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侯要点(一)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患处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舌淡红或淡黯,苔薄白,脉弦。

(二)气血不与,筋脉瘀阻证(骨折中期):肿胀渐消,肢体酸痛,活动不利、舌黯苔薄白,脉弦涩。

(三)肝肾亏虚证(骨折后期):肿痛已消,肢体乏力,肌肉瘦削。

舌淡苔薄白,脉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疼痛得诱因、性质、肢端活动、感觉情况。

2、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外展中立位,适当抬高肢端,以利淋巴与静脉血液回流,可减轻局部肿胀引起得疼痛;注意保护患肢,以免因搬动或翻身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疼痛。

3、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4、指导病人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得方法使其保持良好得心态。

如放慢节律呼吸,深呼吸—握紧拳头—打呵欠,想像、听音乐等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5、遵医嘱利用中药进行湿热敷、中药封包、熏蒸、穴位贴敷等方法,使其行气消瘀,通络而止痛作用;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予骨牵引或皮牵引,牵引重量就是患者体重得1/6-1/8左右,也可根据患者得耐受进行牵引重量得调节。

(二)肿胀1、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做好记录、2、受伤早期局部可冷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破裂得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3、遵医嘱局部中药涂药、中药湿敷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也可物理治疗,如微波等。

4、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内服中药汤剂、(三)患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肢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下床活动得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具行走。

4、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踝关节得背伸与足趾得曲、伸运动、5、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料理生活,满足各项需求、6、遵医予中药熏蒸、CPM(复位固定后即可做)等;中、后期仍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

股骨粗隆间骨裂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裂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裂折中医护理方案1. 简介股骨粗隆间骨裂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需要综合中医护理方案来促进康复。

本文介绍了一种中医护理方案,旨在加速股骨粗隆间骨裂折患者的康复过程。

2. 中医护理方案2.1 治疗原则- 瘀血化瘀:采用中药调理气血,促进瘀血吸收,减轻疼痛。

- 活血化瘀:采用中药活血化瘀,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 调理气血:通过中医药调理整体气血状况,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 强筋骨:采用中药强筋骨,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骨骼的恢复。

2.2 中药治疗- 瘀血化瘀方剂:选择具有瘀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组方,如当归、桃仁、红花等,制成适量的中药煎剂,每日饮用。

- 活血化瘀方剂:选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组方,如三棱、血竭、莪术等,制成适量的中药煎剂,每日饮用。

- 调理气血方剂:选择具有调理气血作用的中药组方,如黄芪、党参、当归等,制成适量的中药煎剂,每日饮用。

- 强筋骨方剂:选择具有强筋骨作用的中药组方,如巴戟天、桑寄生、菟丝子等,制成适量的中药煎剂,每日饮用。

2.3 饮食调理-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鱼肉、瘦肉、禽肉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与恢复。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牛奶、奶制品等,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骨骼的强化。

- 适量摄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摄入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

3. 注意事项- 遵守医生的治疗计划:中医护理方案必须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 康复期要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避免过度用力或不适当的活动,防止再次受伤。

-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过热或变质的食物,避免引发消化系统问题。

4. 结论本文介绍的股骨粗隆间骨裂折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通过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来促进康复。

在使用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同时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骨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骨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骨二)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

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分期】一、骨折类型(一) 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大致与粗隆间线平行。

按照EVAN 标准分为4型。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缩否,骨折移位呈内翻变位。

ⅢA型:小粗隆骨折变为游离骨片,粗隆间骨折移位,内翻畸形。

ⅢB型:粗隆间骨折如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粗隆间骨折外,大小粗隆各成为单独骨折块,亦可为粉碎性骨折。

(二)骨折线与粗隆间线方向相反,小粗隆也可形成为游离骨片。

此外,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下方成为横型,斜形、锯齿形,骨折也可能轻度粉碎为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照护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照护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照护方案
简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类型,需要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的系统照护。

同时,中医疗法可以在术后的康复期间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照护方案
1. 中药疗法
- 选择有滋补、补肾、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如淫羊藿、巴戟天、何首乌、熟地黄等;
- 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 配合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2. 饮食调理
- 食用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
-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适量的海产品;
- 忌口辛辣、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

3. 康复锻炼
-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适当的康复锻炼,如俯卧撑、侧
踢腿、颈椎操等;
- 加强康复锻炼可增加肌肉活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4. 精神护理
- 积极主动与朋友、家人沟通;
-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理平衡。

