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检测题十二种群的特征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生物课后练习卷:4.1 种群的特征

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生物课后练习卷: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2.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

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3.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4.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5.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的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②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7.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种群的特征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种群的特征Word版含答案

停止。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 —片草原上全部的羊B. —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 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选D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

A B 、C 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做一个种群。

2 .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 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 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 —亩水稻的年产量解析:选B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 选项中的杂草不是个种群;C 选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 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3 •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 每毫升河水中有 9个大肠杆菌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木棉树解析:选B 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解析:选D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 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出生率和死 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种群的特征基础5. 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 .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某地山火使原有的优势物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 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 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答案】A【解析】解 A.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草原生态系统能否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受环境的限制若环境干旱有可能不能演替为森林 B错误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为不同的草本植物故发生了群落演替 C错误D.群落演替为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因此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D错误故选 A2.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A.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 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C. 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 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答案】A【解析】解裸露的岩石上先生长出地衣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接着是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最后是顶极群落森林阶段故选 A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B. 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D.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A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仅靠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 C正确稳定型的种群中个体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草原群落只具有垂直结构不具有水平结构C. —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构成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D.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答案】D【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错误B、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草原群落和其他群落一样也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错误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不能构成一个种群青蛙和蛤蟆的幼体都是蝌蚪青蛙也有不同的种种群应该包括同种生物在同一地点的所有个体而不仅仅是幼体还应该包括成体蝌蚪是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所以需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蝌蚪的种群密度 C错误D、种群增长出现“!”型曲线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无限且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所以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型增长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属于模型假设 D正确故选D.5.某地区因受天气的影响而造成蝗虫泛滥科技工作者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蝗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蝗虫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 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性个体生殖能力下降B. 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减小C. 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数量也减少D.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答案】D【解析】D项利用性引诱剂诱杀蝗虫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蝗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种群密度会下降 D种群故选D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 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答案】A【解析】A、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是由于地形的起伏使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由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分层现象 B正确C、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故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C正确D、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故选A7.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A正确B.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种群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B正确C.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出现生长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C正确D.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错误故选 D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是由灌木阶段的群落演替而来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答案】D【解析】解 A.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 A错误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B错误C.草本阶段在灌木阶段之前 C错误D.草本阶段逐渐发展到灌木阶段其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故选 D9.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 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C. 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 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答案】A【解析】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A正确B.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所以其种群密度在增大 B错误C.b-d随着植被的不断丰富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植株越来越高物种①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 c年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因此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不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错误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所以物种③的种群数量不是J型增长曲线 D错误1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B. ③④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C. ⑤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D. 在所有植物种群中雌雄株比例相同【答案】C【解析】解 AB.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①为出生率②为迁入率③为死亡率④为迁出率⑤为年龄组成⑥为性别比例 AB错误C.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C正确D.不同的植物种群中性别比例不同 D错误故选 C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B. 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 ④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D. 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解A.①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为年龄组成 A错误B.②决定种群大小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正确C.④为性别比例可以影响出生率 C错误D.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S”型增长 D错误故选 B13.下列有关湖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某湖泊范围和边界的研究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B. 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最重要特征C. 底栖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C【解析】 A 、研究某湖泊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A错误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是区分种群的重要特征 B错误C 、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长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14.“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诗句描绘了草原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B. 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 受到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我国内陆草原一般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 草原上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了草原生物群落【答案】C【解析】C15.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g段植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 图中曲线Ⅰ最可能代表灌木的生物量C. g点时群落的结构与火灾前相比没有发生变化D. b~g段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答案】A【解析】解 A.火烧后的森林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b∼g段植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A正确B.分析题图森林中乔木的生物量最多图中曲线Ⅰ最可能代表乔木的生物量 B错误C.g点时群落的结构与火灾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C错误D.从b~g段三种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是不断的变化但草本植物、灌木植物都存在没有消失这是优势种的替代不是取代 D错误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6.(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自然条件下海边红树林湿地与贵州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差异从进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16.(2)近年来贵阳市政府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使小车河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从群落水平来说该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16.(3)现在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已经增加到800多种使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更为复杂显著地提高了群落________的能力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鸟类等消费者也在增加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1)间接, 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解(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功能都是针对该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自然条件下海边红树林湿地与贵州湿地环境不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有差异【答案】(2)群落演替【解析】(2)贵阳市政府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使小车河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从群落水平来说该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依据的原理是群落演替【答案】(3)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解析】(3)现在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已经增加到800多种使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更为复杂显著地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鸟类等消费者也在增加消费者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17.(1)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 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17.(2)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________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________ 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17.(3)在确定群落的优势物种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__17.(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________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答案】次生演替, 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解析】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由于保留了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故演替速度较快属于次生演替【答案】草本、灌木、乔木, 群落的垂直结构, 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随着演替的进行退耕地上的植被演替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样方法, 随机取样、取平均值【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取平均值【答案】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解析】“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生态学意义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18.(1)间作是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套种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间作和套种分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和________18.(2)建议中提及“植物应高矮搭配根系应深浅不一” 反应出植物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垂直方向上都存在________现象选择根系分布深浅不一的作物进行种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玉米螟等病虫害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在春玉米中间作套种南瓜可以有效减轻玉米螟危害因为南瓜花蜜能引诱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中与喷洒农药相比间作套种能从根本上降低玉米螟的______________ 使其得到有效防治这种方法可以使玉米螟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间作套种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空间结构, 季节性【解析】解(1)间作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在空间位置的分布提高了对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所以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体现了季节性【答案】(2)分层, 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解析】(2)建议中提及“植物应高矮搭配根系应深浅不一” 反应出植物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垂直方向上都存在分层现象选择根系分布深浅不一的作物进行种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答案】(3)出生率(或环境容纳量), 赤眼蜂增多会使玉米螟减少而玉米螟减少又会导致赤眼蜂减少随后玉米螟增多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是循环因果关系(或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二者的数量相互制约)【解析】(3)与喷洒农药相比间作套种能从根本上降低玉米螟的出生率(或环境容纳量)使其得到有效防治南瓜花蜜引诱赤眼蜂产卵在玉米螟的卵中赤眼蜂增多会使玉米螟减少而玉米螟减少又会导致赤眼蜂减少随后玉米螟增多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使玉米螟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答案】(4)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4)间作套种可以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9.(1)下列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①随机分布②互利共生③年龄组成④标志重捕法⑤物质循环⑥湿地的范围和边界19.(2)当湿地的水资源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19.(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________信息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填“单向性”或“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19.(4)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填“总光合”或“净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其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 10^2J/(m^2 \cdot a))【答案】(1)②⑥【解析】解(1)群落水平的研究的是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演替等内容所以互利共生和湿地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随机分布、年龄组成和标志重捕法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答案】(2)负反馈调节【解析】(2)当湿地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3)物理, 双向性,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物理信息具有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答案】(4)总光合, 44【解析】(4)流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总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94.8-32.0=62.8(10^2J/(m^2 \cdot a)) 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就是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62.8-18.8=44(10^2J/(m^2\cdot a))。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非标准1.下列各项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数水稻、水草、鱼和其他生物B.一个水池中的全数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数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数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解析:D项与种群的概念相符;A项中包括了多种生物;B项,一般情形下,一个水池中不会只有一种鱼;C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数真菌也不会只是一种真菌。

