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现在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五个二级学科。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新闻学的介绍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中国新闻史的整体综合研究取得了学科内公认的完善的成果,这便是三卷本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1996-1999年陆续出版,共计3600多页。
中国新闻史的个案和时段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成果。
世界新闻史的研究有所进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研究,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为完善的成果,已出版的数本专著,基本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新闻传播思想的研究。
世纪之交,各主要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出版或重新出版了成套的新闻传播学教材,这些教材注入了较新的材料和思想,基本适应了传媒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世纪新闻教育的需要。
新世纪的到来还刺激了对百年新闻传播研究的回顾,出版了一些成套的历史性研究著作,其中一些水平较高(例如2001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这对于总结过去,继往开来,无疑是有意义的。
传媒科技迅速发展、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学较多地涉及到应用性的选题,而基础理论的选题因得不到现行课题申报体制的支持和现行成果评估体系的保障,研究力量的投入较少且分散。
但已发表的关于新闻学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虽然不多,却显示出相对高的水平。
传播学的简介从90年代后期起,连续几年出版了数套传播学的译丛(数十本),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生代影响广泛。
这些新翻译的传播学书籍,尚以较新的外国教材为主,还有一些与传播学相关的边缘性研究专著,例如大众文化、传媒形态、传播科技方面的;少量传播学经典著作的译本已有面市,成套的这类译著自2003年起将陆续问世。
与此同时,关于传播学的学术会议和交流增多,论文数量明显上升,质量也所有提高。
除了及时跟进最新的研究成果外,亦开始讨论传播学的本土化问题,出版了一批这方面的论著。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考研
考研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一般涵盖了新闻传播领域的伦理道德、法规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可能包括的考研内容:1. 新闻传播伦理:-伦理基本概念:了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应用。
-新闻伦理原则:熟悉新闻行业的伦理原则,如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等。
2.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从业者的责任:了解新闻从业者在信息传递中的责任和义务。
-隐私保护:学习新闻报道中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3. 新闻伦理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一些伦理问题,例如虚假报道、不当引用等。
-伦理决策:学习如何在实际新闻报道中做出符合伦理原则的决策。
4. 法律基础知识:-新闻法律体系: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媒体法、版权法等。
-法律责任:学习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中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如诽谤、侵权等。
5. 新闻传播法规:-广电管理法规: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法规,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管理等。
-互联网法规:学习互联网传播领域的法规,如网络信息管理、著作权法等。
6. 新媒体伦理与法律:-社交媒体:学习社交媒体传播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如言论自由、网络谣言治理等。
-隐私保护:了解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保护用户隐私。
7. 国际新闻伦理和法规:-国际传播法规:了解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法规,包括跨境新闻报道的法律问题。
-国际新闻伦理:学习国际新闻行业的伦理标准和实践。
8. 媒体监管:-媒体管理体制:了解我国媒体管理的体制,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的管理。
-媒体自律:学习媒体自律组织的作用和运作,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等。
9.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发展趋势:-技术发展对法规的影响:探讨新技术对新闻传播法规的挑战,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全球化趋势:考察全球范围内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发展趋势。
10.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实际案例研究:对一些实际发生的新闻传播伦理和法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律,它们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真实性原则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
新闻应该忠实地反映事实,准确地传递信息。
新闻媒体应该通过严密的调查和审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不进行虚假宣传或捏造事实。
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它关系到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和媒体的影响力。
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新闻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新闻报道应尽可能客观、中立地呈现事实,避免个人偏见和立场的介入。
媒体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报道来展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让受众有更全面的了解。
客观性原则要求媒体与公众保持距离,不对事实进行主观解读和评判。
三、全面性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全面性,涵盖多个角度和多方面的信息。
新闻媒体应当充分挖掘和报导事件的各个维度,传递公众所需知识的全貌。
全面性原则要求媒体不仅关注事件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为受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四、时效性原则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原则之一。
新闻应当及时报道,使受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媒体应该对新闻事件进行及时监测和采访,确保报道的实时性。
时效性原则要求媒体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觉,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公众,以满足大众迅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五、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应该适度地进行,不过度渲染或夸大事实。
新闻媒体应该克制自己的主观情感,以确保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适度原则也要求媒体在报道敏感或具争议性的话题时保持慎重,不引发社会不稳定或公众恐慌。
六、平衡原则平衡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平等地覆盖不同的利益群体和观点。
新闻媒体应该确保各方面意见的表达和辩论空间的开放,以促进公众的理性思考和辩论。
平衡原则还要求媒体避免报道偏颇或片面的新闻,以免误导公众或造成社会冲突。
总结: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是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适度性和平衡性。
媒体应该遵循这些原则,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公信力。
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2.新闻传播的特点1)陈述事实,它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只有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才能维护新闻的生命。
2)具有新意,要求传播者向受传者提供变动的新情况、新信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常报常新。
3)报道及时,当食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
4)公开传播,新闻只有最大程度的让全社会自由收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3.“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传播者应该采取朴素的陈述事实的方法,不能加入外来的成分,或者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被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篡改,那么这样的“报道”就不是真正的新闻或者完全的新闻。
