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18d67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7.png)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帝内经》中的脏腑理论: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肝肾阴虚、脾胃湿热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通过调整脏腑功能,中医药可以达到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2.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3. 中医药调理全身气血:中医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方法是通过中草药的内服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苦瓜等。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和病机的不同进行组方,个体化地治疗糖尿病。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根据体质特点和病情,采取合理搭配食物,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以穴位按摩为主要手段,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按等。
4.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的症状。
5. 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体内能量的消耗。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以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2型糖尿病35例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2型糖尿病35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815bc40508763231121245.png)
1368中医辨证施治治疗2型糖尿病35例刘国安驻马店市新蔡妇幼保健院(4635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5例,中药组用中医药治疗,西药组口服二甲双胍(每次0.25g,每天3次,餐时口服),疗程3个月。
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与74.29%。
中药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
中药组能同时防治许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而西药组没有这方面作用。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副作用小,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2型糖尿病;价值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中西医均是以“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浊、尿甜、疲乏为主症。
糖尿病当今己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病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表明,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己超过1亿,并提示发病率有逐年递增、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趋势,且常带来许多严重并发症。
因此,W H O把每年11月14日定为糖尿病日,目的在于提醒人类对本病的认识,加强防治。
当今我国60岁以上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10%以上,是总人群的3倍。
根据广安门医院林兰教授的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气阴两虚型患者占绝大多数。
从2005年6月~2007年12月,笔者在门诊收治70例2型糖尿病,一组用中药治疗,一组用西药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中药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0岁。
病程7~10年,平均5年。
西药组35例中,15例,女20例;年龄40~70岁。
病程8~11年,平均6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O.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 H 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拟定。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与辩证施治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与辩证施治](https://img.taocdn.com/s3/m/5fcc10a66bec0975f465e2c7.png)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Ⅰ期:糖尿病前期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①早期神经病变。
电生理检查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
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Ⅰ~Ⅱ期。
③早期糖尿病肾病。
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等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30~300mg/24h )。
④可伴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
病机特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完美DOC格式整理Ⅴ期:合并症晚期合并症严重,或脏器严重损害,或器官或肢体残废,具有下列一项即可: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②糖尿病肾病肾衰进入尿毒症期。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④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
⑤严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
Ⅳ期:合并症中期合并症加重至功能失代偿,具备下列一项即可: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Ⅴ期。
②临床糖尿病肾病(尿蛋白>0 5g/24h)至肾功能失代偿。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至心功能失代偿。
④典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顽固性腹泻,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机特点: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络脉瘀阻,痰瘀互结。
(1)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https://img.taocdn.com/s3/m/ef4261c876c66137ef06197d.png)
辨证治疗糖尿病3则患者,男,56岁。
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2个月,在当地县医院检查诊断Ⅱ型糖尿病,服用清热养阴中药汤剂40天,无明显效果。
刻诊: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舌质淡胖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濡缓。
检查:尿糖++++,空腹血糖13mmol/L。
辨证: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法:健脾和胃,燥湿化痰。
方用四君子汤合平陈汤加减。
