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常识判断文化篇

合集下载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精选2篇)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精选篇1)
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圆明园)
2、“水”字属于哪种汉字构成方式?(象形字)
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乐曲)
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长生殿》)
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文景之治)
6、“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蔡桓公)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李白)
8、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政治地位)
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

《行测常识判断——文化常识》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

《行测常识判断——文化常识》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

《行测常识判断——文化常识》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面要求极高。

其中,文化常识作为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以及当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文化常识部分,本复习指南将结合公务员考试的特点,详细梳理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提供一份全面、具体的复习资料。

二、文化常识复习要点(一)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强调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诗词文化古代诗词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著名诗人及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及其代表作。

诗词的鉴赏与理解: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意境和内涵。

传统节日重要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节日习俗:如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

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节日的起源、传说和历史演变。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者、时间、地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四大发明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二)世界文化世界主要文明古希腊文明:哲学、数学、科学等领域的贡献,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古罗马文明:法律制度、建筑风格、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成就。

古代中华文明:四大发明、儒家文化等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著名历史人物世界历史上的著名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特点和价值。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意义。

(三)当代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特点和现象:如社交媒体、网络流行语、网络文化产品等。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利弊分析,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流行文化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趋势。

影视作品的类型和代表作品,以及影视文化的发展趋势。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历史文化常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出自( )。

A.《左传》B.《史记》C.《淮南子.人间训》D.《论语》正确答案:B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西汉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

知识模块:历史文化常识2.下列全是唐宋时期的一组作品是( )。

A.《过秦论》《捕蛇者说》《劝学》《兵车行》B.《师说》《论语》《六国论》《鸿门宴》C.《捕蛇者说》《六国论》《念奴娇.赤壁怀古》《琵琶行》D.《邹忌讽齐王纳谏》《崤之战》《过秦论》《蜀道难》正确答案:C解析:《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柳宗元,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作者苟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师说》是韩愈的名作,作于唐贞元十八年;《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苏洵是北宋文学家;《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西汉的司马迁;《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唐朝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为刘向集百家作品而编辑整理;《蜀道难》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崤之战》原文出自《左传》,作者是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历史文化常识3.《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是贾、史、薛、( )。

A.林B.王C.刘D.赵正确答案:B解析:《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是贾、史、薛、王。

故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历史文化常识4.《阿Q正传》中阿Q的结局是( )。

A.被当成替罪羊抓进城里,关进牢房B.糊里糊涂送掉性命C.成了富人D.平庸生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历史文化常识5.《金粉世家》的作者是( )。

公职人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生活文化常识

公职人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生活文化常识

生活中的文化常识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由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完整记录。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即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季月节气表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

暑气就要散了。

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在国考中,常识判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常识判断的知识点,能够在考试中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提高得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国考常识判断的知识点。

一、历史文化类历史文化类问题在国考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其中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等方面的内容。

1.中国古代的“三纵三横”指的是:长江、黄河、辽河是纵向的,而京杭大运河、京广铁路等是横向的。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二、地理类地理类问题主要考察国内外的地理知识。

1.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非洲大陆。

2.地球上最大的洲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3.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分别是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和广西。

三、法律类法律类问题主要考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以及对法律术语的理解。

1.我国行政诉讼法共分为两个程序,即一审行政诉讼和二审行政诉讼。

2.我国刑法规定了四个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分别是14周岁以下的不负刑事责任,14至16周岁的负刑事责任但不论刑,16至18周岁的负有部分刑事责任,18周岁以上的负全刑事责任。

四、科学技术类科学技术类问题主要考察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常识。

1.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火爆发展备受关注。

著名的人工智能是图灵测试,旨在衡量机器是否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智能对话。

2.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锂电池成为主流能源储存技术。

五、经济业务类经济业务类问题主要考察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经济发展的常识。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我国的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

以上仅为国考常识判断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在备考过程中,要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同时注重对知识点的系统性整理和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人文相关知识点.doc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人文相关知识点.doc

2020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人文相关知识点治世,儒家的政治概念,意为太平清明之世,与乱世对举。

中国历史上的治世颇多,本篇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人文考点中重要治世的相关知识点。

考点一: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朝建立之初,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了两大措施,分别是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

考点二: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考点三:明章之治:指是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大治景象,此间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做法,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四:元嘉盛世:元嘉期间,宋文帝在继承和延续宋武帝刘裕生前推行的多项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开创的一个盛世,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

考点五: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

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

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

考点六:贞观之治: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

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题答案

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题答案1. 文化常识判断题文化常识判断题1.什么叫文化常识判断题1.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即,文化常识判断题主要考查“文化”方面的常识。

2. 公务员笔试行测文化常识积累,比如:1)古代主要节日比如,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2)年龄称谓比如,①孩提:指2-3岁的儿童;②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等。

3)生肖①我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②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3. 公务员考试,考生可参考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夯实行测理论基础。

2.什么叫文化常识判断题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即,文化常识判断题主要考查“文化”方面的常识。

公务员笔试行测文化常识积累,比如:1)古代主要节日比如,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2)年龄称谓比如,①孩提:指2-3岁的儿童;②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等。

