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三地理考前大题精炼:区域经济发展(附解析)

2019年高三地理考前大题精炼:区域经济发展(附解析)

2019年高三地理考前大题精炼:区域经济发展(附解析)1.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试分别指出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这里的土地资源条件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试说明东北平原土地资源的优势。

(3)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1)从图中地形、位置判断,甲地位于内蒙古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丙地位于东北平原,黑土广布,适合发展耕作业。

(2)东北平原土地资源的优势可以从面积、地形、土壤、人均耕地等方面分析:东北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大;地形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地广人稀,耕地连片利于机械化生产。

(3)东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夏季高温,有利于作物生长;冬季温度低,病虫害少;冬季积雪不易融化,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冬季漫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不利影响:热量不足,生长期较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多发雪灾和冻害,威胁牲畜越冬。

【答案】(1)甲:畜牧业乙:林业丙:种植业(2)耕地面积多;土壤肥沃;耕地连片利于机械化生产。

(3)有利:夏季高温,有利于作物生长;冬季温度低,病虫害少;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冬季漫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不利: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多发雪灾和冻害,威胁牲畜越冬。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M地位于黄河上游,其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是、。

(2)若甲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

(3)左图中的N为西电东送北线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对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4)从产业定位来看,右图中河北省的产业发展优势是。

(5)北京与天津向河北省扩散产业和技术,对河北省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示意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解析】(1)水电站的区位应从以下方面考虑:①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②地势落差大;③地质稳定;④靠近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⑤技术先进;⑥“口小肚大”的谷地,过程量小。

2022版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真题专题--专题十六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真题专题--专题十六 区域经济发展(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五年高考—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课标Ⅱ,3,4分)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上图)。

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答案 B2.(2020课标Ⅱ,4,4分)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答案 C3.(2020课标Ⅱ,5,4分)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答案 D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20江苏单科,17,2分)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答案 B5.(2020江苏单科,18,2分)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答案 B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

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

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2020江苏单科,21,3分)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双选)(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答案BD7.(2020江苏单科,22,3分)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双选)(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答案BC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

区域经济发展(2021·山东青岛质量检测)近年来,国家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政策。

掌握休耕面积等影响因素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对进一步推动国家轮作休耕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下图示意河北省国家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区县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该试点区县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A.水资源短缺B.石漠化C.重金属污染D.草原退化2.与劳动力转移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是(B)A.休耕面积B.家庭抚养比C.劳均工资D.家庭医疗支出3.厘清轮作休耕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将会(D)①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②限制休耕区农村经济的发展③改善劳动力利用状况④利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试点区县位于华北地区,该地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A项正确。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喀斯特地貌地区,B项错误。

该地为国家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区,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主要环境问题不可能是重金属污染,C项错误。

草原退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D项错误。

第2题,家庭抚养比为家庭中非劳动力与劳动力比值,故家庭抚养比与劳动转移数量为负相关,B项正确。

其余各项与劳动力转移数量没有直接关系,A项、C项、D项错误。

第3题,厘清轮作休耕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可以更好在农业土地与农村劳动力之间进行优化配置,使农业生产与农业劳动力匹配达到最佳,促进休耕区农村经济的发展,②错误、③正确。

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劳动力的分配效率,利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①、④正确。

故选D。

(2021·山东泰安肥城模拟)近20年来,四川省城乡人口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较多来自于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收入返还。

该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特殊发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进城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县城就越繁荣。

下表是2000~2015年四川省各层级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18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18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专题18 区域经济发展【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

打沟主要是为了A.浇灌B.排水 C.防虫害D.通风4.推想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削减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削减蒸发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困难化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2024年江苏卷)【区域城市化】城市群在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

图8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图815.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6.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2024年江苏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动,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渐渐西移。

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

图11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

据此回答21~22题。

图112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2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2024年江苏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斯里兰卡农夫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练习与解析(人教版)

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练习与解析(人教版)

区域经济发展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读局部地区水系图,回答1~3题。

1.甲地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2.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发展()A.水田种植业B.旱地耕作业C.草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3.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因素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甲是松嫩平原,乙为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答案:1.B 2.C 3.B读右图,回答4~6题。

4.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解析:选D。

可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经纬度等信息,确定P平原为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区,在土地利用上,沼泽地水分过多,因此开垦时应先排水。

5.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解析:选A。

三江平原位于较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发展粮食生产的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

6.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C.湿地D.草场解析:选C。

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池,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应该在此地停止开垦湿地。

(2010年广东佛山市模拟)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解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区域经济发展-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43:区域农业发展(1-8题,25题)考点4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9-16题,26题)考点45:产业转移(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东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和内陆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

