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对策
中国商品低价出口现象分析与对策
中国商品低价出口现象分析与对策引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面临着低价出口商品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商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商品低价出口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低价出口现象的原因分析1. 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中国目前存在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了激烈的价格竞争。
为了清空库存和获取订单,许多企业将产品价格压得非常低,甚至只能勉强盈利甚至亏本销售。
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使得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出口的方式占据了市场份额。
2. 廉价劳动力成本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这使得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许多企业通过压缩成本来实现低价销售,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廉价劳动力成本是低价出口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货币汇率问题中国货币的汇率被认为与实际价值不符,这使得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出口的方式非常有竞争力。
中国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汇率来推动出口,这进一步加剧了低价出口现象。
低价出口现象的影响1. 影响中国商品形象和品质低价出口商品往往被认为是“廉价货”或者“低质量货”,这对中国商品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为了追求低价,部分企业可能会牺牲产品的质量,导致中国商品整体的品质下降。
2. 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低价出口现象对国内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低利润率和亏本销售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压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过于依赖低价出口,这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3. 对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影响中国商品低价出口现象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不平衡问题。
低价出口大量商品会导致其他国家的相关产业受到冲击,甚至面临倒闭和失业问题。
这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
应对中国商品低价出口现象的对策1.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中国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浅析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
浅析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一直存在。
低附加值产品指的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后出口的产品,其价值相对较低,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一定的制约。
本文将对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进行浅析。
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的成因以下是导致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的一些主要成因: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我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我国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组装和加工,难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我国很难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只能主要依赖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2.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品、玩具、电子组装等。
这些产业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形成低附加值产品。
而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对薄弱。
3. 缺乏自主品牌我国的产品缺乏自主品牌,大部分产品出口依赖于OEM方式,即代工生产。
这导致我国的产品难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低附加值产品容易成为其他国家品牌的代工产品。
4.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缺乏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和品牌推广等能力。
这导致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解决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我国应加大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通过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调整产业结构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新的产业,降低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依赖,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3. 提升自主品牌建设我国企业应重视自主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目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类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而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占比较低。
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过于依赖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出口面临较大风险。
第二,出口商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的出口总额巨大,但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不高。
这导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无法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三,对外贸易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壁垒。
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我国在一些技术密集型和研发型商品的出口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些商品的高附加值和创新性使得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为了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第二,培育和提升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我国商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
通过调研和预测,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和趋势,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第四,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
通过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树立我国商品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第五,深化国际合作和开放共赢。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的发展,拓宽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共赢发展。
总之,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大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提升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深化国际合作和开放共赢,我们可以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
中国产品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中国的低价出口贸易,其实是中国加工贸易,三来一补贸易发展的现状。
在全球经济扩张形成的强劲需求的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逐步得到体现。
近几年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始终占60%以上,成为贸易顺差最重要的贡献力量,而且在短期内这种势头还会持续。
但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主要以OEM贴牌生产为主,所以分析低价出口的利弊,或者说OEM方式贸易的利弊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我们就从我国企业的生产方角度分析低价出口的利弊。