处方:台参20g、苍术15g、白术10g、厚朴10g、半夏10g、陈皮10g、云苓12g、佩兰叶12g,6剂。
服完上述药后患者口渴多饮等症状明显好转,较前感觉有力,舌苔见薄白,药已有效,效不更方,继前方连服28剂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尿糖+,空腹血糖6.8mmol/L。
嘱患者改服六君子丸,并节制过食辛辣及肥厚等食物,以巩固疗效。
按: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根据辨证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其病机非脾胃躁热伤阴之证,而是属脾虚痰湿内蕴之证候。
因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因脾虚湿困,运化失职,水谷之精微物质不循常道而随小便下流则成糖尿,因精微物质不能输送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消瘦乏力。
张景岳在《求本论》中说“直取其本,则生诸病,无不皆退”,因此治疗一反俗套,而取之无效,辨证未用健脾燥湿化痰之法,用四君子汤合平陈汤加减已取卓效。
2 肾气(阳)不足,固摄失职患者,女,49岁,患者有糖尿病史2年,经常服用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病情未见好转。
患者主要表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量6000ml左右,尿多混浊,食量增多,消瘦,腰酸腿软,四胶发凉,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检查:尿糖阳性(++++),酮体阳性,空腹血糖19mmol/L,辨证:肾气(阳)不足,固纳气化无权而致消渴。
治法:补肾温阳固脱,处方用金匮肾气方加减,处方: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20g、龙眼肉12g、云苓12g、肉桂6g、熟附子6g、菟丝子10g、构杞子15g、草薢10g、覆盆子10g、益智仁10g。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e4a90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9.png)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在研究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独特魅力。
一、整体观念:平衡阴阳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整体观念,通过平衡阴阳,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1. 阳虚阴盛:中医认为,糖尿病多见于阴虚阳亢的体质。
因此,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在于滋阴清热,平衡阴阳。
通过中药调理,可改善机体功能,减轻病情。
2. 脾胃失调:中医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视脾胃为“后天之本”。
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着脾胃功能紊乱的问题,因此治疗糖尿病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中医会选用一些能健脾和胃的药物,以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代谢水平。
3. 肝肾阴亏:在中医理论中,肝肾为人体的重要脏腑。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肝肾阴虚的情况,因此治疗需重视肝肾的调理。
中医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促进肝肾的阴精生成与补充,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二、个体化治疗: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辨证施治。
中医医师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糖尿病证型和相应的治疗原则:1. 阳虚证:表现为体虚乏力,手脚冰凉,腰腿酸软等。
治疗原则是益气固表,选用补气健脾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来调理机体,提高阳气水平。
2. 阴虚证:表现为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等。
治疗原则是滋阴清热,选用润肺养阴的中药,如玄参、麦冬等来滋养阴液,降低血糖水平。
3. 湿热证:表现为口苦口干,尿频尿急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选用泻火消肿的中药,如茯苓、车前子等来清热解毒,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4. 脾胃虚弱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选用健脾和胃的中药,如党参、山药等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代谢水平。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https://img.taocdn.com/s3/m/3eb7f2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9.png)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血瘀滞、阴阳失调、脾胃失和而引起的。
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阐述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方法,提供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保健建议。
一、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的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和痰湿四种类型。
气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减弱等;阴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烦热口渴、消瘦、心烦健忘等;阳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尿频、腰膝酸软等;痰湿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口干苔黄、体重增加、大便滑腻等。
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1. 气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气虚型糖尿病是由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益气健脾。
患者可选择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薏仁、白扁豆等,有助于补充气血;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气血的运行。
2. 阴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阴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阴液亏损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滋阴清热。
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百合、枸杞等,有助于补充阴液;同时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3. 阳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阳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阳气虚衰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温补阳气。
患者可选择食用具有温补功能的食物,如桂圆、杜仲、肉类等,有助于温补阳气;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水平。
4. 痰湿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痰湿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湿气过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祛湿化痰。
