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十一《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练习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题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题训练含答案

荒漠化(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解析】(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2)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路基和轨道,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

高考地理(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含解析)

高考地理(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含解析)

专题1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聚焦考点突破核心】一、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差异因素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自然环境要素差异形成的原因气候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成了温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不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地貌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等土壤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差异2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人类活动方式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3发展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初期阶段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积聚力人地关系基(水土流失) 当困难;②自然灾害频发锐;②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固沟;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③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西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调节农、林、牧用地;⑤控制人口增长;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生物多样性锐减①农场和牧场的开发;②商业性伐木;③焚耕开垦④采矿、筑路和城镇建设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采伐与更新相结合;③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设立国际基金;⑤建立雨林缓冲区;⑥鼓励保护性开发1.土地沙漠化: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

“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

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关隘要冲④人口集聚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太行八陉中,连接长治与河北邯郸之间的是()A.飞狐陉B.井陉C.白陉D.滏口陉在昆仑山的南麓有一个叫英雄地的地方,这里被称为亚洲的寒旱中心,顾名思义这里又干又冷,下围为英雄地位置示意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世纪70年代,我国测绘部队测绘到昆仑山南麓,将一个原本无名的地方命名为“英雄地”,现在要对“英雄地”地理环境研究,应用不到的技术是()A.RSB.GNSSC.GISD.GRS4.英雄地成为亚洲寒旱中心的原因是()A.纬度高、海拔高B.海拔高、周边山高C.周围山体多冰川D.亚洲陆地的中心点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

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极力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5.大同市素有“煤都”之称时,最可能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下图)中的哪个时期()A.兴起期B.繁荣期C.衰退期D.新生期6.大同市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有()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煤)的利用价值②开发新的资源,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③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提升地区经济实力④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⑤完善交通运输网,提升原煤外运能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2009年9月15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三峡坝前水位开始按“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规程缓慢上升,三峡工程迎来了新的全面挑战。

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2012·江苏地理•T13、14•4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通过读图找出每种产业比重的变化情况。

(2)明确产业升级具有的一般规律及其采取的措施。

【解析】1选D,2选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在1998年略有上升,且在1998年后下降缓慢;在1990年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这使得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第2题,产业升级要求是减少廉价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第一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2·海南地理•T14~15•6分)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3、4题。

表13.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4.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表中比例最高的为沙地,其次为草地,说明当地自然环境比较脆弱。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练习含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

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 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答案】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

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分析】由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M地区是湿地开垦需要排水,当地地势低洼,排水对动力要求较高。

罗马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人们的排水能力及水平有限,所以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排水能力能到提升,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湿地得到成片、大规模的开垦。

(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

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答案】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

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解析:第1题,对照图中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因此可判断出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过程。

第2题,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稳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实施“退耕还林”的措施。

答案:1.B 2.D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3~4题。

3.巴西北部人口很少,是因为( )A.海拔高,地形复杂B.气候温差大,潮湿闷热C.经济落后,资源贫乏D.分布热带雨林,开发晚解析: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

答案:D4.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根本原因②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根本原因③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直接原因④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直接原因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当前造成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则有迁移农业、农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以及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答案:C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

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

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四幅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可能是()A.B.C.D.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

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①加大科技投入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④加强环境管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某网2019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地调局、青海省、中石化三方联合建设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察开发试验项目,着力打造干热岩勘察开发示范工程。

