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苏州市社科连项目结项名单
设计研究院
—5—
立项不资助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结项号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苏州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
Y2019JX01 境的对策建议
屠立峰
Y2019JX02 苏州加快建设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对策
胡永钢
Y2019JX03 Y2019JX04 Y2019JX05
—3—
结项号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推荐单位
Y2019YB17 苏州创新生态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举措 曹瑄玮
Y2019YB18 苏州市老字号企业品牌活化策略研究
施然
Y2019YB19 苏州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对策研究
方向阳
Y2019YB20 Y2019YB21
东京都市圈的演化发展及对苏州融入长三 角一体化功能定位的启示
乡村振兴视域下苏州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 机制研究
政社互动与村治变迁:太仓东林村乡村组织 振兴口述史研究(2008~2018)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最精彩一段”建 设的思路与举措研究
张扬世界文化遗产、打造苏州特色演艺提升 苏州文化国际影响力
突出独有资源,融合古今科技,建设大运河 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苏州经贸职业 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 技术学院
—4—
结项号
申报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推荐单位
Y2019YB36 苏州推进公共阅读空间拓展建设研究
黄琴
苏州乡村振兴人才战略中职业教育的作为
Y2019YB37
周东华
及策略研究
Y2019YB38 苏州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的路径、政策与举措 李瑞丽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旅行被作为旅游而重新定义为特色的、充满生活意趣的生活方式,并已成为当代生活中世界性的行为现象。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旅游文化论文题目(一)1.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旅游营销创新研究2. 基于联系强度的新疆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分析3.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4.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5. 三亚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6. 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地区差异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7. 江苏省旅游经济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8. 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9. 西藏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0. 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收敛及影响因素研究11. 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12.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经济预警评价时空差异研究13. 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14.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15.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16. 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17. 浅析旅游经济开发视角下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与对策18. 体验经济视角下英语学科服务人文旅游发展的路径19. 体验经济视角下黄冈市旅游线路产品的优化与设计20. 城镇化视角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研究21. 论旅游演艺产品的经济拉动效应旅游文化论文题目(二)1. 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 基于DEA方法的国内旅游城市机场运营效率研究3. 基于协整理论的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4. 西安市中小旅游企业营销策略探析5.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我国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6. 赣南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8. 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族裔经济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以浙江德清地区为例9. 体验经济视域下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策略--以海南省为例10. 边境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优化路径--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11. 旅游城市公共厕所景观设计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认同12.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旅游村镇建设方法探析--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1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研究14. 新媒体背景下的茶旅游经济发展策略15.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智慧旅游建设探索与思考16. 福建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研究17. 浅谈房产税征收对海南旅游地产区域经济特征的影响--以琼海市房地产经济特点为例18. 浅析乡村旅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 试析国内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特征及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20.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旅游文化论文题目(三)1. 文学旅游开发下经济效益的获取途径探析2. 旅游产业高级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3. 体验经济视角下体育旅游开发与营销研究4. 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5.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旅游景点营销与管理的相关思考6.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创新7. 体验经济视域下的旅游饭店服务补救探析8. 经济适度多元化背景下的澳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策略研究9. 浅议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10.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的困惑与突围11. 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过度包装的思考--基于文化经济的视角12. 论河南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13. 大审美经济视角下郑州发展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14. 区域经济增长条件下优化城市旅游物流产业发展研究15. “大旅游”背景下经济驱动型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因素分析16. 延安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17.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影响机理--“自我发现”理论的分析18.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19. 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吉林省县域经济为例20. 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不少于1000字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省份。
随着国内外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江苏省的旅游业也在迅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一、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现状1. 总体情况江苏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江苏省的旅游地区主要包括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淮安等城市。
其中,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等资源较为丰富。
2. 产业发展江苏省的旅游业正在逐步从单一景点的旅游向主题型、体验型、文化型旅游转变。
同时,江苏省正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江苏省正在加强和优化旅游营销和管理体制,推进旅游业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发展。
3. 业态结构江苏省旅游业现有的业态主要包括纯旅游、文化旅游、度假休闲、体育健身、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
其中,景区旅游和文化旅游是江苏旅游业的主要业态,占据江苏省旅游消费的大部分。
4. 旅游收入江苏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旅游业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成为江苏省的第一大产业。
据统计,2019年江苏省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36万亿元,而且每年都有增长的趋势。
二、江苏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江苏省旅游业不断发展,一些景区和旅游地区可能会面临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2. 增加竞争压力江苏省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各种流行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方式增多,增加了各家企业间的竞争压力。
3. 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问题江苏省的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一些旅游经营者缺乏管理和服务意识,导致旅游者投诉和差评频繁出现。
