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平台Tanzu Application Service技术架构解析

合集下载

软件开发中的云原生应用架构介绍

软件开发中的云原生应用架构介绍

软件开发中的云原生应用架构介绍随着云计算和微服务的发展,云原生应用架构在软件开发领域中愈加受到重视。

云原生应用架构不仅能够提高应用程序的可伸缩性和弹性,还能够帮助开发团队更快地推出新功能和更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概念、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它为软件开发提供支持。

一、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概念云原生应用架构是一种在云环境下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的方法。

它的理念是利用云计算、容器化和微服务来使应用程序更容易管理、扩展和升级,从而使应用程序多次重复部署、更新和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云原生应用架构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可伸缩性:应用程序可以轻松地调整到需求的变化,并且能够快速扩展或缩小。

2.弹性:应用程序能够自动适应故障,实现高可用性。

3.可观察性:应用程序状态等信息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取到。

4.高效稳定:应用程序可以快速地部署和发布,实现快速迭代和功能升级。

5.安全:应用程序的数据和交互是安全的,并且可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二、云原生应用架构的优点1.快速部署云原生应用架构是基于容器技术实现的,能够将应用程序和依赖项打包为一个完整的容器镜像,并在多个云服务器上快速进行部署。

2.可伸缩性云原生应用架构可以容易地进行扩展,部署在云环境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动扩展或缩小。

3.弹性云原生应用架构具有故障自动恢复机制,即便出现故障,应用程序能够自动重新启动,尽快恢复服务。

4.微服务架构云原生应用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服务,每个服务只负责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使应用程序更加模块化、可维护和易于扩展。

5.适应性云原生应用架构能够适应不同的部署环境,包括各种云环境、私有云和混合云等。

三、云原生应用架构的组成1.容器:容器化是云原生应用架构的基础,可以将应用程序、依赖项和环境打包为一个完整的单元。

2.编排:编排工具可以自动化管理容器应用程序的部署,管理和更新。

3.调度:调度系统负责将容器放置在适当的云服务器上,并执行自动扩展和故障转移等操作。

云原生应用的标准架构模式

云原生应用的标准架构模式

云原生应用的标准架构模式一、概述云原生应用是一种面向云环境的应用程序,它具有可伸缩、弹性、可观察、安全和易于部署的特点。

为了实现这些特点,云原生应用通常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架构模式,以确保在不同云平台和基础设施上的互操作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云原生应用的标准架构模式。

二、架构模式1.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独立服务的架构模式。

每个服务运行在其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通信机制相互通信。

这种架构模式使得应用程序可独立扩展和修复,同时提高了容错性和灵活性。

微服务架构适用于需要高度可伸缩、高可用性和可观察性的场景。

2.容器化架构容器化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单个文件(容器)的架构模式。

容器化应用程序可以在任何支持容器化的云平台上轻松部署和运行。

容器化应用程序的部署速度快、资源利用率高,并且易于管理。

此外,容器化应用程序还具有可移植性,可以在不同的云平台之间轻松迁移。

3.事件驱动架构事件驱动架构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架构模式,它通过将应用程序分解为事件产生器、事件处理器和事件存储器来工作。

这种架构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事件驱动架构适用于需要处理大规模、异步和不可预测事件的场景。

4.服务网格架构服务网格架构是一种在微服务架构上构建的架构模式,它提供了一种机制来保护和管理微服务之间的通信。

服务网格充当应用程序的网络层,负责流量管理、身份验证、授权和熔断等任务。

服务网格架构有助于提高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安全性,并简化分布式系统的管理。

三、关键技术1.Docker:Docker是一种流行的容器化工具,它允许开发人员打包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为一个轻量级的容器文件(Docker镜像),并在任何支持Docker的平台上运行。

2.Kubernetes: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容器编排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管理员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

云原生和Serverless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实例

云原生和Serverless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实例

云原生和Serverless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实例云原生和Serverless是两种不同但相关的云计算技术,它们都致力于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云原生和Serverless的基础知识,并讨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云原生基础知识云原生是一个由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发起的概念,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构建、部署和管理现代化的应用程序。

云原生应用程序通常包括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动态编排、自动伸缩和自动恢复等特性。

微服务架构是云原生应用程序的核心构建模块,它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都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管理。

这种架构使得应用程序更易于开发和维护,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容器化部署则是通过将应用程序及其所有依赖打包到一个独立的容器中,使得应用程序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一致地运行。

Docker是目前最流行的容器化技术,它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容器格式和一套工具,使得开发者能够方便地构建、发布和运行容器化应用程序。

动态编排是指自动管理和调度容器化应用程序的过程,其中Kubernetes是目前最流行的动态编排工具。

Kubernetes能够自动部署和扩展应用程序,监控容器的健康状态,并在需要时进行自动恢复。

这种自动化能力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云原生应用程序还通常具有自动伸缩和自动恢复的特性。

自动伸缩能够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自动调整应用程序的资源分配,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自动恢复则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应用程序的故障,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总之,云原生应用程序借助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动态编排和自动化管理等技术,使得应用程序更加灵活、高效和可靠。

这种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并成为构建现代化应用程序的标准做法。

Serverless基础知识Serverless是一种计算模型,它让开发者能够无需管理服务器即可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

云原生技术架构与应用实践

云原生技术架构与应用实践

云原生技术架构与应用实践一、引言云计算是目前IT业界的一种主流技术,而云原生技术是云计算的一个分支。

云原生技术主要是为了适应云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架构,其具有高可用性、弹性伸缩、自动化运维等特点,是目前云计算架构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介绍云原生技术的架构和应用实践。