其总体目标是,最终突破干热岩勘察开发重大技术难题,实现干热岩勘察开发重大仪器国产化,建立中国首个可复制推广的经济型、规模化干热岩开发示范工程。

干热岩一般指温度大于20℃、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

干热岩蕴藏的热能十分丰富,干热岩地热发电比传统火力、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

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干热岩的发电过程,利用的地理原理是()A.生物循环B.水循环C.岩石圈物质循环D.大气环流5.青海省干热岩规模化开采对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要是通过改善能源资源质量增加资源安全B.增加能源供给,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C.增加资源供给,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增强国家能源安全D.加速干热岩资源的枯竭,严重影响资源安全和国家资源安全6.干热岩地热发电比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是()A.综合效益更强B.不排放温室气体C.设备使用寿命长D.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小7.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A. 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C. 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D. 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2. 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B. 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C. 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D. 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1. C 2. D【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1题详解】根据题干和图示内容可以知道,黑河属于内流河,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答案A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的地方,甲处最容易形成冲积扇,图中乙处出山口较远,不可能形成冲积扇,故答案B错误,从中游向下游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幅增加,沙质土壤,水分下渗增加,所以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答案C正确,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而森林破坏属于人类活动,故答案D错误。

所以选C。

【2题详解】黑河流域为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人为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为防止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同区域应该结合当地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采取合理措施,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减少水资源的用量,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努力保护植被,河流径流量较少,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大兴水利设施”不合适,应适当建设,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D。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解析】依据图列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B项正确。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6000万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推断荒漠化严重区出现的自然带;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

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答案】B【解析】图示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多大风,土地荒漠化严重;图示东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中河流是黄河,冬季结冰,因该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以有凌汛;而图示西南部的河源,已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萎缩现象。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模拟精选题一、选择题(2016·陕西西安长安区一模)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1~2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2016·课标区高考信息卷)读下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4.图中地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A.防洪B.发电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2016·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监测)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A.①B.②C.③D.④6.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A.河流上游地区B.山麓地带C.冲积扇D.河流出山口7.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B.冬季风势力增强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2016·四川成都二诊)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等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读图回答8~9题。

8.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A.林地、耕地、草地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D.草地、耕地、林地9.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平坦开阔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D.气候温暖湿润(2016·福建厦门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始建于1960年,以旱作沙枣林为主,位于石羊河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缘,是永昌县北部防沙沿线的一道绿色防护屏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这片林场约90%的树木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走以林养林之路,贯彻“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最终成效显著。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喇叭泉林场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B.当地人口逐渐增多,而生活用能短缺,所以就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资源减少C.林场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群落吸收地下水增多D.西大河上游区域人口、经济规模扩大,用水增多2.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遏制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向南扩展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利于改良土壤结构⑤林场改造走的是计划经济的路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答案】1.D2.D【解析】1.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上游人口多、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故D正确,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主要影响的是地表水,故A错,过度砍伐森林主要导致荒漠化加剧,植被主要依靠地下水生存,但植物群落吸收地下水增多,不是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C错。

故选D。

2.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增加了森林覆盖率,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风速明显降低,遏制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向南扩展,改良了土壤结构,故①②④正确,不会使农田水汽蒸发量加大,故③错,走以林养林之路,贯彻“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显然不是计划经济的路子,故⑤错,本题选D,ABC错。

河道来沙系数(ζ)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11章 发展与环境 含答案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11章 发展与环境  含答案

第十一章发展与环境一、选择题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节点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节点城市都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B.成都与合肥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C.节点城市都是省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相同D.节点城市通过河流连接成网2.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地理条件是()A.长江便利的内河航运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2.A1题,成都与合肥都位于平原上,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都是团块状,故选B项。

第2题,长江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1月13日,由人民海军辽宁舰等组成的航母编队,首次完成跨海区、跨年度远海训练。

下图示意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远海训练航行路线。

据此完成3~4题。

3.该航行路线图说明()①渤海是我国的内海②东海是我国的领海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此次训练表明()A.有争议的海域需要通过武力解决争端B.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C.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解决海洋权益争议4.B3题,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但这不能通过航行路线说明;东海海域只有一部分是我国领海,并非①②错误,故选B项。

第4题,对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海域划界争端,我国政府坚持友好协商的基本方针,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进行,但此次训练并不能说明这一原则,此次训练海域不是我国领海全部。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

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却垫底。

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

据此完成5~6题。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检测:第一部分 专题十一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一)P133](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陕西西安期中)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1~3题。

