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架计算原理解析

合集下载

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

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

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7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b=1.00米,立杆的横距l=1.0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5.00×8.00×8.00/6 = 53.33cm3;I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方木楞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 25.000×0.120×0.300=0.90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1.500×0.300=0.45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 = (1.000+2.000)×1.000×0.300=0.900kN2.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1.2×0.900+1.2×0.450=1.620kN/m集中荷载P = 1.4×0.900=1.260kN最大弯矩M = 1.260×1.00/4+1.62×1.00×1.00/8=0.518kN.m最大支座力N = 1.260/2+1.62×1.00/2=1.440kN截面应力=0.518×106/53333.3=9.70N/mm2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3.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ql/2 + P/2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1.000×1.620/2+1.260/2=1.440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440/(2×50×80)=0.540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4.挠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0.900+0.450=1.350kN/m集中荷载P = 0.900kN最大变形=5×1.350×1000.04/(384×9500.00×2133333.5)+900.0×1000.03/(48×9500.00×2133333.5)=1.793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250,满足要求!二、板底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方木传递力,P=2.88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变形图(mm)支撑钢管剪力图(kN)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969kN.m最大变形max=2.476mm最大支座力Qmax=10.473kN截面应力=0.97×106/5080.0=190.83N/mm2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 Rc其中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0.47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原理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原理

模板支架是建筑施工中用于支撑、固定和保持混凝土模板的结构体系。

其设计计算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荷载计算:首先需要计算模板支架所承受的荷载,包括混凝土自重、混凝土浇筑时的活荷载、人员荷载以及其他附加荷载等。

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对荷载进行合理估计和分析。

2. 结构稳定性计算:模板支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支撑系统的各种力学特性,如弯矩、剪力、轴力等,并综合考虑支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进行稳定性计算。

3. 材料选择和尺寸确定:在设计模板支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材、木材或者复合材料等。

根据支撑结构的荷载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确定材料的强度等级和尺寸。

4. 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模板支架的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对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连接的刚度、强度和可靠性,确保支撑系统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

5. 施工和使用限制:在模板支架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施工和使用的限制条件,如施工工艺、施工时间、空间限制等。

设计应满足施工操作的要求,并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总的来说,模板支架设计计算原理基于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经验等理论基础,通过合理的力学分析和设计方法,确保模板支架能够承受预期荷载并满足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具体的设计计算应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和规范要求进行,并由专业工程师进行设计和审核。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PPT课件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PPT课件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模板支架受力分析的重要性,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对今后的工作有 很大的帮助。
学员B
本次课程内容丰富、实用,让我对模板支架受力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计算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学员C
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解答,使我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模板支架受力分析的核心要点,对我的职业发展有 很大的促进作用。
优化设计方案探讨
优化支撑体系布局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支撑体系的布局和间距,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加强节点连接设计
采用更加可靠的节点连接方式,如增加连接板厚度、优化焊缝设计等,提高节点连接的强度和刚 度。
选用新型材料
积极推广使用新型高强度、轻质化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降低模板支架的 自重,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有限元分析法
01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模板支架进行受力分析,模拟实际工况下的
应力、应变和位移等,评估其结构安全性。
规范验算法
02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标准,对模板支架的关键受力部位进
行验算,确保其满足安全要求。
现场监测法
03
通过在模板支架上布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其受力状态,及时发
现潜在安全隐患。
潜在风险点识别及预防措施
作用
确保模板稳定、承受施工荷载、 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01
02
03
0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搭设灵活、承载能力强、使用 广泛,但耗材较多。
碗扣式脚手架
结构稳定、装拆方便、承载能 力高,适用于多种工程。
盘扣式脚手架
节点连接牢固、整体稳定性好 、承载能力高,但成本较高。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高教知识)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高教知识)

全面分析
28
小横杆荷载设计值及力学模型
荷载的设计值: q=1.2×0.038+1.2×0.140+1.4×1.200=1.894kN/m
力学模型:
全面分析
29
小横杆力学模型说明
全面分析
30
从弯矩公式看不带悬挑的情况弯矩大偏于安 全,挠度直接从公式看不出结论,但代入规 范最大悬挑计算长度0.3米,及排距取1.55米 时,计算结果还是第一个大,因此规范取了 第一种情况进行计算安全。
• 依据:《规范》6.3.6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 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 本方案采取第二种搭设方式:46.8+(42.3-41.3
)+1=48.8米,取49米全。面分析
15
立杆纵距确定
• 脚手架用于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的作业层 施工荷载3 kN/m2,依据:《规范》表 6.1.1-1和《规范》7.3.12中第4条规定(4 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下计,宜每隔12m满 铺一层脚手板。)的要求选取 3+Int(49÷12+1)×0.35=3+5×0.35( kN/m2)荷载所对应的纵距1.2米;
全面分析
24
2、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 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3、架中的受弯构件,尚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 要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短期 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全面分析
25
小横杆计算
• 作业层间距不应大于纵距1/2; •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
全面分析
6
解决要点
• 必须认真解决以上存在问题,达到计算工 作的覆盖性、符合性、正确性和保证性要 求。所谓覆盖性,就是覆盖着应予计算的 项目和应予验算的最不利的部位;所谓符 合性,就是符合标准规定、符合实际情况 ;所谓正确性,就是计算式正确、计算参 数正确和计算结果正确;所谓保证性,就 是达到安全的保证指标或要求(常用安全 系数控制)。

