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所有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中国的统一与分裂,世界上的伟大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以及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1.旧石器时代:人类从采集、打猎到农业生产的转变,社会逐渐出现分工。

2.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法老王统治下的人民生活与宗教信仰。

4.古巴比伦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教皇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

5.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种姓制度与佛教的兴起。

二、古代中国的统一与分裂1.夏、商、周三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繁荣和崩溃、周朝的兴起。

2.秦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法家思想。

3.汉朝的兴衰:刘邦的汉朝统一,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4.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与演变,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北朝南朝时期:南北朝的分裂与合并,佛教在南朝的传播与发展。

三、世界上的伟大发明1.农业革命: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造纸术的发明:纸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书写方式,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3.指南针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

4.钢铁冶炼术的发明:钢铁的制造技术改变了战争和生产方式。

5.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书籍的制作速度和印刷质量,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四、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1.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水利工程的发展:大运河、灌溉系统和水车等水利工程的建设。

3.工艺技术的创新:陶瓷技术、丝绸技术、造船技术等在中国古代的发展与创新。

4.医学与药物的进步:中医、脉搏诊断和药物的发明与应用。

五、历史上的重要事件1.西夏、辽、金的兴亡:中国北方的三个民族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元朝的统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3.明朝的成立与发展:朱元璋的明朝建立,明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

九年级历史知识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框架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奴隶社会时期:黄帝、尧舜禅让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2. 封建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秦朝的郡县制度、汉朝的郡国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立局面、隋唐的州县制度、宋朝的封建制度。

二、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 埃及、巴比伦等西亚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

2.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流。

3. 丝绸之路的开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三、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3. 文人墨客的兴起与文化繁荣。

四、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1. 农耕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改进。

2. 商业贸易的兴起与丝绸之路的繁荣。

3. 社会阶级的形成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五、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与变革1.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2. 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与统一文字的改革。

3. 汉朝的王莽新政与东汉的黄巾起义。

4. 隋唐王朝的统一与疆域的扩展。

5. 北宋的政治改革与科技进步。

六、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1.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与战争策略。

2. 秦朝的军事制度与战争征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军事对抗。

4. 隋唐的军事改革与边疆防御。

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2. 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3.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4.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八、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宗教1.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道教、佛教的传入。

九、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

2. 中国古代的交通与运输。

十、中国古代的外交与战争1.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外交政策。

2. 汉朝的西部边疆防御与丝绸之路的外交。

3. 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外交往来。

总结起来,九年级历史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与变革、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宗教、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以及中国古代的外交与战争。

中考历史各册书知识清单

中考历史各册书知识清单

中考历史各册书知识清单八下一部分: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委员会、主席决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为开国大典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意义:国内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950.6 朝鲜内战爆发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2.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意义:在国际上,它沉重打击了美帝国注意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在国内,它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三课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1.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试:1.几种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2.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成就: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代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初第一辆汽车3.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1. 夏商周的兴衰•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兴盛和衰落。

•分析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2.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讲解战国时期各个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等。

•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以及思想的发展。

3.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繁荣•描述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介绍汉朝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

二、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1. 诗经与楚辞•分析《诗经》和《楚辞》的特点、意义及影响。

•解读其中的典故和隐喻,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孟子与荀子•研究孟子以人性本善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讨论荀子以人性本恶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3. 道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介绍道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教义。

•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接受与融合。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机构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讲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世袭制度。

•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 科举制度与儒学的传播•描述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作用。

•介绍儒学的流行、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3. 社会结构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分析古代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

•研究女性地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四、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 农耕与农业发展•讲解农耕文化的兴起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分析农业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探讨商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3. 玉器制作与丝织技术•描述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解析丝织技术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中原与南方的对接•介绍中原与南方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探讨南方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描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作用。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

3.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

2023中考历史综合复习知识点

2023中考历史综合复习知识点

2023中考历史综合复习知识点中考历史综合复习知识点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初三历史中考备考策略要回归教材、强化记忆针对二轮中考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归纳。

一轮中考复习两个月时间,二轮中考复习用了一个月,三轮中考复习仅3个周的时间,周期最短,务必在考前克服重资料、轻课本的现象。

一轮中考复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了复习后忘掉的情况,回归教材就是要解决“遗忘”的问题,周期短就不容易遗忘。