因此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真实性是非常微观,非常具体的,即是“曾经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的、现实的人、事、地、时。
4.新闻的定义及认识新闻定义的意义陆定一先生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目前流行的各种定义中最恰当的一个定义,这个新闻定义,用极其简约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四个特点: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
从内涵上看,这个定义是新闻这一特定事物的特点总和的确切、简洁的说明,内涵是明确的;从外延上看,这个定义可以说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所指对象的范围是清晰地。
认识新闻定义,对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起着指导作用。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1.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特征1)新闻传播者是“信息流通的动力” 2)新闻传播者是“意见交流的桥梁” 3)新闻传播者是“监督权力的镜鉴” 4)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民众的教师”以上四个方面是对新闻传播者社会角色的定位,也是社会对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期待,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中的短处最主要是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 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 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 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第22条 )
精品课件
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 “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
精品课件
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 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 行为。
认定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 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 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 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出版行 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 内,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6条)
精品课件
(2)有关新闻传播法 衍生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 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 播活动的专门法律?即:要 不要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 和国新闻法》?
精品课件
主张一:保障新闻自由权 利、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的 权利与义务。 反问:谁的权利?
精品课件
主张二:规定新闻媒体应 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 么。 反问:如何规定?怎样与 现有法规协调?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 传位;社会播媒体;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政府、 企事业单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内容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内容
一、新闻学基本概念
在新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中,首先需要了解新闻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是指对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的事实性报道,有一定时效性和公共性。
新闻传播是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
二、新闞學理論
新闻学理论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新闻价值理论、门限理论、新闻传播理论等。
新闻价值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新颖、重要、有趣、有意义等特征,门限理论则指出了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
三、新聞媒體的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还包括新闻媒体的基本知识。
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需要了解各种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考试中可能涉及到新闻传播的各种形式和渠道。
四、新聞採訪和編輯技術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还会涉及新闻采访和编辑技术。
包括采访技巧、新闻写作规范、编辑流程等内容。
需要了解如何进行采访、如何撰写新闻报道、如何进行新闻编辑等方面的知识。
五、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
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也是新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伦理规范,保持公正、客观、负责任的态度,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涵盖了新闻学基本概念、新闻学理论、新闻媒体基本知识、新闻采访和编辑技术、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新闻传播基础知识:那些你知道和不知道的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新闻传播基础知识,这可是个既有意思又超有内涵的话题呢。
咱先说说啥是新闻吧。
简单来讲,新闻就是那些新鲜事儿,是柴米油盐里突然冒出来的“大热闹”。
比如说,谁家的猫猫在隔壁屋顶开了个“武林大会”,和一群小鸟来了一场对峙,这要是被报道了,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也算是条小新闻。
但是正规的新闻可不止这些趣事,更多的是对社会有影响的事件,像哪里开了新的地铁站,让大伙儿上班更方便啦;或者哪个大企业有了新动作,可能会影响经济走势啥的。
在传播这一块呢,就像是一场超级大型的传话游戏。
不过这个传话可不是不靠谱的乱传。
传播的过程中有很多门道,比方说,记者就是那个最先知道秘密的人,就像村里消息最灵通的“大喇叭”。
记者得确保自己获取到的信息准确无误,不然就像把辣椒酱当成番茄酱传给下一个人,到最后完全变了味。
真实性在新闻传播里那可是头号准则。
要是新闻是造假的,那就好比给大家指错了路。
前些年不是有些假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嘛,说什么吃某种食物能治百病啦,闹得人心惶惶,结果都是空穴来风。
这就告诉我们,基础的新闻传播知识得让大众也知道,这样大家才不会被忽悠。
再说新闻传播的渠道,那真的是花样百出。
以前呢,就是看个报纸、听个广播、晚上守着电视看新闻联播。
现在可不得了,手机一掏,各种新闻APP就像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无数扇小窗户,想看啥有啥。
但这也带来了个问题,信息太多太杂,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大超市,满眼都是商品,都不知道该选啥了。
所以咱们得有能够辨别信息好坏的能力,这也是基于新闻传播基础知识养成的素养呀。
从更深层次来看,新闻传播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
好的新闻就像一个个小的文化种子,可以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
它能弘扬正能量,让人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就像黑暗里的小灯塔。
比如说那些为了见义勇为的事迹被报道出来,能激起其他人心中的正义感。
总之,新闻传播基础知识看着虽然有点像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专属知识,但其实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新闻伦理与法律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它们不仅规范着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也保障着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梳理一下这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一、新闻伦理的内涵与基本原则新闻伦理,简单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真实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客观、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关键信息。
任何违背真实原则的新闻报道都可能误导公众,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秉持公正、平等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涉及争议性事件时,要给予各方平等的发声机会,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