二、云原生技术架构云原生技术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应用程序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和持续交付。

其中应用程序架构包含容器化、微服务和服务网格,基础设施架构包含弹性计算、存储、网络以及监控与日志,持续交付包含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

1. 应用程序架构(1)容器技术容器化是云原生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容器可以在不同的云平台上不断运行,并且容器之间相互隔离。

它可以快速启动和停止,并且可以在多个容器之间进行数据共享。

Docker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容器技术。

(2)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将应用程序划分为多个服务,每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使用自己的协议和数据格式。

微服务之间使用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通信,比如REST API。

微服务可以快速部署、升级和维护,是云原生架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服务网格服务网格是一种将微服务之间通信规则集中管理的方法。

服务网格可以提供一些安全措施,例如流量控制、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

目前较为流行的服务网格实现包括Istio和Envoy。

2. 基础设施架构(1)弹性计算弹性计算是指计算资产能够弹性地扩展和缩减。

弹性计算可以结合自动化伸缩实现自动负载均衡和容错。

云服务商(例如AWS、Azure和Google)为用户提供了弹性计算的服务,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包括虚拟机(VM)和容器服务。

(2)存储存储服务是云原生架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云服务商提供了各种存储服务,例如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和块存储。

这些服务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横向扩展、自动备份和冷热数据分离。

(3)网络云原生架构中的网络是一种虚拟化的网络模型,用于管理和隔离容器之间的通信。

云原生应用平台架构解析

云原生应用平台架构解析
12
Microservices with Containers
Container
App process
Container
App process
Conatiners Exist for Many Years • Solaris Zones, FreeBSD Jails, OpenVZ, LXC
App process
– Software Defined Datacenter for Containers – single operational model for all
workloads – Performance and packaging optimizations – faster boot, smaller footprint
18
Secure Container Runtime
Microservices governance
3
Summary
Container Developer Stack
Developer Tools Container Packaging Linux Optional: Type 2 Hypervisor Dev’s Laptop
16
Cloud Native Platform – Dev & Production Stack, DevOps Process
Management App Definition, Policies, and Provisioning Developer Tools Container Cluster Scheduler
15
Microservices governance
Developer is a First-Class User of the Cloud

探索云原生应用架构的特点与优势

探索云原生应用架构的特点与优势

探索云原生应用架构的特点与优势云原生应用架构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应用开发和部署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方式,云原生应用架构具有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一、特点:1. 微服务架构:云原生应用架构采用了微服务架构,将应用拆分为一系列独立的小型服务,每个服务只关注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模块化和解耦,提高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

2. 容器化部署:云原生应用采用容器化部署方式,将每个微服务打包进独立的容器中,实现跨平台部署和隔离。

容器化部署可以提高应用的弹性和可伸缩性,简化部署流程,降低依赖性和冲突性。

3. 弹性扩展:云原生应用架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进行弹性扩展,根据流量的变化自动增加或减少容器实例数量。

这种弹性扩展的能力可以提高应用的可用性和性能,有效应对高并发和突发流量。

4. 持续交付: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流程倡导持续交付的理念,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和自动化测试。

这样可以缩短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周期,提高交付速度和质量。

5. 可观测性:云原生应用架构提倡可观测性,即通过监控、日志和指标等手段全面了解应用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优势:1. 灵活性:云原生应用架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扩展,提供灵活性,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

2. 高可用性:云原生应用采用容器化部署和弹性扩展的方式,可以实现高可用性,保证应用的持续可用性和稳定运行。

3. 效率提升:云原生应用架构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持续交付和部署,可以提高开发、测试和部署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4. 成本降低:云原生应用架构可以根据实际流量需求进行弹性扩展,避免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5. 可维护性:云原生应用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应用拆分为独立的服务模块,方便维护和升级,降低潜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云原生应用架构具有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弹性扩展、持续交付和可观测性等特点,同时具备灵活性、高可用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可维护性等优势。

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架构和实践

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架构和实践

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架构和实践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云原生应用开发逐渐成为了当前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架构和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指南。

一、什么是云原生应用云原生应用是指设计和构建基于云技术的应用程序,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弹性、可扩展和容错等特性。

云原生应用开发可以让应用程序更好地适应云环境,提高开发效率和应用性能。

二、云原生应用开发的基本原则1. 微服务架构:云原生应用开发倡导使用微服务架构来构建应用。

微服务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些独立的小型服务,每个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2. 容器化:云原生应用常使用容器来部署和运行应用。

容器技术可以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可移植的容器镜像,提供了更好的应用隔离性和部署效率。

3. 自动化运维:云原生应用开发强调在开发和部署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如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和监控等。

通过自动化,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三、云原生应用开发的实践过程1. 环境准备:搭建云原生应用开发环境,包括安装容器平台(如Docker)、编写Dockerfile文件定义容器镜像等。

2. 应用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架构设计,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微服务,确定微服务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

3. 编码实现: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框架进行微服务的开发实现,确保各个微服务的功能完备和可靠。

4. 容器化与部署:将每个微服务打包成独立的容器镜像,并通过容器编排工具(如Kubernetes)进行部署和管理。

5. 自动化测试和监控: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对每个微服务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6. 持续交付与持续集成:使用持续集成工具(如Jenkins)将代码和配置的更改集成到主干分支,并自动构建和部署。