1 生产方企业的好处相对于购买方而言,供给方处于被动的地位,然而,采用OEM方式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1)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国内家电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某些国内制造企业为了能开拓市场,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
(2)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节约销售投资现代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来自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固定成本的分摊。
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这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成本下降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参与OEM供给,意味着产出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而且降低了成本;在企业面对国外市场时,由于地域广,各国商业习惯不同,很难建立完全的独立流通网,但是如果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力量那就便利多了。
采用OEM方式可以减少企业间运转时的摩擦,消减企业本应投入的大量销售资金,使企业能够适应在海外销售。
(3)学习经验,完善管理提供OEM的企业往往在OEM购买方的产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购买方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
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成功控制,效率管理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来自于“干中学”的经验积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产品创新,提升能力如果OEM产品属于创新产品,供给企业除满足购买方的需求外,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推出新产品;或者加深产品线的深度,增加现有产品的品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低价出口的弊端
一、中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原因(一)中国贸易出口结构的制约和中国贸易出口经济发展的不成熟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出口规模以量取胜,其中多以小商品和手工密集型产品等劳动力产品为主。
例如纺织品,小家电,小型手工艺品等等。
产品科技含量低,成本低廉,依靠低价出口来获取贸易利润。
我国目前的贸易出口结构,依旧是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低,主要依靠纺织品和其他劳动力产品的出口来获取贸易顺差。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出口商品。
令很多企业盲目生产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低廉的商品,依托政府的优惠政策,依靠低价出口商品,谋取利润。
(二)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极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地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也正是中国出口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
在商品生产中,劳动力成本低廉,甚至有些劳动力平均每人每天仅仅只有几块钱的工资,几乎为零的商品成本,为出口企业低价出口商品,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后盾,使他们在一定时期的出口贸易中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三)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自身发展理念的制约一些中小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严格执行劳动、环保、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导致所谓的“生产成本”极低,以这样的成本加低廉的利润来闯荡国际市场。
(四)中国国内商品出口存在的不良竞争部分企业为了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不惜采取低价竞销等非常手段。
往往在一国市场开拓初见成效时,开始以低价竞销进行恶意竞争。
这样反而容易遭到反倾销而丢失市场,扼杀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商品低价出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商品低价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1.商品低价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万亿元,雄居世界第三位,2005年更是有所提高,其中服装出口增长19.9%;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增长22.9%;鞋类出口增长25.3%;塑料制品出口增长22.9%,状况喜人。
论述我国低价商品出口的弊端及改革措施
论述我国低价商品出口的弊端及改革措施作者:张雨尧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11期摘要: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像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想要在全球经济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是相当困难的。
多年来,中国为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经济份额,一直采取以低价竞争为主的出口战略。
这种方式虽然对打开世界市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的弊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低价商品出口政策的弊端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国商品;低价出口;弊端;改革措施1.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1.1影响中国产品的形象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一直以低价向外国销售我国商品就等同于在将“中国产品都是劣质品”的错误观念灌输给海外市场的消费者,中国就会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留下产品低质、低价的负面影响。
我国产品以低价出口,表面上看起来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如果长期以低价商品出口为主导,不能提升其他产品品牌的话,不仅不能带来更大的利润,还会给中国产品的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以后再想要将某一产品定位到高档产品的位置上就会更加的困难,甚至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1.2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中国是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我国企业习惯了使用大量劳动力来确保产品盈利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员工收入增长缓慢,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
企业依赖于这种发展方式,固步自封,缺乏创新人才,长此以往便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中国采取低价出口商品的策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手段较为单一,国内的竞争压力较大,只能被迫选择接受海外渠道商的订单。
但是低价出口只是一种短期的促销方法,长期的采取商品低价出口策略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且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拉大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之间的距离,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1.3容易引起“反倾销”的误会由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所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得以逐渐提高。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与对策自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内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亟需进行分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偏重传统产业。
虽然我国在一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但大部分出口商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导。
这种结构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着价格竞争压力和技术壁垒的挑战。
二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够多样化。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纺织品和鞋类等领域,缺乏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这种结构单一的情况容易使我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波动的影响,并且无法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三是出口商品结构缺乏创新能力。