通过一轮中考复习教材、二轮历史做题训练,学生对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心中有印象,哪些内容测试时有失误,哪些内容还不会,将来可能还考哪些知识,这样带着问题去看书、去中考复习更有针对,从而做到查缺补漏。

但回归教材一定要有计划,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按计划去完成,回归课本是减少无故失分的关键。

要认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的联系回归课本中考复习时,要注意课本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自成体系,把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接,构建每单元历史知识网络,世界史不同时期、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件进行纵横联系,学生在考试答题时,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只要方法科学得当,中考复习效果更理想。

初三一定要查缺补漏、优化答题途径第三轮中考复习是第二轮中考复习的飞跃,中考历史虽然迫在眉睫,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框架

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框架

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框架第一章:释读历史的方法和历史的研究对象1.历史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史学、人类学、考据法等。

2.历史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人类活动、历史事件等。

3.历史的研究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封建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贵族、农民、平民等。

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状况: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的兴起。

第三章: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1.秦朝的建立:秦王政权在战国末期的崛起背景。

2.秦朝的政治体制:郡县制、郡县制等制度的实行。

3.秦朝的经济政策:均田制、扩大农田、推行水利等。

4.秦朝的文化变革: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的实行。

第四章:西汉和东汉1.西汉的建立:刘邦的崛起和统一中国。

2.西汉的政治制度:重文轻武、封建制度的实行。

3.西汉的经济状况: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4.东汉的政治动荡:汉宣帝的统治和王莽政权的兴起。

第五章: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统一王朝1.隋朝的建立:杨坚的统一和开创。

2.隋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法律制度等的实行。

3.隋朝的农业经济:水利工程、农田整理和农业发展。

4.唐朝的盛世:唐太宗的统治和文化繁荣。

第六章:唐宋时期的变革和发展1.唐朝政治变革:安史之乱和唐末藩镇割据。

2.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3.唐宋时期的文化状况:诗词、绘画、科技等方面的进步。

第七章:元朝的建立和民族融合1.元朝的建立:蒙古帝国的征服和元世祖的称帝。

2.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内务府等制度的实行。

3.元朝的经济状况: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元朝的文化交流:胡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

第八章:明朝的建立和文化繁荣1.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起义和明太祖的称帝。

2.明朝的政治体制:三公九卿制、科举制度等。

3.明朝的农业经济:间作地制、土地重新分配等。

4.明朝的文化繁荣:文学、戏曲、绘画等方面的发展。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框架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框架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框架一、古代文明1. 约旦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古埃及文明2. 黄河流域文明- 彩陶文化- 夏朝- 商朝- 周朝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古代城市文明- 孔雀王朝4. 后期东亚文明- 秦朝- 汉朝- 三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二、世界古代史1. 古希腊- 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神话- 古希腊科学文化 -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民主的诞生 - 希腊的艺术与哲学2.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的疆域拓展- 罗马文化的传播- 基督教兴起与罗马帝国的衰落 3. 印度古代王朝- 梵天教与婆罗门教- 南亚古代王朝发展- 孔雀王朝4. 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孔雀王朝-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 阿拉伯帝国三、中国古代史1. 秦朝及其统一中国-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秦朝法制的建立- 修建长城与陵墓2. 汉朝的兴起与繁荣- 西汉的初期与中期- 东汉时期的政治动荡- 文人墨客的繁荣与变革3. 三国时期- 曹操与刘备的统一战争- 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格局与军事战略 - 三国文化的影响与传承4. 南北朝时期- 北朝与南朝的政治对立-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 灭火和建筑技术-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2. 文化艺术与娱乐- 书法与绘画- 音乐与舞蹈- 表演艺术与戏曲- 传统节日与习俗的形成与传承五、世界近代史1. 16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西班牙的哥伦布- 葡萄牙的达伽马- 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2.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兴起- 世界各国间的殖民争夺与世界大战爆发 3. 20世纪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与冷战- 亚洲、非洲、拉美的独立运动-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六、中国现代史1. 清朝的衰落与近代中国的崛起-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 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 中共的领导与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 -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改革开放3.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崛起-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一带一路倡议七、世界现代史1.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与非洲地区的动荡2.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 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 科技进步与信息时代的兴起总结: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框架汇总了古代文明、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以及世界现代史等内容。