7. 故障处理与扩展:实时监控应用程序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情况。

简单易懂云原生技术架构

简单易懂云原生技术架构

简单易懂云原生技术架构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云原生技术架构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和交付模式,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可靠和可扩展的应用程序部署与管理。

简单来说,云原生技术架构是一种用于构建和运行云上应用程序的方法论,它倡导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小型、独立的服务,并使用容器化来打包和部署这些服务。

云原生技术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将应用程序设计为一系列的微服务,这些微服务可以独立开发、构建、部署和管理。

而容器化则是云原生技术架构实现的重要手段,它使用容器来隔离应用程序及其依赖,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按需部署和运行。

云原生技术架构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应用程序的弹性、可扩展和可靠性。

通过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微服务,并使用容器化来管理和部署这些微服务,可以实现应用程序的高度弹性,即可以根据需求动态伸缩和调度应用程序的资源。

同时,云原生技术架构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平台来自动化应用程序的构建、测试和部署,大大降低了部署和运维的复杂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总之,云原生技术架构是一种基于微服务和容器化的新型软件开发和交付模式,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可靠和可扩展的应用程序部署与管理。

通过拆分应用程序为小型、独立的服务,并使用容器化来打包和部署这些服务,云原生技术架构能够提供高度弹性、可扩展和可靠的应用程序环境。

同时,云原生技术架构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平台来简化应用程序的构建、测试和部署过程,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更专注于应用程序本身的开发和创新。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组织篇章内容、层次和逻辑的框架,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获取信息。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解云原生技术架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云原生技术架构:1.2.1 云原生概述首先,我们将对云原生进行概述,介绍云原生的定义、原理和目标。

通过了解云原生的基本概念,读者可以对云原生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2.2 云原生架构要素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云原生架构的各个要素,包括容器化、微服务、弹性伸缩等概念和技术。

云原生应用的架构和设计

云原生应用的架构和设计

云原生应用的架构和设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原生应用架构和设计来构建和运行应用。

云原生应用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架构和设计模式,它具有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高效性等优点,非常适合在云环境中运行。

本文将介绍云原生应用的架构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云原生应用架构和设计。

一、什么是云原生应用云原生应用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架构和设计模式,它是围绕云环境而设计的。

它具有以下特点:(1)微服务架构:云原生应用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应用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职责。

微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地进行构建、测试和部署。

(2)容器化部署:云原生应用采用容器化部署,将应用封装成容器镜像,通过容器编排工具进行管理和部署。

容器提供了更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

(3)自动化运维:云原生应用采用自动化运维,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应用的部署、监控和维护。

自动化工具可以自动化执行各种操作,减少人为错误和手动操作。

(4)弹性伸缩:云原生应用具有弹性伸缩的能力,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自动扩容和缩容。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应用的变化和需求。

二、云原生应用架构和设计的原则云原生应用架构和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故障隔离:云原生应用需要采用故障隔离的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整个应用崩溃。

这可以通过多副本部署、负载均衡和容器编排等技术来实现。

(2)自适应能力:云原生应用需要具有自适应能力,能够针对负载和资源变化自动调整应用的部署和配置。

这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和容器编排技术来实现。

(3)可观测性:云原生应用需要具有高可观测性,能够对应用进行全面监控和诊断。

这可以通过集中日志管理、指标监控和分布式跟踪等技术来实现。

(4)数据管理:云原生应用需要采用数据管理的设计,避免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问题。

这可以通过数据库复制和分片等技术来实现。

(5)透明度:云原生应用需要具有透明度,能够方便地对外提供API和服务。

云原生应用架构

云原生应用架构

云原生应用架构云原生应用架构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软件开发和部署模式,致力于提供高度可靠、弹性可扩展的应用服务。

它的目标是利用云计算能力,实现应用程序的快速交付、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以满足当今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I. 云原生概述云原生应用架构是在云环境中构建的应用程序,具备以下特征:1. 容器化: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为容器,提供环境隔离和依赖管理。

2. 微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小而自治的服务单元,实现松耦合和独立部署。

3. 自动化运维:通过自动化工具和平台,实现应用程序的持续交付、部署和扩展。

4. 弹性可扩展:根据实时需求对应用程序进行水平或垂直扩展,以实现高可用性和高性能。

5. 敏捷开发: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迭代、持续创新,并与业务快速对接。

II. 云原生应用架构的优势云原生应用架构具有以下优势:1. 高弹性和可扩展性:云原生应用架构可以根据实时负载需求自动进行扩展,保证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性能。

2. 高效开发和交付:采用容器化技术和微服务架构,开发人员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服务,加快交付速度。

3. 资源利用率高:容器化技术可以部署多个应用服务在同一物理机上,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4. 故障隔离和快速恢复: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可以隔离故障单元,并快速恢复,减少故障对整体系统的影响。

5. 灵活的维护和升级:基于云原生架构的应用程序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简化维护和升级过程。

III. 云原生应用架构的关键技术云原生应用架构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来实现其目标,包括:1. 容器化技术:如Docker等,用于实现应用程序的环境隔离和依赖管理。

2. 编排和调度系统:如Kubernetes等,用于管理和调度容器化的应用服务。

3. 服务网格:如Istio等,用于实现服务间通信、监控和安全管理。

4.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工具:如Jenkins等,用于实现自动化的开发、测试和部署流程。

云原生技术应用下的微服务架构设计

云原生技术应用下的微服务架构设计

云原生技术应用下的微服务架构设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云原生技术逐渐成为了当下IT 领域的热门话题。

云原生技术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容器化和微服务的全新应用架构模式,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构建、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

