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d449caa915f804d2a16c10c.png)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货币发展史-一年级
![中国货币发展史-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9b1355bc43323968001c9276.png)
刀币 战国时期流行于北方艳照和东方齐国
铸币的广泛应用
秦始皇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中国,统一货币为圆形钱币。方 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 两千余年。
问题:那么为什么要采 用“外圆内方” 这种样 式呢?
铸币的广泛应用
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铜钱 外形的圆为天,而方孔则为
01 地,而铜钱外圆内方则是为 了迎合当时“天圆地方”的 宇宙观点。
外圆内方的外形也是受到铜 钱铸造方法的影响,铸造铜
02 孔会让铜钱来回转 动,而打方孔则不会出现这 种情况,因此钱孔就做成了 方形
交子的出现
1、在北宋年间出现了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后来由 地方推广到全国范围,成为南宋的一种主要货币。元代的 “中统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
图案:当时人们生活的图 案
质量:参差不齐,差距较 大
面额:1元、5元、10元、 20元、50元、100元、200 元、500元、1000元、 5000元、10000元、50000 元
人民币赏析
第二套人民币 (1955-1964)
第一次有3元纸币
折合比率: 第二套人民币1元 = 第一 套人民币1万元。
2、中统元宝钞,开始一度可以兑换,但很快停止大多数 年份不准和铜与金银流通。
3、明代大明宝钞,从不兑换,后来一方面钱银流通量大, 另一方面宝钞滥发,急聚贬值,自宋代开始的纸钞逐渐退 出了历史舞台。
黄金、白银的价值
马克思有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有在句人名类言的,文金明银史天中然,不金是银货一币直,作但为白主银要,货在币西使汉用的。著述中出现过,但在中国流通银元之前,从来没
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进一 步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 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d77b145f7ec4afe04a1dfb9.png)
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 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贝 ,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贝币· 天然贝
贝币· 骨贝
贝币· 蚌贝
二、早期的金属货币
我国古代很早就会冶炼金属,商周时期,青铜 器已达到极精美的水平。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 便于携带保管,又能够分割熔铸,尤其是小件的金 属制品,如铜贝、铜刀,都便于计数。它们具有金 属的一切性质,又几乎兼有贝的种种优点,慢慢地 ,也跨入了货币的行列。
1853年,太平天国铸造了精巧的铜钱,这些 铜钱的钱面上大多铸有“太平天国”四个字,背 面铸有“圣宝”二字,文字都采用方体宋字。太 平天国在好几个地区铸过铜钱,但是始终没有铸 过铁钱、铅钱,也没有印发过纸币。
七、近代的货币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从 此,进入近代史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币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从中国古代在、到近代的货币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是历史性的东 西。它是从商品生产中产生的,随着商品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阶段, 货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仍将继续发挥 它的积极作用。但它终将随着商品生产和 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到那时,货币则成 为历史上的名词,人们只能从书本上和历史 博物馆里看到它了。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 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 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 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 ,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 ,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 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 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d481a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2.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一、古代货币(一)古代货币的起源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
“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
”《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
”等等。
类似的记载很多,说法不一,但都大体属石器时代,那时候是不可能产生货币的,因为还没有产生货币的条件。
1、古代货币形成的条件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1)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铜器的使用,到了商代,我国社会已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手工业内部又分成许多门类,各门类又分成许多专业,各专业内部又有很细的分工。
这种细致的分工,必然引起广泛的交换活动,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交换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
2、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
贝壳充当货币,有以下优点:(1)它有光泽,有光花纹,当时是名贵的装饰品;(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4)便于携带。
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
3、仿制贝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
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进入了早期发展时期。
1、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21b0d2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d.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悠久的货币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货币从最初的贝壳、布帛到后来的金银、铜币,再到近代的纸币、电子货币,一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发展。