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利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荷叶、山楂等,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肠道通畅。
三、糖尿病的中医保健建议除了辨证施治外,中医还提供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建议,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首先,合理膳食是至关重要的,要避免暴饮暴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其次,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消耗,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重要的,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平稳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药辨证施治糖尿病的原理与方法
![中医药辨证施治糖尿病的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3cfd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0.png)
中医药辨证施治糖尿病的原理与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基于中医药理论,即通过辨证论治来恢复患者体内的平衡状态。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肝肾功能不足等多个因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特点和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的目的是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让体内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2.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脾胃功能的调理尤为重要。
中药中经常使用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药物,如党参、山药等,以提高脾胃的功能,增强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
3. 活血化瘀: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液循环不畅和瘀血症状,中医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4. 固肾润燥: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肾阴亏损和津液耗损的情况,中医药可以通过固肾润燥的方法来改善这些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麦冬等,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
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常常使用中药,包括复方中药和单味中药。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辨证分型,医生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剂。
比如常用的有淮山药、枸杞子、山药等,具有补脾益肾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
对于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针灸疗法有耳针和经络针灸等,可以起到调理气血、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按摩经络、调理脏腑功能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糖尿病的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1cc4591bf18583d0496459f8.png)
糖 尿病 的诊 断标准 , 内外基 国
本一致 , 中医 的辨证分型可 完全不 同, 了遵循 中医 同 但 为
病异治 、 异病 同治 的辨证规律 , 必需 采用辨病 与辨证相结 合方法 , 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12 宏观辨证与微 观辨 证相 结合 由于 中西医 学治疗 . 糖尿病的着 眼点不 同, 中医应用辨 证求 因, 因论 治的宏 审 观辨证 , 而西医着眼于细胞分子学 的研究 , 如何把 现代科 学技术 的检测方 法 同中 医的宏 观辨证 相结 合 , 是掌握 疾
良行为和习惯 , 增强治疗效 果。 因此 , 早期 治疗 对阻止疾
病的发展 , 预防脂肪肝 的形 成具有重 要意 义 , 体现 了中 也
医“ 治未病” 思想 。根 据临证 多年 的治 疗经 验 , 的 获得 以
②化痰祛瘀 , 调肝降脂 , 同病期治疗上应有侧重 , 不 确立 主 次关 系。或祛瘀为主 , 以化痰 ; 辅 或化 痰为 主 , 以祛瘀 ; 佐 或化痰祛瘀并重 , 达到痰瘀 同治之意 。常用药物 : 半夏 、 陈 皮、 莱菔 子、 泽泻 、 瓜萎 、 决明子 、 山楂 、 丹参 、 姜黄 、 泽兰 、 虎 杖、 郁金 、 葛根 、 柴胡 、 白术 、 白芍药等 。③治痰治瘀 的同时 不要忽视治气 , 因为气顺痰易消 , 气行血亦 治, 从而达到痰
的 2个折 射面 。糖 尿病引 起糖 、 白质 、 肪代 谢 紊乱 , 蛋 脂 水、 电解质平衡 失调 , 临床表 现 为烦渴 、 故 多饮 、 多尿 、 消 瘦、 乏力等 , 的本质是虚证 , 象是热证 。故 中医往往采 病 标 用清热、 益气 、 阴、 养 温阳等治则 , 以达 到机体 阴阳平衡 的 目的 , 特别是在控制并发症 方面多采用 活血化瘀治疗 , 取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c91081d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5.png)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展开全文中医治疗糖尿病是通过辩证施治来达到控制血糖目的的。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中医将其按不同的病机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等不同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又采用不同的方剂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糖尿病是西医的说法,中医是没有糖尿病病名的,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患者可出现身体消瘦、多尿、多饮、多食、尿有甜味等病证。
针对糖尿病,中医主要通过辩证施治来调理血糖,使血糖不再反复。
那么糖尿病的中医辩证论治怎么辨别?一、上消、肺热津伤症状为口干舌燥、舌边尖红、烦渴多饮、尿频量多、舌苔薄黄,脉洪数。
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
可选用消渴方加减。
生地黄、黄连、生姜、天花粉、蜂蜜、藕汁等,葛根、麦冬以生津止渴。
如肺肾气阴亏虚,可选用二冬汤,处方包括麦冬、天冬、黄芩、天花粉、甘草、知母、人参、荷叶。
其中人参赞有益气生津功效,知母、花粉、二冬黄芩则可清热解渴。
二、中消、胃热炽盛症状为形体消瘦、多食易饥、苔黄、大便干燥、脉滑实有力。
治疗以养阴增液、清泻胃炎为主。
可选用玉女煎加栀子、黄连。
处方包括熟地黄、石膏、麦冬、牛膝、知母、栀子、黄连。
其中知母、石膏有清泄肺胃之热的功效,麦冬、生地黄则有滋养肺胃之阴的效果。
栀子、黄连可清热泻火,牛膝则引热下行。
三、下消1、肾阴亏虚症状有尿频、量多或尿甜、舌质红、口干唇燥、脉沉细数。
治疗以滋阴固肾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
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有失眠、烦躁的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固精潜阳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加龟板、黄柏、牡蛎、龙骨、知母。
