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观察月球 1教案 鄂教版.doc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和知识要求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月球的基本认识;•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2 知识要求学生应当:•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基本信息;•掌握观察月亮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月球的基本信息;•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1.月球的基本信息2.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3.月球的自转和公转3.2 教学步骤3.2.1 导入环节让学生看一些有关月亮的图片、视频或介绍文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球的印象和认识。
3.2.2 月球的基本信息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月球的基本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探究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特征。
3.2.3 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体验在不同观察条件下观察月球的过程,比如光线强弱、云雾遮挡等,让学生探究并发现观察月球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3.2.4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对月球的观测,让学生体会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如何区分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3.2.5 总结和小结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收获。
四、实验方案和过程本课程没有实验方案和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对月球的基本认识和观察方法,通过自由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充分体验月球的特征和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和归纳。
后续可通过搭建3D月球模型、模拟月球运行轨迹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月球。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引言本文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观察月球》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月球的特征和观察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遥远和无声等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过程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实际观察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月球的奥秘。
3. 教学过程及反思步骤一:导入情境通过引入月亮的观察情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观察兴趣。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对月球的观察问题进行提问。
反思:这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月球观察的背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步骤二: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月球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澄清和巩固学生对月球的基础知识。
反思:通过梳理知识,巩固了学生对月球特征的理解,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了准备。
步骤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经验,讨论月球的表面特征、形状等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反思:小组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将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和探究过程中。
步骤四:实际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活动。
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观察的时间点,带领学生到室外或教室的阳台等地方观察月球,要求学生记录下月球的表面特征、明亮程度等信息。
反思: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月球的特点,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真实性。
但需要注意选择观察时间和场地,确保观察效果。
步骤五:思维导图综合思考教师提供思维导图的模板,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将月球的特点和观察方法等信息整理出来,并进行小结。
反思: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加深对月球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月球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升,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2.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3. 能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认识不同的月相现象。
教学重点: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 能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望远镜、月球模型、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月球的了解,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Step 2 学习新知(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重点介绍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月相现象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Step 3 观察月球(15分钟)1. 准备望远镜和月球模型,让学生分组轮流观察月球。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如调节焦距、观察角度等。
2. 提醒学生观察月球的不同区域、表面特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想。
Step 4 汇报观察结果(10分钟)1. 邀请学生汇报所观察到的月球现象和感想。
2.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月球有不同的月相?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复习月球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月相现象的理解。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展示月球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Step 7 课后练习(10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希望以上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更详细的教案资料,请告诉我哦。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月相的成因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位置和运动是月相变化的本质。
2.学习描述和解释月相的变化以及其规律。
3.能够通过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观察和解释月相变化的规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不同阶段的月相观测到的月球表面上的图案不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成因的原理,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模拟实验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学时教学内容1-2 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和它们的相互位置的关系3-4 月相的基本知识和观察5-6 模拟实验:观察日/月蚀7-8 模拟实验: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四、教学过程1. 学习讲解介绍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下的相对位置,解释月相的成因。
2. 演示月相的变化教师演示月相的变化,并向学生详细解释不同阶段的月相的变化原因,如满月、新月以及上弦月、下弦月等。
3. 模拟实验观察日/月蚀教师通过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日/月蚀来深入认识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4. 模拟实验观察月相变化规律教师让学生通过模拟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观察记录月相变化规律,并根据所得结果对月相变化作出解释。
5. 月球图案相关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发现月球表面上的图案不同,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模拟,深入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教具和学具1.投影仪、展示板等;2.仿真月球、地球、太阳等实验用具;3.学生笔记本电脑、科学教材、教案和练习册。
六、教学评价通过在课堂上的交互式教学,教师能够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书面和口头测试、小组探究、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教师能够调整教学策略,如有必要,重新强调和解释月相的原理和规律。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月球的基本知识,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掌握了用理论来解释月球各个阶段的表面图案的技巧。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登上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登上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本文旨在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登上月球》这单元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和意义,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能够利用查找信息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背景知识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和事件,包括阿波罗计划、阿姆斯特朗登月等。
2. 月球基本情况介绍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大小、重量、表面特征、环境情况等。
3. 探索月球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目的和进行的科学研究,以及现代科学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介绍阿波罗计划和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登上月球的历史和事件,并引导学生从中寻找科学知识。
2. 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通过实验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检验和验证所学知识。
3. 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反思与建议1. 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导致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建议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对所教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建议教师可以尝试采用PBL等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展深入的探究活动。
3. 增加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点,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以上是针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登上月球》教案教学设计的反思和建议,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观察月球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察看月球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
察看月球
一、教课目的
1.认识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和月球相关的现象。
2.能够经过研究对文学作品中对于月球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说。
3.意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二、教课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两首与月球相关的诗歌,而且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而且解说诗歌的意思。
(2)让学生议论:诗中所说的月光是月球自己发出的光吗?你怎么解说这类现象。
(3)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诗歌中描绘了和月球相关的现象?