3)生肖①我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②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公务员考试,考生可参考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夯实行测理论基础。

3.文学常识选择题加答案 10道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

A、阮籍 B、嵇康C、刘伶D、向秀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常识判断:文化常识》公务员考试专题复习

《常识判断:文化常识》公务员考试专题复习

《常识判断:文化常识》公务员考试专题复习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其中文化常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常识不仅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还要求考生能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因此,本专题复习将围绕文化常识的核心内容,为考生提供详细的知识点梳理和复习策略。

二、文化常识知识体系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化:儒家、道家、墨家等主流思想体系,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以及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节日民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以及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科技发明: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历史意义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及其他重要科技发明的成就。

世界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古罗马竞技场等,以及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世界文化名人:了解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品和成就。

文化交流与融合: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过程,如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历史事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现状和挑战。

当代文化现象网络文化:了解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如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等,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流行文化:了解当前流行的电影、音乐、动漫等文化产品,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文化创新与发展: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复习策略与建议系统梳理:将文化常识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重点突破:针对公务员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和深入剖析,确保掌握关键知识点。

关联记忆: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关联记忆,如将传统节日与相应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将世界文化遗产与其历史背景相结合等,提高记忆效率。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文化案例,如某部文学作品或某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公务员的文化知识考点

公务员的文化知识考点

公务员的文化知识考点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招聘考试,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其中文化知识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文化知识考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考点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涉及。

包括孔子的思想、五常道德、尊老爱幼、和谐共处等。

考生应熟悉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强调个体的自然追求和心灵的宁静。

考生需要了解道家思想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养生、无为而治、自然法则等。

3.佛教思想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启迪思维、塑造品格、陶冶情操都有重要作用。

公务员考试常涉及佛教的基本概念、经典著作、修身养性等方面的考点,考生应有所准备。

4.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奥。

公务员考试中常考察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中药的药性功效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知识。

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古代中国历史公务员考试中经常考查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考生需要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包括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重要事件等。

2.近代史近代史是近代中国发展进程和历史重大事件的集中体现。

考生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等重要事件,以及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态。

三、中国文学和艺术1.古代文学经典公务员考试中常考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文学作品,并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影响。

2.现代文学公务员考试中也会涉及到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考生需要了解《红岩》、《围城》、《平凡的世界》等代表性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创作背景。

3.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京剧、曲艺、中国画、雕塑等。

公务员考试中可能会考察传统艺术的基本知识和代表作品,考生需要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之文化知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之文化知识

福建人事考试网:文化常识是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重要的考点,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和外国的重要文化,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2011年,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9项: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皮影。

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项: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0大类,囊括了我国各个地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代表作。

具体分类如下: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京剧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公务员中的常见文化常识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常见文化常识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常见文化常识题解析公务员考试是我国国家公务员选拔与录用的一种形式,凭借其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备受广大考生的青睐。

而在公务员考试中,文化常识题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被视为重中之重。

以下将对公务员中的常见文化常识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众多传统节日在民间广泛传承并延续至今。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至关重要。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也是中国人团聚、祭祖和向亲朋好友拜年的日子。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祭祖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清明前后举行,人们会扫墓祭拜,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气。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以此来纪念和缅怀屈原。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古老的农耕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人们会吃月饼、观赏月亮,并与家人团聚度过这一天。

5.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纪念日,通常在每年的十月一日庆祝。

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二、著名文化古迹中国拥有众多著名的文化古迹,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卓越的文化。

了解这些著名的文化古迹,对于考生们应对相关题目非常有帮助。

1. 长城长城是中国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迹,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

它绵延数千公里,是中国古代的边防防线。

2. 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3. 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代陶俑坑。

4.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它以其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5. 南京夫子庙夫子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专门供奉孔子的庙宇,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学府之一。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常识判断这一模块涵盖的知识面极广,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科技等多个领域。

对于考生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和应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我们来谈谈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在常识判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再比如,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经济常识也是常考的内容之一。

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到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可能出现在考题中。

例如,宏观经济中的 GDP 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指标,考生需要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在微观经济方面,要了解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市场竞争等概念。

对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考生需要清楚它们的作用和实施方式。

法律常识是公务员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都是常见的考点。

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重要法条以及法律的适用范围等,对于正确解答法律相关的常识题至关重要。

比如,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民法中关于民事权利和义务、合同、侵权责任等内容也经常出现在考题里。

历史文化常识可以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以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哲学思想、传统节日等都有可能被涉及。

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考生在这部分题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方面,如气候类型、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方面,像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等。

国考行测文化常识题目

国考行测文化常识题目

国考行测文化常识题目
国考行测中的文化常识题目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目示例:
1.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和哪五经?
2.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及第者分为哪几等?
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4. 中国传统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什么?
5.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大高峰,请列举出唐诗和宋词的代表人物各三位。

6. 中国传统文化中,虎象征着勇猛、力量和独立,龙象征着什么?
7.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有哪些?
8.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常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9. 中国的五大名山是什么?
10.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这些题目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常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备考时应该注重积累文化常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考常识判断文化篇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2016国考常识判断文化篇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了解,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帮助您刷题刷出经验来!一、远古文化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