总结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应该在中医疗法的帮
助下进行系统康复,以期望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治疗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治疗护理

饮食禁忌:避免饮酒、吸烟、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
3
2
1
4
5
康复指导
康复计划
康复目标: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原则:循序渐进,个体化,全面康复
02
康复方法:中医手法治疗,中药熏蒸,针灸,康复训练等
康复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晚期功能锻炼:骨折后8-12周开始,以关节活动度恢复为主
03
中期功能锻炼:骨折后4-6周开始,以肌肉等张收缩为主
02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避免过度负荷,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防止二次损伤
04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手法复位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
手法复位效果:手法复位后,骨折部位能够恢复原有的解剖关系,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夹板固定
注意事项:夹板应紧贴皮肤,避免压迫血管和神经
固定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一般需要固定2-3周
方法:使用夹板将骨折部位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复查: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目的:固定骨折部位,防止移位
药物治疗
01
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如红花、丹参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03
消肿止痛:使用消肿止痛药物,如三七、川芎等,减轻肿胀和疼痛。
02
补肾壮骨:使用补肾壮骨药物,如杜仲、骨碎补等,增强骨骼强度,促进骨折愈合。
04
健脾和胃:使用健脾和胃药物,如白术、茯苓等,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2、卧床期 间指导患者 床上正确使 用大、小便
器。
3、下地行走时, 教会患者正确 的使用拐杖。
4、行跌 倒坠床 评估, 防止跌 倒坠床。
B:(饮食指导)
宜进滋补肝肾、补益气血
的食品,如鱼、虾、肉、
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 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 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不可过早食
蛋、牛奶、新鲜水果。适 量的食用核桃等坚果类食 物,以补充钙的摄入
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 □执行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一级护理 □普通饮食 □特殊饮食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查阅各项检查、检验结果
住院第2日
重点护理工作
□常规三测,遵医嘱监测血压 □空腹抽血,留取大小便标本 □病情观察:精神状况、情志、睡眠、饮食、二便、伤肢情况,舌苔、脉象 □维持有效的牵引 □整理床单位、病房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做好情志护理 □落实基础护理 □饮食指导,合并内科疾病者行相关饮食宣教 □用药指导 □相关内科疾病基本知识指导 □肢体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运动、抬臀等 □预防坠积性肺炎:扩胸运动、拍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吹气球等 □预防深静脉血栓:落实基础预防、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相关措施 □预防泌尿系感染: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 □预防压疮: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 □便秘: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床上活动 □根据病情书写护理记录
证侯施护---疼痛
阿是穴
程度、性质、原因、伴随症 状
评估
中医定向 透药疗法
耳穴压豆
Hale Waihona Puke 中药外中敷药及外涂敷 擦和涂擦
阿是穴
神门、皮质下、髋穴
证侯施护---肿胀
评估:程度、范围、伴随 症状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ppt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ppt
使用方法
将中药煎煮后,用药液进行局部熏洗,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 和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熏洗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和浓度,避免烫伤和过敏反应;同时还要注 意保持患处的清洁和卫生。
07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褥疮
定期翻身
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 次,特别是骶尾部、髋 部和内外踝等容易受压 部位,要特别注意。
06
康复锻炼指导
功能锻炼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
在骨折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收缩训练, 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预防肌肉萎缩。
中期功能锻炼
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促进关 节功能恢复和防止关节僵硬。
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后,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和负重训练,以恢复 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行走能力。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鼓励患者多喝水
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
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日清洗会阴部,并更换清洁的尿布或内裤。
定期检查尿常规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理疗法指导
温热疗法
利用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如热敷 、温泉浴等。
电磁疗法
通过电磁场的作用,促进骨折愈合和缓解疼痛,如微波、短波等。
牵引治疗
对于需要复位或固定的患者,指导其进行牵引治疗,以保持骨折部 位的稳定和缓解疼痛。
中药熏洗指导
中药配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配方,如红花、艾叶、伸筋 草等。
和伤口愈合。
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骨折(股骨粗隆间)的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股骨粗隆间)的中医护理方案

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滞血瘀证患处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肿胀,伤肢短缩、伴内收或外旋畸形,活动障碍。

髋外侧或大腿根部瘀血斑。

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肾亏虚证骨折日久不愈,头晕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疼痛强度。

