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区域农业发展基本原理来举例说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甘肃省蔬菜比较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甘肃省蔬菜比较优势区域差异分析作者:张玉鑫潘新高军王晓巍张俊峰马彦霞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9年第08期摘要: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6类26种蔬菜在14市(州)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蔬菜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市(州)具有各自的优劣势蔬菜种类。
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各市(州)的作物种植结构,实现蔬菜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蔬菜生产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蔬菜;比较优势;区域差异;甘肃省中图分类号:S-03;S63-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08-0017-10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26 kinds of vegetables in 14 cities (states) of Gansu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Gansu Province, and different cities (states) had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egetable 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Gansu Province should adjust the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of each city (prefecture), realize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and specialized producti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vegetable production.Key words:Vegetables;Comparative advantage;Regional difference;Gansu Province甘肃省位于中国大陆部分地理中心,地域辽阔,地形呈狭长状,是中国唯一占有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省区。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t c ol g c lp o e s,de e o e hn o ia r gr s v l pme t o e r c s i f a rc lur lpr du t n fde p p o e sng o g i u t a o c s,c tv to nd uli a i n a i mpr v me t o he o e n f t ma ke s s e , a d f li r t ytm n ul mpl me t to o a d s r t g nd r uc i e n a in f br n t a e y a p od ton
Ana y i fExp r mpa a i e Adv n a e o a a t rz d l sso o tCo r tv a t g fCh r c e ie Ag iu t r lPr du t n H e a o i c rc lu a o c si n n Pr v n e
农业区位论及其现实意义
农业区位论及其现实意义农业区位论是指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农业区位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分别阐述农业区位论的概念、农业区位论与现实生产生活的,以及优势农业区位和非优势农业区位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农业区位论是指对农业用地及其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分析研究。
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农业区位论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有机结合,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次,农业区位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农业区位论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的学科,既有对整体区域的研究,也有对具体地块的分析。
农业区位论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
例如,在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的地区种植粮食作物,而在山地、丘陵地区则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农业区位论也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
例如,在选择居住地时,我们通常会考虑周边的生活设施、交通状况等因素,这与农业区位论中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综合考虑不谋而合。
优势农业区位是指那些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优势条件的农业用地。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交通便捷、市场需求量大等。
优势农业区位对于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优势农业区位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优势农业区位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优势农业区位有利于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非优势农业区位则是指那些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相对较差的农业用地。
这些地区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市场需求量小等。
这些问题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制约农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特色农产品优势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特色农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具备丰富的优势。
本文将从优质土壤、适宜气候、传统技艺、健康环保以及品牌效应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总结。
1. 优质土壤农村地区往往拥有肥沃的土壤,这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优质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使作物生长更加茁壮,品质更佳。
例如,黄土高原拥有优质的黄土,充沛的矿物质和养分为当地的农产品增添了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特色。
2. 适宜气候乡村地区通常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特色农产品能够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茁壮成长。
例如,我国山区多雨水,气温适宜,这对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生长非常有利。
而华南地区则拥有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大大促进了茶叶、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3. 传统技艺农村地区往往有悠久的传统农耕文化,这种传统技艺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种植、养殖等技巧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根据当地环境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方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如四川川菜的独特烹饪技艺,也为该地特色农产品——辣椒、豆瓣酱等打开了市场。
4. 健康环保乡村地区的农产品通常没有使用过多的化肥农药,其生产过程相对健康环保。
这无疑为特色农产品赋予了独特的优势。
现如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加,特色农产品由于天然、绿色的生产过程而备受青睐。
例如,云南普洱茶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以及西藏的绿色牧场产出的有机食材等,都成为了符合健康需求的杰出代表。
5. 品牌效应特色农产品往往以地理标志和品牌效应为支撑,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
品牌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