历史中考复习-九年级知识框架

历史中考复习-九年级知识框架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1924-1929年) 时间:1929年~1933年从美国开始 1929年~1933 年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引起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美国实行“新政”,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时间:特点:中心措施: 罗斯福 影响: 新政 1933年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日 1936年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上台—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建立法 希特勒的内外措施:对外侵略扩张 西斯专 对内:①制造国会纵火案②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政 ③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文学
美术
代表作:《向日葵》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社会主 义国家 的建立 二月 革命 两个政 权并存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社会主 义道路 探索
十月 时间.指挥.地点.结果.措施.意义 革命 新经济政策(1921年)特点:允许多种 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 列宁 苏联成立(1922年) 工业: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 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 农业: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政治:1936年新宪法制定,标志着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史前时期的人类: 最早:非洲南方古猿,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 原始社会) 上古人 类文明 亚 非 欧 古 代 文 明 大 河 文 明 欧洲: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
非洲尼罗河流域: 古代埃及 ( 金字塔) (象形文字) 亚洲两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亚洲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亚洲黄河流域:古代中国:( 分封制)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八上、下,九上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八上、下,九上

教 育
社 会 生 活
就业制度变化:自主择业
衣、 食、 住 、行、用的变化说明改革开 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
九年级上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14世纪前 酝酿 后—20世纪初)
产生
发展
第四单元
思想基础
步入近代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名家: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名作:《神曲》、《蒙娜丽莎》等
成果 成果
1956年三大改 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性质
《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届会议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宪法
一五计划完成,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奠定基础。
失误
1958年“大跃 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
影响
导致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国共合作 领导阶级 中国 共产 党的 成立 战略转移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从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身我们应学习:①要热爱祖国,要有高
度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以主人翁的精神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③同一切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作斗争。④时刻关心国家 大事,民族前途。⑤热爱祖国,以历史使命为己任,刻苦学习,立 志成才,报效祖国。⑥中国人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 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 ※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

北平解放、华 北全境解放
百万 雄师 过大 江
南京解放, 推翻国民 党统治
渡 江 战 役 1949、4
第六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
状元实业家张謇: 口号、创办的大 生纱厂。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初中历史复习提纲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 9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 9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九年级历史人教版知识框架

九年级历史人教版知识框架

九年级历史人教版知识框架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代埃及。

-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中下游流域。

- 文明成果。

- 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埃及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智慧。

-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古代两河流域。

- 地理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西亚的伊拉克境内)。

- 文明成果。

- 楔形文字:用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书写,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3. 古代印度。

- 地理位置: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 文明成果。

- 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等)、吠舍(农民、商人等)、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四个等级,此外还有贱民,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 佛教:公元前6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主张“众生平等”,对东亚和东南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欧洲文明。

1. 古代希腊。

- 地理环境:多山靠海,岛屿众多,这种环境促使古希腊形成了众多城邦国家。

- 城邦特点。

-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其中雅典的民主政治最为典型。

- 雅典民主政治。

- 发展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特点: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但是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 古希腊文化。

-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西方哲学发展影响深远。

- 建筑: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 古代罗马。

- 发展历程。

-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建立,通过一系列战争,如布匿战争等,取得地中海霸权。

-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达到最大规模,地跨欧、亚、非三洲。

- 罗马法。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

1.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 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对欧洲的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初三历史一到十课知识点框架

初三历史一到十课知识点框架

初三历史一到十课知识点框架初三历史课程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下是一到十课的知识点框架: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农业革命和城市的出现。

- 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特点。

-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2. 古代帝国的兴衰-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 帝国内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帝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3. 宗教与哲学的诞生-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教义。

- 古希腊哲学和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 宗教与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4. 中世纪的欧洲与亚洲-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亚洲的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 中世纪的科技、艺术和文化成就。

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学和科学革命。

- 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6. 大航海时代与殖民扩张- 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过程。

- 殖民地的建立与殖民统治。

- 殖民扩张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7.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8. 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 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 亚洲和非洲的独立运动。

- 独立运动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9.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进程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0. 冷战与全球化的挑战- 冷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束。

