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初中读后感700字5篇
《论语》初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论语》初中的读后感《论语》初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初中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初中的读后感1于丹老师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
“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又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
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
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
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论语》初中的读后感2孔子说过好多的名言有关于友谊的,时间的,孝敬父母的等等。
可我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的: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世界上珍贵的的东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贵,我们要获得它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学家爱迪生说的: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初中论语读书心得(篇1)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透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
我们还务必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一部《论语》,清晰地证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
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
用这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这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
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篇2)《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精选5篇)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
《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00字的论语读后感,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近来翻阅《论语》,我在其中了解、领悟。
我想对孔子说,你的思想,在经历漫长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滋长着,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中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学问的来源。
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
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分娩。
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在教育实践上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你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
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想对孔子说,当你在世界的某处地方停驻,留下的是你的渊博,教出的是无穷的学子,我为你感到自豪。
你渴望着统治者的赏识,可却从不因此而违背自己的原则。
你那谈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学到的知识,别人是拿不走的,因为它已成为个人的财富,是心灵的智慧。
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观察周围的世界,并认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属于自己。
正如一个人的气质,不能拿别人的一样,必须经过个人的学习,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通晓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论语》中,记录了你一生的言语,不管是道德,学问,还是品质我们都得到了升华,如滚滚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识已贯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怀令你那上千个弟子臣服,更令我惊叹。
孔子,我想对你说,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当老师在传授知识时我想起了你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呀!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得到巩固,得到更新,获得更深的体会。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热】《论语》读后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意思是: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这段话告诉我们,学习之后要及时巩固,并能学以致用;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只讲江湖义气的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古代“同师为朋,同志为友”。
所以孔子所说的朋,至少是能够谈得来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些人,并不是天天过来找你喝酒,找你闲聊,找你说东家长西家短的酒肉朋友和市井侩夫,这样的.朋友,估计孔子不仅乐不起来,烦都烦死了。
“人不知而不愠”,通常就是“注释”中的解释。
讲的是对自身修养的锻炼,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其实也听说过还有另一种解释:“知”和“智”在古代是通用的,论语里有“知者不惑”,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人有时候并不聪明,但他也不会抱怨。
这一点很难得,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知为知之,知之为通之,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别人说个什么,他马上就会说“这个啊,我知道,我太在行了!”,好象天下大事,无所不晓,世间万物,无所不知。
做人不仅要承认自己的知,更要承认自己的无知。
知识浩如烟海,学问穷通天下,谁也无法将其读完读精,所以,无知并不是耻辱,用贫乏来掩盖无知才是耻辱。
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君子修为的重要方面!读好书,交好友,定好位,我觉得也可以这样去理解这三句话。
至圣先师(或者说后人编纂论语者)以此做论语开篇,确实是把这三件事作为人生中极重要的大事情来看的,想真正做好也的确不易!我也努力把这三件事做好吧!以此自勉!《论语》读后感2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论语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论语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初中读后感1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的感触至深。
因为这里不但有大家明白并且知道的论语,还有一些大家比较生疏的论语。
比如说:子曰:君子之德,风;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风,必偃。
这句话也代表了我们不能做一个墙头草,然后随风倒。
没有一个自己的理由,总是听从别人的安排,跟着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这句话代表了我们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在老师面前,就诊一些老师的错误,更对的应该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
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万无一失了。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也反映了老师对我们所说的:做事情不能着急,如果太着急,就没有多少成果,反而还要重新来一遍,还不如稳扎稳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
虽然这样慢一些,但是,这毕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
要是着急,成不了,瞎操作,没有一点用处。
还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是我们要温习所学的内容,复习了之后,才可以稳扎稳打,学上其他的、更加新鲜的知识。
所以,温习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温习,就像猴子搬包谷一样,走着丢着。
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复习的话,就跌倒了50%,还不复习,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后的5%,第四天,还不复习,那么,这个东西就忘完了。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复习。
