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化学平衡影响因素
减小反应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浓度增大
具 增大体系压强 向体积缩小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减小 体 减小体系压强 向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增大 措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减小 施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增大
规 律
改变一个条件
向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减弱这种改变
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说出此图表示改变什么条件?
V
V正 V逆
V'正 V'逆
时间
此图表示: 增大反应物 浓度时,正 反应、逆反 应的速率变 化情况
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 还是从逆反应开始?然后是改变什么 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V逆
突变 逆反应开始。
降温或减压。
V正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 v正和 v逆怎样变化?会同等程度的增大或减小吗?
N2 (g) + 3H2 (g)
2NH3 (g)
压强(MPa) 1 NH3 % 2.0
5 10 30 60 100 9.2 16.4 35.5 53.6 69.4
结论:压强增大, NH3%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 A (g) + n B (g) p C (g)
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1/2,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则下
B 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 n > p
) B、A 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具 增大体系压强 向体积缩小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减小 体 减小体系压强 向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增大 措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减小 施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增大
规 律
改变一个条件
向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减弱这种改变
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说出此图表示改变什么条件?
V
V正 V逆
V'正 V'逆
时间
此图表示: 增大反应物 浓度时,正 反应、逆反 应的速率变 化情况
看图: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 还是从逆反应开始?然后是改变什么 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V逆
突变 逆反应开始。
降温或减压。
V正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 v正和 v逆怎样变化?会同等程度的增大或减小吗?
N2 (g) + 3H2 (g)
2NH3 (g)
压强(MPa) 1 NH3 % 2.0
5 10 30 60 100 9.2 16.4 35.5 53.6 69.4
结论:压强增大, NH3%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 A (g) + n B (g) p C (g)
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1/2,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则下
B 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 n > p
) B、A 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件
1、能否根据式子
1/2CH4(g)+O2 (g) =1/2CO2 (g) +H2O(l) ΔH=-445.15kJ/mol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2、已知: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答:ΔH=-285.8 kJ/mol
2、请分别写出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 式。
C(石墨s)+ O2(g)= CO2(g) ΔH= -393.5 kJ/mol
C(金刚石s)+ O2(g)= CO2(g) ΔH= -395.0 kJ/mol
石墨与金刚石的燃烧热为什么不相同?
因为石墨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不同,其具有 的能量也不相同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7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
14.53kJ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 称中和热。
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原理:Q=mc△t ②仪器及药品 ③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a、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 料(或纸条),使放入的 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 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 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 (或纸条),大烧杯上用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 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 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 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 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 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如上图所示。该实验也可 在保温杯中进行。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张PPT)
Qc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栏 目 到新的平衡; 链 接 = Q =K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c sp
Qc < Ksp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 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无论难溶性物质还是易溶性物质,上述规律均适用。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转化 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应用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 SO,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 为什么?
栏 目 链 接
提示:加入可溶性钡盐。因为 BaSO4 的溶解度比 CaSO4 的溶解度小,用Ba2+沉淀SO更完全。
2.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溶解平衡吗? 提示:不仅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在易溶的饱和溶 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如饱和NaCl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 平衡。
栏 目 链 接
Mg(OH)2的质量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要点二
沉淀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 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 的。 (2)沉淀的方法。
栏 目 链 接
①调节pH法。
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 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3NH · Fe 3 H2O===Fe(OH)3↓+3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2) 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 Cu2 + 、 Hg2 + ,可加入
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中和热燃烧热课件(共14张PPT)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二、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理解: ①燃烧热属于反应热,也用ΔH表示,单位也为 kJ/mol。 叙述时直接读出“数值” 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 也可用ΔH表示,如ΔH=-890.31kJ/mol ②燃烧热的测定条件通常是101kPa.
