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辩证及治疗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
二、治疗原则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俟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
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咳嗽辩证分析范文
咳嗽辩证分析范文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通常是由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中医理论认为咳嗽与肺、脾、肾、胃等多个脏腑有关,因此需要进行辩证分析,了解咳嗽的病因病机,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肺热咳嗽肺热咳嗽是指由于肺部受热邪侵袭,导致肺气燥热,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剧烈,咳痰黄稠,甚至带血,舌红绛,苔黄腻等。
治疗应重点清热降火,润肺化痰。
常用方剂有瓜蒌膏、川贝雪梨膏等。
2.肺寒咳嗽肺寒咳嗽是指肺部受寒邪侵袭,导致肺气不畅,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时感觉寒冷,嗓子痛,咳痰清稀,舌苔白等。
治疗应重点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常用方剂有苓桂朮甘汤、防风通圣散等。
3.目火咳嗽目火咳嗽是指由于肝火上扰,影响肺气的宣降,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多为干咳,伴有口干、目赤等症状,舌红绛,苔黄腻等。
治疗应重点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玄龟甘桔丸等。
4.脾虚咳嗽脾虚咳嗽是指由于脾气虚弱,无法运化水湿,导致湿邪内停,阻碍肺气宣降,引起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黏稠痰多,甚至久咳不止,舌质淡白,苔白腻等。
治疗应重点健脾化湿,润肺止咳。
常用方剂有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5.肾虚咳嗽肾虚咳嗽是指由于肾精亏损,无法保持肺气的下降功能,导致咳嗽症状。
症状表现为咳嗽声低弱无力,甚至伴有气短,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等。
治疗应重点补肾益气,润肺止咳。
常用方剂有肺养生膏、杞菊地黄丸等。
根据不同的辩证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加速病情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咳嗽的辨证施治
咳嗽的辨证施治咳嗽的辨证无非是辨表里、寒热、虚实。
《诊断学》书中条分缕析详细得很,我只简单说说临床上需要注意的几点。
1辨表里:有一部分很好辨,患者有明显的恶寒、发热、脉浮、舌苔不多等,即为表证,否则多为里证。
但很多时候表证、里证都有,不好辨,特别是要辨出有几分表证几分里证,更难。
有时没有任何表证的表现,但是单治里证,效果不好,而治疗时转向治表,或加几味表药,疗效反而上去了,这是通过疗效来辅助辨证。
还有就是通过时间及病程的长短来判定也是很重要的。
如刚起病,我们在辨为里证时免不了加几味表药,临床上发现这样做也挺好,加比不加强。
2辨寒热:对于急性咳嗽来说最好辨,口干、舌燥、咽干、咯痰黄稠、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等等,很容易就辨出热了。
如果见到的症状与这些相反,就是寒了。
难在寒热都有,临床上辨证不清时,往往是寒热并见的情况,因此用药时也需要寒热并用。
对于慢性咳嗽来说,辨寒热没那么简单,一般说白痰属寒,黄痰属热,这适用于急性咳嗽,对慢性咳嗽基本不管用。
很多寒性咳嗽的病人偏偏吐得是黄痰。
对于慢性咳嗽,痰的“稀”和“稠”比“黄”和“白”对辨寒热更为重要,一般来说,痰稀多寒,痰稠多热。
慢性咳嗽患者,为什么病变处会形成一个长期病灶呢?肯定与他自身的正气虚馁有关系,这种虚馁多是阳气不足,而局部邪气长期滞留,又很容易化热,从而形成整体虚寒,局部实热的格局。
3辨虚实:急性咳嗽不存在这个问题,慢性咳嗽往往虚实并见。
尽管教科书上有很多关于辨虚实的方法,但要直接移植到临床上,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床来体悟的。
临床需要我们辨虚有多少,实有多少,这直接影响到用药。
还有,就是对虚证的定位,肺、脾、肾,阴、阳,究竟虚在哪里。
对邪实的辨别,寒、热、痰、湿、饮、瘀,究竟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分别占多大比例。
书中说见到舌质暗、有瘀斑、脉涩为有瘀,但临床上一定要等到有这些典型表现才去辨出瘀,我们会发现我们能辨出的机会很少。
何况有很多人舌质原本就是暗的,难道舌质暗就应该考虑瘀?有人说久病入络,时间长了就有瘀,但也不一定。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别外感和内伤引起的咳嗽,外感咳嗽通常是新发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表面证象。