2、阴阳两虚症状有尿频、腰膝酸软、阳痿不举、形寒畏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时以温阳滋肾固摄为主,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如有血瘀之症,可加用山楂、丹参活血化瘀,也可以加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等被肾固摄。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c55a6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f.png)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不畅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结合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阴不足、阳有余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平衡。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养阴、益肾、温阳、利湿等功效的中药,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一些具体的针灸治疗案例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代谢和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方法。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饮食、运动和监测血糖。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摄入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健康。
在监测血糖方面,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
![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53df08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9.png)
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超过4.60亿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主要由胰岛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因素引起。
传统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药将2型糖尿病分为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证型有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肾虚气滞等。
中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明病情,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中药调理。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病情。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病人应该遵循“少甜、少脂、少盐、富含纤维”的饮食原则。
平时多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黄柏等,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量和食物的种类,有助于平稳血糖。
3. 艾灸治疗艾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些症状,如手脚冰凉、神疲乏力等。
通过燃烧艾条,对患者特定的穴位进行灸烧,可以温经散寒、调畅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多次艾灸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症状。
4.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2型糖尿病的干预也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改善血糖水平,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疗法渗透着中医药的独特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5. 运动康复中医药强调“动则通,通则不病”,运动在2型糖尿病的干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强体质,促进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通过中医药的指导和配合,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达到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的干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倡导平衡养生,具有独特的预防和调理优势。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bc4e4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正文:
一:糖尿病的概述
1.1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
1.1.1 定义: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以及伴有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1.2 分类:
a) 第一型(胰岛素依赖性);
b) 第二型(非胰岛素依赖性);
c) 妊娠期糖尿病。
二:中医辨证治法介绍
2.1 中医辩证理论基础
在对待任何一个具体临床问题时,都必须根据整个人体内外环境相互关系来进行判断。
通过观察四诊即望闻问切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结合八纲九候十三般奈尔之象形成最后确识与推断。
2.2 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所得到的辩别结果采取针灸按摩药物调节饮食运动心态保健等方式达到预防幕事发生并恢复机能平稷状态
三: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法
3.1 糖尿病的常见中医辩证类型及特点
a) 气阴两虚型;
b) 脾胃湿滞型;
c) 阳盛阴亏型。
3.2 中药方剂推荐与使用方法
根据不同的辨别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并注明用量和服用方式。
四:饮食调理建议
提供适合患者饮食习惯和禁忌事项等相关信息
五:运动保健指导
告知患者适宜参加哪些体育锻练项目以达到预期效果六:心态调节建议
给出一些建立积极心态并有效管理压力情绪等方法
七:附件:
在此处列出文档所涉及到需要提供给读者查看或文件名称列表。
八:本文所涉及法律名词解释:
- 法律名词A: 解释说明...
- 法律名词B: 解释说明...。
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护100例分析
![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护100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6b5e09a6c30c2259019e84.png)
因小 事而勃 然大怒 , 任意挑 剔 , 易动感情 。 他们 对躯 体方面 的微小 变
化, 颇为 敏感 , 常提 出过高 的治疗 或护 理要 求。 者 的心理孤 独 , 患 实 际上 是对疾 病治疗 失去信 心 , 推诿 于人 的结果 。
2 2 心理孤 独护理 .
32 老 年癌症患 者的护 理 . 老年 人 知道 自 己患癌 后 ,往往 由恐 惧 ,到 悲哀 ,到绝 望 ,有
待生 命 的 终 结 。 的 患者 善 于 调 节 自 己的情 绪 , 受 合理 治 疗 , 有 接 生 活环 境 和 谐 温 暖 , 情 稳 定 , 疗 反 应 得 到 纠 正 , 病 治 患者 出现 较 乐
观 状态 。
2过高 要求和 责怪 别人的 心理反应及 护理 【 3
2 1心理 孤独特 征 . 表 现为怨天尤 人 , 责怪 医师 未将 治疗 , 埋怨 家属 未能精心 照料 ,
【 庞安棋 , 3 ] 李丕润 , 秀珍 . 缪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 点及护理【 . J 中国误诊 】 学杂 志 ,0 6 6 7 2 2 0 ,( 4 4.