热量。
4. 若是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
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中 小学班 级安全 教育工 作计划 范文
作 为 班 主 任 ,班级安 全工作 职责重 大,务必 常抓不 懈,富 有实效 。今年 ,我班将 进一步 认 真 学 习 贯 彻加强 学校安 全工作 的有关 文件,以 学生安 全工作 为中心 ,避免各类事故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练习】已知: 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注意H2为1mol,生成水为液态 答案:氢气的燃烧热ΔH= -285.8 kJ/mol
化学 ·选修 4
第一章第二节 中和热 燃烧热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2.会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复习引入 写热化学方程式 ⑴1L1mol/L稀盐酸和1L1mol/L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为57.3kJ。
的 发生。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电源(33张PPT)
栏 目 链 接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 2H2SO4(aq)。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 2H2SO4(aq)。 上述充放电反应可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栏 目 链 接
3.铅蓄电池的特点 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生产生活 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
接
要点二
一次电池
胶状 ,不流动,也叫做 一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制成________ 干电池。 1.特点 一次电池不能充电,不能反复使用。 2.常见的一次电池
栏 目 链 接
种类 特点 基本构造
碱性锌锰电池 负极:①______ 锌 正极:②______ MnO2 电解质:③______ KOH ⑦__________________
- +
- -
2
2
栏 目 链 接
2.燃料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超过 80%,普通燃烧过 程能量转换率仅 30%多。
小 。 (2)污染________
综合
拓展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书写要遵循的原则 原电池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因此电极反 应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化学电源
栏 目 链 接
1.了解化学电源的优点及在各方面的应用。 2.认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3.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一
化学电池
化学 能变成________ 电 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是将________ 1.化学电池的分类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 2H2SO4(aq)。
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 2H2SO4(aq)。 上述充放电反应可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栏 目 链 接
3.铅蓄电池的特点 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生产生活 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
接
要点二
一次电池
胶状 ,不流动,也叫做 一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制成________ 干电池。 1.特点 一次电池不能充电,不能反复使用。 2.常见的一次电池
栏 目 链 接
种类 特点 基本构造
碱性锌锰电池 负极:①______ 锌 正极:②______ MnO2 电解质:③______ KOH ⑦__________________
- +
- -
2
2
栏 目 链 接
2.燃料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超过 80%,普通燃烧过 程能量转换率仅 30%多。
小 。 (2)污染________
综合
拓展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书写要遵循的原则 原电池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因此电极反 应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化学电源
栏 目 链 接
1.了解化学电源的优点及在各方面的应用。 2.认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3.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一
化学电池
化学 能变成________ 电 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是将________ 1.化学电池的分类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强弱电解质(36张PPT)
栏 目 链 接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 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C.NH4HCO3 B.Cl2 D.SO2
栏 目 链 接
尝试
应用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原因有 所不同。CH3COOH和NH4HCO3均为电解质,水溶液理应 能导电;Cl2和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的生
成物均为电解质,故溶液也导电(Cl2+H2O
SO2+H2O 为非电解质。 答案:D
HCl+HClO,
H2SO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栏 目 链 接
♨ 特别提示: 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 强电解质:强 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 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 解质;如:BaSO4、BaCO3等。
栏 目 链 接
Cl2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此只有SO2
要点二
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 子的过程。电离不需要通电,且一般为吸热的。电离方程式 的书写如下: 1.强电解质 完全 电离,符号用“________” ,如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2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 电解池 课件(共16张PPT)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湿润的 淀粉KI
试纸
滴几滴 酚酞
LOGO
【演示实验】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电解池 电解槽
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LOGO
Cl-
OH-
H+ OH-
发生还原反应
Cl-
Na+
H+
Na+
H+Cl-