答案:D具有诞生、性别、年龄等特征,b具有诞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别离属于(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解析:一个个体具有诞生、性别和年龄等特征,一个种群具有诞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特征。

答案:A3.某同窗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数个体数量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量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一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量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一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量解析:该草地的面积为100 hm2,为测定如此大面积草地上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能够采取样方式,随机选取若干1 m2的样方,计数每一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量,然后取其平均值即可。

答案:C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不同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专门大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D.能够用样方式调查某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解析:C项,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A、B、D项都是关于种群密度的正确叙述。

答案:C5.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式,不宜采用的是()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式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式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在短时刻内能够实现种群内不同个体快速混匀的生物类型,如灰喜鹊;样方式则适用于不移动的生物(如植物)或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土壤小动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拓展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拓展练习及答案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生物群落B.一个物种、两个种群C.两个种群、两个物种D.八个种群、两个物种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养地中海鳎鱼,各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分别为一个种群,各个池塘中的地中海鳎鱼为分别一个种群。

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8个池塘中的鱼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答案:D2.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解析:由图中数据可判断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

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非常小,故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而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当,故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答案:B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害虫出生率,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少。

即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答案:D4.在分析种群年龄组成特点时,可将种群分为幼年(甲)、成年(乙)、老年(丙)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

下列哪一选项最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答案:D5.在一鲑鱼养殖场进行了一次密度调查实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后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最后密度的取样是在鱼塘中的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章第1节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种群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点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纪构造有关C.性别比率对种群密度有必定影响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目变化的独一要素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数目最基本的特点, A 正确;年纪构造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B 正确;性别比率也会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决定种群数目的变化,D错误。