这就是我总结出论语的几条名言,我们应该学习学习。
论语初中读后感2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言行不仅仅影响了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不小的影响力。
在联合国评选的十大文化名人中,孔子位列榜首。
论语读后感七年级优秀作文700字7篇
论语读后感七年级优秀作文700字7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撰而成。
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是经典中的经典。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七年级作文700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论语读后感七年级作文700字1学德,学礼,学态度;学智,学道,学做人;必以《论语》学先。
——题记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其中《论语》最为接触较多,它是儒家经典之一。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人深有影响。
本书从世间多方面概括,讲述了人应为,人应不为的各种事情。
从《论语》中,可以让我们悟到许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让我明白,无论何时都要向别人虚心学习,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让我明白学习上应该抱有求实的态度,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对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让自己处在半壶水响叮当的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别人的想法,应该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换个角度尽量去接受它,不要固执的让别人去完成,那样就打破了和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让我明白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衣着过于注重,不要以求知为借口而与人攀比,这种行为完全辱没了读书的真正用意,不能做这种人儿让别人瞧不起。
还有许多言语让我感慨万千,让我从中领悟到不少道理,给了我不少的人生启示。
这几天,我对《论语》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看孔子的为人我学会了品德;看弟子对孔子的行为,我学会了礼仪;看学生积极向孔子学习,我学会了学习的态度;看孔子出事镇定自如,我学会了镇定;看孔子以诸多的行为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我学会了他的智慧;看《论语》记录的孔子的话,我学习了做人的道理。
也许有时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当国家与国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多主张兵戎相见,而孔子主张以“仁”治理天下。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24篇)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24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的读后感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来自《论语》这本书。
但是你真的理解了吗?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再来温习,不是很欢乐吗?有远方的朋友赶来相聚,不是很欢乐吗?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道理也在论语中体现了,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是讲,父母在时,不能远游,出去时要告知父母方向……自从我学习了《论语》以后,我有了许多生活上的进步;每天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孝顺父母……虽然孔子所说的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是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论语就像我的一面镜子,我自己是怎样做的,孔子是怎样要求的,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现代人整天只知道拼命的赚钱,连父母都不管了。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你不尊敬老人,那你养的动物就和你养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了。
《论语》反映出了古代文化学的缩影,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古代的人,古代的事,古代的文化。
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便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每天就应该向曾子这样去反省自己,然后为自己立一个目标,才能有进步。
《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的道理远不止这些……《论语》的读后感篇2我对《论语》很感兴趣,就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里去找,其中,找到了两则关于学习的名言,让我来说一句非常不错的,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那是出自《论语。
为政》中的句子,这句话言简意赅,我是这样理解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能一知半解,千篇一律。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才是会进步的人。
我们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要认真领会,不能一知半解,对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有所长,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论语》读后感1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而悠悠文明长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颗“星”——儒家的《论语》。
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经典,我的成长因它而精彩!说起《论语》,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但在我国广为人知,更是举世闻名。
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
古人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多也体现出了《论语》中的礼教思想。
由此可观,《论语》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因此,这更加深了我想去阅读它的欲望。
于是,我漫步到《论语》的世界里,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熏陶自身的心灵。
读后,其中的很多句语录都深入我心,影响我至今。
小学的时候,我并不是很重视学习。
虽然我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的问答互动,会动脑思考,可是却很少做笔记,课本十分的崭新,里边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
结果,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也得到了我的“报应”,那就是复习时总是无法回忆起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于是成绩总是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仿佛一株枯苗不见长势。
到了初中后,由于学业竞争的激烈,我终于明白了成绩的重要性。
于是我上课就一直埋头做笔记,不肯放过一毫秒,就好像头顶千斤重,抬个头都不舍得。
可是成绩却还是不怎么理想,而且虽然做过笔记,但都好像是走个形式化,满足自身的视觉需求,却从未自身动过脑筋自身思考。
这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警示了我。
它告诉我只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却不学就会陷于困境中。
这清楚地反映出我当时的状况,让我明白了要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话,即使是事半也会功倍的。
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立刻调整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当老师讲解例题、重点时,我就应该放下笔抬起头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当老师停下让我做笔记时,我再拿起笔书写。
果然,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整,我的成绩逐渐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浅,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这时,虽然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起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又出现了问题。
论语其中一则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