- 冷战期间的科技竞赛和军备竞赛。

-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

以上是初三历史一到十课的知识点框架,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历史学习框架。

初三历史知识点单元大总结

初三历史知识点单元大总结

初三历史知识点单元大总结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一夫一长制一夫一长制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时期的一种家族组织形式。

每个家庭的长辈统领家族事务,负责组织农业生产和家族内部的管理。

在这种制度下,家族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组织体系。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和封建君主占有土地和生产资料,百姓在君主的统治下耕种土地,并向封建主人纳税。

封建制度是一个有等级阶层的社会制度,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3.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直接管理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域,加强中央政权。

他还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制度,统一了全国各地的规章制度。

4. 汉武帝的推行郡县制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推行了郡县制。

他将全国划分为郡县,并设立郡守、县令等官员,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管理。

5. 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素质和能力,而不是根据贵族出身或者权势来选拔官员。

在科举制度下,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有机会成为官员,这种选拔方式在中国古代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

6. 古代的农业生产制度古代的农业生产以自然经济为主,主要依靠人力和牲畜的力量进行生产。

农业生产自然技术比较落后,土地利用率低,生产率也较低。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 封建经济封建经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或封建主人占有土地和生产资料,百姓在此土地上耕种,以纳税的形式向国家或封建主人贡献一部分所得。

2. 农业经济古代的中国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农耕文化深入人心。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通过农业生产来支持社会的发展。

3. 商品经济古代的中国也有一定的商品经济。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一些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发展起来。

手工业者和商人开始以产品交换物品,并渐渐形成了商品经济。

初三历史知识框架_初三历史知识框架图

初三历史知识框架_初三历史知识框架图

初三历史知识框架_初三历史知识框架图中学历史教育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初三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所以无论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初三教师还是努力要提高初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下面由为你提供的初三历史知识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初三历史知识框架鉴赏1、史前时代①元谋人的遗迹在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

能使用天然火。

③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华夏之祖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他们联合起来打败蚩尤,从此组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黄帝被尊为“人文之祖”。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相传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3、夏、商、西周①夏、商、西周三代更替: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

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②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春秋、战国的纷争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历史作用: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先秦时期的文化①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框架九年级历史下册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后一学期,也是系统学习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阶段。

这一学期的知识点框架非常庞大,包括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演变、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变革等内容。

本文将按照这些知识点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带领读者全面了解九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演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产生和演变主要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阶级的形成与分化等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母系氏族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由一个个类似城邦的小国家组合而成的格局。

2. 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因内外因素而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

明代的政治体制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但也受到了吏治腐败、宦官势力扩大等问题的困扰。

经济制度方面,明代实行了明代生活方式政府垄断经济,采取了独占商业、限制市场经济等措施,导致了明代经济的相对衰退。

清代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满族统治者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权。

清代的政治体制是一个由君主统治的封建帝国,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某些方面与明代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3. 文化变革九年级历史下册还包括了明清时代的文化变革。

在明代,虽然经济制度衰落,但文化方面却是繁荣发展的,出现了文人墨客的独立地位,科举制度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代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满族统治者封闭政策的限制,科举制度逐渐失去活力,但康乾盛世的文化变革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帝倡导汉文化与满洲文化的融合,发展了康乾盛世的文化艺术,兴起了戏曲、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文化变革也为后来的近代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框架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生和演变、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变革等重要内容。

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框架

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框架九年级上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框架,囊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本文将以一个相对宽泛的方式,探讨这些知识点框架,并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一、中国古代史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贸易路线之一,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珍贵的商品运往西方国家。

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还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

2.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和标准货币制度。

秦始皇还修建了著名的长城并颁布了许多改革政策,但也存在许多苛刻和不合理的行政措施,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崩溃。

3. 汉朝的兴盛: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之一,刘邦建立了汉朝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汉朝的文化繁荣,铁炼农具和农田的改进使中国农业生产有了重大突破,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和文学作品。

二、世界古代史1. 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石。

古希腊人提出了民主政治、人权和理性思维等重要概念,罗马则以其强大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闻名。

2. 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罗马帝国的分裂导致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罗马帝国逐渐衰落,而东罗马帝国则继续保持战争和文化的繁荣。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以其复杂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而闻名。