2.患肢功能位妥善外固定,及时评估患肢末端皮色、皮温、感觉及运动情况。

3.体位护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4.遵医嘱行中药离子导入、耳穴压豆{神门、交感、皮质下、肾}等。

5.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肢体肿胀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作好记录,协助医生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

2.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3.遵医嘱局部予中药湿敷,中药离子导入,复方芒消散外敷观察治疗效果。

如有过敏及时去除。

{三}躯体移动障碍1.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做好健康教育。

2.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扣背。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详见附录1}1.内服中药{1}骨折初期: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每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温服。

{2}骨折中期:和营止痛。

每日一剂,饭后半小时温服。

{3}骨折后期:补益肝肾。

每日一剂,饭前半小时温服。

2.中药外敷{1}骨折早期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膏、散剂。

{2}骨折中后期外敷温筋通络、化瘀止痛、接骨续筋之膏、散剂。

3.中药熏洗活血止痛散熏洗以舒筋通络,利于气血运行。

{二}牵引的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

3.下肢牵引套牵引时松紧适宜,密切观察患肢末端的皮色皮温及感觉情况,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

4.行骨牵引者,保持有效牵引。

5.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

{三}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2.中药湿敷3.耳穴帖压4.超声导入5.穴位按摩{四}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治疗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治疗护理
演讲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治疗护理
目录
01.
相关知识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
04.
相关治疗
05.
护理措施
06.
健康宣教
相关知识
1
骨折定义
骨折: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粗隆部发生的骨折
骨折分类:根据骨折的形态和程度,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原因:外伤、病理性骨折、疲劳性骨折等
06
感谢您的观看
04
心理护理
B
D
A
C
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沟通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焦虑、紧教
6
预防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跌倒,注意安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02
艾灸: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热力,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
04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中药外敷:将中药制成膏药,外敷在患处,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护理措施
5
骨折固定
固定方法:采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01
固定时间:一般需要固定4-6周
02
固定要求:固定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骨折部位稳定
03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方法
04
功能锻炼
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01
中期:进行股四头肌等张收缩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折愈合
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的探讨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的探讨
特点 , 进 行辨 证 情 志 护 理 , 向患 者介 绍 疾 病 诊疗 的相 关 知 识 , 消 除
早 期 指 导 患 者 在 床 上 适 当活 动 , 为下 床 活动 做 准 备 , 恢 复 期 鼓励 患 者早 日下 床 活 动 , 指导 患 者进 行股 四头 肌 等长 收缩 锻炼 。 指 导患 者循 序渐 进地 进 行下 肢 功能 锻炼 , 逐 渐 增加 锻 炼 时 间及 强 度 ,
4 7 例股 骨粗 隆 间 骨 折 患 者 经 中医 辨 证 施 护 后 , 均痊愈 出院,
无并发症发生 , 平均住院( 1 5 . 8 ± 3 . 6 ) d ,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4 ~ 6 个月 的随访 发现所有患者运动功能恢 复良好。
2 中医 辨证 护 理 2 . 1 情 志 护理 情 志既 能 治 病也 能致 病 , 股 骨 粗 隆 问骨 折 患 者 骨 折后 承受 着
股骨 粗 隆 间 骨 折 是 指 股 骨 颈 基 底 至 小 粗 隆 水 平 以上 部 位 的
骨折I 1 l , 股 骨粗隆问骨折在 临床较为常见 。 近年来老年人股 骨粗 隆 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粗隆部位是松质骨 , 老年患者骨质脆 而疏松 , 因此 易发生骨折。 如何采取有效 的护理 干预措施对提高
报道 如 下 。 1 临床 资 料
1 . 1 一般 资料
中医用药原则为 : 食 气消即进药 , 药气散即进 食。 因此 , 股骨
粗 隆 间 骨折 患者 在 服 用 中药 药 剂 一 般 宜 在 饭 前 1 h 服用 , 服 药 期
间, 忌食 生冷 、 油腻 、 辛辣刺激及 不易消化 的食物 。 中药每 日口服
2 6 例, 女 性2 1 例, 年龄5 7 — 8 2 岁, 平均年龄( 6 8 . 3 ± 3 . 7 ) 岁。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课件
❖ (3)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血 凝、血常规、肝肾功及交叉配血等检查。
1/31/2021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0
(二)围手术期护理
❖ 2、术后护理
❖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 好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 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1/31/2021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5
(三)患肢活动受限
❖ 1、评估患肢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下床活动的注意 事项,使用辅助具行走。
1/31/2021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6
(三)患肢活动受限
❖ 4、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 长收缩活动,踝关节的背伸和足趾的曲、伸 运动。
1/31/2021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8
(一)牵引(牵引或骨牵引)的护理
❖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 合。
❖ 2、要适当提高床尾,应使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勿 将被子压在牵引绳或患脚上,患肢足部勿抵住床尾栏杆。
❖ 3、保持牵引砝码悬空、滑车灵活,防止滑车抵住床尾、砝 码着地、牵引绳断裂或滑脱。并且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1/31/2021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5
(一)生活起居
❖ 1、指导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 便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 睡眠。
❖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感觉、血运、 活动度、皮温、皮色、肿胀程度以及伤口敷料渗血 情况,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 并记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
指发生在股骨基底以下到股骨粗隆水平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一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自理。

