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公民 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道法我是中国公民教案

小学六年级道法我是中国公民教案

小学六年级道法我是中国公民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六年级道法我是中国公民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道法我是中国公民”,使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 认识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故事等,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道法我是中国公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向学生介绍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平等权利、遵守法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这些权利和义务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行使这些权利和履行这些义务?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Step 3:案例分析与思考(15分钟)1.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如“如果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你会怎么办?”等。

2. 学生个别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3. 分组讨论:学生再次分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并互相提出建议。

Step 4:活动设计(2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小册子或海报,介绍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提供具体案例和解决办法。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设计,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新】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3《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2019部编(统编)人教版

新】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3《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2019部编(统编)人教版

新】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3《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2019部编(统编)人教版外,我们都应该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惯。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海外求救电话和护照上的重要信息,以便在海外时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并得到帮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2,介绍三张让人感到自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讲授新课:出示幻灯片5,让学生自学问题并巡回指导,包括作为中国人自豪的事情、中国公民的定义、护照上的重要信息和海外求救电话。

共同探讨:结合导入的几张图片,说明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出示幻灯片6,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出示幻灯片7-12,点拨中国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和尊重当地的风俗惯,并介绍海外求救电话和护照上的重要信息。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很多值得自豪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是中国公民。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着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我们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公民呢?按照中国国籍法的规定,出生于中国境内的人、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的人、在中国境内依法获得永久居留权并在境内居住满五年的外国人等都可以成为中国公民。

在出国旅行或者移民的时候,护照是非常重要的文件。

护照上有着我们的个人信息、签发日期、有效期等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仔细核对这些信息,确保护照的准确性,以免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求助。

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及时求助。

因此,我们需要熟记海外求救电话。

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电话、___的电话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电话号码,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部门,获得帮助。

我是中 国公民教案

我是中 国公民教案

我是中国公民教案《我是中国公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明确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身份。

2、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公民的概念和中国公民的身份。

(2)掌握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2)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庄严的升国旗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是中国公民。

(二)讲授新课1、公民的概念(1)讲解公民的定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举例说明:比如,小明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那么他就是中国公民。

2、中国公民的身份(1)强调国籍是确定公民身份的依据。

(2)介绍取得中国国籍的方式:出生取得、申请加入等。

(3)让学生思考:自己是通过何种方式取得中国国籍的?3、中国公民的权利(1)展示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权利,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3)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4、中国公民的义务(1)列举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纳税、服兵役等。

(2)分析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后果。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履行自己的义务?(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公民的概念、中国公民的身份、权利和义务。

2、强调作为中国公民,既要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

(四)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让学生分析一些具体情境中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体现。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关于中国公民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故事。

我是中国公民教案

我是中国公民教案

我是中国公民信懋学校朱永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具体事例了解公民的含义,知道作为中国公民的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具体案例,体会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重点:把握公民的特征,学会区分公民与“人民”“臣民”的概念2.难点: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从而加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导入新课)1、播放一组图片,配京剧《我是中国人》(感受祖国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师:好,我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在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人物?3、生答:军人、运动员、宇航员、建筑工人,三轮车夫、环卫工人、服务员、国家领导人等4、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也与各行各业的人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使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与图中人物相比虽然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也还没有像他们中的某些人一样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角色,那就是中国公民。

什么是公民?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公民意识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第二框:我是中国公民。

(板书:我是中国公民)二、辨一辨(新课教学)师:公民与人民只有一字之差,是否是相同的概念呢?如果不同,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让我们看一组图片。

1、展示图3-25、图3—26 (公民与人民辨析)(1)图中人物是否都是中国公民,为什么?生:图中人物都是中国公民。

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这就是说,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只要具备中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让学生更多的理解我国的辉煌历史,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2、进一步深化爱国教育,进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懂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就得从小做起,从如今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活动过程:开场:出国旗,唱国歌主持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一位共同的伟大的母亲——祖国,她哺育所有的炎黄子孙,给每个儿女厚爱。

那么,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对她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母亲呢?我们将在本次的主题活动中寻找答案,下面我宣布《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开场!第一篇章:遨游历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主持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

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

环节一:【大家谈】1、说一说你知道的古代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人和事2、邀请历史教师结合活动主题介绍历史知识主持人:看到我国这么多的辉煌成就,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活动〕环节二:诗歌朗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孔孟、李杜、四大创造、万里长城、地动仪等各个领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方方面面的文化,他们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让学生明白这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英勇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