CHl- + Na+
OH-
Na+Cl-
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
2NLaOGCOl+2H2O 电解 2NaOH + H2 ↑ + Cl2 ↑
探秘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小组合作实验】
1.每组选出记录员、板书展示员和口头展示员各一名。
HCl CuCl2 NaCl
CuSO4
电解
2HCl== Cl2 ↑+ H2 ↑
电解
CuCl2== Cl2 ↑+ Cu
电解
2NaCl+2H2O 2NaOH + H2 ↑ + Cl2 ↑
电解
2CuSO4 +2H2O == 2Cu+O2↑ +2H2SO4
溶液变化 PH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我比较
温 2.请按导学设计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组装仪器,
馨
连接电路。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湿润的 淀粉KI
试纸
滴几滴 酚酞
LOGO
【演示实验】
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滤纸,两根铅笔芯作电 极,接直流电源。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电解池 电解槽
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 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LOGO
Cl-
OH-
H+ OH-
发生还原反应
Cl-
Na+
H+
Na+
H+Cl-
CHl- + Na+
OH-
Na+Cl-
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阴极产物
阳极产物
2NLaOGCOl+2H2O 电解 2NaOH + H2 ↑ + Cl2 ↑
探秘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小组合作实验】
1.每组选出记录员、板书展示员和口头展示员各一名。
HCl CuCl2 NaCl
CuSO4
电解
2HCl== Cl2 ↑+ H2 ↑
电解
CuCl2== Cl2 ↑+ Cu
电解
2NaCl+2H2O 2NaOH + H2 ↑ + Cl2 ↑
电解
2CuSO4 +2H2O == 2Cu+O2↑ +2H2SO4
溶液变化 PH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我比较
温 2.请按导学设计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组装仪器,
馨
连接电路。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课件(共27张PPT)
SO42-相对较多而带负电荷。溶液不保持电中性,这两种因素均会 阻止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造成电流中断。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 散和迁移,阳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 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直到 锌片全部溶解或 CuSO4溶液中的 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 质溶液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代替KCl作盐桥。
A
Zn 盐桥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盐桥:
在U型管中装满用 饱和KCl溶液和琼 脂作成的冻胶。
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 作原理吗?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 的KCl饱和溶液
此装置优点:能稳 定长时间放电
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Cl-向锌 盐方向移动,K+向铜 盐方向移动,使Zn盐 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Zn-2e=Zn2+
电解质 溶液
阴离子 盐桥 阳离子
还原反应 Cu2++2e- =Cu
内电路
19
得出结论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 成的。取出盐桥,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 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 变为Cu ,使得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环节一
手 机 又 没 电 了 !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由于盐桥(如KCl)的存在,其中阴离子Cl-向ZnSO4溶液扩 散和迁移,阳离子K+则向CuSO4溶液扩散和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 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因而放电作用不间断地进行,一直到 锌片全部溶解或 CuSO4溶液中的 Cu2+几乎完全沉淀下来。若电解 质溶液与KCl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可用NH4NO3代替KCl作盐桥。
A
Zn 盐桥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盐桥:
在U型管中装满用 饱和KCl溶液和琼 脂作成的冻胶。
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 作原理吗?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 的KCl饱和溶液
此装置优点:能稳 定长时间放电
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Cl-向锌 盐方向移动,K+向铜 盐方向移动,使Zn盐 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Zn-2e=Zn2+
电解质 溶液
阴离子 盐桥 阳离子
还原反应 Cu2++2e- =Cu
内电路
19
得出结论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
在整个装置的电流回路中,溶液中的电流通路是靠离子迁移完 成的。取出盐桥,Zn失去电子形成的Zn2+进入ZnSO4溶液,ZnSO4溶 液因Zn2+增多而带正电荷。同时,CuSO4则由于Cu2+ 变为Cu ,使得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环节一
手 机 又 没 电 了 !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 化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6页 0028页 0082页 0142页 0162页 0232页 0405页 0456页 0509页 0565页 0607页 0639页
绪言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附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 化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6页 0028页 0082页 0142页 0162页 0232页 0405页 0456页 0509页 0565页 0607页 0639页
绪言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附录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原 电 池(36张PPT)
要点二 原电池的设计