其中,微服务架构是云原生应用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云原生技术应用下的微服务架构设计的角度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应用。

一、云原生技术的发展背景和概念云原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应用架构模式,它是由Google于201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其主要目标是解决传统架构模式下应用程序构建、部署、调试等方面的复杂性问题。

其核心理念是将应用程序分解成一系列小型、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都能够独立部署、扩展和管理,从而实现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弹性伸缩性,满足不同规模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云原生技术的核心特点包括容器化、自动化、可观测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

在容器化方面,云原生技术使用容器技术(如Docker)来实现应用程序的打包和部署。

在自动化方面,它使用自动化工具和平台(如Kubernetes)来管理和维护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在可观测性方面,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监控、日志、指标和诊断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时了解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

在可扩展性方面,它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自动地伸缩应用程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在安全性方面,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和措施,能够保障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和优势微服务架构是云原生应用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应用程序分解为多个小型、独立的服务单元,在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和协作。

每个服务单元都具有自己的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和用户接口,服务之间通过一系列轻量级的通信机制来协作完成业务需求。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优势包括模块化、松耦合、可维护和可扩展等。

在模块化方面,它能够将整个应用程序分为多个服务模块,每个模块都能够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从而降低了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的复杂性和成本。

云计算的云原生架构

云计算的云原生架构

云计算的云原生架构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原生架构成为了解决现代应用程序开发与部署的重要方式。

云原生架构通过将应用程序打包成容器,并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弹性和自动化特性,实现了高度可扩展、弹性伸缩、高可用性和故障容错能力。

本文将介绍云计算的云原生架构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场景。

一、云原生架构的定义云原生架构是一种面向云环境设计和构建应用程序的方法论,旨在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的优势。

云原生应用使用容器进行部署,每个容器都是独立的,并能够在云平台上进行弹性扩展、自动化管理和故障恢复。

云原生架构强调可观测性、弹性、可管理性和可靠性,以提供灵活、可靠的应用程序服务。

二、云原生架构的特点1. 容器化:云原生架构使用容器技术,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独立且可移植的容器。

容器提供了隔离性和标准化,使应用程序能够在不同的云环境中进行部署和迁移。

2. 弹性伸缩:云原生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弹性伸缩。

通过自动化的扩展机制,可以根据流量负载或其他指标来动态调整应用程序的实例数量,以保持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3. 自动化管理:云原生架构利用编排和自动化工具,实现了应用程序的自动部署、配置、监控和管理。

通过自动化,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成本,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4. 微服务架构:云原生架构倡导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

这些服务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管理,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灵活性。

5. 分布式架构:云原生架构支持分布式架构,将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部署在多个节点上,以实现负载均衡、容错和高可用性。