第二篇章:走过黑暗——我自豪,我是中国人主持人: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这也会让我们更加发奋图强。

环节一:资料简介——《回望历史》主持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____的诞生献出了自己珍贵的生命。

我们无比思念他们,无比敬重他们。

环节二:男女生二重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环节三:话剧表演——《不忘国耻》主持人:〔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资料〕1949 年10 月1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________在____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一刻起,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第五单元第一课 我是中国公民

第五单元第一课   我是中国公民

第五单元第一课我是中国公民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含义,掌握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的确认方法;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

2、能力目标: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提高阅读与分析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强化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初步养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和态度。

重视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深化国家观念,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插图引导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我是中国公民第二课时: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人才二、学生分析1、认知结构方面。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中,可能通过阅读、大众传媒或与成年人的谈话,已接触过“公民”一词,但在认知上一般倾向于“人”的说法,未能在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角度上了解公民的含义。

2、情感方面。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心理上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为公民权利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基础;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情感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尚不平衡,关于公民义务的道理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会难以理解。

3、由于这一代青少年中有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较为浅薄。

对他们进行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课时我是中国公民三、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段NBA视频,一首《红旗飘飘》MTV音乐(二)兴趣导入播放一段NBA视频——姚明盖帽视频集锦。

师:从刚才看NBA时同学们的表现来看,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NBA这种球赛,特别是男同学们。

我是中国公民

我是中国公民

《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设计活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什么是国籍,了解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等。

明确自己的公民角色和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爱国主义,深深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活动过程:一、教师宣布活动开始1、媒体显示问题(学生抢答、师生共评)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什么是国籍?2、媒体欣赏(1)国旗、国徽(图案及意义)观看庄严地升国旗仪式(全体起立)(2)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媒体播放(全体学生起立唱国歌)3、讨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新时期下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履行哪些责任和义务?(大胆发言激烈讨论)教师:回顾历史,看看历史上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此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最年轻的只有19岁,他们都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坚。

爱国人士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刘胡兰、江姐······在春光明媚的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要努力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4、自由话题————奥运- (2008北京奥运在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留下上了光辉的一页,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名列奥运金牌榜榜首。

体育健儿们为祖国硬的了荣誉,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提问:今天正值奥运期间,谁知道我们中国得了几枚金牌吗?(13金6银4铜位居榜首)二、总结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超级大国。

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再见!三、注意事项1、检查多媒体设备2 、准备好活动计划。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3《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可打印)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3《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可打印)
2.出示幻灯片5.自学问题,巡回指导
1.说几件让你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
2.什么样的人是中国公民?
3.护照上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4.中国公民海外求救电话是什么?
三.共同探讨
结合导入的几张图片说明: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1.出示幻灯片6
朗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年级3.3《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课题
3.3《我是中国公民》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而自豪。
能力目标: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作为中国人自豪的事件;知道什么是中国公民;自觉遵纪守法;识记海外求救电话。
重点
作为中国公民而自豪的事例
6.出示幻灯片11
点拨:中国公民在国外工作、学习、旅游,代表了中国名片,要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7.出示幻灯片12
点拨: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24小时热线电话正式开通的时间。
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观察并思考
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回顾本节课内容
回顾本节课内容
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
做练习
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
我是中国公民
1.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
2.什么样的人是中国公民
3.护照上的重要信息
4.中国公民海外求救电话
让学生先熟悉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认识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是中国公民》】一、教学背景本课程主要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公民,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学习掌握《我是中国公民》的含义和内容;b) 了解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b)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a)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b)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师生互动:与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中国公民”一词的理解。

b) 展示相关图片:展示一些有关中国公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我是中国公民》(10分钟)a) 播放《我是中国公民》歌曲视频,让学生跟着唱;b) 阅读《我是中国公民》绘本,引导学生读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加深对中国公民的理解。

3. 讨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a)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b) 课堂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

4. 拓展活动(15分钟)a)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素材,如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国公民应有的行为等。

b) 分组小研究(10分钟):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小研究,根据观看的视频素材,讨论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中国公民应有的行为。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课堂重点和难点;b) 学生自主反思: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如:你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公民吗?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四、教学要求1. 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祖国和他人的利益,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愿,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_模板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_模板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_模板《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_模板《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的辉煌历史,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2、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懂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就得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活动过程:开场:出国旗,唱国歌主持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一位共同的伟大的母亲——祖国,她哺育所有的炎黄子孙,给每个儿女厚爱。