三、江苏省旅游业的应对策略1.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护旅游资源是江苏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防止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要积极推广旅游地区的绿色环保理念,培育绿色旅游新模式,发展低碳、环保的旅游项目。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旅游产业的特点
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高度关联性、高附加值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可以使旅游业内部各要素之 间更加协调,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进而提 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向提供定制化服务转变。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前景
创新驱动
01
创新成为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包括技
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
融合发展
02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如文
化旅游、旅游养老等。
国际合作
03
加强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推动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
。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未来挑战
06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发 展趋势与前景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
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产业结构将更加数字化,如在线旅
游平台、智能导游、虚拟现实技术等。
绿色旅游
02
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绿色旅游成为趋势,如生态旅游、低碳旅
游等。
个性化定制
03
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推动旅游产业
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旅游业将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同时,随着全球旅游 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新兴旅游市场的兴起,我国旅游业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竞争。
02
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成与 现状分析
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成
旅游交通
包括航空、铁路、公路、水路 等运输方式,负责将游客安全 、舒适地运送到目的地。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日益繁荣。
然而,旅游产业结构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接下来将分别介绍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分别讨论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这两个重要的措施。
多元化旅游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则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旅游产业的结构优化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我们的努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将文章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展示的方式。
在讨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时,可以采取以下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1. 旅游产业现状:在介绍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当前旅游产业的整体情况。
这一部分将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规模、发展趋势等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的重要性。
2. 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效益。
这一部分主要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单一、依赖性过大、服务质量不高等,并指出这些问题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3.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性: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浅议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浅议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活动为核心,涵盖了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经济产业。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高竞争力。
首先,需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当前,旅游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为主导,这种以景区为中心的线性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引入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民宿、特色美食、体验性旅游和文化旅游等,以丰富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其次,需要实施旅游业的品牌战略。
旅游业的品牌影响力是吸引人气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建立强大的旅游品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加强旅游业的监管和服务水平、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等。
同时,旅游市场的营销也需要加大投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旅游产品的曝光度和市场知名度。
再次,需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旅游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旅游业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旅游人才培训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旅游管理人才。
此外,还需要完善旅游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旅游产业政策和法规,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扶持措施,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旅游产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旅游经营和不良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最后,需要加强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旅游业与餐饮、交通、住宿等产业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
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趋势与挑战,而文化旅游行业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策略。
一、数字化转型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强调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的认知与体验。
而数字化转型则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了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传递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体验的便利性和个性化程度。
因此,文化旅游与数字化转型的结合可以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文化,同时也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二、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的现状1. 客户需求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更多、更准确、更有个性的文化信息,同时也对旅游行程的安排和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
2. 技术的创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文化旅游行业也开始引入这些技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推荐个性化旅游线路;通过人工智能导游系统,提供更加专业的讲解和服务。
3. 旅游企业的转型: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许多传统旅游企业开始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进行内部流程的优化和变革。
同时,也有一些新的互联网旅游平台纷纷涌现,以数字化方式连接游客和文化旅游资源。
三、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策略1. 优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应该从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业态,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比如,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或者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加强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和保护丰富的文化资源。
政府和旅游企业应积极搜集和整理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存档和传承,同时也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文化旅游变成商业开发的工具。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作者:常伟来源:《大观》2020年第09期摘要:江苏文化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各类文化创意园区众多,成为推动江苏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意根植于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实现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生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文章立足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实际,着重从文创产业品牌化视角探讨其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文创产业;品牌化建设注:本文系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1892)研究成果。