理论上,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能设计成原电池, 实际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提供 (1) 用 还原性较强 ________ 的物质作为负极,向外电路 ________ 得到 电子;用 氧化性较强 ________ 的物质作为正极,从外电路 ________ 电子。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2) 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 ________ 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内电路。 导线 流向正极,再通过 (3) 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 ________ 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其中阳离子移 向________ 正 正 极,阴离子移向________ 负 极。
负极——电子流出极,电流流入极或阴离子定向移向极
正极——电子流入极,电流流出极或阳离子定向移向极
栏 目 链 接
3.根据两极发生的变化判断
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现象判断
负极——会逐渐溶解,质量减小
正极——有气泡逸出或质量增加
栏 目 链 接
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负极:活泼性__强__的金属,发生__氧化__反应。
正极:活泼性__弱__的金属或导体,发生__还原__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 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栏 目 链 接
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注意:活泼金属不一定做负极,如Mg、Al在NaOH溶液中, Al做负极。 2.根据电子流动方向或电流方向或电解质溶液内离子 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
栏 目 链 接
(1) 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
(2)确定电极材料。
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栏 目 链 接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 PPT课件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思考]用V-t图像分析
V正’
V正
V逆’ V正= V逆
平衡状态Ⅰ
V正’= V 平衡状态Ⅱ ’ 逆
V逆 0
加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t1
t2
t3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现象及分析:
加压 颜色逐渐变浅 平衡向气体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压 颜色逐渐变浅 平衡向气体增大的方向移动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B: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讨论] 对于反应2NO2(气) N2O4(气)试比较以下三种状态下
的压强关系:
改变压强前混和气体压强P1;改变压强后瞬时气体压强P2; 改变压强达新平衡后混和气体压强P3; 加压: 减压:
4500C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压强 /MPa NH3/ %
1
5
10
30
60
2.0
7.9
16.4
35.5
53.6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演示[实验1-5] 2NO2(气)
(2体积, 红棕色)
N2O4(气)
(1体积, 无色)
现象: A.加压混和气体颜色先深后浅; B.减压混和气体颜色先浅后深。
N2O4 (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无色
现象及分析:
降温颜色变浅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升温颜色变深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
反应的方向移动; B: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高二2.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pt
高中化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仔细观察表格内容想一想: 压强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450℃时N2与 H2 反应平衡时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v
v正
v正 v逆
v逆
0 增大压强 t
v
v正Βιβλιοθήκη v逆v逆 v正0 减小压强 t
若a + b = c + d;其速率-时间图又是怎样的?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 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 + O2(g) 2NO2(g) 正向移动
②H2O(g) + CO(g) CO2(g) + H2(g) 不移动
B. A的转化率减小了 D. 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思考与交流】
一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SO3(g) 2SO2(g) +O2(g) 已达平衡状态。此时三者的浓度依次为0.2mol/L, 0.2mol/L,0.1mol/L。下列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如何 影响?
A.缩小体积,以增大压强.( 逆向移动) B.恒容,通入He气以增大压强.( 不移动 ) C.恒压,通入He气.( 正向移动 ) D.恒容,通入SO3气.( 正向移动 )
不移动
,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恒温恒容加入C
不移动
.
向平衡体系中3H2 (g) +N2 (g)
2NH3 (g)
恒容时,充入Ne ,则平衡_不_移__动__;
恒压时,充入Ne ,则平衡_逆_向__移_动_。
在反应aA(g) + bB(g)
金戈铁骑整理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仔细观察表格内容想一想: 压强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450℃时N2与 H2 反应平衡时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v
v正
v正 v逆
v逆
0 增大压强 t
v
v正Βιβλιοθήκη v逆v逆 v正0 减小压强 t
若a + b = c + d;其速率-时间图又是怎样的?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 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 + O2(g) 2NO2(g) 正向移动
②H2O(g) + CO(g) CO2(g) + H2(g) 不移动
B. A的转化率减小了 D. 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思考与交流】
一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SO3(g) 2SO2(g) +O2(g) 已达平衡状态。此时三者的浓度依次为0.2mol/L, 0.2mol/L,0.1mol/L。下列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如何 影响?
A.缩小体积,以增大压强.( 逆向移动) B.恒容,通入He气以增大压强.( 不移动 ) C.恒压,通入He气.( 正向移动 ) D.恒容,通入SO3气.( 正向移动 )
不移动
,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恒温恒容加入C
不移动
.
