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原文、赏析
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鉴赏及译文
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鉴赏及译文《贺新郎·睡起流莺语》是由叶梦得所创作的,这首词借暮春景色抒发怅恨失意的无限相思、青春虚掷的无限感慨,写景清新明快,词风婉丽,抒情深婉,情深意长。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贺新郎·睡起流莺语》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贺新郎·睡起流莺语》宋代:叶梦得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译文午睡醒来,听流莺娇声软语,天色渐渐向晚,房门外,苍苔满地,落红片片堆砌。
没人看见残花已被吹尽,只有垂杨迎风自舞,庭院幽静空寂。
暮霭中渐渐带着暖意,我感到了初夏的暑气。
寻找从前用过的那把明月般圆圆的宝扇,它已经灰尘沽满,扇子上画着骑凤的仙女,那久已沉积的离愁别怨,猛然将我的心强烈震撼。
江南美好的旧梦已断,洲诸横靠着她的小舟,碧绿的清水涨满,像一江新酿的葡萄酒。
波浪粘连着远天,化半空烟雨苍茫。
她楼前绿水悠悠,是否也在把我深深想望,准备采一束蘋花寄上?我怅然地遥望,她的木兰舟不知浮游何方。
云帆在万里以外,几时才能来到我的近旁?我久久地目送着天边孤鸿,视线尽头,只见千山阻挡,有谁为我把《金缕》曲歌唱?《贺新郎·睡起流莺语》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房栊(lóng):窗户。
向晚:傍晚。
乱红:零落的花朵。
暖霭(ǎi):天气日暖。
轻暑:初夏的暑气。
宝扇:指团扇。
此扇形状如明月。
明月影:此指团扇的影子。
乘鸾(luán)女:指扇上所绘的仕女图画。
旧恨:指与恋人的别恨。
遽(jù)如许:如此强烈。
古诗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翻译赏析
古诗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翻译赏析《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前言】《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作,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最为显豁的一首。
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
下片说别久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全词空灵蕴藉,耐人咀嚼。
【注释】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不合:不应当;不该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翻译】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Org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赏析】这是一首情词,与姜夔青年时代的“合肥情事”有关,词中怀念和思恋的是合肥的旧日情侣。
可以看出,白石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改变白石对合肥情侣的深深眷恋。
所以在长期浪迹江湖中,他写了一系列深切怀念对方的词篇。
头两句揭示梦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兴,兴中含比。
肥水分东、西两支,这里指东流经合肥入巢湖的一支。
明点“肥水”,不但交待了这段情缘的发生地,而且将词人拉入到遥远的沉思。
映现在词人脑海中的,不仅有肥水悠悠向东流的形象,且有与合肥情事有关的一系列或温馨或痛苦的回忆。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原文、赏析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原文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创作背景:这首写别后相思愁绪之词,当为欧阳修早期所作,是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闺中思妇离情别绪的作品。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
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成烬。
注释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
秋韵:即秋声。
此谓风吹竹声。
攲(qī):倚、依。
烬(jìn):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赏析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
2023年玉楼春原文及赏析
2023年玉楼春原文及赏析2023年玉楼春原文及赏析1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原文作者:欧阳修去时梅萼初凝粉。
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阑干倚遍重来凭。
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译文及注释译文离去的时候梅萼还是刚刚凝粉,眼见小桃花开都被风吹损,梨花开得最晚也凋零了,为什么归期没有个定准?栏杆都倚遍了又来凭栏远望,眼泪偷偷地沾湿了红袖。
蜘蛛与喜鹊多么误人,像这样没有凭据怎么值得相信?注释⑴玉楼春:词牌名。
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⑵梅萼(è):梅花的蓓蕾。
萼,花萼,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
初凝粉:指花蕾刚开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现出雏形。
⑶小桃:桃花的一种,元宵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
⑷凋(diāo)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
⑸何事:为何,何故。
⑹阑(lán)干:同“栏杆”。
凭:依靠。
读去声,义与读平声者相同。
严格地说,此处“凭”字失韵。
⑺“泪粉”句:拭泪故粉痕渍袖。
“偷“字有避人垂泪意。
⑻蜘蛛:这里指一种小蜘蛛,俗称“喜蛛”。
古人也视为喜事之瑞,如同喜鹊。
喜鹊:俗传能报喜讯,有“喜鹊登枝”之说。
《西京杂记》卷三引陆贾对樊哙语:“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
“⑼安足信:怎么值得相信。
安,哪里,怎么。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赏析此词上片通过写景表现时光的流逝,来烘托心中的闺思。
下片通过人物行为表现对心上人的思念,情感委婉、真实。
上片从分手的时候写起:“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唐刘禹锡《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姜花以答之》:“驿马损筋骨,贵人滋齿牙。
”这里指桃花被风摧残而凋谢。
这两句是说:分手的时候,梅花刚要长出花蕾,不知不觉小桃花也已经凋谢。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梨花在清明前后开放。
晏殊《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诗歌鉴赏】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翻译及赏析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注释、鹧鸪天:词牌名。
2、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3、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4、不合:不应当;不该5、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6、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7、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翻译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品。
是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宁宗庆元三年(97)元宵节之时。
