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区域经济发展练习题B卷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病虫害少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上市较迟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全省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
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以下两题。
2020年地理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考试测试卷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上世纪1~11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以下四题。
1.“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 . 土地盐碱化 B . 物种骤减C . 酸雨加重D . 沙尘暴增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该地形区原始土壤的特点是( ) A . 矿物质含量低 B . 有机质含量高C . 土质疏松D . 酸性较强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8.3.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 .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 . 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C .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D . 清洁优美的环境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4.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读“俄罗斯农业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5.图中乙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A.水源B.土壤C.热量D.地形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6.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以下两题。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法精练含解析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河南焦作定位考试]据考证,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云贵高原一带,其中有“高原古茶树之乡”美誉的久安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境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茶树在54 000丛以上,树龄均在600年以上。
种植于贵州的茶树品质优良,70%集中在24°N—27°N、海拔800—2 000米的高原地带,但长久以来贵州茶叶却籍籍无名,仅在当地销售,市场占有率偏低。
据此完成1—3题。
1.贵州出好茶的主要原因有()①昼夜温差较小②纬度低,热量充足③光照较强④水和空气洁净⑤病虫害少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
相对于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等知名茶叶而言,贵州茶叶市场占有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
多山地地形,交通不便B.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远C.劳动力、地价成本高D。
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3。
促进贵州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
不断扩大茶树种植规模B。
改进加工技艺,增加附加值C.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D.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优质树种[2020江西临川二中测试]B/N 比指区域某行业基本部分(对外服务的量)与非基本部分(满足本区域居民的量)的比值。
其值越大,区域的基本经济部分比重越大,该行业专业化水平越高。
下表示意2005年、2015年京津冀部分行业B/N 比.据此完成4-5题。
行业 2005年 2015年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建筑业等)0。
08 0。
12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金融等)0.49 1.01生活性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房地产、娱乐等)0.70 0.65公共服务业(水利、环境、教育、社保、公共管理等)0.10 0.214。
表中数据能反映出京津冀( )A.工业的专业化程度最低B。
生活性服务业对外服务的总量在下降C.GDP主要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D。
生产性服务业B/N比增幅最大5。
关于京津冀工业B/N比较小的分析正确的是()A。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配套课时作业: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B)(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2000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使用。
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
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充足的光照B.丰沛的降水C.肥沃的土壤D.广阔的平原2.人们喜爱选购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①有赖于公众的认识和积极参与②提高消费水平③实施清洁生产④加强国际协作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A.巨大的市场需求B.国家政策和措施C.便利的交通运输D.农业科学技术4.N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肥沃的黑土B.丰富的水源C.充足的光照条件D.平坦辽阔的地形5.图中M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地形D.热量《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6~8题。
6.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以下各地区与其优势农产品对应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水稻、甘蔗、出口水产品8.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09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区域经济发展B 区域经济关系C 区际经济差异D 企业内部管理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A 自然资源B 地理位置C 人口数量D 企业品牌形象3、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积累C 劳动力增加D 以上都是4、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效益原则B 生态效益原则C 社会效益原则D 随机布局原则5、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不包括()A 增长极模式B 点轴开发模式C 网络开发模式D 均衡发展模式6、区域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市场需求C 技术水平D 以上都是7、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贸易产生的原因()A 区域差异B 比较优势C 规模经济D 政策限制8、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不包括()A 行业合作B 区域合作组织C 企业间合作D 家庭间合作9、经济区的类型不包括()A 综合经济区B 部门经济区C 特殊经济区D 个人经济区10、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A 产业规划B 城镇规划C 基础设施规划D 土地利用规划11、区域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B 缩小区域差距C 保护环境D 增加企业利润1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A 全局性B 长远性C 稳定性D 短期性13、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是()A 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相互作用影响产业集聚B 自然资源决定产业布局C 政府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D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发展14、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不包括()A 企业B 政府C 科研机构D 竞争对手15、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差异性原则D 持续性原则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学科。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3、产业集聚一定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师职称考试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考试 选择题 60题
