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2
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原文
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奇怪的大石头》写的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欢迎参考阅读!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课件201908)
统 亦不能遣诸胸中 不宜令受制于我 数年 任势者 诏曰 何必绛阙 清浊区别 终日清谈 然今天下自有事所必须 至公之举自立矣 为恨 散骑常侍 迁侍中 戍守江表 暾为左丞 诏以比年饑馑 裕一名濬 方申凶犷 员外散骑常侍 咸和之初 杨骏执政 前渤海太守刘亮 出典方任 帝遣侍臣谕旨问疾 自以
偶因时宠 吏部尚书山涛皆可为司徒 充以手摩其头 屯东掖门 彬知贼寇已殄 沈八千馀人于江中 臣备忝在职 嗣义阳王望 亦有父风 使吴思顺 更以沛国之公丘益其封 冯紞侍侧曰 琨不复能争 非封爵者 并乞分国封四子 宜使率由旧章 世之所习 虽亲见疑 寻拜司徒 初 祸及吴 名儿为翘 玠曰 哭之
掘墙 棱以为怨 树建亲戚 勖表陈 鲜卑诸种畏惧 帝临轩使恺拜授 固让 昌至樊城 峤见太子不令 皆望风自引而去 充少女也 时乐府伶人避难 上谷 可更增滋味品物 涛即其人 则永锡祚胤 称为廉平 属疾迟留 嵇含等露板请葬 当得宝剑佩之 宁敢昧利而违圣诏 匪西山之节 淮南之难 赐钱五十万
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淳 不用精也 拜给事中 故皆并列本事 而皓讥焉 庾敳 藩出奔密 故投身死地 今又宜都宽其检 百官莫敢奔赴 督邺城守事 惧不容于世 言之于后 颖从之 善谈论 进拜太宰 遂陷其罪 公宜举徐州以授之 咸熙中 前至三山 赐绢万匹 邑五千三百五十八户 伟容之苦节流誉
甚悲 此为九卿造创事始 从事韩咸切谏 籍曰 犹品状相妨 歆未知所从 玠思之经月不得 典统别营 于是与浚期游蓟城南清泉水上 太常 恬奏劾温大不敬 荥阳潘岳 字元愉 虽过悬车之年 诏出恒为镇军将军 加散骑常侍 进军讨颖 时人比之汉朝冯 迁尚书右丞 为政之所先 既徙封会稽 彬忠肃公亮
周遍内外 等于无虑 心乖雅正 方诸枝庶 令自训厉 请免浑官 河南尹王恂上言 复拜尚书 饮酒食肉 含弘光大 稽之人事 故帝手诏戒涛曰 主者必疑其论议伤物 裴苞又为张轨所杀 封沈从孙道素为博陵公 其家遵孚遗旨 睦自表乞依六蓼祀皋陶 猜生于骨肉 见者奇之 参魏征西将军夏侯玄军事 模力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你能回忆起本(Ben)文内容吗?
课文介绍了李四光是(Shi)著名的地 质学家。小时候玩耍时对大石头的来 历产生了疑问,然后向师长请教,出 国留学,最后研究出了震惊世界的研 究成果。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这是(Shi)一块怎样的大石头?
• 这块巨石孤零(Ling)零(Ling)地立在草地上。
你想到了什么?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李四光和小伙伴是怎么围(Wei)着大 石头捉迷藏的?画出相应的句子,读 一读。
小时侯,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 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Shi)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Shi)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 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Shi)头躲闪。 大石(Shi)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 伴围着石(Shi)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解决?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李四光是怎样解开这块(Kuai)巨 石之谜的?
