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合集下载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还保持着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3)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4)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的突出表现是:外无民族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且发展不平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鸦片战争—辛亥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1)农民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因而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彻底摧毁封建旧制度;(2)农民长期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的地位,也使他们难以在斗争中形成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农民队伍抵御不了统治阶级意识的侵蚀,因而也阻止不了农民革命队伍本身的蜕变;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刘光第、杨锐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见PPT30页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见PPT32页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见PPT34页(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PT35页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八七会议——>抗日战争——>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三大法宝)》40年《新民主主义论》、45年《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路线)》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1)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2)关于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理论(3)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4)关于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5)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政治上,侵占中国领土主权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领导权问题,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区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关系到革命的成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一)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 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敌人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远远超过革命力量; ——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其次,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革命的长
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可能性
(1)从主要矛盾的角度看: (2)从敌对势力内部的情况看: (3)从农民阶级的自身利益看 : (4)从资产阶级的实际情况看
任何外国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毛泽东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
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没收帝国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 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 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 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中特3章 教案

毛中特3章 教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及其主要经验,深刻领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解体,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整个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民族自由3、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中国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3)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不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实践及主要理论成果:关于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革命纲领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关于农民问题等。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Company Logo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12.27(瓦窑堡会议) 1.指出时局的特点:中国民族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2.论证了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彻底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 3.阐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分化的可能性

Company Logo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1.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的理论 2.确立了“乡村为中心”的观念 3.“工农武装割据”是必由之路 4.根据地的扩大和巩固 5.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性、可能性和作用 6.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8.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ompany Logo
(三)成熟期(1931-1937:土地革 命中期)(1938-1945:抗战时期)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完整形成 党成熟的标志: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 泽东的领导地位


Company Logo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 国共合作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 阀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军阀 抗日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 党反动派


Company Logo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两个基本特 点,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 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Company Logo
《反对本本主义》1930.5 1.第一次在党内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 2.第一次在党内提出“思想路线”; 3.第一次在党内提出“实事求是”思想 路线: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 立自主”的基本因子 4.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无发言权”- 1931年《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问题状况 的通知》)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主 要 社 会 基 础 大资产阶级竭力扩张官僚 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农民
最基本的动力 主力军 基本动力 革命动力之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点 击 图 片 收 看 视 频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红军长 征后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 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政治 侵略
租界地内的“国中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经济 侵略
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
第一节 文化 侵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 共 二 大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 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中共二大
林 祥 谦
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单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 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五四运动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而五四以后,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组织了自已的政党,充当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领导阶级的不同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的区别。
第二,新的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无产阶级据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新的革命阵营。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与世界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国际资本主义,因而成为同一阵营的革命盟友。
第四,新的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属性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种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进入准备阶段,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使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而是无产阶级革命。因为此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变化。

毛概_第三章第一节_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概_第三章第一节_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
毛泽东的经典论述 (二):
现时中国的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革命,已不是旧式 的一般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 这种革命已经过时 了,而是新式的特 殊的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我们称 这种革命为新民主 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工人阶级运动的 经验 1927年大革命时 期的经验
土地革命时期的 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的 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的 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1)工人运动的经验 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以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 (中经:安源路矿(江西省萍乡县 的安源煤矿和由煤矿通到株洲的铁 路)工人罢工;开滦煤矿(在河北 省唐山—带)工人罢工),1923学2 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
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 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 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 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 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 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 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社会条件:近代中国 国情(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的农业 国);社会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时代特征:帝国主义 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转化。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笔记)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笔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笔记)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 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形成及原因)⑵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三座大山),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⑴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重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⑶ 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⑷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毛概课件第三章第一节

毛概课件第三章第一节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同的阶级先后 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展示着自 己的力量,不同程度地推动着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 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 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 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 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 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提供了客观条件。
独立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半封建的社会的中国半殖民地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政治上丧失许多主权经济上丧失独立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战争签订条约社会性质改变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起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加深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表现
1840 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除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外,外国侵略者从中国取得了诸如关税协 定、治外法权、传教、商船和军舰内河航行、驻扎军队、投资设 厂以及租界、租借地和海关等一系列特权,使中国不断地半殖民 地化。 巨额的战争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从 《南京条约》赔款 2100万元,到《马关条约》赔款 23000万两, 再到《辛丑条约》赔款 45000万两,数量越来越大。从鸦片战争 到八国联军人侵的六十年间,清政府的对外赔款,连利息在内共 约13亿两白银。为了应付赔款,清政府一方面加强对人民搜括, 弄得民穷财尽 ;一方面只好向帝国主义借款,以关税等收人为担 保,从而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2011-03-17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2011-03-17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P64-6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在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所形成的个特殊的政治、经济形态,政治上主权不独立,经济上兼有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6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P65)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这一问题主要是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