例如,承德的瓜果、泰安的苹果等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使这些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或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品质优良的原因
二.主观题题型归类1. 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或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品质优良的原因解题思路:①紧扣材料解读信息,找出该地区的区域特征,抓作物习性,从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分析。
②侧重从自然区位条件分析,从光照、昼夜温差、土壤、生长周期、水源、生态环境、病虫害及其他条件(热量、降水、水热组合条件、地形坡度、种植历史、经验)选择性作答。
解题思路构建思维导图:请在下方空白处构建“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或作物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或品质优良的原因”的思维导图:对点练习例题1.藜麦,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近年热销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价格高昂。
藜麦耐寒耐旱,理想生长温度是15~20 ℃,在土壤养分中等,坡度适中,排水良好地区适宜种植。
藜麦优质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玻利维亚西南部是其主要产区。
右图为玻利维亚位置示意图。
(1)分析玻利维亚西南部发展优质藜麦种植的优势条件。
(8分)例题2. (2012大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2分)例题3.五常大米,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五常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
饭粒油亮,香味浓郁,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
(1)分析五常大米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8分)例题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羌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
该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我国面积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不同。
因此,我国在发展农业时一直把"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
各地都根据本土条件灵活实施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实例:
1. 广东稻种多样化。
广东属亚热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丰富。
广东根据土地和气候条件,发展了多种品种的水稻种植,如香米、超级香米等,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2. 黑龙江畜牧业发达。
黑龙江冬季寒冷,夏季较短,这样的气候更适合养殖牛羊等牧畜。
黑龙江根据此条件,重点发展牛羊畜牧业,培育出香牛、大尾绵羊等优良牧畜品种。
3. 新疆水果种植业兴起。
新疆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干热极端,发挥了条件优势,重点发展什菜、桃子、葡萄等多种温室水果种植业,成果显著。
4. 湖南赖以发展的茶业。
湖南气候湿热,土地肥沃,极为适合种植各种茶树。
湖南就因应自身资源,把发展优质茶树和种植茶业提升为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
以上几个实例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发展农业时秉持的"因地制宜"原则,发挥各地特色资源优势,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输出农产品贡献力量。
这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云南有机农业中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云南有机农业中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摘要】本文利用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云南省有机农业中的主要农产品(茶叶、烟叶、水果、蔬菜、猪肉、稻谷)进行比较优势分析,进而提出了云南省在有机农业中应优先发展的农产品种类。
【关键词】云南省有机农业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评价方法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以及化学合成的肥料和添加剂等,并且遵循基本的自然规律、采用现代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以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为基础,选择有机农业中优先发展的农产品,促进生产效率和有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一、云南有机农业中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评价方法1、产量比较优势指数产量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一定区域内粮食作物的产出率,根据该指数的大小来判断这一区域内某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式(1),CAijt=■(1)其中,i为地区;j为某种作物;t为年份,CAijt=t年i地区j种作物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Yijt=t年i地区j种作物的产量,Yit=t年i地区作物的总产量,Yjt=t年全国j种作物的产量,Yt=t年全国作物的总产量。
如果CAijt1,表明i 地区j种作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产量优势,且CAijt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2、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外延角度来反映一个地区农产品生产规模,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越大,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大,计算公式为式(2),PCijt=■ (2)其中,i为地区;j为某种作物;t为年份,PCijt=t年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ijt=t年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Sit=t年i地区粮食作物的总播种面积,Sjt=t年全国j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St=t年全国粮食作物的总播种面积。
如果PCijt1,表明i地区j种作物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且PCijt值越大,规模优势越明显,专业化程度越高。
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子
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子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时,由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技术的不同,会出现相对优势,从而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原理被广泛运用,对于个体、企业甚至国家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以更好地理解比较优势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的例子。
假设国家A擅长生产大米,而国家B擅长生产小麦。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A应该专注于生产大米,因为它在大米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而国家B则应该专注于生产小麦。
这样,两国可以通过互相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企业内部的比较优势的例子。
假设某家公司有两个部门,分别是A部门和B部门。
A部门擅长开发软件,而B部门擅长制造硬件。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公司应该让A部门专注于软件开发,而让B部门专注于硬件制造。
这样,公司可以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优势,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再来看一个个体在职业选择上的比较优势的例子。
假设某个人擅长编程,同时也擅长绘画。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这个人应该选择专注于编程,因为他在这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而如果他选择了绘画,虽然也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相对来说他的优势并不突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行业之间的比较优势的例子。