3 、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

忌肥甘、油腻、煎炸之品。

中后期宜进补益气血之品。

以增强抵抗力,以促进骨折愈合,以利患肢功能恢复。

5 、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6 、临证(症)施护
(1)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2)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踝关节背曲、跖屈运动,足趾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股肌的收缩活动。

(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训练,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4)去掉牵引及解除外固定后教会患者使用双拐,患肢不能负重下地行走,保护患者慎防跌倒。

7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的配合方法。

(2)保持患肢功能位,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3)做好健康宣教,预防各种并发症:压疮、肺炎、便秘、尿路感染。

(4)定期复查。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辨证施护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辨证施护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但引起皮肉、筋骨的创伤,同时也会导致精神上的创伤。

情志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络阻隔,瘀滞于肌肉腠理。

除肿痛外,乃至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病痛加重,诱发并发症,故情志调护对促进骨折愈合有较大的作用。

骨折早期,病人伤处疼痛、紧张、敏感,盼望骨折达到最佳愈合。

骨折后期,去除牵引,疼痛缓解,有些病人盲目乐观,急于活动;有的病人畏惧下床,害怕活动锻炼造成再骨折。

这时护理人员要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向病人交代清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动静结合”的方法,合理适度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饮食调护饮食护理对骨折病人愈合有着直接影响。

营养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辨证用膳就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舌苔、脉象、体质及骨折不同分期,调配合理的膳食。

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淤血内阻,肿胀疼痛,体温偏高,饮食宜进清淡可口、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如:牛奶、米粥、面条、蔬菜之类,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中期:成骨细胞占据血肿位置,形成骨痂,饮食易进调和营血、接骨续筋之类。

这时需要富有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含钙质较多的食物,如:鸡蛋、鱼类、排骨汤、豆制品等。

此外,还应根据大便情况合理进食,大便通畅可食清补及滋补肝肾之品;大便秘结,宜增添含胶原纤维素的菜类。

后期:骨折尚未愈合牢固,体质未能完全恢复,应补之。

以补宜气血之类为佳,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瘦肉及水果等。

除饮食营养外,要加服中草药,以壮骨益髓为目的,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以便早日康复。

◆功能锻炼骨折从牵引、整复、固定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并贯穿于治疗护理全过程。

骨折早期:护士要亲自指导病人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即足背伸和股四头肌收缩,使经脉流通,肿胀消退。

骨折中期:主要是防止粘连和肌肉萎缩,促进骨痂生长,指导病人做自动性关节屈伸活动,即伸膝、伸髋,两手撑床抬臀、挺胸运动。

骨折后期:主要目的是完全恢复体力功能,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拄拐行走,加强活动。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之欧阳音创编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之欧阳音创编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侯要点(一)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患处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

舌淡红或淡黯,苔薄白,脉弦。

(二)气血不和,筋脉瘀阻证(骨折中期):肿胀渐消,肢体酸痛,活动不利。

舌黯苔薄白,脉弦涩。

(三)肝肾亏虚证(骨折后期):肿痛已消,肢体乏力,肌肉瘦削。

舌淡苔薄白,脉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肢端活动、感觉情况。

2、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外展中立位,适当抬高肢端,以利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可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注意保护患肢,以免因搬动或翻身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疼痛。

3、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4、指导病人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放慢节律呼吸,深呼吸—握紧拳头—打呵欠,想像、听音乐等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5、遵医嘱利用中药进行湿热敷、中药封包、熏蒸、穴位贴敷等方法,使其行气消瘀,通络而止痛作用;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予骨牵引或皮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6-1/8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的调节。

