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10页

合集下载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卫星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进入了太空,实现了地球的宏观观察和探索,卫星运行的时间是人们在开展宇航科学和技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编写一份卫星运行时间的教案。

第一步:制定实验目标卫星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都是由它的轨道半径所决定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情况,了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轨道半径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

第二步:选取实验器材为了进行本次实验,需要准备卫星副本、轨道板、计时器和测量工具等实验器材。

需要先将卫星副本放在轨道板上,给它施加一个初始的冲量,使它开始沿着轨道运动。

在卫星沿着轨道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用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并使用测量工具计算卫星的半径。

第三步:实验过程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验过程,本次实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给卫星施加初始冲量,让它开始沿着轨道运动。

2、使用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并记录每个时刻的时间数据。

3、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

4、分析数据,并计算出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第四步:实验过程提醒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顺利地达到实验目标,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卫星副本需要放在轨道板上,并施加一个初始的冲量,才能保证它沿着轨道运动。

2、使用计时器时需要注意读取精确的时间数据,可以多次测量重复使用,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测量工具需要选用精确可靠的工具,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

4、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计算和比较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第五步:实验总结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后更好地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实验后进行总结。

可以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感受和困难,总结实验的流程和结果,强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并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认识。

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验是宇航科学和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3. 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换算,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发射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的运行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问题。

3.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卫星运行时间。

2. 教学用具:计算器、时间单位换算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和实例,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完整word版)《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完整word版)《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2页.教材分析: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引导学生提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就是114×21.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尝试解答,最后全班交流。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的能力.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该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

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许多之后,同样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数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大家想一想,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展示结果。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又需要多长时间呢?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探究新知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师:哪个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算式(114×21)老师板书。

(一)估一估。

1、试着估算一下。

(同桌之间交流估算的结果)2、汇报估算结果。

生1:我们的估算方法是把114看作100,这样我们算的结果就是2100。

生2:我们的估算方法是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这样我们算的结果就是2400。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题策略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从原有算法多样中的算理对竖式计算进行研究形成性练习————关注了全体学生诊断题————把学习练习中的疑问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提高运算能力。

综合实践————在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提高认识,掌握运算技巧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那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师:那你知道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吗?生:我用114*5求出绕地球5圈需要57分。

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绕地球7圈需要多少时间?我用114*7知道线地球7圈需要198分。

师:你可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帮我。

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呢?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问题不仅应该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以动力,还应该留有一定的窨。

让学生从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并围绕数量关系提出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的放矢,直接节课的核心五一节。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解决的新问题,为下下一步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生:我知道用114×21。

师:谁能说一说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呢?生:我觉得大约要用300分。

我把114看做150,21看作20,用150*20所以大约要用3000分。

生:我觉得大约要用200分,我把114看做100,21看做20,用100*20,所以大约要用2000分。

生:我觉得大约要用2200分,我把114看做110,把21看做20,用110*20,所以大约要用2200分。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三、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意义四、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历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反思

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反思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请同学们直接说得数,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80÷430÷611×823×272÷8360÷922×340×625×413×314×215×435×212×4师:刚才这组口算题,同学们不但能正确计算,而且速度很快,下面这两道题呀,要求大家进行估算。

28×32这道怎样估算,谁愿意说一说?生:我把28看作30,把32看作30,30×30=900,所以28×32大约等于900。

师:说得很好,11×71呢?生:我把11看作10,71看作70,10×70=700,所以,11×71大约等于700。

二探索新知师:以上两道题分别用了五入法和四舍法进行估算,让我们再来进行一下速算。

114×1生:114师114×2生:228。

师:114×3生:342师:114×4生:456。

师:114×5生:570。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基于“教育云”下的探索实践反思以《卫星运行时间》为例教材: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学目标:1、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2、会进行适当的估算,并能用竖式进行计算3、体会乘法计算算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两、三位数的乘法并不陌生,因为学生有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经历,对多种算法的理解与沟通,特别是竖式计算的学习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甚至大部分学生没学本课之前,就能用竖式的形式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和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侧重估算和算理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课前观看学生在深圳作业通上传的自学微视频作品。

通过教育云作业分析功能,一方面教师能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能从相互观看中进行自我学习。

一、开门见山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卫星运行时间》,说到卫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东方红一号。

看,这是它的介绍,请你根据介绍发现了什么信息?生: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生:东方红一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师:原来信息中还含有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乘法问题吗?生:东方红一号绕地球2圈需要多长时间?生:东方红一号绕地球10圈需要多长时间?生:东方红一号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师:会列式吗?生:114×2,114×10,114×21师:3个式子中,有没你会算的?生:我会算114×2,114×10,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整十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114×21)设计思路:在期间,教师直接利用教育云平台书写功能,在平板上进行简单必要的书写,包括乘法算式,学生口算的计算过程,算式答案等。

通过该功能,学生能更清晰直观,更易听懂,而且教师也十分方便,不需要粉笔板书再擦除,节省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物理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卫星运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介绍卫星的定义、分类和运行特点。

3.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讲解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卫星运行的轨迹。

