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子夜》鉴赏
综合评价《子夜》是茅盾先生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全貌的力作,也奠定了茅盾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瞿秋白评价《子夜》:“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其艺术特点如下:1.宏大严谨的结构。
《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
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风波以及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
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
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经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2.心理描写大为突出,且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子夜》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
3.语言具有简洁、细腻、生动的特点。
它没有过度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妙趣横生。
人物的语言和叙述者的语言都能够随着故事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使读者能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人物形象吴荪甫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他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
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腕人物。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
但吴荪甫也有软弱空虚的另一面性格。
他的这一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
赵伯韬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
《子夜》解读
《子夜》解读《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是“社会剖析小说”的典范之作。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以理性分析的创作方法,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纬度,从典型环境中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一类小说。
茅盾无疑是此类小说的第一人和杰出代表。
他的《子夜》使左翼文学“左而不作”的批评不攻而破,极大地壮大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声势和威望。
他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中外文坛公认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子夜》全书共19章。
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为主线,第17章为二人面对面斗争的高潮;第4、13、14、15、16章为工农斗争;其余各副线则以吴荪甫为中心展开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
《子夜》试图在囊括城乡、工商、军政、劳资以及新青年儒林人物、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图景的描绘中,对中国30年代的社会进行整体关照和全方位的揭示,表现了规模宏大的史诗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独特的品格。
《子夜》中的精彩章节很多,这里节选的是第一章。
作品描写了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吴荪甫的地主老爹吴老太爷逃离乡下,避难到大都市上海,因禁不起灯红酒绿的强刺激而一命呜呼。
接着第二章由吴公馆隆重的葬礼而引出大上海的“群英会”,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大型的葬礼变成了“战云密布”的五花八门的交易会。
《子夜》描写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精心构制的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起落分明、杂而不乱;几条故事线索交错发展、跌宕起伏、浑然一体。
小说的第一章就显示出茅盾精于驾驭繁复事件和众多人物的高超能力,以乡巴佬吴老太爷仓皇出逃、避难上海,巧妙地展现出与乡村截然不同的都市生活图景,进而开始讲述一个置身于中国土地革命背景下的民族资本家的故事。
吴老太爷进城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不同,刘姥姥是“欣然前往”,吴老太爷是“坚决的拒绝”,“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结果这个冥顽不化的老地主竟不幸言中:在目睹了上海这“魔窟”的种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后气绝身亡。
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
品读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叙事风格王志敏 宁凤娟 河北传媒学院摘要:小说《子夜》是著名作家矛盾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而对《子夜》的叙事风格及文学价值,过去与现在戏剧化地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和认识。
实质上,《子夜》作为一部现代化政治小说,其风格与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合理性,也顺应政治文学的发展趋势,因而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但这部长篇小说也存在“过度追求政治自由”、“创作手法失误”等诸多局限,而小说的价值与局限性相交融,进一步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关键词:矛盾;《子夜》;叙事风格;文学价值;解读长篇小说《子夜》自问世以来,作者矛盾对该部作品的解释和评述是最多的,超过以往的每一部作品。
加之学术界和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诠释和认识,在矛盾所有作品中也是比较多的。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鲁迅曾给予《子夜》高度评价,即“左翼文学的重要成就”,而这种肯定态度一直延续了几十年,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间,又出现全盘否定的观点,并且逐步形成一种主流思想,与此同时对小说《子夜》的争辩和评价也日渐冷落。
近年来,学术界、评论界以及研究界陆续对矛盾小说《子夜》进行新一轮的研究。
本文从该部小说的叙事风格、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详细地阐述其艺术成就和文学地位,从而进一步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表达主旨。
《子夜》凭借其崭新的思想内容与高度的艺术价值,不仅成为众多矛盾作品中的最具代表性作品,同时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我国革命文学的掌门人翟秋白将它称赞为“中国首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并预言到“1933年在未来的文学史册上将载入《子夜》的出版记录”。