3、客观原则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地排除个人情感、利益和偏见的影响,以中立的视角呈现事实。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主观判断,但主观判断应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
4、公共利益原则新闻传播应当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闻报道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尊重隐私原则在获取和报道新闻时,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除非涉及公共利益或当事人自愿公开,否则不得擅自披露他人的私人信息。
二、新闻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尽管新闻伦理有明确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失范现象,如:1、虚假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一些新闻工作者编造或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2、有偿新闻接受贿赂或其他利益,为特定个人或组织进行宣传报道,违背了新闻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3、低俗新闻过度追求娱乐化,报道低俗、庸俗的内容,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社会价值。
4、侵犯隐私未经授权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造成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新闻伦理。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n 阶级性。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制度化、法律化,是统治阶级的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社会制度的法律化。
PPT文档演模板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 说
B、法在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n 首先,法是成熟、稳定的政策。
n 某一政策出台,最初不会采用法的形式,一般要在这一政策趋于成熟后,才会采 用法的形式。而采用法的形式的政策,则比采用其他形式的政策,具有更大的稳 定性,比较固定。
n 其次,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政策。
n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 规范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 说
§1-1 法的基本概念
(2)法制与法治
D、法治理念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普遍认同西方法治理念,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 也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思想。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宪法修正案》 第十三条规定: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 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5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1-1 法的基本概念
•(1)法是什么? •(2)法制与法治 •(3)法与政策的关系
•
PPT文档演模板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1-1 法的基本概念
(1)法是什么?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传播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导论一、法的理解与特征(名词解释)理解: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特征:1.法是行为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
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二、法的主要内容(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关系。
任何法律都是以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对象的,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称为法律关系。
新闻传播的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客体就是新闻传播行为,其次是传播的信息和作品等精神产品。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揭示了权利和义务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包含了两层含义:1.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一权利的时候,必须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
2.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权利,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还有些权利,所要求的义务承担者并不是某一人或某一范围的确定的人,而是一切人,这称为绝对权,又称对世权。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我国执行、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行政机关依法行政5.实事求是,有错必究五、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建立特别行政区以后,根据基本法规定,当地大多数法律继续有效,特区立法机构还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新的法规,这些法规中涉及新闻传播的内容也属于我国新闻传播法的一部分。
7.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参与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内容,也属于我国的新闻传播法源。
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传播法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传播法制。
六、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和其他行为规范的联系与区别1.新闻传播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由于我国新闻事业还处于改革的探索之中,新闻传播立法还不完善,因此规范新闻传播活动还需要政策作为有力的补充。
新闻法规知识点总结
新闻法规知识点总结新闻法规是指对新闻行为作出规范和管理的法律规定。
它涉及到新闻的传播、发布、采访和报道等方面,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旨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新闻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从业者的资格、采访报道的方式和方法、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媒体的组织和管理等。
本文将从新闻法规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新闻自由、新闻真实性、新闻采访报道和新闻媒体管理等方面。
一、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保障公民的表达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权利,也是新闻行业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闻自由的保障需要依赖于相应的法律规定,通常包括宪法、新闻法、传媒法等。
在这些法律规定中,通常会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利从事新闻工作,新闻机构有权利履行新闻职能,保障采访报道的自由和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自由的保障也意味着新闻从业者在采访报道和表达意见时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新闻采访的自由、新闻报道的自由、新闻刊登的自由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通过刑事和行政法律手段实现,例如通过法律规定对媒体进行审查和监管来维护新闻自由的良好环境,也通过法律制定行政诉讼程序来保障新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二、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内容的真实和客观性,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者在采访报道时需要秉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不得进行虚假报道、歪曲事实、捏造事实等行为。
为了保障新闻真实性,各国在法律规定中通常会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对新闻虚假报道和新闻不实报道作出了相应的处罚。
新闻真实性的保障需要依赖于相关法律规定的实施和执行。
例如,一些国家在规定了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还对虚假报道进行了相应的惩罚,例如通过新闻法对虚假报道和不实报道作出了处罚,同时对新闻从业者、新闻机构和相关人员也进行了相应的监管和处理。
三、新闻采访报道新闻从业者在采访报道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定和职业操守。