2.形成研究假定
(1)让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议论:还有哪些诗歌中描绘了和月球相关的
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教师在小组内往返巡视,倾听学生的议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2)让学生报告自己议论的结果,而且把结果记录在下边的表格中:
与月亮相关的诗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定性解说
3.拟订研究计划
(1)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而后依据要研究的问题把学生疏成不一样的小组。
教师指引不一样研究小组的学生思虑下边的问题:
①你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提出了哪些假定?
②要考证你们提出的假定,能够采纳哪些方法展开研究?采纳哪一种研究方法比较好?
③要研究这个问题,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需要做什么工作?
④如何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展现给其余的同学?
(2)让学生依据议论的结果利用下节课以前的时间展开研究活动。
第二课时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挨次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而且要求其余小组的学生对于研究的成就作出评论。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月球上有什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特征、表面环境以及与地球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了解月球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图片等教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月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环境;–了解月球与地球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理解月球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实际情况,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了解月球吗?对月球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月球的特征和可能的环境。
2. 探究月球的特征与表面环境(3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月球的表面图片,讨论并记录月球的特征和可能的表面环境。
•小组交流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补充阐述和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结果,对月球的特征和表面环境进行阐述,并纠正错误认识。
3. 使用实验模拟分析月球的环境(40分钟)•实验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小盆或碗作为月球的模型,填充一些灰土;–准备一些模拟月球环境的材料,如小石子、鸭蛋等;–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实验步骤:1.学生观察模型月球的表面,描述月球上的特征;2.一名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月球表面,记录观察结果;3.一名学生利用磁铁测试月球的磁性;4.学生合作完成其他实验步骤,如使用鸭蛋模拟月球表面对小陨石的保护作用等。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通过讨论或小组报告的方式,分析月球表面的特征和可能的环境,并与之前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材简介本教案针对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二单元《观察月球》进行编写。
该单元主要教授月球的观察、月相变化、月表特征、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特征;2.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相变化的现象;3.了解人类历史上对月球探测的发展,能够简要介绍月球探测的现状。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月相变化现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特征的方法及月相变化的原理。
4. 教学过程4.1 概述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夜晚时人们能够肉眼观察到月亮的变化。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月球的观察、月相变化、月表特征以及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
4.2 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讲解显微镜原理,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讲解月球表面的几种特征,如山脉、陨石坑、海洋等;•向学生展示月球图像,让学生观察月球表面特征;•分组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指导学生观察、辨别月球表面特征。
4.3 月相变化现象的理解•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及其周期性;•向学生展示月相变化的图像,让学生观察与整理月相变化的规律性;•分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相变化现象;•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们看到的月相是一样的。
4.4 月球探测现状的了解•介绍人类历史上对月球的探测;•向学生介绍现代月球探测的情况;•让学生叙述月球探测对人类的意义。
5. 教学评价•通过分组观察月球表面,检测学生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描述月相变化现象,检测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深度;•通过学生叙述月球探测的意义,检测学生对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
6. 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讨论、分组观察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相变化以及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感到困难,建议可以添加视频或者动画以up升教学质量。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一、教案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3.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预先准备好展示月球图片和视频资料;
2.确保可以观察月球的条件,包括望远镜、三脚架等;
3.准备好学生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
1.完成课前预习,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2.自带望远镜,做好观察准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外观特征和运动轨迹。
2. 观察月球(20分钟)
1.引导学生找到月球;
2.向学生介绍望远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学生自行观察月球,可以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3.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
教师让学生自己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带领学生讨论月球的不同特征。
4. 实验探究(25分钟)
1.学生使用实验材料,制作月球模型;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月相变化的探究实验;
3.学生自己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月球的一些问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月相变化,更好地理解了月球的运动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doc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持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有一定的规律。
2.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教学准备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易观察。
)一、提出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2.导入新课二、制定观察计划1.提:怎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2.教指:(1)怎准确察同一天晚上不同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化?①怎使用指南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②怎使用六分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2)怎同一天晚上不同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化?①需要什么内容?②介表格:日期月球明亮部分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18:0019:0020:00⋯⋯(3)察活需要熬夜行,怎才能持完成察活?①采取分段定察的方法。