日本著名学者筱田一世还把这部小说与《尤利西斯》及《百年孤独》等世界级文学作品共同列入二十世纪十大顶级名著。
但从八十年代以来,在文学作品评述中,小说《子夜》却被人为贬损。
学者徐循华明确指出:作者矛盾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政治风云”的叙事角度,简单且机械的思维方式,因此形成“风格单一化”、“人物观念化”、“主题渗透化”的模式,导致这部作品充满了“工具价值”。
《子夜吴歌冬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子夜吴歌冬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子夜吴歌冬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子夜吴歌·冬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子夜吴歌·冬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
《子夜》讲解
《子夜》讲解《子夜》是现代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陈立农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希望,以及对于人性的思考。
本文将对《子夜》进行深入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
首先,在故事的开头,作者以冷峻的氛围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凄冷的冬夜。
"弥漫着冷、寂、凄三种味",这是作者运用感官描写,通过寓言手法,直观地表达了这个冬夜的真实感受。
而主人公陈立农作为这个故事的视角人物,被塑造成了一个有着浓厚情感、具备哲学思考的形象。
紧接着,故事展开了陈立农和他的家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陈立农面对生活困境的心态。
他对窗外的萧瑟景象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从而引出了对各种生活现象的反思。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比如,陈立农眺望远处的村庄,感叹"怪事不平,怜亲亦无根",这既指出了陈立农身处的社会环境的困境,又表达了他对家庭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接下来,故事逐渐展示了陈立农对于生活困境的挣扎与追求。
作者巧妙地通过对陈立农的私下行为的描写,暗示了他在逆境中的积极向上与乐观向善。
他通过默默地观察和思考,逐渐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并在行动中体现出了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
故事的高潮是陈立农开启自己的石窟之门,象征着他走出了对生活困境的封闭,迈向了新生与希望。
最后,在故事的结尾部分,作者以一种略带神秘的方式,描述了陈立农在石窟中遇到的幻影。
幻影以智者的形象出现,带来了一些哲学性的思考。
这个部分较为抽象,需要读者通过细读并深入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含义。
这种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碰撞,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与生活的独特理解,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通过对《子夜》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的表达,更是对生活与人性的思考。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寓言手法,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引发了读者们对于生活与人性的深度思考。
《子夜》作品解析课件
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子夜》初版封面
• • • •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艺术观。 茅盾小说创作反映人生可分为三种: 一是“悲观”人生。 二是“悲剧”人生。 三是“自新”人生。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的 三个基本特征: • 一是民族性。 • 二是批判性。 • 三是革命性。
反而更加殖民化了。
• 一、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宏大的现实主义主题。 • 1、现实主义主题:
• 《子夜》反映了 1930 年左右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在题 材的选择上,注重时代性和重大性,追求“巨大的思想
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 在谈到写作《子夜》的创作意图时,茅盾说:“我有了 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 ,“打算通过农村 (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人力量比 较集中, 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 ) 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 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
• 1.《子夜》的文学史评价 • 《子夜》既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也是 “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还是现代文 学史上率先对中国资产阶级和具有现代 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及社会背景进行大 规模描写的作品。 • 2.《子夜》的五条线索 • 吴荪甫和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斗法;吴 荪甫与裕华丝厂和双桥镇农民的斗争是 两条副线,军阀混战和红军发展是两条 潜在线索。
• 《子夜》写作背景和动机 • 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质的大 讨论。“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 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 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 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 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当时的出路只有两条: 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 建势力妥协” 。
《子夜》赏析
《子夜》赏析资料整理:江苏省姜堰中学许如斌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地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
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
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
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到了“史无前例” 的岁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
