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分析喂养指导

合集下载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然而,早产儿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面临喂养不耐受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制定一份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诊疗指南至关重要。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the survival rate of premature infant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owever, premature infants often face feeding intolerance due to their immature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may also lead to 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a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 for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mature infants.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的综合性指导,以帮助提高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率、治疗成功率及预后质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表现,随后详细阐述了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治疗方案,最后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新生儿科学》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详细内容包括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

2. 熟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学会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案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原因及临床表现。

(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护理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措施的例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设计随堂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1. 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定义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3. 护理措施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原则,为一例早产儿制定护理计划。

2. 答案要点:(1)评估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喂养史、临床表现。

(2)确定诊断,制定治疗原则。

(3)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喂养方法、观察病情、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

(4)定期评估护理效果,调整护理计划。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科研动态,了解新理论、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原则5. 护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一、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对其喂养耐受性有重要影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背景早产儿是指在37周孕龄以前出生的婴儿,由于未完全发育,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耐受性。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吃奶困难、吐奶、腹泻等现象,影响了其生长发育和健康。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早产儿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不成熟、营养需求较高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实践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给医护人员和家长带来了一定困扰。

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探讨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对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目前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延迟等严重后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并综合目前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干预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其对乳汁或配方奶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

早产儿的胃肠道运动功能也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胃肠蠕动不协调、排空延迟等问题,进而影响喂养的效果。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也可能存在问题,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

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也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扮演重要角色。

早产儿由于早产导致的生理不成熟,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特点,这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其喂养表现。

环境因素也会对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产生影响。

比如喂养方式、喂食技巧、喂养时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早产儿的喂养体验。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案,以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新生儿护理学》第6章“早产儿的喂养与护理”,详细内容涉及第3节“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识别与处理”。

主要包括早产儿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护理干预及家庭护理指导。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早产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喂养的影响。

2. 熟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护理干预措施。

3. 了解家庭护理中如何预防和处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及护理干预措施。

教学重点:早产儿生理特点、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家庭护理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早产儿护理的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早产儿喂养问题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早产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喂养的影响。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案例,分析诊断及处理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诊断和处理,检验学习效果。

5. 护理干预及家庭护理指导:(1)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喂养姿势、喂养频率、喂养量的调整等。

(2)家庭护理指导:如何观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预防措施等。

6.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早产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喂养的影响。

(2)列举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

(3)论述护理干预措施及家庭护理指导。

2. 答案:(1)早产儿生理特点: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差等。

(2)诊断标准: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体重下降等。

(3)护理干预措施:调整喂养姿势、频率、量等;家庭护理指导:观察症状、预防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护理水平。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以及对营养的影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以及对营养的影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以及对营养的影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亦被称作新生儿喂养困难,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尤其是在早产儿中比较常见,喂养不耐受会对新生儿的肠道营养吸收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还将影响其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使患儿的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影响新生儿存活率。

了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手段。

以下就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原因以及其对营养的影响等进行介绍。

1、什么是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亦被称作新生儿喂养困难,这是一种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新生儿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喂养障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多样,如呕吐、加奶困难、腹胀以及胃残留物增多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可对新生儿肠道摄取热卡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引起新生儿的能量摄入不足,使得新生儿的体重增长困难,甚至出现负增长,且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还会对新生儿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恢复构成影响,使得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早产儿当中非常常见,主要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有关,再加上喂养不当等因素使得出现消化不良以及呕吐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构成不利影响。

一旦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要及时明确原因,尽早带新生儿去医院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治疗和干预,从而尽快改善病情。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所需要的营养素其主要来源为母体,之后通过自身的胃肠道摄取功能来获取相应的营养素,从而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需求,而在该转变的过程中依赖于新生儿自身的消化道结构、胃肠道动力的不断成熟以及完善,以及新生儿消化吸收功能的不断增强,然而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在出生之后胃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全成熟,所以在喂养期间就有可能产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一旦发生了喂养不耐受,就会对机体营养的摄取形成不良影响,需要对喂养方案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逐步改善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免影响新生儿的营养摄取。

