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
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蜚(fěi ) 暄哗B. 幢(zhuàng ) 宁静质朴C.伫(chù) 纯粹D.淳(chún ) 淋漓尽至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C.幽美领悟繁复D.优美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①B.②C. ③D.④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附标准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第 I 卷(选择题,共24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
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
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
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
”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01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高考试题(语文)新课标1卷-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I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新课标ⅲ)(含答案解析版)
2016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9 分)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答案与解析)
2016年高考语语文真题全国卷1(答案与解析)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 (全国II 卷,2016.0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篇一:201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xt>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
它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l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以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
“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元宝?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
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发动,把运发动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发动,把运发动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发动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影响运发动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发动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发动才能防止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发动的比赛。
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防止运发动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臵更多的 1【篇二:2016福建高考语文试题下载_2016高考真题抢先版】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6高考语文真题与答案
上的一些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
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
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
”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
”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
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
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
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
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
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
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
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
2016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