内伤咳嗽则多为慢性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能伴有其他脏器的证象。
2、辨别虚实证型,外感咳嗽多与风寒、风热、风燥有关,属于实证。
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的组合,阴津亏耗引发的咳嗽属于虚证,或者虚证中夹杂有实证。
另外,咳嗽声音响亮者多为实证,咳嗽声音低弱者多为虚证;脉搏有力者属实证,脉搏无力者属虚证。
二、治疗原则咳嗽的治疗应根据邪正虚实的区分进行。
外感性咳嗽多由邪气阻滞肺脏引起,通常为实证,治疗原则是祛除邪气、促进肺部功能,具体根据不同的邪气类型如风寒、风热、风燥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等治疗方法。
内伤性咳嗽多为邪实正虚的组合,治疗原则是祛除邪气同时扶正,同时考虑病因中的"痰"和"火",采用破痰、清火的治疗方法,对于正气虚弱的情况则需要滋养阴液或益气为宜,同时也要区分虚实的主次进行处理。
在咳嗽的治疗过程中,除了直接治疗肺部病变外,还应从整体角度考虑,重视脾胃、肝脏、肾脏等的调理。
对于外感性咳嗽一般不宜过于收敛阻止邪气,而应根据肺气通畅的情况来处理,等待肺气宣畅则咳嗽自然停止。
对于内伤性咳嗽,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散发邪气伤害正气,注重调理脏腑,保护正气的平衡。
咳嗽是身体排除邪气的病理表现,治疗绝不能简单地止咳,而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三、分证论治外感咳嗽1、风寒侵袭肺脏症状:咳嗽声音沉重,呼吸急促,喉咙发痒,咳出的痰液稀薄且颜色苍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四肢酸痛,恶寒发热,无汗等外在表证,舌苔薄白,脉搏浮或浮紧。
治疗原则:疏散风寒,宣通肺气,止咳。
方药:使用三拗汤合并止嗽散。
方剂中使用麻黄、荆芥来疏散风寒,结合杏仁来宣通肺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来理肺、祛痰;桔梗、甘草来滋润喉咙、止咳。
如果咳嗽较为严重,可以加入矮地茶、金沸草来祛痰止咳;如果瘙痒感严重,可以加入牛蒡子、蝉蜕来祛风止痒;如果出现鼻塞和声音沉重,可以加入辛夷花、苍耳子来通畅鼻窍;如果携带痰湿,咳嗽时痰液粘稠,胸闷,舌苔厚腻,可以加入半夏、茯苓、厚朴来燥湿化痰;如果外在表证较为明显,可以加入防风、苏叶来疏散风邪、解表;如果外寒未解,内部有郁热,热与寒相互阻遏,咳嗽声音嘎哑,呼吸急促类似喘息,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出现身体发热,可以加入生石膏、桑白皮、黄芩来解表清里。
咳嗽辩证及给药
2、热痰咳证。症见痰多色黄黏稠,并兼有发热口渴、气喘等。清肺止咳类代表药橘红颗粒.
3、燥痰咳证.症见干咳少痰,或咯痰不爽,痰稠难出,咽干而痛,润肺止咳类代表药养阴清肺糖浆.
4、喘咳证。症见咳喘气急,痰多或无痰.代表药复方蛤青. 干而痛,润肺止咳类代表药
A、川贝清肺糖浆(养阴清肺糖浆)+愈美片(左羟丙哌嗪片)+消炎药+送扑尔敏片(咽痒)
4、喘咳证。症见咳喘气急,痰多或无痰.代表药
复方蛤青(克咳片、固本咳喘片)+消炎药。
儿童咳嗽:多为热咳、燥咳。
1、寒痰咳证。症见痰多色白,并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散寒止咳类代表药有
咳舒糖浆(止咳宝片)+通宣理肺片+消炎药
2、热痰咳证。症见痰多色黄黏稠,并兼有发热口渴、气喘等。
A、橘红颗粒(川贝枇杷糖浆、二母宁片)+愈美片+消炎药
A、内热重、流黄鼻涕:橘红颗粒(川贝枇杷糖浆、二母宁片)+银翘解毒颗粒+消炎药
1、小儿麻甘(小儿咳喘灵颗粒/三九、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三九)+氯雷他定糖浆+化痰颗粒(丙卡特罗口服液)+消炎药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咳嗽病的病因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咳嗽》证候特征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痰湿蕴肺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痰热郁肺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肺阴亏耗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1·外邪袭肺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
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影响及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
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
病机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咳嗽之辨证论治.
