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培训课件
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1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2010年6月29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0年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经济学门类)●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专业)●金融学(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特聘教授招收的直读博士生在学生入学的第1年尽量明确导师;尚未明确导师的,由系成立指导小组统一代行导师职责,第2年开始明确每个学生的导师和指导小组。
三、培养目标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从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够在经济学学术领域或管理部门从事独创性的研究工作。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统计学和高级经济学理论及有关的IT和网络技术与技能。
2、专业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的前沿知识。
3、交叉学科知识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管理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2。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读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50。
课程设置见附录。
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按照2008年6月17日经济、管理学位评定分委员通过的“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执行。
附录:一、普通博士生修读科目及学分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2,自学课程学分另计。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90610042)2学分(考试)●博士生外语(基础部分)(90640012)2学分(考试)2、必修环节(6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5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二年级学术论文1学分(考查)3、学科专业要求学分(≥12学分)●应用随机过程(70510273)3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I (90510053)3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Ⅱ(90510063)3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I (90510153)3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Ⅱa (90510402)2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Ⅱb 2学分(考试)●高级计量经济学I (90510133)3学分(考试)●高级计量经济学Ⅱ(90510043)3学分(考试)●应用宏观经济学I (90510372)2学分(考试)●应用宏观经济学II (90510382)2学分(考试)●应用时间序列基础(90510392)1学分(考试)●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80514543)3学分(考试)●数量经济学专题(70510292)2学分(考试)●金融经济学(70510143)3学分(考试)●金融工程案例分析(先修金融工程)(70510473)3学分(考试)●高级资本市场理论(90510193)3学分(考试)●高级公司财务理论(90510203)3学分(考试)●实证金融学(80511762)2学分(考试)4、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2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与高性能计算CPU 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可信计算与系统性能评价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科学理论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及CAD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网络理论计算机科学3、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机器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二、培养目标与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有关研究方向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1. 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由导师提名,经学位分委员会批准,聘请一名副导师。
也可由导师组织指导小组,报系备案。
副导师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2. 跨一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并由学位分委员会审批。
3. 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4. 导师应有适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经费。
导师(副导师或指导小组)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培养环节与学位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清华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经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适用于2013级)一、适用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本方案适用于会计学(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目标会计学博士研究生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金融管理与会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方式博士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博士生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统计学、高级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的理论。
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有关高级财务理论、高级会计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其它专业基础知识。
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管理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直读博士生和普通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一致,均不少于46, 课程设置见附录。
3.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三周内,博士生需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征得博士项目协调人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并经博士项目协调人签字后送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4.博士资格考试:(1学分)资格考试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性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综合笔试:以考察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等的掌握为目的会计专业博士生的综合笔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 经济学综合笔试,包括博士生在一年级学习的经济学专业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I,II)、高级计量经济学(I,II)。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系博士培养方案土木工程(2015年7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含以下六个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12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般定于每年的10月底。
由系统一安排。
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3、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成果应能反映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所获成果应在所研究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4个月。
4、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正式答辩前3个月进行。
最终学术报告会应由5名教授职称的教师(含导师)参加。
不通过者应在3个月后重新进行最终学术报告。
5、论文答辩自选题报告起12个月后、最终学术报告3个月后,方可申请答辩。
论文应于答辩前2个月交评阅人(提交论文后方可领取评阅意见表)。
评阅意见应密封后交答辩秘书。
答辩后应根据评阅和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由参加答辩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和导师负责签字后,上交修改后论文存档(未按要求修改论文,不得报学位分委会)。
答辩委员会应至少有一名非本研究方向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参加。
1、直博生课程(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1学分(考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考试)●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程(≥19学分)A、基础理论课(≥4学分)●应用随机过程●基础泛函分析●高等数值分析B、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15学分,且其中包含至少2学分跨二级学科的课程)●弹塑性力学(3学分(考试)●有限元及变分法基础3学分(考试)●结构动力学3学分(考试)●钢筋混凝土原理3学分(考试)●钢结构稳定理论及应用2学分(考试)●土力学理论及数值方法2学分(考试)●交通经济学3学分(考试)●交通流理论与应用3学分(考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2学分(考试)●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及其计算2学分(考试)●结构试验方法与实践()1学分(考试)●工程领域学科前沿讲座2学分(考试)●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3学分(考试)●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新进展2学分(考试)●建筑材料的耐久性2学分(考试)●建筑材料物理化学3学分(考试)●颗粒材料力学理论与实践2学分(考试)●地球空间信息学基础2学分(考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3学分(考试)●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2学分(考试)●遥感技术原理及应用3学分(考试)●纤维复合材料工程结构理论(80030582)2学分(考试)●土木工程结构体系()1学分(考查)●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2学分(考试)●城市历史与理论2学分(考试)●导师指定的其他研究生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42(1(2(3(4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5—2016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备注:1、凡非土木工程专业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两门或两门以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两门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主干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博士生专项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博士生,我校特制定本专项培养方案。