自己会 早 逝 , 牵挂 子 女 、 债务 的偿 还 等 。 悲 观 期: 生 悲 观 失 望 ③ 产
的情 绪 ,失 望 多 于 期 待 , 亡的 安 排 多 于 今 后 打 算 ,终 日郁 闷不 死
的甚 至产生 轻生 的念头 。 理人员 的首要 工作即是 打消他们 的这种念 护
头 。 与老 人谈心 , 他们 一道 回忆生 活 中的快乐 时光 , 他们感 觉 多 和 让 到值 得 留恋 的东 西很多 , 生活 依 旧美 好 。 解的 眼神 、 理 关切 的话 语 、 细心 的 开导 , 均可 起到 良好 的效果 。 求使 身患绝 症的 老人平 静 、 力 安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e8da0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5.png)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中医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分类中医将糖尿病分为糖多病、淋浊病和消渴病三种类型。
糖多病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食、多渴;淋浊病主要表现为尿液浑浊,尿频,尿急,尿少,烦躁易怒;消渴病主要表现为口渴、口干、多食、多饮。
2、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在治疗糖尿病时,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1)糖多病治疗:主要通过清热利尿、润肺化痰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黄连、茯苓、桑白皮等。
(2)淋浊病治疗:主要通过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车前子、菖蒲、薏苡仁等。
(3)消渴病治疗:主要通过清热生津、滋阴降火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玄参、麦冬、天冬等。
3、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调理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中医建议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糙米、蔬菜、水果等。
4、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强调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也有相应的要求。
中医建议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5、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中药处方示例、饮食调理方案等。
6、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辩证的理论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2)糖多病:一种糖尿病的分类,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食、多渴。
(3)淋浊病:一种糖尿病的分类,主要表现为尿液浑浊,尿频,尿急,尿少,烦躁易怒。
(4)消渴病:一种糖尿病的分类,主要表现为口渴、口干、多食、多饮。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52653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0.png)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一、病因及病机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滞、痰瘀、阴虚、阳亢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血糖升高的情况。
二、临床症状及辨证分型1.症状描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口渴、口干、视力模糊等。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糖、高胰岛素、高胰岛素抗体等特征。
2.辨证分型(1)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胸闷、脘腹胀痛等症状,舌苔黄腻,脉弦滑;(2)痰瘀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腹胀、便秘等症状,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滑或涩;(3)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夜尿频多、形体消瘦等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4)阳亢型:主要表现为多食多饮、消瘦、多汗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三、治疗原则及方药选择1.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和气滞、化痰瘀、滋阴润燥、祛阳降脂。
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调理。
2.方药选择(1)气滞型:柴胡汤加减;(2)痰瘀型:降糖胶囊、祛痰汤加减;(3)阴虚型:养阴清热汤加减;(4)阳亢型:黄芩煎加减。
四、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1.治疗措施(1)饮食调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3)运动疗法:适度有氧运动,促进血糖的消耗;(4)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2.注意事项(1)定期监测血糖和其他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2)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3)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免过度饮食和劳累;(4)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南、饮食调理指南、运动锻炼计划等相关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尿病: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施治](https://img.taocdn.com/s3/m/8b1c62f4aef8941ea76e0522.png)
古往今来 , 中医治疗 糖尿病有 多种方法 , 补 肾法 , 健脾法 ,
从肝论治法 , 笔者总结出 以下几种治疗法则 。
中医认 为消渴病 机主要 是 由于素 体阴虚 、 五脏柔 弱 、 饮食 不节 、 过食肥甘 、 情 志失调 、 劳 欲过度而导致阴虚燥热 。主要发
病机制有 以下几点 。
