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小麦防治历
己唑醇5%稀释600~800倍,10%稀释1000-1500倍,40%稀释3000倍。
盛收(粉唑醇)稀释1500倍均匀喷雾
金果立(烯唑醇)1500-2000倍喷雾
一般在中原地带,4月份防治小麦各种病虫害比价多,原因是4月份气温开始转暖,如果4月份持续干旱,注意5月份及时防治蚜虫。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历
生育期
防治对象
防治措施
备注
播种~冬前苗期
(10月中旬~12月中旬)
小麦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
75-100克黄龙秀丰伴侣(2%戊唑醇+70%吡虫啉)拌种50公斤;或者75-100克黄龙秀丰拌种50公斤
施用黄龙秀丰伴侣能够防病治虫。
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
越冬期(12月下旬~2月
抽穗~灌浆结实收获期(4月下旬~6月上旬)
小麦蚜虫,麦蜘蛛
同上(吡虫啉系列,啶虫脒系列,吡蚜酮系列)
气温高,久不下雨容易导致蚜虫和麦蜘蛛的发生,
小麦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赤霉病
50%多酮(枯霉特)稀释800~1000倍均匀喷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三唑酮粉剂稀释800倍均匀喷雾
25%三唑酮粉剂稀释1200~1500倍均匀喷雾
除草
返青拔节孕穗期
(2月下旬~4月中旬)
小麦蚜虫,麦蜘蛛
鼎铜:1500倍均匀喷雾
龙啸:3000倍均匀喷雾
黄龙鼎金:5000倍均匀喷雾
牛灵:1500倍喷雾
10%吡虫啉1000倍喷雾
在拔节期防止倒伏可施用15%多效唑12-15g/桶
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三唑类系列产品
浅谈冬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 看做一 个整体 ,统筹规划 ,科学防 治 ,只 有这样 , 能保证小 麦生 长发育不受病 才
虫侵害 ,保证冬小麦的高产稳产。
红蜘蛛 ,传播速度快造成病害面 积大 ,一般是 由点到面的发生 。先是吸食麦叶 的液汁 ,造成
麦叶 出现黄 白色的斑点 ,继而 出现大面积的红
性 ,控制小麦病虫 害的发生 。如选用 抗锈病 、 白粉病的 多抗性 品种 ,可有效抑 制锈病 、白粉
期为八个月左右 ,到第二年51 #下旬至6 月上 旬
成熟。根据生长时期的不 同,大致可以分为 以 下几个阶段 :播前准备期 、播种期 、分蘖期 、
筹全局 ,采用综 合性的防治策略 ,多管 齐下,
以防为主 ,其 中最 重要 的是利用 好防治技术措
l 7份 :播种期 虫 等 Ol 病 蚜虫等
实践证明 ,建立起以冬小麦为主 体的的轮作制 度 ,实现 与秋 作物 、经济 作物 的合理 倒 茬是 提高地力 、减轻冬小麦病虫害的有效举措 ;其
浆虫的小麦 品种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 吸浆虫发
生的概率 。其次 ,要认识掌握病 虫害 发生的规 律 ,搞好预报预测 ,准确及时的防治 ,用最 少
的投入取得最理 想的效果 。
一
是绝产 ,因为此 时做好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工
生长 时期 虫害发生 的
曩 ≮ | 小麦是我国北方 搦l b 地区 最主要的 应 当特 别注意 的是 在小 麦的 整个 生长 发育过 穗蚜 以及麦叶蜂等等。这些病虫害直接威胁着 粮食
程中 ,有些病虫草害虽然发生在小麦苗期 、拔 节抽穗期间 ,但隐患在冬小麦播种时就 已经发 生了。例如小麦全蚀病 、小麦根腐病 、小麦纹 枯病 等病菌 ,在小麦播种后就开始侵染小麦的 根 茎了 ; 蛄、蛴螬 、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虽 蝼 然在 苗期、返青期才发现他们的危害 ,但是在 秋 季播种时这些害虫就 已经生活在麦 田中了。 因此 ,小麦病 虫害的防治应在播种前就开始防 治 了 ,不能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小麦病虫害的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冬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保证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冬小麦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供农民参考。
一、冬小麦的常见病害1. 赤霉病赤霉病是冬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病叶上会出现红色霉斑,严重时会导致麦穗发生变黑,影响座果和籽粒形成。
防治赤霉病应在播种前选择耐病优良品种,加强轮作和间作,及时清除麦田杂草,合理控制灌溉水量。
2.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冬小麦真菌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
病叶会出现白色粉状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防治白粉病应选择抗病品种,避免连作和间作其他感病作物,加强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
3. 褐斑病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冬小麦叶斑病害,主要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发生。
病叶上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转运。
防治褐斑病应选择抗病品种,适当调整密植度和施肥水分,加强病田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二、冬小麦的常见虫害1. 小麦蚜小麦蚜是冬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植株黄化、叶片卷曲和减产。
防治小麦蚜可通过种植抗虫品种,加强轮作和间作,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引入天敌等,及时清除虫源和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2. 蓟马蓟马是常见的冬小麦害虫,主要危害麦穗和麦苞,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防治蓟马可采用黄板诱虫、诱虫灯等技术监测虫情,及时清除麦田杂草,适时施用防治药物。
3. 吹绵叶蝉吹绵叶蝉是一种常见的冬小麦害虫,会导致叶片吹绵、黄化和减产。
防治吹绵叶蝉可通过清除麦田杂草,适时施用防治药物,调整灌溉水量和施肥时间,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三、冬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措施1. 选择抗病虫品种在种植冬小麦时,应选择抗病虫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 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是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害虫和病原体的密度。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一、病害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病害的首要措施。
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培育出抗病品种,能够降低小麦受病害侵袭的风险。
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等。
2.病害发生前的工作: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和凋落物,破坏病原菌的越冬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积水,降低潮湿环境对病害的诱发。