最早的中国货币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贝壳和布帛交换。
这种物物交换的方式虽然简单,但为后来的货币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在贝壳和布帛上刻上符号,形成了最早的货币形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钱作为一种流通货币开始出现。
铜钱的盛行给商业交流带来了便利,也标志着中国货币的重要发展阶段。
铜钱的形状多样,有方孔、圆孔等,上面刻有文字或图案。
铜钱的使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银作为高价值的贵金属开始被用作货币。
自秦汉以来,金银币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金银币的兑换价值逐渐与铜钱形成了比例关系,这为货币的价值稳定提供了基础。
金银币的使用一直延续到近代,特别是南京和北京两个时期的民国时期。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发行纸币。
最早的一批纸币由外国银行和中国商业银行发行。
随着中国政权的更迭,纸币发行也逐渐由政府垄断。
纸币的发行给货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也面临着通胀和贬值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于1955年引入了人民币,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人民币的发展使中国的货币体系更加稳定,并在国际上逐渐得到认可。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货币开始兴起。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手机支付工具迅速普及,并逐渐取代了现金支付的方式。
电子货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货币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贝壳和布帛,再到后来的铜钱、金银币,以及现代的纸币和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这一历史见证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货币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货币的发展也将继续与时俱进,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98f2475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b.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中国货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衰退。
古代中国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代。
那时,人们使用的货币主要是实物,如贝壳、布帛、金银器等。
这些实物货币通常以重量来衡量价值,被用作交换和储藏财富的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货币形式逐渐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铜钱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铜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货币的定型,这些铜钱的形状通常是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
铜钱的使用方便了交换和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铜钱逐渐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
到了唐代,纸币开始出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们对流通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朝政府开始发行纸币。
这些纸币通常由政府或商人发行,上面印有文字和图案,代表一定的价值。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交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纸币的发行过度和管理不善,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
到了宋代,纸币的价值已经大幅贬值,无法继续作为有效的货币流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朝开始推行银行业,并发行了银票。
银票是由银行代表一定数量的银子发行的,它的价值由银子的存储和兑换来支撑。
银票的出现恢复了货币的信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到了明清时期,银票逐渐被纸币所取代。
明代中期,纸币开始重新发行,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清朝时期,纸币的发行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监管。
不同面额的纸币上印有不同的图案和文字,以示区分。
这些纸币的发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
到了20世纪初,中国的货币形式再次发生了变化。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新的货币,这些货币通常由银行代表黄金和白银发行,被称为金圆和银圆。
然而,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的影响,货币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货币形式再次发生改变。
中国货币演变史
![中国货币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dafeeda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c.png)
2022-3-14
目录
1 货币是什么 2 货币的演变史 3 货币的未来展望
1 货币是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普通 理解
货币
钱
购买东西或服务 体现财富能力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
常规
定义 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 被看作是货币。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涉及经济学中的多种因素影响。
第二套 人民币
第三套 人民币
第四套 人民币