2.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②政治上:A.“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对西方文明幻想的破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争夺路权强掠夺:
沙俄——中东铁路 英国——山海关通往东北的铁路 山西、河南、广 九铁路 德国——山东胶济铁路 美国——粤汉铁路
争相设厂攫利润:
至1990年列强在中国办厂矿约1000家
外资企业的 垄断地位严 重阻碍了中 国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 发展
18991年89,9年德国,在法汉国口在设上立海德华设银立行东方汇理银行 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纸币
*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 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 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 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 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 租地条约》) *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 北京;中国与德国) *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文化不纯粹(封建儒家、资本主义的)
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天津条约》
完全沦为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同英、美、日、俄、德、法、奥、意、比、西、荷共11国在 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教学目的]充分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和革命道路[学习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师课堂教学为主2、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知识链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导入】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这是毛泽东在军事上的原则,然而打仗要如此,领导革命也要如此。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而毛泽东也最喜欢阅读《二十四史》,他从历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成败种汲取经验教训,并且结合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讲授内容】1、近代中国的国情(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毛概第3章

毛概第3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包括总路线、基本纲领、统一 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革 命道路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提出:
(1)1939年, 毛泽东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概念 (2)1948年4月,毛泽 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 话》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完整表述为: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
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鲁 迅先生。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 的文学”。《狂人日 记》、《呐喊》、 《坟》、《彷徨》、 《阿Q正传》等优秀现 代文学作品是新民主主 义文化纲领的实践。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2)党的任务:继续革命
八七会议视频



中国的官僚资 本家最早产生 于洋务运动时 期 北洋军阀时期 是又一次高潮 国民党四大家 族是最大的一 支
官僚资本主义: 是一种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 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它的存在和


发展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其与国 家政权结合,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 联系才成为革命的对象。 其特点: 第一,封建性。 第二,买办性。 第三,垄断性。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起义。
三湾改编: 时间: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 地点: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部队由一个师改为一个团 确立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 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 路。
第 二 节
新民主 主义革 命的总 路线和 基本纲

一、新民主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的、封建主义和官 僚主义的革命。(在晋绥干部会议
上的讲话)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包括:
对象,动力,领导权,任务,性质, 前途
(2)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 会基础
(3)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 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解体,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中国已经不是 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4)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在外 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 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天津条约》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瑗珲条约》 200万两白银
(割去六十多万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 平方公里领土) 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 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行;增开十处新口
岸 ;准许华工出

《中法新约》
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
民统治 ;
《马关条约》 对日本赔款23000万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
4、 近代 中国 革命 的根 本任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 与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推翻反动 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 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 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 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 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 提。
第 一 节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理 论的 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思考: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何开始的?这样划分的 理由是什么?
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怎样看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有
哪些?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
文明开始向中国渗透
一、 近代 中国 国情 和中 国革 命的 时代 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独立——主权独立 完整——领土完整 纯粹——生产关系纯粹
1、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形成 及其 原因
第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形 成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 义的侵略
战争
时间
俄军正在砍杀中国老百姓
思考:
正确 评价 帝国 主义 侵略 中国
之 历史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 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 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比较封建社会毕竟 还是一种进步,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 一种落后或者倒退。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对中国封建经济的 基础起了解体的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 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 件和可能。从这点上说,帝国主义的入 侵确实在中国“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 具”。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帝国主义“侵 略有功”。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937 年 12 月 , 日 本 东 京 《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 桐部队”的两名军官在南京紫 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
日军残杀中国老百 姓图为人头落地的 一瞬间
1、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形成 及其 原因
第二、封建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
根 帝国主义的压制 客
本 封建主义土地所 观
原 因
有制的严重阻碍
因 素
历史因素 地理因素
官僚资本主义的 压制
其它因素
2、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基本 特点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社会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二、 中国 革命 经验 的概 括和 总结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 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 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 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 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 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 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
(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的农业经济 的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 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 的多重压迫下,中国日益贫困和落后,广大的 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主要 矛盾
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 根据。
----毛泽东
第 一 节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理 论的 形成
两种关于中国近代史划分的观点 第一种:19世纪中叶即1840年的鸦片战争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从此时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史学家:由于西方对中国的冲击, 打破了中国一治一乱的循环
第二种:1600年后 中国从两个方向南北与西方接触,西方
第一次鸦 1840—— 片战争 1842年
第二次鸦 1856—— 片战争 1860年
中法战争 1883—— 1885年
中日甲午 1894——
战争
1895年
八国联军 1900——
侵华
1901年
签订条约
赔款
《南京条约》 对英国赔款2100万 元
主权影响
割香港;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 定关税
两白银
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辛丑条约》 (11国)
对英、法、德11国赔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款45000万两白银(年 “使馆界”,界内不 息4厘,分39年还清, 许中国人居住,由各 本息合计98200万两) 国派兵保护
1、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的 形成 及其 原因
重要原因---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弱 势对抗
决定因素----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中 国同时受许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 侵略
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签订《英德协
定》,规定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及其它经济活动,
均应遵循“自由开放,毫无差别”的原则,相约
“不利用现在事变为本国谋取中国的领土利益,
应维持中国的领土不变更政策”.这就是保全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