3.科学施肥、合理调节密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避免植株间距过窄,有利于通风和光线的照射,有利于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合理的田间管理:控制早熟、返青等大面积割免,并及时载体田进行彻底翻耕,以破坏田间的病原菌媒介,并减少次年病害发生的机会。
5.药剂防治:如出现小麦病害,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但使用药剂需要根据具体病害种类、发生程度和气候条件等进行合理选择。
注意合理使用药剂,按照规定的施用剂量和频次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对小麦产生抑制。
二、虫害防治措施:1.种植抗虫品种:选用抗虫品种是预防小麦虫害的有效措施。
培育具有抗虫能力的小麦品种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
2.虫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开展虫害监测,早期发现害虫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虫害的扩散。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小麦虫害,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尤其是适度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虫能力和免疫力。
5.预防措施:加强对虫害的预防工作,定期清理田间雑草,保持田间和田间渠道的干燥和通风,避免积水,减少虫害虫的滋生。
总结起来,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病害发生前的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调节密度、化学药剂防治、虫害监测、生物防治、预防措施等。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3. 小麦的田间管理
3.1 小麦的前期管理技术
冬小麦前期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萌发出苗到越冬的 各时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和越冬期4个生育 时期。
3.2.1 中期的生育特点
第一,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在此期已全部 形成,长出全部茎生叶,分蘖由高峰逐渐走向两极分化 。第二,该阶段的生长特点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与 小穗、小花等生殖器官分化建成同时并进,是决定成穗 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第三,生长变化大,速 度快,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反应也很敏感。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 小麦的生长阶段
生殖生长 交替过渡(并进)
营养生长
小麦各生育时期与生长阶段示意图
2. 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
2.1 土壤
2.1.1 耕层深厚,结构良好; 2.1.2 土壤肥沃,供肥能力强; 2.1.3 适宜的土壤质地和化学成分;
2.1.4 土地平整,能排能灌。
2.2 肥料
3.1.3.2 追施分蘖肥,浇好盘根水;
3.1.3.3 适时冬灌;
3.1.3.4 中耕与镇压;
3.1.3.5 严禁放牧啃青; 3.1.3.6 防治病虫草害。
3.2 小麦的中期管理技术
冬小麦中期生长阶段,也叫春季生长阶段,指小
麦返青后至挑旗,包括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 (孕穗)期4个生育时期。
金针虫体型长略扁,体壁较硬,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 名金针虫或叩头虫。但它的个体窄长。金针虫幼虫咬食小麦的种子、
根和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小 麦抽穗后金针虫幼虫钻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导致被害株 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金针虫一年中, 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是两个为害高峰,而以早春为害严重。
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近年来,受耕作方式变化和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气传病害也呈早发、重发态势,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做好小麦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全面推进小麦秋播药剂拌种,不仅可以高效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还可有效控制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秋季发生危害,显著降低来年发生基数、减轻小麦生长中后期防治压力,是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重要措施。
一、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全面落实播前精细整地、种植抗性品种、药剂拌种包衣、合理适期晚播、秋苗期达标防治等措施,预防和控制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地下害虫以及秋冬季苗期病虫危害,为全年小麦病虫害防控打牢基础。
二、防控目标2023年全国冬小麦秋播药剂拌种覆盖率总体稳定在90%以上,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黄淮海小麦、玉米两熟区,以及西南、西北、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力争做到药剂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长江中下游、江淮小麦、水稻两熟区,药剂拌种率保持在85%以上。
三、防控对象根据各小麦种植区秋冬季病虫害发生特点,确定重点防控对象,因地制宜开展防控。
黄淮海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黄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
长江中下游麦区重点防控纹枯病、黑穗病、麦蚜、麦蜘蛛、灰飞虱等病虫,关注茎基腐病。
华北麦区重点防控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
西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雪霉叶枯病(新疆地区)、麦蚜、麦蜘蛛等病虫。
西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麦蚜和麦蜘蛛等病虫。
四、关键防控技术措施(一)种植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优化抗(耐)性优良品种布局。
黄淮、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种植成株期抗性或慢锈性品种;西北、西南等条锈病菌越夏、冬繁区,种植全生育期抗病品种,提高中高抗品种种植比例,控制条锈病初始菌源量;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茎基腐病发生区,选择对赤霉病、白粉病、茎基腐病等具较好抗(耐)性品种;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常发区、新发区,选择种植对土传病毒病抗性较强的品种。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
1,小麦播种期(10.01—10.16)
主要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2,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12.10)