支架及模板荷载计算

支架及模板荷载计算

支架及模板荷载计算在工程结构设计中,支架及模板荷载计算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支架及模板的荷载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支架和模板的荷载计算原理、计算步骤以及一些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支架的荷载计算是为了确定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支架主要承受自重荷载、施工荷载、使用荷载和风荷载等。

自重荷载是指支架自身的重量,是一个固定值。

施工荷载是指在支架施工过程中受力的荷载,包括施工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

使用荷载则是指支架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荷载,例如人员和设备的重量。

风荷载是指风对支架的作用力,其大小与风速有关。

支架的荷载计算步骤包括:确定支架类型、确定支架构件尺寸、计算支架自重、计算施工荷载、计算使用荷载和计算风荷载。

确定支架类型是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架形式。

确定支架构件尺寸是根据支架受力情况,为各构件确定准确的尺寸和截面。

计算支架自重是根据支架各构件的数量、材料和截面尺寸,按照相应的密度计算出支架的自重。

计算施工荷载是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估算施工荷载的作用位置和大小。

计算使用荷载是根据使用状态下的实际情况,估算使用荷载的作用位置和大小。

计算风荷载是根据气象条件和结构暴露面积等因素,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计算。

在进行支架的荷载计算时,还有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合理选择支架的间距和布置。

支架的间距要考虑支架所能承受的荷载和结构的稳定性。

支架的布置要避开强度较低的部位,同时要满足结构和施工的需要。

其次,要注意结构的相互影响。

在多层支架的计算中,上层支架的荷载会传递到下层支架上,所以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支架对结构的影响。

再次,要合理选择支架的材料和构件。

支架的材料要符合设计要求,构件的截面尺寸要满足荷载要求和工程审查要求。

最后,要充分考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荷载。

不同荷载的作用位置和大小对支架的设计和计算都有不同的要求,要进行合理评估和计算。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

05
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工程背景
某高层建筑,建筑面积约 10万平方米,高度为100 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
模板支架搭设
根据工程要求,采用扣件 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 架,搭设高度为4米。
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场地平整,模板 支架基础坚实,排水良好。
案例受力分析计算
荷载计算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出模板 支架承受的恒载、活载和风载等。
水平推力分析
水平推力
主要来自于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 力,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 以及浇筑速度。
计算方法
根据混凝土的初、终凝时分析
风荷载
主要来自于自然风,需要考虑风速、风压以及模板支架的高度。
地震作用力
主要来自于地震,需要考虑地震烈度、地震加速度以及模板支架的 搭设情况。
杆件受力分析
对模板支架的立杆、横杆和斜杆 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其受力性质
和大小。
稳定性计算
根据杆件受力分析结果,对模板 支架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进行计
算。
案例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优化目标
提高模板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小变形和改善稳定 性。
优化措施
合理布置立杆和横杆的位置和间距,增加斜杆和 剪刀撑的数量和位置,采用高强度材料等。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
• 引言 • 模板支架的受力分析 • 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计算 • 模板支架的优化设计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对模板支架进行受力分析计 算,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支架失稳导
致的事故。
提高工程质量
准确的受力分析计算能够指导模板 支架的合理设计和搭设,从而提高 工程质量,减少后期维护和修复的 成本。

现浇混凝土梁模板支架施工计算全解

现浇混凝土梁模板支架施工计算全解

现浇混凝土梁模板、支(拱)架设计与施工一、设计简述1、结构型式2、设计跨径3、净空高度4、桥面宽度5、荷载大小6、地基类别7、道路交叉状况8、采用设计、施工规范3)剪刀撑和斜撑。

2、纵横向模板构造3、模板与脚手架联结方式为了避免引起模板变形,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结;但模板与脚手架、支架整体设计时除外。

4、支架底部支垫:可采取铺设垫层和安放支垫,根据现场地基类别和容许承载力确定。

5、芯模抗浮:为了防止芯模上浮和偏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固定,并应对称平衡进行浇筑。

三、设计荷载1、计算模板、支(拱)架荷载组合1)计算模板、支架和拱架时,应考虑下列荷载并按下表进行荷载组合。

(1)模板、支架和拱架自重;(2)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圬工结构物的重力;(3)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4)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5)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6)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7)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

2)钢、木模板,支架及拱架的设计,可按《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的有关规定执行。

3)计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强度和稳定性时,应考虑作用在模板、支架和拱架上的风力。

设于水中的支架,尚应考虑水流压力、流冰压力和船只漂流物等冲击力荷载。

4、全国基本风压值迎风面风荷载标准值计算1)全国基本风压值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附录A;2)迎风面积可按结构物外轮廓线面积计算:3)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4.3.7条规定计算。

5、船只和漂流物的撞击力通航河流中的桥梁墩台所受的船只撞击力,如无实际资料时,可按下漂流物可按下式估算:()KN gTWvF =式中:W —漂流物重力(KN ),应根据河流中漂流物情况,按实际调查确定;v —水流速度(m/s );T —撞击时间(s ),应根据实际资料估计,在无实际资料时,一般用1s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是一种常见的模板支架形式,它由多个扣件和钢管组成,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重复使用的特点。

设计计算是确定支撑结构所需材料规格和数量的过程,下面将对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1.确定支撑结构的加载情况:首先需要确定支撑结构表示的模板和混凝土的自重以及施工荷载,并计算出每平方米的荷载大小。

2.计算钢管尺寸和数量:在确定了荷载大小后,可以根据荷载大小和材料强度计算所需钢管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可按照每根钢管长度为3米或6米来进行计算,并确定每根钢管的截面积。

3.计算扣件数量和规格:扣件是连接钢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支撑结构的形状、高度和稳定性要求来确定扣件数量和规格。