新闻采访报道需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保持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立场。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新闻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1.新闻(定义):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3)2.硬新闻(概念):硬新闻也被成为纯新闻,是指“对已发生的或24小时内被发现的当前公众关注的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利益、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及时报道,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制作严谨规范。
软新闻(概念):软新闻是指那些时效性不强而人情味浓厚、容易激发阅读视听的兴趣的新闻。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43)3.新闻信息守门人(概念):新闻传播者是指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P51)4.组织报道(概念):组织报道,首先是指编辑部通过对报道方案的设计,在报道的主要内容范围、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版面地位和版面形式、报道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调控报道(概念):调控报道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计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4,125)5.稿件处理:包括组稿、选稿、改稿。
组稿(意思):编辑根据拟订的选题计划与发稿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物色作者撰写相应的稿件,这就是组稿。
选稿(意思):新闻编辑每天要从众多的新闻稿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符合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方针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作出第一次评价。
改稿(意思):面对已经决定留用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去芜存菁、修正润饰、琢玉成器,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品质。
工作包括:立主脑、校差错、修饰辞章。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6)6.三个原则(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含义):新闻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客观性原则(含义):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新闻基础知识考点归纳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指事实信息的传递和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公共性和亲和性等特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新闻具有从事实出发、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等功能。
二、新闻的分类根据报道内容、传播方式以及载体形式等不同标准,可以将新闻进行分类。
常见的新闻分类包括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
三、新闻的价值观新闻的价值观体现在其报道内容的选择、立场的倾向、言论的取舍等方面。
新闻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平衡、多样的原则,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新闻的职能新闻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职能。
新闻可以促进信息交流、引导公共舆论、监督社会管理、促进民主进程、增进社会认知等。
五、新闻的原则新闻报道应当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事实准确)、及时性原则(新闻及时)、客观性原则(客观报道)、公正性原则(公平报道)、参与性原则(重视人民参与)等。
六、新闻的伦理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新闻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
新闻的伦理包括保护隐私、尊重知情权、避免不当引导、不得歪曲事实等内容。
七、新闻的形式新闻的传播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种形式。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新兴媒体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等。
八、新闻的审查制度为了保障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新闻审查制度。
审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新闻报道,避免虚假信息和不当引导。
九、新闻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闻传播形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传统媒体正在面临新兴媒体的挑战,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调整。
十、新闻的未来展望未来,新闻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新闻业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新闻传播形式也将更加便捷和快速。
以上是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理解新闻领域有所帮助。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在新闻传播领域规范社会公众知情权和新闻自由发展的法律规定。
它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新闻传媒行业健康发展。
了解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员、媒体从业者以及对新闻报道感兴趣的公众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闻传播法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应用。
一、宪法法律基础1. 中国宪法中国宪法是我国最高法律,其中第35条规定了公民的新闻出版自由,同时也明确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责任和限制。
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应遵守宪法规定的法律原则,不得违背宪法精神。
2. 刑法和民法刑法和民法是对于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法律规范的重要法律基础。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应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不得实施侵权行为。
同时,针对特定新闻行为可能涉及的犯罪行为,如诽谤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刑法也会进行规定和惩处。
二、新闻出版法新闻出版法是对新闻传播行业进行具体法律规范的重要法律法规。
新闻出版法主要包括对出版物的定义、出版物的审查制度、出版物的版权管理、违法行为的处理等内容。
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应当遵守相关的出版法规定,并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出版物出版和发行的权限。
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是对互联网新闻传播行为进行规范的法规。
该办法明确了互联网新闻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审核信息发布者身份、审核信息内容、加强对违法信息的处理等。
同时还对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支持。
四、新闻道德规范新闻从业者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在报道中应尊重事实,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素养,不以不准确、误导或夸大等手法误导公众。
新闻从业者还应当保护隐私权、人格尊严和名誉权,避免对他人进行不当的侵犯。
五、广告法新闻传播行业与广告紧密相关,因此了解广告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广告法对广告宣传的内容、发布形式、广告主体的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新闻是每个社会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信息和展示事实的桥梁。
然而,由于新闻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新闻传播法规。
本文将介绍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
首先,新闻传播法规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新闻工作者作为言论自由的代表,有权利在合法范围内表达和传播信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任意发布或散播虚假信息,因为这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新闻传播法规规定了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以确保他们在信息传递中尊重真实、客观和独立。