从晚上 18:00 开始,每隔 1 个小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②通相互合作来完成期的察和活。
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流行察和休息。
③ 完成察活的小予某种形式的励,比如在教材上小子的旁盖三、向学生放家通知,告知家察活,争取家的支持。
第二1.察果(1)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坚持完成了观察活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2)各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集体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2. 提出新的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假设和推测。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4月球上有什么》word教案(3)
月球上有什么第一课时
(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3.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
(1)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
种天气现象的条件?)
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
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
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
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2)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4)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介绍目前科学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情况。
4.课后拓展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农历十五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把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创新教案】
《观察月球》创新教案教材分析这节课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活动,总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行规律。
本课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一、学生根据经验描述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这一部分教材通过文字向学生提出问题:“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导入部分,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并且提出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这一部分教材配备了一幅插图和相应的文字说明,简单介绍了观察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讨论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怎样变化。
经过彻夜观察,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出月球的运行模式的规律。
四、指导学生观察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相和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在完成上节课的观察活动之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月相)会发生变化吗?对于这两个问题,前面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后面一个问题可能意见比较统一,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则可能不甚了了。
正因为如此,学生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就有了动力。
五、组织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并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的位置和月相变化的规律。
在这个部分,教材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在总结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教材提供了一组月相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回答五个问题:(1)招牌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2)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3)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4)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5)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这五个问题和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相比,提问的内容更加细致入微,实际上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对前面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整理。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月球上有什么》【创新教案】
《月球上有什么》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旨在教会学生怎样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获取关于月球的资料,怎样从这些资料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以及怎样根据这些基本的信息分析关于月球的问题。
为此教材设计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一、学生相互交流关于月球的已经知道的情况。
课本直接揭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从古到今,人类对月球不停地进行着探索”,接着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关于月球的已经知道的情况。
二、指导学生分析整理提供的资料。
为了解决学生关于月球的疑问,首先就必须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材在这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段关于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其中介绍了月球的体积大小,月地平均距离,月球表面的地形、大气和水的状况、表面温度等等。
三、根据信息资料分析讨论一系列问题。
在介绍了月球上的一些基本信息资料以后,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问题: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你认为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一个小学生也能够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鱼虫鸟兽、花草树木吗?四、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
在教材的最后部分,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在农历十五左右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通过间接方法了解月球之后,直接借助仪器观察月球表面的情况。
由于需要使用望远镜,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这项活动。
学情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月球不停的进行着探索。
尽管如此,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采取的探索月球的手段却少得可怜,很明显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实验探究月球上有什么是不现实的。
但是,今天人类对于月球的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使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认识月球。
如今发达的信息交流手段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获取关于月球的基本情况的资料,这位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7登上月球|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7登上⽉球|鄂教版《登上⽉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学⽣了解⼈类探索⽉球的历史和基本的登⽉常识,⼀⽅⾯是顺应时代⼤势的需要,另⼀⽅⾯也有助于加深学⽣对于⽉球基本情况的了解。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个内容:⼀、学⽣交流⼈类探索⽉球的活动。