假设某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较弱。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这个国家应该在农业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比较优势原理的应用。
无论是在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个人职业选择还是国家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原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互利互惠的局面。
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优势互补
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优势互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优势互补正逐渐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优势互补,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农村传统农业的优势传统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民依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
首先,传统农业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广阔,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其次,传统农业经验丰富,农民凭借长期的耕种经验和地方特色,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
再次,传统农业还能保留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味,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二、现代农业的优势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首先,现代农业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现代农业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能够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再次,现代农业能够带动农村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差异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差异。
传统农业多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生产流程和种植方式受限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
而现代农业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注重科技和管理的应用,并通过品牌营销和电商渠道开拓市场。
四、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互补性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虽然在生产方式和市场推广方面存在差异,但彼此也具有互补性。
传统农业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
同时,传统农业也能提供土地资源和农产品供应,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在市场开发方面,传统农业的特色产品和农村旅游资源可以成为现代农业的一种差异化竞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游客。
五、优势互补在实际中的案例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优势互补发展模式。
发展特色农业的依据
2发展特色农业的依据2.1理论依据尽管经济学说史上没有对特色农业作过专门探讨,但论述其相关问题的思想仍不鲜见,这些思想为特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1.1理论依据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区际分工的重要基础,该理论给参与国际贸易各国的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这些理论包括:(l)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他认为,侮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各国按照各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能使其生产要素从低效率产业流入高效率产业,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其绝对优势产业的发展。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相对差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就会具有比较优势,这样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会发生。
所以,他主张各国应按比较成本(或相对成本)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其优势产业的发展。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察赋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察赋论的基本观点,他的学生俄林接受并发展了这些观点,在其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要素享赋论。
该理论分析了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俄林认为,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十各国生产要素察赋差异。
因此,各国应按要素票赋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即专业化生产本国拥有优势生产要素的商品,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
(4)新技术贸易论。
由美国波斯纳(M·Posner)等率先提出。
该理论强调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形成国际贸易格局和产品比较优势中所起的作用。
波斯纳认为,各国的技术进展情况很不一致,当技术领先的国家发明出一种新产品,且尚未被其他国家所仿制时,就会产生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该产品自然具有出口优势。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近年来,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山东省拥有较为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山东省耕地总面积较大,其中可耕地面积较大,相对于其他省份能够提供更多的农田用地。
山东省水资源丰富,有诸多河流和湖泊,为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得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山东省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山东省位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温度适宜,雨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山东省冬季寒冷,寒露期较长,这有利于农作物的休眠和寄生虫的消灭,减少了农业病虫害的发生。
山东省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农业技术手段得到充分运用。
近年来,山东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通过引进新的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和新的农机装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山东省还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和农业推广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山东省拥有较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山东省拥有较为发达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机具配套设施,包括农田平整化、农田排水和农田灌溉设施等方面的改善。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保障。
山东省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方面。
这些优势的存在,为山东省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与竞争优势
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与竞争优势农业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前,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的重视和推动力度,我国农业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与竞争优势。
