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概述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件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件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件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合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可靠、经营效率、合规性等而设计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它是组织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的有机融合。

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保护资产安全:防止资产被盗窃、滥用或误用。

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提供准确、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

提高经营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确保合规性: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政策。

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组织文化、治理结构、管理层对控制的重视程度等。

风险评估:识别、评估和应对内部和外部风险。

控制活动:设计和实施控制政策、程序和措施。

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

监督:监督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偏差。

内部控制的实施:制定内部控制手册:明确控制目标、控制流程和控制措施。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手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

开展内部控制评估: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持续改进。

二、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组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

它旨在帮助组织了解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识别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

评估风险影响:了解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程度。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监控风险变化: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识别: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识别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

风险监控:定期监控风险变化,并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风险管理的工具:风险矩阵:用于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清单:列出所有识别出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概述(一)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主体,为了保证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规避经营风险,利用组织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可以从以下几个个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一是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为达成某种或某些目标而实施。

二是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目的而进行的过程,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使企业的经营依序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它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

三是内部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系列的行动,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

四是企业内部控制深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企业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五是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及时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

(二)内部控制理论发展阶段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

1973年在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 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且不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

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主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一节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一、内部控制的概念(一)内部控制基本概念1.COSO报告定义内部控制的概念可靠性以及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2.我国财政部门定义内部控制的概念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定义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3.内部控制的内含:一个控制主体: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

三大目标: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目标,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性目标,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

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二)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内部控制的演变与发展(一)工作实践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内不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和全面风险控制阶段。

内部牵制阶段相互核对是此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设定岗位分离是内控的主要方式,这在漫长的几千年内被认为是一种最实用的控制方法。

1978年9月12日,国务院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指出:“企业的财务计划、信贷计划和会计报表,应由总会计师签署;企业的生产、技改、基建等计划和重要经济合同,应由总会计师会签”;该条例还全面规定了会计人员六个方面的职责,并对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等作出具体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设立有效的控制活动1.针对人员的控制。

(1)职责分离。

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的一切交易或事项都应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工作流程。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的办法,在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

工作流程图设计的目的应达到使管理的过程标准化,也就是说,要能够做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

(3)票据与记录控制。

实行票据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票据进行预先编号,所有作废的票据都要妥善保存,对已经使用的票据由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消号,并及时与票据保管人员进行核对,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够及时准确入账。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

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

在采取电算化核算的情况下,每个岗位只能使用自己设置的密码接触由自己负责的数据,复核岗位只能进行数据查询和复核,而不能具备修改已经形成数据记录的权限。

(5)绩效考评。

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

各部门通过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

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门的工作目标也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内部审计之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审计之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概述一、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1.内部控制的含义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正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内部控制的目标1)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2)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3)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直接目标)4)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进行(微观目标)3.内部控制解决的问题(谭丽丽 106)1)是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问题。

它带来的致命的弱点是推责和拖延。

2)制度依赖或制度迷信的问题。

制度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复杂,执行力越来越差,效率越来越低,抱怨越来越多,“大企业病”。

制度如果执行的不好,有制度比没有制度还糟糕,因为这让被管理者学会蔑视制度,并自觉不自觉地寻找机会实现群体突破“闯红灯”,造成企业“法不责众”的窘态。

对制度有一个审视的态度。

二、内部控制要素1.内部环境1)治理结构2)机构设置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构5)企业文化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3.信息与沟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所生成信息的质量,对管理层能否做出恰当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及编制可靠的财务报告具有重大影响。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沟通包括使员工了解各自在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的角色和职责,员工之间的工作联系,以及向适当级别的管理层报告例外事项的方式。