第五套 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 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 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 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 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 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 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 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 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 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 了安全线。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a31b58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简述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货币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始终处于货币发展的前沿,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简要描述中国货币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货币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布币和金银交换。
然而,真正的货币制度在中国的西周时期得以确立。
西周时期的货币只有铲、刀、甌和卣四种青铜器,其价值与其重量相等。
这种权重货币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货币发展的新起点。
货币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进一步加速,铸币技术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国家开始铸造自己独特的货币,以满足贸易和日常交易的需求。
这些货币形式多样,有刀币、钱币、铜币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制度,颁布铸造标准货币——铜钱。
这标志着中国货币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的金币、纸币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货币逐渐失去了其实用性,并被纸币所取代。
纸币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但真正普及应用则是在宋朝。
宋朝时,人们开始使用纸币进行日常交易。
与西方不同,中国的纸币从一开始就由政府颁发和控制。
在明朝期间,纸币达到了一个高峰,随后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其信用和流通价值。
在近代时期,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增加,西方的银行系统和货币制度开始影响中国。
在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中国迫于列强的压力,不得不接受西方的金本位制度,建立了银本位制度。
然而,由于政府的不稳定和列强的干涉,银本位制度未能持续发展。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在中国带来了共和制度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货币的新纪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货币制度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914年,中华民国联邦银行成立,发行了鸿运银元,这是中国第一套国民纸币。
然而,在内战和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发展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货币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新中国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并于1955年发行了人民币,这标志着中国货币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货币发展史-V1
![中国货币发展史-V1](https://img.taocdn.com/s3/m/951122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2.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V1中国货币发展史请注意本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如有补充说明将另行注明。
一. 中国古代经济和货币发展1. 原始社会经济和贸易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非常简单,还未出现货币交易的形式。
主要的贸易渠道则是互换物品,例如通过交换粮食获得衣服等商品。
2. 商代和周代的经济和货币商周时期,我国经济逐渐发展,货物的交换越来越频繁。
首先出现的是贝币,贝币是以贝壳为原料制成的, . 这种货币在商代时期流行,并持续使用到西周。
在周朝出现了青铜器,青铜器除了作为礼器,还被用作货币。
长安和郑州是周朝的商业中心,大量的商业交易需要一种方便的货币,于是周朝的铜钱被设计制造出来并流行使用。
3. 秦汉和三国时期的货币秦朝统一全国后采用货币统一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以黄金和银子为主要货币,丝绸、布帛、五谷等也被用作货币。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铜钱逐渐脱离贬值的困境,成为统一的主要货币。
汉武帝时期铸行过包括小平钱、大平钱、当十钱等不少种类。
三国时期,魏国在京城洛阳和东京长安发行了和硕通宝和董泉泉银,这两种货币在市场上被认可,并且受到流通的欢迎。
4. 唐宋元时期的货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贸易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统一币制,中国的铜钱也开始为东亚地区所使用。
宋代货币发行量较大,主要通用货币包括“开元通宝”、“咸平通宝”等多种钱币,形式十分丰富。
“开元通宝”是当时流通最广、钱币种类最多的一种货币。
元代开始出现了纸币,最早采用的是班彪的“交子”,并举行了第一次货币改革,新设“交子行”和“钞关司”,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和监管。
五. 近代以来的货币发展1. 清代货币清代前期,中国的货币仍以铜钱和纸钞为主,但清政府开始对财政进行改革,实行了政府垄断发行货币的制度。
同时,1897年清政府颁布《新式银元条例》,发行新式银元,成为清代主要货币之一。
2. 民国货币民国初年,中国面临着国民经济崩溃的危局。
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货币发布法,废止了旧的货币制度,开始发行新式银元、金圆券等。
中国货币发展史--一年级ppt课件
![中国货币发展史--一年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f310890c22590103029d3b.png)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在人类的文明史中,金银一直作为主要货币使用
15
人民币赏析
16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1
目 录
CONTENTS
01 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02 形形色色的实物货币 03 人民币赏析
2
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3
原始社会
最开始的人类活 动中,没有货币。 自给自足,自己 种地,自己打猎, 不需要买东西。 因为当时东西也 很少。 没有冰激凌,没 有汉堡包,没有 各种各样的玩具。
4
举个例子
8
铸币的广泛应用
商朝用铜替代海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 们生活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交易, 天然海贝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 常需求。到了商朝,人们开始用 铜来仿制天然海贝,仿制品在数 量上弥补了天然海贝的不足,由 此,铜币开始出现,天然海贝逐 渐退出交易的市场上。
