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半截蜡烛_秦冬梅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半截蜡烛教案(1)
《半截蜡烛》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朗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整体感知同学们,《半截蜡烛》发生在什么时候?(二战期间)(向学生简要介绍二战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二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老师一边师讲述二战概况、一边ppt播放一些二战的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在1939年—1945年期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平民伤亡,几千万人流离失所。
当时德国侵略法国的行为是极其凶恶的,绞尽脑汁的虐杀手段,大批量的用人油生产肥皂,人发生产毯子[专门供给前线部队],甚至用人皮大量制作工艺品。
这是人类历史空前惨绝人寰的一页。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分析剧本特点,指导朗读1、你发现剧本与咱们以往所学的记叙文、散文、诗歌有什么不同?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①文章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人物的关系;②整篇文章是对话的形式;③对话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者提示当时的情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剧本◇对这就是剧本,因此我们读剧本时要在头脑中呈现一个舞台,想着相关的场景,人物,像是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
课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氲戮?苄?摹?br>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1、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
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5、出示句子。
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半截蜡烛》
5、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A什么叫“娇声”?
B怎样“娇声”说的?
C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2)“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四、教学方法
教学《半截蜡烛》,可以蜡烛为重点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读中思,读中悟,使得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爱国的情怀。
一、抓点
“半截蜡烛”是本文的眼点,它贯穿全文,通联全篇。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想方设法地把蜡烛从敌人面前端走,可德军呢,却仿佛故意与他们作对。两次的失败让人心惊胆战,最后斗争的成功让人如释重负。这不起眼的蜡烛,上演了一场又惊又险的战斗。教学伊始,我围绕这个“点”引导学生提问: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学生静心读题,用心揣摩,一连串的问题很快出现,提出的问题有:这到底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里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主动走进文本。
【点评】教师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导向和催化作用。此处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第二次的齐读,就会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板书:周旋)
《半截蜡烛》面试试讲稿,教案
半截蜡烛。
同学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人民都饱受战火之苦,无数爱国人士舍生忘死投身到啦,反抗侵略者的战斗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铂诺德夫人一家,走进他们没有硝烟,但同样惊心动魄的战斗。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薄弱得夫人一家。
与突然闯入的德军斗智斗勇,保护情报的故事。
同学们,课文读完了,你知道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你,对,他是一只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曾有绝密情报的蜡烛,是关系到一家三口生命的半截蜡烛。
同学们什么是绝密,对视,绝对不能泄露的秘密,那为什么会被博洛德夫人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呢?请你,说的真好,这正是伯诺德夫人的聪明与机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面对突然闯入的得主,德军,他们又是如何巧妙的保护情报不被发现的呢?他们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小组讨论。
一组,伯诺德夫人却来了一盏油灯,然后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同学们从轻轻一刺中,你读出了什么?请你,说的真好,一连串自然的动作,让德国军官看不出一丝异样,这蕴含着薄弱的夫人的机智与沉着。
同学们似乎一词能否去掉呢?请你,不能去掉,危险暂时过去了,但更大的危机还在后边。
二组代表,大儿子杰克想姐搬运柴火的机会取走了,周被阻止后,仍然从容的搬来柴火生了火。
同学们在从容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说的真好,我们看出了一个勇敢镇定的杰克,同学们,节课还只是个孩子啊,但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他表现出了,超人的勇气,被阻止后,他依然做事滴水不漏,真是一个勇敢沉着的小英雄。
蜡烛又被点燃了,博禄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时小女儿杰奎琳又是如何做的呢?三组代表,读。
突然…上楼去了。
同学们,小女儿杰奎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你,说的真好,在蜡烛即将熄灭的,危急关头,他用自己的天真作掩护,端起蜡烛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他的机智,勇敢,沉着,让人们心生佩服。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_秦冬梅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二课时4、学生、教师课前准备:⑴学生熟读课文。
⑵教师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燃烧的蜡烛的相关图片。
二、教学课题6 半截蜡烛三、教材分析:《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册自读课文第六篇课文。
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可分为四段。
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
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教学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一)设境引入,激发情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
半截蜡烛w2
六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穆红梅课时编号:017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课时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进程: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
)、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圈画重点词。
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
)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6、布置任务。
教育部参赛_圆明园的毁灭_秦俊梅 Microsoft Word 文档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forum/pic/item/a71ea8d3fd1f4134fd287a34251f95 cad1c85e58.jpg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半截蜡烛
课题12 半截蜡烛授课时间2017年月日主备教师鲁宏波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班级五()班备课内容备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备教材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杰奎琳的关键作用。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能用正确的方法朗读剧本,人人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表演能符合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动作、表情体会人物特点,演好剧本。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琢磨人物特点演好角色。
备教法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法备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备教学准备(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半截蜡烛,齐读课题。
(幻灯出示:半截蜡烛图像)看到半截蜡烛,我们自然会想到光明、美好和奉献,你肯定会想这半截蜡烛怎么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呢?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读边思考:围绕半截蜡烛发生了哪些事?⑴学生仔细读剧本,教师巡视,并发现读得好的学生。
⑵交流。
(2-3人,点评中要注意语言运用与完整性)㈠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的这个家就是抵抗组织的一个联络站点,伯诺德夫人就是这个抵抗组织的成员。