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
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
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
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
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
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
李白唐诗《子夜吴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子夜吴歌四首》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子夜吴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又题《子夜四时歌四首》。
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
下面一起来看下!子夜吴歌四首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注释】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
《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
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春歌:同以下的“夏歌”等,有些诗集无这些标题,原诗亦无;有些诗集的小标题为“春”······而无“歌”字。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
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白色。
“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蚕饥”句: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
”此用其句意。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
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
”故称五马。
这里指达官贵人。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萏:荷花的别称。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
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
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越王:指越王勾践。
《子夜》主要内容
③杜新箨表示了对群众运动的不屑,说这种事情国外经常有,他认为是没有教育的人民的胡闹和冲动。面对众人的反诘,他干脆认为中国根本无可救药。
26、工人运动中,运动领袖玛金与上级派来的代表克佐甫产生了争论,简述之。
工潮期间,上级派克佐甫来指导工人运动。长期在工人中间的玛金认为罢工损失很大,应该暂停盲目行动,保存力量再斗争;克佐甫严厉批评她为“右倾错误”。玛金认为不该送同志去“自杀”,克佐甫最后以“这是命令”要求玛金服从上级指示。
14、归纳吴荪甫事业失败的原因。
直接原因:杜竹斋的倒戈。性格原因:刚愎自用、倔强不屈、性情暴躁。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民族工业十分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联合进攻。
(二)对付工人罢工
15、《子夜》中吴荪甫对工人运动残酷镇压的故事。
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失利后,便用更残酷的手段剥削工人。当工人举行罢工时,他一方面收买工贼,从内部瓦解工人队伍;另一方面勾结国民党反动派以武装镇压工人罢工;当他的家乡双桥镇爆发了农民运动时,他打电报申请政府火速调保安团镇压。这是30年代反动工业资本家阶级本质的充分暴露。
吴荪甫孤注一掷,抛出150万公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决斗。根据多方情报,决定做“空头”,而赵伯韬突然用“多头”把益中公司资金全部网进。危急时刻,杜竹斋却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的一边,大量扒进;吴荪甫花钱收买的密探、赵伯韬姘头刘玉英竟是两头做内线;而忠于“友情”的韩孟翔竟临阵倒戈……益中公司转眼之间全军覆没,吴荪甫彻底地失败。
②第二次工潮中,屠维岳软硬兼施,一面派流氓李麻子率人武力镇压罢工集合,逮捕工人代表和共产党;一面对工人花言巧语,收买人心,又诱骗被捕的何秀妹招出地下党名单。企图未遂时,他又坚决镇压。
18、简述双桥镇农民暴动
《子夜》赏析
《子夜》赏析《子夜》是现代著名小说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文学研究会重要成员,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此外还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茅盾的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理论的影响,他的小说用社会分析的方法来透视中国社会各阶层,《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全面反映了中国三十年代社会的广阔面貌,反映了社会主要的三个阶层的生活及挣扎和衰落的过程。
小说的理性很强,因此被称为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发表于1933年,原名《夕阳》,原署名“逃墨馆主”。
《子夜》所写人物众多,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吴荪甫是1920—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他具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具有铁的手腕和硬干的胆量。
他兼并朱吟秋的工厂不择手段,镇压工人冷酷无情。
吴荪甫受到过典型的欧洲资本主义教育,精通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做事果断;具有振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雄心。
他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希望中国人生产的商品占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他敢于冒险,敢于在中国资本主义不景气的情况下,卖地办厂,冒险与赵伯韬合作,甚至为了与赵决一雌雄,抵押工厂。
是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铁碗人物。
但他们的性格又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
从个体性格来说,他刚强、果断,但一旦遇到挫折就显示出脆弱、沮丧的另外一面。
他平素生活态度矜持、严谨,但一旦失败就流露出平庸腐朽的一面。
从社会性格来说,更是呈现出两面性,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和民族主义的豪情,和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某种程度的妥协与依赖;果敢与专断的个性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的软弱性;“实业救国”的理想与压榨工人。
2022子夜吴歌秋歌的原文及赏析
2022子夜吴歌秋歌的原文及赏析2022子夜吴歌秋歌的原文及赏析1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释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
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吹不尽:吹不散。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罢:结束。