虽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出口商品上的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
缺乏创新的出口商品难以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并且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来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
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拓宽出口商品领域。
政府应支持企业拓展新兴产业的出口,鼓励出口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多元化出口商品,降低对特定区域和行业的依赖。
三是提升贸易服务能力。
政府可以加强对外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贸易服务的水平。
同时,改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壁垒,增加贸易便利化措施,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注重品牌建设。
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通过建立自有品牌和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最后,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贸易经济论文
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贸易经济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产品在产品结构、出口市场、技术标准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对促进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出口产品;问题;对策一、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1.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制造业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杂项制品、加工层次低的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简单的机械运输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些出口产品即便属于中端或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往往依赖进口,在中国经简单的加工组装再出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必然会对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及其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成为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欧盟、香港地区、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占据了很大比重。
2005年,中国对这5大出口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7%以上,由于香港转口贸易的比重很高,尤以转口到美国、欧盟、日本。
2005年与1997年相比,这一比重有所降低,但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的状况没有显著改观。
这些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比重偏高势必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冲击,从而容易成为反倾销的对象,例如,199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不到100吨金属镁,到了1996年增长到11000吨,这种情况就很难阻止欧盟不采取反倾销措施。
3.出口产品竞争力较低我国出口商品种类主要集中于纺织、轻工和农副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生产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落后,造成出口商品质量不高。
另外,由于国内商检部门缺乏测试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品,不得不进口大量检测检验设备,致使出口产品成本大幅上升,竞争力较低。
此外,我国许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也是影响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4.现有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明显滞后,以我国现有工业标准为例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企业出口贸易低价竞争的现实根源及影响
企业出口贸易低价竞争的现实根源及影响一、企业出口低价竞争的现实根源1、国内需求持续不足由于近年我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改革,以及国内的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国内消费需求不振。
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内需仍然增长乏力,面对疲软的国内消费市场,很多企业开始把眼光投向国外,力求开拓国际市场。
但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低。
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又是有限的,面对国内众多出口企业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竞争,企业要实现出口,就只能低价销售。
2、客户缺乏诚信,赊销账款难以收回国内企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客户,往往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
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很多客户缺乏诚信,不能按期归还欠款,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坏账,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而国外,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和个人普遍有着良好的信誉,加之出口多采用信用证和托收承付等方式销售,收款更有保障,因此,许多企业宁愿少赚一点,也要选择低价出口。
3、劳动者福利和环境成本没有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中,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劳动用工制度,有些劳动者除了基本工资外,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而且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和政绩的考虑,无视企业造成的污染,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没有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导致企业为污染所付出的成本较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为低价竞争提供了条件。
这类出口产品正是以牺牲劳动者的福利和环境为代价,得以实施低价竞争。
4、部分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我国许多行业出现生产总量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失衡。
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指出,我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7个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Microsoft_Word_文档
低价出口的利弊分析摘要:劳动密集优势是我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这样的静态比较优势,潜力已经不大。
本文主要分析了低价出口的原因及对策,面对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低价出口不再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除了国外反倾销外,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制约也日益突出。
所以,运用WTO规则应对这些贸易障碍,继续扩大我国商品的出口规模,增加贸易顺差,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和维护我国出口贸易的合法权利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65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
2009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仍处于起步阶段,中企对外投资处中低端行业。
陈健表示,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投资规模远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欧美海外企业多占据行业高端,中国企业大多仍处于中、低端行业。
所以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出口企业,低价出口,低价竞销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第一部分低价出口概述1.1 我国外贸出口的形势1.2 低价出口的成因1.3 低价出口的利弊第二部分低价出口的对策及思考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前言:出口企业为争夺国际市场多数选择低价竞销的策略,引起此种竞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看似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背后隐藏着多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