向平衡体系中3H2 (g) +N2 (g)
2NH3 (g)
恒容时,充入Ne ,则平衡_不_移__动__;
恒压时,充入Ne ,则平衡_逆_向__移_动_。
在反应aA(g) + bB(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化学平衡—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共29张PPT)
积,增大反应体
系压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续表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第3课时
1
2
1
2
1
2
t2 时刻改变的外
图像
界条件
3
4
5
3
4
5
3
4
5
3
4
5
3
4
5
降低反应温度
3
4
5
3
4
5
3
4
5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
4
5
3
4
5
刚开始没有使
3
4
5
用催化剂,t2 时
加入催化剂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 t2 时刻,改变外界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变化吗?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了,
③为了提高 N2 和 H2 的转化率,提高产率。④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催化
剂(铁触媒)的活性最佳。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名师精讲
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注意问题及适用范围:
注意问题:①勒夏特列原理中的“减弱”不是“抵消”或“逆转”。正确理解
是:增加某一反应物浓度,平衡向使该反应物浓度减小的方向(正反应方向)
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2.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反应混合物中的组成含量,
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一
二
三
三、勒夏特列原理
系压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续表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第3课时
1
2
1
2
1
2
t2 时刻改变的外
图像
界条件
3
4
5
3
4
5
3
4
5
3
4
5
3
4
5
降低反应温度
3
4
5
3
4
5
3
4
5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
4
5
3
4
5
刚开始没有使
3
4
5
用催化剂,t2 时
加入催化剂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 t2 时刻,改变外界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变化吗?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了,
③为了提高 N2 和 H2 的转化率,提高产率。④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催化
剂(铁触媒)的活性最佳。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名师精讲
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注意问题及适用范围:
注意问题:①勒夏特列原理中的“减弱”不是“抵消”或“逆转”。正确理解
是:增加某一反应物浓度,平衡向使该反应物浓度减小的方向(正反应方向)
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2.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反应混合物中的组成含量,
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一
二
三
三、勒夏特列原理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33张PPT)
是M-ne-===Mn+ B.金属的化学腐蚀过程中电子由金属直接转移给氧化 剂,所以无电流产生 C.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D.金属腐蚀时往往是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同时发生, 但主要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
栏 目 链 接
解析: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而损耗的过程,
故A正确;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和氧化性物质之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金属失电子而氧化剂得电子,电子由金属直接 转移给氧化剂,所以无电流产生,B正确;金属的腐蚀主要 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D正确;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在酸 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中也可以发生,C错误。 答案:C
(2) 同一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 有无保护措施的:无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有一定 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金属的腐蚀>有外接 电源的阴极金属腐蚀。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 蚀越快。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 原理,让被保护金属作________ 正极 ,另找一 应用________ 较强 的金属作________ 负极 。 种活泼性________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电解 原理,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________ 阴 极, 利用______ 阳 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________ 极。在电解质溶液里,接外加 直流 ________ 电源。
栏 目 链 接
哪种腐蚀为主?
提示:由于钢铁通常所处的外部环境干燥度较低,氧气
的存在又比较广泛,且原电池反应比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高,所以钢铁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次为化学腐蚀,又因 为钢铁表面一般不会遇到酸性较强的溶液。
栏 目 链 接
解析: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而损耗的过程,
故A正确;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和氧化性物质之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金属失电子而氧化剂得电子,电子由金属直接 转移给氧化剂,所以无电流产生,B正确;金属的腐蚀主要 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D正确;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在酸 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中也可以发生,C错误。 答案:C
(2) 同一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 有无保护措施的:无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有一定 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金属的腐蚀>有外接 电源的阴极金属腐蚀。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 蚀越快。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 原理,让被保护金属作________ 正极 ,另找一 应用________ 较强 的金属作________ 负极 。 种活泼性________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电解 原理,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________ 阴 极, 利用______ 阳 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________ 极。在电解质溶液里,接外加 直流 ________ 电源。
栏 目 链 接
哪种腐蚀为主?