其次,新闻传播法规也规定了新闻机构的注册和执照要求。
拥有合法执照的新闻机构能够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可靠和权威的新闻报道。
这些法规通常要求新闻机构实施严格的编辑和监管制度,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此外,新闻传播法规还规定了对于未经授权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处罚措施,以遏制虚假新闻和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
第三,新闻传播法规强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应当坚守公正、客观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和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传播法规鼓励媒体机构开展新闻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新闻素养,以增加对新闻报道的理解和分辨能力。
此外,法规也规定了对于媒体滥用权力或违反道德标准的处罚措施,以保护公众利益。
最后,新闻传播法规还涉及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和使用。
在一些国家,新闻机构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以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
这些法规通常要求新闻机构使用合法手段收集信息,并在使用时遵守道德、法律和社会规范。
此外,新闻传播法规还规定了对于泄露机密信息或侵犯隐私的处罚措施,以确保个人权益的保护。
总之,新闻传播法规是保护公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新闻工作者和媒体机构应该深入了解和遵守这些法规,以提供准确、客观、有价值的信息,并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引言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等重要职能。
然而,由于新闻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和法规规范,以确保其公正、真实和负责任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的伦理原则和应遵守的法规,以及它们对于新闻行业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伦理原则真实性与客观性新闻传播应该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确保报道的事实准确无误。
新闻工作者应该尽最大努力收集并验证信息,避免主观偏见和歪曲事实的行为。
同时,他们还应该根据报道要求,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让公众能够形成独立的判断。
公正与平衡公正和平衡是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原则。
新闻媒体应该给予所有涉及方适当的机会表达观点,并在报道中平衡地呈现各种观点。
新闻工作者应避免偏袒特定利益群体,保持中立立场,以尊重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权益。
尊重隐私新闻报道应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涉及个人的事情时,应遵循事实真实、尊重隐私的原则,避免不当的揭露和侵犯他人的隐私。
如果侵犯了隐私权,新闻工作者应该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
避免刻板印象和歧视新闻传播应该避免刻板印象和歧视,不以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或其他身份特征来对待任何人。
新闻工作者应努力避免在报道中歧视任何群体,以确保公正和尊重。
独立与批判性思维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不受政治、商业或其他利益的干扰。
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报道事实、揭示真相,并在面对压力和威胁时保持坚定,以维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宪法和新闻自由法律宪法和新闻自由法律保护新闻媒体的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自由。
这些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同时,这些法律也限制了恶意报道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以保护公众的利益。
精神损害和名誉诽谤法律精神损害和名誉诽谤法律旨在保护个人的声誉和精神健康。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必须避免发布虚假信息、进行人身攻击或诽谤他人,以免承担法律责任。
著作权法律著作权法律保护新闻媒体作品的知识产权。
传播法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整理:一、导论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
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2,我国的政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具。
4,法律和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广义的法律与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法并不仅仅表现为法律。
在我国,具有“法”的性质的还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种形式。
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即是法源。
5,我国现有的7个法律部门:宪法与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新闻传播法: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
既不是单一的法律文件,也不是某一个法律部门,它跨越多个法律部门。
又叫领域法。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指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7,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行为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具有普遍性8,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叫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
权利主体有:公民和一般法人、新闻单位、设立新闻单位的单位、国家机关。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行为和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
新闻传播的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客体就是新闻传播行为,其次是传播的信息和作品等精神产品。
9,权利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益。
义务就是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10,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立统一。
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种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权利,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11,相对权和绝对权。
12,法律关系的分类: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13,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新闻法规教学
整理课件
二、法律 在我国,法律包含基本法律和法律。狭义上的新闻传播
法,是专门适用于大众传媒的法律。广义上的新闻传播法 ,是指一切有适用于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款的基本法律和法 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2011年2月
整理课件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一、法的基本概念 1、法的本质: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 2、法的内涵: 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②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③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由国家强制实施 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定和调整社 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我 国现行法制中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律为: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 这些基本法律皆同新闻传播活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整理课件
