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历史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代文明——进入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通过学习古代文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意义;2.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历史学科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历史很重要?”2.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知识讲解:3.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史料分析、历史考古、历史地理等。

4.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解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具体应用。

活动设计:5.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6.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古代文明,设计一个展示项目,包括该文明的起源、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7.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展示与评价:8. 学生按照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向全班展示所选古代文明的研究成果。

9. 全班进行互动讨论,提出问题和意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辩论。

10.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拓展活动:1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研究报告,并进行班级分享。

1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人物或事件,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3. 学生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设计的展示项目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在展示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3. 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的内容和逻辑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与古代文明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献,拓宽知识面;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3. 引导学生开展小型研究项目,深入了解某一具体古代文明的某个方面。

新课导入初中历史教案

新课导入初中历史教案

新课导入初中历史教案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历史兴趣。

导入: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开始探索古代文明的奥秘。

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过程,通过学习古代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激发兴趣: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次机会可以穿越时空,你会选择去哪个古代文明的国家和城市?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呢?
问题提出:你们是否知道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代文明?它们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目标设定:今天我们将了解古埃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探究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一起来学习古代文明的神秘之处吧!
引导思考:古埃及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它的文明是怎样得以发展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展示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古埃及文明的奥秘,看看这个古老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珍贵遗产。

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原因和独特性,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影响。

过渡:让我们开始这段古埃及文明的探索之旅吧!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埃及文明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了解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3、素养目标: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从作品细节中推断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弄清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著名作品,从中欣赏美,感受美。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同时还有美术组品的其他方式比如:建筑——故宫,雕塑——《加莱义民》等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

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

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更加了解,需要编写教案进行活动教学。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终究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摸索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摸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到达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进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产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视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画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形。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应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显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何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食粮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摸索: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体会;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2.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概述2.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3.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4.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5.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概述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和丰富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对整个古代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史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夏商西周时期。

2.讲解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介绍夏商西周的建立、重要人物和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夏商西周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贡献?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2.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思想?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时期。

2.讲解秦统一六国及其影响介绍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功绩和暴政,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秦统一六国对中国古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4.课堂小结第五课时: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汉朝时期。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 掌握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古代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和科技成就;
3. 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
2.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导入(15分钟)
1. 介绍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
2. 介绍古代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和科技成就;
3. 分析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三、拓展(15分钟)
1. 讨论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 分组讨论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3.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复习本课内容,做相关发展题目,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教案(优秀6篇)

历史教案(优秀6篇)

历史教案(优秀6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

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危机而且对后来影响深远?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

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 二、讲授新内容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南北重归统一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

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

(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2.隋朝的统一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

东魏由北齐替代。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

(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

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

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精选8篇)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精选8篇)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精选8篇)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腊在神话、历史、戏剧、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罗马在历史、建筑、雕塑、语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过对希腊、罗马艺术的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认识到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

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希腊罗马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3、通过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和历史著作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不仅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

通过介绍古代雕刻和建筑,使学生知道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领略古罗____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学者亚里士多德,罗马史学,拉丁语。

2、难点:要分门别类条理清楚。

教法设计:启发诱导法、导读法、讲授法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欣赏视频资料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习兴趣)在借鉴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古希腊人通过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罗马人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把它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板书)1、古希腊神话由什么组成?(课前可安排积极分子搜集一些资料,上课提问时由他们回答)展示图片识记荷马(展示图片)2、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启发)谁能讲讲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话故事?学生根据课外见闻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视野)3、古罗马人在史诗方面有哪些成就呢?展示维吉尔的有关资料(过渡)古希腊人在戏剧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腊戏剧(板书)(质疑)古希腊两位的戏剧家是谁,他们被尊称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质疑)希腊史学开西方史学之先河,那么古希腊有哪些历史名著呢?展示艺术家们的图片三、历史名著(板书)(质疑)古希腊、古罗马有哪些历史名著,作者是谁?(引导)我们中国有哪些历史名著呢?(联系中国史,对比记忆。

艺考生历史课讲解教案设计

艺考生历史课讲解教案设计

艺考生历史课讲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使学生了解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学习历史知识(20分钟)。

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

3. 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3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4. 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历史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历史知识。

2.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历史知识点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3. 教学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通过作业考核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教学手段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有效地展示历史知识点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历史教案的设计主题(精选7篇)