那么,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对她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回报母亲呢?我们将在本次的主题活动中寻找答案,下面我宣布《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开始!第一篇章:遨游历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主持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

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

环节一:【大家谈】1、说一说你知道的古代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人和事2、邀请历史老师结合活动主题介绍历史知识主持人:看到我国这么多的辉煌成就,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活动)环节二: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孔孟、李杜、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地动仪等各个领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方方面面的文化,他们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让学生明白这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英勇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

第二篇章:走过黑暗——我自豪,我是中国人主持人:回望历史,我们心潮澎湃,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这也会让我们更加奋发图强。

环节一:资料简介——《回望历史》主持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无比怀念他们,无比敬重他们。

环节二:男女生二重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环节三:话剧表演——《不忘国耻》主持人:(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资料)1949 年10 月1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一刻起,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方案

《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方案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设计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我们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根本制度等。

2、通过活动开展,明确自己的公民角色,自觉培养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二、【设计理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围绕《我是中国公民》这一活动主题,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主题内容,努力使展示内容深入人心。

三、【活动形式】主要发挥各个小队的特长:有抢答、辩论赛、朗诵、小品表演、唱歌等四、【活动准备:】1、各小组准备好自己的展示内容2、准备好小国旗、国徽等道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五、【活动过程:】班长宣布:“我是中国公民”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小组:展示内容:取得中国国籍活动形式:快速抢答(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取得中国国籍的公民是中国公民。

(2)国籍指什么?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国家行使属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

(3)、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什么?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

(4)、国籍的代表证件有哪些?一般来讲,公民拥有一国国籍是通过该国的户籍、身份证和护照来代表和证明的。

(5)国籍的取得方式?公民取得一个国家的国籍主要有出生和加入两种方式。

(6)国籍会丧失吗?它包括哪些丧失方式?会。

它包括主动丧失国籍和被动丧失国籍两种方式。

第二小组:展示内容:归属认同活动形式:小组辩论(小组成员就公民的国家认同和公民的身份认同这两种方式展开讨论)第三小组:展示内容:认识我们的祖国,我为自己是中国公民而自豪和骄傲活动形式:实物展示并解说、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1)展示国旗(实物)并解说国旗的图案和含义(2) 多媒体展示升国旗仪式(3 ) A:展示国徽(实物)并解说国徽的图案和含义B:表演小品:《一毛钱上的国徽》( 4) A:多媒体展示国歌歌词并解释国歌的诞生及意义B: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全体队员起立,唱国歌(5) A:多媒体展示国庆的热闹场面B:解释国庆节的由来C:小组集体诗朗诵《祖国,我爱你》祖国,我爱你我爱你叮咚的驼铃是它让丝绸之路源远流长我爱你嫩绿的草芽是它覆盖了戈壁沙漠的荒凉我爱你乡间的牧笛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八方我爱你都市的高楼是它把人们的理想托向太阳我爱你长江的碧波是它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唱我爱你黄河的波涛是它把13亿人民哺育抚养我爱你长城的雄伟是它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我爱你巍巍的黄山是它展现了祖国的秀美端庄我爱你高原的旷达是它袒露出炎黄子孙的豪放我爱你蔗林的茂密是它甜透了亿万人民的心房我爱你开放的窗口是它让文明的花朵争艳芬芳我爱你改革的浪潮是它把贫穷落后的帽子甩掉我爱你智慧的头脑是它领回了四大发明的金奖我爱你勤劳的双手是它为现代化祖国打扮梳妆我爱你伟大的旗帜是它代表了人民前进的方向我爱你五色的风帆是它让世纪之船鸣笛远航!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在全班同学热情参与下,紧紧围绕《我是中国公民》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彩多样的主题活动,流露出同学们个个争当优秀中国公民的深深的爱国情感。

公民意味着什么—《我是中国公民》教案

公民意味着什么—《我是中国公民》教案
3.少先队员与公民责任:探讨作为少先队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民责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中国公民,我骄傲”的主题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公民的内涵,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培养其公民责任感。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实用性,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
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一点,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公民身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他们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举例:解释中国公民与其他国家公民的区别,以及公民与居民的区别。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详细介绍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平等权、言论自由、受教育权等,并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举例: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如何履行相应的义务。
-少先队员的公民责任:联系学生的实际身份,探讨少先队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公民责任。
-举例:讨论在校园中如何做到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等。
2.教学难点
-法治意识的培养: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法治意识。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追求权利而忽视义务。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对公民身份认识的深化。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自信心不足。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尝试调整讨论主题,使之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是中国公民

