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专业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医学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医学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医学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和消除的过程,其中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合理用药、剂量计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关知识。

一、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第一个环节。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会影响到药物的作用效果。

通常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贴片、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其中口服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剂型、消化道的生理状态、肝功能和肠胃道的pH值等。

二、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机制是血液循环和给药部位。

药物分布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通透性和亲密性、药物与组织蛋白的结合程度、药物的分子大小和脂溶性等因素。

药物在体内分布后,不同的局部组织有着不同的收集效应和蓄积能力。

例如,一些药物会蓄积在肝脏和肺部等组织中,这些组织容易发生药物中毒。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

主要包括肝脏细胞和肠道细胞中的两种代谢途径,即肝脏细胞中的代谢和肠道细胞中的代谢。

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主要是通过肝酶系统来完成的。

肝酶系统包括多种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酯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硫酸转移酶等。

药物在经过肝酶的作用后,会产生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可以是药物本身,也可以是像酸、羧酸、酮、酚等物质。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程度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

有些药物经过肝酶的代谢后,会形成有毒物质,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四、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肝脏转换后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主要有肾脏排泄、肠道排泄和肺泡呼出。

药物在肾脏排泄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等途径。

药物排泄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结构、药物的分子量、药物的脂溶性、药物与尿液中其他成分的结合程度等因素。

药物基本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基本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
易化扩散又称载体转运。指一些不溶于脂质而与机体生 理代谢有关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借助细 胞膜上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质-通透酶而扩散。 特点:①不耗能;
②载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③饱和现象; ④竞争性抑制现象
1.药物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即逆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 度一侧转运。 特点:在转运过程中消耗能量;
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及其规律
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在 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开始恒速给药时药物吸收快于药 物消除,体内药物蓄积。约经过5个半衰期,给药速 度与消除速度趋于相等,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 衡时,锯齿形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即到稳 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
不需载体,无饱和性; 没有竞争性抑制。
1.药物的跨膜转运
影响药物被动转运的因素
药物脂溶性高低; 药物分子量大小; 药物的解离度。
多数药物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药物在体液中可部分解 离。 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 而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容易扩散。
1.药物的跨膜转运
影响药物解离度因素
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合理的给药方案应该是使稳态血药浓度的峰值
(CSS- max)略小于最小中毒血浆浓度(MTC)而稳态 血药浓度的谷值(CSS-min)略大于最小有效血浆浓 度(MEC),即血药浓度波动于MTC与MEC之间的治 疗窗内。一日总量相同,服药次数越多,每次用药 越少,锯齿形波动也越小。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 采用多次分服的方案较好。

药物代谢动力学深度解析

药物代谢动力学深度解析

药物代谢动力学深度解析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药物代谢过程中所涉及的动力学参数的学科。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毒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代谢途径、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其转化成代谢产物并从机体中排出的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药物的转化,通常是药物被代谢酶催化发生氧化、还原、水解和甲基化等反应;二是转化产物的排泄,通常是通过肝脏、肾脏、肺、肠等机体器官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键参数包括生物学半衰期、清除率等。

生物学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代表着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身体清除药物的数量,一般用升/小时表示。

药物的清除率是由药物本身和机体的生理血流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药物代谢的途径药物代谢可主要分为肝脏代谢和非肝脏代谢两种途径。

1、肝脏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最具活性的代谢器官。

肝脏代谢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一是药物在肝脏中被代谢酶所代谢的相对缓慢的过程,通常被称作相位I代谢;二是在肝脏中将药物代谢产物二次化合物进一步代谢的过程,通常称作相位II代谢。

肝脏代谢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P450)和非CYP450酶系统。

CYP450酶是以细胞色素为辅基质,催化药物代谢的酶群。

CYP450酶的活性调节因素主要包括药物、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肝脏代谢过程中,药物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更强的水溶性,从而增加了肾脏排泄的可能性。

但同时,药物代谢也可能生成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或者与其他药物、代谢产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治疗上的风险。

