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版式体例
在农村编写家谱时,家谱中世系怎么排列?用什么格式编写最好?
在农村编写家谱时,家谱中世系怎么排列?用什么格式编写最好?欧式家谱体例,是现在用得最多的家谱模式。
它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家族家谱模式的简称。
它的特点就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五世一表,一表一提。
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
1、欧式家谱一般是一页左右十竖行,上下五层横格。
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
2、上下五层横格,为五世。
从上往下数,一、二、三、四、五,五世。
每上下相邻的两层均为父子关系。
3、同一层横格中左右相排的人均为同辈的兄弟。
以年齿论,右边的排行为长,向左依次递减为老二、老三、……。
4、父亲只有一子,则竖行中父子名讳上下相对;如果父有三子,正对父亲名下的是长子,紧邻长子左边的两格则填写老二老三的名讳。
5、同辈的人数较多,一页填写不完可往下页延续,但表示世系辈份的横格不能舛错,不然的话,世系辈份就乱了。
6、一个竖格,填写夫妇二人名讳,右边写男人名讳,左边写妻子名讳。
需要加注的,名字旁边加注小字。
7、首页五世,这五世不论占了几页,都是同表,都得一提。
提,就是把本表最下一横层中,第五世的所有名字,都提到下一表中最上层的第一层横格中,按原来的顺序从右到左依次排好。
提的作用就是上下两表关系的承上启下,互相銜接,不致舛错、断裂。
8、提到第二表的五世,领续下面的六、七、八、九四世。
由于此表领续的五世是上表未世的重复,所以此表实际上只续了四世。
下边后续的各表都是如此,这叫'五世一提,实续四世'。
9、家族较大,支系众多,可续完一支,再续另外一支,在卷首编好目录页码,便于日后的查阅。
10、以上9项,都是世系排序的元素。
世系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除世系外,还有凡例、序言、影像、家规、题名、耆寿、节烈等诸多项目。
由于各个家族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家谱编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家谱怎么写范文
一、家谱的范本一个家谱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欧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
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二、家谱格式都有哪些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家谱书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xx。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家谱标准格式
家谱标准格式第一篇:家谱标准格式家谱标准格式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的格式
家谱的格式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传统习惯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以下是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1. 家谱标题:在家谱的最上方中央,写上家谱的标题,例如“XXX家谱”。
2. 世系编号:从最上层始祖开始,按照世代递增的方式进行编号,并在每个人的信息旁边标明其世代编号。
例如:“第一世:始祖XXXX”。
3. 姓名信息:在每个人的姓名下方,注明其生卒年份和籍贯。
例如:“XXXX(公元XXXX年-公元XXXX年),籍贯XXXX”。
4. 辈分信息:在每个人的信息旁边标明其辈分,例如:“幼子”、“长子”、“次子”等。
5. 配偶信息:在每个人的信息旁边,注明其配偶的姓名。
6. 儿女信息:对于男性祖先,标明其所有子女的姓名。
对于女性祖先,标明其儿子的姓名。
7. 公告事项:标明家族中重要的公告事项,比如家族变迁、荣誉、名人等。
8. 血缘关系图:在整个家谱的最底部,可以绘制一幅血缘关系
图,将各代人物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
家谱的编写格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但一般要保持清晰、简洁和易于阅读。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
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
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家谱凡例范文
家谱凡例范文【家谱凡例范文】一、字体、字号及标题样式家谱的凡例部分要求使用宋体字体,字号为12号。
各级标题使用黑体字体,字号依次递减,一级标题为16号,二级标题为14号,三级标题为12号。
二、文字居中家谱凡例中的文字要求居中对齐,确保整体排版整洁美观。
三、引言家谱凡例的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家谱的编撰目的,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四、家谱结构说明1. 家谱的层次关系:先介绍家族的祖先与后代,再分述每一代的子孙后裔,最后列出有关家族的其他重要资料;2. 家谱的命名规则:介绍家谱中每个人物的命名方式和命名习惯,如遵循辈分、行辈字、仁字辈等规定;3. 家谱中所使用的标记与符号:解释家谱中常用的标记和符号的含义,如生卒年月、配偶关系、婚姻状况等;4. 家谱的补充与修订:说明家谱的编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对家谱的补充和修订计划。
五、信息记录格式1. 个人信息格式:按照辈分递减的顺序,从上至下记录每一代人的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职业、宗教信仰等;2. 亲属关系格式:采用表格形式记录每个人物的父母、配偶和子女关系,确保信息清晰明了;3. 头衔与荣誉格式:家族中有特殊头衔或取得荣誉的人物,可以单独列出其相关信息,例如爵位、学位、政治地位等。
六、撰写规范1. 使用标点符号:使用标点符号准确,避免出现错别字和漏标点的情况;2. 语言准确简洁:遵循规范的汉语语法,使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句式,避免冗长繁琐的描述;3. 数据准确可靠:编撰家谱凡例时,应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尽可能通过多个来源核实。
七、家谱附录1. 重要资料附录:可以在家谱的附录部分,补充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或文献引用,以证明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2. 图表附录:可以在家谱的附录中,添加家族的家谱图、族谱图、家族人物图等图表形式的附加内容,以更直观地展示家族的谱系关系。
八、总结家谱凡例的编写应当遵循以上要求,做到文字简明扼要、排版整洁美观、信息准确可靠,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和家族成员的重要性,增强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怎样修家谱】家谱编修实务【之五】——体例和格式
【怎样修家谱】家谱编修实务【之五】——体例和格式族谱大致有二种体例:欧体和苏体。
二种体例,并无原则上的区别,只是齿录编排上有所不同。