主要防治锈病、纹枯病、全蚀病及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11月中、下旬化学防除杂草。
注意:每亩兑水30 ~ 40 kg进行茎叶喷雾。
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切忌草多多喷,没草不喷。
3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次年02.25—04.01)
重点是以防治麦田草、纹枯病、根腐病为主,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麦蜘蛛、麦蚜。
4小麦孕穗期(04.02—04.15)
重点以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为主。
5小麦抽穗期—扬花期(04.15—05.10)
主要是吸浆虫、麦蚜、赤霉病、白粉病、散黑穗病及一些禾本科、阔叶杂草。
6小麦灌浆期—乳熟期(05.10—06.01)
重点是麦穗蚜、红蜘蛛、白粉病、锈病,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
7小麦成熟期(06.02之后)
及时防治病虫害,针对性治疗,确保丰收。
小麦各生育时期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小麦返青期——拔节期 (次年3-10——04-01)
1、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 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 染扩展高峰期,也是为害盛期 2、此期是麦蜘蛛、麦叶蜂和灰飞虱的为害盛期; 3、此期是一年生杂草及越年生杂草出土返青高峰期 也是麦田除草的第二个适宜时期 4、返青-拔节期的重点是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 、根腐病为主,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是小麦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小麦虫害
1、麦蚜、叶蝉和灰飞虱除直接为害小麦造成 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当虫株率 超过5%时,可结合除草进行药剂防治。 2、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 种。撒施毒土:亩用稳准狠颗粒剂3袋或 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 ,拌匀后开沟施入麦垄内,可有效防治蛴 螬、金针虫和小麦吸浆虫
一、小麦吸浆虫的习性:
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越夏近 11个月;翌年3月下旬小麦拔节期、地温在10℃ 左右、土壤水分适当,大部分幼虫才开始破茧上 升到土壤表层内准备化蛹。4月中旬小麦孕穗期, 幼虫陆续在约3cm的土层中作土室化蛹,蛹的羽 化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飞到麦穗上 交尾产卵,卵产于尚未扬花的麦穗上。卵期3~5 天。孵化出的幼虫钻入麦粒中吸食浆液,造成麦 籽秕粒,以致减产。幼虫期约20天,老熟幼虫爬 至颖壳及麦芒上,随雨珠、露水或自动弹落在土 表,钻入土中6~10cm结圆茧休眠,以成长的幼 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
(三)、小麦草害
1、出苗后,应抓紧利用冬前的温暖天气,进 行化学除草,特别是野燕麦和雀麦等禾本 科杂草,这时除草省工、省时、省药,效 果好。麦田杂草出土日高峰一般在麦播后 15 --20 天,所以在小麦幼苗期(11月中、下 旬)是化学防除杂草的最有利时期 2、在小麦3-4叶期杂草1-3叶期,气温10度以 上是可选用老马双虎加老马C方混配适量杀 虫剂和杀菌剂,既能杀死禾本科杂草又能 杀死阔叶杂草(播娘蒿和荠菜等)。一喷 三防省工省时。
冬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6篇
冬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6篇第1篇示例: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冬小麦病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冬小麦常见的病害1.叶锈病:叶锈病是冬小麦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主要侵害叶片,表现为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黄褐色、红褐色病斑,导致叶片枯黄凋落,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2.赤霉病:赤霉病是由赤霉素菌引起的冬小麦真菌病害,主要侵害穗部,表现为穗部染病后呈红褐色,干瘪失去光泽,产量减少。
1.合理选择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首要步骤,应选择对叶锈、赤霉、叶斑等病害有较强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
2.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害残体,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病害孳生。
合理施肥、灌水,保持作物生长繁茂,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使用化学药剂:对冬小麦病害的防治,农民可以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敌草快、百菌清、氯硝柳、氯硁硫等,建议在植株发病初期及时施药,根据药剂使用规范进行施用,注意药剂间隔时间,避免药害。
4.生物防治:农民还可以选择利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枯草孢子杆菌、枯草霉素、拳霉素等,这些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5.轮作休闲:合理轮作休闲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避免病害的连作连茬,增强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活性,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冬小麦病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田间管理、化学药剂、生物防治和轮作休闲等措施。
农民在种植冬小麦时要认真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防治冬小麦病害,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第2篇示例: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冬季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给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品种。
然而,冬小麦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促进冬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种类及特点、防治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虫害的种类及特点冬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灰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态环境下会对冬小麦造成不同的危害。
例如,在苗期,灰飞虱会吸食冬小麦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白斑点,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冬小麦死亡。