2、非肝脏代谢非肝脏代谢即为肝脏之外的器官参与药物代谢,如肠道、肾脏、肺等。

这些器官中含有多种代谢酶,如肠道细菌酶、肠道CYP酶、肠道酯酶等。

如Erythromycin(红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抗菌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中,但其也可以在肠道中发生代谢和消化。

药物代谢学知识点

药物代谢学知识点

药物代谢学知识点药物代谢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其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的学科。

了解药物代谢学的知识对于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在机体内,药物分子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代谢产物或原型。

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物的水溶性,便于排泄,同时也能改变药物的药理活性。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的内质网中,也可以在肠道、肺脏、肾脏等器官中进行。

药物代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相1代谢和相2代谢。

相1代谢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代谢的物质,如醇类、酮类以及醛类。

相2代谢则是将相1代谢产物结合上水合物基团,形成更为极性的代谢产物,如酸类、硫酸酯类和葡萄糖醛酸等。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涉及药物代谢饱和和半衰期等参数。

药物代谢饱和是指当药物的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药物的代谢速率不能随剂量的增加而继续增加,而是趋于平稳。

药物代谢饱和通常是由于药物与代谢酶结合位点有限所致。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降解的时间。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越长,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的速度就越慢。

药物的半衰期可以通过药物的消除率和分布容积来计算。

对于大部分药物而言,药物的半衰期在4个小时至24小时之间。

三、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药物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1. 遗传因素:个体间存在遗传多态性,在药物代谢酶的基因表达上存在差异。

例如,CYP2D6酶在人群中存在广泛的亚型,从而导致对同一药物的代谢差异较大。

2. 环境因素:饮食、环境污染物、疾病状态等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药物代谢。

例如,饮酒和吸烟会影响酒精和尼古丁的代谢。

3. 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更多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对药物代谢酶的抑制或诱导。

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转运(drug transport)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生物 膜的运动过程,也称药物的跨膜转运。 1.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跨膜扩散(lipid diffusion,又称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的形式通过细胞膜的。此种形式的转运,药物 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不需耗能,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也无竞争性拮抗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药物的转 运一方面取决于转运膜的性质,面积,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梯 度,另一方面受药物本身性质的影响。其中,极性小,脂溶 性高的药物比较容易通过生物膜。由于药物多是弱酸性或弱 碱性的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以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形式存 在,离子型的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生物膜;非 离子型的药物极性小,脂溶性高,容易通过生物膜。因此, 改变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可以影响药物的转运过程。
容易通过生物膜转运,而在酸性环境下,离子型
多,非离子型少,不易通过生物膜转运。
了解pH的变化对离子转运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有很重 要的意义。当一个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的弱酸性药物中 毒时,为了减少药物在肾脏的重吸收,加快药物排泄,可 以采取碱化尿液的措施。 2 .一些机体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糖类,氨基酸,维生 素,多种离子及少数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物质, 如:甲基多巴,5-氟尿嘧啶等物,它们不能通过简单扩散的 方式被吸收。其吸收需要特定的载体。此吸收方式称为主 动转运。以主动转运形式吸收的药物,能逆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转运,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拮抗现象,也需要耗 能。另有一些药物的吸收类似简单扩散,但需要载体协助, 特称为异化扩散(facilitated)。除了上面所述的几种转运 方式外,尚有滤过、胞饮等形式,但它们在药理学上的意 义不大(有些方式具有毒理学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知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知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知识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经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在药物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代谢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药物的代谢将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并且,药物的代谢也是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其中的酶系统可分为两种类型: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ytochrome P450 enzyme system)和非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分别负责药物代谢中的氧化、还原、水解和酰化等反应。

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途径,它能代谢多种药物,是药物代谢的主宰。

药物代谢通常被分为两个阶段:相I反应和相II反应。

相I反应相I反应是指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氧化或还原药物,使其更易被相II反应代谢或排泄,从而减轻体内药物的负荷。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药物转化为更易被水解、酰化和甲基化等相II反应代谢的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有多种,包括加氧、去氧、脱硫等。