一般情况下,扣件的摩擦阻力应满足用于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并根据法向和切向力来计算所需扣件数量和规格。

4.计算纵向和横向加强筋数量和规格:为了增加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常常需要在支撑结构上加设纵向和横向加强筋。

根据支撑结构的形状和高度可以计算出所需纵向和横向加强筋的数量和规格。

5.检查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根据支撑结构的高度和设计的荷载情况,进行稳定性验算,确保支撑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6.确定支撑结构的拆装方式: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现场条件,确定支撑结构的拆装方式和顺序,并计算所需的劳动力和时间。

7.绘制支撑结构的工程图:将以上计算出的结果和所需支撑结构的参数绘制成支撑结构的工程图,以便实际施工中的制作和安装。

总之,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是一个综合考虑荷载、支撑结构材料和结构稳定性等多个因素的过程,需要深入理解支撑结构的性能和工程要求,合理地确定材料规格和数量。

只有在严格按照设计计算进行制作和安装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

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

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支架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具,用于支撑模板,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模板支架的实测实量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模板支架的基本原理。

模板支架是用于支撑模板的一种结构,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模板的重量和承载力来确定支撑的数量和位置。

在进行模板支架的实测实量时,需要考虑模板的重量、支撑点的间距、支撑点的承载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

1. 支撑点的间距计算公式。

支撑点的间距是指相邻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其计算公式为:间距 = (模板长度 + 支撑间距)/ 支撑点数量。

其中,模板长度为模板的实际长度,支撑间距为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支撑点数量为支撑点的总数量。

2. 支撑点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支撑点的承载能力是指支撑点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其计算公式为:承载能力 = 模板重量 / 支撑点数量。

其中,模板重量为模板的实际重量,支撑点数量为支撑点的总数量。

3. 支撑点的数量计算公式。

支撑点的数量是根据模板的重量和承载能力来确定的,其计算公式为:支撑点数量 = 模板重量 / 支撑点的承载能力。

其中,模板重量为模板的实际重量,支撑点的承载能力为支撑点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三、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在进行模板支架的实测实量时,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来确定支撑点的间距、承载能力和数量。

首先需要测量模板的实际长度和重量,然后根据计算公式来确定支撑点的间距和数量,最后根据支撑点的承载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支撑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要求来确定支撑点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支撑点的材质和结构,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四、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模板的实际长度和重量需要进行准确测量,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模板支架计算实例

模板支架计算实例

五、受力分析(一)、荷载标准值钢筋砼容重取26kN/m3。

顶板位置每延米砼为0.45m3/m,宽度0.6m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1=(0.45m3/m×26KN/m3)/0.6m=19.5KN/m2竹胶板自重标准值: g2=0.2KN/m2方木自重标准值:g3=0.047×0.07×10KN/m3=0.0329KN/m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均布活荷载: q1=3KN/m2 振捣砼时产生的活荷载: q2=2KN/m2(二)、模板检算模板材料为竹胶板,其静弯曲强度标准值为60f MPa =,弹性模量为:36.010E MPa =⨯,模板厚度m d 015.0=。

模板截面抵抗矩和模板截面惯性矩取宽度为1m 计算:模板截面抵抗矩)(1075.36015.0163522m m m ad W -⨯=⨯==模板截面惯性矩)(108125.212015.01124733m m m ad I -⨯⨯==模板支撑肋中心距为0.2m ,宽度0.6m ,模板在桥纵向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跨度为:0.2m+0.2m+0.2m 。

①强度计算模板上的均布荷载设计值为:q=[1.2×(g1+g2)+1.4×(q1+q2)] ×0.6m =[1.2×(19.5+0.2)+1.4×(3+2)] ×0.6=18.384KN/m 最大弯矩:Mmax=0.1×ql 2=0.1×18.408×0.22=0.0735KN ·mσmax=Mmax/(1.4×W)=0.0735/(1.4×3.75×10-5)=1.401MPa <f=60MPa[满足要求] ②挠度计算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q=(g1+g2)×0.6=(19.5+0.2) ×0.6=11.82KN/m 最大挠度为: δ=m <δ=[满足要求]。

模板支架计算方法研究

模板支架计算方法研究

模板支架计算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模板支架的安全与计算,通过对现行常用计算软件计算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以及模板支架搭设的施工实际情况,提出模板支架在进行设计计算时所应注意的要点,探讨模板支架计算的合理性,为更好的进行模板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模版支架,计算方法研究模板支架是建筑施工领域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一个安全事故频发区域,近年来有不少由此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道。

全国各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脚手架及模板支架的专项方案尤为重视,作为一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模板支架的正确规范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我在上海住总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亲历的工程案例,例举目前我们公司各项目部广泛采用的模板支架计算软件,通过对其计算模型的分析,对计算结果和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如何正确合理的编制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一.模板支架的分类模板支架大致可分为钢管组合式、成型框式两大类。

钢管组合式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之一。

根据其连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扣件式、承插式等多种。

成型框式又可分为门型、梯形、三角形等多种形式,其中门型在我国应用较多,俗称门架。

在上海地区使用最多的是扣件式组合钢管,本文也将重点围绕扣件式钢模板支架进行讨论。

二.模板支架计算方式目前对于模板支撑架计算的依据是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来计算,此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用落地式(底撑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水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模板支架的设计与施工。

该计算方式是将模板支撑体系中的各个构件按荷载传递方式逐个分离计算,然后叠加得出结果,即从混凝土自重荷载加上施工活荷载传递到模板,计算模板内力,然后模板传递给支撑木方,计算木方内力,然后再传递给水平小横杆以此类推直至传递到立杆。