提示:由于钢铁通常所处的外部环境干燥度较低,氧气
的存在又比较广泛,且原电池反应比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高,所以钢铁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次为化学腐蚀,又因 为钢铁表面一般不会遇到酸性较强的溶液。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二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4张PPT)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2.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可被用来完成有用功:如向下
流动的水可推动机器,甲烷燃烧可在内燃机中被用来做功,
锌与 CuSO4溶液的反应可被设计成原电池,可将氢气燃烧应 设计成燃料电池等。
栏 目 链 接
3.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则必须对它做功:如利用水
泵可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通电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四节
栏 目 链 接
1.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和熵变的概 念。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 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栏 目 链 接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要点一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 不用借助于外力 ________ 就可以自动进 行的过程。 高能 状态转变为 ________ 低能 栏 (2) 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 ________ 目 状态(体系对外部________ 做功 或者________ 释放 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 ________ 无序 的倾向,即________ 熵增 原理。
栏 目 链 接
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
例如:在室温下和较高温度下均为吸热过程的 CaCO3 的分解反应 CaCO3(s)===CaO(s)+CO2(g) ΔH(298 K)=+178.2 kJ· mol-1,
栏 目 链 接
增加 即________) 熵增 的方向转 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 ________( 熵变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变的倾向,因此可用________
2.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可被用来完成有用功:如向下
流动的水可推动机器,甲烷燃烧可在内燃机中被用来做功,
锌与 CuSO4溶液的反应可被设计成原电池,可将氢气燃烧应 设计成燃料电池等。
栏 目 链 接
3.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则必须对它做功:如利用水
泵可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通电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四节
栏 目 链 接
1.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和熵变的概 念。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 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栏 目 链 接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要点一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 不用借助于外力 ________ 就可以自动进 行的过程。 高能 状态转变为 ________ 低能 栏 (2) 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 ________ 目 状态(体系对外部________ 做功 或者________ 释放 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 ________ 无序 的倾向,即________ 熵增 原理。
栏 目 链 接
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
例如:在室温下和较高温度下均为吸热过程的 CaCO3 的分解反应 CaCO3(s)===CaO(s)+CO2(g) ΔH(298 K)=+178.2 kJ· mol-1,
栏 目 链 接
增加 即________) 熵增 的方向转 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 ________( 熵变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变的倾向,因此可用________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电解原理(36张PPT)
通电 2Na+Cl ↑ 2NaCl( 熔解 )===== 2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3.电解精炼铜时,电解液中CuSO4的浓度如何变化?
提示:电解精炼铜时,阴极:Cu2++2e-===Cu, 阳极:Cu-2e-===Cu2+(主要),Zn-2e-===Zn2+, Fe-2e-===Fe2+(杂质失电子)。因此阳极溶解的铜比 阴极析出的铜少,故c(CuSO4)减小。
应用
思考 1.若在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为什 么阴极附近变红色?
栏 目 链 接
提示: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 向阳极移动,而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 子向负极移动。
2.在某镀件上镀铜时,电镀液中CuSO4的浓度如何变化?
提示:在镀件上镀铜时,阳极:Cu-2e-===Cu2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的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的极 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 失电子,或电极金属失 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 子移向阴极
电极反应
溶液中的 离子移向
负极:较活泼金属(电 子流出的极)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或能导电的非金 属)(电子流入的极) 负极:较活泼电极金属 或阴离子失电子,发生 氧化反应 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 或氧气得电子,发生还 原反应 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 子移向正极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电解的应用(二)
1.电解精炼铜
栏 目 链 接
纯铜
粗铜
Cu-2e-===Cu2+
CuSO4溶液
2.电冶金
金属离子 (1) 金属冶炼的本质:使矿石中的 ________ 获得电子, 还原 从它们的化合物中________ 出来。如Mn++ne-===M。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3.电解精炼铜时,电解液中CuSO4的浓度如何变化?
提示:电解精炼铜时,阴极:Cu2++2e-===Cu, 阳极:Cu-2e-===Cu2+(主要),Zn-2e-===Zn2+, Fe-2e-===Fe2+(杂质失电子)。因此阳极溶解的铜比 阴极析出的铜少,故c(CuSO4)减小。
应用
思考 1.若在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为什 么阴极附近变红色?
栏 目 链 接
提示: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 向阳极移动,而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 子向负极移动。
2.在某镀件上镀铜时,电镀液中CuSO4的浓度如何变化?
