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捕捉动物的弓箭
汉墓出土陶制猪圈
绘画中的马槽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
时间
工具及其用途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 古 代晚期 代 中 汉朝 国
元朝以后
古代西方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 美花纹的纺织品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常 用服装材料。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课本P22
消地极位:阻农碍业家商庭品式经劳济作,是难封以建产社生会技重术要突的破劳,作在方封式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与积转极型:。①在提近供代了以小后农产家生庭不的良生影活响必。需品,保证了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 ②将人们固定在土地上,减少人员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国家提供税源。
庄园式劳作
铁器
①出现: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
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传播: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③优点: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④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 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唐朝出现 了曲辕犁
西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灌钢法
先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共 同加热至生铁熔化而灌入熟铁中去,熟 铁由于生铁浸入而增碳。只要配好生铁 和熟铁的比例,就能比较准确地控制钢 中含碳量,再经过反复锻打,使组织均 匀和挤出夹杂物,就可以得到质地均匀 的钢材。
灌钢法制作 的农具
曲辕犁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探究: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变化特点
①材料:自然材料→加工金属;②方法: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③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④种类:单一性→多样性; ⑤效率: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课件全集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课件全集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5)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 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 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思考: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 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 (1)时间:商周时期。 (2)原因: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性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度,但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即全国的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4)内容:周王把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受封者
世和废井制代奴除(田度井5)享隶于演制都田用在战变是适制,贵国:分应是但族(开封了经商不土始制当济鞅得地于的时基变转上商基生础法让集朝础产,)。和体,,力分买耕兴分的封卖种盛封发制,,(制展是鼎并遭建水与盛向受立平之)于国残在。相西王酷井适周缴 剥田应,纳削制的瓦贡与之上解赋奴上层于。役;建春庶。两筑秋民种;, (6)与分封制的关系:
阅读思考:
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 ——《畿辅通志》
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 称,素无主仆名分。
——《大清律例》卷二八 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 科断。
——《大清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 意义。
4、宋代和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的表现 (1)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2)明清土地兼并的发展及影响 阅读教材左下角材料,思考这种现象有何影响? 商业资本大量用于买田置地,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和扩大再生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 发展,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形成。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含义: (2)原因:租佃关系出现的原因:(1)土地兼并——主观 原因;(2)人多地少——客观原因。 (3)发展历程: (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拥有较多自 由,争取到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力,生产积极性 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②促进了商品经济(充 足的劳动力)。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关系) 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开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局部。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梳理】一、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1、会议召开的背景: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前提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但凡〞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立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3、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116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但凡〞的错误方针,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抛弃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全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 必修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  必修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快 发展
1指9统36治年者结展凭束“借国混国民战家经;权济国建民设政运府动开”;快产发总展值;逐年国增民长生
6、
力获得的沦资陷本区,:这日种军的破坏和 抗资战本爆通常吞是并在半殖民
官僚资本膨胀,
沉重 地半封建国社统会区中:产国生民政府实行 民族资本日益萎
打击
发和后发展起战来时的体。制,官僚资本的 压榨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较快发展 迅速萧条
夹缝产生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清政府 北洋政府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国民政府
阶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影响
1、注 目 源1纪意 的 ,9六: 在 而世清于非((的政扩鼓12))刺自外府大励激然 商的税民经 企济 业开 丰始 厚瓦 利解 润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 素有哪些? 答案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主要因素。②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③动荡不安的时局,使近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4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概念阐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
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含义就是中国民间资本
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地位和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 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 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高考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排版整齐】

