行为中存在着逆向选择。

这种逆向选择告诉我们,愿意购买保险的人常常是最具有风险的人,而收取较高保险价格会阻止具有较低风险的人购买保险。

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得高,我的出险率低,你进一步提高保险价格,我干脆不买保险了。

这种逆向选择效应的根源在于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尽管公司也知道,在它的顾客中有些肯定比其他人具有更低的风险,但它不能确切知道谁是风险低的人。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知道个人之间肯定存在差别,应该努力把他们划分为较好的和较差的风险类别,并征收不同的保险费。

但是它做不到,因为它不能知道哪些人是高风险的,哪些人是低风险的。

凡是那些积极买保险的人都是容易出险的人,因为他们容易出事故,所以常常渴望购买保险,以便出险之后有保险公司为他们付费。

而出险概率较低的人则往往犹豫不决,如果保险价格提高了,反而会把他们首先拒之门外。

这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效应。

提高保险价格导致那些事故倾向较小的人退出了保险市场,而高风险顾客比例的上升直接影响的是保险赔付的上升。

案例二:逆向选择案例分析(补充)[3]逆向选择最经典的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市场,即旧车交易市场。

照我们通常的想法,既是市场嘛,一边有卖车的,一边有买车的,大家公平交易,是不会出啥问题的。

比如,你这辆二手车使用的年头比较短,性能和质量还不错,就应该也能够卖一个好价钱。

反之,性能和质量比较差,就应该也只能卖一个不好的价钱。

是这样吗?不是的。

假如有一辆较好的二手车,准备进场交易。

这车究竟质量怎样,性能如何?应该说只有卖车人最清楚。

但买车人就不同了。

他从来没用过这辆车,车子质量究竟如何,他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浑然不知。

怎么办呢?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防止风险,买车人必然要尽量杀价,本来值10万元的,他只出8 万。

卖车人呢,明知道我这车完全可以值10万的嘛,偏要我8万元出手,当然不干。

一个坚持要价,一个拼命杀价。

僵持的结果,自然是谈不下来。

最终,这辆好车只好退出市场,不卖了。

一辆辆好车,陆续退场,剩下的车质量越来越差。

而车的质量越差,买车人就越要杀价。

就这么着,经过卖车人与买车人一轮又一轮博弈,最终,二手车市场只能是一天天萎缩,甚至倒闭关门。

这就是事与愿违,也就是经济学家说的逆向选择。

二手车市场的经典案例,是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在他那篇著名的《次品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详细介绍的。

说罢二手车市场,我们再来看看贷款市场和保险市场。

大家知道,银行的一大业务是向企业提供风险贷款。

但是,向哪些企业提供贷款?提供贷款后,哪些企业能够按期还款?哪些企业不能按期还款甚至永远也还不了这笔账?银行事前并不知道。

从贷款方说,对于那些行事风格比较稳健,成功率比较高因而还款能力也较强的企业,当然是优先贷款的对象。

然而从借贷方说,这样的企业出于其一向的稳健风格,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花较高利息借款的;恰恰是那些平时比较喜欢冒险,而冒险就有可能失误甚至连老本也赔光因而也就无法还款的企业,更喜欢花较高利息到银行贷款。

这就出现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这大概也是现今商业银行呆坏账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险市场也是这样。

身体比较健康,平时不大患病的人,一般是不愿意到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的;恰恰是那些身体不大健康,平时老爱生病的人,更愿意购买健康保险。

由于保户的总体健康水平很低,保险公司赔给保户的钱,就会大大高于他们按照正常人平均得病率所收取的保费。

这就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人才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等,总之,只要有市场,只要进行交易,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呢?根本原因在信息不对称。

即,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

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要么,交易不能做成(如二手车市场);要么,做成了也是不公平交易,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占了便宜,不掌握信息的一方吃了亏(如信贷和保险市场)。

怎么办呢?人类要生存,必然有交换。

没有市场,谈何市场经济?二手车市场也好,信贷和保险市场也罢,都是要开办下去的。

最佳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使交易双方信息对称,愈是信息传递和沟通得充分,愈是有利交易的达成,也就愈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案例三:C2C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分析[4]近年来,各电子商务企业营收呈快速增长状态,电子商务渗透率也随之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许多专家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我国电子商务c2c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中国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现象所产生的负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探讨C2C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现象的现状、成因和采取的对策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视域下的C2C交易研究C2C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交易风险客观存在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信息不对称概念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问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一些人对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逆向选择”的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全信息条件下,价格由供给与需求的总体水平共同决定,任何生产商擅自提价都会付出失去全部客户的代价。

按照经济学常理,降低商品价格其需求量增加;提高商品价格其需求量减少。

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价格机制将失去完全竞争所具备的效率性。

C2C电子商务在交易时与传统交易最大的区别是其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信息”。

经营者通过在网络上发布有效信息吸引买家,消费者在网络上搜寻值得购买的产品信息。

由于信息很容易被经营者制造虚假信息、盗用他人图片说明、片面夸大产品功能等手段改变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又因为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基本没有边际成本,因此,市场上将充斥大量低质量信息,由于在网络上销售需要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而消费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按价格排序的更低价位上,因此市场上低质量信息越来越获得消费者关注,而需求量将呈现不升反降的趋势。

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尤其是逆向选择问题,通常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为减少或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或降低信息搜寻的成本,必须究其成因并予以缓解。

二、C2C电子商务逆向选择现象的形成与表现C2C模式与传统市场信息传递方式的比较:互联网时代,传统经营方式受到网络的冲击。

网络市场有较低的进入障碍、较低的交易费用和容易获取市场信息三方面优势,但仍存在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