分布式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

三、云原生架构的应用场景1. 微服务应用程序:云原生架构适用于构建复杂的微服务应用程序。

通过拆分功能模块为独立的服务,可以实现敏捷开发、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

2. 大规模Web应用程序:对于大规模的Web应用程序,云原生架构可以实现高度可扩展和弹性伸缩。

深入理解vSphere with tanzu下的网络架构

深入理解vSphere with tanzu下的网络架构

1.Kubernetes与vSphere with Tanzu2.vSphere with Tanzu的两种部署模式•vSphere with Tanzu+NSX集成细节•vSphere with Tanzu+Avi集成细节Kubernetes容器运行时(ContainerRuntime Interface)与节点管理容器存储(ContainerStorage Interface)与数据保护容器网络(ContainerNetwork Interface)容器云生产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Kubernetes的定位只是一个编排(Orchestration )平台L7/Ingress应用交付L4/ LoadBalancer应用交付(Cloud Provider Interface )用户登录身份认证容器镜像仓库监控日志管理微服务连接性微服务安全微服务可视化多云部署按需弹性简化运维当前状态:零散的工具集GUIIngressRouteCI/CDAnalyticsSecurityCNIServiceMesh理想状态:一体化工具链现代化应用差距生产环境需要一套完整的Kubernetes工具链DNSGSLB声明性API主管集群生命周期管理跨所有环境实现一致的运维vSphere with Tanzu–企业级Kubernetes 发行版容器网络可视性Ingress ControllerKubernetes 服务负载均衡器DNS服务日志记录数据中心边缘环境服务提供商公有云认证和授权备份和恢复容器镜像仓库Kubernetes集群管理•创建/管理Kubernetes 集群•创建/管理支持服务(数据库、中间件、DevOps 工具)K8s管理员云原生应用•部署和运维应用•Devops工具集成应用部门人员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虚拟化、存储、网络管理•管理虚拟机模板(含k8s模板)配额管理•资源分配和监控故障排除•基础架构问题诊断和故障排除虚拟化管理员vSphere with Tanzu下的网络安全分层模型•通过底层抽象方便实现扩展性和新功能迭代•VMware可以为各个层面提供支撑服务•各个组件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也可独立部署使用IaaS 层L4 负载均衡/ DNS / GSLB操作系统VM部署/ IaaS 层虚拟网络Hypervisor / vSwitch/ StorageCaaS 层L7 Ingress / 集群内LB/DNS/ CNI路由/多集群服务mTLS/服务网格App Layer微服务AntreaAviNSX-TDatacenterTanzuService MeshvSphere with TanzuvSphere with Tanzu 对于网络的需求vSphere with TanzuvCenter计算存储基本网络高级网络、安全及负载均衡器高级网络连接负载均衡器安全性可视性vSphere with Tanzu部署模式两大类,三种选项•开源•配置简单•扩展性低•可视化功能单一HAProxy•应用交付功能丰富•架构简单•企业级稳定性和扩展性•VMware 完整售后支持NSX 高级负载均衡器(Avi)•应用交付使用NSX-T LB•Ingress功能可使用Avi(可选)•网络及安全功能丰富•企业级稳定性和扩展性•VMware 完整售后支持NSX-T底层网络:vSphere Distributed Switch底层网络:NSX-TvSphere with Tanzu部署截图(部分)NSX为VM提供网络和L4LB,Antrea为Pod提供网络,Avi为容器提供L7Ingress vSphere with Tanzu+NSX网络架构管理网络k8sMasterk8sMasterk8sMaster主管集群Tier-0业务网交换机用户互联网T0主管集群T1主管集群LBTier-0NS2Pod PodvSphere Native PodsNS1L7IngressNS1T1NS2T1管理网交换机Avi T1Master Node 1Workload Cluster 1Node NAKOPodAntreaMaster Node 1Workload Cluster 2Node NAKOPodAntrea客户集群LBAvi Controller vCenter NSX ManagervSphere with Tanzu针对不同场景置备不同的Kubernetes集群Namespace DNamespace CNamespace BNamespace AVM AppDatabaseTKG Clusterk8s NativeApplicationsNode Node NodeControl PlaneServerlessFunction FunctionApplication AApplication BApplication CApplication DvSphere with Tanzu下的多租户网络•Supervisor Cluster 使用独立T1网关•每个Namespace可以有自己独立的T1网关和分段•分段网络会跟随TKG集群进行创建和删除•支持SNAT模式和全路由模式•NSX 为VM 提供网络,Antrea为Pod 提供网络上联物理网络NSX边界网关租户1网关主管集群Tanzu K8sCluster–Dev1Tanzu K8sCluster–Dev2Namespace A(Application A)Namespace B(Application B)网段B2网段A2Pod Pod Pod Pod网段A1网段B1租户2网关K8s APIMasterVMAntrea CNIPod PodWorkerVMWorkerVMPod Pod K8s APIMasterVMAntrea CNIPod PodWorkerVMWorkerVMPod PodNSX多租户网络拓扑图统一展示Pod和VM的网络连接•虚拟机和pod的拓扑展示•可按照关键词检索ESXi-1vSphere with Tanzu下的全路由网络Node内部流量•在OVS bridge内部直接转发跨Node 流量•Antrea记录pod/node网络信息,自动更新路由•直接通过node网络转发Pod 到外部网络•无SNAT将Pod网络变得透明Node 1Physical FabricPod 1A Pod 1Bethethapp cnt app cntbr-intvethA vethBantrea-gw0ens1Guest Cluster SegmentESXi-2Node 2Pod 2A Pod 2Bethethapp cnt app cntbr-intvethA vethBantrea-gw0ens1Guest Cluster SegmentNSXTNIC NICencap de-encapIntra-Node Pod-to-Pod TrafficInter-Node Pod-to-Pod TrafficTraffic to external / Node network 192.0.2.1/24192.0.2.2/2410.0.1.1/2410.0.1.2/2410.0.2.1/2410.0.2.2/24NSX多集群安全策略管理观测结果通过NSX为vSphere with Tanzu提供丰富的网络安全特性•简单且灵活的地址管理和分配•集群内网络连接•集群间网络互通•集群和外部的互通•租户间安全隔离•微服务间隔离•异构环境的安全隔离•集群负载•拓扑可视化•图形化流量追踪•访问关系梳理vSphere with Tanzu+Avi集成细节物理网为VM提供网络,Antrea为Pod提供网络,Avi提供所有VM和容器负载均衡功能vSphere with Tanzu+Avi网络架构AviController vCenterk8sMasterk8sMasterk8sMaster主管集群Tier-0vSphere管理网段Guest集群网段Namespace 1管理员管理集群VIP172.16.12.34用户Ingress VIP172.16.12.41Default-Group tkc1Workload Cluster1Master Node 1Node NAKOPodAntreavSphere with Tanzu+Avi下的客户集群•网络和VM安全由其他方案提供•Antrea为容器提供网络连接和安全功能•Avi为容器提供负载均衡功能上联物理网络主管集群Tanzu K8sCluster–Dev1Tanzu K8sCluster–Dev2Namespace A(Application A)Namespace B(Application B)K8s APIMasterVMAntrea CNIPod PodWorkerVMWorkerVMPod Pod K8s APIMasterVMAntrea CNIPod PodWorkerVMWorkerVMPod PodvSphere with Tanzu+Avi虚拟服务可视化流量管理和服务发现•本地负载均衡及全局负载均衡•健康监控•TLS 终结,证书管理和自动化•集成CI/CD平台•灰度发布•智能DNS安全•网络策略•黑/白名单•流量限速•DOS 检测和防护•WAF可视化•应用和基础架构性能分析•应用监控状态监控•访问日志记录和追溯通过Avi为vSphere with Tanzu提供丰富的应用交付功能安全管理员研发运维实体机虚机容器数据中心公有云虚机容器Avi应用可视化分析功能服务引擎智能与可视性•各连接的日志分析记录•请求信息查看•应用性能参数•整体的终端用户体验点对点的传输时间分析TOTAL RESPONSE TIMEEnd UserClientRTTServerRTTAppResponseLoadBalancerServer App控制器Avi端到端性能监控及故障排除Avi应用访问故障分析从网络流量处搜索进入云平台流量的实时状态呈现端到端的交易时延迟:•从客户端到数据中心时延•数据中心网络时延•应用响应时延迟Data Center Public CloudPrivate CloudAvi PULSE 云端服务Avi现代化应用安全功能协议验证验证HTTP、DNS等DDoS 防护DDoS 监测,通过弹性扩缩减少DDoS的影响L3/4 ACL访问策略基于IP-端口的安全规则加密SSL/TLSL7 ACL策略基于内容(URI) 的安全策略应用连接限速控制针对一个应用或者租户的连接数Web 应用防火墙基于OWASP CRS 进行保护,攻击日志及分析安全可视化安全等级评分实时攻击分析,SSL 可视化Avi按需扩展,满足业务性能要求通过横向加纵向扩展提升处理能力,扩展过程无中断随着SE数量增加性能增加1 CPU core2.5k TPS8 cores18k TPS64 cores140k TPS1 SE2 SE Scale to 400 SEs纵向增加CPU cores横向扩展SE数量随着SE规模增大性能增加Avi为Kubernetes提供一体化应用交付服务集成的方案•全面的LB,Ingress,内置安全性,WAF,GSLB,DNS和IPAM功能简化的运维•具有集中控制功能且易于故障排除的单一解决方案丰富的可视化•实时遥测以及对所有组件的应用洞察力云原生自动化•基于闭环分析和决策自动化的弹性自动缩放Avi一体化应用交付服务GSLB / DNS / IPAM+WAF+Ingress + LB。