4.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活动。

5.内部监督是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手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手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手册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2)1.2 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框架 (2)第二章风险管理基础 (3)2.1 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3)2.2 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4)第三章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系统 (4)3.1 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4)3.2 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5)第四章控制环境 (5)4.1 控制环境的概念与构成 (6)4.2 控制环境的优化措施 (6)第五章风险评估 (7)5.1 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7)5.1.1 风险评估的方法 (7)5.1.2 风险评估的步骤 (7)5.2 风险评估的实践应用 (7)5.2.1 企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8)5.2.2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8)5.2.3 实验室公正性风险评估 (8)第六章控制活动 (9)6.1 控制活动的分类与设计 (9)6.1.1 控制活动的分类 (9)6.1.2 控制活动的设计 (9)6.2 控制活动的实施与监督 (9)6.2.1 控制活动的实施 (9)6.2.2 控制活动的监督 (10)第七章信息与沟通 (10)7.1 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10)7.2 沟通机制与信息共享 (11)第八章内部监督 (11)8.1 内部监督的组织结构 (11)8.2 内部监督的实施与评价 (12)8.2.1 内部监督的实施 (12)8.2.2 内部监督的评价 (12)第九章风险应对与控制策略 (12)9.1 风险应对的方法与策略 (12)9.2 控制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13)第十章内部审计 (14)10.1 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4)10.1.1 内部审计的职能 (14)10.1.2 内部审计的作用 (14)10.2 内部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14)10.2.1 内部审计的程序 (14)10.2.2 内部审计的方法 (15)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 (15)11.1 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15)11.2 合规管理的实践与挑战 (16)第十二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16)12.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评估与反馈 (17)12.2 持续改进的措施与策略 (17)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述1.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存在于组织的管理过程中,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合理保证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一、内部控制概述
(二)内部控制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公司法》、 、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公司法》 《证券法》、《会计法》,以及行政法规的规定 证券法》 会计法》 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 监督全过程, 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 和事项。 和事项。 3、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 、重要性原则。 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二、内部环境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3)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 ) 换制度。 换制度。 4) (4)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 限制性规定。 限制性规定。 (5)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 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 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 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三、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 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的存在决定了 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决定了内部控制的规模、 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决定了内部控制的规模、方 式与方法。内部控制必须以风险为导向。 式与方法。内部控制必须以风险为导向。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内 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据以采取应 对策略的过程。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 对策略的过程。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 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环节。 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环节。 (一)目标设定 没有要达到的目标就没有风险可言, 没有要达到的目标就没有风险可言,人们要达到的

内部控制课程

内部控制课程

内部控制课程摘要:一、内部控制概述1.内部控制的定义2.内部控制的目的与作用3.内部控制的分类二、内部控制的要素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内部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督三、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1.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2.内部控制设计的步骤3.内部控制实施的方法4.内部控制实施的挑战与对策四、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1.内部监督的作用与重要性2.内部监督的方法与流程3.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与标准4.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与应用五、内部控制的缺陷与改进1.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分析2.内部控制缺陷的应对措施3.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4.内部控制改进的案例分析正文: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合理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资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旨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1.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规范和控制,以合理保证企业实现其业务目标。

2.内部控制的目的与作用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3.内部控制的分类内部控制可分为财务内部控制和经营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涉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资产的安全等方面;经营内部控制则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效益、效率和合规性。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为制定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3.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包括授权与责任、验证与核对、记录与报告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反馈等。

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的概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合规性以及业务效率。

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1. 财务报告准确性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错误或欺诈行为对财务报告造成影响。

2. 资产安全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免受损失或损害,包括防止盗窃、损坏、滥用等。

3. 合法合规目标: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来防范违法行为。

4. 业务效率目标: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降低成本。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1.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层意识、员工素质等因素,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2. 风险评估: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计划。

3. 控制活动:包括各种控制程序、政策和规程,旨在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资产安全、合法合规以及业务效率。

4. 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

5.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管理层监督等方式,用于监督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三、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1. 确定内部控制目标: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确定内部控制目标和重点领域。

2. 评估风险:采用风险评估工具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3. 设计内部控制程序:根据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并明确责任人员及其职责。

4. 实施内部控制程序: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执行相关操作,确保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监督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内部审计和管理层监督等方式,监督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2. 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3. 保护企业资产免受损失或损害,提高企业安全性。

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的概述1. 引言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到其业务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旨在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高运营效率、预防和检测欺诈行为。

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随着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增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管理者和监管机构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要求组织建立和维护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2.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业务运营的高效性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2.1 资产保护内部控制应保护组织的资产,防止被盗窃、滥用、损毁或浪费。

这包括对资产的合理配置、登记记录、防止欺诈行为等。

2.2 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内部控制应确保组织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提供给利益相关者正确的信息。

2.3 业务运营的高效性内部控制应确保组织的业务运营高效,包括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风险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流程的优化等。

2.4 合规性与道德规范内部控制应确保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并维护组织的声誉。

3.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含五个要素,它们是相互关联且相互作用的,共同支撑起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3.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体现了组织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关注程度。

良好的控制环境应具备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妥善的人员选拔和培训机制、积极的工作氛围以及有效的沟通渠道。

3.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和评估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应包括对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的全面考虑。

3.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操作。

控制活动应涵盖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授权和审批程序、核算和财务管理程序、物理控制措施、信息技术控制等。

内部控制课程

内部控制课程

内部控制课程一、内部控制课程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内部控制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

二、内部控制课程的核心内容1.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课程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内部控制是企业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和资产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2.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课程重点阐述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这五大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课程讲解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基础,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同时,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4.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课程还介绍了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各种风险。