9
战国时期的铸币
鬼脸钱(蚁鼻钱) 战国时期流行于南方楚国
01 地,而铜钱外圆内方则是为 了迎合当时“天圆地方”的 宇宙观点。
外圆内方的外形也是受到铜 钱铸造方法的影响,铸造铜
02 钱时,为了加工方便,因此 就想出了在铜钱上打孔的方 法。打圆孔会让铜钱来回转 动,而打方孔则不会出现这 种情况,因此钱孔就做成了 方形
12
交子的出现
1、在北宋年间出现了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后来由 地方推广到全国范围,成为南宋的一种主要货币。元代的 “中统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
有银有铸银币两在之流说通。中在广它泛出存现在后的一记直录与。铜我币们一都起知流道通从,宋白代银开也始一大直量作流为通主白币银。,白它银一的直流是通以一称直量到货20币世流纪通的。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25735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f.png)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一、古代币制1、原始币制:据《史记•天宝新书》记载,早在公元前840年左右,周武王就发行了国家货币——“彝钱”。
“彝钱”及其他古代货币,是以金、银、铜、铁、象牙等相结合的铸副货币。
2、秦汉时代:211年,刘邦下令秦始皇正式颁布币制,在秦、汉时期,中国币制登上历史高峰,汇集了金、木、玉、炭、布、绢多种材料的通用货币“钱”。
3、汉中国:曹操创始汉中郡府制,实行以铜做单位的统一“令钱”制度,但令钱内地和汉中郡府发行的可以兑换,但其幅度不定,有时相差较大。
二、近代币制1、宋元时代:宋朝前期对当地历史上的不同种类的货币实行统一,元朝实行了新的币制,以“紫徽通宝”为主。
2、明清时代:明代制定《全国铜钱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货币“铜钱”,并以铜钱锻钱做为统一的价值衡量单位。
清代又实行新的币制,全国推行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成为当时主要的货币形式。
3、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采用以宋代为代表的历史上几个朝代比较成熟的“铜钱”制度,使各地货币更统一,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币制体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币1、1948年:自1948年起,中国采用新民币,并分别以元、角、分、厘四构成,有八个面值,除去1分代表的社会主义货币。
2、1955年:1955年以后,改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币银行票发行管理条例》,开始发行1角银币,实行五种票币制,可兑换百分之一社会主义货币,但流通额度有限。
3、1978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物价急剧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决定发行新版人民币,建立多种面额新币,取消旧币面值老票币,全面推行新民币。
4、2000年:2000年,中国推出了新的人民币计价方式,以金融市场来决定汇率,发行特殊版及中新版券,形成多种面额以及实用性更强的新币。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史](https://img.taocdn.com/s3/m/a437699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8.png)
宋元货币
御书钱 年号钱
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 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 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 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 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 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人民币
1
第一套
2
第二套
3
第三套
4
第四套
5
第五套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 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 元券4种、元券2种。
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 法的皇帝在钱文上书写的“御书钱”。宋朝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
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 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 1:。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 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 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 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货币力量的发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货币力量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3bdb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2.png)
铜贝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海昏侯墓再现了西汉 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是西汉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典型标本,出 土文物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 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 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 绕着美元转。”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31.1035 克 )
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 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基本固定。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从英镑主导到美元主导
货币体系 时间
金本位货币制度
19世纪初
影响
币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促进资本 定国际金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
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但经 权提供有利条件。70年代初走向
问题5:试比较济“危金机本后位金货本位币制体崩系溃”。与“布雷瓦顿解森。林体系”的异同点。
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世界货币力量的较量
金本 位制
布雷顿森 林体系
牙买加 体系
【课堂小结2】