此词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最为显豁的一首。
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
下片说别久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全词空灵蕴藉,耐人咀嚼。
这是一首情词,与姜夔青年时代的“合肥情事”有关,词中怀念和思恋的是合肥的旧日情侣。
可以看出,白石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改变白石对合肥情侣的深深眷恋。
所以在长期浪迹江湖中,他写了一系列深切怀念对方的词篇。
头两句揭示梦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兴,兴中含比。
肥水分东、西两支,这里指东流经合肥入巢湖的一支。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的意思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的意思“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词作品《玉楼春》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1、远近:不知道相距有多远,不知道在哪里的意思
2、触目:眼睛接触到的,指看到的
【解说】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
【鉴赏】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女冠子-元夕》蒋捷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女冠子-元夕》蒋捷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女冠子·元夕》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词用今昔对比手法抒元夕感怀,表现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上片前半写往日元夕之盛况,后半写今日之清冷及自己心情之郁闷。
下片写往昔之繁华不再重来的无奈,包含着复国无望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
在追琢中显出自然之本色。
或直描,或问写,或借梦境,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情韵兼胜,沉痛感人。
作品原文:女冠子·元夕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作品注释:1、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唐词内容多咏女道士。
今存词中,小令始于温庭筠,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平仄韵换协,下阕平韵。
长调始于柳永,双调一百十一字,仄韵。
2、蕙:香草名。
3、雪晴:雪止天晴。
4、池馆:池苑馆舍。
5、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
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
6、笙箫:笙和箫。
泛指管乐器。
7、琉璃:指灯。
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
8、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
9、元夜:元宵。
10、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11、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
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12、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
13、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
14、罗帕:丝织方巾。
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15、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
常借指书信。
16、银粉砑(yà):碾压上银粉的纸。
作品译文: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
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
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
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
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①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②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③【注释】①肥水:安徽境内河名。
《太平寰宇记》:“庐州合肥县,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蓝家山,东南流,入于巢湖。
”文《嘉庆一统志》云:“源出合肥县西南紫蓬山,北流三十里分为二:其一东流经合肥入巢湖;其一西北流至寿州入淮。
《尔雅·释水》:‘归异出同流肥。
’”②丹青:这里当指词人相思中女子的画像。
③红莲夜:即元宵夜。
是夜满街红莲灯,故称。
沈吟:这里指默默相思。
【译文】肥水向东流不完,当初不该相爱恋。
梦遇不及看画面,山鸟惊梦太遗憾。
春天未到鬓已斑,别离过久伤情感。
元宵佳节看“红莲”,你我空忆不得见。
【集评】近代·陈思:“案所梦即《淡黄柳》之小乔宅中人也。
”(《白石道人年谱》) 现代·夏承焘:“白石怀人各词,此首记时地最显。
时白石四十余岁,距合肥初遇,已二十余年矣。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第五)【赏析】据上述夏著所云此首系庆元三年(1197)作于杭州的“合肥情词”之一。
二十多年后,又触景生情,思念合肥情人,可见当初非轻薄之举。
姜之情词无软媚之失,恰如沈祥龙《论词随笔》所云:“观白石词,何尝有一语涉于嫣媚。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词派》云:“这些合肥情词,不作婉栾艳体,而是以健笔写出柔情,词意生新刻至,同样表现了从周邦彦入、从江西诗出的特点。
”杨海明《唐宋词论稿》说:“极为浓挚的别情,却结之以‘两处沈吟各自知’的淡语。
‘人间别久不成悲’与‘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一样,都像那种淡而极醇的清茶一祥令人久久回味。
”。
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夜行船·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套数作品,由七支曲子组成。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双调·夜行船·秋思元代:马致远【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
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译文:人的一生不过百岁,就像庄周梦蝶。
再回头想想往事实在令人慨叹。
今天春天才来,明天早上春花就谢了。
赶紧地行令劝酒,夜还是很快来临,灯就要灭了!想一想那些秦朝的宫殿和汉朝的城阙,现在无影无踪,只是生满了杂草,变成了放牧牛羊的荒野。
不是如此的话,渔翁和樵夫倒没有聊天的话题了。
那些断碑横七竖八地倒在荒坟堆上,原来上面龙飞凤舞般的文字也面目全非,分辨不清楚了。
最终成了狐狸出没的地方和兔子的洞穴,多少英雄豪杰的坟地都是如此。
三国鼎立中途便夭折,最后胜利的是魏呢,还是晋呢?即便是上天让你富足,你也不要过于奢侈,并没有多少好日子良夜美时。
看钱奴心肠硬得像铁,白白地辜负了华美的堂舍和那无边的风月。
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原文及赏析
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原文及赏析《蟾宫曲·梦中作》这支散曲题目为“梦中作”,当然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从全篇内容来看,当是出梦后回忆时所作。
看来这并非作者留梦心切,神智惝恍,产生了错觉;而正是所谓“直道相思了无益”(李商隐《无题》),才故意给它披一件“梦”的外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蟾宫曲·梦中作元代: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蟾宫曲·梦中作》译文窗儿半掩,幽深的梦境朦胧迷茫,好像苏小小的歌声刚刚停歇,又好像才和神女欢会在高唐。