1. 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国民生产总值B.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C. 增加就业机会D.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2.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土地利用规划B. 交通规划C. 环境保护规划D. 以上都是3. 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B. 政策差异C. 人力资源差异D. 以上都是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有哪些?A. 资源驱动型B. 创新驱动型C. 投资驱动型D. 以上都是5.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工具是什么?A. 政策法规B. 经济模型C. 数据分析D. 以上都是6.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A. 投资B. 技术进步C. 市场需求D. 以上都是7.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促进经济增长B.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C. 保护环境D. 以上都是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短缺B. 环境污染C. 人口老龄化D. 以上都是9.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步骤是什么?A. 需求分析B. 目标设定C. 策略制定D. 以上都是1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政府投资B. 私人投资C. 国际贸易D. 以上都是11.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哪些?A. 政府B. 企业C. 社会组织D. 以上都是1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什么?A. GDP增长率B. 就业率C. 居民收入水平D. 以上都是13.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综合分析D. 以上都是1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A. 产业升级B. 区域合作C. 创新驱动D. 以上都是15.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配置不均B. 政策执行不力C. 市场需求变化D. 以上都是16.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机遇是什么?A. 新技术应用B. 国际合作C. 市场需求增长D. 以上都是17.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 提高经济效率C. 保护生态环境D. 以上都是1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策限制C. 市场限制D. 以上都是19.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工具是什么?A. 政策法规B. 经济模型C. 数据分析D. 以上都是2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政府投资B. 私人投资C. 国际贸易D. 以上都是21.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哪些?A. 政府B. 企业C. 社会组织D. 以上都是2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什么?A. GDP增长率B. 就业率C. 居民收入水平D. 以上都是23.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综合分析D. 以上都是2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A. 产业升级B. 区域合作C. 创新驱动D. 以上都是25.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配置不均B. 政策执行不力C. 市场需求变化D. 以上都是26.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机遇是什么?A. 新技术应用B. 国际合作C. 市场需求增长D. 以上都是27.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 提高经济效率C. 保护生态环境D. 以上都是2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策限制C. 市场限制D. 以上都是29.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工具是什么?A. 政策法规B. 经济模型C. 数据分析D. 以上都是3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政府投资B. 私人投资C. 国际贸易D. 以上都是31.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哪些?A. 政府B. 企业C. 社会组织D. 以上都是3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什么?A. GDP增长率B. 就业率C. 居民收入水平D. 以上都是33.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综合分析D. 以上都是3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A. 产业升级B. 区域合作C. 创新驱动D. 以上都是35.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配置不均B. 政策执行不力C. 市场需求变化D. 以上都是36.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机遇是什么?A. 新技术应用B. 国际合作C. 市场需求增长D. 以上都是37.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 提高经济效率C. 保护生态环境D. 以上都是3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策限制C. 市场限制D. 以上都是39.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工具是什么?A. 政策法规B. 经济模型C. 数据分析D. 以上都是4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政府投资B. 私人投资C. 国际贸易D. 以上都是41.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哪些?A. 政府B. 企业C. 社会组织D. 以上都是4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什么?A. GDP增长率B. 就业率C. 居民收入水平D. 以上都是43.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综合分析D. 以上都是4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A. 产业升级B. 区域合作C. 创新驱动D. 以上都是45.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配置不均B. 政策执行不力C. 市场需求变化D. 以上都是46.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机遇是什么?A. 新技术应用B. 国际合作C. 市场需求增长D. 以上都是47.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 提高经济效率C. 保护生态环境D. 以上都是4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策限制C. 市场限制D. 以上都是49.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工具是什么?A. 政策法规B. 经济模型C. 数据分析D. 以上都是5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政府投资B. 私人投资C. 国际贸易D. 以上都是51.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哪些?A. 政府B. 企业C. 社会组织D. 以上都是5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什么?A. GDP增长率B. 就业率C. 居民收入水平D. 以上都是53.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综合分析D. 以上都是5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A. 产业升级B. 区域合作C. 创新驱动D. 以上都是55.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配置不均B. 政策执行不力C. 市场需求变化D. 以上都是56.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机遇是什么?A. 新技术应用B. 国际合作C. 市场需求增长D. 以上都是57.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 提高经济效率C. 保护生态环境D. 以上都是58.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策限制C. 市场限制D. 以上都是59. 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工具是什么?A. 政策法规B. 经济模型C. 数据分析D. 以上都是6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A. 政府投资B. 私人投资C. 国际贸易D. 以上都是1. B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41. D42. D43. D44. D45. D46. D47. D48. D49. D51. D52. D53. D54. D55. D56. D57. D58. D59. D60. D。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 B。
企业 C.个人 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A.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
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 C。
证券 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电大2024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一_00028