7.由实体货币向数字货币演进向: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和使用。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 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 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P88第2段
从纸币到银币
中国货币发展史范文
![中国货币发展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c412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6.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范文随着时代的变迁,货币系统逐渐完善。
在商代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铜质物品逐渐发展成为方孔钱,开始广泛使用于贸易和交易中。
这种方孔钱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统一货币单位的作用,方便交换和流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王朝崛起,货币系统也不断地发展和变迁。
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随着统一的中国帝国的建立,人民币制度也得到了统一、秦始皇采用铸造钱币的方式来构建统一的货币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纸币。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经济的繁荣,唐代(618年-907年)出现了以黄金和白银为主要材料的金银币。
这些金银币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流行货币之一明清时期(明朝1368年-1644年,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明代开始使用银锭,这是一种以白银为主要材料的长方形货币。
清朝后期引入了主要由黄铜制成的铜元,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货币形式。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推行了现代化货币制度,建立了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和管理的机构,引入了新的货币形式和支付方式,如纸币、硬币和电子支付等。
近年来,中国货币发展取得了巨大飞跃。
2005年,人民币开始逐步实施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开始被市场主导。
2024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重要进展。
总而言之,中国货币发展经历了从物品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数字化货币的演变过程。
这一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货币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受到关注和期待。
图文并茂:中国货币发展史ppt课件
![图文并茂:中国货币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0798a3dd88d0d232d46a21.png)
布(钵)币是 古代农具钱演变来的。 按形制与实践先后, 分空首布、平首布两 大类。
空首布保留 着装柄的巩,是春秋 至战国初期州王室及 晋、卫、郑、宋等国 的铸币。
平首布则是 战国时期韩、赵、魏 以及燕、楚等国的铸 币。
原始布: 商周时 期,铸于黄河中游地区,呈铲 形,分大型,中型和小型,通 长10--22.4cm,重105.克-146克,罕见.
齐刀,是 田齐威宣时期用来 统一币制的。
战 国 时 期 圆 环 币
秦半两
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半两钱在战国秦 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 半两钱推行全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 用了两千余年。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 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 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 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 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 “半两钱”。
铜贝
殷商晚期
金属铸贝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一种带铭文 的铜仿贝,也是贝币的最高货币形态。该币形制 相同,轻重不已,最重达5.4克。
蚁鼻钱
君字币
各六朱(俗称蚁鼻钱) 贝字币(俗称鬼脸钱)
鬼脸钱范65枚
鬼脸钱合背
布(钸)钱: 又名铲币,是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铸币的一 种。形状取象 于钱(铲状农 具)。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遭到极大 破坏,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武宗李炎下令废天下佛寺.销毁铜佛像 和寺庙各种法物铜器,用来铸造钱币,并令诸道观察.增设钱坊,铸“开 元通宝”,被称为“会昌开元”。这种开元通宝的背面,除铸“昌”字代 表年号外,都铸有表示该钱铸造地(钱监)的地名,分别有京、洛、益、蓝、 襄、越、宣、洪、潭、润、兖、鄂、平、兴、梁、广、福、丹、桂、永、 梓、荆等22个造币州府。这一史实从侧面反映了唐武宗贬佛、排佛的力度 和解决当时流通中货币短缺、钱荒严重问题的决心和举措,有一箭双雕之 效。
中国货币发展史总结归纳
![中国货币发展史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f939f4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5.png)
中国货币发展史总结归纳中国货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作为一种媒介,承载着交换和价值储存的功能,不断演变和发展。
下面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对中国货币发展史进行总结归纳。
古代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的起点。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人们使用贝壳、布帛等实物作为交换媒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铸币技术逐渐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开始铸造铜钱,以圆形铜钱为主要货币形式。
秦汉时期,统一货币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货币发展的新阶段。
当时,以铜质的方孔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为统一国家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方便。
近代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的重要阶段。
明清时期,由于铜元的流通,中国货币发展迅速。
清朝时期,铜元成为主要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
而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中国货币制度遭受到严重破坏。
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国内出现了大量的银元、纸币和外国货币。