夜风吹入轻罗帐,透过疏朗的窗棂,使人清爽,月光如水映照着纱窗,面前隐隐约约出现了她淡雅的形象,仿佛还能闻到她那兰麝般的余香。
这一切都唤起我思量,本想不思量,又怎能不思量?《蟾宫曲·梦中作》注释歌罢钱塘:用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故事。
《春渚纪闻》记载她的《蝶恋花》词一首,词中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之句。
钱塘,即杭州,曾为南宋都城,古代歌舞繁华之地。
赋罢高唐: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古云梦泽中。
相传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与其欢会,见宋玉《高唐赋》。
罗帏:用细纱做的帐子。
疏棂:稀疏的窗格。
缥缈:隐约、仿佛。
梨花淡妆:形容女子装束素雅,像梨花一样清淡。
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
依稀:仿佛。
兰麝:兰香与麝香,均为名贵的香料。
《蟾宫曲·梦中作》鉴赏梦本身就有惝恍迷离的意味,何况是“幽梦”;“幽梦”后着“微茫”二字不算,前方还以“半窗”作为限制。
这一先声夺人的起笔,绘出了朦胧、悱恻的氛围。
两处“罢”字,见出梦影残存,言下有无限惆怅。
使用钱塘歌、高唐赋两个典故,并不表示梦境中出现的女子是妓女或仙鬼,仅说明男女双方情意绸缪,而这种欢会除了梦中以外,生活中几乎不存在机会。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第一篇: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赏析:一、关于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9~1685.7.1),清代著名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
叶赫那拉氏,满清后族。
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译文: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
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
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者简介: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南宋词人、音乐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宋宁宗年号,1195~1200)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有《白石道人歌曲》。
作品简介:《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
这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非常显豁的词作。
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久别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
全词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
作品原文: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作品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称“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醉梅花”“思佳客”。
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韵,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
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用“大石调”。
⑵元夕:即元宵节,在旧历正月十五。
⑶肥水:即淝水。
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⑷不合:不应当;不该。
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⑸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⑹红莲夜:指元宵灯节。
红莲,指灯节的花灯。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露浥红莲,灯市花相射。
南宋-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
这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非常显豁的词作。
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久别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
全词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
据现代词学家夏承焘考证,姜夔在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为二十余岁,在他三十六岁这年,曾经两次到过合肥。
“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疏影》新声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
”而作此词时,姜夔已是四十二岁,与旧恋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原文: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南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翻译:肥水东流无尽期。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当初不合种相思。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未绿,鬓先丝。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人间别久不成悲。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释:①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③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④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⑤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鹧鸪天姜夔[1]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2]。
梦中未比丹青[3]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4],两处沉吟各自知!【注释】[1]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南宋词人,他的词以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为主,偶尔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特点是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峻。
他的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等。
[2]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
[3]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4]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
【赏析】姜夔到合肥游玩时与一名歌妓相爱了,当时短暂的欢聚,成了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尽管二十多年过去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当年之人,而且还在梦里与她相遇了。
这首词就是作者梦醒后写成的。
这一点可以从夏承焘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得到印证。