咳嗽之辨证论治第一章概说第一节咳嗽之含义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托名黄帝所作之《内经》,虽笔之于书约在周代,而其内容则多上古口传心授所积累,弥足珍贵。
其中《素问》咳论一篇,对于咳嗽一证已作比较系统之论述,虽未提及嗽字,但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篇、诊要经终篇、示从容篇皆连言咳嗽。
且相传为周公所作之《周礼》,其天官疾医条下,即有“冬时有嗽上气疾”之记载,足证咳与嗽自古即有单用,亦有连言,其词虽有单音双音之殊,其义实未见有何分别。
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亦仅提咳而不及嗽,但其《金匮要略》则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及“痰饮咳嗽”两个专章并提咳嗽。
历魏、晋、六朝、隋、唐、五代以至两宋诸家论咳嗽者,亦未细为分别。
至金刘完素咳嗽论始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
”其后元张洁古《活法机要》及明以后诸医家,大多依此立说。
惟何柏斋说:《机要》所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
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而为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隔,故相攻而作声,痰出声乃通利,斯谓之咳。
外感风寒,肺管为寒气所束,声出不利,故亦相攻作声,然无物也,斯谓之嗽。
”是咳为有声而有痰,嗽是有声而无痰,与刘说几全相反。
赵献可《医贯》谓:“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有痰而有声,虽分六腑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为清虚之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
”则论咳同于刘氏,而论嗽则三氏之说各异,其要俱在声痰有无之辨,与主脾主肺之别。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则谓:“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声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
”则咳嗽都是有声有痰,而咳则痰不易出,嗽则声不甚响,皆不过程度之差异,并非有截然分别。
故刘完素立咳嗽分言之说不久,张子和《儒门事亲》即谓:“嗽与咳一证也,后人或以嗽为阳,咳为阴,亦无考据。
……《素问》惟以四处连言咳酞其余篇中只言咳不言嗽,乃知咳嗽一证也。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辨证治疗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辨证治疗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流行与发病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2)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
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本病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咳嗽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一,中医如何辨证施治咳嗽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希望大家喜欢!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一、风寒咳嗽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三、风热咳嗽症状:多发于春季及初秋,咳嗽,痰色黄稠,咳痰不畅,发热恶风、汗出,鼻流浊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饮。
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蓝。
治法:疏宣止咳。
方药:桑叶6克、连翘6克、牛蒡子6克、瓜蒌皮8克、桔梗6克、薄荷4克、甘草3克、前胡6克、杏仁6克、、菊花8克、枇杷叶8克。
热盛舌红加黄芩6克。
痰稠多者加川贝6克,鱼腥草9克。
口渴加芦根9克,天花粉6克。
咽喉红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9克。
四、肺热咳嗽症状:平素多食辛温厚味或油炸煎炒,嗜吃朱古力。
咳声高亢,咳嗽时面红,剧时掣引胸胁痛,咳痰带血,痰粘难咯,喉痛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法:清宣宁咳。
方药:桑白皮9克、瓜蒌皮6克、桔梗6克、杏仁6克、牛蒡子6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车前子6克、茯苓9克、白芍6克。
咳嗽辩证及配方
一.咳嗽:辩证1.寒咳:咳嗽初期一般属寒咳,舌苔为薄白苔,流清水鼻涕,白天咳的比较厉害,晚上不怎么咳。
咳嗽时间1---3天,都属寒咳。
配方:寒咳成粉+麻黄+白矾+西药粉如果流涕:同上的方子+桂枝一般贴1---3天痊愈,可以加点口服药:(感冒的和咳嗽的口服)2.热咳:舌质红,舌苔黄,流黄涕或无涕,大部分起眼屎。
晚上咳嗽的厉害,白天不怎么咳,咳嗽一般是3----5天以上,都属热咳,有时咳的想吐。
配方:热咳成粉+麻黄+半夏+西药粉(如果痰不多,半夏换成黄芩)一般贴1---3天可痊愈,不需要口服的药。
《寒咳一般是上呼吸道感染,热咳一般是下呼吸道感染》(寒咳中的白矾和百合的区别:舌苔中有水湿,如果去湿就用白矾,短期内的寒咳用白矾,反复发作的久咳的加百合)3.寒热交杂的咳嗽:反复复发的咳嗽,舌苔是草莓舌,有芒刺,白天晚上都咳嗽,咳嗽10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鼻涕有时清涕,有时黄涕,晚上咳的都休息不好,这样的一般都需要贴两贴,一贴寒咳,一贴热咳。