文化创意产业是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经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江苏文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拥有全国领先的诸多文创产业园区。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热潮下,江苏文创品牌化建设不尽如人意。
截至2019年底,江苏全省各类文创产业园区达到237个,但这些园区建设大多依赖于政策红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国家扶持政策,使得园区在经营模式上、产业功能定位上存在较大的同质化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是创意,而创意建立在文化智慧等基础上。
江苏是文化大省,但文创品牌知名度却不够。
为此,本文着重从文创产业品牌化视角,就其发展路径提出完善建议。
一、江苏文创产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品牌建设主要体现为对产品的识别与保护。
大卫·奥格威提出“品牌”概念,认为广告的目标在于培育知名的品牌。
美国营销学会将“品牌”界定为“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其目的在于对某个产品或服务进行区分和辨识”。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品牌建设包括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田子坊文创产业园等。
这些文创园区,既提升了城市美誉度,也打造了城市文化形象。
江苏在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中,无论是主动营销,还是被动传播,多建立在地方城市营销领域,其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不高。
(一)文化创意产业运营主体缺乏应有的品牌意识江苏省经济、文化产业兴盛,在文创产业领域也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文创产业经营主体上,很多园区缺乏品牌意识,对园区规划定位不准确、不清晰,甚至在命名上也难以突出特色。
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研究一、引言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省份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名城,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的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力,提升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本文将对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1.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江苏省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苏州园林、扬州古城、南京明清建筑群等,以及许多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风光名胜。
这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虽然江苏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文化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游客体验和满意度有待提升。
3. 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苏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尽管文化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与江苏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潜力不相符。
三、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1. 优化产品结构,注重特色化发展为了深挖江苏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必须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在产品设计上,可以突出江苏省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色,提供更加个性化、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
2.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游客体验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是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对于增强江苏省的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包括酒店、餐饮、交通、购物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 强化品牌宣传,提升江苏文化旅游产业知名度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江苏省需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宣传的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升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课题
附件: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课题一、重点资助项目50项立项号项目名称申报人工作单位16SYA-001公司伪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陈华南京财经大学16SYA-002江苏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问题研究——供给侧改革中的监控路径研究黄海燕无锡科技职业学院16SYA-003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问题研究赵又霖河海大学16SYA-004“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江苏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梯度理论视角陈国华淮海工学院16SYA-005江苏推进供给侧改革降成本问题研究吴群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6SYA-006江苏“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成长机制研究——以泰州市为例张树俊中共泰州市委党校16SYA-007国家审计全覆盖研究葛笑天江苏省审计厅16SYA-008江苏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创新平台构建与政策设计——基于“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嵌入视角夏后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6SYA-009全域旅游视角下江苏省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策略研究张骏南京旅游职业学院16SYA-010江苏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机制及路径研究简晓彬江苏师范大学16SYA-011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策略研究侯立松江苏师范大学16SYA-012江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徐瑶金陵科技学院16SYA-01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产能过剩行业过度投资治理对策研究徐光伟常州大学16SYA-014江苏省高碳产业碳锁定效应及解锁策略研究张济建江苏大学16SYA-015构建江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体制机制研究翟丹妮南京邮电大学16SYA-016江苏城镇居民绿色消费的影响机制与引导政策研究谢加封南京林业大学16SYA-017关于我省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情况研究王保嘉江苏省财政厅16SYA-018“十三五”时期苏北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以盐城为例王广飞盐城师范学院16SYA-019同步小康视野下残疾人职业教育提升研究范莉莉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16SYA-020推进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供给侧改革研究高建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6SYA-021苏南地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舒适度研究刘顺传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16SYA-022基于江苏推进“一基地”建设的人才供给侧研究李晓东河海大学16SYA-023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组织化研究陈元媛南京林业大学16SYA-024江苏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苏州、扬州特殊教育培智学校为例杨荔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16SYA-025新形势下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有效性研究缪志红江苏省妇联16SYA-026新常态下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季媛媛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16SYA-027“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基于江苏省淘宝村发展的研究孟芳江苏科技大学16SYA-028江苏“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成长机制研究施杨常熟理工学院16SYA-029现代化语境下江苏农村孝文化传承研究汪倩倩淮阴工学院16SYA-030“微时代”地方政务微博在媒介化抗争中的舆论引导路径研究杨惠淮阴师范学院16SYA-031现代农业背景下江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及配套政策研究朱冰莹南京农业大学16SYA-032江苏省““社区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易艳阳南京林业大学16SYA-033从“一元供给”到“多元合作”:江苏城市社会养老服务模式转变研究徐倩南京大学16SYA-034新乡贤在江苏乡村文化治理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李建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16SYA-035江苏地域性文化创意产业支撑“众创空间”发展的路径与成长机制研究——以常州为例张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6SYA-036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