云原生应用平台架构解析

云原生应用平台架构解析

云原生应用平台架构解析一、云原生应用平台的基本概念1.容器化:容器化是将应用程序及其相关依赖项打包到一个独立的容器中,使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

容器化可以提供更好的应用程序隔离性、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2.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小型、独立的服务的方法。

每个服务执行特定的业务功能,并使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微服务架构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3.自动化:自动化是云原生应用平台的核心特性之一、通过自动化部署、配置、扩展和监控等工作,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自动化也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延迟,提高效率。

4.持续交付:持续交付是指将应用程序的改动以较小的增量进行发布,并通过自动化测试和部署流程来保证质量和稳定性。

持续交付可以缩短发布周期,减少风险,并使团队更加敏捷和高效。

二、云原生应用平台的架构要素在实现云原生应用平台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素:1.基础设施层:云原生应用平台的基础设施层提供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和云服务提供商来实现。

2.容器管理平台:容器管理平台负责管理和调度应用程序运行的容器实例。

它负责容器的创建、销毁、调度和监控等操作,确保应用程序在不同的环境中高效稳定地运行。

3.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注册与发现是微服务架构中的关键组件。

它负责管理和跟踪服务的运行状态,提供服务的动态发现和路由功能。

通过服务注册与发现,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容器中动态地添加、删除和更新服务。

4.持续集成与部署:持续集成与部署是云原生应用平台的关键流程之一、它通过自动化脚本和工具将应用程序的改动快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持续集成和部署流程可以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和持续集成工具来实现。

5.监控与日志:监控与日志是云原生应用平台的关键功能之一、它通过收集、分析和可视化应用程序的指标和日志数据,实现对应用程序运行的实时监控和故障排查。

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现

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现

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现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成为了当今软件开发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中,应用程序通常是一个庞大的单体,整体部署和维护成本高,而且不易扩展和更新。

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应用拆分成一些小而自治的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应用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伸缩性。

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服务拆分与边界划分: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的拆分和边界的划分是关键的设计决策。

一个好的拆分和划分能够使得服务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提高服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高内聚和低耦合的设计目标。

可以根据领域驱动设计的原则,将应用拆分成多个业务领域相关的微服务。

同时,要考虑服务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式(例如同步、异步)和协议(例如REST、消息队列等)。

2. 弹性设计: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要求具备高可用性和弹性的设计。

可以使用自动化的弹性机制,根据服务的负载情况进行自动扩展和收缩。

例如,可以使用自动化水平扩展来应对高峰时段的服务请求量增加,而在低峰期则可以自动缩减服务实例的数量,以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和Kubernetes,来实现弹性的部署和管理。

3. 监控与故障恢复: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需要具备有效的监控和故障恢复机制。

可以使用监控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服务的运行指标,如请求响应时间、错误率等,以及系统的健康状态。

当发生故障时,需要能够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例如使用日志记录和分析工具来识别故障原因。

同时,还可以采用容错设计,如熔断器模式和限流器模式,来防止故障在服务之间的传递和扩大。

4. DevOps与持续交付:云原生应用与微服务架构的实现需要结合DevOps和持续交付的实践。

DevOps强调开发团队和运维团队的协作与合作,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方法来实现快速、可靠的软件发布和部署。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是当今软件开发和部署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们是为了应对当今复杂的软件系统所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和部署方法。

本文将分析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概念、设计方法和部署策略,并探讨它们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一、云原生架构云原生架构是指将应用程序设计和部署在云平台上的一种软件架构。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模块化的组件,并在容器化和自动化的环境中进行部署和管理。

云原生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服务化云原生架构倡导将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

微服务之间通过API或消息队列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松耦合和高内聚的架构。

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技术栈,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开发资源和技术积累。

微服务化的设计方法需要注意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通信机制,以及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的策略。

2.基于容器的部署云原生架构通常使用容器技术来进行部署和管理。

容器可以提供隔离和易复制的运行环境,从而更容易地在不同的云平台上进行部署和迁移。

常见的容器化平台包括Docker和Kubernetes。

设计时需要考虑容器镜像的构建和存储,以及容器编排和调度的策略。

3.自动化运维云原生架构倡导使用自动化工具来进行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

自动化运维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延迟,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时需要考虑自动化测试、部署流程和监控报警的策略。