而在抽穗期,白粉病和锈病则会侵袭叶片和穗部,引起萎蔫、发黄和减产现象。
二、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了有效地防治冬小麦的病虫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中,农民应加强园地管理,及时清理杂草和病虫害源,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此外,合理施肥、科学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以及轮作制度的实施都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冬小麦的病虫害,具有环境友好、无公害和可持续的特点。
比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灰飞虱的数量,或者利用拮抗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3. 化学防治。
在特定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考虑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冬小麦的病虫害。
然而,使用化学农药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三、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正确的防治措施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病虫害防治还能够降低农民的成本支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冬小麦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冬小麦的生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冬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冬季作物之一,具有适应性强、耐旱抗寒、产量高等优点。
但是,在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也经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影响着产量和品质。
因此,正确地进行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冬小麦的病虫害分类病害:发生在冬小麦的叶片、茎、穗等部位,主要包括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锈病等。
病虫害防治方法1. 多措并举,综合防治在冬小麦的种植中,应采用多措并举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控制等。
物理方法:清理菌源、病虫害部位,减少病虫害浓度。
化学方法:选用低毒、高效、广谱的农药进行喷施,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期预防、除草、杀虫等措施。
生物控制:利用生物制剂、生物杀虫剂等进行病虫害控制,如使用拮抗菌、微生物制剂等降低病菌及虫害的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2. 种植抗病优良品种种植抗病优良品种的冬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种植时进行土壤处理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处理,灭菌、改良、施肥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冬季气温低,土壤湿度较高,病菌、虫害容易滋生,因此在种植前要对土地进行一些处理,以提高冬小麦的生长环境。
4.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度、喷施除草剂、密植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和扩散。
同时要注意对于病虫害症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结语:正确地进行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需要采用多措并举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选用优良品种、种植时进行土壤处理、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土壤、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病虫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农民带来了损失,因此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病菌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繁殖扩散,对小麦的叶片、茎和穗部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小麦减产或死亡。
2.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白粉虱引起的一种危害小麦的病害,主要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发生。
白粉虱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大量繁殖,吸取植株汁液并分泌出白色粉状物质,使小麦植株叶片变黄、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3.小麦秆锈病小麦秆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病菌在温度26-28℃、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易于滋生,导致小麦叶片发生红色斑点,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减少籽粒产量。
4.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在气温较高、气候干燥的环境下发生。
蚜虫在大量繁殖时会吸食小麦的汁液,导致植株叶片弯曲、干枯,叶片表面出现黄色斑点,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二、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学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目前,科学家通过育种和基因改良培育出一些抗小麦病虫害的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和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给小麦带来的危害。