本文从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现象分析其主要成因,并对低价出口所造成的利弊进行分析。
低价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盈利,同时却也是是困扰我国外贸发展的顽疾,低价出口出现了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涉及企业不断增加和降价幅度加剧的特点。
我国出口贸易的瓶颈及其突破
我国出口贸易的瓶颈及其突破第一章: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外部市场需求减弱等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出现了诸如产品低附加值、贸易摩擦等问题,其瓶颈与困境日益凸显。
因此,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瓶颈及其突破,需要及时做出系统性思考和分析。
第二章:出口贸易的瓶颈2.1 产品质量低中国出口贸易产品普遍以低附加值的轻工业品为主,高端技术含量的产品占比较低。
且在一些地区,由于制造产品的企业业务投入少,对生产工艺、品控等质量管理方面缺少做足工作,导致一些产品存在花样翻新、质量不达标的问题,进而难以获得海外客户的信任,影响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2 交易结构单一我国出口贸易中,往往是对单一产品或资源的长期出口,这导致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从而显得寡头化。
同时偶发式的需求波动,若一旦出现,将会导致出口企业在几年的关键时刻中损失惨重。
2.3 贸易体制制约出口贸易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在我国,由于缺乏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市场规则,导致大量费用投入在与市场约定对接上而不是真正与价值创造上。
此外,我国的汇率稳定,汇率保值能力不如印度或一些东南亚国家,这导致了我国内需增长与外需增长结合不足,难于应对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挑战。
第三章:破局之策3.1 聚焦高附加值市场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旺盛、利润丰厚,是我国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因此,:“走出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机遇而非挑战,需要谋求更广阔的贸易空间。
同时,以创新为核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努力扩大出口规模。
3.2 稳定提升贸易体制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开拓出口渠道是出口企业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出口企业保障和支持,传导企业去往海外市场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资金、信誉等方面的赋权和保障。
3.3 拓宽贸易模式在产品结构、市场体系、技术、环保等方面拓展比单一资源经济更加可持续、经济、安全的贸易模式,并且在贸易方式实践上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高附加值市场倾斜,不断提升中国产能成效,提升中国资产动态。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及时采取优化对策来解决。
下面将针对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1. 结构单一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例如纺织品、玩具、服装等。
这种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就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不小的冲击。
2. 技术含量低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大多属于低附加值产品,这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竞争力较小,会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 依赖性强我国出口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主要依赖于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出口。
这种依赖性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风险,一旦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就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
4. 市场分布片面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分布片面,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市场份额较小,这限制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优化对策1. 多元化发展针对出口贸易结构单一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快出口贸易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扩大高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降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性。
2. 提升技术含量为了解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3. 拓展市场为了解决出口产品市场分布片面的问题,我国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展会、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等方式,逐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降低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依赖性,我国需要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新产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
我国低价商品出口的利与弊
我国低价商品出口的利与弊第一篇:我国低价商品出口的利与弊我国低价商品出口的利弊与对策【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制造遍及世界。
与这一成就相伴而来的低价出口现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在开展外贸活动中普遍采取低价出口策略,以期赢得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诚然,低价策略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起到打开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作用,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更多的时候反而有许多不利影响。
为保持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必须对企业商品低价出口有所思考及对策。
【关键词】低价出口现状成因利弊改革措施一、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现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有了历史性的改变,2010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的货物出口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
但企业出口的利润并没有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而增长,有很多企业出现了利润下降乃至亏损的局面。
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的高增长主要是依靠低价竞争实现“量”的扩张,采取的是建立在内部资源消耗和外部资源依赖基础上的“粗放型”方式。
大量出口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的手段争夺国际市场,不仅造成出口秩序混乱、效益低下,而且还成为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
低价出口竞争对我国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危害,是我国外贸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原因1.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虽然说我国目前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很大比重,且出口的多为中低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于其投资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制造相对简单,所以生产厂家众多,出口低价竞争较普遍。
2.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技术含量低目前,我国多数出口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有技术和自有品牌。
我国本土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所占比例不到10%,能称得上名牌的少之又少。
大量的出口产品是贴牌产品,特别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方面,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和品牌的份额不大。
我国出口鼓励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出口鼓励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出口一直是稳定发展的支柱之一。
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出口鼓励政策。
但是,这些政策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出口鼓励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讨论。