创作背景本诗是《子夜四时歌》中第三首,李白是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
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
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
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
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
《子夜》课件.ppt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 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 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 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 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
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
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
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
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
出一贯严谨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
和脆弱的性格。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
《子夜》人物描写的特点之一。
•3、个性化的语言
因而,《子夜》的创作为中国现代长篇 小说写作开创了新的景观。
•5、强烈的理性色彩
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 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 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 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 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结局就 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 争了。
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 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一是 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但由于某些人物身 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 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 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 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 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 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 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 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 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 极端腐朽。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 历史遭遇和命运。
名著导读《子夜》
•
故事梗概
•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咬啮着吴荪甫的心。为了 排除心头烦闷,他疯狂地寻求着刺激。他带着交际花徐 曼利,乘坐小火轮,在长江上寻欢作乐。上岸后,他又 寻访秘密艳窟。回到家里,他仍然感到精神颓丧。突然, 不速之客赵伯韬来访,他要用吴荪甫吞并小厂的办法来 吞并“益中”公司了。 • 吴荪甫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和同人们商量决定,以 适当的价钱,将“益中”顶给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 “公社”,再将办厂的资本投放公债市场,与赵伯韬作 最后的决斗。谁知在紧要关头,收买的人倒戈了。吴荪 甫孤注一掷,把住宅也押上去。交易所挂出的牌子步步 下跌。这时,如果杜竹斋能与吴荪甫合作,“空头”便 全胜了。可是,杜竹斋最终站到了赵伯韬一边。吴荪甫 倾家荡产,彻底失败了。曾经显赫一时的工业巨头,如 今成了丧家之犬。他绝望地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 但又立即镇静起来。他命令少奶奶赶快叫家人收抬行装, 当晚就登上了去外地避暑的轮船。
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 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 所经纪人韩孟翔。但是,时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有消 息说:阎军全线出击,四五天内就要打进济南。公债猛跌, “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再也沉不住气了。尽管厂里 新的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决定把公债投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 人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延长工时。工人被激怒 了,他们举行了罢工。屠维岳束手无策。被围困在厂内的吴荪 甫,也只得从后门溜走。
阅读提示
• 精读章节:1、2、4、8、9、17、19章节
• 1、情节识记(判断正误) • 2、细节提示 • 3、表述重点事件,把握人物特征,思想内涵
补充解释
• 公债就是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债券. 由于投资基金可以做多不可以做空,当然多头 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蒋家的失败,手中的债 券就一文不值了。期货市场中可以买涨也可 以买跌的行为就是做多和做空. • 多头、空头,其实看小说中所写,可知其 意义。简言之,吸进公债者谓之多头,卖出 者(其实大多数做公债交易的人,手头并没 有债券)谓之空头,因其手头并无债券而卖 出,故谓之“卖空”。月底结帐时,他可补 进以抵卖出之数。他的盈亏,那时就见分晓。
《子夜》赏析
《子夜》赏析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写景为主,情感深邃,意境优美。
其中,《子夜》一诗刻画了夜晚的静谧与孤寂,让人感受到一种寂静与思考的氛围。
《子夜》诗开头即描绘了无边的夜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述了夜空中璀璨的星光和皎洁的月光,给人一种广阔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描写更是将读者引入了一幅长夏夜晚的画面,织女星和牵牛星在天空中闪烁,给人一种夏夜的宁静和美好。
诗的第二节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始。
这两句话以夜晚的露水和月光为切入点,从而引出了孟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露水是夜晚的存在,区别于白天的雨水,它更加纯净、清澈。