课⽂开头有这样⼀句话:“登上⽉球,曾经是⼈类的梦想。
今天,⼈们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
”那么⼈类是怎样把曾经的梦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呢?这个问题将带着学⽣⾛进这节课的探索过程。
教材中的图⽚以⽉⾯作为背景,从左到右分别是宇航员、登⽉舱和⽉球车,显⽰的正是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计划的情形,这次探⽉⾏动实现了⼈类登上⽉球的梦想。
⼆、介绍⼈类探索⽉球的历史。
教材在这个部分提供了⼀段资料,介绍了从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开始到我国即将实施的嫦娥计划为⽌,⼈类对⽉球开展的主要探索活动。
通过这段简单的介绍,可以廓清事实,加深学⽣对于⼈类探索⽉球的历史的认识。
三、讨论登⽉前宇航员要做的准备⼯作。
这是这节课最为重要的⼀个部分,是将学⽣探究活动引向深⼊的环节。
通过讨论,使学⽣意识到登⽉是⼀个系统⼯程,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
学情分析对于阿波罗计划,甚⾄⼈类早期对于⽉球的⼀些探测活动,肯定有不少学⽣已有⽿闻,这就调动他们的经验,引发学⽣进⼀步了解⼈类探索⽉球的兴趣。
学习⽬标1.了解⼈类探索⽉球的历史,知道登⽉前宇航员要做哪些⽅⾯的准备⼯作。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搜集关于⼈类探测⽉球活动的资料,能够通过讨论和其他⼈交流宇航员登⽉前的准备⼯作。
3.关注⽇常⽣活中与探索⽉球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教学重难点了解⼈类探索⽉球的历史,知道登⽉前宇航员要做哪些⽅⾯的准备⼯作。
评价任务1.通过课本资料,了解⼈类探索⽉球的历史。
2.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知道登⽉前宇航员要做哪些⽅⾯的准备⼯作。
教学准备介绍阿波罗登⽉计划的资料(影像资料最佳),学⽣分组搜集关于⼈类探索⽉球情况的资料。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课题: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描述太阳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
2.通过学习,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提出猜想。
3.能通过实地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关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运动关系的信息,并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4.表现出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5.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能参与多人合作的模拟实验,愿意沟通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描述太阳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教学难点:能通过实地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关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运动关系的信息,并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太阳、地球、月球头饰、三球仪、篮球、网球、红纸、剪刀各一套。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提问:在地球上,只要天气晴朗,我们就能看到太阳和月亮东升西落。
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有着怎样的运动关系才产生了这些自然现象?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太阳、地球和月球二、科学实践活动:认识日地月之间的关系1.根据我们了解的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说一说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着怎样的运动关系?生:在五年级我们学习四季的成因时,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生:我们在语文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月球绕地球公转。
2.做模拟活动,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3)教师发放分组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做模拟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5)教师出示三球仪。
(6)教师边演示三球仪边讲解:月球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转,月球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正是月球、地球和太阳的这种相对运动,产生了月相变化、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等现象。
3.制作日地月关系模型。
(1)阅读书本第34面,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有关数据。
(2)分组讨论:测算一下应该制作一个缩小比例为多少的模型?(3)根据测算数据,学生利用教师发放的分组实验材料开展制作模型活动。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观察月球》说课稿一、说教材《观察月球》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月球”内容,本单元共四课书,分别是《月球上有什么》、《观察月球》、《月相的成因》和《登上月球》,本课作为第二课,是在同学建立了对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观察家探索。
与保守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化笼统为直观,同学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授转变为探究学习,为同学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让同学充沛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迎合了现代教育理念。
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并记录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通过观察汇报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汇报汇报讨论、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完成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通过同学探究的亲历过程,体验到学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对天文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观察后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西向东移动,月球的形状是变化的。
教学难点:月球一个月内的运行规律。
四、教学准备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课件。
五、设计理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局部:1、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对观察月球产生浓厚的兴趣2、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对月球的观察,进行整理观察和记录3、汇报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观察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观察月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特点;2. 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工具;3. 能够描述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地质构造;4. 能够诠释月相变化的原因;5. 能够分析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干系。
二、导学重点:1. 月球的形成和特点;2. 月球的观察方法和工具;3. 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地质构造;4. 月相变化的原因;5. 月球与地球的干系。
三、导学内容:1. 月球的形成和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直径约为3476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形成有几种理论,最广为人知的是大碰撞理论,即地球在形成早期被一个大小类似于火星的天体撞击,撞击产生的碎片聚集形成了月球。
月球的表面呈现出灰色的岩石地貌,没有大气层和液态水存在。
2. 月球的观察方法和工具:观察月球可以通过望遥镜进行,常用的望遥镜有天文望遥镜和卡塔迪望遥镜。
在观察月球时,可以利用月球地图来帮助识别月球表面的地貌特征。
此外,还可以通过太空探测器和卫星对月球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
3. 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地质构造:月球的表面特征包括月海、高地和环形山等,其中月海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平坦表面,而环形山则是由撞击事件形成的圆形凹坑。