①寒咳成粉+麻黄+白矾+西药粉②热咳成粉+麻黄+半夏+西药粉寒热两贴前后怎么贴都可以。
一天症状明显,以后进入排痰期,痰会多(3---5天痰明显增多)一般一星期会痊愈,肺热由痰排出,必须咳嗽出来。
4.喘息性支气管炎:咳,痰,喘。
喉咙呼噜有痰,问诊时注意大便。
配方:西药粉+毛支+麻黄+白矾→(白矾:利湿,去谈,如果是痰多,去白矾加上半夏)。
这个是针对寒症较大的支气管炎。
如果是热症比较大的用以下方子:二.咽炎咳嗽:早上起床就咳,晚上躺下就咳,嗓子痒,一咳嗽就想尿裤子,一般多见成年人,小孩少见。
1.嗓子疼:西药粉+咽炎成粉+薄荷+冰片1.嗓子有泡增生:西药粉+咽炎成粉+三棱2.有痰咳不出嗓子红肿,大便干结:西药粉+咽炎成粉+大黄+冰片+桔梗三.腹泻:听病史,看大便的颜色。
从颜色辩证,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寒泻。
1.寒泻:①颜色发青,发绿②红,白,痢疾,脓便。
这四种都是寒症。
可导致腹疼,可伴有阵发性腹痛。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咳嗽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要点和分证论治咳嗽一、概述1.咳嗽的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咳嗽的源流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并依据咳嗽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肺、肝、心、脾、肾、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诸咳,认为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以脏腑表里关系相传于六腑,从而确立了脏腑分类的方法,为后世医家对咳嗽病证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根据病史、咳嗽、咳痰等症状,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哕音,结合外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痰液涂片和培养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并连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患之后即可作出本病诊断。
二、病因病机1.咳嗽的常见病因(1)外感六淫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外邪或从口鼻面人,或从皮毛而受。
由于四时主气的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分别。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等邪,张景岳曾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夹寒者居多。
(2)内邪干肺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或由饮食不当,嗜烟好酒,熏灼肺胃;过食肥厚辛辣,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
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致气逆为咳。
咳嗽辩证分析
咳嗽的辩证施治【1】辩证分型l)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咯痰色白稀薄,咽痒,可伴鼻塞流涕、发热、头痛身楚、畏寒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犯肺,肺气为风寒所束,壅遏而不得宣通,肺气上逆而见咳嗽;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咯痰色白稀薄;风寒外束肌腠,故伴头痛身楚、发热畏寒等表寒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气粗,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发热微恶风等表证。
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肺热伤津,则见口干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咯痰不爽,稠黏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发热恶风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在表之征。
3)燥热伤肺症状:干咳作呛,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于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青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证候分析: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口干;风燥外客,卫气不和,则见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
以上三型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釉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
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证候分析: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咯痰黏稠;牌运不健,痰湿中阻,则胸闷脘痞;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故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儒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5)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急,痰多黏稠色黄,咯痰不爽,口子便秘。