东北平原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下图示意东北平原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平原地区在温度带的划分上主要属于()A.暖温带B.中温带C.寒温带D.寒带2.与嫩江相比,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A.有春汛和夏汛B.结冰期长C.河流含沙量大D.有凌汛期3.东北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冬小麦B.谷子和冬小麦C.水稻和春小麦D.甜菜和玉米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土壤水分缺失、育苗期低温和成熟期极端高温易导致当地玉米减产。

为了探讨东北地区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品质和产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东北某实验区采用垄沟覆膜技术,设置了白色透明膜(M1)、黑膜(M2)和露地对照(M0)田间试验(三种类型试验田面积相同,试验期内自然降水、田间施肥、管理措施与当地农户种植一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月份是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的月份,但以白色透明膜(M1)最低,其主要原因是()A.白色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及光合作用B.白色透明膜内杂草数量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C.白色透明膜内水汽蒸发量过大,导致土壤缺水,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D.白色透明膜内温度过高,春玉米生育期缩短,呼吸作用增强5.干物质累积量与春玉米产量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膜下产量最高,因为黑膜内温度适宜,杂草少,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B.白色透明膜下产量最高,因为白膜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损耗,延长了玉米的生长期C.露地产量最高,因为露地环境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D.春玉米产量的形成与干物质累积呈正相关,全年积温越高,产量越高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

全国通用2024_2025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一、综合题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供应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缘由。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河湖众多,风景美丽,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2)山地多,矿产资源、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作为中立国,政局稳定。

(4)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供应稳定的环境。

【解析】本题以瑞士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气候、工业、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2)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地形高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高,难度大,低原料消耗的的工业占地小,运输便利,同时又可以削减对资源的损耗。

(3) 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经济发达,资金和法律相对完备,中立国家不会轻易遭遇斗争,并且政治局势比较稳定。

客户更情愿在瑞士享受金融服务。

(4)一个区域想要发展,就须要因地制宜,不能强行违反自然环境造就的区位条件,故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同时,法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众多投资人看重的点。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经济发展读图,回答下面1-3题。

1.图示地域自然灾祸频繁,发作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2.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域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B.春小麦、亚麻、甜菜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花生3.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少量施用无机服,改良红壤③兴修水利,增加旱涝灾祸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1.B; 2.D; 3.A河西走廊素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佳誉,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

以下图为河西走廊位置表示。

读图回答4-5题。

4.与西南地域相比,河西走廊更为突出的玉米制种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土壤肥美B.气候枯燥C.夏季冰川融水量大D.病虫害少5.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有专家提出将河西走廊打形成世界级育种基地,其最主要的制约要素是( )A.水源B.土地C.休息力D.交通答案:4.B; 5.A解析:4.此题考察区域农业开展条件,意在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才干。

西北地域气候枯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既有利于玉米无机物的积聚,又有利于前期种子的枯燥脱水。

土壤、水源、病虫害等方面,西南地域的优势更清楚。

5.此题考察天文环境对农业开展的影响,意在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才干。

甘肃省农业开展的制约要素是水源,打造世界级育种基地要扩展消费规模,水资源供应将更紧张。

中国网北京2021年5月6日讯,中国社会迷信院发布了〝202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城市经济规模竞争力排行榜中,广州居第4位,佛山居第8位。

广州、佛山的经济实力说明〝广州佛山同城化〞行将成为理想。

据此完成6~7题。

6.广佛同城对以下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①珠江三角洲地域的城市地域结构②珠江三角洲地域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缺乏之处有(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兴旺、重工业单薄②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气相对缺乏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钱和休息力本钱在不时降低④经济辐射才干强,使经济腹地过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6.C; 7.A解析:广佛同城后,扩展了城市化水平和用地规模,城市全体实力增强,但工业门类和科技力气和上海相比依然缺乏。

《高考真题》专题18 区域经济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高考真题》专题18 区域经济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18 区域经济发展【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母题题文】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

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

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8分)(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8分)(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分)(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试题解析】(1)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

具体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劳动力等方面。

澳大利亚东南地区是西方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区,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看,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温和,有利于人口分布,所以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同时也为组装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阿德莱德及墨尔本吉朗都位于临海,港口多,海上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改变图,其中①代表其次产业产值比重的改变,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改变,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改变,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改变。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图示省级行政区最相符的是( )A.江苏B.河南C.山西D.新疆2.图中曲线改变反映出的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C.城市人口增长与其次产业发展同步D.图示时期,20世纪90年头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级行政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缘由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削减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夫的文化素养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4~6题。

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自给自足型农业5.“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①不合理浇灌导致水资源日益惊慌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②自然环境困难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青贮玉米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专用玉米,以生产鲜秸秆为主,最佳收获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而非完熟期以后)。