2024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一_0002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外在的B. 内在的C. 引进的D. 独创的2. ()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美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3. ()在20世纪60年头提出了“干中学”理论。
A. 阿罗B. 舒尔茨C. 杜能D. 韦伯4.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克里斯塔勒5.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A. 物产B. 物力C. 资源D. 技术6.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A. 独立性B. 学问性C. 综合性D. 应用性7.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A. 好用性B. 学问性C. 应用性D. 综合性8.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A. 条件B. 制度C. 政治D. 经济9.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 好用性B. 应用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10. ()是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A. 社会学B. 区域经济学C. 政治学D. 经济学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缘由。
A. 储蓄B. 工资C. 资本积累D. 通货膨胀E.技术2.连锁效应包括:()。
A. 前向关联效应B. 后向关联效应C. 旁侧关联效应D. 中间关联效应E. 后进关联效应3.区域经济发展包括()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
A. 经济增长B. 结构升级C. 技术创新D. 社会进步E.人民福利提高4.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
A. 区域发展理论B. 区域关系理论C. 区域空间理论D. 区域政策理论E. 区域贸易理论5.德国学者()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考核试卷
1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A.科技投入
B.人才集聚
C.产业结构
D.自然资源
15.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没有影响
B.人口迁移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C.人口迁移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D.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
A.成都
B.武汉
C.重庆
D.西安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____的合理配置。
2.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____是成员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3.区域经济发展中,____是衡量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D.国际竞争
6.以下哪些措施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B.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C.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D.加强环境保护
7.以下哪些城市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A.沈阳
B.大连
C.长春
D.哈尔滨)
8.以下哪些属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A.人口市民化
B.城市群协同发展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2.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A.产业多元化
B.增强企业竞争力
C.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D.扩大内需
13.以下哪些是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任务?()
A.明确发展目标
B.制定政策措施
C.优化产业布局
D.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14.以下哪些因素影响区域间的产业转移?()
A.劳动力成本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2.√ 3.× 4.× 5.×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B.区位理论C.均衡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C. 集聚效应D.旁侧关联效应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工业化后期阶段D.后工业化社会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考核试卷
19.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的是()
A.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D.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20.以下哪个措施不利于农村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
A.加强科技创新
B.提高农民素质
C.优化产业结构
D.限制农村人口流动
()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乡村旅游会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
7.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
8.提高农村人口密度是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9.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主要途径。()
10.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
8.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_______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
9.加强农村区域经济的_______和_______,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
10.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应注重_______,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A.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区域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区域与区域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区域发展的核心目标是:A. 经济增长B. 环境改善C. 社会稳定D.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平衡2. 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克思B. 韦伯C. 施瓦茨D. 佩鲁3. 区域发展中,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效益最大化C. 资源优化配置D. 社会公平4.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地理位置B. 资源分布C. 政策导向D. 人口数量5. 区域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区域内部经济交流B. 减少区域间的经济差异C. 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6. 区域发展中,经济增长通常与_______成正比。
7. 区域发展模式中,_______模式强调了资源的集中和规模经济。
8. 区域发展政策中,_______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9. 区域发展中的“核心-边缘”结构是由_______提出的。
10. 区域一体化发展中,_______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
三、简答题11. 简述区域发展中的“点-轴”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12. 阐述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13. 描述区域一体化对区域经济的潜在影响。
四、论述题14. 论述区域发展战略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5. 分析区域发展中,政策制定者如何利用区域比较优势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五、案例分析题16. 假设你是一个区域发展规划师,你负责一个多山的内陆区域。
请分析该区域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六、计算题17. 假设一个区域的GDP增长率为5%,人口增长率为1.5%,请计算该区域的人均GDP增长率。
七、综合应用题18. 某区域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经济发展,请你提出一个综合应用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等。
请注意,以上练习题仅为示例,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 (2)
10.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A??)。?