高考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排版整齐】

——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灌溉冶金制瓷纺织商业夏商周青铜(西周晚期有铁器)商朝有原始瓷器新石器时代:麻、葛商周:织机商朝:善于经商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先秦:耒耜都江堰、苕坡、郑国渠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汉代耦犁、犁壁、耧车(西汉后,进入铁犁牛耕)漕渠、白渠、龙首渠东汉:成熟青瓷远销海外、丝绸之路重农抑商,发展艰难魏晋南北朝翻车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北朝:成熟白瓷草市(农民)隋唐曲辕犁唐:筒车灌钢法唐:南青北白唐:私营作坊兴起农村集市发展、柜坊(银行雏形)、飞钱宋代高转筒车(水力)五大名窑棉纺技术推广闽粤四川交子、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元出现青花瓷、彩瓷黄道婆新工艺、棉布成主要衣料大都(北京)成商业中心明风力水车五彩瓷资本主义萌芽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②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进入市场。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大④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徽商、晋商)清粉彩、珐琅彩、瓷都景德镇闻名其它:①汉代代田法,一年一熟②宋代后一年两熟(有些地方三熟)生产工具图:耒耜耦犁、耧车犁壁耧车曲辕犁翻车筒车高转筒车——主观题————小农经济●形成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技术出现普及。

②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

●主要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基本)。

●弱点:①分散性。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稳定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③封闭性。

(自给自足)④脆弱性。

(低于天灾人祸能力非常有限)⑤落后性。

(无技术革新)——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井田制(一切土地国家所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①春秋时期瓦解(公元前594年,鲁国承认土地私有)②战国时期废除③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④明朝:人丁、田亩多寡收税。

(③④为土地兼并)——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不流通】: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徭役横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诈, 公田不治。
牛耕)
——《汉书·食货志》
井田制的瓦解
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是直接原因;
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
(2)形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相地而衰征, 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把劳役地租改成了收取实物地租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
出现的时间:距今一万年;农作物:南稻北粟 材料一: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白虎通》
神农氏塑像
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古代中国两大农业区分类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2.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隋唐五代 北方已经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出现高
时期
转筒车,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立井水车(北方)
高转筒车(长江流域)
宋代
出现水转翻车
明清时期 出现风力水车
宋代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5、农业经验总结:
汉代《氾胜之书》→魏晋《齐民要术》→宋元 《农桑辑要》→明清《农政全书》
6、:农业气象知识的认知
(2020.7·浙江高考·2)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 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 著名的工程。观察右图(局 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 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2016·海南高考·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 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 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 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3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3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
④思想动力:教会传播_天__主__教___的狂热。 (2)条件 ①主观条件:__葡__萄__牙__和__西__班__牙___等国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和_造__船__技__术__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2.过程
迪亚士
西班牙
达·伽马
麦哲伦
非洲 太平洋
【图解历史】
3.结果 (1)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 最富有的国家。 (2)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加入海外探险行列。 4.影响 (1)对欧洲 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 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_地__中__海__区__域___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价格革命: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 上涨,货币贬值。
(2)表现: ①成立殖民机构:在_政__府___支持下,资金雄厚的大商人 成立了_东__印__度__公__司___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在_非__洲___、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
民地。 (3)结果: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的__商__业__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地理位置 资产阶级
海军力量
(2)表现: ①殖民机构:英国通过成立_东__印__度__公__司__等垄断性贸易公 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②殖民扩张:17世纪初,英国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 建立了殖民据点。
③殖民战争: 航海条例
纽约
(3)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 ”殖民帝国。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途径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 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一轮复习

用多元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1)全球史观: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 渐连成整体 (2)文明史观: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 进了人类文明发展 (3)现代化史观:经济上,促进欧洲资本主义 发展;政治上,加速欧洲封建制度解体;思想上: 冲击教会神学。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4)革命史观:是殖民掠夺之路 (5)社会史观:促进物种、衣食结构、生产生 活方式、习俗变化。
主观条件: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 •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交汇处, 便于向海外发展。 • 2)掌握先进航海技术和航海知识。 • 3)率先完成中央集权,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所 需的装备。 • 4)有敢于冒险的航海家 • 5)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 • 6)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工业资本
19世纪末20 第二次工 世纪初 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备考说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 程也是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 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 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选 择题和材料解析题都大量出现。
考点巩固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航线、影 响(对欧洲、亚非拉、世界、中国) 2、荷兰、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 特点、影响。 3、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 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4、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3、对亚非拉: 美洲传统社会受到冲击;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 来深重灾难;大量白银流入亚洲,刺激亚洲经济 发展。 4、对科技史: 证明地圆学说,冲击神学理论动摇教会权威,促 进科技文化发展。 5、对开辟国家:
对欧洲 对美洲 新 对非洲 航 对亚洲 路 开 辟 对中国 的 影 响 对世界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1983年, 我国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在 国防科大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银河-Ⅱ” 十亿次巨型机
“银河-Ⅲ” 百亿次巨型机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五”升空
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六”发射
时间
1957 年
1958年