其中,加氧反应是最常见的,它包括羟化、醛化和酮化等反应。

相II反应相II反应是指将药物代谢产物与辅酶结合,通过转移化学基团来使药物代谢产物更加水溶性,从而被体内代谢或排泄。

相II反应的代谢途径有很多种,包括酰化、硫化、醇化和甲基化等。

药物代谢速率药物代谢速率是指一个药物从经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吸收到治疗所需浓度之间的关系。

药物代谢速率取决于药物吸收和分布的速度,以及药物在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中消耗的时间和酶的含量。

血浆中药物水平的变化取决于药物的剂量、吸收性质和药物代谢速率等因素。

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代谢研究的一部分,它涉及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包括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药物代谢途径等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代谢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全国注册药师的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知识点解析

全国注册药师的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知识点解析

全国注册药师的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知识点解析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全国注册药师考试中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本文将对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可以发生在肝脏、肠道、肺脏、肾脏等器官中,其中肝脏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

1. 药物代谢的类型药物代谢可分为两种类型:相对不活性代谢和相对活性代谢。

相对不活性代谢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转化为无活性代谢产物,药效较低或无药效;相对活性代谢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转化为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

2. 药物代谢途径药物代谢途径主要有氧化、还原、水解和酯化等。

其中,氧化是最常见的代谢途径,通过酶系统参与。

药物代谢产物的极性往往比原药物高,有利于排泄。

3. 药物代谢酶系统药物代谢酶系统主要由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和草药相互作用酶系统组成。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包括多种同功酶,参与药物的代谢和解毒作用。

草药相互作用酶系统主要指草药对肝脏酶的影响,从而干扰药物的代谢。

二、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体内动力学。

1. 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血液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化学性质、给药途径、剂型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受到血流、脂溶性和药物与组织蛋白的结合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前文已有介绍,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

药物的排泄则通过肾脏、肠道、肺等途径进行。

4. 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至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和给药次数。

总结: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全国注册药师考试来说,也是必考内容。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即:F = A/D ×100% A: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D:用药总量。
绝对生物利用度:同一制剂,不同给药途径的AUC
(五)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
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外 表面几乎全部为星形胶质细胞所包围。许多 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穿透,脂溶性 高或分子量小的药物可透过。
Blood-brain barrier limits drug access to brain
(五)体内屏障:
2. 胎盘屏障
2.易化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具有饱和性 具有竞争性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LOCUS OF ACTION
“RECEPTORS”
Bound
Free
TISSUE RESERVOIRS
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药酶诱导药:凡能够增强药酶活性的 药物(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 等)。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下降,并 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药的剂量。
药酶抑制药:凡能够减弱药酶活性的 药物(异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 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增强,并可产生 中毒,应减少其他药的剂量。
简单扩散
顺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的条件:脂溶性、解离度、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
与非解离型,后者脂溶性高。
现以弱酸性药物为例说明(H-H方程)
HA
H+ + A-
Ka = [H+][A-]
[HA]
- lgKa= -lg [H+][A-] [HA]

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

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

Pharmacokinetics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与概述服给药等)进入机体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吸收disribution)、代谢:ADME药物的体内过程直接影响到药物在其作用部位的浓度和有效浓度维持的时间,从而决定药物作用效果的基础,是临床制定给药方案的依据。

Bound组织器官分布A 消除¾特点:不需载体,无饱和性各药间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跨膜转运(passive transport)和载体转运被动转运包括:滤过(filtration)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滤过(filtration):亲水性的膜孔,4埃-40埃,水溶性药物借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亲简单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又称脂溶扩散(lipid diffusion),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有关。

非极性、解离度小或脂溶性强的药物容易通过。

大部分药物属于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解离度影响他们的脂溶性。

pKa:弱酸弱碱类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的pH 值。

¾体液对弱碱类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¾膜两侧不同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较:药物总量¾在膜两侧处于不同状态时,弱酸性药物被动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的计算方法主动转运特点:可逆浓度差转运有竞争性抑制现象(例:丙磺舒与青霉素)易化扩散(facilited diffusion)特点:不需要能量,有饱和性(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维生素B12通过胃粘膜)。

主要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向血液循环中转运的过程血管内给药途径无吸收过程,血管外给药途径有吸收过程。