而月光则是故乡的象征,夜晚的月亮照亮了故乡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一种亲切与温暖的感觉。
通过这样巧妙的排比,诗人巧妙地将夜晚的元素与对故乡的思念联系在一起。
接着,《子夜》诗以“曝红垂緌薄凉处,有男怀抱遥相望”的描写出一个男子与远方的妻子相思的情景。
红垂緌是红色的衣裙垂下,薄凉处指的是女子远在他乡。
男子孤独地望着远方,遥思妻子,情感深沉。
这一段诗句表现出了诗人对乡愁的体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离乡的孤独和思念的情绪。
最后,诗人通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将天上牵牛星和织女星比喻为相隔遥远的夫妻,表达了离别之苦。
这一联句点明了诗中男子思念妻子的心情,也透露出了诗人对分离、孤独的感受。
孟郊通过对天上星辰的描绘,将对妻子的思念与夜晚的寂静相结合,更加深化了诗的意境。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情感为辅线,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深化了人物情感的表达。
在静谧的子夜,孟郊把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思考的氛围中。
这种闲适安静的感觉正是夜晚特有的,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总之,《子夜》以细腻而优美的笔触刻画了寂静的夜晚场景,通过妙喻将人物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读者领略到诗人对夜晚和思念的独特感受。
这首诗通过精心的叙述和独特的意境赋予了生活以美好的寄托,让读者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到生命中伟大的情感和美好的回忆。
《子夜》茅盾
《子夜》故事梗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
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
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
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
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
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
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
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
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
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
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
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
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
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
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
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
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
《子夜》的简介
《子夜》的简介
《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3年。
它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吴荪甫的人生经历和民族工业的兴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吴荪甫是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实业救国的愿望。
然而,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困难。
同时,吴荪甫也面临着来自其他资本家的竞争和排挤,他的事业最终走向了失败。
小说中通过展现吴荪甫的奋斗和失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包括民族工业的困境、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主义的束缚、官僚资本主义的腐败等等。
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导致了民族工业的衰落和破产。
《子夜》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深入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社会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全貌。
它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也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因此,它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子夜》重点情节
①吴老太爷为避乱,从老家来到上海。
②一到上海,“机械噪音,汽车臭屁,女人身上香气和霓虹灯光”③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④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⑤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2、勃勃雄心(第2章)★①吴荪甫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准备建立一个托拉斯②打倒“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③“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④看着企业合并的草案,⑤“他想象:高大的烟囱吐黑烟;轮船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
他不由得微微笑了。
”3、成立益中(第3章)★①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妨害了工业的发展,②实业界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
③吴荪甫喜欢和有远见的人共事,④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
⑤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成立。
4、爱情悲剧(第3章)①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②雷鸣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苦等无果之下嫁给了并不喜欢的专横无情只顾事业的吴荪甫③婚后夫妻俩貌合神离,她一直空虚寂寞④和雷鸣的再次见面更加重了她的痛苦⑤她在长期的抑郁孤独中维系着和吴荪甫的婚姻5、初见屠维岳(第5章)①刚开始,吴荪甫冷峻打量屠②但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