论语其中一则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论语其中一则读后感700字精选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我都会赞叹经典的中国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在路上,他们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教导我们虚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看见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要向他学习;看见别人做得不好的时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
如果我们没有虚心精神,自己只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听别人的意见,那我们就不会进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时间一长,你就会退步,成功的几率会越来越小,失败的几率会越来越大,这样一来,你也跟一两岁小孩没什么两样了。
这样的道理,都是《论语》这本书教给我的。
《论语》这本书是一些简短的句子合成的,但这简短的句子却深含了意义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该怎么去做,怎么去面对。
但有些话,却要结合实际来理解。
比如说,《论语》里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的意思是,当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还坚持父亲在世时的行为准则,就可以称他为一个有孝心的人。
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历史在发展,人们的言行举止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个小偷,按照这个道理,你要继承父母,做一个小偷,那这一定是好的吗?不是的,因为你继承的是坏的,不善的,这样对自己不好,对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对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会进监狱坐牢,和一些坏人关在一起。
这样,你有可能会变得更坏,做更多坏事。
对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会非常伤心,渐渐跟你疏远,不再跟你在一起了。
二,你的孩子有可能会跟你一样做一个小偷,这样下来,你的子子孙孙都会变成小偷。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今天我又读《论语》了,读的是《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和《乡党篇第十》,使我深有感触。
最有感受的是《泰伯篇第八》《泰伯篇第八》主要讲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尧舜禹等先王的评价,又对孔子的思想有了进一步发挥。
还有曾子在某些问题上的见解。
本章讲了曾子的孝: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于足,启于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覆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小子!”这一则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平生的小心,避免身体的损伤,能够对父母尽孝,孔子曾对曾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就是说孝子应该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临死前让学生们看自己的手脚,以示身体完整无损。
是一生遵守孝道的。
还讲了孔子对某些君王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泰伯是很高尚的人: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认为泰伯的品德是最高尚的,因为有三次以天下相让,让了三次王位:第一次让是泰伯离开国都,避而出走。
第二次让是父亲去世,泰伯故意不返回奔丧,以避免被众臣拥立接受王位。
第三次让是众臣议立新国君时,泰伯在荆蛮地区,索性于当地黎民一样,断发纹身,表示永不复返。
这样,他的三弟季历只好继承王位,有了泰伯的这“三让才给后来的姬昌继位统一天下创设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因此,孔子才会高度歌颂称赞泰伯。
可见孔子是很尊敬他的。
还讲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句说的是学习就想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恐怕再失去它。
这一则讲了孔子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对学习知识要求的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
我认为这句讲了学习是无止境的,而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正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诠释吗?让我们一起在论语的语句中,体会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要求,一起探索孔子的“之求之与”吧!《论语》读后感2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初一《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
初一《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初一《论语》读后感大全1孔子是古圣先贤,他说古之学为已,今之说为人。
切合实际!在当今天信息化时代,几乎人人都在玩朋友圈,做了一些光彩的事都在宣传。
有些可能就是些表面功夫,华众取宠而已,有些是实际的。
自己常发朋友圈,也是自我的一种宣传。
但是,做事,首先应是出自自己的良知,自发自愿的一种行为。
学习,首先是为了自己成长。
里面有几句对自己震憾比较大的。
比如,君子忧道不忧贫。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这是对现代人在盲目追求物质利益一种警示。
现今金融市场,以及各行各业,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坑蒙拐骗的情况时有发生。
都难长久,事情败露之后,有些人可能进监狱。
一人得利,众人受罪。
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定是遵守做人做事基本原理准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就是合乎道义!!另外,论语六言六蔽,对自己也有较大震憾作用。
如右: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六种美德,不学习发展到极端就变成一种恶习。
对别人仁慈仁爱虽是好事,但是若不明其中道理,不分是非的好,那就不是好事了,会变成一种愚蠢;一个人虽然聪明,但不学习不提高自己修养,其弊端是容易放荡不羁;一个人讲诚信却不学习,其弊端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出现韦生抱树而死的情况);喜欢直率而不好学习,其弊就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刚强而不爱学习,其弊是狂妄自大。
做人做事在于恰到好处而已论语是讲人际关系的一本书,是教人学好的伦理老师。
想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朋友,不妨好好读读。
初一《论语》读后感大全2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谦虚,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篇范文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5篇范文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书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论语读后感,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1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初中生论语读后感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1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1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后感篇1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
后来,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非常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
我应该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应该行动了!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读了这篇论语。
我知道人的知识是无穷的。
随时随地都可以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论语》读后感篇2这两天,班主任常老师带我们进入了文言文的海洋,我们学习了两篇文言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刚学的《论语十则》。
论语读后感700字初中
论语读后感700字初中论语读后感700字初中篇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八年级读书心得700字5篇