欧体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
它的原则是“五世一提”,具体做法是,在齿录前画出世系图,以备检索。
然后在编排齿录时,根据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为一个段落,编完了这一支,再编另一支的五代,编写了这五代,再编下一个五代,以此类推。
苏体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
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
具体做法是:从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辈的人先后排列,再第二世、第三世……以此类推。
二种体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欧体,使人对自己的近亲的了解比较明了,苏体对自己的同辈的了解比较明了。
我曾经作了比较,认为现在修谱,采用苏体为宜,但在采用苏体的同时,也应注意吸收欧体的长处,可以在齿录编排时详细注明房份支系,可以起到合二为一,优势互补的效果。
无论欧体还是苏体,强化检索系统是关键。
编辑应在族谱的目录、书眉等地方详加标注,使阅读者能顺利地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料。
格式族谱的格式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首先在印刷上,可采用简化字横排,当然,如需照顾海外特别是台港澳族人的习惯,经过众族商议同意,也可采用竖排、繁体字,其次,语言、语法、标点符号也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当然,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两种版本并行,甚至再加上电子版三种版本通用,都已经成为可能。
其次还有版式和印刷方法的问题,我比较倾向于用宣纸线装,但对现代印刷的样式同样不予排斥。
苏体谱法与欧体谱法修谱的谱法所谓谱法,是按一定的规则、体例进行编撰谱牒的方法。
这个方法,其要点就是怎样完整、准确、明了、有序地记载族人世系及其有关事项。
从广义上讲,一部完整规范的谱牒,应涵盖该族历史、源流世系、人物、事件、业绩、迁徙、族规等内容。
自宋起,编撰谱牒有两法,即欧体和苏体,也称欧式和苏式。
苏体谱法的基本法则北宋文学家苏询(100-1066)创制的一种修撰谱牒所采用的体例和方法,称之为苏体。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王鹤鸣中国家谱发展到明清时代,已趋成熟、完善,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尽管收载内容有多寡,编纂形式有不同,但一部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体例内容。
一、谱名当我们捧起一部家谱时,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封面上的谱名:家谱、宗谱、族谱、房谱、世谱、支谱、谱系、谱传、渊源、统谱、通谱、谱牒、玉牒、家乘、会谱、合谱、主谱、坟谱、祠谱、联宗谱、世系图、族系、世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其中最常见的是家谱、宗谱和族谱。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
如《皖桐高岭汪氏宗谱》,清光绪三十一年汪钝侯总纂,表明是安徽省桐城县高岭这个地方汪姓的宗谱。
《萧山史村曹氏宗谱》,清光绪六年曹瀚等纂修,表明是浙江萧山史村这个地方曹姓的宗谱。
有的家谱虽表明谱籍里居,但仅系村镇,如《章镇张氏宗谱》,光绪十一年张祖良等纂修,什么地方的章镇呢?经翻阅此谱,才确定是浙江上虞的章镇。
还有的家谱,仅有姓氏,如《夏氏宗谱》、《张氏家乘》等,这给检索查阅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编纂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时,对凡是没有谱籍或谱籍不明晰的家谱,均一一查明,标出一个完整的谱名。
如《夏氏宗谱》,光绪六年夏鹤溪等纂修,标为《(江苏丹阳)夏氏宗谱》;《张氏家乘》,民国5年张元善纂修,标为《(浙江平湖)张氏家乘》等。
有了明确的谱籍,便于检索和查阅。
中国家谱有些家谱将本家族历史上所属堂号、郡望标在谱名里。
如《(江苏苏州)三槐堂王氏续修家乘》(乾隆年间,王巨源等纂修)、《(江西萍乡)雅积堂黄氏三修族谱》(民国12年,黄序鹓纂修)、《(福建上杭)清河郡张氏宗谱》(光绪三十四年)、《(浙江仙居)乐安珍水堂朱氏宗谱》(光绪十二年)等。
三槐堂、清河郡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堂号、郡望,将其标在谱名上,除表明本家族的归属外,也带有炫耀的味道。
还有些家谱将先祖的名、行也标在谱名里。
如《(湖南)武冈廖氏德行公裔四修合谱》(民国32年,廖鸿翥纂修),该谱始祖发祥,明初携子德行、德文、德贞、德据自江西泰和迁来武冈,后德文、德贞、德据支系先后迁移他处,德行支仍居武冈,是谱即德行支谱。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范例、计划等
通渭李家店青草湾车家家谱撰写计划第一部分家谱通用格式简介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下面的24项。
下面的这24项是家谱的基本格式。
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
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
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一、谱名:家谱,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举例:虞邑范氏族谱凡例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
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世系图,第五卷为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
中国家谱基本格式
中国家谱基本格式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下面二十四项。
下面的这二十四种是家谱的基本格式。
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
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
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一、谱名家谱,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下面举一个例子:虞邑范氏族谱凡例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
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世系图,第五卷为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