基地发展研究——基于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视角高昊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16SYA-037江苏中医药历史文化遗迹中的文脉研究王明强南京中医药大学16SYA-038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江苏省老龄产业发展研究田萍淮阴工学院16SYA-0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蒋艳徐州工程学院16SYA-040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葛莹玉江苏理工学院16SYA-041江苏农业现代化的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华彦玲中共江苏省委党校16SYA-042新媒体时代江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供给侧改革”研究吴刚盐城工学院16SYA-043江苏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杨冰南京晓庄学院16SYA-044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证研究——以微信为例崔滢南京农业大学16SYA-045新型城镇化下信仰景观遗产的活化重构研究——以苏州动迁安置社区为例李畅苏州科技学院16SYA-046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江苏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王浩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16SYA-047古村落文化产业链开发与发展研究薛慧南京农业大学16SYA-048江苏省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运行研究王春业河海大学16SYA-049美国智库中的江苏国际竞争力--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张艳敏东南大学成贤学院16SYA-050江苏策应“一带一路”的“互惠”和“互信”治理机制研究姜姝南京农业大学二、一般资助项目150项立项号项目名称申报人工作单位16SYB-001基于成本博弈的产业集群内企业碳减排行为研究冯巧根南京大学16SYB-002雾霾天气治理约束下江苏省制造业绿色发展孙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6SYB-003城市更新与特大城市的品质提升潘福能中共苏州市委党校16SYB-004供给侧改革中江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严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16SYB-005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对标与路径选择研究汪长柳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16SYB-006普惠金融视角下江苏金融扶贫创新的实践与探索赵锦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6SYB-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李子联江苏师范大学16SYB-008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吴虹雁南京农业大学16SYB-009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全覆盖实现机制研究张文秀南京审计大学16SYB-010面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市场化机制研究张长征河海大学16SYB-011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创新、实现模式与政策保障研究周庆元中共常州市委党校16SYB-012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苏南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与实践机制研究——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刘伯超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6SYB-013跨江合作与园区共建—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研究胡俊峰南通大学16SYB-014比较视域下组织即兴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张静南京邮电大学16SYB-015基于新型城镇化与财政分权视角的江苏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李婵娟南京邮电大学16SYB-016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基于江苏省离任审计实践的调研王经政宿迁学院16SYB-017“十三五”时期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研究赵惠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6SYB-018城区小学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江莉莉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16SYB-019课程统整: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研究周杰江苏师范大学16SYB-020“互联网+农业”嵌入苏南农村的可行性研究祝西冰南京农业大学16SYB-021江苏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机制研究苟民华苏州市职业大学16SYB-022江苏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范林榜江苏师范大学16SYB-023颠覆性技术的识别及培育发展研究周文魁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6SYB-024全域旅游生活方式型目的地品牌战略研究周永博苏州大学16SYB-025江苏省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的协调发展模式和创新机制研究戴云南通大学16SYB-026江苏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途径选择与扶持政策研究赵杰常熟理工学院——以苏州为例16SYB-027推进常州高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策研究芮国强常州大学16SYB-028江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黄挺江苏农村经济杂志社16SYB-029提升东陇海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研究张凯中共徐州市委党校16SYB-030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策略研究杜宇中共徐州市委党校16SYB-031“互联网+”嵌入下江苏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肖龙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6SYB-032徐州市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政策机制研究赵红梅徐州工程学院16SYB-033基于互联网的顾客参与创新模式研究华兴夏许军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16SYB-034提升江苏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吕美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6SYB-035江苏省农产品电商创新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余德贵南京农业大学16SYB-036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陆丽娜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6SYB-037创业创新背景下江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张乃禹苏州大学16SYB-03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屠立峰苏州大学16SYB-039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江苏省基础设施领域PPP 模式机制创新研究杜杨金陵科技学院16SYB-040江苏“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成长机制研究唐德淼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6SYB-041江苏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研究章艳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6SYB-042绿色发展背景下生态产品市场化供给机制研究刘尧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16SYB-043江苏省绿色饭店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阮立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16SYB-044江苏粮食产地机械烘干项目财务后评价研究平英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6SYB-045金融行业间风险相依和监管问题研究严伟祥南京审计大学16SYB-046“一带一路”视野下江苏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胡林凤金陵科技学院16SYB-047政产学合作推动高职科技创新对策研究冯茂岩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6SYB-048供给侧改革下江苏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构建研究聂卫东金陵科技学院16SYB-049江苏制造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政策研究——基于“工匠精神”重塑的中小企业转型之路陈伟南京工业大学16SYB-050基于质量竞争的江苏省新药研发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蔡旺春中国药科大学16SYB-051苏北地区推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战略的研究郭峥嵘盐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6SYB-052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江苏省不同产业碳排放脱钩及影响因素研究卢娜江苏大学16SYB-053现行管理体制下地方党委政府推动辖区金融工作健刘莹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康发展的路径研究——兼评江苏的实践行16SYB-054江苏推进供给侧改革降成本问题研究侯祥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6SYB-055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地购房意愿研究钱华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16SYB-056“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吴新燕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6SYB-057基于绿色全产业链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杨光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6SYB-058江苏实施“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