本方案旨在优化博士生培养体系,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和良好学术道德的博士生;2.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知识面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博士生;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博士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培养原则1.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3. 学术自由,鼓励创新;4. 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四、培养体系1. 学术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旨在提高博士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旨在培养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研创新体系:包括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导师指导等,旨在提升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
五、培养措施1. 实施导师制:每位博士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等。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
3. 强化科研训练:鼓励博士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4.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博士生学术视野。
5.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博士生勤奋学习、积极科研。
六、考核与评价1. 学术成果:博士生需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环节,考核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考察博士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团队协作、心理素质等方面。
七、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2. 优化资源配置,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培养方案有效实施。
通过本专项培养方案的实施,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1982-1983年度第二十二次校长工作会议通过—(2010年7月修订)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博士教育是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相结合。
各院系应依据此规定制订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并做好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培养目标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如下:1.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所在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博士生根据不同的选拔方式,分为参加全校组织统一入学考试的普博生;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被直接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直博生;本校在校优秀硕士生被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提前攻博生;有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突出的在职人员委托培养攻读学位的论文博士生。
普博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
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可以向研究生院申请延期。
三、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一般不设副导师。
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博士培养方案发布日期:2010-11-06 21:14:39 浏览次数:863一、适用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教育学门类)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品质、拥有坚实宽广的理论与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博士生应能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原理λλ大学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λ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工作为主,同时根据培养要求及学位论文的需要,继续学习一些专业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4、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以担任一年工作量的助教工作(在职博士生除外),具体内容以聘任合同方式确定。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当对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文献有较全面的了解,对高等教育的性质、内涵及功能等有较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所从事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深入的把握,并能掌握国内外关于本专业最新的理论进展动态,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
熟练掌握1至2门外语。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普博生在读期间,各类课程的最低限度学分为: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10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不包括自学课程)。
课程设置见附录。
直博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8(不包括自学课程)。
课程设置见附录。
本科或硕士阶段学习非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需补修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专题研究两门硕士课程,补修学分不记入总学分数。
博士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博士生培养方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适用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本方案适用于市政工程二级学科二、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和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市政工程专业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市政工程学科和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1、普博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5,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
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在学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8(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必须环节5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作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博士生培养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生培养方案## 1. 简介博士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安排。
该方案旨在帮助博士研究生掌握各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士生培养方案通常包括培养目标、学习计划、科研要求、学位论文撰写、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等内容。
该方案是博士生在入学后的学习和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具有约束力。
## 2. 培养目标博士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具体而言,培养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需要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熟悉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科研能力: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和独立的科研实践,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研论文撰写等。
3. 培养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具备开展原创性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为学科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4. 培养学术素养:博士研究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学会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 3. 学习计划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计划涉及到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研究项目的开展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习活动。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学习计划:1. 第一学年:- 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学术研究方法等。
- 开展一定的科研项目,参与导师的研究团队。
- 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提高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2. 第二学年:-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课程,选择相关领域的研究课程。
- 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完成相关实验和数据分析。
- 参与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
3. 第三学年:- 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0660283
3 学分 (考试)春
法律思想史专题研究
90660263
3 学分 (考试)秋
法文化专题研究
80661683
3 学分 (考试)秋
宪法专题研究
90660103
3 学分 (考试)春
香港、澳门基本法研究
90660173
3 学分 (考试)春
行政法专题
90660123
3 学分 (考试)秋
2
报告,由博士生导师指导小组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成绩。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 30 次的一 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考核方式为:学生旁听我院举行的各类学术报告,利用 IC 卡刷卡系统 予以记录。记录次数达到 30 次者,“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考核成绩视为通过。每次应有 不少于 500 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院教学办公室记载成绩。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热 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服务。