三、内部控制课程的实际应用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课程案例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步骤,如: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完善组织结构、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内部控制手册等。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如何构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

2.内部控制在我国的法规要求课程介绍了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要求,提高合规意识。

3.内部控制在不同行业的实践案例课程选取了不同行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案例,如:金融、制造、能源等。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内部控制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提高内部控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述

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牵制的定义4
• 1930年,乔治·E.本利特(George E.Bennett)发展了 内部牵制的概念,给内部牵制下了一个完整的定 义: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 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职工作时,独立地对其 他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的检查,以确定其舞弊 的可能性。
案例:“全能”会计
•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 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应申请资产清 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 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 林银行的彻底倒闭。
• 巴林银行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从表面上看, 交易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导致了巴林银行的灭亡。 然而,隐藏在背后的内部控制失效才是巴林银行 倒闭的根本原因。
3.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 员会在其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内 部控制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首次将内 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由此,内部控制进入“制度二分法”或“二要 素”阶段。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与财产安全和会计记录的准确 性、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如授 权与批准控制、从事财物记录与审核的职务及从 事经营与财产保管的职务实行分离控制、实物控 制和内部审计等。
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与贯彻管理方针和提高经营 效率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一般与财务会计只 是间接相关,如统计分析、业绩报告、员工培训、 质量控制等。
4.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审计 准则公告》(第1号)中,重新并且更加明确地阐 述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定义。
•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划、保护资 产安全以及与财务报表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内部控制学

内部控制设计

内部控制设计

内部会计控制讲稿2004年7月大纲一、内部控制概述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控制设计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要点一、内部控制概述(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不单单是企业制定的一些制度,其实,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

今天所讲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部分。

离开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

举个简单的例子,最简单的企业里,员工花钱是不是都需要领导批准,如果不这样是不是就乱了套——这就是内部控制里的授权批准。

内部控制到底是什么,按照现在最时髦的说法: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

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要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保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而且他自身也是不断的完善的、发展的.按我自己的说法,内部控制就是使企业内部业务活动顺畅进行的人人都遵守的一种保障机制,风险抵御机制,就是不让企业运转出毛病而且能提高效益的一些规定、约定等等.(二)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为了更好的理解内部控制,讲一讲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2、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

1953年到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划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1)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某某某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有不少国有企业在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

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某某某性。

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达到业务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措施,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的保护和合规性的实现。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风险、防范欺诈行为,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有效的监控手段。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资产保护内部控制要确保企业的资产不会被盗窃、损坏或滥用。

通过建立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制定明确的流程和制度以及开展相应的培训,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

2. 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非常重要。

内部控制要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并及时地向相关方提供相关信息。

3. 促进业务效率和效益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职责、流程和制度,促进企业的业务效率和效益。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决策是科学、合理、高效的,并且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 合规性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各种合同协议。

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可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并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承诺、道德价值观、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等。

只有在良好的控制环境下,企业才能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对策。

企业需要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包括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制定和实施、对重要资产的保护、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核实、对员工行为的监督等。

控制活动要确保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以及对员工、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企业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监督和管理自身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机会,保障资产安全,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并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道德规范,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制度、管理方法和运作程序等。

1.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氛围,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质量,员工的道德品质和纪律性,以及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等因素。

企业应该建立积极进取的控制环境,管理层应该倡导廉洁、诚信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政策和规章制度,设立合理的授权和责任制度,激励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2.风险评估:企业应该全面评估和识别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风险评估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基础,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应该包括对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各个方面的评估,找出风险的根本原因和潜在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并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持续监测和改进。

3.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涵盖企业运营、财务、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旨在确保企业的决策程序合理、财务信息真实、资产安全有效、法律法规合规等。

控制活动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应用控制、人员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需要经过实施、执行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报告。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内部信息的保护,防止泄露和滥用,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企业内部还需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外部环境变化,更新和改进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基础

内部控制基础

内部控制基础一、内部控制的概述(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所构成。

控制的过程涵盖三个方面:(1)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控制;(2)企业风险控制的全过程;(3)信息收集、整理、传递与运用的全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1)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内部控制有利于合理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管理。

(3)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并实施内部控制应实现的目的和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2)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3)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4)建立监督机制。

2.资产安全完整实现资产安全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资产的安全保障。

(2)资产的完整性保护。

(3)资产的质量保障。

(4)资产的核算管理。

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实现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2)内部控制的完备性。

(3)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4)财务信息的合规性。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2)信息化管理。

(3)风险管理。

(4)员工培训和优化。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确立和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