3.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的病虫害枯萎植株、秸秆和杂草,防止病菌、虫害在残体上过冬滞留,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保持田间环境卫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4.定期喷洒农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定期进行农药防治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冬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冬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22-05-19T07:56:46.39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6期作者:王尧[导读] 冬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王尧新疆昌吉市榆树沟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冬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冬小麦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种植技术也得到了相应改善.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其种植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同时,病虫害防治也使冬小麦种植过程中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提高冬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重要.通过介绍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对实现冬小麦的高质高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引言:冬小麦是昌吉州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新时期,传统的种植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品质、效益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应加强冬小麦栽培技术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终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
1小麦种植技术要点1.1合理选地、科学耕作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灌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层结构良好,重茬时间不超过2年的地块。
要求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2克/千克,碱解氮70-80毫克/千克、有效磷8-10毫克/千克、速效钾150-200毫克/千克以上,含盐量≤0.5%。
不具备要求的耕地要先进行工程性平整和采取综合培肥措施提高地力。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伏、秋耕,耕深25厘米以上。
播前10-13天灌足底墒水,灌水要均匀,合墒精细耙耱。
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墒净”六字标准。
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有条件的要结合秋翻每亩施人腐熟农家肥2-3吨或进行秸秆还田,每亩施入磷酸二或三料过磷酸钙10-12公斤、尿素10公斤。
戈壁沙壤土及速效钾含量低于150毫克/千克土壤,增施硫酸期5公斤/亩,或直接施人高磷型三元复合肥22-25公斤/亩。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小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是靠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侵染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小麦播种出苗后;第2个高峰期是在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头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感染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
防治方法:①在小麦返青后彻底清除麦田及四周的杂草。
②适时浇返青水。
③连片种植。
提倡小麦连片种植,制造不利于灰飞虱生存的环境。
④喷药防治。
小麦播种后是防治灰飞虱的关键时期。
用药适期在小麦出苗50%时进行第1次喷洒,连续防治2 ~ 3次。
用药量每桶水加10%此虫咻15克,或4.5%高效氯氟菊酯30毫升,也可以每桶水加40%氧化乐果30毫升喷雾。
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 °C时就要喷药防治。
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1 000倍液,每亩喷施药液50 ~ 75公斤,隔5 ~ 7天喷1次,连喷2次。
2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以危害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受害。
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色小霉点, 后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茸状霉斑,严峻时霉斑相互连成一片,以至掩盖全叫,以后渐渐变为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
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能发病,大气温湿度对此病的流行有打算性的作用。
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 ℃ ~ 25 ℃,以20 C左右最相宜,播种过密或偏施氮肥也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
小麦品种对此病的抗性不太稳定,所以要依据当地状况,选用抗病品种并留意更换。
②药剂防治。
可选用1000倍粉锈宁、多菌灵、退菌特、灭病威等喷洒1 ~ 2次就可以有效掌握。
也可以每亩用20%的粉锈宁乳剂50毫升,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60 ~ 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③加强栽培管理要特殊留意防止麦田干旱,但也不要积水。
避开过度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减轻发病。
3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子实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关乎着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冬小麦的高产高质量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以期能够对冬小麦生产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阳光充足的土地进行种植。
避免盐碱地和水涝地,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2. 种植时间:在北方地区,一般选择秋季9月中下旬开始播种。
避免遇上连续降雨天气,以免影响播种和苗情。
3.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比如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种植的有:冀麦22、冀麦46、冀麦29、冀麦43等等。
4. 施肥技术: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氮肥需求量较大,对磷、钾的需求较少。
一般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生长中期再进行追肥。
同时要注意合理施用化肥,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肥料积累和土壤酸化。
5. 生长调控:在小麦的生长期,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及时中耕松土、浇水、除草、植保等措施。
避免出现水分和养分不足的情况。
6. 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间要定期巡查小麦田,发现病虫害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避免病害扩散和扩大。