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t t. s l F e i g it lr n e a n malfr g sain la e o h r ma u e i a t s4 . % 。 a d t e ma n c ii a o s Re u t s e d n n oe a c mo g s l o e t t a ft e p e t r n n swa O 4 o g f n i l c l h n
s o e a e d n t lr n e o ma lfr g s t n e o e p m t r n a t m g t b f c e y g sai n e b r h w d t tf e i g i oe a c fs l o e t i a a ft r a u i n s i h e a e t d b e tt a a , i h h n a ol g h e e f ol g t
Ma ,e a.N w onDp r etfNah o i lfdae a haU i rt,H ny n 2 02 hn n t 1 e br eat n m o n n H s t i dt N n u n e i a p aA t o v sy eg ag4 10 ,C i a
【 bt c】 O j t e T uyt c r f ei te nei sa r e aoa aeo t r a r i A s at r be i os d ef ts o f d gio r c n m lf s tn g fh p m t e n cv t h a o re n n la l g ti l e e u - o
间、红细胞增多症 一高黏 滞度综合征 、新 生儿窒息及新 生儿呼吸 窘迫综合征 可能对喂 养不耐受有影 响 ( P<00 ) . 5 。多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和护理对策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和护理对策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和护理对策【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intoleranc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7-01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体重一般低于2500克。

早产儿由于提早出生,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易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尤其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设,早产儿的成活率也再逐年上升,同时胎龄较小的早产儿的救治工作也不断增加,胎龄越小,其面对宫外环境越容易出现危险,其中喂养不耐受问题是最常见的。

凡是影响胃肠动力的因素均可造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不仅会影响胃肠喂养,还可能妨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认知等[1]。

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护理水平也在不断完善,改善早产儿喂养,促进早产儿治疗及护理对早产儿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及护理综述如下。

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定喂养不耐受又称为喂养困难,常出现在新生儿,特别是在早产儿中,吸吮或胃管喂养常出现胃潴留、呕吐及腹胀,腹部平片出现胃影增大或肠淤张等表现[1.2],江绍基胃肠病学又称为胃排空障碍或胃轻瘫[3],喂养不耐受是一个症状诊断,必须寻找原因。

早在2000年黄瑛、邵肖梅[4]已经提出卫阳不耐受的判定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日;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3天);③、胃潴留,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的1/3;之后董梅[5]等进一步指出判定喂养不耐受的标准:指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①、开始喂奶时间延迟;②、呕吐;③、腹胀;④、胃内有咖啡色样物;⑤、残余奶(grv),胃排空减慢。

而2012年brigit m[1]等指出至今喂养不耐受缺乏统可操作性定义,在判定喂养不耐受时应详细辨别其它征象,如胃食管反流(ger)通常发生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这时出现的呕吐不被认为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迹象,出现腹胀时要排除机械通气的影响,腹围增加2cm以上,出现肠鸣音的减弱,胃管内可抽出血性分泌物应当除外胃管损伤等等,因此喂养不耐受的明确的定义目前并不完全明确。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

早产儿胃肠道运动发育不完善
• 发育到第11周时就已经开始小肠的收缩,有效的 肠蠕动开始于胚胎发育中期
• 胎龄28周以前小肠的蠕动是非常缓慢地,27~ 30周胎龄时蠕动是无序的混乱的
• 胎龄33~34周代表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的消化 间期移行运动复合波(MMC)出现
• 随着胎龄的增大,小肠运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 逐渐增加,出现向前推进的活动
• 足月时才可测得清晰的Ⅰ、Ⅱ、Ⅲ时相的移动性 的运动复合波,标志着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
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 壁细胞出现于第11周的胚胎 • 盐酸的分泌直到32周末才开始 • 小于32周的早产儿胃酸的分泌是非常有限
的,生后24~48h 胃内的PH 大概是5.5~ 7.0,(而足月儿胃内的PH是 2.0~3.0) • 早产儿生后从第一周到第四周,在胃泌素 等的刺激下,胃酸的分泌成倍增加,胃酸 被认为是胃肠道防御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 防线
• 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少量的肠内喂养或静脉营养, 脂肪酸摄入不足,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 足,在神经组织的形成、炎症反应方面往往造成 潜在的严重后果
• 早产儿体内的蔗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的 活性已经接近足月儿,而乳糖酶的活性在生后 24~40周迅速升高,接受早期肠内喂养的早产儿 生后10天、28天,乳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60%和 100%
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 胃腺主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样物质, 早在胚胎第8~9周胃壁内的主细胞就能分泌这两 种物质,而且发现粘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也能 够分泌胃蛋白酶原
• 胃蛋白酶原分泌后必须等待盐酸的活化才能发挥 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 蛋白质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开始水解,通过远端肠 道内的不同的蛋白酶进一步分解代谢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分析及喂养指导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分析及喂养指导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及喂养指导【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实施正确的喂养方式指导。

方法针对我科的3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早产儿,分析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改进其护理方法,实施有效的喂养指导。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观察两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正常喂养时间以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由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方式及护理措施(略)。