的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刘畅淮阴工学院16SYB-059新常态下江苏沿江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杨海华盐城师范学院16SYB-060“在线城镇化”促进江苏省农村电扇发展的路径研究蒋微无锡太湖学院16SYB-061供给侧改革下江苏省需求动力转换研究张倩三江学院16SYB-06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江苏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基于要素错配测算王琴南京邮电大学16SYB-063“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江苏省发展绿色信贷策略研究冯俊南通大学16SYB-064“营改增”对江苏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周炜昱淮阴工学院16SYB-065基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民创业研究顾卫兵南通科技职业学院16SYB-066异质性企业海外并购对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江苏为例俞萍萍盐城工学院16SYB-067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朱力江苏省财政厅16SYB-068“十三五”期间江苏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顾卫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6SYB-069互联网+江苏老年学历教育创新研究徐四海江苏开放大学16SYB-070微信在江苏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功能研究蒋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16SYB-071基于互联网+的高校O2O教学系统融构研究周文娟南通大学16SYB-072江苏民办高校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改革政策制度研究罗殷三江学院16SYB-07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谢秉宸南京邮电大学16SYB-074苏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镇江市为例唐小青江苏大学16SYB-075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体育旅游开发研究黄贵南通大学16SYB-076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读者隐私保护策略研究陆康南京晓庄学院16SYB-077新媒体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创新研究郭静南京大学金陵学院16SYB-078移动社交游戏对“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许加明淮阴工学院16SYB-079南京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控机制研究林振平南京医科大学16SYB-080高职院校图书馆众创空间建设研究瞿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6SYB-081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以常州科教城内高职院校为例何雅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6SYB-082江苏交通人才供给侧适应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张晓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SYB-083质量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李玉倩南京邮电大学16SYB-084基于创业意愿的旅游营销类农村大学生“乡村创业”培养路径研究宋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16SYB-085“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郭姗姗徐州工程学院16SYB-086全民阅读契合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詹绍霞徐州工程学院16SYB-087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江苏职业教育创新路径与政策研究严志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16SYB-088海峡两岸特殊儿童舞动治疗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庞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16SYB-089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农村职教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赵红军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SYB-090"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客文化培育路径研究陆晓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SYB-091职教集团视阈下技术技能积累问题研究林俊无锡科技职业学院16SYB-092江苏文脉建设视域下无锡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李艳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16SYB-093推进江苏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问题的研究董素玲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6SYB-094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韦庆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6SYB-095江苏省高职院教师职业认同及促进策略研究解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6SYB-096现代化视阈下的国民素质教育研究王倩南京艺术学院16SYB-097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姜海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16SYB-098转型期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领先发展研究王志蔚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6SYB-099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邱露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6SYB-100基于大数据信息物理融合技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丁枝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6SYB-101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策略研究刘琳南京理工大学16SYB-102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吴建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16SYB-103高职院校师资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孙建波江苏理工学院16SYB-104江苏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外语教育规划调整对策研究王栋江苏科技大学16SYB-105“互联网+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王锋中国药科大学16SYB-106U-learning环境下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杨琴金陵科技学院16SYB-107江苏实施精准"医疗扶贫"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包玉颖南京中医药大学16SYB-108江苏省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赵燕南京晓庄学院16SYB-109江苏省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唐立健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16SYB-110江苏省兴化市船民社区研究计小敏中共常州市委党校16SYB-111江苏省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协调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周凯南京大学16SYB-112旧城民居空间的多种模式探索——以扬州为例鞠培泉扬州大学16SYB-113村域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走向研究郭长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6SYB-114浙江特色小镇经验对江苏建设创新驱动平台的启示——以苏州市为例周静苏州科技学院16SYB-115江苏历史文化街区共享发展模式创新研究顾秀梅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6SYB-116社交媒体对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个体化社会视角朱剑虹南京晓庄学院16SYB-117基于结构维度与回归分析方法的社会文明程度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谢莹盐城工学院16SYB-118扬州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贵联扬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16SYB-119放开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研究于志英杨卫方淮安区卫计委16SYB-120白马湖开发与淮安城市功能提升关联度研究徐亚平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16SYB-121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王堞凡常州大学16SYB-122苏南近代工商建筑遗产的建筑式样及特征研究陈曦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6SYB-123基于城市森林体育公园的江苏开放型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设计研究邰杰江苏理工学院16SYB-124江苏省民间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机制研究毕雪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6SYB-125江苏音乐文化传承体系多维度研究李凌燕常州工学院16SYB-126江苏省特色文化产业与3D成型打印技术融合协调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吕艳淮阴工学院16SYB-127全民健身计划背景下的“互联网+”运动健身类APP交互设计研究龙娟娟江南大学16SYB-128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江苏文脉研究王聪江苏师范大学16SYB-129淮海地区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于雅琳徐州工程学院16SYB-130“互联网+”海洋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张元淮海工学院16SYB-131传统商帮文化视阈下的江南民间歌谣