㈡围绕半截蜡烛发生了哪些事?(边整理边板书:藏秘密、保秘密)2、在读课文时,你还发现了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你觉得这个剧本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⑴开头很特殊。
⑵括号中的提示语提示人物表情、动作并进行环境介绍和场景衔接。
⑶整篇课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小结:(幻灯依次出示课文第一幕)这就是特殊的开头,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这就是用中括号表示的提示语,用来进行故事情节和环境的简单介绍;这是人物的对话,其中还有用小括号表示的提示语,来表示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最新完整版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雅木小学:兰志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2半截蜡烛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经典教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经典教案三篇〈〈半截蜡烛》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经典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1. 快速浏览课文第1~2白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妙”。
2. 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卖第3白然段。
3. 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白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讨论:如果蜡烛出现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生尽快入境”。
4. 感知伯诺德夫人。
⑴(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
(2) 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应该强调哪个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 请按照白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4) 蜡烛熄灭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危机真的过去了吗?讨论:似乎”是什么意思况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5) 句子比较:』场危机过去了。
小学语文五年级半截蜡烛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半截蜡烛说课稿一、说教材《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中的课文是围绕着“正义必胜”这一主题而安排的。
除了此文,还有《卢沟桥烽火》和《聂将与小姑娘》这两篇课文。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
赞扬了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定会参差不齐,为了让全体学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感受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
受到情感熏陶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依据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
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镇定、勇敢和机智。
3、学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紧抓文本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式潜心会文,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和严峻,更要感受他们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强烈的爱国心。
如何紧抓语言文字?于永正说:“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设计教学过程… … ”在这里,我想更进一步地实现自身的意图,那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要仔细斟酌、反复钻研,找到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的交融点,把最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人物的内心品质的词句提炼出来,也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地把虽然也很精妙,但与中心无关或关联不大的词句撇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半
截
蜡
烛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二课时
4、学生、教师课前准备:
⑴学生熟读课文。
⑵教师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课件和图片。
教学课题
第六课:半截蜡烛
教材分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册自读课文第六篇课文。
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可分为四段。
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
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教学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过程:
(一)设境引入,激发情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练说:(藏有绝密情报的、关系伯诺德夫人一家生命的……)
2、小结过渡:并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关系法国的命运,正是因为这样,一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度过了一个紧张的夜晚。
(二)初步感受课文。
1、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2、如果你当导演拍这个故事,镜头最多的是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小结: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的意图是一致的,想一想是什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是啊,这个故事读着读着,不觉让人感到紧张。
自读课文,看看故事了发展到哪些地方,让你特别紧张?
交流板书: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4、故事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在故事中伯诺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三)精读重点段落
1.自读课文3-7节,划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读读想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要写写感想。
2.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一个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出示课件:/view/1d3b150d90c69ec3d5bb758a.html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
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师:说得对。
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
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板书:轻轻吹熄
指名朗读。
过渡: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1)大儿子杰克的表现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
板书:端起烛台
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此时的从容是面对什么的从容(死亡)。
/detail?q=%E7%87%83%E7%83%A7%E7%9A%84%E8% 9C%A1%E7%83%9B&fm=QH360&pos=1&did=7046922426223692622#did=7046 922426223692622&pos=1点击课件,示燃烧的蜡烛,此时的男孩会想什么,等什么?
师述: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正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过渡: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于是,谁又站了起来?
(2)小女儿杰奎琳的表现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评价朗读。
这个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读出杰奎琳的机智勇敢。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师述: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是颗定时炸弹,是小女孩子却非常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这是一场紧张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
板书:端起烛台
(四)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看板书,总结课文。
补充板书: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2、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
3、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五)小组合作编课本剧来演一演。
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地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学生比较喜欢。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