随着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争的不断发生,通货膨胀严重,货币价值不断下降。
现代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的现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货币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币被推出作为新的国家货币,并与旧货币进行了一定比例的兑换。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货币改革也不断深化。
1980年代末,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问题,中国开始实行“双轨制”和“货币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越来越注重稳定,人民币也在国际间的地位不断提升。
总体来说,中国货币发展历经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从最早的实物交换到铜钱、银元、纸币,再到现代的人民币,中国货币形式逐渐多样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改革和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愈发重要。
未来,中国货币发展将继续与国家经济发展相互关联,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ecb71fc3186bceb19e8bb3c.png)
形形色色的货币
白银时代
一通 两 货 代 通 国 白 直, 之 币 开 中 流 银 到白 说 流 始 广 通 , 银。通大泛银在 世也 在 的 量 存 元 西 纪一 它 。 流 在 之 汉 直出单通的前的 年作 现 位 白 记 , 著 代为 后 是 银 录 从 述 才主 一 两 , 。 来 中 终币 直 , 它 我 没 出 止。 与 所 一 们 有 现 。白 铜 以 直 都 银 过 银币一是知铸, 的一直以道币但 流起有称从在在 通流银量宋流中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历数我国各朝代有代表意义的主要货币
• • • •
(一)、虚铜时代 (二)、白银时代 (三)、黄金时代 (四)、纸币时代
最早的货币
据古籍的记载、青铜器的铭文和考古的 挖掘,中国最早的国币是贝。最早约出 现在公元前2000年,直到金属铸币广泛 流通的春秋之后,中国汉字中也可以看 出贝币长期存在的事实,与财富有关的 文字“货、财、贸、贱、贷、贫、账” 等。
法币改革
•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民国廿四年十一月实施新货币 政策命令及章程》,开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一、集中钞票发行权。宣布“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 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规定其他银行不再享有发行权,其正在流通的纸 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 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 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 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 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如有故存隐 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四、规定法币不予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 镑实行固定汇价。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完整版2024新版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完整版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46ef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8.png)
THANKS
感谢观看
早期铸币与称量货币并行发展
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铸币体系。这些铸币大多以铜为 主,形状各异,重量和成色也不尽相同。
称量货币
与铸币并行发展的是称量货币,即以金属块或金属条的形式进行交易。交易时需要根据金属的 重量和成色来确定其价值。称量货币在流通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制度。
2008-2017年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 审慎管理。
金融市场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
01 金融产品创新
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创新丰富了 市场投资工具,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影响。
02 金融科技发展
移动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改变了金融交 易方式,提高了货币政策执行效率。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将绿色金融纳入货币政策框架,支持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6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中国货币发展史回顾
古代货币
起源于商周时期的贝币,逐渐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圜钱等。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推行半两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钱的形制。
近代货币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银元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发行了具有 现代意义的法定货币——银元。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 完整版
目录
•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 秦汉至隋唐时期货币制度演变 • 宋元明清时期纸币与金属货币并行
发展 • 近现代中国货币体系变革与演进 • 当代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发展 •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01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五年级综合实践-3.中国货币发展史
![五年级综合实践-3.中国货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1ef110aa58da0116d174995.png)
清初钱币
古铜钱化学成份分类
古铜钱中使用最多的是青铜(纯铜cu与锡Sn的合金),其次是紫铜(又称纯铜,古代含铜量约在96% 至99%,呈紫红色 )。明清时期使用黄铜钱(含锌3-40% )。古代俗称的白铜钱实际上是含锡量多些而 矣,基本上不是有意生产砷白铜钱,明代以后就可生产铜镍合金 。
古铜钱腐蚀后表面颜色的机理分析
宋元通宝钱
元末红巾军铸行过龙凤通宝、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大义通宝和天佑通宝等。
元 末 农 民 起 义 军 钱 币
明末李自成铸行过永昌通宝,张献忠铸行过大顺通宝和西王赏功大钱。清末则有太平天国所铸造的 太平天国圣宝钱币.