以《刑法》为例,《刑法》主要规定犯罪和刑罚,是 我国最高的禁止性规范,其中也有对新闻活动的约束 。在现行《刑法》中,有约20多种罪名与新闻活动有 不同程度的联系,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危害国家安全罪(煽动分裂国家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3)走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 (4)侵犯知识产权罪(侵犯著作权罪) (5)扰乱社会秩序罪(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罪) (6)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诽谤罪) (7)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编造传播虚假证券信息罪) (8)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罪) (9)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10)渎职罪(泄露国家秘密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国民议会通过了 著名的《人权宣言》,其中第11条规定:“自由传 达思想和意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力之一;因而, 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所 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 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言论自由 的正式法律文件。
1、依法保障言论出版自由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 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 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 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 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 政府请愿的权利。” 1948年12月,《世界人权宣言》 第十九条规定:“任何人都有通过 一切手段不受国界限制寻求、接受、 传达信息及实现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 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 文化活动的自由。”(第四十七 条)
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学中被表述 为新闻自由。
2、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 自由 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 主要原则: 公共利益原则; 事后限制原则; 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
根据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任何自由权 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毫无限度的。新闻事业及其从 业人员在行使新闻自由这项权利时,必须注意遵守宪 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得 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 的自由和权利”。 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利, 违反宪法和法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
新闻传播法概论
一、新闻传播法规
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 定的以“新闻法”为名称的专门性的法律。 广义:指现有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 动的法律文件条款。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 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的界定
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 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民事法律规范、不履行民事法律义务、因 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过错行为。 认定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的依据: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 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对我国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主 要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民事范围内的人身 关系。 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大部分是新闻传播侵权行为,包括 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 称权以及著作权等不法行为。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三、新闻传播法制
1、 新闻传播法制: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 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 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 的总和。 2、 新闻传播法制的类型: (1)以立法形式制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 性文件。 (2)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 闻传播案件,即判例法。
由此可见,在我国,《宪法》确立的言论 出版自由,有两层内涵: 1、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2、言论出版自由权力不可滥用
3、新闻传播违法行为的界定
新闻传播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 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 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 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的不同,可以 分为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和新闻传 播民事违法行为两大类。
( 3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 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 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五、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
(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
(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四、新闻传播法律关系
1、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界定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确认和 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 利与义务关系。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1)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 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 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 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传播活动义务 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 传位;社会播媒体;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政府、 企事业单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2)有关新闻传播法衍 生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 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 动的专门法律?即:要不要 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闻法》?
主张一:保障新闻自由权 利、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的 权利与义务。 反问:谁的权利?
主张二:规定新闻媒体应 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 么。 反问:如何规定?怎样与 现有法规协调?
我国《宪法》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 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 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第四十一条)
主张三:规定新闻媒体的 创建与运作。 反问:行业特点?
二、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的各 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 约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 法规与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 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 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 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 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 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