¾药物的理化性质:极性、解离度、脂溶性¾给药途径:消化道给药(口腔、胃、直肠);消化道外给药途径(肌内,皮下,肺等)首关效应口服给药1、口腔吸收:舌下under tongue 起效快,绝大部分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首关效应:脂溶性高的药物硝酸甘油:3、小肠及直肠吸收per rectum儿童、呕吐、昏迷时采用;50%不经过肝脏;不规则、不完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

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

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动力学特征的科学领域。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则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转化速率、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消除等方面。

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研究。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代谢酶:人体内存在多种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酯酶、醛脱氢酶等。

这些酶在药物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药物与代谢酶之间的亲和性和速率决定了药物的代谢速度和代谢途径。

2. 代谢途径:药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水解、酰基转移等多种途径进行代谢。

不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可能不同,甚至同一药物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代谢。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有助于预测药物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的选择。

3. 代谢产物:药物经过代谢反应后生成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毒性。

有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而有些则可能具有毒性。

因此,了解药物的代谢产物对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4. 代谢动力学参数:药物的代谢速率可以用一些动力学参数来描述,如药物的半衰期、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消除速度,从而指导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

总结起来,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涉及药物代谢酶、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代谢动力学参数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药代动力学知识点

药物药代动力学知识点

药物药代动力学知识点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动力学过程的科学,揭示了药物从给药到消除的整个过程。

了解药代动力学知识对于合理用药和治疗效果的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参数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吸收:药物进入体内的过程,通常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

吸收速度、吸收程度和生物利用度是吸收的主要指标。

(2)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涉及到药物在血浆和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分布情况。

体内组织对药物的亲和性及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生物膜的存在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3)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物的亲水性,便于药物从体内排泄出去。

(4)排泄:药物从体内排泄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和胆汁等途径进行。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能力等因素有关。

2. 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1)生物利用度(F):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循环系统后在体内的可用部分与给药总量的比值。

生物利用度反映了药物在吸收过程中的损失情况,对于给药途径的选择、给药剂量的确定非常重要。

(2)半衰期(t1/2):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时间。

半衰期的长短直接影响药物的给药频次和药效的持续时间。

半衰期还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

(3)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清除体内药物的能力。

清除率与药物的半衰期直接相关,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总体消除速率估算得到。

(4)最大浓度(Cmax)和最小浓度(Cmin):药物在给药后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两个参数常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3.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药物代谢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36
人类细胞色素P450家族
目前已证实的人CYP家族:
CYP 1-5, 7, 8, 11, 17, 19, 21, 24, 26, 27, 39, 46, 51
功能:
CYP 1, 2A, 2B, 2C, 2D, 2E, 3 外来物代谢 CYP 2G1, 7, 8B1, 11, 17, 19, 21, 27A1, 46, 51 内源性类固醇 激素的代谢 CYP 2J2, 4, 5, 8A1 脂肪酸代谢
8
解离性和离子障 (ion trapping)现象
解离性是指水溶性药物在溶液中溶解后 可生成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非离子型药物疏 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容易吸收。 离子型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易跨 膜转运,被限制在膜的一侧,形成离子障(ion trapping)现象。 临床应用的药物多属于弱酸性或弱碱性 药物,它们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的解离状态 不同。
P.O 门静脉入肝脏 如硝酸甘油不宜口服 药物浓度
首过效应愈强,药物被代谢越多,其血药 浓度也愈低,药效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19
药物的首过效应
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到达肝脏,一部分药物将在代 谢酶作用下被代谢
20