热痛, 或足 趾发黑 、 溃烂 , 消瘦 , 小便 频数 , 舌红绛无 苔 , 或有裂 2 - 3 毒热 内蕴型 表 现为 患肢黯红 , 微肿, 皮肤 灼热 , 甚
中 医对 糖尿 病 的辨 证施 治
周 广 明 鞠 萍 董 雪 孟祥红
( 桓台县人民医院, 山东 桓台 2 5 6 4 0 0 )
药 为佐 。 诸药合用既能清热解毒 、 散邪通 窍 , 又有行气利湿之功 效 。本 文观察组 治愈 3 9 耳, 显效 3 l 耳, 有效 1 5耳 , 无 效 9耳 ,
总有效率为 9 0 . 4 %; 对照组治 愈 2 9耳 , 显效 2 l 耳, 有效 2 0耳 ,
的发病过程 中, 痰瘀 互结 现象均不 同程度地存在。
3 . 1 滋 阴清 热法
中医认为糖尿 病的主要发病原 因是素
体阴虚 , 所 以古今 医家多选择 滋阴清热法作为治疗 消渴的基础 原则。现代研究证 明滋阴清热药能够维护血管 内环境 , 可以改 善调节血管 内环 境紊乱时 的氧化应激 、 炎症损 伤 、 血液高凝 状 态等。从 中医理论 分析 , 滋 阴清热药药性寒 凉 , 性属阴 , 可以抑 制体内阳热 , 维持体 内阴阳平衡 。药理 实验证 明滋阴清热药具 有降血糖 、 降血脂 , 提 高受体 胰岛素灵 敏度 , 预防糖尿病并 发症
的作用 。
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
![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4e6db48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5.png)
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中医定义为“消渴”病,中医治病以辨证论治为出发点,讲究从根论治。
中医对糖尿病有⼀套成熟的治疗⼿段和⽅法,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虚症,在虚症的基础上衍⽣出多多少少的实证,在病因认识上,也可在实证基础上转化为虚实交错的证候。
总之,糖尿病以虚为本,以实为表,在治疗上,可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性⽤药。
糖尿病临床上典型症状表现为尿多,⾷多,饮多,尿甜,总体是由于阴虚内热导致,证候表现多样,典型的有三个证候,即是阴虚内热证、⽓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根据脏腑分布位置有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糖尿病迁延⽇久,脏腑功能必受损,进⽽影响脾肾的⽔液,及其他物质的运化⽽淤积⾝体内外产⽣多种辩证。
脾胃乃后天⽣成之源;肾乃先天之精⽣成之源,因此在糖尿病治疗上,两者都显得⾄关重要,治疗此病尤以脾胃为最重,脾胃和则糖尿病能治愈,脾胃不和则糖尿病不能治。
关于糖尿病辨证论治,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论治;“上消”即以治肺阴虚,燥热为总体。
阴虚者⽽产⽣内热⼝燥可与⽟泉丸益⽓⽣津,⽌渴除烦且益⽓和中。
内热津亏⽽⽓阴两虚可与⼆冬汤。
⽟泉丸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草。
服法⼝服⼀次6g ⼀⽇4次。
⼆冬汤天冬(去⼼)⼆钱(6g),麦冬(去⼼)三钱(9g),花粉、黄芩、知母、荷叶各⼀钱(3g),⽢草、⼈参各五分(1.5g)。
服法⽔煎服。
“中消”即以治脾⽓阴虚,燥热为总体。
⽓阴虚者可与七味⽩术散,燥热者可与⽟⼥煎。
七味⽩术散⼈参(6g),茯苓(12g),炒⽩术(12g),⽢草(3g),藿⾹叶(12g),⽊⾹(6g),葛根(15g)。
服法为粗末,每服钱(6g),⽔煎服。
⽟⼥煎⽯膏9-15g,熟地9-30g,麦冬6g,知母5g,⽜膝5g。
服法上药⽤⽔⼀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现代⽤法:⽔煎服。
“下消”即以治肾阴虚,肾阴阳两虚为总体。
肾阴虚者可与六味地黄丸,肾阴阳两虚可与⾦匮肾⽓丸。
糖尿病治疗的中医中药辩证思路与方法
![糖尿病治疗的中医中药辩证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7ff2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c.png)
糖尿病治疗的中医中药辩证思路与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即通过“消除渴欲”来缓解病情。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辩证思路与方法,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治疗的个体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辩证思路与方法。
1. 中医辨证治疗的思路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情志、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辩证治疗的思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辨证施治、调节饮食、锻炼身体、调畅情志。
首先,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常见的辨证类型有气阴两虚、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其次,中医认为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调节饮食,主张合理配餐,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高糖食物。
同时,中医还推崇“以脾为中”,强调脾胃的调养,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此外,中医强调适度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增加肌肉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但注意运动的时机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
最后,中医注重调畅情志对糖尿病的影响。
情志不畅常常导致气机郁滞,影响脏腑功能。
中医提倡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2. 中药治疗的方法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时,常使用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中药有苦瓜、山药、黄芪、金银花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浓度,并且对各种辨证类型的糖尿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苦瓜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中医认为苦瓜具有凉血降糖、调节胰岛功能的作用。
现代研究也发现,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山药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中医认为,山药能够补脾胃、健脾益气,对于脾胃虚弱、消渴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中老年糖尿病的辨证施治