目前常用的计算软件都是按这个方式计算的,例如《PKPM 施工现场安全计算》、《品茗施工安全计算》等。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要点讲解(专业研究)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要点讲解(专业研究)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要点讲解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对模板支架计算规定:
1)、模板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
不组合风荷载时:N=1.2∑NGk+1.4∑NQk
组合风荷载时:N=1.2∑NGk+0.85×1.4∑NQk
式中∑NGk——模板支架自重、新浇砼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2)、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0
l0=h+2a
式中h——支架立杆的步距;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3)、对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0=h+2a的理解
为保证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规范中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是借鉴英国标准《脚手架实施规范》
(BS5975-82)的规定,即将立杆上部伸出段按悬臂考虑,这有利于限制施工现场任意增大伸出长度。

若步高为1.8m,伸出长度为0.3m,则计算长度为l0=h+2a=1.8+0.6=2.4m,其计算长度系数µ=2.4/1.8=1.333,比目前通常取µ=1
的值提高33.3%,对保证支架稳定有利。

(2)、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计算复核:
扣件钢管支架的双扣件抗滑试验用钢管扣件搭设模板支架,水平杆将荷载通过扣件传给立杆。

步高在1.8m以内时,其承载力主要由扣件的抗滑力决定。

双扣件抗滑试验表明:
扣件滑动:2t
扣件抗滑设计:1.2t
(3)、扣件钢管支模计算实例:
预应力大梁1000*2650mm,27m跨。

钢管排架间距600 *600mm。

模板支架设计一受力分析

模板支架设计一受力分析

模板支架设计一——受力分析(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对模板支架计算规定:1)、模板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不组合风荷载时:N=1.2∑N Gk +1.4∑N Qk组合风荷载时: N=1.2∑N Gk +0.85×1.4∑N Qk式中 ∑N Gk ——模板支架自重、新浇砼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N Qk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2)、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 0l 0=h+2a式中h——支架立杆的步距;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3)、对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0=h+2a的理解为保证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规范中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是借鉴英国标准《脚手架实施规范》(BS5975-82)的规定,即将立杆上部伸出段按悬臂考虑,这有利于限制施工现场任意增大伸出长度。

若步高为1.8m,伸出长度为0.3m,则计算长度为l0=h+2a=1.8+0.6=2.4m,其计算长度系数µ=2.4/1.8=1.333,比目前通常取µ=1的值提高33.3%,对保证支架稳定有利。

a.两端铰接b.一端固定一端铰接c.一端固定一端自由(2)、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计算复核:底模下水平钢管与立杆之间常用单扣件连接。

在标准拧紧力矩为40N.m条件下,扣件钢管模板支架单扣件抗滑实验结论:扣件滑动时加荷1.1~1.2t。

扣件钢管支架的双扣件抗滑试验用钢管扣件搭设模板支架,水平杆将荷载通过扣件传给立杆。

步高在1.8m以内时,其承载力主要由扣件的抗滑力决定。

双扣件抗滑试验表明:扣件滑动:2t扣件抗滑设计:1.2t(保证安全系数)(3)、扣件钢管支模计算实例:预应力大梁1000*2650mm,27m跨。

钢管排架间距600 *600mm1)荷载计算恒载砼:1×2.65×2.4=6.36t/m钢筋:1×2.65×0.25=0.66t/m模板:(1+2.51+2.51) ×0.03=0.18t/m6.36+0.66+0.18=7.2t/m活载:(1+1+1)×0.25=0.75t/m支撑设计荷载:7.2×1.2+0.75×1.4=9.69t/m2)按双扣件抗滑设计梁下按每排5根钢管,横向间距@600,沿梁纵向钢管排架间距亦@600。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1) 摘要:本文介绍模扳支架的简易计算方法。

一、模板支架体系的构成支架杆件的作用可概括为传递高程与传递荷载,模板支架体系要紧构件有:模板,包含底模板与侧模板,分别承受新浇钢筋混凝土与施工荷载所产生的垂直压力与侧压力。

小楞(次龙骨),包含梁底枋、侧模板内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来的荷载,通常使用方木。

大楞(主龙骨),包含托梁、侧模板外楞,用方木、型钢、钢管、组合桁架等,承受小楞传递来的荷载。

通道(过道)支承梁,用型钢、钢桁架或者钢板桩等承受通道上部的荷载。

立杆与支架立柱,有门式钢管脚手架、钢管、型钢、贝雷架或者钢质组合柱等多种形式,承受大楞或者支承梁传递来的荷载。

水平杆,包含扫地杆、立杆(立柱)及大楞之间的纵横向水平连接杆件,用以增加杆件在水平面上的刚度与稳固性。

剪刀撑与抛撑,立杆(立柱)交叉连接杆件,包含竖向(纵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抛撑,用以增加支架系统的刚度与整体稳固性。

基础,原路面、混凝土基础、稳固层、支垫型钢或者垫板等各类基础,直接承受支架立柱、立杆传递来的荷载。

地基,支承基础的原状地面。

附件(配件),包含连接件、扣件、底座、托座、调节螺栓、连墙件等。

二、荷载计算模板与支架的荷载P可使用下式计算,并按表1进行荷载组合。

建筑工程P=1.2N G+1.4N Q式中:N G——恒载,包含模板、支架、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N Q——活载,包含施工人员、物料及设备的自重,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