舌苔黄或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疾,肃降无权,而致咳嗽气急,痰黏色黄;痰热郁蒸,故伴有口干便秘等症;舌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郁之征。
6)气阴两虚症状:咳嗽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咯痰稀薄或痰少,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
舌淡或舌红苔剥,脉细数。
咳嗽的辩证论治—中医内科
(七)肺阴亏耗 [临床表现]: 1.主症:干咳少痰粘白或痰中带血,咳声短促, 或声音嘶哑。 2.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 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3.舌象:舌质红、少苔。 4.脉象:脉细数。 [治疗原则]: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代表处方]:沙参麦冬汤
[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川贝、甜杏仁以润肺化痰。 2. 阴虚火旺者,加白薇、地骨皮、桑白皮 清肺泻火。 3. 肾不纳气,久咳不愈,咳而兼喘可用参 蚧散加熟地、五味子。 4. 痰中带血或咯血加侧柏叶、仙鹤草、藕 节、白芨、三七以清热止血。 5. 午后潮热,颧红加银柴胡、地骨皮、青 蒿、黄芩以清虚热。
肺病日久 他病及肺 气衰失摄 阳虚水停 阴虚灼津
肺阴不足 肺气亏损 气逆于上 痰饮上犯 痰火上扰
肾脏亏损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属虚 实互见。 感受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它 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有 风寒、风热和风燥(凉热)之分。 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火,痰有 寒热,火有虚实。 主要病位在肺,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肺痈 肺胀
肺痨
肺癌
正气虚损,邪毒 入侵
肺失宣降,气血痰毒 咳嗽、咳血、胸痛、发热、 凝聚成块 气急、逐渐消瘦
咳嗽的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二 治疗要点 三 分证论治
一
(一) 辨外感与内伤
类别 起病 病程 症状 病性 治法 禁忌 外感
辨证要点
内伤 慢 长 久咳多有脏腑内伤证 多虚实挟杂 调理脏腑 忌辛散
3、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凡治咳嗽, 贵在初起得法为善。”创制了“止嗽散” 4、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伤及 肺而咳的证治,创立了温润、凉润的治 咳之法。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
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想了解更多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精髓,欢迎关注医教网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专栏!下面是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政策动态、必备信息和备考技巧!。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咳嗽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
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
辨证论治
3.风燥伤肺证 主症: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
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 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 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
橘皮、金沸草。
辨证论治
2.风热犯肺证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 喉燥
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 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 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概述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 称。
明•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景岳全书》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 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至此,咳嗽的辨证分类渐趋完善,切合临床 实用。
概述
(二)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
病因病机
病理演变: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 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劳伤,逐渐转为 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 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 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辨证论治