二、冬小麦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冬小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等。
对于这些病害,可以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并注意剂量和频次,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良好、排水畅通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
3. 科学灌溉:合理灌溉,保证冬小麦的水分需求,但要避免过量灌溉引起的积水,对于一些病害的传播有利的环境。
4. 合理轮作:冬小麦可以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比如豆类、玉米等,避免连作带来的病虫害的传播和积累。
5. 疏苗、淘汰菌株:在冬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对田间苗情进行管理,疏苗、淘汰病虫害严重的小苗,保证田间苗情良好。
冬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冬小麦田间管理要点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保证品质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冬小麦田间管理,本文将介绍冬小麦田间管理的要点。
一、土壤准备良好的土壤准备是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
在冬小麦播种前,应进行犁地、耕地和平整地等土壤准备工作。
同时,进行土壤平衡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以确保冬小麦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二、适时播种冬小麦的播种时间一般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这个时期一般气温适宜,有利于小麦的萌发和生长。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点,选取合适的播种时间。
三、控制密度和行距适当的密度和行距对于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150-200公斤之间,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左右,根据当地的土壤和管理水平进行调整。
四、合理灌溉冬小麦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但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湿度过高,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
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合理控制灌溉量,以保证土壤湿度适宜。
五、草害和病虫害的防治冬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草害和病虫害。
草害会竞争养分和水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因此,及时进行除草工作非常重要。
同时,要定期巡查小麦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注意合理使用农药。
六、及时追肥冬小麦的追肥工作也非常关键。
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应及时追施氮磷钾等养分肥料,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七、整地松土冬小麦生长期间,定期进行整地松土工作,有利于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产量。
八、病虫害监测在冬小麦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以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九、及时收割在小麦穗粒饱满、茎秆变黄时,应及时进行收割。
过晚收割会导致粮食质量下降,影响产量。
综上所述,冬小麦田间管理是冬小麦种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土壤准备、适时播种、控制密度和行距、合理灌溉、草害和病虫害的防治、及时追肥、整地松土、病虫害监测以及及时收割等要点,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朋友们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要点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要点冬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阶段。
冬季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小麦的安全越冬和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小麦冬季田间管理的要点:1.地面整理:冬季田间管理的第一步是彻底清理田地,清除残留物、杂草和病虫害的虫卵。
清理田地可以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提供良好的播种条件。
2.施肥:在秋季播种之前,应进行土壤分析,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
冬季施肥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同时可以结合氮、磷、钾等化肥进行追肥。
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3.清除杂草:小麦生长期间,要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
杂草会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对小麦生长不利。
清除杂草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病虫害防治:冬季是一些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及时防治病虫害是冬季田间管理的重要任务。
常见的小麦病虫害有锈病、赤霉病、蚜虫等。
可以采用农药喷雾、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5.灌溉管理:冬季小麦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
根据天气情况和田地水分状况,合理安排水源,进行适时的灌溉。
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控制温度:冬季小麦的生长受到温度的限制,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
可以通过覆盖地膜、加强保温等方式对小麦进行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
7.病株清除:发现有病害的小麦植株应及时清除,避免病害的蔓延。
病株清除后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传播。
8.更新品种:冬季田间管理还包括对小麦品种的更新。
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变化,选择耐寒抗病的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
9.田间观察:冬季田间管理还需要进行定期观察,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
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土壤养分状况等,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10.落实管理措施:冬季田间管理的要点不仅仅是掌握合适的技术,更要合理安排管理时间和资源,坚持执行各项管理措施。
只有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