⒈模板与支架自重木材使用8kN/m3;组合钢模及连接件按0.5kN/m3计,组合钢模连接件及钢楞按0.75kN/m3计。

建筑工程模板自重用0.5kN/m2。

⒉新浇筑混凝土或者新砌的砌体自重⑴普通混凝土使用24kN/m3,钢筋混凝土根据实际湿密度确定,用26kN/m3作校核荷载,帽梁建议用27kN/m3。

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应抗倾覆验算

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应抗倾覆验算

标题: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应抗倾覆验算序言在建筑施工中,高大模板支架是一种常见的临时性支撑结构。

它承担着支撑混凝土浇筑和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风荷载作用下,模板支架容易发生倾覆,给施工和工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应抗倾覆验算是至关重要的。

1. 高大模板支架结构及设计原理在探讨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应抗倾覆验算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高大模板支架的结构及设计原理。

高大模板支架通常由立柱、横梁、斜撑等构件组成,其设计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构件连接方式来承受混凝土浇筑时所产生的重力和侧向荷载,并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风荷载对高大模板支架的影响在施工现场,风荷载是模板支架的主要外部荷载之一。

风力对高大模板支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侧向风压和风载矩的作用下。

当风力作用超过支撑结构的抗风能力时,模板支架就会发生倾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 抗倾覆验算的原理和方法为了保证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的安全稳定,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

抗倾覆验算是根据支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外部荷载的作用规律,利用力学知识和结构分析方法,对支撑结构的抗倾覆能力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主要包括抗倾覆力矩的计算、抗倾覆稳定性的评估以及相关安全系数的确定等内容。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和理解中,高大模板支架的抗倾覆验算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任务,更是一项关乎施工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抗倾覆验算,可以有效提高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的安全性,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施工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高度重视抗倾覆验算工作,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固可靠。

总结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应抗倾覆验算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安全工作。

通过了解其结构原理、风荷载的影响以及抗倾覆验算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

在施工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合理设计支撑结构,并进行抗倾覆验算,以确保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高大模板支架在风荷载下应抗倾覆验算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施工实践,保障施工安全。

支模架方案计算原理说明

支模架方案计算原理说明

支模架计算原理说明:本流程所涉及内容为工地常见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架支模架方案需要撰述的支模架内容包括:柱模板支架、墙模板支架、楼板模板支架、梁模板支架,大梁侧面模板支架等。

材料型号选用:一般采用的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架,钢管于方案中写明Φ48×3.5。

具体计算中取Φ48×3.0。

螺杆依照强度取用一般直径为12~14mm。

方木取用,现场实际尺寸约为50×70,计算时宜按此取用。

螺帽、垫片、双型卡等材料为配套取用,无需验算强度。

柱模板支架:由其截面形式确定,常见的截面形式下,矩形柱体,分别计算两个方向上的强度,通过调节对拉螺杆的数量、位置使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随着柱体高度的影响,支模形式也需要调整。

实际方案时,依照各工地图纸的说明,层高即为柱体高度。

依据计算的模型,柱体两个方向间并无关联,只需按一个方向随截面长度地加大而改变对拉螺杆的设置方式。

墙模板支架剪力墙体一个方向宽度较小,另一方向上长度较长,计算时可视为两端无限制,墙体宽度对支模形式影响较小。

依据混凝土的流体性质,墙体高度对模板支架的影响较大。

以一般层高3m~4m为例,计算时,主要设计参数为对穿螺杆水平方向的间距及垂直方向的间距。

垂直方向上第一道的离地距离一般为200~250mm,向上间距一般为400~500mm。

依据实际的计算情况,下部几道螺杆的垂直距离应局部减小。

大梁侧面模板支架大梁侧面模板支架的计算,可视为与剪力墙相同,只是高度较小。

调节对拉螺杆使得满足计算的强度要求。

以上三种支模,可归纳为在垂直方向上的支模。

采用形式为内纵向龙骨(方木或钢管),外横向双钢管龙骨对拉螺杆双型卡。

支撑的是墙、柱、梁的侧向模板。

侧向的模板受力的实质即是未凝结的混凝土作为一种流体,对周围的压强。

由流体对周边约束的压强公式P=ρgh 可知,其大小与其宽度(即剪力墙体的宽度,大梁的宽度,柱截面与计算面相垂直的另一面的宽度)无关,与混凝土流体的高度有关。

模板支架计算原理解析

模板支架计算原理解析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原理解析理论计算施工安全计算是保证施工方案和措施能够安全实施的计算,也就是通过提前计算、预演确保施工全过程各阶段所形成的的工况都应出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模板支架应根据架体构造、搭设部位、使用功能、荷载等因素确定设计计算内容。