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张婷婷金肯职业技术学院16SYB-132徐州柳琴戏传统文脉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李春颖徐州工程学院16SYB-133南京地方手语词汇调查与研究赵晓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16SYB-134科普信息化发展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资源平台整合研究秦广宏金陵图书馆16SYB-135苏州云岩寺塔内装饰图案历史渊源研究李立苏州大学16SYB-136两宋词休闲精神传承研究张翠爱盐城工学院16SYB-137江苏古树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郭剑英南京林业大学16SYB-138“互联网+”背景下的江苏残疾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臧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16SYB-139大运河文化传统中的苏北人居形态研究于文龙淮阴工学院16SYB-140先秦时期吴地青铜器纹样整理与研究张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6SYB-141江苏被征地农民的提前安置法律问题研究陆红南京农业大学16SYB-142盐城市效区“黄马甲”收费状况调查及法律对策胡炜盐城师范学院16SYB-14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法治保障研究莫良元常州大学16SYB-144江苏互联网金融风险动态规制研究宣頔常州大学16SYB-1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刘莉江苏警官学院16SYB-146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与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庞超南京审计大学16SYB-147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研究余守萍南京晓庄学院16SYB-148内源式城镇化发展模式下的农民工城市融入——以苏南地区为例范虹珏南京农业大学16SYB-149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研究杨斌江苏开放大学16SYB-150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以南京市为例徐勇中共南京市委党校三、立项不资助项目240项立项号项目名称申报人工作单位16SYC-001大学生创业驱动力精准培养模式研究胡博江南大学16SYC-002“互联网+”视角下养老创新模式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孙蕾扬三江学院16SYC-00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动力机制及其路径研究杨建国南京农业大学16SYC-004乡村干部反规矩行为的有效控制与治理研究——以扬州市江都区乡村干部为考察研究对象曹文胜扬州市江都区纪委16SYC-005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江苏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魏鸿雁盐城工学院16SYC-006文化与技术融合视角下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性创新转型研究王娟南京邮电大学16SYC-007创业孵化器运行效率及对江苏地区创新经济影响研究颜君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6SYC-008供给侧改革下科技银行助推江苏创新企业发展研究陈晓平江苏理工学院16SYC-009新常态下江苏消费成长路径研究刘凡江苏理工学院16SYC-010供给侧改革下常州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旅游发展研究洪燕云江苏理工学院16SYC-011绿色理念下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驱动发展研究李炳义江苏科技大学16SYC-012基于互惠共生的江苏省城乡物流生态圈构建及优化研究戴盼倩江苏大学16SYC-013新常态下提升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卢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16SYC-014江苏农业现代化与农地制度改革研究孙颖徐州工程学院16SYC-015江苏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发展问题研究赵静敏徐州工程学院16SYC-016江苏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路径和机制研究魏洁云徐州工程学院16SYC-017江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问题与对策研究刘明轩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6SYC-018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江苏制造业创新路径选择与政策研究吴兆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6SYC-01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杨立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6SYC-020江苏省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研究——基于制度信任偏离度对供应链协作的影响机制张海燕江苏师范大学16SYC-021基于金融失衡指数的江苏省金融风险评价与成因研究解凤敏中国矿业大学16SYC-022江苏“众创空间”建设的现实瓶颈及其突破路径研究苏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SYC-023“互联网+”嵌入下江苏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刘剑金陵科技学院16SYC-024以“互联网+农业”助推江苏农业转型升级新跨越严安中共盐城市委党校16SYC-025“互联网+”嵌入下江苏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张敏洁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6SYC-026“一带一路”视野下江苏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连云港港口物流为例石琳江苏财会职业学院16SYC-027政府财权与事权协调视角下江苏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研究席晓宇中国药科大学16SYC-028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环境资源政策跟踪审计研究何卫红南京邮电大学16SYC-029基于内生型产业集群的江苏沿海前沿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陈蔓生南通职业大学16SYC-030江苏推进物流业发展供给侧补短板改革研究——以供应链信息化仓储和运输为例何宽金陵科技学院16SYC-031江苏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王春梅中共南京市委党校16SYC-032常州市“十三五”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对策研究徐勤儿常州大学16SYC-033中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用比较研究高新柱中国药科大学16SYC-034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研究咸大伟淮阴工学院16SYC-035“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研究——以航海类院校为例王涛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特稿3摘 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应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消费升级,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
但文化和旅游融合却面临着融合水平低、融合渠道与形式不丰富、地区差异显著,以及区域集群效应不足等问题,只有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引擎。
本文阐释了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系统分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共生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深度融合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激发经济社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也从粗放型规模增长向优质发展方向转化。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催生文化和旅游领域新业态的重要推动力,是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
然而,文化旅游融合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面临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利益主体与外部环境间存在广泛的依存、竞争与合作关系,有必要厘清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深入分析文化旅游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不仅将加深人们对文化旅游融合本质与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行相关制度与政策设计。
二、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尽管文化和旅游融合在实践中已经备受关注,但学者们在理论层面上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涵仍未有统一定论。
现有文化旅游融合的界定主要从产业视角展开,有学者将文化旅游融合定义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一个产业边界动态变化的过程,经历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以及产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作边界的模糊或消失,最终导致新型融合产业形态的形成。