(二)肿胀1、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做好记录。

2、受伤早期局部可冷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3、遵医嘱局部中药涂药、中药湿敷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也可物理治疗,如微波等。

4、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内服中药汤剂。

(三)患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肢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具行走。

4、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踝关节的背伸和足趾的曲、伸运动。

5、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料理生活,满足各项需求。

6、遵医予中药熏蒸、CPM(复位固定后即可做)等;中、后期仍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

股骨粗隆骨折的中医特色护理

股骨粗隆骨折的中医特色护理

股骨粗隆骨折的中医特色护理一、概念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以上部位的骨折,包括粗隆间骨折,大粗隆、小粗隆骨折,其中最为常见的为粗隆间骨折。

二、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中期:瘀血凝滞证;伤后3~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7~8周,疼痛已消,或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

(三)骨折分型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一)中医外治适应症:适用于不全性骨折或骨折移位不明显且年老多病不适宜手术治疗者。

(1)皮牵引:多用于不全性骨折或无移位的骨折。

重量3~4Kg,结合丁字鞋制动,每周复查X线片,5~6周观察骨折无移位,去除皮牵引,继续丁字鞋制动4周。

(2)“丁”字鞋:患肢长沙袋加丁字鞋外展中立位制动8~12周,多用于不全性骨折、无移位的骨折或年老多病不适宜手术患者。

(3)骨牵引:适用于骨折移位不适宜手术患者,如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等手术禁忌症,以及拒绝手术者,或糖尿病需要治疗等待手术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重量5~8Kg,每周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对牵引重量进行调整。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常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发生在大小粗隆之间部位的骨折,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以局部疼痛、肿胀、患肢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患肢的感觉、活动、温度、皮肤的完整性及患肢的短缩畸形。

(2)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况。

(3)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4)中医证型:①气血瘀阻证。

证候:骨折初期,伤后1〜2周,患侧虢关节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髓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Q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Q②血瘀气滞证。

证候:骨折中期,伤后2〜4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患侧靛关节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Q舌质暗淡,脉弦细。

③肝肾亏虚证。

证候: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疼痛已消,或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倦怠乏力。

舌淡脉细。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术前抬高患肢,给予牵引。

(3)做好术前准备。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术后抬高患肢,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

②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如伤口渗血、引流量异常,应及时处理。

③观察患者患肢感觉、运动情况。

(5)给药护理:遵医嘱正确服药,患者伤口疼痛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

(6)饮食护理:宜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纤维食物。

(7)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解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乐观积极地应对疾病。

(8)临证(症)施护:①气血瘀阻证:病室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②血瘀气滞证:瘀血肿胀明显者,使用中药外敷,可用温开水或蜂蜜调敷。

③肝肾亏虚证;宜食补益肝肾的食物,忌辛辣、香燥之品,戒烟酒。

(9)中医特色治疗护理:①药物治疗:a.内服中药。

b,注射给药。

C.外用中药。

②特色技术:a.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b.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

三、康复及健康指导(1)生活起居:①保持病室安静,温暖向阳,空气新鲜,湿度适宜Q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的原则。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2019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型:伤后2周内(骨折早期),患髋疼痛肿胀,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淡,苔薄白。

二)瘀血凝滞型:伤后2-4周(骨折中期),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动则有疼痛感,断骨已正,骨折未愈,功能丧失未恢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

三)肝肾不足型:伤后4周以上(骨折后期),疼痛已消,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并做好疼痛评分记录。

2.遵医嘱外敷消定膏。

3.遵医嘱给予腕踝针治疗。

4.遵医嘱使用(行)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肿胀1.评估肿胀的程度、范围、伴随症状。

2.观察肢体血运及颜色。

3.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4.早期局部给予冷敷。

三)畸形、活动受限1.评估患肢活动度、畸形程度、肌力、感觉。

2.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在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口服中药(详见附录1):损伤散胶囊,消肿止痛合计。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七叶皂甙钠、低分子肝素钙。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消定膏。

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消定膏。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穴。

3.腕踝针治疗。

4.冷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宜温暖、干燥,光线充足,生活起居有规律,防外感,尤其是加强骨折部位的保护。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3.下床活动时防跌倒。

二)饮食指导1.血瘀气滞证: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尤其不可过早食以肥腻滋补之品。

2.瘀血凝滞证:宜进活血化瘀的食品,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加以骨头汤、鸽子汤等高蛋白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患处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