二、政策存在的问题1. 型号单一我国出口企业大多以低端产品出口为主,往往存在型号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这限制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2. 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获得出口优势,技术含量较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这不仅限制了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让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3. 环保问题一些出口企业为了追求低成本,采用了污染环境的方式生产产品。
这会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失去信誉度,同时也会降低中国的竞争力。
4. 关税贸易保护国外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品,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关税贸易保护措施。
这会增加我国的出口成本,对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5. 人民币升值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经大幅上升,这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出口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三、对策分析1. 技术创新政府应该加强与科研单位、大学的合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同时,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含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 加强质量控制加强对出口产品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提高出口产品的品质,树立中国品牌。
3. 促进环保行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环保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高技术含量的环保技术的发展,让我国企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竞争力。
4. 积极推进自贸协定的签署签署自贸协定能够降低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同时也能为出口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提高进口管道的通畅性,促进贸易自由化。
5. 实行金融政策支持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金融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优化对策,以促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良性发展。
一、问题分析1. 产品结构单一我国出口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电子产品等领域,缺乏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这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陷入价格竞争和低利润的窘境。
2. 贸易方式单一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以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国际化企业。
这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容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3. 贸易地区集中我国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等地区,对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发相对滞后。
这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受到地缘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影响较大。
二、优化对策1. 转变出口产品结构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首先需要转变出口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鼓励企业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2. 推动贸易方式多元化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还需要推动贸易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投资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国际化品牌等措施,推动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拓宽出口渠道,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3. 拓展贸易地区多样化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还需要拓展贸易地区,实现贸易地区的多样化。
政府可以通过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拓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空间,降低出口贸易的地区风险,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三、总结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机制改革。
政府应该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化布局等活动,助力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宽出口渠道和贸易地区,实现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面临贸易逆差问题。
贸易逆差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逆差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贸易逆差的原因中国贸易逆差问题的根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性问题:中国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这导致了中国的出口产品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产品则主要是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
这种结构性不平衡导致中国贸易逆差的形成。
2. 内需不足:中国的消费需求相对较低,大部分国民储蓄都被用于投资。
这导致中国的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进口需求。
相应地,中国出口需求较大,进一步加剧了贸易逆差问题。
3.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也是导致中国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人民币长期以来被低估,这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进口商品相对较贵,进一步拉大了贸易逆差。
二、解决策略为了解决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1. 结构调整:中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减少贸易逆差。
2. 扩大内需:中国需要通过加强国内消费需求来缓解贸易逆差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居民增加消费支出,例如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改善社会福利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刺激内需增长。
3. 汇率调整:中国需要逐步放开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使人民币能够在市场供求的基础上实现自由浮动。
这样可以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减少贸易逆差的规模。
4. 加强创新能力:为了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通过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机制,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减少贸易逆差。
5. 加强合作与开放: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浅谈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一、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深层次原因探析1、市场需求格局的影响2、生产成本结构的差异性3、人民币汇率的影响4、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5、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1.市场需求格局的影响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市场需求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满足。
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需求稳定、品质要求提高,企业竞争必须靠其拥有的市场竞争力是否能够抵挡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
2.生产成本结构的差异性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亮点,但同时存在着不同产地的生产成本结构的差异性,这也为出口企业低价竞争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由于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技术条件、管理影响、市场影响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就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对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的要求存在差异。