一、丰富的农业资源基础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势资源基础。
土地资源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拥有较大的耕地面积,使得农作物的种植条件得以保障。
同时,我国地势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也各异,这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多样性选择。
此外,我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系,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二、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庞大而丰富,农村人口众多,这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农村劳动力的丰富还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这对农业生产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蕴藏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中国是农产品大国,拥有大量的农产品资源。
优质的农产品是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我国以稻谷、小麦、棉花、豆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为主,其中不乏世界上一流品种。
这些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需求,也为出口创汇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农业科技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
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为农业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农业科技进步,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品质,也解决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农业科技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此外,农业科技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五、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举例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
举例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各国或个体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方式,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比较优势原理,各国或个体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比较优势原理的具体应用。
1. 农业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假设国家A的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制造业生产效率,而国家B的制造业生产效率高于农业生产效率。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A应该专注于农业生产,国家B应该专注于制造业生产。
这样,两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2. 石油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假设国家C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国家D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C应该专注于石油生产,国家D应该专注于农产品生产。
这样,两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3. 高科技产品与传统产品的比较优势假设国家E拥有先进的科技和技术,可以高效地生产高科技产品,而国家F拥有传统产品的生产技能和资源。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E应该专注于高科技产品生产,国家F应该专注于传统产品生产。
这样,两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4. 纺织品与机械设备的比较优势假设国家G的纺织品生产效率高于机械设备生产效率,而国家H的机械设备生产效率高于纺织品生产效率。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G应该专注于纺织品生产,国家H应该专注于机械设备生产。
这样,两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5.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假设国家I的服务业生产效率高于制造业生产效率,而国家J的制造业生产效率高于服务业生产效率。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I应该专注于服务业生产,国家J应该专注于制造业生产。
这样,两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6. 农产品与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假设国家K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国家L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专题——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典型例题一:(26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洮南市有“辣椒之乡”的美誉,所产辣椒品质优良,种植面积达 20 多万亩,其产业辐射到周边12 个县市区,并建有辣椒交易市场。
韩国人有食泡菜、辣酱的习惯,洮南市有其最喜欢的辣椒品种,韩国辣椒进口量的 80%以上来自洮南。
上图示意洮南辣椒产业生产、管理、加工流程,下图示意洮南地理位置。
(1) 分析洮南辣椒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
(2) 分析洮南辣椒能够占领韩国市场的原因。
(3) 说明洮南种植辣椒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乐都沙果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因产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且果实储存后肉质疏沙,故而得名“乐都沙果”,其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乐都沙果主要分布在乐都区境内海拔1850米-2000米之间的河湟谷地。
果树有隔两年结果的习性,易落果。
乐都沙果远销到西宁、兰州、新疆、宁夏等西北地区。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总面积3050平方千米,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区。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但沙果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1)分析乐都沙果果实色泽鲜艳、风味独特的自然原因。
(2)乐都沙果在我国东部城市中很少销售,分析其原因。
(3)简析乐都沙果加工企业舰模较小且数量少的原因。
(4)乐都区是否应该扩大乐都沙果种植面积?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蒙自市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
近年来谊市种植的早熟葡萄品种第一茬在每年5、6月份上市,而通过盖棚、摘心、促花等措施改变了露天葡萄一年一收的现状,实现了第二茬上市,上市时间在11月份到次年1月份。
第二茬葡萄产量比第一茬略低.但甜度较高,经济效益是第一茬的3倍左右。
进入11月份,该地的葡萄主要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快递企业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后运往全国各地。
下图示意蒙自市所在位置。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概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发展的重点也逐渐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文背景等因素,制定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特色,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讨论,包括农业资源禀赋、农业产业布局、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二、农业资源禀赋我国广袤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地理环境赋予了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点,科学利用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
1. 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广阔丰富,但各地土壤类型、肥力和耕作条件存在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和保护。