答案:D2.以下检查活动中,所得数据与实质数值对比,偏小的是()A.用标记重捕法检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零落B.检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检核对象C.用样方法检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散布较稀少的地域取样D.用样方法检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统计正幸亏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分析:依据标记重捕法检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实验所得数据比实质数值偏大,A 错误;检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患者家系而不是人群中,可使检查结果偏大,B 错误;刻意选择散布较稀少的地域取样,不切合“随机取样”的原则,统计到的蒲公英数目偏少,会使检查到的种群密度偏小,C 正确;把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所有计入,会致使统计数据偏大( 正确的方法是只统计相邻两边和其夹角上的个体) , D 错误。

答案:C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纪构成如表所示。

三个种群年纪构造的类型为()个体数年纪期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添型,乙是稳固型,丙是衰败型B.甲是稳固型,乙是增添型,丙是衰败型C.甲是增添型,乙是增添型,丙是衰败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固型分析:种群年纪构造依据各年纪期个体数目比率分为增添型、稳固型和衰败型,由表中数据可判断 A 项对。

答案:A4.以下有关检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纳样方法进行检查B.关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纳样方法检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记重捕法检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情况、年纪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纳标记重捕法检查种群密度分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检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纳标记重捕法检查,A、B、D 错误;运用标记重捕法检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应相等,而不可以受标记情况、年纪和性其余影响,C正确。

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3教案: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3教案: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2、能力目标: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区分种群,探究种群的定义(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学生阅读教材P60、P62相关内容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常用的样方法:植物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对于许多动物而言,由于它们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举例计算。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要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是在原形示范和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尝试、模仿性的操作。

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按照教材探究活动指导的要求动手操作.1、提出问题在着手调查之前,要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探究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调查。

这就需要事先对调查区域有所了解。

例如,调查区域的环境情况如何?有哪些生物种类?哪些因素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等等。

不做到这一点,就难以理解调查结果,也难以与其他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一般需要了解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环境类型、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气候因素及其他与研究相关的细节,如人为因素、污染程度等.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才能真正发现有意义的问题,进而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2、制订计划本课题的计划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确定“样方”来制订,也即为了获取真正具有代表性样本的信息.有代表性样本的一般原则应该是: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在自然环境下,生物的生长与分布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取样的方式不能单一。

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和群落( 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特点之间的关系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率,主要经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纪构成,稳固型的出生率最大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点,不可以反应种群数目大小分析:选 B甲表示出生率,乙表示死亡率;丙表示性别比率,主要经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丁为年纪构成,增添型的出生率最大;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征,能够反应种群数目大小。

2.在裸岩演替为丛林的过程中,不行能发生()A.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由简单变复杂B.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能力由强变弱D.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分析:选 C 一般状况,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由简单变复杂;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总量由少变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能力由弱变强;群落中动物物种丰富度由低变高。

3.以下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分析:选A A 曲线图表示“先增添者先减少,后增添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此中物种Ⅰ后增添者后减少表示捕食者,物种Ⅱ先增添者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B 曲线图中两种生物的数目变化一致,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C 曲线图中一种生物数目增加,另一种生物大批减少,表示“鱼死网破”的竞争关系; D 曲线图中一种生物增加 ( 减少 ) ,另一种也跟着增加 ( 减少 ) ,表示捕食关系,但物种Ⅰ是被捕食者,物种Ⅱ是捕食者。

4.在“研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目动向变化”实验中,察看到血细胞计数板( 图1,规格为 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 2 分布。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是 (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目应计为9 个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C.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 2 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D.制片刻,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分析:选 B计数方格中酵母菌数目时,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据图 2 可知,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目应计为7 个;活细胞的细胞膜等生物膜拥有选择透过性,龙胆紫不可以进入细胞,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龙胆紫才能进入细胞;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 mm ;制片刻,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习题答案及解析(种群的特征)1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习题答案及解析(种群的特征)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教材习题研讨]一、基础题1.解析:第一次捕获106条,第二次捕获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代入公式:N=m nM⨯,可得:N=2591106⨯=386。

答案:经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大约386条。

2.解析:因为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而蚯蚓的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所以要调查它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

答案:鼠的种群密度调查要用标志重捕法;蚯蚓的种群密度调查要用样方法。

3.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A国家成年、老年个体较多,少年儿童较少,具有衰退型种群的特征;B国家少年儿童非常多,老年个体很少,具有增长型种群的特征。

所以,A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小于B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

答案:B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

二、拓展题1.答案: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第一,种群与个体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种群依赖于个体,种群由个体构成,离开个体,就没有种群;另一方面,个体也依赖于种群,个体只是种群的个体,离开种群就没有个体的实际意义。