1.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

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2.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

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B.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C.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3.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1.A 2.C 3.B[第1题,从材料看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A对;风能资源丰富不是建设城市的条件,B错;靠近铁路干线和位于绿洲边缘不是主要原因,C、D错。

故选A。

第2题,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调节,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A错;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C对;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B、D 错。

故选C。

第3题,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小,光照好,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故选B。

2022高考地理综合题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综合题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的矛盾,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

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另外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剑麻的质量较差;而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广,需求量大,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

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

精修版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11】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十一单元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2·高考江苏卷)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2012·高考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3~4题。

3.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B.②C.③D.④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D.④(2012·高考安徽卷)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右图为该州“5.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2012·高考江西卷)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回答下题。

7.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8.(2012·高考重庆卷)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伴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右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 题。

1.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该地区21世纪初期( )A. 河流径流量增大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地下水位上升D. 气温年较差减小2. 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A.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 增加耕地面积C. 改良农作物品种D. 改变耕作制度读“我国某区域图”,阴影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过渡地带,回答34题。

3. 图中甲地农业类型是( )A. 立体农业B. 灌溉农业C. 河谷农业D. 绿洲农业4. 图中乙处目前生态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为( )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土地盐碱化D. 土壤酸化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56题。

5. 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 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B. 全球变暖C. 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D. 生物多样性增加6. 与乙地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有关的有( )①暖流②寒流③东北信风④东南信风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B. 过度开垦C. 开采矿产D.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8.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A. 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B. 实施人工降雨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D. 发展立体农业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力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

读图,回答9~10题。

注:试验采用的降雨强度为2.0 mm/min,降雨历时30 min9. 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A. 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B. 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C. 植被覆盖度提高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20%D. 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10. 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A. 20%~40%B. 40%~60%C. 70%~85%D. 85%以上二、双项选择题读“我国部分地区农牧业用地的过渡带分布图”,回答11~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训练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6分)【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解析】该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综合考察气候和荒漠的主要成因。

通过空间定位可知该地为塔里木盆地,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是山脉,所以海洋水汽到达较少。

2.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3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

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答案】(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草地。

沙地:治沙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解析】该题以区域等值线图、地质剖面图和表格为切入点,综合考察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通过空间定位可知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自然地理特征为内陆高原区;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在此自然条件下农业土地类型为旱作耕地、草地。

沙地(荒漠化地区)治理措施为合理放牧,防治荒漠化。

旱地治理措施为防治水土流失。

3.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每空2分,共4分)(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任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解析】该题通过对流域地形图、地层剖面图的判读与综合分析,考察学生的地理原理应用技能和探究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缘由相同的地区是(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④塔里木盆地沙漠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③②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①→①③②③河段水量削减B.②→①③②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C.③→①③②⑤河段森林茂密D.④→答案:1.A; 2.C解析:1.读图,依据经纬度可以推断,图示区是尼日利亚,沙漠位于北部,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限制形成的。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带限制形成,①、③对。

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②错。

塔里木盆地沙漠是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的,④错。

A对。

B、C、D错。

2.依据图中的风向分析,此时北半球应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的图示的西南风。

风来自海洋 ,携带水汽多,给沿岸地区带来较多降水。

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A正确。

②→③河段流经沙漠区,蒸发、下渗水量多,又缺少水源补给,所以水量削减,B正确。

③→④河段此时是雨季,沿岸草木茂密,C不正确。

④→⑤河段是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D正确。

所以选C。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实行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C; 4.B; 5.B解析:3.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学问,可推断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 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D 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大答案:D解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尚未起步,A 错误;工业化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大,B 错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高,C 错误;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大,D 正确。

2、区域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

为此,需要调整区域的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谋求人地关系协调。

以下关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B 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 转型阶段,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D 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答案:D解析: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A 正确;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出现明显不协调,B 正确;转型阶段,人地关系最为紧张,C 错误;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D 正确。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