2.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水资源方面的禀赋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气候条件我国气候条件多样,从南方的亚热带到北方的寒温带,每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适宜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需要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实现最佳的农业生产。
三、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要根据资源禀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
农业产业布局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方面,要实现农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1. 农产品生产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进行高效、高质量的农产品生产。
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延长保鲜期的重要环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的作用,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类精深加工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的整合利用
农业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的整合利用农业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地区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各异,产业优势也会有所不同。
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农业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一、了解农业资源禀赋首先,必须对农业资源禀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包括土地、气候、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资源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规划和发展。
二、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比如在气候适宜的地区可以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业,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提高产业效益。
三、加强科技支持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加强科技支持,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竞争力。
比如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拓展产业链。
四、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注重培养农业专业人才,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只有有了高素质的团队,才能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拓宽销售渠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
要拓宽销售渠道,开拓新的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可以更好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增加收入。
六、加强产业合作通过产业合作,可以整合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产业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形成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
七、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是一种资源密集型产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要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保护好土地、水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八、加强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九、拓展产业链条在整合利用农业资源禀赋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业类型和产品种类,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地理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产地和区位优势)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单、不断迁移)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密。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相同,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迁移农业的耕作十分粗放。
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
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止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袭击和冲刷。
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相同,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交错,避免了储存粮食的困难。
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长。
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收,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焚烧植被留下的灰分营养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
各地特色农业
各地特色农业第一篇:各地特色农业一、我国各地特色农业区位条件①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灌溉(绿洲)农业区位分析区位自然优势:光照丰富;热量充足,温差大;其次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
自然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冬季寒潮和暴风雪。
②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分析自然因素: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开发较晚,人口密集较小。
不足: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合春小麦,而不适合冬小麦生长);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影响等。
③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优势在于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制约因素主要是旱涝、盐碱、风沙;人多地少;冬季寒潮。
④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丰富;河流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们喜食大米。
不足:人多地少;多丘陵山地,水土流失严重(红漠化);红壤土层薄,贫瘠,需改良;台风、暴雨、洪涝;春季低温。
⑤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夏季降水多些,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鼠灾、蝗灾。
⑥上海市郊区农业区位分析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利于集约化生产。
⑦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品质好;其次河谷地带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土壤相对肥沃。
制约因素主要是海拔高,地温低,热量不足,土壤发育不良。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中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是全世界最少的国家之一。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应该是处于劣势,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应该主要以进口为主。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出口233.9亿美元,进口280.3亿美元,均实现连续五年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