我是中国公民

《我是中国公民》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使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知道个人的健康成长与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通过本活动提升学生的行为自觉性,把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主动的从点滴做起,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人人争做合格的中国公民。

活动过程及内容:一、引生入境学生全体起立,集体观看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

/v_show/id_XMzg1Nzk3Ng==.html(此活动将学生带入升国旗的庄严时刻,来感受国歌的雄壮和国家的威严。

)二、成就展播1、幻灯片播放我国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幻灯片内容:神九升天、天宫一号、蛟龙号潜艇……(感受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科技竞争提高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成就定格——直击伦敦奥运会播放易思玲取得的首金新闻及升国旗视频/content/2012-07-29/2012072900140.html播放男子体操团体夺冠新闻及升国旗视频/12/0731/07/87NO0I6300014JB5.html问:看完这两段精彩的奥运夺冠新闻及升国旗视频,谈一下做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何感受?(关注时事热点,直击伦敦奥运会的摘金实况,激起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公民意识与国家观念。

)三、灰暗画面1、播放课件,课件内容:北京7、21洪涝灾害出租车肆意抬价讨论:如何看待北京某些出租车司机“趁人之危”的行为?2、自查自纠找寻自己及周围同学身上的“哈韩、哈日”现象并说明危害。

(运用对比法,通过反面案例,让学生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避让盲从心理。

)四、我是中国公民1、集体宣誓乐土而坚持2、以“我是中国公民”为题目写决心书并张贴班级文化墙。

注意事项:1、本设计涉及活动多,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如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

2、活动开展时要把握好时间及播放时机,及时将生带入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公民》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为进一步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3、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过程与内容1、出示材料:叶诗文28日在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赛后人们发现,她在最后50米自由泳甚至比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美国名将罗切特还要快0.17秒,叶诗文的出色表现令人惊叹,但也有些人产生了怀疑,他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历史上每每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成绩时,都被证实与兴奋剂有关,言下之意,叶诗文也不例外。

你认为会不会是这种情况。

生:讨论(中国人决不会做出这种有损国格的事)2、名人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以此调动更多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模范事迹:最美的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

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另有4名学生受伤。

“最美司机”——吴斌:杭州长运司机。

2012年5月29日中午,吴斌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至肝脏破裂,他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

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因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他们被成为最美的人?三、注意事项1、注意学生搜集事例的代表性、普遍性、典型性。

2、注意各成员间的合作、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要协调,有条不紊地进行。

3、在活动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做及时的更正、定位和适时的引导。

4、活动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最精彩的、最生动的、最有意义的事例,加以拓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中国公民教学设计
导入:<叙述>无论哪个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角色或身份,那是什么?
学生回答
新课:<展示>材料:公民辨析
<提问>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2、公民与人民有什么区别?图25、26中哪些不属于人民
3、图27、28中的人,都是公民?他们都享有全部的权利与履行全部义务?
4、在古代社会里的君主、贵族、主人、平民、仆人,与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有什么区别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沟通
<小结>公民是种普遍的法律身份,其权利和义务依法而定的,在中国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

<提问>下面我们来回答以下几个判断题
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公民
2、未成年人不属于公民
3、外国人不是我国的公民
学生回答
<承转>既然公民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那么他所享受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之间有何关系?
<展示>材料:小保姆与百万财产
<提问>1、为何老人有权把财产赠送给小保姆
2、为何小保姆有权得到老人的遗产
3、为何老人的子女没有继承老人的遗产?
4、你还知道我国继承法中的其他哪些内容
5、作为子女,你从本案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沟通
<承转>在家庭生活中,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其实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我们结合P103中的四幅所反映的生活为例,举例说明权利与义务关系
学生结合图片,说出每个场景中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履行哪些义务
<小结>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容非法践踏、不可非法剥夺,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不容推卸的
课堂小结:
<小结>现我们了解公民与人民区别、公民与臣民等历史概念的区别,我们知道公民是现代社会个人的普遍的法定身份,公民概念的出现是人类争取人权斗争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公民意味着权利和义务,因此我们要珍重公民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