”有学者则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理解文化旅游融合,认为文化和旅游融合体现为:“以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以旅游展现新时代文化,以创意连接旅游与文化。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第二章文化旅游产业概述 (4)2.1 文化旅游产业概念与特点 (4)2.1.1 文化旅游产业概念 (4)2.1.2 文化旅游产业特点 (4)2.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4)2.2.1 产业发展规模 (4)2.2.2 产业结构优化 (4)2.2.3 产业融合发展 (5)2.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5)2.3.1 内部因素 (5)2.3.2 外部因素 (5)第三章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5)3.1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创新 (5)3.1.1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5)3.1.2 资源整合创新模式 (5)3.2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6)3.2.1 产品创新的重要性 (6)3.2.2 产品创新模式 (6)3.3 文化旅游营销策略创新 (6)3.3.1 营销策略创新的必要性 (6)3.3.2 营销策略创新模式 (7)第四章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7)4.1 国家政策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 (7)4.2 地方政策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 (7)4.3 政策创新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8)第五章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8)5.1 文化旅游产业链构成要素 (8)5.2 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模式 (9)5.3 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路径 (9)第六章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 (9)6.1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内涵 (9)6.1.1 技术创新的定义 (10)6.1.2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10)6.2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0)6.2.1 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10)6.2.2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10)6.3 文化旅游产业技术创新应用 (11)6.3.1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11)6.3.2 文化旅游服务创新 (11)6.3.3 文化旅游工艺创新 (11)6.3.4 文化旅游管理创新 (11)第七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 (11)7.1 文化旅游品牌概念与价值 (11)7.1.1 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义 (11)7.1.2 文化旅游品牌的价值 (11)7.2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现状与问题 (12)7.2.1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现状 (12)7.2.2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2)7.3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路径 (12)7.3.1 加强品牌战略规划 (12)7.3.2 深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12)7.3.3 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质量 (12)7.3.4 加强品牌传播与推广 (12)7.3.5 建立健全品牌管理机制 (12)7.3.6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2)7.3.7 培养专业人才 (13)第八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3)8.1 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13)8.2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3)8.3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13)第九章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14)9.1 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4)9.1.1 概述 (14)9.1.2 内涵解析 (14)9.2 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4)9.2.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4)9.2.2 优化产业结构 (14)9.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4)9.2.4 提升服务质量 (14)9.2.5 创新营销模式 (15)9.3 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15)9.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5)9.3.2 评价方法选择 (15)9.3.3 评价结果分析 (15)9.3.4 案例分析 (15)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研究结论 (15)10.2 存在问题与不足 (15)10.3 研究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拟立项项目名单(点击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加快文化“走出
66 去”战略研究
徐清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67 短视频平台的互联网治理:问题及对策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 于丽臣
院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转换路径研 高天婧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
68 究
刘国燕 院
江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系分析及优化研
69 究
韩磊 江苏省信息中心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单位乡村振兴研究 70 ——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7 究--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式
袁兴国 徐州工程学院
8
江苏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的政策支持研究
刘明远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9
“一带一路”服务视角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研 究
孙建波 江苏理工学院
10 政策分析视角下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 徐伟
院
建设教育智库:师范院校服务地区基础教
49 及提升研究——以南通为例
张鹏程 南通大学
江苏改革开放四十年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成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
50 就、经验与启示研究
赵惠莉 院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研
51 究
裴中岐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提升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研究 52 ——以大学生服务地方外籍人士微信公众
号运营为例
王莎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 院
45
“1+3”功能区战略下江苏省“强富美高”协 同发展的差异化考评机制研究
沈晓梅 盐城工学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社
46 会共治机制研究
于荣 南京财经大学
生态环境合作治理与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研
47 究
严燕 南京农业大学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实施途径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实施途径研究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当前热门旅游之一,包含了文化与产业两部分,通过创新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形成区块链条。
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真正做到了中华优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并得到创新与发展,将中国优质的传统文化同旅游相结合,使文化得到拓展,并优化和提升了我国旅游业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做到文化产业链的延长和优化的作用,从而不断推动的提升中华优质文化的影响力。
标签: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途径2018年,新的机构改革方案正式推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形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正式被提上议程,通过大力筹建文化旅游来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发展,形成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
以中医药文化为例,中医药为我国珍贵的优质文化及智慧瑰宝,近年来在全球受到高度重视。
透过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的方式,可达到推广中医药文化并增进旅游产业的双赢目的;此战略规划有利于中医药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及创新。
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内涵渗透到旅游业并和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创新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并延长旅游产业链,从而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一)国际化化发展战略为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发展,要真正实现中医药文化旅游走出去,形成优质的文化品牌。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做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保护,建立健全完善的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文化旅游的均衡发展。
就目前文化旅游发展趋势而言,需要积极开拓欧洲、东南亚市场,通过加强宣传和积极主动的外交合作,吸引国外游客参与我国的文化旅游事业,制定完善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通过完善政策和提升参与度来招徕更多游客。
(二)品牌化营销发展战略为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快发展速度并形成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品牌来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业概念不清,定位较为模糊,公众对其认知程度远远不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文化旅游产业园策划报告总体规划方案
公共绿地改造
对现有公共绿地进行分析评估,制定 改造计划,提升绿地的品质和功能。
立体绿化
在建筑墙面、屋顶、桥体等空间实施 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空间 利用效率。
花卉展览与景观节点
结合花卉展览和景观节点设计,打造 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特色景观。
07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投资估算
01
建设投资
预计投资总额为1亿元,包括土 地购置、场馆建设、设施购置、 人员工资等方面的费用。
购物设施
设置购物场所和特色商店,提供纪念品、地方 特产和文化创意产品等。