二、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云原生架构的基础理念和设计模式之一。

它是一种将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协同工作的软件架构。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设计原则微服务架构倡导将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都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业务逻辑。

服务之间通过API或消息队列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松耦合和高内聚的架构。

设计时需要考虑服务粒度的划分和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方法

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方法

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方法随着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云原生开发和架构设计方法,来构建更加可靠、可扩展、高效的应用程序。

那么,什么是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方法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实现方法。

定义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和开放平台的一种全新的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它强调了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同时还注重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把应用程序当作一种分布式系统来设计和实现,让应用程序能够更好地适应云环境和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特点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 微服务架构:把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的、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运行、管理和更新,这样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2. 容器化部署:采用容器技术来管理和部署应用程序,让应用程序可以更快地进行部署和更新,同时也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

3. 云原生存储:采用云原生的数据管理方式,把数据存储在云端,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4. 自动化运维:采用自动化运维工具来管理应用程序的部署、更新、监控和故障处理,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省管理成本。

优势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可靠性:采用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和自动化运维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

2. 可扩展性:采用微服务和容器化的技术架构,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无缝的扩展,可以更好地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吞吐量。

3. 高效性:采用云原生存储和自动化运维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可以更快地部署和更新应用程序,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运维效率。

实现方法要实现云原生应用开发和架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采用微服务架构:把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的、独立的服务单元,并采用API网关来进行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路由。

云原生架构与无服务架构:构建弹性且高可用的应用

云原生架构与无服务架构:构建弹性且高可用的应用

云原生架构与无服务架构:构建弹性且高可用的应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原生架构和无服务架构逐渐成为了现代应用开发的热门话题。

这两种架构都致力于构建弹性且高可用的应用系统,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云原生架构和无服务架构的概念。

云原生架构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方式,它倡导将应用系统拆分成多个小型的微服务,并利用容器技术进行部署和管理,以实现快速部署、可扩展性强和高可用的特点。

而无服务架构则是一种更为极简的应用开发方式,开发者只需关注业务逻辑的编写,无需关心运行环境的管理和扩展,平台会根据请求自动分配资源,并按照使用量计费。

在构建弹性且高可用的应用中,云原生架构和无服务架构有各自的优势。

云原生架构通过微服务的拆分和容器化的部署,实现了系统的弹性和可伸缩性,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快速进行部署和扩展,同时也方便监控和管理系统状态。

而无服务架构则更为简洁,开发者只需编写业务逻辑代码,无需关心基础设施的管理,平台会根据负载自动分配资源,提高了开发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当然,云原生架构和无服务架构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在云原生架构中,需要考虑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和依赖关系,系统拆分的过程也会增加部署和维护的复杂性。

而在无服务架构中,由于平台自动进行资源分配和扩展,开发者无法精细控制系统的运行环境,可能会导致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为了构建弹性且高可用的应用,可以结合云原生架构和无服务架构的优势,采取混合架构的方式。

通过将云原生架构中的微服务拆分为更小的函数级别的无服务架构,可以实现系统的更高弹性和可伸缩性。

同时,结合云原生架构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可以更好地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云原生架构和无服务架构都是构建弹性且高可用的应用系统的有效方式,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背景选择合适的架构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构建出更为灵活和高效的应用系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

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部署方法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是当今软件开发领域的两个热门话题,它们分别代表着一种新的软件开发和部署范式,对现代软件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概念入手,介绍它们的设计和部署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方法。

一、云原生架构概述云原生架构是一种以云计算和容器技术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和部署范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以云原生的方式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以实现更快速、更敏捷、更稳定的软件交付和部署。

云原生架构的关键特性包括弹性扩展、自动化部署、灵活性和可观测性。

云原生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关键组件:1.容器化: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容器镜像,以提供一致的运行环境。

2.编排和编排:使用容器编排技术(如Kubernetes)来自动化容器的部署、扩展和管理。

3.微服务架构:通过拆分应用程序为小型、独立的微服务,以实现更加灵活的开发和部署。

4.运维自动化:利用自动化工具和流程来管理云原生应用程序的部署、监控和维护。

二、微服务架构概述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独立的服务,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

微服务架构的关键特性包括模块化、松耦合、可替换性和可扩展性。

微服务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关键组件:1.服务拆分: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的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

2.服务通信:使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如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来实现服务之间的通信。

3.服务发现和治理:利用服务发现和治理工具来管理微服务的注册、发现和通信。

4.弹性设计:通过弹性设计和容错机制来提高微服务架构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的设计方法1.云原生架构设计方法云原生架构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容器化应用程序: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构建成容器镜像,以提供一致的运行环境。

可以使用Docker等容器技术来实现容器化。

2)微服务化: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小型、独立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

云原生应用架构的设计

云原生应用架构的设计

云原生应用架构的设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云计算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标配。

作为云计算的下一代架构,云原生应用架构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介绍云原生应用架构的设计,以及它的优势和挑战。

一、什么是云原生应用架构云原生应用架构是云计算时代下一代应用架构,是最新的云端应用开发和运维模型。

它将应用、服务、容器、微服务、DevOps、敏捷开发等多种技术和理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生态环境。

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核心原则是把应用拆分成多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运行在独立且可容器化的环境中,实现高可用、弹性扩容、快速部署等优秀特性。