观察组早产儿采取喂养不耐受因素的分析及喂养指导护理措施干预,如下:1.2.1 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1)内部因素(体重轻、胎龄小、胃肠发育不成熟)胎儿未出生前的营养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通过胃肠道摄取食物中养份,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未成熟,其消化吸收暂时不能完成机体的需要。

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律的消化道节律,妊娠35周早产儿的胃肠道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

(2)外部因素:①喂养时间:由于过早进行喂养会产生胃食道返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人性肺炎、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喂养不当严重时会产生呼吸暂停等情况,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启动和消化酶的分泌。

过晚喂养会影响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出现不耐受的危险性增大。

②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而导致不能经口喂养,通过鼻饲、滴管方式无论早产儿是否有吸吮能力都会使奶汁流入,长期影响到早产儿的味觉和嗅觉的发育,降低了吸吮能力和吞咽协调发育,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

③疾病与治疗:出生后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将会发生感染性疾病。

胎龄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6000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 <37 周(259d)的新生儿。

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护理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 :(1)呕吐,腹胀(24 h 腹围增加 >1 .5 cm,伴有肠型);(2)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 1/3或 24 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 1/4 或持续喂养时超过 1h 的量 ;(3)胃残余被胆汁污染 ;(4)大便潜血阳性 ;(5)大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 2 %(乳糖吸收不良);(6)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7)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2 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2 .1 内部因素(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功能不成熟)出生前,胎儿营养素的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食物中营养,但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成熟程度可能还暂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

妊娠 25 ~ 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 ;妊娠35 周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胃肠功能低下,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全,肠蠕动缓慢且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喂养不耐受表现。

资料显示,胎龄 <34 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34 .8 %,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13 .5 %;而体重≤1 500 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68 .51 %,体重>1 500 g 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11 .73 %。

说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

早产儿的喂养及不耐受因素分析

早产儿的喂养及不耐受因素分析

早产儿的喂养及不耐受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2-12-05T11:41:48.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华锋唐建新龙博文[导读] 本文通过治疗早产儿及微量喂养的实施过程,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华锋唐建新龙博文(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萍乡 337000)【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83-01【摘要】本文通过治疗早产儿及微量喂养的实施过程,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对81例早产儿中46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为试验组,另外35例给予单纯经胃肠道内喂养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体重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

试验组平均每天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疽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明显增加体重,使早产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方法不耐受因素由于早产儿缺乏一些氨基酸转化酶,而某些必需氨基酸对神经系统、视网膜、肌肉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包括必需氨基酸在内的氨基酸的提供对发育尚未成熟的早产儿来说尤为重要[1]。

近年来,必需脂肪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对早产儿发育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在神经组织中含量丰富,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突触终端的膜内,因其高度的不饱和性,增强了膜的流动性,有利于膜的功能。

早产儿虽然也可以在体内将a-亚麻酸[ALA (18: 3ω3)]转化为DHA,将亚油酸[LA (18:2ω6)]转化为ARA,但转化率低[2]。

1 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11月在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NICU接收治疗的早产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治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治疗

案例二
总结词
优化喂养方案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 关键,包括选择合适的食物、调整喂养方 式、保持适当的喂养量和速度等。
详细描述
根据早产儿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食物 和喂养方式。对于有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 ,应尽量选择母乳或配方奶等易于消化和 吸收的食物。同时,适当调整喂养速度和 频率,保持适当的喂养量和速度,有助于 减少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案例三
总结词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辅助消化可能有助于治 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详细描述
一些药物如胃动力药、益生菌等可以辅助消 化和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 不耐受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效果。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总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发生。 • 避免过度喂养:在宝宝早期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的情况下,过度喂养可能会增加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
良、腹泻等不适症状。因此,应根据宝宝的实际需要和耐受情况来调整喂养量。 • 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选择适合其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配方奶,并注意选择不
含过敏原的奶粉。 • 治疗措施:如果宝宝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 调整喂养方式:如改为使用滴管或小勺喂养,减少每次喂奶的量等,以减轻肠道负担。 • 使用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缓解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 • 药物治疗:在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 •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研究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加强围产期保健:围产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围产期保健可以预防早产儿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以减轻肠道负担。
使用药物辅助消儿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 。

新生儿喂养不当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喂养不当的护理措施

奶粉种类选择不当 奶粉喂养时间不当
奶量控制不当
1
喂养时间间隔不当
2
喂养次数过多或过少
3
喂养速度过快或过慢
4
奶瓶选择不合适
5
奶粉冲泡比例不当
6
奶粉品牌选择不当
3
喂养不当的护理措施
调整喂养方式
01
定时定量喂 养
02
观察婴儿饥饿 信号,及时喂