一般来说,模板支架的验算内容应包含:1.水平杆件抗弯、抗剪、挠度和节点连接强度验算。

2.立杆稳定性验算3.基础承载能力验算4.架体抗倾覆验算竖向荷载传递路线竖向荷载面板小梁(次楞)主梁(主楞)顶托(扣件)立杆基础水平荷载传递路线水平荷载立杆、顶部横杆/剪刀撑立杆基础立杆(弯矩形式)(倾覆、附加轴力、连墙件)连墙件结构规范名称 T/CCIAT0003-2019JGJ162-2008 JGJ130-2011JGJ231-2010 JGJ166-2016永久荷载(竖向) 模板自重(G1k)支架自重(G2k)钢筋混凝土自重(G3k)同同同同模板、支架自重按各自规范给出大小取值钢筋混凝土自重:普通板25.1KN/m³普通梁25.5KN/m³可变荷载施工荷载Q1k附加水平荷载Q2k(泵送、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Q3k施工荷载Q1k振捣砼荷载Q2k倾倒砼荷载Q3k(分别用于不同部位验算)风荷载Wk同JGJ62-2008施工荷载Q1k附加水平荷载Q2k(泵送、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Wk施工荷载Q1k风荷载Wk荷载分类荷载可变荷载T/CCIAT0003-2019JGJ162-2008 JGJ130-2011JGJ231-2010 JGJ166-2016竖向荷载施工荷载Q1k:正常情况3.0KN/㎡模板、小梁验算2.5KN泵管、布料机4.0KN/㎡施工荷载Q1k:小梁2.5kN/㎡;主梁1.5kN/㎡;立柱1.0kN/㎡振捣荷载Q2k:2.0kN/㎡同JGJ62-2008施工荷载Q1:一般情况3.0KN/㎡施工荷载Q1k:①一般浇筑工艺:2.5kN/m2②有水平甭管或布料4kN/m2③桥梁结构:4kN/m2水平荷载 附加水平荷载Q2k:垂直永久荷载2%(作用架体顶部)作用侧模水平荷载(略)同JGJ62-2008附加水平荷载Q2k:垂直永久荷载2%(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Wk:按地区选择基本风压乘以体型、高度变化系数荷载荷载组合计算项目荷载的基本组合水平杆强度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 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立杆稳定承载力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 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 风荷载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 风荷载支撑脚手架倾覆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风荷载立杆地基承载力来自GB51210-2016,以各自架体对应规范为准。

模板及支架计算

模板及支架计算

模板及支架计算1. 模板承载力计算模板承载力是指模板在承受荷载作用时,能够保持不变形的能力。

在进行模板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模板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模板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σSd其中,Q为模板承载力,σ为模板材料的强度设计值,S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弯矩值,d为模板的厚度或直径。

2. 支架稳定性计算支架稳定性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保持不变形或倾覆的能力。

在进行支架稳定性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稳定性计算公式为:K=Φr(W-λγw-ρkRk)d/ηyA+GσsWt/ηyW+FA/A1-μtFA2-FA1其中,K为支架稳定性安全系数,Φr为支架的稳定系数,W为支架的截面抵抗矩,λ为支架材料的泊松比,γw 为支架材料的容重,ρk为土的附加应力系数,Rk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d为支架的直径或高度,ηy为支架的稳定系数,A为支架的截面积,G为支架材料的剪切强度设计值,σs为支架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Wt为支架材料的截面惯性矩,FA为风荷载引起的水平力矩,A1、μt为与支架材料有关的系数,FA2、FA1分别为与土和水的压缩系数有关的系数。

3. 支架变形计算支架变形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支架发生的变形。

在进行支架变形计算时,需要考虑支架的材质、尺寸、荷载大小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支架变形计算公式为:Δ=W0+η(y0+Δy)g/2+η(y0+Δy)g/2-Δy0g/2-Δyg/2-Δyg/2-Δyg/2其中,Δ为支架变形量,W0为初始水平拉杆预紧力在横梁上产生的挠度值,y0为初始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值,Δy为立杆支撑点高度减去横梁高度后的变化值,g为立杆间距。

4. 施工荷载计算施工荷载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和支架所承受的各种荷载。

在进行施工荷载计算时,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doc 9页)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doc 9页)

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介绍(doc 9页)模板支架体系的简易结构计算方法(1) 摘要:本文介绍模扳支架的简易计算方法。

一、模板支架体系的构成支架杆件的作用可概括为传递高程和传递荷载,模板支架体系主要构件有:模板,包括底模板和侧模板,分别承受新浇钢筋混凝土和施工荷载所产生的垂直压力与侧压力。

小楞(次龙骨),包括梁底枋、侧模板内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来的荷载,一般采用方木。

大楞(主龙骨),包括托梁、侧模板外楞,用方木、型钢、钢管、组合桁架等,承受小楞传递来的荷载。

通道(过道)支承梁,用型钢、钢桁架或钢板桩等承受通道上部的荷载。

立杆和支架立柱,有门式钢管脚手架、钢管、型钢、贝雷架或钢质组合柱等多种形式,承受大楞或支承梁传递来的荷载。

水平杆,包括扫地杆、立杆(立柱)及大楞之间的纵横向水平连接杆件,用以增加杆件在水平面上的刚度和稳定性。

剪刀撑与抛撑,立杆(立柱)交叉连接杆件,包括竖向(纵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抛撑,用以增加支架系统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基础,原路面、混凝土基础、稳定层、支垫型钢或垫板等各类基础,直接承受支架立柱、立杆传递来的荷载。

地基,支承基础的原状地面。

附件(配件),包括连接件、扣件、底座、托座、调节螺栓、连墙件等。

注:①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按实际情况计算;②混凝土堆集料高度超过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③模板单块宽度小于150mm时,集中荷载可分布在相邻的两块板上。

⒋振捣混凝土时产生荷载对水平面模板为2kN/m2;对垂直面模板为4kN/m2,作用范围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⒌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两式计算,取较小值。

F=0.22γt0β1β2V1/2 F=24H式中: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γ、V——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t0——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原理解析理论计算施工安全计算是保证施工方案和措施能够安全实施的计算,也就是通过提前计算、预演确保施工全过程各阶段所形成的的工况都应出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模板支架应根据架体构造、搭设部位、使用功能、荷载等因素确定设计计算内容。