夏承焘这样写道:“白石怀人各词,此首记时地最显。
时白石四十余岁,距合肥初遇,已二十余年矣。
”首句“肥水东流无尽期”,以流水起兴,不仅交代了这段情缘发生的地点,而且将作者拉入遥远的思绪之中。
虽然距当初在合肥相见已经有二十年了,但关于她的一切作者都历历在目,以致在梦中与她相见,确实是“无尽期”了。
“当初不合种相思”,相思的滋味是苦涩的,二十年间一直纠缠着作者,所以他说“不合”。
“种”字有种因果循环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这段恋情由怨怼转为后悔的心路历程。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切合题目中的“梦”字,这里的“丹青”指画像,相爱的人不能相见,只能以画像慰藉相思之苦,但作者只是梦里相见,梦中的恋人的模样更不及画像真切。
梦境迷蒙中,山中的飞鸟惊搅了美梦,只有鸟的啼叫声在耳畔回荡。
前一句是写梦中的遗憾,而后一句写的是梦醒后的惆怅。
下阕“春未绿,鬓先丝”,作者直接抒发幽怨之情。
“春”字与题目中的“元夕”相呼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年又过去了,大地铺满了绿色,自己辗转蹉跎,人不觉得就变老了。
诗词赏析: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意思
诗词赏析: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意思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意思你越走越远而且书信也越来越少,到如今已经音信全无,让我到哪里去询问你的消息?《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
“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
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赏析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赏析欹,(qī yī)。
是歪向一边,倾斜、倚靠的意思。
这个字搞明白了,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单枕,孤单的枕头。
这说明这床上就睡一个人,也就只用一个枕头。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这里是指油灯也灭了。
所以我就斜靠枕头去往梦境里寻找,谁知道一夜灯油尽,却美梦难成——也可能根本就没睡着。
这句话显得有些没头没尾,要真正理解,还需要找到出处,连接上下文。
原文出自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玉楼春”是词牌名,又名“归朝欢令”、“呈纤手”、“春晓曲”、“惜春容”、等。
双调五十六字,正体为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像欧阳修的这首作品,上片韵字“近”、“闷”、“问”,下片韵字“韵”、“恨”、“烬”,同押《词林正韵》第六部。
这首词牌的内容比较明了简单,写的是思妇思远之情。
在北宋初期,词牌创作虽然逐渐脱离歌女代言体,题材还是不开阔,都是闺阁之怨,离别之思。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与君一别之后再无消息,也不知道到你去了哪里,满目凄凉,让人苦闷啊。
多少,其实是很多的意思。
你我渐行渐远,终于断了音信,距离太远,家书渺茫,无处相问。
鱼书,出自《乐府诗集》:“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其实是装着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后来就通指家书。
上片写这么一种无处发散的思远情绪——这也是一种离别之“恨”,连个寄托都没有。
下片深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风竹秋韵,是秋天常见景色,但是在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所以只好斜靠着孤单的枕头,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亲人,只可惜梦未成,灯已灭。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前言】《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
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
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很好地体现了欧词的艺术特色。
【注解】⑴鱼沉:鱼不传书。
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⑵攲:弯曲。
单枕:孤枕⑶烬:灯芯烧尽成灰【译者】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
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
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词是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了三个“渐” 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鱼沉,天崖无处觅寻踪影。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在她与亲人相阻绝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塞了触目凄凉的离别苦况。
词的笔触既深沉又婉曲。
词篇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致柔和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图形了她秋夜洁身自爱的忧愁之情。
李清照《晓梦》原文欣赏
李清照《晓梦》原文欣赏这是一首记梦诗,李清照的记梦诗仅此一首。
此诗作年难以考证。
研究者有定它为南宋灭亡作者南渡以后所作的。
也有人认为不能完全排除作者在南渡之前,离家日久之时,也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欣赏下。
晓梦宋代:李清照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注释疏钟:稀疏的钟声。
蹑:踩,踏。
一作“跻”。
因缘:依仗,凭借。
安期生:秦时仙人。
邂逅:不期而遇。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女。
无赖:没有道理,不凑趣,恶作剧。
玉井花:传说中神奇的莲花。
翩翩:风度潇洒。
意妙:一作“貌妍”。
嘲辞:嘲谑之辞。
斗:竞争。
诡辩:言语奇特机智。
活火:火之焰。
《因话录》卷二:“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分新茶:用新茶作分茶之戏。
一作“烹新茶”。
帝:天帝。
一说皇帝,亦通。
莫可涯:无涯,无穷尽。
一作“何莫涯”。
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咨嗟:叹息。
赏析这是一首记梦诗,李清照的记梦诗仅此一首。
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义江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五言古体诗以不换韵为正格,此诗便是一韵到底的。
但它在内容安排上,却有点像那种四句一换韵的诗:每四句各成一小段落。
诗题即首句起头二字,这是风谣乐府传统中之通例,诗中亦常有。
此诗写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梦幻中的一番游仙经历以及醒来后的感慨。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先叙入梦遇仙。
拂晓前作者一度醒来,又随着钟声进入梦境,“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
飘忽身轻,跻入云霞。
从飘飘欲仙,到梦见仙人,就十分自然。
在仙人中,作者举了人们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绿华。
可能同是女性的缘故,作者似乎对遇到萼绿华显得特别高兴。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原文
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创作背景:这首写别后相思愁绪之词,当为欧阳修早期所作,是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闺中思妇离情别绪的作品。
译文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