历史教案的设计主题(精选7篇)

历史教案的设计主题(精选7篇)历史教案的设计主题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39;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_;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

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辬】一、知识目辬: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辬: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辬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五篇

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五篇

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五篇1.高一历史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坊与市、交子、商帮等重要概念;知道商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提高思辨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各代商人发展状况的了解,感受商业发展的辉煌,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商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

【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周书》中关于农工商业的描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古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商业活动?商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商业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古代商业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先秦商业过渡: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家知道商人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秦汉商业过渡:秦汉以来,面对商业的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教师总结: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三)隋唐商业1.商业繁荣的原因播放敦煌纪录片关于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时期壁画《胡商遇盗图》片段,同时展示开元通宝图片,学生思考唐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出原因:社会繁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的流通。

教师补充材料,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启发学生回顾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学生联系旧知可回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隋唐商业的繁荣。

2.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师出示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提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体现了唐代的商业交易场所是什么?学生可知是市。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中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中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024年度第五课进入历史教案

2024年度第五课进入历史教案

鼓励学生从历史角度审视当前问题,培养其历史 03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24/2/3
20
跨学科知识整合运用
01 结合文学、艺术等领域,分析历史时期的文化背 景和社会风貌。
02 引入地理学知识,探讨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和文 明发展的影响。
02 融合经济学理念,阐释历史变迁中的经济因素及 其作用。
2024/2/3
8
社会环境
社会结构
分析该时代的社会阶层、 群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问题
揭示该时代存在的社会问 题,如贫困、不平等、犯 罪等。
2024/2/3
生活方式
描述该时代人们的生活习 惯、娱乐方式、节庆活动 等。
9
文化氛围
思想观念
阐述该时代的主流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 其影响。
学术教育
概述该时代的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制度以 及重要学术成果。
化等方面的深层含义。
17
实地考察与调研技巧
明确考察目的和对象
确定考察的主题、目的和对象,制定 详细的考察计划和提纲。
整合和分析资料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分 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为
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2024/2/3
注意观察和记录
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现场情况, 记录重要信息和细节,包括文字、图 像、音频等。
解读和运用。
2024/2/3
16
图像资料解读方法
2024/2/3
解读图像中的信息
01
包括图像的标题、作者、创作时间、内容等,了解图像的基本
信息和背景。
分析图像的构图和元素
02
注意图像的构图、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分析其所表达的

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

课题:进入历史总课时编号:05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拟〕,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

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拟,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异。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

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掌握根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形成美术根本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开展美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取得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历史入门常识教案初中版

历史入门常识教案初中版

历史入门常识教案初中版
1. 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2. 掌握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分类;
3. 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和重要事件。

教学重点:
1. 掌握历史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
1. 掌握历史的研究方法;
2. 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时代划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意义,指出历史是研究过去事件的学科,是人类经验的宝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二、教学主体(30分钟)
1. 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分类(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分类,包括考古学、文献史料研究、口述史料研究等方法,以及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分类。

2.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和重要事件(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划分,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同时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如尧舜禹治水、夏禹灭洪水、商汤禹同德等。

三、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读后感,并准备下节课的口头报告。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但仍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深层次意义,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历史课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课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课开学第一课教案一、引言历史是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开学第一课是历史课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目标设定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1. 让学生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意义;2.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3. 培养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4.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三、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来导入。

例如:“你认为历史课对你的人生有什么重要性?”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历史与人生的联系。

四、情境营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的氛围,我们可以通过投影或展示相关图片,营造一个历史情境。

例如,通过展示一张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好奇心。

五、知识传授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来给学生传授知识。

例如,可以介绍西方历史中的拿破仑战争,或者中国历史中的秦始皇。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绘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六、讨论互动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小组讨论或对话互动环节。

例如,可以让学生就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这种互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七、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可以引入一些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讲述某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成就,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品质,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八、课堂游戏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历史知识竞赛或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或人物,在娱乐中学习。

九、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历史课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通过投影仪展示历史影片、音乐或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十、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历史入学常识教案初中