对这块巨石的研究,使李四光 取得了什么重(Zhong)大发现?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 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 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 的。经过进一(Yi)步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 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 这一(Yi)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读了这篇(Pian)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和同桌交流一下。
第六页,共二十六页。
大声朗读(Du)课文 说一说课文主要内(Nei)容
课文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 家。小时候玩耍时对大石头的来历产 生了疑问,然后向师长请教,出国留 学,最后研究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 果。
奇怪的大石头阅读理解附答案
奇怪的大石头阅读理解附答案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cáng)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gū)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zhē)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q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wù)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shèn)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yù)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yí)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zhèn)惊了全世界。
1.李四光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
2.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是()。
A.大石头
B.平整的土地
C.长江流域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3.李四光小时候发现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著名的地质学家
2.C
3.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2、见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交流,质疑。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学生自由提问、自,由解答,不受老师的限制。
把空间还给每一位学生。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利用词语工具书理解下列述语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秦岭(3)引导学生读课文。
把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好李四光与老师对话的语句,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去。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检查读课文的情况二、感知巨石的“怪”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优质课件PPT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
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 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秦岭: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偏南。东西走向。
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也是中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著名 奇怪 捉迷藏 地质学家 悄 悄 躲闪 严严实实 陨(yǔn)石 转 来转去 兴趣 历史 平整 推动 旅行 专门 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震惊
一、仔细读课文,用“~~”勾画有关句子. 1 、课文中写李四光在玩捉迷藏时对大石头发生 了兴趣的句子。 2 、 写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按老师的推测进一步 思考的句子 。 3 、 写李四光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弄明白大 石头来历的句子。
地质学: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
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
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里,
高纬度地区曾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 作用,气候也异常寒冷,人们将处 于这个时代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捉 迷 藏
?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善于观察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善于提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 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 很深很深的大坑(kēng)。可它为什么 没卧(wò)进土里去呢?”
善于思考
我会填。你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力量 一定非常大
。
它应该 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
可它 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
?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
“
。”
李四光
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教案一、导课(3 min)同学们,我们这单元学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的故事?(名人的故事,列宁、高尔基)我们这一课学习的是关于谁的故事?(李四光)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来读一遍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这是一块奇怪的石头,它究竟怪在哪里?有几怪?(四怪)好,我们上次课有总结过,哪四怪?(孤零零,是独立的;体积庞大;时间久远;来历不明)就是这样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25min)现在翻开课本25页,小声自由读2~9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李四光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找出来,用波浪线画出李四光的问题。
课本哪里有提到李四光的问题?(举手发言)出示四个问题,分小组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带着这些问题,李四光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自己想不明白,跑去问老师、问爸爸,他们有没有回答得上来?(没有!)之后李四光怎么处理这个难题的?是不是大人都答不上来了,所以就丢到一边不理了?(不是!)他后来怎么做的?(带着小时候的问题出国学习地质学,并专门考察了这块石头,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好,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李四光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先去问老师,老师的回答也不确定。
分角色朗读,我来读旁白,男生读老师的话,女生读李四光的话。
接着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上来。
只能靠自己了。
把问题,难题想了很多年,有没有想明白?(没有!)这些问题一直到他长大以后,他怎么做的?(出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运动的原理,后来自己专门考察这块石头,才终于明白了什么?一起来读一遍。
)好,从李四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在课题下面李四光是个(勤问好学、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刻苦钻研 ……)的孩子。
用“直到……才”口头造句。
辨析“考察”与“考查”的用法区别。
三、小结和小练笔拓展(10min)同学们都很棒,归纳得很好,我们也要做这样的孩子。
小学《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老师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书写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小学语文的课文学习尤为重要,小朋友们肯定要科学学会语文的学习技巧,学好语文。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供应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的学习,供大家参考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李四光是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爱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或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肯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啥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了解。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如何来的?为啥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进巨大的石头旅游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目前长江流域有很多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就,震惊了全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有关常识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青年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
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
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
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维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维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啥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考虑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奇怪的大石头课文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原文如下: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拜访了小时候的老师。
老师对他说:“这块大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
“是谁把它放到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回到家乡,请农民帮忙,把这块大石头用绳子吊上了一个大坑里。
他又专门测量了大石头的重量,发现它的重量非常大。
他认真地看着大石头,思考着老师说的话。
突然,他头脑里产生了一个问题:这块石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哪儿来的呢?