月球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月壳、月幔和月核三部分,月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月幔是中间的岩石层,月核是最内部的金属核心。
4.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变化是由月球盘绕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
月球盘绕地球公转一周约为27.3天,同时自转一周也是27.3天,因此月球的一个面始终面向地球,导致我们在不同时间看到的月球表面呈现不同的光亮水平,从而形成月相变化。
5. 月球与地球的干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月球的引力会引起地球的潮汐现象,同时月球也受到地球的引力影响,导致月球的轨道不息发生变化。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干系也体此刻它对地球气候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上。
四、导学任务:1. 查阅资料,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特点;2. 利用望遥镜观察月球,描述月球的表面特征;3. 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绘制月相变化图;4. 探讨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干系,写一份小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成因教案 鄂教版
谈话导入:同学们,月亮不断变化的样子叫什么?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出示课题)6、月相的成因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
1.提出研究问题,学生自主研究。
(学生有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
(1)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在变化?
(2)月球会发光吗?为什么我们看到月球是亮的?
(3)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月球都能被照亮吗?哪部分是亮的?
(4)月球和地球是什么关系?
(5)月相变化是伴随月球的什么变化发生的?
(6)当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月球是什么样子?
(7)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又是什么样子?
(8)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9)看下面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请同学们各自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进行排列。
(10)、个人总结月相的形成原因。
2.小组合作研究解决个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3、教师提问查看学生掌握情况
4、精讲本课要点月相.swf65703_ 23765408198.exe 5、练习巩固
(1)、月相变化是月球的什么在发生变化?
(2)、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观察月球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口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證是变化的,而口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2.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幣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能选择自C擅长的方式(语言、文
字、图衣、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其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愿意和英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対月球的长期观察。
二、教学准备
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最好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
易观察。
)
一、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帅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导入新课
二、制定观察计划
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2.教帅指导:
(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1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
%1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1需要记录什么内容?
%1介绍记录表格:
日
时间月球明亮部分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期
18:
00
19:
00
20:
00
(3)观察活动需耍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
%1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
从晚上18: 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1通过相互合作來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比如四到五个同学--纽.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
%1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上奖章。
三、向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观察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第二课时
1.汇报观察结果
(1)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坚持完成了观察活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吋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
(2)各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集体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同--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不同口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让学生根据自C的经验做岀假设和推测。
3.制定新的观察计划
(1)小纽讨论:怎样观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已有经验,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
(2)教师指导:
%1什么日期开始观察?连续观察多少天?每天定在什么时候观察?(观察日期从农历月初开始到农历月末结束,上半月在傍晚定时进行观察,下半月在清晨定时进行观察。
)
%1天气不好的时候怎样开展观察活动?(天气不好可以观察天气状况,推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并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检验自己的推测。
)
%1怎样坚持完成观察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來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观察,接下来每周山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并II收集数据,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
4.出示班级记录表格,要求每个组的同学轮流完成班机记录。
日期时间月相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的小组
初一
初二
三十
初一
第三课时
1.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分纽汇报不同口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
教师提问:根据观察结果,不同口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2.总结农历一个月内月球运动的规律
(1)展示一个月内不同日期拍摄的月相的照片。
(2)小组讨论下而的问题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
%1照片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
%1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1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
%1两次月圆ZI'可大约相隔多少天?
%1月球是怎样I刑绕地球转动的?
汇报小纽讨论结果,总结月球运动规律。
(对于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学生回答起來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
阅读书上介绍的资料,了解什么叫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观律。
3.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月相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一个月里月相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