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的 10 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B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C 工业增长缓慢,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D 工业增长缓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的 10 年间,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快速上升,说明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 正确。

4、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时期是()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转型阶段D 再生阶段答案:B解析: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B 正确。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9~11题。

9.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11.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区域与区域发展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基本含义;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区域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归纳某区域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中的异同;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考查形式:选择题、综合题均有出现考查内容:区域与区域发展,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考查频率:区域与区域发展考查频率较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属于课标新加内容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和调动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素养: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人地和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所以生态环境问题势必也是今后高考的高频考点。

我国普遍存在的、山东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是备考的主要方向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区域与区域发展目前,广东省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板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划分方案中的三个板块主要考虑()A.区域面积大小B.历史沿革差异C.经济发展状况D.自然和交通条件答案 C2.关于三个板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不正确的是()A.珠三角板块优先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B.沿海板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C.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D.广东省内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答案 D知识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2分)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3分)(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 答案(1)c d(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综合篇知能转换【综合集训】考点一区域与区域发展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图a是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图b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9潍坊二中3月测试,9)区域()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D.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答案D2.(2019潍坊二中3月测试,10)图a所示区域在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中的()A.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答案A3.(2019潍坊二中3月测试,11)图b中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A.土壤B.地形C.热量D.水源答案D考点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读“1980—2003年延河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9邹城一中模拟,9)该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A.由北向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C.最大值出现在中部D.最小值出现在西北部答案D2.(2019邹城一中模拟,10)该流域降雨侵蚀力最强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B3.(2019邹城一中模拟,11)在沟口筑坝淤地,会使流域()A.涵养水源能力降低B.降雨侵蚀力增强C.输出泥沙量减少D.耕地面积减少答案C应用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2020届湖南长沙周南中学月考,34)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在一段时期内,游客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穿行,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

其余时间形成一个个面积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一条条河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围高原台地被开垦的农田有成千上万亩,牧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滥捕滥猎时有发生。

时至今日,湿地只有不到2%的区域被划为政府保护区域。

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潘塔纳尔湿地正在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和“潘塔纳尔湿地景观图”,下表为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

读图表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表月份123456气温(℃)282625.622.819.817.6雨量(mm)15812214415611072月份789101112气温(℃)1818.620.523.22526雨量(mm)42768.6116152132(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的原因。

(2)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变化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请你提出为保护潘塔纳尔湿地生态系统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1)湿季: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流域内降水量大,径流量大;地势低平,容易积水;水位上升。

干季:流域降水量小,径流汇入量减少;湿地外泄水量增加;气温高,蒸发量大;水位下降。

(2)水域面积大,湿地范围广;水位季节变化大,湿地类型多样;陆地径流的注入携带大量营养盐类及植物种子;纬度低,降水较多,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3)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4)流域内禁止开垦,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禁止滥捕滥猎;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之间的国际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湿地观光旅游业;加强居民环境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

创新篇守正出奇【创新集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

种植桉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

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马占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等农作物。

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炼山”,即砍伐后放火烧山。

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崇左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

(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

答案(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2)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桉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桉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

(3)桉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桉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桉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

【五年高考】考点一区域与区域发展“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

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图Ⅰ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Ⅱ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Ⅰ图Ⅱ1.(2018江苏单科,16,2分)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答案 A澳大利亚(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乙)。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甲乙2.(2018课标Ⅲ,9,4分)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甲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答案 B3.(2018课标Ⅲ,10,4分)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答案 D4.(2018课标Ⅲ,11,4分)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B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5.(2019天津文综,1,4分)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答案 B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完成下面两题。

6.(2019浙江4月选考,1,2分)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是()A.距离市场较近B.土地成本较低C.人才资源丰富D.运输距离较短答案 A7.(2019浙江4月选考,2,2分)依托电商销售农产品,可提高西北地区农业()①规模化水平②自给率水平③商品化水平④专业化水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