2、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 从事法学研究、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
3、掌握 1~2 门外国语,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读、说、听、写能力。
2、公法学专题研究包括宪法与行政法学(16 学时)、刑事法学(16 学时)、法理学(16 学时)、国际法学
(16 学时)等内容。
3、私法学专题研究包括民事法学(16 学时)、商事法学(16 学时)、经济法学(16 学时)、知识产权法学(8
学时)、环境法(8 学时)等内容。
3、必修环节(5 学分)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系博士培养方案土木工程(2015年7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含以下六个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12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般定于每年的10月底。
由系统一安排。
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3、论文工作论文工作成果应能反映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所获成果应在所研究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4个月。
4、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正式答辩前3个月进行。
最终学术报告会应由5名教授职称的教师(含导师)参加。
不通过者应在3个月后重新进行最终学术报告。
5、论文答辩自选题报告起12个月后、最终学术报告3个月后,方可申请答辩。
论文应于答辩前2个月交评阅人(提交论文后方可领取评阅意见表)。
评阅意见应密封后交答辩秘书。
答辩后应根据评阅和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由参加答辩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和导师负责签字后,上交修改后论文存档(未按要求修改论文,不得报学位分委会)。
答辩委员会应至少有一名非本研究方向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参加。
1、直博生课程(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1学分(考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考试)●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程(≥19学分)A、基础理论课(≥4学分)●应用随机过程●基础泛函分析●高等数值分析B、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15学分,且其中包含至少2学分跨二级学科的课程)●弹塑性力学(3学分(考试)●有限元及变分法基础3学分(考试)●结构动力学3学分(考试)●钢筋混凝土原理3学分(考试)●钢结构稳定理论及应用2学分(考试)●土力学理论及数值方法2学分(考试)●交通经济学3学分(考试)●交通流理论与应用3学分(考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2学分(考试)●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及其计算2学分(考试)●结构试验方法与实践()1学分(考试)●工程领域学科前沿讲座2学分(考试)●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3学分(考试)●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新进展2学分(考试)●建筑材料的耐久性2学分(考试)●建筑材料物理化学3学分(考试)●颗粒材料力学理论与实践2学分(考试)●地球空间信息学基础2学分(考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3学分(考试)●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2学分(考试)●遥感技术原理及应用3学分(考试)●纤维复合材料工程结构理论(80030582)2学分(考试)●土木工程结构体系()1学分(考查)●科技论文写作与交流2学分(考试)●城市历史与理论2学分(考试)●导师指定的其他研究生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42(1(2(3(4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5—2016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备注:1、凡非土木工程专业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两门或两门以上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两门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主干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我院制定了以下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术才能:通过系统学习、实验训练、学术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学术基础知识,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学科交叉能力:注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以及教学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体系1.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修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内的学位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以确保学生获得该领域的扎实知识基础。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学术论文写作:博士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承担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撰写。
学生需进行独立或合作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导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指导和评估。
3.科研训练和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训练和实践,如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科研成果发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以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合作能力。
三、培养流程1.入学阶段:学生进入学院后,将进行入学教育和培训,包括学院规章制度的学习、教学计划的了解以及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培养。
2.学术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阶段将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同时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
3.学术研究阶段: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此外,学生还需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4.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在培养期满后,需要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学生需通过学院评审,评估其培养成果。
四、培养保障1.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会分配一位负责指导学生的导师。
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以及论文撰写等事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联合项目培养委员会听取三个单位的教授和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国外优秀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全面统一安排新型研究生课程,形成有特色的、并且可以和国际一流研究生计划媲美的新型研究生课程设置。
2.新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遵循培养一流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宗旨,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从只具有初步现代生物学知识到能够理解其专业前沿研究工作并具有初步研究型思维的转变。
所有课程的讲授彻底改变国内传统的抽象的知识灌输方式。
相反,知识的讲授有机地融于对经典或前沿的研究发现工作的介绍的讲授中,这样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了解了这些知识是怎么样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产生的。
3.公共课设置,为必修课。
1)政治课:必修课,课程名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计3学分。
主要内容为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
由著名学者授课。
2)外国语(英语):为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一般采取选修课程与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水平考试,即可获得学分。
未能通过水平考试、又不符合免修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须选修一外课程。
一般每一学期课程完成时,即举行水平考试。
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予以通过。
4.研究生必修课程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第一类为专业基础课、第二类为专业课(研究进展课)和第三类专题讨论课。
以上三类研究生课程采用模块设置,每个模块8学时(二周,每周4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模块。
1)第一类(专业基础)课6学分,为必修课,课名:现代生物学基础,由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选择满12个模块计6学分,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秋季和春季学期。
模块涵盖现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
2)第二类(研究进展)课3~6学分,为必修课,由二门课组成,每门课3学分;课名:①分子细胞生物学进展;②遗传发育生物学进展。
每门课由不同老师结合其专业背景提供的约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根据自己需要从中选择6个模块。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学(public management),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3。
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非营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高级人才。
三、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与创新;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管理;5、教育经济与管理;四、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注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的要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以及工科研究生课程。
五、主要培养环节1. 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请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2. 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核所学课程知识,口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
考试内容覆盖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时间为第三学期初,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新考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
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记录“补考”字样。