云原生应用架构的组成部分包括容器化、自动化、敏捷开发和云原生编排。

容器化指的是将应用、服务及其依赖关系打包为容器,在容器中运行和部署;自动化是指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流程来实现应用和基础架构的自助管理;敏捷开发是指通过快速迭代、测试、交付和反馈循环,使开发者可以快速发布新的功能和版本;云原生编排是指通过编排工具来协调和管理整个应用生态环境,实现弹性扩容、负载均衡、服务发现和服务治理等。

二、云原生应用架构的优势1. 可移植性强云原生应用架构采用容器化技术,可以将应用和服务打包在一个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中。

这种方式可以让应用和服务在不同的云和硬件环境中自由迁移,且不受限制。

2. 高可用性云原生应用架构的微服务化架构使得应用可以实现水平扩展,以增加应用实例的可用性和性能。

即使存在单点故障,也能够通过自动化容错机制和弹性伸缩技术来实现应用的高可用性。

3. 弹性扩容在云原生应用架构下,每个微服务都运行在独立且可容器化的环境中。

这种架构使得应用能够快速动态扩容和收缩,满足应用在高负载和低负载下的不同需求。

4. 快速部署云原生应用架构采用自动化部署的方式,能够快速地部署和发布新的功能和版本。

相对于传统的手动部署方式,自动化部署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并缩短部署和发布周期。

5. 敏捷开发云原生应用架构采用敏捷开发和DevOps的方式,可以快速迭代、测试、发布和反馈循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原生平台Tanzu Application Service技术架构解析
Stability
Speed
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Multi/Hybrid
Cloud
数字化转型中,企业多云和混合云策略所面临的挑战
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之道
挑战
巨石应用架构阻碍了开发速度,降低企业失去捕捉市场机会
传统开发带来的技术债务和运维成本降低创新能力
手动的应用升级与补丁方式增加了安全风险
应对
以目标导向的现代化应用开放方式缩短开发周期
以容器化、微服务化和API 的交付方式进行现代化的应用交付
打造自动化构建和交付的管道,尽可能使用开源和标准化的应用技术堆栈进行
开发
运维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之道挑战应对
大量的应用和复杂的运行时环境以及平台的运维工作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开发人员需要通过效率低下的资源获取方式和流程来得到运维人员的支持
环境配置极其复杂,大量人工工作耗时耗力,无法快速频繁进行部署通过标准化的平台功能实现对成千上万应用的自动化支持
开发人员通过自服务获得所需资源,从而达到应用开发加速的目的
自动化测试与安全检测过程,通过频繁且快速的部署和测试,提升代码质量和
系统安全
缩短了生产路径,因此开发人员只需简单地通过cf push 这条命令,即可向客户提供新的创新。

TAS-实现更快、更好的开发和运维
Speed, Stability, Scalability,Security
为高速开发的团队提供卓越的运维保障,随着业务的增长,提供卓越的正常运行时间。

在零停机的前提下,快速应用安全补丁和平台更新。

通过安全凭证的及时更新降低风险。

每月数千次部署新的应用在云上可靠运行所有应用通过自动化改善安全状况
快速发布的同时保证
安全
让开发人员专注于代码,而不是底层基础设施缩短应用从开发到生产
的路径
37%
开发人员生产率
的提升
让应用开发效率
产生质的飞跃
82%
发布到生产环境的软件数量的提升
92%
为系统打安全补丁减少的时间
VMware 同时提供给您运行在任何云上面
的自由度
通过运行关键业务,VMware 已经获得企业的
广泛信赖
VMware
可提供一套完整的,相互集成的
软件栈
管理计算
网络
存储
从您的数据中心
扩展到任何云
80%
企业的业务负载运行在VMware 的产品和技术之

为什么选择TAS Top differentiators
Spring原厂整合
和支持微服务最佳实践
平台
Windows
和.NET原生支持
丰富的生态圈和
应用市场
TAS 在Tanzu 产品组合中的定位–PaaS 平台
开发框架
Spring
Tanzu Application
Service
Tanzu Build Service
Tanzu Application
Catalog
VCF VMC Public Cloud Edge
Tanzu Kubernete s Grid |PKS
Tanzu Mission Control
Wavefront/Observability
Pivotal Labs services
BUILD
RUN
应用运行时
现代化基础设施
MANAGE
9
Tanzu Application Service架构
VMware Tanzu Application Service
A modern runtime for Java,.NET,and Node apps
BUILD BETTER SOFTWARE,FASTER VMs
Complete lifecycle automation across clouds, with
support for tenancy,networking,patching and upgrades
Spring
Runtime
CI /CD
W indows
Metrics and
Logging
Autoscaling
RabbitMQ
Buildpacks
Caching Multi-Cloud
Modular design
via pluggable
platform services
VMware AWS Google Azure
Accelerate everything
BUILD BETTER SOFTWARE,FASTER
TKG
Spring Runtime CI /CD W indows and .NET
Metrics and Logging
Autoscaling
RabbitMQ Build Service
Caching
Multi-Cloud
Modular design via pluggable platform services
Accelerate everything
VMware AWS Google Azure
VMware Tanzu Application Service for Kubernetes
Roadmap:A unified platform for running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on Kubernetes
Complete lifecycle automation of k8s clusters across clouds,with support for tenancy,networking,patching and upgrades
Areas of focus如何开始您的云原生之旅
将开发和运维团队结合在一


TAS上开始运行您的应用
保持生产就绪
寻找改变的突破口,不断合

专注于价值交付,不停改进
设置好关键指标,不断优化
谢谢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