1959年

1961年
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69年
1981年4月12日
1945年

1949年


1952年
技 1953年~1964年

1954年6月
1957年

40年代后期

1959年


1964年

1978年
国家
成绩
苏联
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美国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蒸汽轮船 蒸汽机车
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影响
对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
界的面貌,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影响
对中国: 政治: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
成就
成就领域
国家 发明家
主要成就
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 用
德国 美国
西门子 爱迪生
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 放映机
进入“电气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轮复习资料ppt

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轮复习资料ppt

• 2.(2011年海南卷,13)从19世纪90 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 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 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 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条件:
资本 市场 原料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劳动力 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技术 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
• 〖重点突破〗————电的发明与广泛应用 的重大意义
• 第一,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 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使人类迅速跨入了电气时代。
• C.文化传播
• D.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历史条件 主要成就 特点 影响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原因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括

五个条件(政治前提、资本、

市场原料、劳动力、科技)

四点成就(电力、内燃机和

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化

学工业)

三个特点(科学和技术紧密

结合、范围规模速度突破、
有的交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一轮复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
单元知识结构
阶 资本主义发 国际关系 民族 工人运动
段 展史

解放 和社会主 运动 义运动史

19世 经济:
纪70 第二次工
年代 业革命。
末至 政治: 主
20世 纪初
要资本主 义向帝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人教版必修2
加强(jiāqiáng)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②法家的抑商思想随法家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被付 诸实践
2、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时间:战国时期 商鞅的重农 ①严格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抑商政策: ②征收较重的租税
③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实行盐铁官营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汉高祖严禁商人(shāngrén)购置土地;
(2)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城镇发展特点: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 接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 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第十六页,共24页。
第十七页,共24页。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清代北京(i jīnɡ)前门商业区
第十八页,共24页。
清代北京(běi jīnɡ)节日集市
秦统一(tǒngyī)货币示 意图
第八页,共24页。
大食金币(jīn bì) (唐长安出土,是中国境内 发现最早的阿拉伯铸币)
第九页,共24页。
波斯(bō sī)萨 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jīn bì) (唐长安城何家村窖藏)
第十页,共24页。
徽商(huī shānɡ)的房宅
山西(shān xī)平遥市城楼
第十九页,共24页。
清代苏州繁忙(fánmáng)的怀胥桥商市
第二十页,共24页。
• 请阅读教材,思考一下在中国(zhōnɡ ɡuó)哪 些朝代,商业获得了发展,哪些朝代却受到了 压抑?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三、重农抑商政策(zhèngcè)
1、重农抑商政策提出(tí chū)的原 因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
6、对重农抑商政策 (zhèngcè)的评价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总结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产生:由原始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转化发展而来。

(2)特征:①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形成地域差别。

②形成南稻北粟的作物结构。

③出现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特点,出现“五谷”,“六畜”。

注:宋代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

(2)春秋战国: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两汉: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王景治河;地方特色坎儿井。

都江堰后世作用:①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②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③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1.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2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而且也提出了关于水利建设的系统思路。

在明代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水利”一目占九卷,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提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规划,论及水利施工技术。