重考仍然不合格者将不能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处理办法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生培养方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一、适用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本方案适用于市政工程二级学科二、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和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市政工程专业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市政工程学科和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1、普博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5,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
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在学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8(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必须环节5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作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
文献阅读量不得少于20篇,选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选题报告在一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每年组织3次,分别安排在二月、五月、九月底。
由博士导师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
选题报告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科备案。
3、博士生资格考试普博生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博士生资格考试。
直博生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进行博士生资格考试。
博士生资格考试采取口试方式进行。
口试按学科方向由博士生导师组织实施,考核小组由3-5名教师组成。
考核小组在听取博士生的汇报(内容包括学习情况、选题方向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等)的基础上,就学科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学科前沿问题等进行提问,并填写考核意见,给出考核成绩。
资格考试不通过的博士生可以在下一学期或以后的学期再申请参加考试。
4、社会实践按《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执行。
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
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1次学术报告,至少有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30次以上学术报告(采用IC卡记录方式考核),其中两次以上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6、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
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按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
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统筹安排。
7、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SCI收录论文2篇,或SCI收录论文1篇和EI收录论文2篇,或在影响因子大于2.0 的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其中在影响因子低于0.5的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不按SCI论文计算,按EI收录论文计算。
8、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应于正式申请答辩前3个月,做1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环境系每三个月开展一次最终学术报告,分别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
具体要求见《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9、国际学术活动环节博士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且至少满足以下1项条件:(1)参加1次国际学术会议(双边会议除外),并在会议上做口头报告。
(2)参加校、系组织的国际化实践环节,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
(3)选修校、系开设的用英语开设的专业相关课程不低于1学分,且通过考核。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研究或教学的能力。
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评阅前止)以上。
附录:一、普博生修读科目及学位学分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5,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
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90610042)2学分(考试)●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90640012)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程(≥6学分)(1)基础理论课(≥4学分)●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 4学分(考试)●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2)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2学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环境经济(70050162)2学分(考试)●可持续发展引论(90050012)2学分(考试)●由导师根据需要选定其它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6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4、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5、补修课程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
补修课程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二、直博生修读科目及学位学分要求(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学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8(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必须环节5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6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4学分)●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90610042)2学分(考试)(2)外语(≥2学分)●博士生英语(90640012)2学分(考试)或其他语种2、学科专业课程(≥18学分)(1)基础理论课程(≥4学分)●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线性与非线性规划(60420034)4学分(考试)●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2)本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14学分。
课程选择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A组课程不少于8学分。
)A组课程:●运筹学(70250124)4学分(考试)●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80050092)2学分(考试)●环境流体力学(70040123)3学分(考试)●气溶胶力学(70050012)2学分(考试)●水处理过程化学(70050062)2学分(考试)●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70050032)2学分(考试)●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70050082)2学分(考试)●高等水处理工程(70050042)2学分(考试)●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技术(70050262)2学分(考试)●大气污染防治原理(70050022)2学分(考试)●固体废物控制工程(70050102)2学分(考试)●环境规划(80050082)2学分(考试)●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程(70050172)2学分(考试)●高等环境化学(70050182)2学分(考试)●现代环境生物学(70050072)2学分(考试)B组课程:●可持续发展引论(90050012)2学分(考试)●环境经济(70050162)2学分(考试)●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70050092)2学分(考试)●能源与环境(80050012)2学分(考试)●环境核辐射及其示踪技术(70050252)2学分(考试)●环境风险分析(70050112)2学分(考试)●环境保护投融资80050152 2学分(考试)●环境系开设的其他研究生课程●化学、生物学、人文、社科类课程●其它由导师根据需要选定的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6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4、自学课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二)市政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8(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14),必修环节5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6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4学分)●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90610042)2学分(考试)(2)外语(≥2学分)●博士生英语(90640012)2学分(考试)或其他语种2、学科专业课程(≥18学分)(1)基础理论课程(≥4学分)●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线性与非线性规划(60420034)4学分(考试)●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2)本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14学分。
课程选择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A组课程不少于8学分。
)A组课程:●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80050092)2学分(考试)●环境流体力学(70040123)3学分(考试)●水处理过程化学(70050062)2学分(考试)●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70050082)2学分(考试)●高等水处理工程(70050042)2学分(考试)●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技术(70050262)2学分(考试)●固体废物控制工程(70050102)2学分(考试)●环境规划(80050082)2学分(考试)●现代环境生物学(70050072)2学分(考试)●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程(70050172)2学分(考试)●高等环境化学(70050182)2学分(考试)B组课程:●可持续发展引论(90050012)2学分(考试)●环境经济(70050162)2学分(考试)●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70050092)2学分(考试)●环境保护投融资80050152 2学分(考试)●环境系开设的其他研究生课程●化学、生物学、人文、社科类课程●其它由导师根据需要选定的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6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4、自学课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