青贮玉米相比籽实玉米,其植株高大(2.5~3.5米),产量高,比籽实玉米养分更丰富。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1年3月14日,农业部表示,2010年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情势稳中趋好,消费添加值达到79 800亿元,全年新增就业超240万人,总就业人口达1.58亿人。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3题。

1.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构成特点类似的农产品消费基地,其决定性要素是( )A.政策B.市场C.气候 D.地形解析:读图可知,A地是苏南地区、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城市密集区,受城市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在大城市周围都构成了以消费蔬菜、水果等为主的农产品消费基地。

答案:B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成绩分别是 ( ) A.“民工荒”景象严重水净化严重B.经济腹地较小企业间过度竞争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对外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解析:B地位于福建南部、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B地受地形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C地消费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众多,彼此间存在过度竞争景象。

答案:B3.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次要要素是( ) A.城市化程度B.经济发展程度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解析:根据题中对“内含式”发展模式的解释可知,这样发展次要是考虑用地紧张的状态。

答案:C4.浏览分析材料,回答以下成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地位及地形特点。

(2)阐明该国有益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第(1)题,该国的地理地位包含经纬度地位和海陆地位,经纬度地位由图中直接读出,海陆地位可结合经纬度得出。

根据所处的经纬度和海拔可判断该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第(2)题,花卉生长的有益自然条件次要从气候条件分析,包含水份、光照、温度等。

全国版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2试题含解析

全国版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2试题含解析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新情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上海市为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的短板,在近郊传统农业地区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以蔬菜、瓜果等栽种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快速发展起来。

目前,上海市已经拥有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

据此完成1—3题。

1.“一村一品”主要体现了该地区农业的( )A.规模化B.机械化C.专业化D.商品化2.目前,上海市村镇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主要优势是( )A.耕地集中连片B.劳动力丰富C.昼夜温差较大D.市场需求量大3.上海市近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可以( )A.增加人口流淌B.缓解地区生态压力C.提高城市化水平D.增加农产品竞争力[2024广东广州阶段训练]浏阳市小河乡位于湘赣边界,三面高山环绕,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之一。

近年来,小河乡通过大力建设农村画室,培训农夫画师,实行“流水线作业”生产山水装饰画,作品畅销国内和东南亚,胜利脱贫致富。

据此完成4—6题。

4.小河乡贫困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 )A.气候干旱B.土壤贫瘠C.交通不便D.劳动力不足5.小河乡山水装饰画畅销的缘由是其具有较高的( )A.历史价值B.保藏价值C.科学价值D.欣赏价值6.小河乡新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的扶贫方式有( )①生态扶贫②产业扶贫③教化扶贫④文化扶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24江西临川二中测试]B/N比指区域某行业基本部分(对外服务的量)与非基本部分(满意本区域居民的量)的比值。

其值越大,区域的基本经济部分比重越大,该行业专业化水平越高。

下表示意2005年、2015年京津冀部分行业B/N比。

据此完成7—8题。

行业2005年2015年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建筑0.08 0.12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0.49 1.01金融等)生活性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0.70 0.65房地产、消遣等)公共服务业(水利、环境、教化、社保、公0.10 0.21共管理等)7.表中数据能反映出京津冀( )A.工业的专业化程度最低B.生活性服务业对外服务的总量在下降C.GDP主要依靠于生产性服务业D.生产性服务业B/N比增幅最大8.关于京津冀工业B/N比较小的分析正确的是( )A.河北省工业主要服务对象是京津冀B.河北省对北京、天津就业人口吸引力较强C.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D.河北省的发展定位为为京津两地供应生活性服务[2024山西吕梁阶段性测试]新场村地处遵义市郊区,距离市区约15千米,共有162人,40户,耕地面积149亩(1亩≈666.7 m2)。

高考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经济发展图5、图6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运输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D.稻田蓄水养成龟,可以获得更多饵料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D.增加农药使用,农产品无病虫害制造业PMI反映制造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近一年来PMI变化数据。

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步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最有可能成为外资撤离中国的产业类型是()A.技术密集型B.资源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7.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A.年降水量会增多B.气温年较差变大C.径流量变幅增大D.湖泊的水质变好8.下列措施中,能够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A.保护性开发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B.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C.以旅游业为平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D.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一带一路”建设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D.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10.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东北一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基础设施并承接产业转移C.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D.海上丝绸之路将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下图示意东南亚各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城市化水平。

2022届新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考点剖析—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

专题区域经济发展考点:区域农业发展(1-11题,25题)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2-20题)考点:产业转移(21-24题,26-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科皮村地处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西南部,曾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的贫困村,总面积12.24平方千米,居民1288人,过去主要种植水稻,近年来科皮村创建了猕猴桃种植协会、湘西黑猪养殖协会、水产养殖协会、中药材种植协会、生态禽类养殖协会、油茶种植协会、和谐科皮文艺协会等专业合作社。