历史入学常识教案初中

历史入学常识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认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规律;3.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特点;2.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特点;2.教师介绍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3.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2.教师介绍历史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3.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三课: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2.教师介绍历史学科的学习要点和注意事项;3.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检测学生对历史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3.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文化活动和实地考察,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和知识面;2.鼓励学生阅读历史类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术水平;3.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和国际事件,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B6%C8%F0%BA%D7%CD%BC%A1%B7&in=16671&cl=2&lm=-1&st=-1&pn=0&rn=1&di=61297922805&ln=691&fr=&fm=detail&fmq=1331228096578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di12903307680&objURLhttp%3A%2F%%2FXianFeng%2FUploadFiles_5802%2F200805%2F2008051615293593.jpg&fromURLhttp%3A%2F%%2Fxianfeng%2F2008%2F2200.html&W1964&H728&T10010&S376&TPjpg
本课一开始就利用这一著名历史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下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出示课题《进入历史》]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对比美术作品与=%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04334717450&objURLhttp%3A%2F%%2F2011%2F1%2F5%2F10%2Fc3be9496d6f987d51708b076890ee910.jpg&fromURLhttp%3A%2F%%2Fnews%2Fnews.asp%3Fid%3D504618&W498&H320&T8761&=%BF%AA%B9%FA%B4%F3%B5%E4&in=29515&cl=2&lm=-1&st=&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4&fr=bk&fm=bk&fmq=1331225892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6&-1&di45250588410&objURLhttp%3A%2F%%2F12%2F54%2F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gif&fromURLhttp%3A%2F%%2Fa3_12_54_01200000228654115955496383112_gif.html&W300&H288&T7841&S78&TPg=%A1%B6%CE%C4%BC%A7%B9%E9%BA%BA%CD%BC%A1%B7&in=23384&cl=2&lm=-1&st=-1&pn=0&rn=1&di=9952403685&ln=795&fr=&fm=detail&fmq=1331227902468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9952403685&objURLhttp%3A%2F%%2F80%2F72%2F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jpg&fromURLhttp%3A%2F%%2Fa1_80_72_01300000822820126997723294978_jpg.html&W1512&H343&T8935&S116&TPjpg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比较让学生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差别。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艺术的再现造成影响。教材以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究、体会这些方面的内容。把握其中的差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从作品细节推断出历史事件与典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j10G1Iim8/
[大致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百科】/view/2194.htm
[教师对画面表现的故事作简单介绍]
了解了有关历史故事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讲述阎立本的生平及主要解。
4、《梅杜萨之筏》——籍里柯【图片搜索】/i?ct=503316480=%A1%B6%C3%B7%B6%C5%C8%F8%D6%AE%B7%A4%A1%B7&in=19585&cl=2&lm=-1&st=-1&pn=0&rn=1&di=71735515245&ln=692&fr=&fm=detail&fmq=1331228318984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71735515245&objURLhttp%3A%2F%%2F13%2F54%2F01300000161613121135540208160.jpg&fromURLhttp%3A%2F%%2Fa2_13_54_01300000161613121135540208160_jpg.html&W639&H429&T8739&S48&TPjpg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视频和音乐来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观,营造课堂氛围,以战争的故事来渲染战争的残酷,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用启发式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对战争的性质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分析、探究、设计招贴画等活动方式鉴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允许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评论,避免用一些现成的艺术观点来否定学生的观点。
二、合作探究:
1、《开国大典》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态方面都作了修改,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从下面几方面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作品。
形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
构图
画家
内容
色彩
文化背景
主要人物
形象
社会基本价值观
2、绘画=%A1%B6%B2%BD%E9%FD%CD%BC%A1%B7&in=30244&cl=2&lm=-1&st=-1&pn=1&rn=1&di=80294997720&ln=1322&fr=&fm=bk&fmq=133122783226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di80294997720&objURLhttp%3A%2F%%2Fwmzh%2F2008-02%2F28%2Fxin_31301052811387652915443.jpg&fromURLhttp%3A%2F%%2Fwmzh%2F2008-02%2F28%2Fcontent_12570678.htm&W500&H269&T9282&S90&TPjpg
2、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作品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在本课中我采用绘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借助多媒体的表现手段,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历史故事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欣赏艺术作品,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料,也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仔细斟酌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选取确定课图片和视频文件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在课前安排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资料图片等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合理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让教学贴近网络,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搜索,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力图有效的将互联网与美术课结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作品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本课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表现的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的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消失,而绘画成为展现历史的视觉图像,让我们生动直观的了解历史,掌握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