(2)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4)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二、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要素,是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措施方法的系统的、合理的、简明的划分。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运营环境的复杂化,内部控制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风险并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对组织的财务、运营以及合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并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政策。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助于企业辨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制定规范流程和操作细节,企业能够有效地识别潜在风险点,减少风险可能对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2.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减少错误和欺诈的风险。

通过规范会计和核算流程,企业可以避免误判和错误计提,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3.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通过设定合理的授权和审批程序,企业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冗余操作和资源浪费,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4. 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行为准则:内部控制要求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行为准则,建立合规的文化和机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三、内部控制管理方法1. 内控环境的建立: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

包括确定和传达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授权与责任相对应;重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内部控制专业人员。

2. 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应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控。

通过制定风险清单、流程图和控制矩阵等工具,识别关键风险点,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风险转移和风险应对等,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是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

2007年底,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三、中石化内部控制框架内容介绍
作为我国在境外三地上市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和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设计原则,通过建立以集中决策、分权管理为特征的组织规划控制,以网络化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全面预算控制,以“授权指引”为核心的授权批准控制,以《内部控制手册》为载体的制度控制,以及风险防范控制和先进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在实施内部控制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国有控股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中石化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仍存在着如下问题:(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至今仍有一些单位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起点、依据、预算编制过程及方法、预算组织与控制、预算考核等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人事、项目管理等每一个职能部门和个人。

(2)预算管理组织机制存在缺位现象。

中石化很多单位存在只是形式上设有预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机构的现象,没有从上至下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制。

(3)预算编制程序、方法、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4)预算执行与监督缺乏力度。

一些企业预算决策、监督一体化,削弱了监督力度,影响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5)预算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到位。

目前的预算激励措施缺乏力度和差距,影响了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6)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滞后。

目前在中石化系统中还存在着各项定额不全、修订不及时,计量手段不完整、准确度不高,班组经济核算开展不深入,预算基础数据不完整等问题。

许多企业没有制定信息分类、分级标准,没有及时组织、汇总、归纳信息需求,甚至少数企业的信息资源还滞留在某个部门或个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二)内控环境存在差距
企业的内控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

在中石化公司内部的一些企业由于机制不顺,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串通舞弊牟取个人私利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内控环境、日常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些重要业务(如采购、销售等)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不符合“不相容部门、岗位相互分离”的内控要求,这就为内部控制埋下了极不安全的隐患。

因为要求不兼容职位分离是为了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但是若负有不同职责的员工串通舞弊,或者本公司员工通过外部关系规避控制,协同作弊,将会导致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失效。

(三)分级授权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
在资金支出环节存在着越权审批付款问题,费用支出上有少数企业超预算支付或变相越权支付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没有严格执行投资、物资采购、维修、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业务的招投标控制程序,更有一些公司管理层和相关内控人员有失职现象出现。

五、完善中石化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一)深化对内控制度的认识
内部控制目标,在于实现有效率与有效益的经营,循规守法和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上市公司即使得到了外部审核和评价的肯定意见,也并不意味着公司内控机制就一定是令人满意的。

因此,建议中石化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对内控的认识:首先,控制目标应趋向更高层次的战略控制,向关注业务执行效率以及风险控制转变。

其次,控制方式趋向信息技术的集成和优化。

第三,控制结构趋向逐步补充和扩展的过程。

第四,控制对象趋向于对“人”的控制。

第五,内部控制理论
趋向与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相融合。

(二)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
根据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框架的观点,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当使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有共同基础,使他们都充分认识内控的必要性。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石化公司内部应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部门,给予适当的职位和必要的职权,来监督企业所有利害关系人的行为,形成权力制衡机制。

特别提醒的是,警惕出现内部控制部门“空化”问题,不要让内部控制部门成为摆设。

而且内部控制部门的管理与薪酬奖励机制也应不受公司管理层约束,即独立于公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有效执行。

(三)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规范
规范中石化各个企业的授权批准以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制衡机制。

例如,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岗位相分离,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换制度等。

牵制机制和岗位轮换的实行,既可以防止超越权限、串通舞弊,又有利于揭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管理缺陷,以便及时加以修订和完善,落实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此外,还需合理划分企业的授权审批权限。

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授权要把握好一个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授权,以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行为。

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做到既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四)把握内部控制体系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中石化公司目前实施的内部控制,其整体框架仍没有脱离会计、审计范畴,仍存在诸如集体舞弊、成本过高等固有局限。

为此,既要克服片面地理解内控制度,如制定细则时机械地照搬照抄,只重视权限审批,不重视业务流程控制,以计划审批代替过程审批,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等弊端,也不能用内部控制代替专业管理,甚至代替高水平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