罕见的四种家谱格局之老阳三干创作---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便利.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劳等.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局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宝塔式:望文生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取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成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便利.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朴直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朴直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示的很是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成长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并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坚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到,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牒记式:不必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团体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劳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清楚,比较节约纸张.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清楚,因此有很多家谱采取这一图谱.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罕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更,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按照掌握资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运用,总之,家谱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清楚,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简单的纸质家谱格式样本
不用横竖起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纸质家谱格式各有特色,根据族人要求来选择那种格式作为自己家谱的格式。
简的纸质家谱格式样本
简单的纸质家谱格式样本为四种格式,那么家谱国际为大家具体讲解的纸质家谱格式。
一、古式家谱格式(竖排版式四种)
1、欧阳修式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2、苏洵式
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其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天系。
3、宝塔式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潜、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家谱知识5家谱的体例
家谱知识5家谱的体例尽管中国家谱是“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它还是有体例可循的。
所谓家谱体例,简而言之,就是家谱的编写格式;具体地说,就是指谱书表现自身内容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著作的体制形式,主要包括体裁、格局结构和文字表现形式等。
家谱的体例和内容有密切联系,从而又与编纂宗旨、指导思想、谱书特点等有密切关系,受其制约。
家谱体例是家谱有机整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家谱基本面貌、体现家谱风格特征的体制形式。
一、家谱体例的演变家谱的体例,是家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完善起来的。
先秦时期,中国家谱处于始创阶段,其时家谱的体例都非常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单地叙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关系。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曾经指出,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
如我们多次提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就是典型之例。
该家谱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间无直线。
这份家谱的体例特征是按父子、兄弟先后排列儿氏家族的十一代十四个人名。
商代甲骨家谱体例如此,周代的谱牒著作《世本》的体例也大体如此。
例如《世本》记载周先公世系的体例是这样的:后稷生不窑为昭,不窑生鞠陶为穆,鞠陶生公刘为昭,公刘生庆节为穆……这与儿氏家谱的体例结构基本一样,只是在叙述方式上,将儿氏家谱以父子、兄弟为次序换成以昭穆为次序。
汉代,中国家谱进入发展时期,家谱的体例也有新的发展。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记事范围有所扩大。
汉代家谱不仅记世谥(即人名),而且记得姓的起源,不仅记字号,而且有官位者还记其官位,这样就打破了先秦家谱“独记世谥”的局限而有新的发展。
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汉代家谱邑有三种形式。
据陈直先生研究,这三种形式分别是:一为横格制,分代分格顺序写;二为以姓为单位,先叙得姓的起源,再叙世系及官位,三为一贯连叙。
这种家谱体例,比先秦家谱体例完整得多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体例又有新的发展。
家谱格式大类比
家谱格式大类比有关于族谱怎么编修,这是一个严肃而浩瀚的工程,因为是家谱、族谱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而且还包罗了该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和文化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家之史的最可靠蓝本。
中国家族修谱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多种格式,每种格式又格局特色,目前常用的九种格式分别如下:一、古式家谱格式(竖排版式四种)1、欧阳修式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年)在编撰《欧阳氏谱图》中创立的:“谱图之法,断之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
此法,记录人的世系及旁支分支以表格图式进行表述。
”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2、苏洵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1009-1066年)在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创立的。
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
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备支谱为‘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