03
采用正确的 喂养姿势
04
避免过度喂养, 遵循按需喂养
腹胀
症状:腹部隆起,腹部不适
原因:喂养不当,如过量喂养 或喂养速度过快
处理方法:调整喂养方式,减 少喂养量,增加喂养间隔时间
注意事项:观察宝宝排便情况, 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腹泻
症状:大便次数 增多,大便性状 改变,如稀水样 便、蛋花样便等
原因:喂养不当, 如奶粉冲调不当、
食物过敏等
护理措施:调整 喂养方式,如减 少奶粉浓度、更
01
观察婴儿体重变化, 调整奶量
04
观察婴儿排便情况, 调整奶量摄入
02
遵循按需喂养原则, 避免过度喂养
05
定期测量婴儿身高和 体重,评估喂养效果
03
记录每次喂养时间, 避免频繁喂养
谢谢
新生儿喂养不当的护理措施
刀客特万
目录
01. 喂养不当的症状 02. 喂养不当的原因 03. 喂养不当的护理措施
1
喂养不当的症状
吐奶
1
症状:新生儿在喂奶后出现吐 奶现象
2
原因:喂养方式不当,如喂奶 过快、过多、姿势不正确等
3 处理方法:调整喂奶姿势,控 制喂奶速度,喂奶后拍嗝
4 注意事项:观察新生儿吐奶情况, 及时调整喂养方式,避免呛奶

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指导

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指导

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指导(一) 早产儿喂养为了更好地实施个性化喂养指导, 需要对早产儿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

按照胎龄和出生体重, 可将其分为高危早产儿、中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

高危早产儿:胎龄<32周, 出生体重<1 500g;中危早产儿:32~34周, 体重1 500~2 000g;低危早产儿:>34周, 体重>2 000g。

1.喂养乳类选择(1) 母乳母乳对早产儿具有特殊的生物学作用, 出院后母乳为首选的喂养方式, 并至少应持续至6月龄以上。

(2) 母乳强化剂对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g 的早产儿, 采用母乳强化剂(HMF) 加入人乳中, 强化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

(3) 早产儿配方奶粉早产儿配方奶粉(PF) 适用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g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应用。

(4) 早产儿过渡配方奶粉早产儿过渡配方奶粉(PTF) 对于>34周的早产儿或出院后早产儿, 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选择该配方, 或称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PDF) 。

(5) 其他特殊配方如去乳糖配方、水解蛋白配方、氨基酸配方粉等, 特殊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个性化喂养方案1) 乳类喂养根据早产儿营养风险等级、母乳量的多少, 选择不同的喂养方案。

母乳充足者, 直接哺乳或强化喂养。

强化喂养指以HMF强化母乳, 用早产儿配方和早产儿过渡配方进行喂养, 主要对象是高危早产儿和中危早产儿。

一般中危早产儿强化到矫正月龄3个月, 高危早产儿强化到矫正月龄6个月甚至1岁。

母乳不足时, 推荐采用补授法。

具体如下:(1) 低危早产儿①母乳喂养:母乳充足者, 出院后应该鼓励妈妈直接哺乳, 按需喂养, 妈妈应该饮食均衡, 同时给予泌乳支持, 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直到1岁以上;②配方奶喂养:应用普通婴儿配方(67kcal/100mL) , 如生长缓慢(<25g·kg-1·d-1) 或奶量摄入<150mL·kg-1·d-1, 可适当采用部分早产儿过渡配方, 直至生长满意。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
p ee m a ton e t a n a e n h u d p y a e t n t d p o r h n ie p e e t n a d c n rl me u e ,i rv h rt r g ri t s n lma g me ts o l a t n i o a o tc mp e e sv r v n i n o to s i t o o a r s mp o e t e s
s n gs t n em re i yoe i、lcn uho hs ncm ie i pyi eeh i s c r oF . o - i 、et i a a eg t hpxm apaet r g r d ei bn t a h x w r e g rkf ts f IC n o ao l g wh ao a o o wh s a t hh i a o
r i a aem rewt hpxma paet ru rahs n o bndcm iewt apyi w udb r rn I n a o l g eg i yoe i、l nao g o d ei scm ie o bn i shxa ol emo poet F .I tn h c h o h e o
(. 1 遵义 医学 院 , 贵州 遵义 5 30 2 成都 大学 附属 医院儿科 , 600;. 四川 成都 60 8 ;. 10 13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 湖北 十堰 4 20 ) 4 00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 I的危险因素, F) 提高早产儿的喂养成功率。方法 对 18 5 例早产儿