① ②
舌下给药(sublingual) 直肠给药(per rectum) 注射给药 静注(intravenous injection,iv) 静滴(intravenous infusion)
30
四、药物代谢
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 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 导致药物化学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称生 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药物发生转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脏,此外 肠黏膜、肾、肺、体液和血液等组织的酶参 与某些递质和药物的转化或灭活作用。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Ⅰ相反应指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是指机体向原形药物分子加入或从原 形药物分子去除某个极性基团的过程,如加入或去除—OH、—COOH、— NH、—SH或—CH3等。这类化学反应可使大部分有药理活性的药物转化为无 药理活性的代谢物。
2.Ⅱ相反应
Ⅱ相反应指结合反应。经Ⅰ相反应的代谢物或某些原形药物,可与体内的 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乙酰基等内源性物质在相应基团转移酶的催化下 进行结合反应。结合后的产物药理活性降低或消失,水溶性和极性增加,易经 肾脏排泄。
(二)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可使药物迅速而 准确地进入体循环,肌内注射及皮下注射 的药物则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
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注射部位的血流量 及药物的剂型有关。肌肉组织的血流量明 显多于皮下组织,故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 吸收快。水溶液吸收迅速;油剂、混悬剂 或植入片可在注射局部形成小型储库,吸 收慢,作用持久。
2.药酶 抑制剂
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生成的药物称为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西 咪替丁、异烟肼等。
四、药物的排泄
(一)肾排泄
1.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通透性较强,除血细胞、大分子物质及与血 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外,大多数游离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小球滤过进入 肾小管管腔内。
2.肾小管分泌 只有极少数的药物可经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有两类主动分泌的转运系统,即有机酸转运系统和有机碱转运系统,分 别转运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当分泌机制相同的两类药物经同一载 体转运时,还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二)滤过
滤过(filtration)又称膜孔扩散,是指 直径小于生物膜膜孔的水溶性药物借助膜两 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携至低压侧的 过程。毛细血管壁的膜孔较大,多数药物可 以通过;肾小球的膜孔更大,大多数药物及 代谢产物均可经过肾小球滤过而排泄。但多 数细胞膜的膜孔较小,只有小分子药物可以 通过。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Ka:酸性电离常数
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其固定的pKa值。 。
一个弱酸性药物(布洛芬,pKa=4.4)
胃液 (pH=2.4)
血液
尿液
(pH=7.4) (pH=8.4)
10pH-pKa
10-2
103
104
[离子型][A-] 0.01
1000 10000
[非离子型] [HA] 1
1
1
总量
1.01
1001 10001
胃肠道内影响吸收的因素
(2) 静脉注射给药(Intravenous,iv)
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吸收完全
(3)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Intramuscular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m and sc)
被动扩散+过滤,吸收快而全
毛细血管壁孔半径40Å,大多水溶性药 可滤过
肝药酶的特性
1) 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转化;
2) 变异性较大:常因遗传、年龄、营养 和疾病等机体状态的影响而存在明显的 个体差异;如CYP450多态性
3) 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 (酶诱导)或减弱(酶抑制)现象。
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
药酶诱导 (Induction):
苯巴比妥、利福平,环境污染物等
解离性是指水溶性药物在溶液中溶解后 可生成离子型或非离子型。
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跨膜转运,易吸收 离子型药物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易跨 膜转运,被限制在膜的一侧,形成离子 障(ion trapping)现象。
酸性药 (Acidic drug):
HA H+ + A
碱性药 (Alkaline drug):
logC Time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利福平
香豆素类、地高辛、糖皮质激素类、美沙酮、
美托洛尔、口服避孕药、普萘洛尔、奥美拉唑
常用药酶抑制剂及受影响的药物
抑 制 剂 氯霉素、异烟肼 受 影 响 的 药 物 双香豆素、丙磺舒、甲苯磺 丁脲 氯氮卓、地西泮、华法林
西米替丁
五、排泄(excretion)
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 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弱酸性药物 阿司匹林 头孢噻啶 呋塞米 青霉素 噻嗪类利尿药 丙磺舒 弱碱性药物 吗啡 哌替啶 氨苯蝶啶 多巴胺
2、胆汁排泄 和 肝肠循环
Liver Bile duct
Gut Portal vein
Feces excretion
肝肠循环
有的药物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 合后分泌到胆汁中,随后排泄到小肠中被 水解,游离药物可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经肝门静脉重新进入体循环,这种在小肠、 肝、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使药物 作用时间延长。
1.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药物借助于特殊的载体并需消耗能量
的跨膜转运,可以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 度高的一侧转运,又称逆梯度转运或上 山转运。
主动转运的特点
①需要载体
②消耗能量
③转运时有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如有机酸(或有机碱)药物的转运:青霉素 和丙磺舒在肾小管的主动分泌。
药物/代谢产物 (血循环)
肾脏 体外 胆道,乳腺,汗腺,肺
1.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 (glomerular filtration)
肾小管主动分泌 (active tubule secretion)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 (passive tubule reabsorp-tion)