论语八年级读书心得700字5篇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读后感1妈妈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一本很精美的书,上面有大大的两个字《论语》.在书的首页上还有一排小字图说天下,我打开书,有前言.目录.我翻阅着,我在看里面精美的图片,古人穿着长袍,站在有两个轮子的马车上,边上有很多很多学者摸样的人跟随着,我问妈妈,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跟着?妈妈告诉我:他是孔子,边上跟随着的是他的学生.他们要去干什么?他们是随孔子去周游列国讲学的.妈妈,我知道孔子,你经常告诉我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就是出自孔子.妈妈笑着说:妈妈想听你读书,你读给妈妈听听里面都写了什么,好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的开篇,说的是: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我仿佛明白了很多,虽然古文是那样难懂,但是反复读,就能够读出意思,就如课文里写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读完《论语》中的《学而》篇,明白了孔子在学习中,他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习到的东西要巩固起来.他说:学习会了的东西,时常温习一下,不也很有乐趣吗?温习就能熟练,熟练就会有创造,所以他又说:温习旧的,能产生新的心得.我明白了妈妈让我读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了,妈妈是让明白在学习中要学会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让我改掉在学习中懒惰.不去思考的坏毛病,我在以后的日子会坚持读书,读好书!论语读后感2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在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化中,在历经沧桑摒弃与珍视后,一部在当今射界享誉全球的经典着作《论语》如珍珠般闪耀在中华大地的上空.小时候,只知道似乎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捋着长长的胡须〝之.乎.者.也〞.到了初中,在课本中读到了《论语》中的名句,才知道那位老爷爷正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上了高中之后,拿起《论语》便不自觉的有一种厚重的情感涌上了心头.翻开一看,我,被这位只会的老人深深吸引了.终于明白为什么《论语》这部书会流传到现在,而且经久不衰反而越加珍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为我找到了学与思的最佳契合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由此一目了然;〝过而不改,谓之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对待过错的态度.品德高尚的`人用于面对过错,鄙陋肤浅的人掩饰自己的过失.所以君子日进,而小人日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富贵与贫贱,孔子的态度很明确,外在的事物不应扰乱内心的宁静,在义与利的选择中,义应为之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集前瞻性与人生哲理于一身的为人,竟然没有得到众诸侯的重用,以至于使圣人沦为丧家犬,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但是值得情形的使,孔子伟大的思想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深植于地下.邂逅《论语》我是幸运的,因为它赐予了我无尽的人生智慧.对于这部着作,即便将书页翻得发黄,我也无法将其读得透彻,无法将全部的只会汲取出来,只能祈祷在处于人生困境的时候,能够领悟一些道理,知道我走出人生的低谷.论语读后感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反反复复,举棋不定.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论语读后感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唯一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在他的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的到来了.他则是将长辈的认同该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将童年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在《朝花夕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猫.狗.鼠〞.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与一只仇猫的故事.作者与猫的关系以及对猫的讨厌.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和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与青年过得好与坏,他都会留给我们回忆.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不管童年与青年的好与坏,长大了的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去回忆他们,因为他们代表着最真挚的情感.年迈的老人,如今因为物质的发展,都会尽心竭力的实现他们童年和青年时候未实现的愿望.而年少的我们,有大把的青春可以任凭我们挥霍,〝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高三的我们,更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仅剩的几个月时间,努力拼搏,坚持不懈,实现我们的理想,进入理想中的学府进行深造.论语读后感5暑假期间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联系自己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所触动.《论语》的真谛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心灵上需要的快乐.全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立身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的言论.配以李泽厚先生的解读,书中每一个片段都使我们在处事做人上有所启迪.孔子一直十分重视学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表明着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默默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所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必须具备的.孔子对于学习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话已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名言名句了,其所蕴含的道理已不用多说.子曰:〝我非生而知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李泽厚在记中重点说了这个〝敏〞,体现了孔子对于知识对于学习的渴望,不断努力追求的精神也一直被中国文化所赞赏和实践.《论语》虽然已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籍,但现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依然有重要的影响.1.它提醒着我们:对学生要充满仁爱.《论语》文中多处提到了仁爱.可见,在孔子的心中仁爱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2.教学要重启发引导.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抓住合适的时机.把握好〝度〞;二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明确要求.触类旁通.针对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希望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它.3.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理念,而且还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今读》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和李泽厚先生的解读,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实践.反思,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高尚品格.有开拓意识的年轻一代.论语八年级读书心得700字。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700字5篇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700字5篇《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它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一条条充满智慧、发人深省的语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初一作文7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书心得初一作文700字1《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并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对象,研究其不一样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景,给予不一样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一样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职责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初中读后感700字5篇《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