吴暗暗赞赏③但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并且在罢工一事上顶撞自己,以为屠是神经病,打算开除他④屠据理力争分析形势,最终吴任命他为账房总管6、化解工潮(第7章)①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②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提升薛为稽查③以反间计迷惑分裂工人群众④结果薛被认为是真正走狗⑤姚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的走狗7、冯云卿的经历(第8章)①冯云卿拥有两三千亩土地,利用放高利贷盘剥压榨农民②作为投机资本家,金融市场上自称“公债通”③为了探听赵伯韬的行情,挽回败局,使用“美人计”,把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④女儿为应付父亲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上赵伯韬做的是“空头”⑤冯云卿人财两空8、纪念五卅(第9章)①张素素参加了短暂的游行,然后被拉出人群,来到酒店避乱,激动兴奋又害怕②范博文旁观着楼下的游行队伍。
《子夜》赏析
《子夜》赏析茅盾用“分析社会现实,确定主题思想,然后把握典型环境,创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思路创作了《子夜》,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的现象。
叶圣陶说《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在《子夜》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真实。
社会现实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是最重要的社会现实。
当时的社会矛盾有:1.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在小说中体现为国外工业与民族工业的矛盾。
2.民族内部矛盾:(1)封建势力、国民党与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的矛盾。
(2)汪精卫等人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内部党派斗争。
(3)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
主题思想1.通过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揭示“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这一社会现实。
2.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通过民族资产阶级吴荪莆的命运证实了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典型环境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
当时的上海就像书名《子夜》,正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洋货倾销国内市场,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共产党领导下农民起义爆发;汪蒋内乱,民不聊生,工商业发展受阻;民族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工潮此起彼伏。
典型人物:《子夜》中的人物都代表了某种社会角色:吴荪甫、赵伯韬是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吴老太爷、曾沧海是不同特点的地主;李玉亭、范博文等、是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
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
1.吴荪莆:紫酱方脸,浓眉圆眼,魁梧坚毅。
故事开始,他是资本雄厚的工业巨子,在商场杀伐果断,在工厂剥削工人,在家颐指气使。
他一心要振兴中国工业:兼并小厂,办银行,办联合公司。
然而在买办资产阶级、罢工潮、工农革命等多重夹击下,他渐渐不再有从前的决断,甚至买办化,也玩起了一向痛恨的金融把戏。
在故事最后他终于破产:工厂、银行、公馆都成了往日云烟。
《子夜》小说赏析
小说《子夜》赏析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翟秋白题记1933年出版的《子夜》为矛盾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子夜》以其宏达的叙事、资本家群像的塑造、严谨的写实精神、都市文学叙事模式的特点一举奠定了现代长篇小说中里程碑的地位。
这部作品为我们描绘出一幅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广阔图景,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矛盾,同是也成功的刻画了吴荪甫这一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形象,因此《子夜》极具艺术特色。
首先在叙事结构方面:《子夜》真实的反应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生活,矛盾用宏伟辽阔的格局展开了当时的社会全貌,又精密的安排布局,使作品形成宏达又精密的结构。
整个叙事都集中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一气呵成,而开头两章就借吴老太爷之死铺开了全部的人物关系,规模宏大而又错落有致。
《子夜》开启了都市文学的叙事模式的创新。
矛盾赞颂机械的‘力量’与‘美’,认为机械是‘都市大动脉’,矛盾对于工业文明的产物——现代大都会上海怀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赞叹。
小说开篇便是拿天堂般五月的黄昏,软风拂面的苏州河畔,闪烁的霓虹灯所宣示的城市活力:“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
小说虽然也客观的描述了上海的许多街巷道路,但大多只是作为叙事的背景一笔带过。
《子夜》浓墨重彩的地方是喧闹的证券交易会所、工潮汹涌的丝厂、密谋策划的吴家客厅的漫天飞舞的战争消息等,小说通过投机市场、民族资本家和工人阶级这代表都市生活的三个方面立体式的展现了大都会上海作为现代工业文明中心的真实面貌,而主要线索是围绕公债市场的激烈斗争展开的。
正是通过公债市场这一典型环境,矛盾从经济、政治的层面充分展现了大都会上海殖民性、民族性和无产阶级革命性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从而顺利实现了他的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意图。
《子夜》的叙述艺术还表现在内外视点的交错运用上,而且随着视点的转移,时空距离也不断变化。
如对吴老太爷的描写,叙述人以全能的视点,对这个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做派,信仰抱负作了全面开拓。
李白唐诗《子夜吴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子夜吴歌四首》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子夜吴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又题《子夜四时歌四首》。
这四首诗分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
下面一起来看下!子夜吴歌四首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注释】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
《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
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春歌:同以下的“夏歌”等,有些诗集无这些标题,原诗亦无;有些诗集的小标题为“春”······而无“歌”字。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
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白色。
“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蚕饥”句: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