3.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汇率的波动是决定出口商品价格的因素之一。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反映了中国实力的提升,但在出口企业低价竞争方面,汇率升值其实却不利于企业。
因为人民币升值,进口原材料成本增加,劳动力变得更昂贵,而且由于竞争激烈,而企业又不能提价,出口信用即受到影响。
4.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宏观政策调整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是深刻的。
发展中的企业追求利润和生存,同时也希望政策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支持,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出口退税机制、国内贸易保护和遏制与出口导向战略密切相跟随的政策变化,这些政策变化都能够导致出口企业低价竞争问题的复杂性。
5.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当市场需求与消费者方面无法针对企业低价竞争问题提供有效预测时,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从而也会为企业制造出新的低价竞争压力。
我国出口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秉持价低质次或扩大出口市场份额的策略,大规模增加了市场份额,但也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壁垒加剧、质量安全问题、市场需求变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1.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下,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剧,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调查等形式。
这些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得一些农产品面临出口困难,甚至被迫调整出口目的地。
2.质量安全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例如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能对国际贸易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3.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下降,而新兴市场的需求正在崛起。
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品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1.加强质量安全管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国应该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建立健全从检测到溯源的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积极应对贸易壁垒针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应该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包括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国际贸易秩序、采取针对性的贸易救济措施等。
加强与贸易伙伴国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3.拓展新兴市场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应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深入了解新兴市场的需求特点,调整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品种,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研究,提高市场营销手段和效果。
4.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对策【摘要】多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在开展外贸活动中普遍采取低价出口策略,以期赢得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诚然,低价策略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起到打开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作用,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更多的时候反而有许多不利影响。
比如:不但将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于国外企业,还引发了国外对相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保护措施,为保持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必须治理企业过度的出口低价竞争行为。
【关键词】低价出口恶性竞争成因有效措施自入世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有了历史性的改变,2010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的货物出口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
但企业出口的利润并没有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而增长,有很多企业出现了利润下降乃至亏损的局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数量扩张型增长,出口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价竞争行为。
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此现象的成因及有效措施的研究便更具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现状出口商品低价竞销的方式与花样不断翻新变迁,手段变得越来越隐蔽。
一些企业利用付款条件和国际贸易惯例中的佣金和索赔方式来规避价格的协调以此来实现低价出口的目的;有些企业在制定合同方面,对签订正常价格,但实际上以佣金形式收取回扣,当中暗佣额度高达10%~15%;还有一些企业以索赔赔付为由,向客户征收高额差价;有些企业超过常规合同所签订的比例,供给备用零配件;更有低价出口后在境外购汇核销的现象。
以上皆为我国商品出口低价竞销的主要方式及渠道,是导致我国出口商会的行业指导价格难以发挥应有约束力的主要根源。
在出口商品低价竞销的市场方面,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的表现形式均有所不同。
对于法治健全、市场体制基本成熟的地区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战,但相较而言,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漏洞颇多的地区却更易发生低价竞销现象。
比如我国对越南、印尼等市场出口的低价竞销,可从多角度看出,这些国家的市场体系方面的缺失对我国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造成企业出口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1、出口价格没有反映出劳动者的福利和环境成本。
我国为数众多的出口中小企业中,劳动者除了基本工资外,大多没有医疗、养老保险,而且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就基本工资而言,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很多出口产品之所以能进行低价竞争,很多是通过这种人为地降低劳动力成本取得的。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提高当地的GDP和自己的政绩,对企业造成的污染常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导致企业为污染所付出的成本较低,这自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低价竞争打下了物质基础。
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往往是以牺牲劳动者的福利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致使出口企业有“实力”进行低价竞争。
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污染环境取得的竞争优势,受益的是国外企业和消费者,换回的是此起彼伏的反倾销等制裁和国内福利的损失。
2、国内部分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由于我国在生产秩序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一旦某种产品有利可图,很多企业就纷纷上马或扩大生产能力,致使我国许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建设,从而导致很多行业的生产总量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失衡。
目前,我国的彩电、冰箱、自行车、钢材、轿车等产品都存在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
由于有些商品国内市场饱和,国内需求又难以大幅上升,加之前些年,各地在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时,项目的技术水平相当,导致产品的品种、档次趋同,同质化明显,缺乏差异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想挤进国际市场,为达此目的,就以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
同类企业众多,生产集中度低,结构雷同,也是导致低价竞争的重要原因。
加之,由于我国出口中一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无序竞争,往往是一个产品在一个国家畅销,很多同类企业就一拥而上,彼此竞相削价,导致出口数量激增的同时,出口价格却大幅下跌。
3、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技术含量低。