那么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哪里?1.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是从某一方面来考虑的,而应该把各种生产与要素综合起来全面考虑。
比如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如果从人均可耕地面积的角度考虑,中国处于劣势,但是,如果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处于绝对优势。
根据H—O模型,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我国当前的农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以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农产品,这类农产品主要由畜牧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加工食品等;二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即以土地为基础的大宗农产品,主要是指粮食、棉花、油料、醣类等。
我国人口众多的资源禀赋决定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棉等由于成本的上升,比较优势已经消失。
2.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依然存在(1)禀赋优势。
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其对外经贸活动的内容和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供给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据统计,中国劳动力资源分别是美国、欧洲、日本的5倍、4倍和13倍;而劳动力人均土地的拥有量美国、欧洲分别是中国的14倍和5倍,劳动力人均资本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52倍、65倍128倍。
然而需要注意的一个情况是,发达国家的果树生产和畜牧生产已经广泛采用了资本密集型技术,这种资本替代劳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过高造成的竞争劣势,而且便于质量监控,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食物产品。
七较优势理论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运斥——以贵州省为例
Ab t a tt e r f c mp rt e a na e a a i o tn c n mi r d te r o h r go a n u t a sr c : o y o o a ai dv tg s n mp r t e o o c a e h o y t t e e in l i d sr l h v a a t i s u tr a n i o tn nl e c ,r go a c n mi e e o me t s o l lo fl w h e eo me t s a e y t cu e h s a mp ra t i f n e e in l e o o c r u d v lp n h u d a s ol t e d v lp n t t g o r o c mp r t e d a tg , g v f l l y o h r go b t e t e f o aa i a v n a e i e u l a t t e e in ewe n h me e s f h e d w n sr cu e t v p mb r o t e n o me t t t r , o u a h e e h o e al e e o c n mi c iv t e v rl l v l f e o o c s aai g T i e r u d f e eo i g h we tr r go wi t e E c lt . h s n n w o n o d v lp n t e se n e in t h h
第 3 8卷 第 1期 ・ 术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区域农业发展基本原理来举例说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1.梯度推进理论。
不同经济带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一定的经济水平下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农业也是如此。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先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原来的优势产业会沿着经济梯度向邻近的经济带转移或更下一经济带转移。
如历史上从河南、山东兴起的烤烟栽培产业向云南、贵州转移;江苏、浙江、广东的桑蚕丝绸产业向四川、广西、贵州转移;福建、广东的甘蔗优势向广西、云南、四川转移;烟台、熊岳的苹果向和河南西部、陕西转移;华北、长江中下游棉区向新疆转移。
2.跨越式发展理论。
经济落后的地区在某些产业部门中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工业领域这种例子很多,农业领域也可在一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如陕西杨陵农科教中心和杨陵农业高新示范区在全国是领先的;新疆的棉花产业、番茄产业;内蒙古的乳制品产业;云贵的烟草产业等在国内都是排在前列的。
3.增长极理论。
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极一样,能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
不仅可以通过区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加快磁场极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能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缪尔达认为这是一种“回波效应——扩散效应”。
1.自然资源优势导向阶段。
本阶段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农业生产力不发达,农业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人类干预农业的手段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的投入为主,因而自然资源优势与劣势,成为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
形成在与优势自然资源相适应的该农业区的优势产业,如江南的鱼米之乡、华南的甘蔗之乡、珠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区的蚕桑之乡、海南的热作之乡。
2.区位优势导向阶段。
区位优势导向是农业生产商品化的产物,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于城市人民生活和为轻工业提供原材料,建立起了城乡交换关系。
德国的杜能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理论,假设只有一个中心城市,运输工具是马车,运力昂贵,认为通过农业合理布局、节约运费,能使利润增加。
农业布局围绕城市第一圈的是自由农作圈,以蔬菜、牛奶、鲜花等鲜活产品为主;依次为林业圈;轮作农业圈,以土豆、燕麦、苜蓿、黑麦、野豌豆为主,黑麦六年轮作为主;谷物农作圈,休闲地比重较大;三圃农作圈,休闲地占1/3;畜牧圈,六圈以外为荒地。
我国的区位优势导向首先表现为城郊农业的兴起,沿交通线农业结构调整,边远农区广大农业区域腹地出现的专业化分区,如棉区、烟区、糖区、油区、商品林地区、经济林区等。
3.农业区域规模化优势导向阶段。
它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随着农业机械化准备水平不断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快速通达能力的提高,运输成本下降使其在成本中的份额降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利润,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优势导向,它有利于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和覆盖能力。
如我国福建漳州的天宝香蕉、山东寿光县的蔬菜、海南、湛江的早菜,各地正在兴起的商品基地建设就是这种类型。
4.农业区域产业一体化优势导向阶段。
经济部门存在着投入—产出关系链,在一个经济地域系统中,向某部门或产业投资,都会通过投入——产出链使其它相关产业成倍增长,从而产生区域乘数效益。
在区域乘数效益机制作用下,向区域专业化部门的投资,将会使其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的市场规模随之拓宽,同时带动配套协作部门和基础部门产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
如在西部大开发中,贵州在西电东送中获益的县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如纳雍县已完成火电一厂建设,在纳雍二厂建设成功后,县财政将获得5亿元的收入,同时带动煤、交通服务业、副食品也、商业的发展。
农业领域也是需要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后才能显示出导向优势。
河北安平县,一个不到30万人口的县,选择了生猪和渔网两项产业,年出栏生猪达到80万头,由京安公司为龙头,把产品销往北京、广东、港澳地区。
英国的樱桃谷鸭饲养有限公司从繁育、孵化、商品鸭生产、屠宰、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生产全国3/4的商品鸭。
北京的养鸡专业化使北京的鸡蛋卖向全国,在贵州市场上的北京鸡蛋数量不少。
广东顺德市北皓镇投资5000万元兴建现代化畜产品加工厂,年加工鸡500万只,水产品1万吨,促进全镇年产肉鸡700万只,水产品1.06万吨。
畜牧年产值达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