”此用其句意。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
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
”故称五马。
这里指达官贵人。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萏:荷花的别称。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
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
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越王:指越王勾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夜》
摘要:本文通过对作家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子夜的分析,总结出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现实主义作品所展示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
关键词:典型背景;典型人物;现实依据
作者简介:王子文(1996-),女,汉族,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一、典型背景下的典型人物
(一)时代背景与工业文明
小说将时间定位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农业向现代文明转型的重要时期,工商业阶层也逐渐成为一支力量强大的队伍与知识分子、军人、士绅、农民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走向的动力源。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机械派”认为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只是残余。
而左翼力量则认为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对吴荪甫这一工业文明代表的描写,成功地刻画
了这一艺术典型,构成了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二)动荡的农村与中原战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正值中原大战时期,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位大将各占一方,发生了一场新军阀的混战,为躲避战乱,吴荪甫的父亲,遵循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由乡下来到纸醉金迷的上海,然而在当时社会,传统已逐渐走向崩溃。
吴荪甫在农村的家产也很殷实,但农村却因战争混乱,最终固守传统的老太爷因接受不了“新潮”的上海脑溢血而死。
作者这种对农村情况的侧面点染及其对战争的描写正是他全面、细致、多侧面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体现,使得时代背景更加具体,令人信服。
二、艺术形象的叙述与刻画
(一)封建道德的溃败
在当时社会,传统的道德伦理已被众人抛之脑后。
《子夜》中的一幕幕,无一不是传统封建道德在生活中溃败下来的体现。
然而,我认为这种封建思想的崩溃,正是人们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解放人性的一种体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体现。
作者客观地叙述一幕幕事实,使得艺术典型真实地再现在我们面前,利用朴素的语言和事件,构成现实主
义的外部特征。
(二)用细节描绘出丑恶的人性
《子夜》的世界中,人性也是逐渐堕落的,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惠芳和阿宣在来到上海后都发生了性格上的改变。
阿宣控制不住自己而去偷看一个个暴露的女性肉体。
《子夜》中有两位十分有名的交际花,徐曼丽和刘玉英。
徐曼丽是职业型的交际花,她出卖肉体取悦男人,以赢得金钱,利益。
她会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中在弹子房里与各种各样的男人“死的跳舞”,她曾是赵伯韬的情妇,最后却和吴荪甫做起了朋友来。
刘玉英,年轻的寡妇,本来是吴荪甫收买的内线,却为了金钱两头接应,当成了“谍中谍”在紧要关头背叛了吴荪甫。
冯眉卿其实也是一样。
她只有17岁,却在父亲的劝说下探听赵伯韬的秘密,给她做了情妇。
这样的现象其实在现代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趋炎附势的人随处可见人性的堕落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举手投足间,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间展露无遗,这样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也正是《子夜》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
三、民族工?I发展这一客观事实
在当时社会,农村为城市输送大量的原料和劳动
力,经过城市的生产,商品又回到农村,这样的产业链条在受到外国资本入侵之前是十分和谐的,吴荪甫在乡下也拥有许多产业,当铺、钱庄、油坊、电厂。
但工业化,城市化吸引了大批地主来到上海这个异常巨大的交易港湾。
可是外国原料高昂的价格,国人对国货没有过多的热情,商家之间为了金钱而恶性竞争,政府在当时还没有大力支持民族工业,诸多原因,使贸易的秩序被破坏,社会的秩序被破坏。
当然,金钱对于军队也有莫大的吸引力。
赵伯韬在一开始时想与荪甫一起搞公债,声称,可以用三十万让西北军后退三十里,一万一里。
这是荒唐的吗?其实并不是,由冯玉祥带领的西北军可以说在中原大战时期是资金最为贫乏的一支军队了,甚至在受到蒋介石打击后,冯玉祥要靠阎锡山的收留来维持军队。
在《子夜》中金钱的力量被放大,各色的商人、官员、公务员、企业家都为了金钱费劲心急。
他们需要金钱于是便费劲各种心机延迟贷款。
而拥有金钱的人就想要更多的钱,用力地去榨干人民身上的血汗。
吴荪甫收买了姚金凤作为罢工女工中的亲信。
运用计谋使她重新受到大家的信任。
纵观现代生活,其实货币间的战火从来没有停息过。
商人们追逐名利的路也从来没有休止过。
他们彼
此竞争者发展着,努力地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他们的手段更加的儒雅,他们的方式更加的“高尚”可是,这些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社会会不会就像作品中描述的一样。
没有道德伦理,人类自甘堕落,纸醉金迷而不自知,每个人都是金钱的傀儡,都被各种各样的利益束缚着。
我们的未来看似光明一片,实则每个人都迷茫着,人们纷纷为自己的前途而担忧,终日惶惶。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吴荪甫,既渴望冒险又软弱得想要安分起来。
每日的我们都活在战争中,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是金钱,名利,自由,还是其他的追求,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战斗着。
以社会,历史条件,中原战争,民族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而创作的《子夜》确实是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典型。
在讲述客观事实的过程中,为我们再现了一场生活中的战争。
吴荪甫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那我们呢?生活中的战争无处不在,我们的战争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1]龙斯玮.浅谈《子夜》的艺术特色[J].文学研究,2015年第19期:20-24.
[2]胡赤兵.论矛盾《子夜》中的颓废色彩[J].贵州民
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80-83.
[3]刘畅.《子夜》的另一种解读[J].重庆教育学院学院学报,2006年3月: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