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闽南民风民俗

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闽南独有的民风民俗,这些带有闽南特色的民风民俗值得我们回味,更加值得我们去

深思。下面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闽南的民风民俗。

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

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

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

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

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

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

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

等习俗。

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

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

“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

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

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

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

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

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

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民间禁忌

禁忌是民间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闽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关于饮食、

衣着、起居、交往、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因为旧时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讨。亦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这与民俗中“拜脚尾饭”的丧俗有关。忌用扫帚打人,否则被

打者会倒霉,因为人们把扫帚认为是有灵性之物。忌在庭院内种植

香蕉树和榕树,传说因香蕉无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树被视为神树(因它树龄最长),种在家庭小院是对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

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

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

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有灯

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

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

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

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

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

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

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

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

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

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

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

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

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

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

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

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

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

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

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

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

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

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

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

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

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

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

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

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