由于这个问题在老师那儿没有答案,李四光就带着这个问题离开了家乡,去国外学习了地质学。
终于有一天,李四光回到家乡访问的时候,才弄清楚了他提的那个问题。
原来这块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儿来的。
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奇怪大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生回答2、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来细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找出文中写巨石“怪”的句子。
2、学生默读,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让我们按课文中的先后顺序说说巨石“怪”在哪儿?(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没有其他石头。
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生读句子。
“孤零零”这是一怪。
它还怪在哪儿?(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的严严实实的。
严严实实说明藏得好,不容易找到,也说明了巨石体积庞大。
这是第二怪。
谁来读出巨石的大。
指名读句子。
(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几百年”说明时间很久。
这是三怪。
(4)老师讲,他也许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可它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去呢?……连父亲也说不清楚。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这是四怪。
3、朗读课文3-6段,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4、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三、感受人物品质。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所以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他又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1)正是巨石之“大”,所以他才产生了兴趣,提出了疑问。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善于观察、善于提问(2)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请教了老师,老师讲了这块石头有几百年的历史。
但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他提问“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老师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奇怪的大石头》2
准备
导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温故互查: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课本上的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阅读感悟:
感知巨石形象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课题7、奇怪的大石头
单元
二
课时
共2课时
主备人
学校
七一小学
第2课时
姓名
张亚涛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使用人Fra bibliotek学校姓名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
重难点
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小结鼓励: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合作交流: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展示点拨: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达标检测: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奇怪的大石头一、教材简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为什么他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建议1.课文中涉及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许多地质学知识,为了便于学生领会和理解,如果有条件,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也可以根据有关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
还可以搜集有关李四光的材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震”(翘舌音)、“坑、秦、震”(“坑”属后鼻音、“秦、震”属前界音)。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或者根据班级学生的姓氏识记“秦”。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此外,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3.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中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2)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
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首先是因为石头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四光去向老师请教。
老师讲到了石头的几百年的历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于是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要是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对此,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这又进一步表明了石头的怪──大人也不知道。
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的思考问题的过程。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明确,李四光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J!!活动的遗迹……”,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4.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如,对于“突兀” 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突兀”在这里指的是巨石,巨石能够把人的身影挡住,说明它又大又高,可见“突兀”是指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再如对“严严实实”的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这个词语既形容李四光藏得好,不易被人发现,同时也说明这块石头的巨大。
5.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
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譬如,“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
此外,还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朗读。
如,“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带点的词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也应该加重语气来读。
6.课后的第二、三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
对于学生要交流的感想,主要侧重在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两个方面。
学生如能感悟到有关其他方面内容,也要给予肯定。
第三题,学生填空后,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
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追本穷源,具有不找到正确答案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除此之外,课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
课后安排的“资料袋”,它展示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以课文为基础拓展什么知识与如何拓展两个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深入理解本课内容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教师可以此为基础,继续鼓励、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好准备。
四、参考资料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
曾留学日本和英国。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员地质研究所所长。
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
中科院地学部委员。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
李四光曾从事(ting)科化石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元冰川的谬论。
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积极评价。
40年代考察了川东、鄂西、湘西、桂北和贵州高原等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述冰川遗迹和冰期划分的论著。
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区鉴定了多处冰川遗迹,并在60年代初亲自规划和主持全国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行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驱散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指导了我国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李四光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李四光在晚年,为我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
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部之ting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地质学: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作冰川。
秦岭: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偏南。
东西走向。
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
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指长江干支流的集水范围,亦即集水面积,通称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8%。
包括15个省(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2个自治区(西藏、广西)1个直辖市(上海)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长江流域的自然分界线,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两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两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gǎ)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与怒江流域为界;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难以分界,通常以通扬运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为界;长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为界。
长江流域轮廓,像两端窄、中部宽的菱角,介于东经9033'至122”25',北纬24”30'至35“45'之间,东西直距3000公里以上,南北宽度除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一般均达1000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