![中老年糖尿病的辨证施治](https://img.taocdn.com/s3/m/79b281d050e2524de5187eb3.png)
治愈 l , 8例 显效 2 5例 , 好转 2 O例 , 效 2例 , 无 总有 效率 为
9 4%
地、 山药 、 山芋 、 当归 、 赤芍 、 精 、 黄 元参 、 沙参 、 麦冬 、 杞。 枸
阴虚火旺加黄柏 、 知母 。方解 : 熟地滋阴补肾 , 生精填髓 , 壮 水之主为主药 ; 山芋 肉温肝 敛 阴, 益精秘气 ; 山药 益肺健 脾 而补脾阴。二药共助主药 滋补 肾阴为辅 药 , 共补 肾 , , 肝 脾
19 - 20 9 8 0 6年用上述辨证施治共观察 6 5例 , 以治 疗 3 个月为 1 个疗程 , 主要症状 消失 , 血糖正 常或 接近 正常 , 尿 糖转 阴或 ( -) 酮体 ( 。显 效 : +/ 。 一) 症状 明 显好 转 , 糖 血 8 4m/(/ 左 右 , . /, I l1 尿糖 ( 或 ( + 酮 钵 ( 。好转 : +) + ) 一) 临床
维普资讯
・
76 ・ 4
山 垦 药杂志 20 年 8月第 3 08 7卷第 8期 SaxMe , uut 08V 1 7N . hni dJA gs20 , o. , o8 3
・
中医中药 ・
中 老年 糖尿 病 的 辨证 施 治
阳泉 煤 业集 团二 矿 医 院 (4 0 8 李 炜 宏 050 )
血生津 , 以除诸症 。
1 病 因病机 中医学认 为 : 饮食 不节 , 恣食 肥甘 , 酒过 度 , 饮 临盘 大 饱。 久之酿成痰浊瘀血 , 津液 干涸 . 脏腑功能失调 , 气血津液 亏乏 。 瘀阻经络 , 逐成消渴 。 情志不随 , 肝郁气滞 , 过极化 火 , 消砾津液 , 郁滞影响 正 常气血津液运行 代谢 。形成 痰浊瘀血 , 热盛阴伤 , 阴伤 受热 J I 益盛 , 津液亏耗 , 相影 响 , 互 故而形成消渴 , 志失 常可导致 情 糖尿病。 肾虚 , 肾阳肾阴虚损 , 固摄无权 , 无力沸腾为津液 , 而 故 下趋为小便频 多。肾阴虚 而 阳抗 , 阳无制 。呈 现阴 虚燥 亢 热。 痰浊瘀血 的症状 , 成消渴。因此肾虚是引起糖 尿病 的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
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
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脏的病变为重。
如果患者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的上消症状;若患者胃热炽盛,腐熟水谷的能力过盛,则会出现多食易饥的中消症状;若患者肾虚精亏,不能约束小便,则会出现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的下消症状;若患者兼有肺燥、胃热与肾虚的因素,则会同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糖尿病的病程较长,该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日久不愈,最终会因气阴两伤而合并出现其他病变。
例如,患者若肺燥阴伤,可合并肺痨等病症,若肾阴亏耗,肝失滋润,可合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炽,蕴毒成脓,可合并疮疖、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合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痛等病症,等等。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损型和阴阳两虚型。
那么,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治疗的呢?
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量。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
其方药组成是:人参10克,黄芪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
患者若烦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
二、胃热炽盛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可选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熟地黄24克,麦冬、牛膝各9克,知母、黄连、山栀子各6克。
每日一
剂(病情严重者可每日服两剂),用水煎服。
患者若大便燥结严重可加玄参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口渴多饮、多食、便溏,或食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而干、脉弱,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功效的七味白术散。
其方药组成是: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葛根15克,木香、炙甘草、藿香各6克。
三、肾阴亏损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数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主,可选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熟地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患者若有烦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症,可加用知母、黄柏各10克(即知柏地黄汤),若神倦乏力明显,可加党参、黄精、黄芪各15克,若尿量过多且混浊,可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
四、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尿频量多且混浊如脂膏,甚则饮-溲-,同时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形体消瘦,四肢欠温,面容憔悴,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等。
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温阳滋阴、补肾固涩为主,可选用《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可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附子(先下)、桂枝各10克,熟地黄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
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患者若畏寒肢冷较甚,可加鹿茸粉0.5克(冲服),若尿过频量过多,可加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