第二,种群不是个体的机械总和,优化的种群大于个体之和。

第三,种群和个体相互作用。

一方面,种群对个体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个个体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个体又以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种群,影响种群的变化。

2.答案:随着我国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还会升高。

如果长期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将来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就会太重。

所以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当进行适当地调整。

方法点拨标记重捕法的公式:N∶M=n∶m,N=(M×n)/m。

该地某动物的总数记作N,第一次捕获并标志的个体数记作M,再捕个体数记作n,再捕个体中被标志数记作m。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比较少年儿童与成年、老年的个体数量,前者数量越多,增长率越快。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出自于辩证法,含义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 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种群的特征习题和答案 生物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习题和答案 生物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人教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测试题知识点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1.种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内()A.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B.同种生物成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幼体的总和D.同种生物幼体和成体的总和2.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形体较小的种群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C.形体较大的种群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3.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2户养的是山羊,这些羊是()A.一个种群B.一个群落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46只,将其全部标记后释放,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标记鼠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约为()A.21B.46C.71D.965.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样方内各种植物均需统计D.对某种动物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6.下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B.A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E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C.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A、D、ED.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7.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8.(经典回放)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 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A.a>bB.a<bC.a=bD.a≈b9.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10.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知识点2:种群特征计算题11.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A.出生率B.死亡率 C.出生率或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12.1996年,瑞典的总人数为8 844 499,当年从各地迁入瑞典的人数达到39 895,则瑞典的迁入率最接近()A.4.5% B.4.5‰C.9% D.9‰13.现有A、B、C、D四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最可能灭绝的种群是()A.B.C.D.14.下列各动物种群在性别比例上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黑猩猩B.一片草原上的野马C.一个奶牛场里的牛D.一个湖泊中的鸳鸯1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施放在田间,可成功诱杀棉铃虫的雄性个体,这一措施可使棉铃虫种群的密度()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16.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17.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检测: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能够构成种群的是()A.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B.泰山上的灰喜鹊C.太行山上的松树D.一个蜂巢里的工蜂[解析]选B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是某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生活的自然区域不同;太行山上的松树包含多个松树物种,组成了多个种群;一个蜂巢里的工蜂只是该蜜蜂种群的部分个体而非全部个体,因此A、C、D都不能构成种群。

2.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解析]选B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C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3.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木棉树[解析]选B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B项描述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4.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5.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

用性引诱剂治理的目的是()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B.降低蝗虫出生率C.降低蝗虫死亡率D.改变蝗虫年龄组成[解析]选B性引诱剂通过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能用样方法C.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暗性[解析]选C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宜作为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宜采用样方法,如植物上的蚜虫,土壤中的跳蝻等;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计算出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 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航 1.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比较,说出种群的特征,理解其内在联系。

2.联系实际,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阅读P 60-62) 1.种群的概念与数量特征 (1)概念三要素⎩⎪⎨⎪⎧①一定的自然区域②同种生物③全部个体(2)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意义: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调查方法①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②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阅读P 62-63) 1.出生率和和死亡率(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幼年个体数大于成年、老年个体数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衰退型: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利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P63)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知识点一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出生率和迁入率高时,种群密度增大,相反,种群密度减小。

(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知识点二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可以根据年龄组成结构,推测出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其类型及特点如下:类型图示种群构成特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种群密度变化增长型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出生率>死亡率增大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衰退型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出生率<死亡率减少知识点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在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对于难以逐个计数的种群,可采取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取样原则: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样方数量、面积适当。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要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均正确,如下图(涂黑处为所计数个体,现取右、下两边):数据处理:对于计数的不真实值要进行取舍,然后再把各组数据相加,求平均值。

如下 表: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332233943其中第1组数据和第8组数据不真实,与其他组差别太大,应舍去,剩下的几组求平值。

(2)标志重捕法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计算公式: =标志技术要点: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例1】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 .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 .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D .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概念的正确理解。

2020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3 练习: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3 练习: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含答案

第四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 只[答案] B[解析] 样方法中接近于正方形的区域采用五点取样法,长方形的区域采用等距取样法;古树木数量较少,一般采用实地计数的方法,蛇的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获得的调查数据是一个近似值,而不是一个精确值;被标记的鹿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的占捕获总数的比例是相同的。

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8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5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A.小于72只B.大于72只C.小于144只D.大于144只[答案] C[解析] 设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N,则N=48×45÷15=144,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再次捕获时带标记的应该大于15,所以N应该小于144。