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突破8000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皮村种植水稻村民不能致富,主要是因为( )A.劳动力缺乏B.产品较单一C.生产规模小D.产品单产低2.科皮村创建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类型多,主要是基于当地( )A.地势起伏较大B.土地连片集中C.村民生活需求D.气候类型多样3.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 )A.扩大种植面积B.抵御市场风险C.降低运输成本D.增加产品种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表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5.以下哪项不是东北的农产品( )A.大豆,甜菜,鹿茸B.春小麦,高粱,人参C.油菜,冬小麦,柑橘D.玉米,水稻,灵芝6.关于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C.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D.经济越繁荣,工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下表为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生产相关数据。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 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D 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大答案:D解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尚未起步,A 错误;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大,B 错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高,C 错误;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大,D 正确。

2、区域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

为此,需要调整区域的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谋求人地关系协调。

以下关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B 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 转型阶段,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D 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答案:D解析: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A 正确;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出现明显不协调,B 正确;转型阶段,人地关系最为紧张,C 错误;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D 正确。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

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的 10 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B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C 工业增长缓慢,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D 工业增长缓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的 10 年间,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快速上升,说明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 正确。

4、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转型阶段D 再生阶段答案:B解析: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B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经济发展模拟创新题一、选择题(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

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A B C D2.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

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2016·河北唐山统考)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应成为()A.知识型区域B.加工型区域C.资源型区域D.贸易型区域4.同京津相比,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人才密集B.交通便利C.地价便宜D.市场广大(2016·宁夏银川一中期末)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回答5~6题。

5.该地区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有()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7.(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某区域略图。

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对秋雨的习惯叫法,当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

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图2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简述“旱腰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析“秋淋”的成因,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析图2所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8.(2016·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第五次模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

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创新导向题1.(对接2014·新课标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祁连山脉以北,北山以南。

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

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

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储存。

(1)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的气候优势。

(3)分析水源条件对河西走廊玉米生长的影响。

(4)你认为河西走廊是否可以建成世界级玉米制种基地?请说明理由。

(对接2015·新课标Ⅱ,1~3)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左右。

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

据此完成2~3题。

2.“两栖”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C.产业转移的影响D.交通条件的改善3.缩小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对接2013·江苏地理卷,28)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题。

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上述图文材料表明()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5.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C.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答案【模拟创新题】1~5.BABCD 6.C7.(1)降水季节变化大,春旱严重;地形破碎,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

(2)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上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

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以至减产。

(3)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

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

林果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下降,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8.(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山区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从而保障玉米带的稳定生产。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蓄洪防旱,涵养水源。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蔬菜不宜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冷冻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新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创新导向题】1.(1)河西走廊地处北山与祁连山之间,为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向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是我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目前是联系我国中东部地区与新疆、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重要经贸通道;第一二亚欧大陆桥(兰新铁路)经过此地。

(2)西北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玉米种子收获时节气候干燥,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生产期病虫害少,玉米种子贮存期间不易变质和出售。

(3)春季种植时河流流量小,此时玉米需水量小;生长时节正值河流汛期,冰川融水可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收获期需水量较小,水源条件对玉米的影响较小;冰川补给的河流年际变化小,灌溉水源稳定。

(4)是。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玉米种子质量优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家政策扶持,河西走廊的种子可便捷地销往中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

否。

要建成世界级的玉米制种基地需要扩大种植规模,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玉米制种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等。

2~5.BACD区域经济发展解析【模拟创新题】1.【解析】由题文可知,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

那么就业结构等于产业产值结构比比较劳动生产率,结合两图,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产业产值约占2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0.4,就业结构约为50%;第二产业产值占50%,比较劳动生产率为3,就业结构为20%;第三产业产值约占30%,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1,就业结构约为30%,故选B.2.【解析】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最大,所以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故选A.3.【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津市从河北获取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从北京获得产业与技术支持,进行产品加工,工业最终产品与高端技术产品输往北京,故天津应为加工型区域。

4.【解析】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土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大,用工、用地的成本低廉,能够吸引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业落户。

5.【解析】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土壤碱性重”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6.【解析】宁夏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坡地开荒不会导致水蚀严重而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酸雨主要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与农业结构调整无关。

7.【解析】(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五方面进行,还要注意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成因。

读图,“旱腰带”地区位于渭河北部,黄土高原的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且蒸发量大,因此春旱很严重。

地形破碎,地势起伏大。

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秋季,大陆气团势力增强,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加上地形(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以致减产。

(3)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的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三方面入手。

根据图2分析,从经济可持续角度,农业结构调整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从社会可持续角度,发展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