四、小农经济1.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种植业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产生原因: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1)小农经济表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高考考点-精耕细作: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小农经济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202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202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
唐廷枢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
✓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
✓ 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 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
✓ 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
✓ 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
“中国实业之父”
✓ 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①农民破产,农产品商品化,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提供劳动力、市场&原料,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3、洋行、买办等新现象出现,上海崛起
1.有史家注意到,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 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 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 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南缺乏近代民族工业 B.苏南地区小农挣扎求生 C.苏南没受上海开埠影响 D.苏南经济结构几无变迁
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盛世危言·自序》
4.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以后,如 果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 则须按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后这一税法在长江各通商口岸的 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利于( ) A.打击不法企业偷税漏税 B.增强民族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C.收回我国关税的自主权 D.清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管理
2
所占比例 55.9%
24.8% 18.3%
1%
——摘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单元总结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单元总结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总结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知识结构单元探究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①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②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①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②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特点:①时间早。

②规模大。

③次数多。

④贸易性质:前者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的贸易。

(4)影响和后果:①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②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5)形成差异的原因: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6)郑和下西洋废止原因及其启示:①原因: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耗费浩繁,国库枯竭;明末的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

②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

2.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1)原因:欧洲列强之所以进行殖民扩张,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阶段:一是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的,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财富为主要手段的早期阶段;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拓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二是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中期阶段;中期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是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的帝国主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后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论重农抑商政策 课件--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论重农抑商政策 课件--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晁错《论贵粟疏》
原因六:商人不事生产,与农民争夺土地和财 产;商人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与王侯交往,威 胁统治
原因分析深入一点:
总结: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 1,经济:农业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农民是封 建国家赋役征收的主要来源,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 力,与农民争夺土地和财产,影响农业生产,危及 封建统治· 2,政治:商人流动性大,不便管理,不利于中央 集权 3,根本: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是自然经济 的必然结果 4,思想:法家“抑商”的主张和儒家“重义轻利 ”观念的影响
材料三: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 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 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 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原因三:民众从事农业有利于公法的确立(法 治);民众从事农业不易迁徙,便于管理和赋 税的征收
原因分析深入一点: 材料四: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 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 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 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2,原因: (1)海禁(对内防范):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统治
(2)闭关锁国(对外防御):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认为天朝大国,无需对外贸易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压抑”之下的异变
1,商业领域出现“商业革命” (1)宋朝时期:①时空限制被打破—— 市坊的界限、早市夜市;②政府直接监 管被打破;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明清前期: ①出现大批工商业市 镇; ②出现商帮 (3)晚晴时期: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 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吕氏春秋.上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16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16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16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考点清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一、开辟新航路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易混易错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引起社会对黄金、白银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而“寻金热”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非根源。

2.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3.过程时间人物 支持国 开辟的航线 1487年迪亚士 葡萄牙 欧洲→非洲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欧洲→美洲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 西班牙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的环球航行 整体把握新航路的开辟轻巧识记巧用数字“四”识记新航路开辟4.结果⎩⎪⎨⎪⎧ 1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2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

5.影响错误!史论共识世界古代文明区域相互隔绝,不利于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持续发展。

究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文明间的交往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荷兰的殖民扩张错误!知识图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经济基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梳理】一、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1、会议召开的背景: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前提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3、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116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抛弃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农村——城市思考:什么是经济体制(概念),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状况如何?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因)、改革的前提、改革的根本目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实质?(复习资料P117。

3)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注: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

2.农村改革: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对人民公社时期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

农村改革的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1978~1984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

其核心内容就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单干”,农民获得有限的自主权。

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特征:包产到户性质:管理方式的变革进程:一是自发和初步推广阶段,“文革”后安徽个别地区自发出现,安徽和四川率先试行;二是肯定和全面推广阶段,中央的及时肯定推动了责任制的推广。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

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

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

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扩大自主权参考复习资料:115――――117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2)、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

3).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改革内容: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

5)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P143)【深化·拓展】: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参考复习资料117)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理论的总结,形成特色1、原因: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

)2、建立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框架――――十五大完善创新3、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复习资料P116)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P118复习资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不是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取消人民公社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制度C.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化D.建立综合性企业集团10.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公司体制的标准有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②政企分开、负盈不负亏③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④管理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12、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四大D.十五大13.对乡镇企业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农村经济的有益补充B.是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C.是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经济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引自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引自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引自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答:(1)不能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了利用市场经济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