舌淡红或淡黯,苔薄白,脉弦。

(二)气血不和,筋脉瘀阻证(骨折中期):肿胀渐消,肢体酸痛,活动不利。

舌黯苔薄白,脉弦涩。

(三)肝肾亏虚证(骨折后期):肿痛已消,肢体乏力,肌肉瘦削。

舌淡苔薄白,脉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肢端活动、感觉情况。

2、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外展中立位,适当抬高肢端,以利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可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注意保护患肢,以免因搬动或翻身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疼痛。

3、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4、指导病人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放慢节律呼吸,深呼吸—握紧拳头—打呵欠,想像、听音乐等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5、遵医嘱利用中药进行湿热敷、中药封包、熏蒸、穴位贴敷等方法,使其行气消瘀,通络而止痛作用;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予骨牵引或皮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6-1/8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的调节。

(二)肿胀
1、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做好记录。

2、受伤早期局部可冷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3、遵医嘱局部中药涂药、中药湿敷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也可物理治疗,如微波等。

4、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内服中药汤剂。

(三)患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肢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具行走。

4、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踝关节的背伸和足趾的曲、伸运动。

5、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料理生活,满足各项需求。

6、遵医予中药熏蒸、CPM(复位固定后即可做)等;中、后期仍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牵引(牵引或骨牵引)的护理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要适当提高床尾,应使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勿将被子压在牵引绳或患脚上,患肢足部勿抵住床尾栏杆。

3、保持牵引砝码悬空、滑车灵活,防止滑车抵住床尾、砝码着地、牵引绳断裂或滑脱。

并且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4、牵引期间嘱患者多饮水,予翻身、拍背、经常按摩骨突受压部位,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骨牵引要预防针眼处感染。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3)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血凝、血常规、肝肾功及交叉配血等检查。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好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感觉、血运、活动度、皮温、皮色、肿胀程度以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记录。

(4)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评估患者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5)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慢慢扶柺下床练习行走,行走时姿势正确,护理上做好安全防护。

(6)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7)对排尿困难者,可取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以促进排尿;对于便秘者,采取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日4次,为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1-3小时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排便。

(8)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

(三)特色药物治疗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期间忌饮茶、忌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

2、院内自制外敷膏药注意使用前皮肤要清洁、干燥,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过敏体质者慎用。

(1)早期局部贴敷,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中、晚期局部贴敷,能温经通络、化瘀止痛、续筋接骨。

(四)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
2、中药湿敷(详见附录)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
4、中药封包(详见附录)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2、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安全,特别是老年人,避免摔倒。

并且要注意补钙,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养成科学饮食习惯。

(二)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辩证分型的不同,科学合理指导饮食,使患者达
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在指导患者饮食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的胃纳情况和舌
苔变化,随时更改饮食计划。

1、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宜食理气活血之品,如蔬菜、水果、蛋类、豆制品、瘦肉等。

食疗方:红枣桂圆汤(红枣、龙眼肉)。

2、气血不和,筋脉瘀阻型(骨折中期):宜食补益气血之品,如牛奶、鸡蛋、红枣、木耳、瘦肉等,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食疗方:莲子红枣粥(莲子、红枣、梗米)。

3、肝肾亏虚型(骨折后期):
(1)肝肾虚者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白木耳等。

药膳方:百合煲瘦肉汤。

忌幸辣香燥之品。

(2)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

食疗方:干姜煲羊肉。

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三)功能锻炼
遵医嘱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患肢功能,功能锻炼注意循疗渐进,避免过劳,注意安全。

1、骨折早期:主要以肌肉收缩运动为主,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踝关节背伸和趾曲,股四头肌舒缩活动,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抬臀动作。

以促进气血运行,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骨折中期: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瞪床及直腿提高动作。

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腿瞪床抬臀等活动。

3、骨折后期:扶双拐者,应逐渐改成单拐,既而弃拐行走,并逐渐增加摆腿动作,蹲下起立及旋转摆膝动作。

(四)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使用言语开导法做好安慰工作,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燥,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
自觉进行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打消思想顾虑,使其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督促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其掌握功能锻炼方法。

如骨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踝、趾关节的主动运动。

同时应给患者经常推拿、按摩髌骨,以防肌肉萎缩、髌骨粘连、膝、踝关节强直等。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主。

3、患者下床活动时,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双拐,患肢保持外展不负重行走,2-3个月摄X片复查后,再酌情负重行走。

4、定期随访,调查患者依从性,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