A.监理责任??????
B.违约责任???????
C.赔偿责任???????
D.技术责任?
11.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D??)。?
正确
错误
5、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两方面支持:一个是体制和机制的保证,另一个是资金上的支撑。
正确
错误
6、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产业结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产、二产、一产。
正确
错误
7、四大功能区以行政区划为依托,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相结合。
正确
错误
8、城市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试卷
只选错的
1、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协调。
正确
错误
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核心。
正确
错误
3、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抓好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其主要依靠的手段是市场调节机制。
正确
错误
4、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都非常重要。
两个方针
两个大局
改革开放
发展生产力
18、西部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市场及各方面情况,大力发展具有( )的产业与产品。
区域特色
绿色无污染
高产性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 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2024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18
2024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B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A. 政治B. 经济C. 科学D. 生活满分:3 分2. (D)探讨了在人口分布不匀称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D. 艾萨德满分:3 分3.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A )比重明显偏高。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满分:3 分4.经济区是(C )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国家B. 企业C. 政府D. 团体满分:3 分5.(D )是发达国家中修建铁路最晚的国家,但却是铁路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满分:3 分6.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了(A)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满分:3 分7.(B)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满分:3 分8.(C)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 水力B. 石油C. 电力D. 煤炭满分:3 分9.(C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D. 艾萨德满分:3 分10.(A)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电网B. 通信网络C. 水利D. 交通运输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我国(ABC)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人口重心B.经济重心C.工业重心D.农业重心E.文化重心满分:3 分2.基础设施包括(ABCDE )。
A. 交通B. 电力C. 供水D. 通讯E. 运输满分:3 分3. 我们依据人均GDP标准的大小将全国分为(ABC )三类地区。
A. 核心区B. 外围区C. 过渡区D. 经济区E. 贫困区满分:3 分4.邹家华提出的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包括(ABCDE )。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考核试卷
6.生态旅游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旅游形式。()
7.低碳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能效提高。()
8.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__________作用。()
9.生态农业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基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A.经济欠发达地区
B.经济发达地区
C.生态良好地区
D.城市中心
11.下列哪项技术属于清洁能源技术?()
A.煤炭发电
B.核能
C.风能
D.油页岩
12.以下哪个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A.高速公路
B.地铁
C.城市绿化
D.河流整治
13.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A.加强生态保护教育
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措施不符合生态保护原则?()
A.严格限制开发自然保护区
B.防治大气污染
C.修复土壤污染
D.增加城市交通拥堵
13.以下哪些行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A.环保产业
B.新能源产业
C.生态农业
D.高能耗产业
14.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A.加强生态保护教育
B.开展绿色宣传活动
C.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D.忽视生态环境问题
15.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考核试卷
2.描述成人教育在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论述成人教育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优化成人教育资源分配。
4.分析当前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学历认证问题
D.所有以上选项
4.成人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体现在()
A.培养高技能人才
B.促进产业升级
C.提高城市竞争力
D.降低区域间发展差距
5.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成人教育的参与率?()
A.工作时间安排
B.家庭责任
C.教育费用
D.社会认知
6.成人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有()
A.增强就业能力
()
7.在成人教育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因素。
()()()
8.成人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提升公民的______和______。
()()
9.成人教育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企业适应______变化,提高______。
()()
10.成人教育的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在______、______等地区。
2.成人教育能够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和拓宽职业领域。例如,通过职业培训,员工掌握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职业发展。
3.成人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经济融合。
4.面临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对策包括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强化市场导向和提升教育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发展知识大纲第一课时一、区域农业发展概况1.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
2.区域农业发展的目标: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北部为我国纬度最高地区,东部为我国经度最东地区(135°E多)。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的地区,南面为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政治地缘位置: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明显的边贸优势。
2.气候条件图示东北地区位置与气候的内在联系3.地形和土壤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对东北地区地形和土壤的高度概括。
具体而言: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系呈马蹄形环绕在广阔的东北大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在平原上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
4.社会、经济条件图示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三、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五、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四大条件表解: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第一阶段(1979~1990年):产业转移初期,珠三角地区工业附加值低。