清初钱币
背文同时使用满汉两种文字纪地。有一式康熙通宝,有人为便于记忆和研究,将其20铸局背文地名组合 成一首诗:“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云漳。”
钱币上的地名与地理沿革
我国的钱币以铸有文字为特征,体现着我国及东方货币文化的基本特色。钱币文字有 面文和背文.包括文字和纹饰,其中记载地名的钱文即纪地钱在我国钱币中占育相当重要 的地位。
战国时期,货币上出现的地名文字即达200余种。这些钱币上的地名,几乎都是当地各国 政治、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都城、要邑及边防重镇,或是具有重大政治军事纪念意义的发 祥地。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套钱文钱币,就是一本完整的春秋战国地名图。它对当时 各诸侯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大商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对我国古代地名及其沿革,提供 了极其珍贵的实物研究资料。
玉贝:夏商西周时期,流通于中原地区, 形状类似货贝,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 有小孔,非常罕见
铜贝 殷商晚期
金属铸贝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一种带铭文的铜仿贝,也是贝币的最高货币形 态。该币形制相同,轻重不已,最重达5.4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中国货币的起源及分类古代货币的发展古代信用的发展古代信用的发展中国货币史上的六大演变特征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
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
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
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关系:可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功能时是商品。
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称足值货币2、商品货币两种形态:实物货币:货币发展形式中最原始的形式。
例如,羊、斧头、贝壳等。
金属货币:典型的足值货币。
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大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和可分性等特征。
后来的金属铸币,一般在一国内流通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功能。
3、商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特征: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以其内在价值量大小来决定交换比例。
4、代用货币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货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
代用货币的发行流通,以背后充足的金银货币或等值的金银条块为保证,代用货币持有者随时可同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成金银货币。
5、代用货币的使用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年间,是用树皮做成的货币,即“交子”6、代用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金银以移作他用。
7、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8、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可以以个人信用、商业信用和国家信用为基础。
例如,商业票据、国家发行纸币、现代银行存款等。
9、商品货币作为一般媒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10、信用货币形式主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
11、信用货币特征: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B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经济中的现金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
C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他提供信用。
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的性质。
现在经济中国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和管理货币的流通。
12、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电子货币。
由真实货币演变成虚拟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贝壳充当货币,有以下优点:(1)它有光泽,有光花纹,当时是名贵的装饰品;(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4)便于携带。
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仿制贝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
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进入了早期发展时期。
1、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
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布币:是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
布币的基本形状如铲,在此基础上变化多端,按具体形状又分若干种。
它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
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的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但也标明重量的,如“一两”、“十二朱”、“朱”、“两”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
刀币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是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如今日之大刀。
环钱大概是由纺轮演变而来,圆形、中心有孔。
孔又有圆形和方形,故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的区别,内外边缘又有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
环钱多数都有文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
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又称为“鬼脸钱”。
2、黄金、郢爰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
此时黄金作为货币,还是称量货币,按重量行使,它有两个单位,一个是斤,一斤合16两;另一个是镒,一镒合20两。
郢爰是楚国的货币。
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1)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2)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3)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
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四)汉武帝改革币制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2、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
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3、评价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
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
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
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五)唐高祖改革币制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
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
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
(1)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
(2)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
(3)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六)宋朝的币制与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宋朝货币制度的特点第一,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
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第二,货币流通的区域性,有的地方专用铜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者兼用。
这些钱币在一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第三,流通混乱。
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通无序。
2、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2)纸币产生的过程大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
这就是最初的纸币。
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
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
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
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
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
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3)称提之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
其内容主要是3年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设置发行准备;限制最高发行额。
(4)银会子南宋初年,还发行过一种代替白银流通的银会子,以钱为单位,面额分为1钱和半钱两种,每年换发一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制纸币,但只限于一些地区使用,没有在全国流通。
(九)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行的流通更加广泛。
1436年解除银禁,实为在法律上准许用银,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
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清朝承袭明朝的币制,仍用白银和铜钱,但以白银为主,也是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成为一种主要货币。
白银的单位仍然是两,清朝习惯上将银和两合用,称银两,银两就成为清朝白银的单位。
银两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分成实银两和虚银两。
实银两是交易时收授的现银,虚银两则是记账的单位。
古代信用:(一)信用的发生信用就是借贷行为。
早期的信用形式是实物和货币的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