提示:在镀件上镀铜时,阳极:Cu-2e-===Cu2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的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的极 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 失电子,或电极金属失 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 子移向阴极
电极反应
溶液中的 离子移向
负极:较活泼金属(电 子流出的极)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或能导电的非金 属)(电子流入的极) 负极:较活泼电极金属 或阴离子失电子,发生 氧化反应 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 或氧气得电子,发生还 原反应 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 子移向正极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电解的应用(二)
1.电解精炼铜
栏 目 链 接
纯铜
粗铜
Cu-2e-===Cu2+
CuSO4溶液
2.电冶金
金属离子 (1) 金属冶炼的本质:使矿石中的 ________ 获得电子, 还原 从它们的化合物中________ 出来。如Mn++ne-===M。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48.40 kJ·mol-1
2、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 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式。
H2 (g)+ I2 (g) 10210K0℃Pa2HI (g) △H= -14.9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温度和压强 ②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Q1>Q2
△H1 <△H2
5、已知某温度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 △H=-197kJ/mol
试写出SO3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SO3(g)
2SO2(g) +O2(g) △H=+197kJ/mol
注意:对于可逆反应,
①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放热,体系对环境做功自身能量减少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7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
已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 kJ的能 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 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 的能量,试说明 2H2+ O2 = 2H2O中的能量变化。
△H=-484kJ/mol
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 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 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 890 kJ/mol
3、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放出141.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CO(g) + 1/2O2(g)=CO2(g) △H=- 282.6 kJ/mol
4、比较Q1和Q2的大小、 △H1和△H2的大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 从物质的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粒的角度: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从化学键的角度: 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从能量的角度: 释放或贮存能量的过程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恒(等)压过程:反应前后压强不变,体积改变 敞口、针筒、活塞
②其反应热是指反应物完全转变成生成物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6、已知:C(s)+O2(g)==CO2(g) △H=-393.5 kJ/mol 要获得1000kg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30.5g
备用: 已知:S(s)+O2(g)=SO2(g) △H=- 290.6 kJ/mol 求1.6g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①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0
ΔH= -183 kJ/mol(理论值) ΔH= -184.6 kJ/mol(实验值)√
②从化学键的角度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14.53kJ
三、中和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 称中和热。
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原理:Q=mc△t ②仪器及药品 ③实验步骤
③右端标注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而不是分子个数。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分数。
⑤化学计量数与△H成正比,当化学计量数不 同时,其△H不同
2H2(g)+O2(g)=2H2O(l),△H=-571.6kJ/mol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48.40 kJ·mol-1
2、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 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式。
H2 (g)+ I2 (g) 10210K0℃Pa2HI (g) △H= -14.9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 明温度和压强 ②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Q1>Q2
△H1 <△H2
5、已知某温度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 △H=-197kJ/mol
试写出SO3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SO3(g)
2SO2(g) +O2(g) △H=+197kJ/mol
注意:对于可逆反应,
①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放热,体系对环境做功自身能量减少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7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
已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 kJ的能 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 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 的能量,试说明 2H2+ O2 = 2H2O中的能量变化。
△H=-484kJ/mol
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 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 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 890 kJ/mol
3、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放出141.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CO(g) + 1/2O2(g)=CO2(g) △H=- 282.6 kJ/mol
4、比较Q1和Q2的大小、 △H1和△H2的大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 从物质的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粒的角度: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从化学键的角度: 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从能量的角度: 释放或贮存能量的过程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恒(等)压过程:反应前后压强不变,体积改变 敞口、针筒、活塞
②其反应热是指反应物完全转变成生成物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6、已知:C(s)+O2(g)==CO2(g) △H=-393.5 kJ/mol 要获得1000kg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30.5g
备用: 已知:S(s)+O2(g)=SO2(g) △H=- 290.6 kJ/mol 求1.6g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①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H<0
吸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0
ΔH= -183 kJ/mol(理论值) ΔH= -184.6 kJ/mol(实验值)√
②从化学键的角度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14.53kJ
三、中和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 称中和热。
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①原理:Q=mc△t ②仪器及药品 ③实验步骤
③右端标注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而不是分子个数。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分数。
⑤化学计量数与△H成正比,当化学计量数不 同时,其△H不同
2H2(g)+O2(g)=2H2O(l),△H=-571.6kJ/mol H2(g)+1/2O2(g)=H2O(l), △H=-285.8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