(一)咳嗽的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
咳嗽的辨证论治
彝良县中医院 张大贵
2016年01月12日
咳嗽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的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咳嗽辨证类型及其治疗举例:
1. 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声低沉,咳嗽时有寒冷感,伴有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感冒症状。
治疗:采用祛寒、散风的药物治疗,如麻黄、桂枝等,常配合薏苡仁、紫苏等药物。
2. 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声响亮,咳嗽时有发热感,伴有咽痛、口渴、咽干、咳黄痰等症状。
治疗: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如连翘、金银花等,常配合薄荷、石膏等药物。
3. 痰湿咳嗽:
症状:咳嗽声低沉,咳嗽时有痰多、黏稠、难以咳出的感觉,伴有胸闷、气短、舌苔厚腻等症状。
治疗:采用化痰、健脾的药物治疗,如半夏、陈皮等,常配合白术、茯苓等药物。
4. 肺燥咳嗽:
症状:咳嗽声干燥、咳嗽时有干咳、盗汗、口干、咽干等症状。
治疗:采用润肺、养阴的药物治疗,如沙参、麦冬等,常配合枇杷叶、百合等药物。
以上只是针对部分常见的咳嗽辨证类型,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在治疗咳嗽时,建议患者务必就医中医内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辨证论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辩证及治疗寒咳治疗思路:温肺化饮,燥湿化痰、宣肺散寒
热痰表现
咳嗽气急痰多黏稠、或带血舌红苔黄,腻或干治干咳燥咳温燥症
喉咙痒、干咳、连声呛咳
无痰,痰少成丝、或痰中带血,不易咳出
口干
初期有鼻塞、头痛、微恶寒、身热
治疗方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用药秋梨润肺膏--润肺为主,缺少宣肺的药
梨子
百合
麦冬
贝母---润肺化痰款冬花--降逆润肺化痰
宣肺须+薄荷,淡豆豉等
蛇胆川贝枇杷膏--镇咳作用明显,性凉润。
寒咳用之加剧蛇胆汁
半夏川贝枇杷叶
薄荷阴虚咳嗽
治疗原则---滋补阴液、收敛浮火、滋阴润肺,治标后要从滋补肾阴入手,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表现
干咳
咳声短促
痰少黏白或有血丝
低热
盗汗、五心烦热
口干舌质红,少苔或无苔,或剥落苔
嘴唇红
尿黄
腰膝酸软
用药
百合固金片--阴虚燥咳
化痰润肺---川贝母
宣肺---桔梗
清热生津
百合--滋阴润肺生地黄12g---清热生津、滋阴降火,用量多了如30g 走血分,清热凉血玄参滋阴
熟地黄15-20g---滋补肾阴
麦冬12g 养血活血当归
白芍养阴清肺膏
地黄
麦冬
玄参
川贝牡丹皮---清热凉血,与麦冬生地黄一起治疗阴血内热,傍晚时候热
白芍
积食咳嗽
主要症状
咳嗽
发热
没有明显外感症状,有的话可用午时茶脘腹胀满、嗳腐吞酸酸腐味--寒
臭--热便干、便秘
臭屁
舌苔厚、黄
治疗消积、化滞、止咳
用药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消积、止咳、化痰、退烧
消积导滞
炒山楂
槟榔枳实
化痰瓜蒌
枇杷叶
葶苈子--除湿化痰炒莱菔子宣肺---桔梗
清热
连翘
蝉蜕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退热消积
山楂六神曲麦芽--和胃
化痰
半夏
茯苓陈皮莱菔子
清热
连翘大山楂丸--消积导滞山楂--消肉食
六神曲--米面类积食麦芽---淀粉类积食
咳嗽辩证及治疗
热痰表现胸胁胀满身体发热口干而黏欲饮水热痰治疗因为热咳伤津,因此要清热肃肺、润肺止咳治热痰二陈丸(不论寒热皆可用,主治化痰)陈皮9
法半夏9
茯苓9-15
炙甘草6
橘红痰咳液--主要化痰,主治寒痰,加清热药可以用热痰,少宣肺药,不利止咳
化橘红(微温)
百部--降逆
茯苓
半夏(微温)
甘草
白前--化痰、降逆,微温
杏仁
五味子--敛肺
+清热,生石膏、黄芩
+宣肺散寒,苏叶6、麻黄3-6桂龙咳喘宁胶囊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龙骨、牡蛎--降逆下气、收敛,等同乌梅、五味子、罂粟壳
黄连
半夏
杏仁
橘红丸--主治热咳热痰,化痰、降逆、镇咳、宣肺、清热化痰化橘红
二陈丸
宣肺降逆、镇咳桔梗
杏仁
紫菀
款冬花
紫苏子
瓜蒌皮(微寒)
浙贝母(微寒)
清热滋阴生地黄
麦冬
生石膏
清肺化痰丸---化痰、清热,主治热咳热痰黄芩
杏仁
瓜蒌子
川贝
胆南星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壳
麻黄
桔梗
白苏子--化痰
莱菔子--化痰降逆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主治热咳鲜竹沥--苦寒清凉,化痰,比竹茹甘寒
鱼腥草---清肺热肺炎
枇杷叶
半夏
宣肺生姜
薄荷
肺力咳合剂--偏寒凉,除非咳血,一般不推荐清热解毒黄芩--清热
红花龙胆(寒凉)--清热解毒,咳中带血
梧桐根(寒凉)
白花蛇舌草(寒凉)--可解蛇毒
前胡
百部
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
麻杏石甘汤
黄芩
前胡
紫苏子
葶苈子--清痰饮
竹茹--清热化痰、降逆二母宁嗽丸---热痰咳、热燥咳
凉燥症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
兼有无汗发热、苔薄白
治疗: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性苏止咳糖浆加减
咳嗽辩证及治疗.mmap - 2020/3/30 - Mind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