娱乐设施
建设各类娱乐场所,如电影院、KTV和游戏中心等,丰富游客的娱乐活动。
06
环境与景观规划
环境治理方案
01
02
03
04
空气质量改善
通过安装环保设备、优化 能源结构、控制工业排放 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空气质量。
水资源保护
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文化旅游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
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园的竞争力和吸 引力。
规划原则
整体性原则
将文化旅游产业园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各组成部 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发展。
。
01
03
02 04
自然景观区
保留和保护产业园内的自然环境 ,如山、水、树林等,通过设计 精美的景观节点,为游客提供宜 人的自然风光和生态体验。
综合服务区
该区域将提供各种综合服务,包 括旅游咨询、医疗保健、公共交 通等,以确保游客在产业园内享 受到便捷的服务。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无锡市为例作者:邓斐乐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4期邓斐乐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窗口,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一、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一)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
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可以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文化旅游产业即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宗教民俗设施以及有关的风土民情、民俗礼仪等)进行开发、营销和推广的过程。
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一)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窗口,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助力“以文兴旅,以文促旅”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并进的基本模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融大众性、亲和性、品位性、易传播性于一体,是旅游业借以“造势”、展示形象、树立品牌的有效途径。
(三)文化旅游产业是传统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十五”期间乃至相当长时期内国家重点发展方向。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单一的度假旅游形式已经逐步被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所代替,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文化旅游,说明文化才是旅游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凭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来吸引旅游者,实现传统旅游产业的升级。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
·6·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n.2018 Vol.25 No.6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黄雨婷1,2,王华3,樊志敏4,朱佳5,秦昆明1,白发平1,蔡宝昌1,21.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61;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3.泰州市中医院,江苏泰州 214504;4.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5.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前,旅游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医药产业发展已列入国家战略,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优势及现状分析,提出相应开发建议,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6.002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6-0006-03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TCM Cultural Tourism in Jiangsu ProvinceHUANG Yu-ting1,2, WANG Hua3, FAN Zhi-min4, ZHU-Jia5, QIN Kun-ming1, BAI Fa-ping1, CAI Bao-chang1,21.Nanjing Hai Chang Chinese Medicine Group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61, China;2. Nan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3. Ta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zhou 214504, China; 4. Nan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1, China; 5.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risen into a national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CM industry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TCM culture and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Jiangsu Province has a wealth of TCM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ith uniqu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CM cultural tourism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M cultural tourism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Keywords: TCM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行业发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引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一、引言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发达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江苏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就业创业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和挑战,比如景区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单一、文化传承不足等。
对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结
构进行优化,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策略,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具有
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
1. 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江苏省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如扬州瘦西湖、苏州园林、南京明清古建筑等。
江
苏也是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创新文化产业资源。
目前,江苏省
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与此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仍然存在
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景区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文化传承不足,缺乏核
心竞争力;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2. 问题分析
(1)产业结构单一。
江苏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多年,但主要以传统的景区旅游为主,缺乏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体验项目。
这种结构单一导致了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的瓶颈。
(2)景区过度开发。
一些著名景区由于过度开发,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利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3)文化传承不足。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导致了文化资源的流失和传承环节的薄弱。
(4)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部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
三、结构优化策略
1. 调整产业结构
(1)以创新文化产业为主导。
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众多的科技人才和文化资源,应该把创新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数字文化、游戏动漫、文化创意设计等新
兴产业,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2)拓展文化体验项目。
除了传统景区旅游,江苏省还可以开发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农耕文化体验、古代服饰体验等,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
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2. 加强资源保护
(1)科学规划景区开发。
对于已有的景区,应该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让景区可持续地发展。
(2)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鼓励各地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修缮、保护等方式让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传承。
3. 提升服务水平
(1)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对于一些景区来说,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设施的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服务体验。
(2)加强人才培养。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