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
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
《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
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
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
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
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
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
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
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
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
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论语读后感2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典籍不计其数,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论语》就是对人们影响最深的书籍之一。
学习《论语》内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本分。
本学期我们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论语》十句经典,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边感叹的,他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宝贵的时间。
是啊!时间飞速流逝,一去不复返。
有一句名言:请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只有抓住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我们才会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延长,出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崇拜“游戏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导致学业荒废,这是非常可惜的。
如此美妙的花样年华,却被白白浪费在虚拟的游戏中,被白白浪费在浑浑噩噩中。
年轻时代,时间不能太随性去支配,要让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过得踏踏实实。
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鲁迅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位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不是珍惜时间,忘我勤奋的楷模。
时下,不少中学生缺乏的就是时间观念,他们没有人生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上课就萎靡不振,无心听讲。
基本的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用业余时间让自己有所作为。
长此以往,岂不是毁了自己的一生。
年轻的朋友们,为了自己光明的未来,为了自己充实的人生,让我们携手,一起珍惜时间,一道务实奋进。
来展现自己靓丽的青春,实现自己成功的人生。
论语读后感3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沉淀在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中,任凭它被岁月的风霜剥落得朱漆斑驳;仍凭它在历史的长河、时间的流水中被洗刷的一字不剩,而其中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仍然安详的、静静地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像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灵。
刚开始读《论语》的时候,本只是为了完成每日读好书的任务,可读着读着竟着迷了,爱不释手。
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个穿梭于“礼”、“仁”、“孝”、“君子”、“小人”之间的灵魂,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书中一句句寓意深刻的对话,像一盏明灯,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当我读到“事父母能竭全力”时我因孔子孝顺父母而愈发敬重他;当我读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时,也下定决心学习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当我读到“子不语怪力乱神”时,我也决定从此不信鬼神,相信科学;当我看到孔子勇于承认错误时,我为他的勇气赞叹不已……仔仔细细地读了孔子的《论语》,他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最令我受益匪浅的,特别是这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特长,都有让别人值得学习的才能。
连我们这个小小的班集体,都有愈多的“未来之星”呢!有成绩不怎么好,体育成绩却遥遥领先的运动健将;有体育不好,却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的小书法家;有书法不好却弹得一手好琴,唱歌娓娓动听的小歌唱家;有唱歌五音不全却对数学情有独钟的小数学家;也有数学“白痴”可对写作却妙笔生花的小作家…·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呀!只要我们像孔子那样抱着谦虚的态度来学习,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难道还怕我们学不好,成不了材吗?山之所以高是因为有一颗颗毫不起眼的石子铺砌而成;海之所以辽阔,是因为它不拒任何水流融入自己;人之所以闪光是因为吸取了能够吸取的任何知识来充实自己。
当今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变得懒惰不求上进,对学习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最缺少的就是这种勤奋学习的态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有这种爱学习的精神,不耻下问,一定会有收获的。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浓缩,是一位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老师,更是引领我向上的阶梯。
这么好的书,大家都来读读吧,!论语读后感4《三字经》里说: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它告诉人们,《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一些言语行事。
被奉为儒家经典。
人们在强调《论语》的价值时,总会提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理想人生观七个方面出发,使我们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她在讲述中穿插了很多生动并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寓言,使她的解读更精彩、更深刻、更通俗易懂。
于教授的讲座传递了《论语》中很多做人的道理,先看孔子的为人、夫子之道:忠恕而以;再看孔子给他弟子的说法:已所不欲,勿施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未若贫以乐,富而好礼者也。
关于做人《论语》中出现最多的是君子,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呢?孔夫子说:仁者优,智者不惑。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呢?孔夫子说,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又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关于交友《论语》传递的信息是: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和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分寸,保持适当的距离。
侍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孔子还说:忠吿而善道义,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和朋友交往时,说话非常关键,说话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抢说话;二是不要有话不说;三是不要闭眼瞎说。
《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什么才算幸福快乐的生活呢?幸福和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如田园诗人派鼻祖陶渊明,他的物质生活非常贫困,但他的内心却非常快乐和幸福,经常和朋友喝酒、歌舞,醉了便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好生惬意。
关于做事《论语》中给出的答案更精彩。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禄在其中矣。
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使我学到了知识,振撼了心灵,收获了智慧。
但要真正快乐的工作生活,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领悟。
论语读后感5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