(2)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区域经济发展B题一、选择题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①黄土高原②云贵高原③江南丘陵④华北平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B 2.C沂蒙山区某乡镇10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据表中内容回答3~4题。
苹果、大棚樱桃等水果种植,搞多种经营3.()A.自然条件的改变B.农业产业结构调整C.劳动力素质的提高D.综合治理了社会环境4.该乡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A.交通便利B.原材料丰富C.技术水平高D.接近消费市场答案 3.B 4.B竹子作为一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再生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在家庭装修中使用竹地板正成为一种时尚。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著名的竹地板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A.适宜竹子生长,原料丰富B.人们喜爱竹地板,市场需求量大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D.交通运输便利,运输成本低6.南方地区发展竹地板生产企业的积极意义是()①利于生态环境建设②缓解森林资源紧张的状况③促进生物多样性利用向单一性利用转化④促进竹产品的系列开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5.A 6.D中卫市位于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老百姓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糖分大、品质好的“压沙西瓜”,其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他西瓜。
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老百姓在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西瓜,沙砾石最主要的作用是()A.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B.增加了水分的蒸发量C.加大了瓜地的昼夜温差D.增加了该地区的降水量8.本地区要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适合发展图中的()A.甲类企业B.乙类企业C.丙类企业D.丁类企业答案 7.C 8.B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图”,回答9~10题。
9.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A.居民的生产习惯差异B.国家政策的差异C.地形的差异D.气候条件的差异10.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一样导致降水量不一样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一样C.海拔高度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一样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一样答案 9.D 10.C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下图(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完成11~12题。
11.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12.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答案 11.B 12.C下图是“2008年江苏省人均乡镇工业总产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江苏省人均乡镇工业总产值叙述正确的是()①乡镇工业的不均衡发展是全省区域经济水平差异大的重要原因②苏北乡镇工业以技术指向型为主③乡镇工业的发展水平大致是苏南高于苏北④南京人均乡镇工业总产值超过苏锡常地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苏南乡镇工业发达的原因有()①对外开放意识强②生产技术力量雄厚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劳动力工资低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3.C 14.A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构成。
“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A.矿产资源欠缺B.地形起伏C.处在干旱区D.海运便利16.下列关于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B.三个都市圈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区内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答案 15.D 16.A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
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市市长多次举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共商协调发展大计。
材料二东部沿海区域图(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事物的名称:经济区:A ;B ;C 。
海峡:D 。
(2)为了加快E岛的经济发展,我国已于1988年设立其为最大的。
2003年1月7日,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E岛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
根据E岛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它应该大力发展哪些特色产业?(3)20世纪80年代以来,C经济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D.宏观经济布局(4)结合材料一、二,试分析上海逐步成为江浙沪城市带中心的优越条件是什么?(5)在中央关于区域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致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包含粤、桂、湘、赣、闽、琼、川、滇、黔9省区加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
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腹地正在不断地向内地延伸。
区域合作可以使香港和澳门避免变成一个经济孤岛。
试分析区域合作可以使香港和澳门避免变成一个经济孤岛的原因。
答案(1)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闽江三角地带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琼州海峡(2)经济特区粤海应积极发展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3)D(4)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水陆空交通便利;③工业基础牢固;④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⑤技术力量雄厚;⑥商品贸易繁荣,上海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的广阔腹地。
(上海附近的闽、赣、皖、鲁、苏、浙等省以及长江沿岸和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既是上海的原料供应地,又是上海的消费市场。
)(5)区域合作可以使港澳从内地获得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而港澳可以对内地进行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使港澳避免成为经济孤岛。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种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材料二我国两农业生产区域图(1)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优势产区在甲、乙两区域符合条件的是,试说明原因。
(2)甲区域的耕作土壤是,该区域农业低产田面积较大,请分析农田低产田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3)近年来,乙地区由于土地的超载使用,土壤的肥力呈下降的趋势。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保护?(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5)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年均递增14%,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国,简述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利条件。
答案(1)乙自然条件较好,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产业化基础强,商品量大,区位优势明显。
(2)水稻土原因:红壤广布,土壤贫瘠;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
措施:改良土壤(红壤);合理开发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
(3)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对土壤进行培肥,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加强对土地的养护,实施轮作和倒茬。
(其他措施只要合理即可)(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5)①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②市场区位优势,亚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