药物代谢动力学吐血整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吐血整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1.被动扩散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2.孔道转运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的血流速率及膜的性质有关3.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有选择性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常需要能量4.其他转运方式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二、胃肠道中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①药物和剂型②胃肠排空作用③肠上皮的外排机制④首过效应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整体动物实验法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

缺点: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Caco-2细胞模型法Caco-2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上皮癌细胞。

优点:①作为研究体外药物吸收的快速筛选模型;②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在小肠黏膜中的吸收、转运和代谢;③研究药物对肠黏膜的毒性;④由于Caco-2细胞来源于人,不存在种属的差异性。

缺点: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②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常用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1.平衡透析法原理:利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透过半透膜的特性进行测定的。

2.超过滤法原理:与平衡透析法不同的是在血浆蛋白室一侧加压力或离心力,使游离药物快速通过滤膜进入另一隔室。

脑微血管的特性:①低水溶性物质的扩散通透性;②低导水性;③高反射系数;④高电阻性;⑤酶屏障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主要在小肠
1
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 吸收 (Absorption) 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吸收部位 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 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 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第 三 节 房室模型
一室模型(one partment open model)
二室模型(two partment open model) 定义:以简化的数学模式图(房室空间) 来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分 布与消除)。
1
2
一室模型: 假设条件 ① 将机体视“匀一单元” ② 均匀分布于血液及组织
弱酸性药物
在酸性的环境中易解离,解离性成分多,非解离性成分少,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生物膜 在碱性的环境中不易解离,解离性成分少,非解离性成分多,脂溶性高,易通过生物膜
弱碱性药物
问 题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排出?
2. 滤过(Filtration)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
98% 2% 保泰松 96% 4% 华法林
与保泰松合用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由毛细血管壁(被神经胶质细胞包围)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大分子、脂溶度低、DP不能通过 有中枢作用的药物脂溶度一定高 也有载体转运,如葡萄糖可通过 可变:炎症时,通透性↑,如青霉素难以进入健康人的脑脊液,脑膜炎时易进入。
消除 5单位/h
2.5单位/h
1.25单位/h
消除2.5单位/h