3.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答案] B[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判断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

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非常小,故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而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当,故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更一、选择题1.(2024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重庆卷)我国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成为科学家们竞相探讨的“伊甸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优越,某种群在入侵初期单位时间内的增长倍数肯定B.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生态价值高,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某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保持稳定,则其年龄组成不行能为增长型D.测定雨林内蜘蛛、蜈蚣等动物的种群密度需用标记重捕法解析:选A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优越,某种群在入侵初期种群数量成J型曲线增长,故单位时间内的增长倍数肯定,A正确;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料种群的发展趋势,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比如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故当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时,某种群的数量在短期内也可能保持稳定,C错误;蜘蛛、蜈蚣活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应当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C.性别比例的变更不会影响种群密度D.全部生物的种群都会经验增长期、稳定期、衰退期解析:选A 增长型年龄结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A正确;害虫种群密度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虫害的严峻状况,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B错误;性别比例的变更会通过影响诞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因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加之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大多数生物的种群在经验增长期、稳定期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进入衰退期,甚至消亡,D错误。

3.(2024·山东等级考)为探讨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育和单独培育,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育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缘由C.单独培育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解析:选B 由图可知,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育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 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育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混合培育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亡,可知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种群的特征 Word人教版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种群的特征 Word人教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选 D.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

A、B、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做一个种群。

2.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解析:选B.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选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C选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3.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木棉树解析:选 B.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解析:选 D.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6.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A.衰退、增长. B.增长、衰退C.稳定、衰退. D.稳定、增长解析:选 B.甲图曲线表明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其发展趋势为增长型;乙图曲线表明幼年个体少,而中老年个体多,因此其发展趋势为衰退型。

2019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3含答案

2019年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3含答案

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题组】1.(2017·全国卷Ⅰ,有改动)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析:选D 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1/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

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

2.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模型中表示不出来解析:选D “J”型曲线的形成条件是理想的,不会出现K值。

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可知自然状态与理想状态存在差别A.①④B.②③C.③④ D.①②解析:选A K值可以通过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提高或降低。

相同时间个体数的差异体现出自然状态和理想状态的差别。

BC段的数量仍然增加反映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 )A.a B.bC.c D.d解析:选C 在有限的条件下,种群将呈“S”型增长,此种群的数量受笼子中生存空间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能够构成种群的是( )A.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B.泰山上的灰喜鹊C.太行山上的松树D.一个蜂巢里的工蜂解析:选B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是某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生活的自然区域不同;太行山上的松树包含多个松树物种,组成了多个种群;一个蜂巢里的工蜂只是该蜜蜂种群的部分个体而非全部个体,因此A、C、D都不能构成种群。

2.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解析:选B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C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3.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木棉树解析:选B 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B项描述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4.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5.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

用性引诱剂治理的目的是( )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B.降低蝗虫出生率C.降低蝗虫死亡率D.改变蝗虫年龄组成解析:选B 性引诱剂通过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能用样方法C.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志重捕法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暗性解析:选C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宜作为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宜采用样方法,如植物上的蚜虫,土壤中的跳蝻等;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计算出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

7.右图是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 )解析:选A 从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中可以看出:该种群年幼的个体数非常多,年老的个体数相对比较少,属于增长型。

而外来物种入侵后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即年幼的个体被天敌捕食的几率大于其他的个体,导致该年龄段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8.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数量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调查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应与种群中的其他个体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且标记物不易脱落解析:选C 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被标记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未标记个体和被标记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间隔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而影响调查结果。

9.某生物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1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

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少于92只B.多于92只C.少于175只D.多于175只解析:选C 根据公式第一次标记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量=50×42÷12=175(只),但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应少于175只。

10.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解析:选D 分析题图,①②③④分别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会直接影响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

在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二、非选择题11.回答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

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

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中的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类型。

③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类型。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在计数时,应对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进行计数。

增长型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

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上升,年龄组成成为增长型。

答案:(1)样方法8 随机取样(2)①人口密度越来越大②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 C ③A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马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解析:选D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马可能有多个物种。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选D 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

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宜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如方形地块可用五点取样法、狭长地段可用等距取样法。

3.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标志物脱落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解析:选C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要做到随机取样,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所得数值偏大。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则结果会偏大。

4.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麻雀黄鹂第一次捕捉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解析:选D 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中带标记的个体数量。

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大。

5.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解析:选D 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

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不能得出种群密度。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二、非选择题6.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

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鼠数量为M,第二次捕获的鼠总数为n,其中被标记的鼠数量为m,则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