一般来说,模板支架的验算内容应包含:1.水平杆件抗弯、抗剪、挠度和节点连接强度验算。

2.立杆稳定性验算3.基础承载能力验算4.架体抗倾覆验算竖向荷载传递路线竖向荷载面板小梁(次楞)主梁(主楞)顶托(扣件)立杆基础水平荷载传递路线水平荷载立杆、顶部横杆/剪刀撑立杆基础立杆(弯矩形式)(倾覆、附加轴力、连墙件)连墙件结构规范名称 T/CCIAT0003-2019JGJ162-2008 JGJ130-2011JGJ231-2010 JGJ166-2016永久荷载(竖向) 模板自重(G1k)支架自重(G2k)钢筋混凝土自重(G3k)同同同同模板、支架自重按各自规范给出大小取值钢筋混凝土自重:普通板25.1KN/m³普通梁25.5KN/m³可变荷载施工荷载Q1k附加水平荷载Q2k(泵送、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Q3k施工荷载Q1k振捣砼荷载Q2k倾倒砼荷载Q3k(分别用于不同部位验算)风荷载Wk同JGJ62-2008施工荷载Q1k附加水平荷载Q2k(泵送、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Wk施工荷载Q1k风荷载Wk荷载分类荷载可变荷载T/CCIAT0003-2019JGJ162-2008 JGJ130-2011JGJ231-2010 JGJ166-2016竖向荷载施工荷载Q1k:正常情况3.0KN/㎡模板、小梁验算2.5KN泵管、布料机4.0KN/㎡施工荷载Q1k:小梁2.5kN/㎡;主梁1.5kN/㎡;立柱1.0kN/㎡振捣荷载Q2k:2.0kN/㎡同JGJ62-2008施工荷载Q1:一般情况3.0KN/㎡施工荷载Q1k:①一般浇筑工艺:2.5kN/m2②有水平甭管或布料4kN/m2③桥梁结构:4kN/m2水平荷载 附加水平荷载Q2k:垂直永久荷载2%(作用架体顶部)作用侧模水平荷载(略)同JGJ62-2008附加水平荷载Q2k:垂直永久荷载2%(作用架体顶部)风荷载Wk:按地区选择基本风压乘以体型、高度变化系数荷载荷载组合计算项目荷载的基本组合水平杆强度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 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立杆稳定承载力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 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 风荷载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其他可变荷载+ 风荷载支撑脚手架倾覆永久荷载+施工荷载及其他可变荷载+风荷载立杆地基承载力来自GB51210-2016,以各自架体对应规范为准。

W ψC ψW ψC ψC ψC ψ第一章:水平构件计算分析水平杆件--类型面板小梁(次楞)主梁(主楞)面板--模型转换沿支座(小梁)纵向取1米宽的板带,将均布面荷载转化成均布线荷载,按杆件进行受力分析。

以底下小梁(次楞)为支座,按简支梁或多跨连续梁进行受力计算5.2.1模板可按简支跨验算,应验算跨中和悬臂端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

(JGJ162-2008)建议:板模板考虑弯矩最不利原则面板按简支梁验算,梁模板面板按3等跨或实际垮数。

1.抗弯验算:2.挠度验算:ν=5q /(384EI)≤[ν]σ=Mmax/W≤[f]4l楼板厚度h=200mm,面板厚度15mm,小梁间距300mm,立杆间距900*900mm,施工荷载取值Q1K=2.5KN/㎡,施工集中荷载2.5KN。

混凝土自重G2k=24KN/m³ ,板中钢筋自重G3k=1.1KN/m³,面板自重G1K=0.1KN/㎡,模板+次楞自重G1K=0.3KN/㎡,楼板模板自重G1K=0.5KN/㎡,模板及支架自重(4米以下)0.75KN/㎡。

(支架重量每米按0.15KN近似取值)楼板厚度h=200,面板厚度15mm,小梁间距300mm,立杆间距900*900,施工荷载取值Q1K=2.5KN/㎡,施工集中荷载2.5KN。

混凝土自重G2k=24KN/m³ ,板中钢筋自重G3k=1.1KN/m³,面板自重G1K=0.1KN/㎡,模板+次楞自重G1K=0.3KN/㎡,楼板模板自重G1K=0.5KN/㎡,模板及支架自重(4米以下)0.75KN/㎡。

(支架重量每米按0.15KN近视取值)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本例以简支梁,取1m 单位宽度计算。

W =b /6=1000×15×15/6=37500mm3,I =b /12=1000×15×15×15/12=281250mm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q1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q2只有模板自重,p 为集中荷载)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 ,1.35(G1k+(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1)×0.2)+1.4×2.5,1.35×(0.1+(24+1.1)×0.2)+1.4×0.7×2.5] ×1=8.68kN/m (浇筑中状态) q2=0.9×1.2×G 1k ×b =0.9×1.2×0.1×1=0.108kN/m (浇筑前状态) p =0.9×1.4×Q 1k =0.9×1.4×2.5=3.15kN (浇筑前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 =(γG (G1k +(G2k+G3k)×h))×b =(1×(0.1+(24+1.1)×0.2))×1=5.12kN/m 计算简图如下:(计算公式来自JGJ162-2008, 0.9为结构重要性系数)3h 2h1、强度验算M1=q 1 /8=8.68×0.3x0.3/8=0.098kN·m M2=q 2 /8+pL/4=0.108×0.3x0.3/8+3.15×0.3/4=0.237kN·m Mmax =max[M1,M2]=max[0.098,0.237]=0.237kN·mσ=Mmax/W =0.237×106/37500=6.332N/m ㎡≤[f]=15N/m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νmax =5q /(384EI)=5×5.12× /(384×10000×281250)=0.192mmν=0.192mm≤[ν]=L/250=300/250=1.2mm :(计算公式来自JGJ162-2008)4l 2l 2l 思考:计算结果和哪些因素有关,抗弯强度怎么取值3004次楞、主楞--模型转换次楞将底下主楞作为支座,按实际跨数(或者三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受力计算。