药理学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其吸收是极其迅速的。
三、局部给药
经皮给药:是指将药物涂擦于皮肤表面,经完整
皮肤吸收的给药方式。
直肠给药:经直肠给药仍避免不了首关消除。 直肠内给药的优点仅在于可避免药物对上消化道的 刺激性。
四、舌下给药(sublingual administration)
无首关消除,特别适合口服给药时易于被破坏(如 异丙肾上腺素片等)或首关消除明显(如硝酸甘油 片等)的药物
注射给药的最大特点是吸收迅速、完全。另外,注 射给药也适用于在胃肠中易被破坏(如青霉素 G 等),不易吸收(如庆大霉素等)和在肝脏中首关 消除明显(如硝酸甘油片等)的药物。
Distribution
●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主要取决于药物分布于 靶器官的速度和浓度;
●而药物消除的快慢,则主要取决于药方式,其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吸收 方式主要为脂溶扩散。影响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很 多
饮水量、是否空腹、肠蠕动的快慢、胃肠道 的PH值、药物颗粒的大小、与胃肠道内容物 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均可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首关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首关效 应,first-pass effect)
转运过程:
药物分子和载体在膜一侧结合→形成复合物→转 运到膜的对侧→复合物解离→释放出药物→载体 再返回→重新结合药物。
特点:
① 需载体、耗能
② 饱和性
③ 选择性
④ 竞争抑制现象
易化扩散
载体转运
兼有主动转运(如需载体,有饱和性、竞争
抑制现象)和被动转运(如顺浓度梯度, 不耗能)的特点。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甲氨蝶呤进入白细胞,维生素B12从肠道吸 收。
★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制剂和给药途径等。
★其中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给药途径 不同,可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pharmacokinet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及在体内的量变规律。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transport)
药物要达到作用部位,必须跨过具有类脂质的生物 膜,所以亦称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的条件:资料仅脂供参考,溶不当之处性,请联(系改正。极性)、分子质量、
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
(离子型)与非解离型(非离子型),后者脂溶性高。
现以弱酸性药物为例说明(H-H方程)
HA
H+ + A-
Ka = [H+][A-] [HA]
- lgKa= -lg [H+][A-] = - lg[H+] - lg
特点:①逆差转运:逆浓度梯度透过细胞膜; ②需载体:细胞膜为转运提供载体; ③消耗能量; ④具有饱和性、竞争性,如青霉素与丙磺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载体转运
(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2.易化扩散:也称不耗能载体转运。有载体、有竞争 性抑制现象、但不消耗能量、不能逆差转运。(被动 转运)
2.弱酸药(巴比妥类、阿司匹林)可由胃中转运到较碱 的血浆中去,而弱碱药(吗啡、利血平)则很少自胃中 吸收。
3.细胞外液(pH=7.4)较细胞内液(pH=7.0)为碱, 所以弱酸药在细胞外液中浓度高,碱化体液后,可加速 弱酸药由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扩散,有利于解除弱酸药 中毒(巴比妥类)。
4.碱化尿液可使弱酸药在肾小管的被动重吸收减少,有 利于弱酸药经肾排泄。
[HA]
[A-] [HA]
pKa = pH - lg [A-]
[HA]
pH - pKa = lg [A-]
[HA]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0 pH-pKa = [A-] 即 [离子型]
当pH = pKa 时
[HA] [HA]=[A-
[非离子型] ]
弱碱性药物则相pK反a1:0p是Ka
[A- ]
[HA] = 104 = 10000/1
离子障:是指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透过生物膜,而
离子型药物则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简单扩散的规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弱酸药在酸性体液中,或弱碱药在碱性体液中的解离 度小,药物易通过生物膜扩散转运;当生物膜两侧pH 值不等时,弱酸药易由较酸侧进入较碱侧,弱碱性药则 易由较碱侧进入较酸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载体转运
(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特点:①逆差转运:逆浓度梯度透过细胞膜; ②需载体:细胞膜为转运提供载体; ③消耗能量; ④具有饱和性、竞争性,如青霉素与丙磺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pH = 指弱
[BH+
酸[B或]
]

[离子型]
[非离子型]
例;丙磺舒碱(性弱药酸物)在pK5a0=%3.解4,离在pH=1.4 的胃液中及 pH=7.4 的血浆中时,溶解液离的型pH-与值非。解离型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胃液中:101.4 -3.4 = [ A ] = 10-2 =1/100
[HA]
血浆中:107.4--3.4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2)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药物依照 脂溶性通过细胞膜。
药物有解离型(离子型)和非解离型(分子 型)两种互变形式:非解离型药物疏水亲脂,脂 溶性大(极性低),易扩散;解离型药物脂溶性 小(极性高),较难扩散。
Drug Transport Mechanisms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filtratio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动转运
逆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载体转运
(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分为简单扩散和滤过,多数药物按前者进行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特点:不需载体、不能逆差转运、不消耗能量、无 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滤过(filtration, 膜孔扩散): 小分子药物可 直接通过生物膜的膜孔(水性信道)而扩散。
顺差转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简单扩散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2)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药物依照 脂溶性通过细胞膜。
药物有解离型(离子型)和非解离型(分子 型)两种互变形式:非解离型药物疏水亲脂,脂 溶性大(极性低),易扩散;解离型药物脂溶性 小(极性高),较难扩散。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易化扩散
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目标要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掌握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吸收、首关消除、分布、药酶 抑制剂和诱导剂、肝肠循环、Vd、t1/2、ke、一级消除动 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
2.掌握下列内容:被动转运的特点;简单扩散的规律;弱 酸或弱碱性药物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解离度的计算;(1) 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的特点;稳态血浆浓度的概念 及意义;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及特点;主要药动学参数 (F、t1/2、Vd)的概念及意义;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的特点 ;药物代谢后活性形式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