印度教、佛教和古印度历史上的一系列帝国都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史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到来,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手工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场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民主政治和人权概念的先驱。

封建制度的崩溃、君主专制的废除以及人权的普及,都是法国大革命带来的重要变革。

3. 二战与冷战: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初三知识框架图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初三知识框架图复习
土地:领主的直领地(收入归领主所有) 佃户的份地(佃户生活来源) 共用地(权
主持者:领主或者管家
庄园法庭
特点:庄园具有司法权,法庭无专门工作人员, 无固定开庭时间和地点
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领主利益,一 定程度限制领主特权
第九课
中 世 纪 城 市

阶 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

革 伦威尔大权独揽, 被尊为“护国主”)

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君主制,詹姆士二世恢
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政变:1688年政变,废黜詹姆士二世,迎取威廉夫 妇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胜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 了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
水平,古埃及人智慧结晶
法老 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一身
法老与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反映法老无限 权利
第二课
古代 两河流域:两河指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
两河流域又称 美索不达米亚
流域 文明:公元前3500年出现,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
文字:楔形文字
古巴 强盛: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统一两河流域
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
意义: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
纪的“启蒙运动”为法 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
法 备。 国 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大 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革 命
文件: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
原因:意大利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地点:云南元谋县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
特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身体特征: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
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天然火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时间:距今约18000年
身体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生产生活情况:①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②能
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远古的传说






















禅让的
传说
大禹
治水
地点:浙江县河姆渡
时间:距今约7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磨制石器;②种植水稻;原始农耕文
化的遗存③饲养家畜;④住干栏式房子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时间:距今约6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广泛使用磨制石器;②种植粟;③饲养
家畜;④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⑤住半地穴式房子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时间:距今约6000-4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过原始农耕生活;②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时间地点: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

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作远古的传说。

黄帝:创制历法、发明工具。

炎黄子孙的由来: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后来
华夏族(汉族的前身)。

更替的过程:尧、舜、禹。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方法:疏导
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朝 夏 朝 商 朝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启) 灭亡: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建立商朝 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
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 灭亡:统治500多年,纣王时灭亡
西




时间: 约公元前1046年-前1600年,武王-幽王(共12位王) 建立: 牧野之战,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西周的兴亡分封制 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 封 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雄 制 东 周 春 秋 五 霸



雄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特点:王权衰落,奴隶社会走向衰落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特点:战争频繁,封建社会确立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首霸 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楚庄王:邲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争特点:①改进青铜兵器、出现铁兵器;②以步兵和骑兵主; ③军队庞大,修建工事;④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 著名战争:“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
合纵:“合众势力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张仪)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
商鞅变法背景:①铁器和农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③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使秦国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治
秦统一六国







秦的
灭亡
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仍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A建立皇帝制度
①政治上:建立
B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中央集权制度
C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有36郡
②经济上:A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

B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改为隶书。

④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南越,修灵渠
①秦的暴政A“焚书坑儒”加强文化思想的统治,但摧残了文化
B赋税沉重:农民上交大部分的收获物。

原因
C兵役、徭役繁重D刑法严酷
②秦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时间:207年,子婴向刘邦投降






原因:秦的暴政;遇雨延期
时间:公元前209年
经过:大泽乡起义领导者:陈胜、吴广
结果:失败
作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反秦
秦朝的灭亡 2.巨鹿之战,项羽消灭秦的主力
3.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②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








张 骞

西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思想上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文 治 ①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政治上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武 功 开发边疆 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

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

经过 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 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








流 都护 丝绸 之路 表现
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来历: 路线: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

作用: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①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②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

③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 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时间:公元200年 官 渡 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之 战 经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过 赤 壁 时间:公元208年 之 战 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 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三国鼎立 的形成
南 方 的 初



原 孙吴开 因 发江南


诸葛亮 治蜀 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南方统治重视发展经济。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①织麻布(会稽)②生产青瓷;③侯官、临海、番禺成为 吴国三大造船中心; 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 到达夷洲(今台湾) ①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②稳妥处理民族关系, 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原 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东晋南朝
时南方的
开发 因 表
现 ②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 ②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革 五胡内迁 :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

背景: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明显加强。

目的: 为了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 内容 ①借鉴汉族的制度,实行一系列新制度
②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

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加速: 影响: 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