总的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而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
欧阳修和苏洵创立的五世图式小宗谱法:即欧阳修“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到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苏洵在其“凡嫡于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为后吐修谱提供了范例。
欧阳修和苏洵是“唐宋八大家”的著名学者,二人文集流传甚广,其编修的族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洵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其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天系。
家谱的编写体例
家谱的编写体例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由于家谱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历史文献,因此它有着自己的格式和表述方式。
一、选择适合的格式在族谱家谱编修过程中,选择用什么样的格式来,一般参考历史上这四种常见的家谱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家谱欧式家谱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欧阳氏谱图序》中创立的。
欧式家谱的特点是,世代分录,由右向左横行,用起来很方便。
家谱应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依次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要包括名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内容。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方面。
欧式家谱把整个家族的同一世系(同辈)的人依次排列,一直到底,再排列下一世系。
这样表述方式优点是:横向查阅某人的同辈都有哪些人十分方便,从头到尾一目了然。
缺点是:纵向查阅某个家族历代先祖和近支就很难了。
如《阎家店全氏族谱》共4683人跨17世。
人口最多的十一世349人,十二世599人,十三世783人,十四世771人。
如果有一个十五世的族人想查找一下他的父辈至高祖父辈的基本情况和五服内的亲门近支,就得在十四世、十三世、十二世、十一世共2502人中间仔细查阅,不亚于大海捞针。
苏式家谱苏式家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仁宗至和年间编修本族《苏氏族谱》时创立的。
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调从纵,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推崇大宗之法。
总的来说,他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则尊近而旺远,较欧阳氏更为严格。
苏式族谱的特点是:五世一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全部用竖线串联,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主要是强调世系关系。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
常见的四种家谱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运用,总之,家谱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z/proview.asp?id=51
版式体例
传统版式:欧阳修、苏询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编的规范。
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苏式两种基本格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图),用起来非常方便。
欧式中,每人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最大优点是父子兄弟世系关系清晰。
样式组合:欧式(单页/筒子页)—(有/无)照片——(有/无另提)共12种
欧式单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单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欧式筒子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筒子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询创立。
苏氏行传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以行号排序,由右向左排列,主要强调宗法关系。
最大优点是同一代人之间大小关系清晰。
苏式行传家谱必配世系图,于是也有人将世系图称为欧式,后来就有欧苏同体的说法,也就是欧式和苏式同在一套家谱中,不过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样式组合:(单页/筒子业)——(有/无)照片——(单栏/双栏)——(有/无承前项)共16种苏式单页双栏无承前项行传苏式单页有照片行传
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
●宝塔式: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其特点是将
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子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齐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
一个相关的简介。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宝塔式牒记式
传统版世系图:
单页九代式世系图单页五代式世系图
总之各类世系图各有特色,五代世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在编撰过程中,可以根据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运用,总之,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次分明,才是最为重要的。
天下谱局吊线图均有承前启后页,查阅方便,更于现代年轻人的阅读!
《现代家谱》在继承和保留了传统家谱主要内容或主要结构的基础上,对以“欧苏体例”为代表的各种旧式家谱进行了多方面重大改革创新,所推出的一种修谱的新模式、新方法。
目前天下谱局已研发出大典式和列代式等十多种现代样式。
大典式:人名大典那样的以名字个体为单位,以世次或行号排序,横排,整篇文档结构紧密没有像欧式那样大片空白区域。
最大优点是方便现代人识读,节约纸张。
大典式家谱必配世系图。
大典式无照片行传大典式有照片行传世系图:
大典式世系图
列代式:可列两代至五代,排列关系以及优点和欧式相同,方便现代人识读,但和欧式一样比较浪费纸张。
列代式-三代列代式-五代
各类版式各具特色,天下谱局按新入谱人丁数量及老谱具体情况策划合理方案,由客户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