Mei l o ̄ e Z ni G i o 30 2 h iae o i lfC eg uU i mt, hn d ,i u n60 8 ; .S i n d a lg , uy , u h u 6 00; .T e f l t H s t hn d n e i C eg u S ha 10 1 3 h a c C z 5 A i d p ao v y c y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死亡率逐步下降,随之而来是一系列的营养策略问题,如配方奶、奶强化剂和静脉营养液的临床应用。

喂养不耐受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表现,胃潴留>3.5ml 或大于一次喂养量的33%提示NEC高风险,而NEC是早产儿的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NE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发生率达7%。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便秘等;因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一、喂养不耐受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2000年国内首次提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在新生儿经胃肠喂养时出现频繁呕吐(≥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d);胃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2005年有学者提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依据:空腹腹围增长超过2cm,或较前一次显著增加;或一次胃潴留量>3ml/kg;或反复呕吐;或粪便愈创木脂反应阳性。

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1.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早产儿由于胃肠神经肌肉及激素受体发育不成熟,胃肠功能弱尤其是胃肠动力差。

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地收缩,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随着胎龄的增长,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并能向下移行;早产儿结肠动力也不成熟,易出现胎粪排出延迟。

另外早产儿的胎粪的成分(糖蛋白、糖类、钙、铜、铁和磷)较足月儿有所不同,胎粪较稠厚、黏稠,难于排出,胎粪易积聚在乙状结肠及直肠内,阻塞肠腔,引起肠道功能功能障碍,患儿逐渐表现不安、喂养不耐受,严重者可有呕吐、腹胀等低位肠梗阻表现。

因而胎龄越小,胃肠功能发育越不成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越高。

有研究表明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有更高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

2.疾病因素围生期窒息、胎盘异常、围生期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等是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而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胎龄、体重、早期开奶是喂养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

伴有较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机会增多。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教案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教案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涉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详细内容包括: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3. 能够运用护理理论及技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教学重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护理操作器材、病历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份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计划。

(2)教师示范护理操作,如胃管喂养、观察胃残余量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的典型题目。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论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2. 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3)案例:某早产儿,出生体重1200g,出生后第3天出现胃残余量增多,喂养不耐受。

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1. 定期评估胃残余量,调整喂养方案。

2. 采用胃管喂养,减少呕吐、误吸等并发症。

3. 加强观察病情,如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及喂养指导【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实施正确的喂养方式指导。

方法针对我科的3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早产儿,分析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改进其护理方法,实施有效的喂养指导。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观察两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正常喂养时间以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由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方式及护理措施(略)。

观察组早产儿采取喂养不耐受因素的分析及喂养指导护理措施干预,如下:
1.2.1 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1)内部因素(体重轻、胎龄小、胃肠发育不成熟)胎儿未出生前的营养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通过胃肠道摄取食物中养份,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未成熟,其消化吸收暂时不能完成机体的需要。

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律的消化道节律,妊娠35周早产儿的胃肠道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

(2)外部因素:①喂养时间:由于过早进行喂养会产生胃食道返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人性肺炎、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喂养不当严重时会产生呼吸
暂停等情况,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启动和消化酶的分泌。

过晚喂养会影响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出现不耐受的危险性增大。

②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而导致不能经口喂养,通过鼻饲、滴管方式无论早产儿是否有吸吮能力都会使奶汁流入,长期影响到早产儿的味觉和嗅觉的发育,降低了吸吮能力和吞咽协调发育,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

③疾病与治疗:出生后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将会发生感染性疾病。

胎龄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

感染会引起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

1.2.2 喂养方式选用对应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
耐受症状,如母乳喂养不足,可以选用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

对于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最好在生后4h开奶喂养,如发生喂养不适症状停止喂养。

根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可以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4]采取胃管进行鼻饲喂养,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这样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胰岛素和消化酶的分泌,加快胃肠道的成熟发育,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适时增加能量摄取量,促进吸收和消化的营养调节,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由口进食。

1.2.3 喂养指导指导护士在喂养早产儿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
不耐受喂养情况,进行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早产儿营养缺乏症和胃肠道功能的严重并发症。

指导护士在喂养时方式方法,采取半卧姿
势,良好的喂食时间是小于5-20min,以免患儿发生疲劳。

每次喂养后使患儿立起轻拍背部,减少返流发生,防止误吸的危险。

1.3 效果评定两组在早产儿喂养过程中进行比较留置胃管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以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小结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存在的喂养问题,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

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促使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喂养不耐受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喂养方式,加快早产儿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

参考文献
[1] 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9a):50.
[2] 育萍,苏绍玉.84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532.
[3] 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几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80.
[4] 何桐爱.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