目前,我国多数出口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有技术和自有品牌。
我国本土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所占比例不到10%,能称得上名牌的少之又少。
大量的出口产品是贴牌产品,特别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方面,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和品牌的份额不大。
国内许多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其实只是加工组装企业,大量的核心技术为外商所拥有,大部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都要从国外进口,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
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含量又低,其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不得不低价竞销。
4、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
虽然说我国目前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很大比重,且出口的多为中低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于其投资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制造相对简单,所以生产厂家众多,出口低价竞争较普遍。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出口主导产品,因此,企业为占领海外市场,不但要和国内众多厂家展开竞争,而且还要与国外发展中国家的众多企业展开竞争,而全球对中低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已趋于饱和,面对有限的国际市场,国内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商品。
三、治理企业出口低价竞争行为的对策出口低价竞争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从长远看会损害我国整体对外贸易的收益。
因此,对企业出口低价竞争行为必须加以治理,以便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1、从企业出口价格源头抓起,加强对出口价格的监管。
低价竞争往往导致企业被提起反倾销等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的产品出口价格偏低。
如果在定价上做足功夫,堵住源头,就可减少被提起诉讼的可能性。
对企业低价竞争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政府应提高企业劳工权益和环保标准,并加强执法力度,对没有严格执行劳动、环保、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的企业,政府应对企业处以重罚,让其没有低价竞争的本钱。
在国外,许多国家的海关关长可以直接发布关于产品进出口价格指南的命令。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11条第3款规定,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包括出口低价竞争行为),并危害对外贸易秩序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禁止有关经营者经营有关货物、技术进出口等措施来消除危害。
2、继续降低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
前些年,为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外汇储备以抵御金融风险,我国制定了较高的出口退税率,这也同时为企业出口低价竞争提供了物资基础。
应该说,这种举措增强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了外汇储备。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贸易的发展,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已暴露了很多问题:如部分过度低价出口的“中国制造”产品,已在很多国家出现了人人喊打的局面,引发了很多国际贸易纠纷;许多低价出口中小企业,只能靠出口退税生存,这不利于淘汰低效率的企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开始下调出口退税率,这对直接降低出口过度低价竞争起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
为减少与国外的贸易摩擦及因出口退税而导致的低价竞争,我国虽已在2004年降低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出口退税率还应进一步下调,而且也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底为止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9411.15亿美元,综合世界各国数据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额位居世界第一。
如此高的外汇储备不仅是一种资源的低效率配置,而且还有其他副作用。
既然我国已经有了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赚取外汇就不再应作为企业出口产品的首要目标。
因此,我国应将对企业出口创汇的要求改变为出口创利的要注重贸易的质量增长,而不是数量的增长,克服外贸出口只赚吆喝不赚钱的现状。
对于出口强劲而又低价的产品,可以再次降低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出口退税,提高它们的出口成本。
3、提升我国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
鉴于目前我国就业压力大的状况,完全放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做法不现实。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当前,随着世界各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高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我国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升级,发展高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别的发展中国家展开错位竞争。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和它们的企业展开低价竞争,而且还可以减少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
为此,我们应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研发投入,尽快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注重产品的高档化、多样化、特色化,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淘汰不挣钱的低档产品,努力实现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未来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贸易强国必须发展的产品,因此,我国要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耗费低、污染少的新型产业;要引导出口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尽快完成产品的升级换代,最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避免企业低价竞争的不良局面。
4、实施出口产品差异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打造非价格竞争优势。
差异化战略着重突出产品非价格方面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创新、质量内涵、服务内容、分销渠道、品牌形象、技术工艺、性能特点、营销网络等方面。
出口产品差异化战略有利于为企业摆脱低价竞争的局面。
企业低价竞争,不但易引起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而且还会丧失大量利润,失去国外市场。
在国际竞争中,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绝大多数缺乏自主品牌,大部分企业从事加工贸易,进行贴牌出口。
为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企业必须培育和创立自己的品牌。
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实施出口品牌战略的企业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品牌推广和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注重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必要的资金投入,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注重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5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实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很多产品的出口市场较集中。
出口市场较集中,容易引起企业间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而竞相压价,同时,过于密集地进入某些国家,会给东道国市场和产业带来冲击及就业压力,引发贸易争端。
为减少低价竞争引起的贸易摩擦,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出口格局,我国应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为此,一方面应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巩固现有的主要出口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潜在的市场和新兴的市场,鼓励企业向南美、非洲、中东、东欧等地区开拓,并努力解决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所遇到的诸如市场准入、贸易歧视、侵害业主利益等方面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