主楞将底下可调托(扣件)作为支座,按实际跨数连续梁和悬臂梁受力计算。

次楞--受力分析主楞、次楞--验算内容1.抗弯验算:2.杆件为实心方形时,抗剪验算:σ=Mmax/W≤[f]3.挠度验算:注意:主楞、次楞应进行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验算(如悬臂位置、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位置)来自JGJ162附录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G2k+G3k)×h)+1.4×0.7×Q1k]×b=0.9×max[1.2×(0.3+(24+1.1)×0.2)+1.4×2.5,1.35×(0.3+(24+1.1)×0.2)+1.4×0.7×2.5]×0.3=2.669kN/mq1静=0.9×1.2×(G1k +(G2k+G3k)×h)×b=0.9×1.2×(0.3+(24+1.1)×0.2)×0.3=1.724kN/m q1活=0.9×1.4×Q1k×b=0.9×1.4×2.5×0.3=0.945kN/mq2=0.9×1.2×G1k×b=0.9×1.2×0.3×0.3=0.097kN/mp=0.9×1.4×Q1k=0.9×1.4×2.5=3.15kN思考:为什么有q1、q1静载、q1活载1、强度验算 M1=0.1q1静 +0.117q1活 =0.1×1.724×0.9x0.9+0.117×0.945×0.9x0.9=0.229kN·m M2=max[0.08q 2L2+0.213pL ,0.1q2L2+0.175pL]=max[0.08×0.097×0.9x0.9+0.213×3.15×0.9, 0.1×0.097×0.9x0.9+0.175×3.15×0.9]=0.61kN·m M3=max[q 1 / 2,q 2 /2+pL 1]=max[2.669×0.15x0.15/2,0.097×0.15x0.15/2+3.15×0.15]=0.474kN·m Mmax =max[M1,M2,M3]=max[0.229,0.61,0.474]=0.61kN·m σ=Mmax/W =0.61× /54000=11.299N/m ㎡≤[f]=15.444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 V1=0.6q 1静L+0.617q 1活L =0.6×1.724×0.9+0.617×0.945×0.9=1.456kN V2=0.6q 2L+0.675p =0.6×0.097×0.9+0.675×3.15=2.179kN V3=max[q 1L 1,q 2L 1+p]=max[2.669×0.15,0.097×0.15+3.15]=3.165kN Vmax =max[V 1,V 2,V 3]=max[1.456,2.179,3.165]=3.165kN τmax =3V max /(2bh 0)=3×3.165×1000/(2×40×90)=1.319N/m ㎡≤[τ]=1.663N/m㎡材料强度如何取值?106主楞--受力分析主梁计算简图一主梁计算简图二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G2k+G3k)×h)+1.4×0.7×Q1k]×b=0.9×max[1.2×(0.5+(24+1.1)×0.2)+1.4×1.5,1.35×(0.5+(24+1.1)×0.2)+1.4×0.7×1.5]×0.3=2.409kN/mq1静=0.9×1.35×(G1k +(G2k+G3k)×h)×b=0.9×1.35×(0.5+(24+1.1)×0.2)×0.3=2.012kN/m q1活=0.9×1.4×0.7×Q1k×b =0.9×1.4×0.7×1.5×0.3=0.397kN/mq2=(γG(G1k +(G2k+G3k)×h))×b=(1×(0.5+(24+1.1)×0.2))×0.3=1.656kN/m思考:为什么重新算一遍q1、q1静载、q1活载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三等跨连续梁,Rmax=(1.1q1静+1.2q1活)L=1.1×2.012×0.9+1.2×0.397×0.9=2.421kN按三等跨连续梁按悬臂梁,R1=(0.4q1静+0.45q1活)L +q1l1=(0.4×2.012+0.45×0.397)×0.9+2.409×0.15=1.246kNR=max[Rmax,R1]=2.421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三等跨连续梁,R'max=1.1q2L=1.1×1.656×0.9=1.639kN按三等跨连续梁悬臂梁,R'1=0.4q2L +q2l1=0.4×1.656×0.9+1.656×0.15=0.845kNR'=max[R'max,R'1]=1.639kN;1、抗弯验算σ=Mmax/W=0.694×106/4490=154.495N/m㎡≤[f]=205N/m㎡2、抗剪验算τmax=2V max/A=2×4.448×1000/424=20.981N/mm2≤[τ]=125N/m㎡3、挠度验算跨中νmax=1.117mm≤[ν]=900/250=3.6mm悬挑段νmax=0.462mm≤[ν]=2×100/250=0.8mm总结影响受弯构件(水平构件)验算结果的因素:1)结构类型(影响结果:弯矩M、剪力V,尽量避免悬臂结构,或悬臂过长,尽量避免荷载集中作用跨中) 2)跨度(影响结果:弯矩M、剪力V,跨度影响较大,如果计算结果相差很大优先考虑减小)3)材料截面(影响结果:截面面积A、截面抵抗矩W、截面惯性矩I,根据荷载大小合理选用材料截面)4)材料类型(影响结果:抗弯强度[f]、抗剪强度[τ]、弹性模量E,根据荷载大小合理选用材料类型)5)荷载大小(荷载取值对于特定的工况为确定值,但可以通过减小各水平杆件间距来减小荷载面积)第二章:竖向立杆稳定性计算分析立杆--受力分析1.立杆所受荷载大小近似为间距围成面积上荷载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