范围大致包括从今天的甘肃向东到河南。

彩陶文化是其典型特征。

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

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是最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存。

2.良渚文化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远郊的良渚村,距今约5500~4000年,从1936年被发现起,陆续发掘了巨型祭坛等礼制建筑,以及数座拥有大量玉制礼器作为陪葬品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出土了以玉琮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还有三角犁等成熟精细的农业工具,无不显露出5000年前太湖流域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迹象。

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发掘了大型城郭城墙遗址,这就是4000年前的良渚古城。

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

3.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距今8000~5000年燕山以北辽河流域的一种发达文明。

红山文化以玉器着称,玉猪龙为典型代表。

有三处重要遗址,分别是辽宁的牛河梁遗址、查海遗址和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出土大型碧玉C型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

查海遗址发掘出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玉器,经测定距今8000年之久,为红山文化早期。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二、商周文化1.中原文化?商周时期中原文化最耀眼的是体现礼法制度的青铜器。

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等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国宝。

代表中原文化的国之重宝有:殷墟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陕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何尊(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

2.楚文化从商周时期到两汉,长江中游的楚地发展出相当发达的一支文明,楚文化以凤为图腾,其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丝毫不亚于中原文化。

代表楚文化的国宝:湖南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商)。

江西新干出土的四羊方尊(商)。

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铜编钟、曾侯乙青铜尊盘以及铜冰鉴等。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土震惊世界。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包括大量精美漆器,仅49克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学着作《五十二病方》、最古老版本的《老子》竹简,还有我国唯一的保存两千多年不腐的女尸——辛追夫人。

3.蜀文化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和21世纪初发现的金沙遗址把一个不为人知的古蜀国展现在世人面前,但蜀文化的神秘与独特至今给世人留下很多的谜团。

三星堆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古老的青铜王国,其神秘的青铜雕塑一经发现就震惊了全世界。

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

三星堆遗址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发掘出土了:与中原青铜器风格截然不同的青铜雕塑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又称太阳树)、青铜太阳轮等器物反映了古蜀文化独特的太阳崇拜;凸目人面具等表现人“眼睛”的奇特文物反映了古蜀国的古代神话。

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又一处非同凡响的重要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距今3000多年,于2001年被发现。

目前只发掘了金沙遗址的一小部分,已经出土了精美程度极高的金器、青铜器、玉器和大量的象牙。

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和黄金面具展现了与三星堆一脉相传的古蜀风格,而太阳神鸟金箔是金沙遗址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体现了古蜀先民的太阳崇拜。

三、秦——清文化(一)绘画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两汉:汉代壁画和帛画成就较高。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

魏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以人物画为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周《簪花仕女图》。

五代:董源《潇湘图》、《溪山行旅图》。

宋:宋徽宗赵佶代表作《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范宽《雪景寒林图》。

元: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幅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段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世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

清:清初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和弘仁);郑板桥代表作《兰石图》、《竹石图》。

(二)文字和书法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

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

唐代: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宋: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着称。

元:赵孟?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雕塑青铜艺术(见商周文明)。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两汉瑰宝:汉阳陵(汉景帝墓),出土上万件举世无双的陶俑,以仕女俑最为着名。

河北满城的西汉中山靖王陵,出土了三件国宝级文物:长信宫灯、博山炉和金缕玉衣。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是国之重宝。

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十分兴盛。

隋唐: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

北宋:重庆大足石刻在佛教造像中加入大量表现民间生活的内容。

(四)手工艺中国古代手工艺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瓷器、纺织品、漆器、玉器等方面。

1.瓷器唐代“南青北白唐三彩”:“南青”指越窑的青瓷,“北白”指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指洛阳出土的彩陶俑。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景德镇瓷器:发达于元代,在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2.纺织品中国先古传说:嫘祖养蚕冶丝。

现存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出土于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良渚遗址。

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

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建筑中国古建筑特点是:木结构建筑为主,在造型上,人字屋顶和飞檐斗拱是最典型的东方风格。

保留至今的杰出古代建筑典范:皇家建筑: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

帝王陵寝: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墓,罕见的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寝);明清皇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宗教建筑:嵩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五台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

防御工事:长城、藏羌碉楼。

民居建筑:水墨徽州皖南民居:西递、宏村、棠樾、胡氏宗祠;小桥流水江南民居: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山陕民居:陕西党家村;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独特的圆形民居:福建土楼;乡村中的中西合璧华侨文化代表:开平碉楼。

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园林。

最为古老的木建筑:唐朝仅存的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古刹佛光寺和南禅寺;千年木塔——山西应县木塔(辽代)。

古老的砖石建筑:河北赵州桥、西安大雁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开封铁塔。

名家名篇(1)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着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国别史:《国语》(15)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16)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1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1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着:《典论?论文》(曹丕)(19)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着: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20)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着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21)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2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3)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24)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5)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着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26)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2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28)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2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0)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3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32)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33)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4)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5)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36)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的赵孟?(37)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8)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哲学思想一、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并且在各个时期出现了伟大的哲学家及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