4.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化复杂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量和难度,避免过多过难的题目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卫星运行的视频资料2.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影响的图片3. 物理公式和相关图表4.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5. 投影仪或白板七、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理解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卫星运行的规律。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实际操作演练。

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卫星运行相关视频资料。

3. 计算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新知:讲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及计算步骤。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拓展延伸: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反思1. 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程度。

4. 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公式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3. 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案例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案例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案例分析大理永平龙街上村完小赵品辉1、林老师在上课最开始进行的复习与后面新课程的讲解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答:林老师在上课一开始进行的复习与后面新课程的讲解是密切相关的。

讲授新课之前林老师先让学生复习一下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再复习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连带复习了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最后导入新课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复习旧知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

这节课是讲解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需要用到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和整十数和整百数的乘法,而课上林老师组织学生先后回答口算、估算的题目,复习了学过的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方法,为后面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打下了基础。

2、林老师在进入正题前,创设了一个什么情境?这对于教学有什么帮助?答:林老师在进入正题前,先创设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成功发射的情境,这个情景的创设,首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思想,让学生充满了自豪的感情,也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其次还会挑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3、林老师在讲到 114 × 21 这个式子的计算时,用了哪些策略?答:林老师在讲到114 × 21这个式子的计算时,采用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动机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等。

4、林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的?答:林老师先通过一个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内容之后,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最后在全班反馈交流,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先是引导学生找出最简单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在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候应注意的地方——数位对应,特别是让学生重点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对位。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卫星运行的章节,介绍了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提供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和实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4.2 教学手段: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实例和计算方法。

练习题:提供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和解答。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卫星运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问题。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5.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卫星运行相关的天文知识,如地球轨道、卫星轨道等。

介绍卫星运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卫星运行时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航天事业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

3.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卫星的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我国主流的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6.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航天事业资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为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提供支持。

《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文字版

《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文字版

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2、列式计算114×21如果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你能一下子口算出得数吗?别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副标题)。

懒羊羊和美羊羊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这是它们的答案:114×21=342,114×21=2015。

你有什么看法?生:我通过估一估算的她的结果是不对的。

师:看来,解决问题前先估一估是很重要的。

估算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判断结果是不是合理。

3、估算师:你认为114×21的积在什么范围内?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生1:大约是2000,100×20=2000(师引导:实际结果比2000大还是比2000小?为什么)生2:大约是2100,110×21=2100师:实际结果比2100大还是比2100小?为什么?生3:在 2200以上,110×20=2200 师:你估的更接近准确值了,真棒!积一定超过2200吗?为什么?师引导:实际结果一定在2200以上,可能在多少以下?生4:大约是2400,120×20=2400生5:不会超过2500,114×20=2280,114×1=114,2280+114不会超过2500 生6:不会超过2500,100×21=2100,14×21看成20×20=400,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能力。

2100+400=2500,都把数估大了,所以不会超出2500。

师: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4、精确计算,探索算法(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道算式的积,把你的算法记录在作业本上。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卫星运行时间》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及课堂实录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卫星运行时间》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及课堂实录模板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的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颗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生:需要114分钟。

师:那么,这颗卫星绕地球运行2圈、3圈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生1:2圈需要228分钟。

生2:3圈需要342分钟。

师:同学们真棒!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们能估计一下,这颗卫星绕地球运行5圈需要多长时间吗?生:大概需要500分钟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分享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数,再乘十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尝试计算300乘以20。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生1:我们先用300的个位数0乘20,得到0,再用300的十位数3乘20,得到60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得到6000。

生2:我们也可以先用300的个位数0乘20,得到0,再用300的百位数3乘20,得到600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得到6000。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类似,都是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 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1. 计算240乘以30。

2. 计算450乘以50。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三、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那我们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要注意因数中间可能有0,需要处理连续进位。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段赏析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段赏析

整体把握,在比较中提升思维力----《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片段赏析【背景介绍】“数学知识很快就忘掉了,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能使人终身受益。

”(米山国藏语)如何在计算学习中帮助学生积累计算的活动经验,根据问题情境、数据特点灵活、主动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灵活、敏感的思维品质,实现算理、算法的融合应该是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追求的价值所在。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我做了一定的尝试,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探索三位数乘两位的算理、算法,其本质就在于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进行迁移。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立足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给予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究,引导比较,在比较中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片段实录】片段一: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段视频,要想从视频中获取信息,我们应该…?生:应该认真看、仔细听。

师:我们比比看,看谁看得认真、听得仔细、获取的信息多。

准备好了吗?播放一段新闻视频。

(今天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0周年的纪念日,在昨天举行的纪念活动上,中国航天集团的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已先后研制发射了98颗卫星、7艘飞船和1个月球探测器,我国火箭卫星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师:知道了什么?生1:到目前为止,我国发射了78颗卫星,7艘飞船、1个月球探测器。

生2: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生3:201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已成功发射40周年。

纪念活动是在北京举行的。

师:你怎么知道发射时间的?生:会标上有2010年4月23日,北京。

新闻上说昨天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活动,可以知道今天是2010年4月24日。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三)精彩展示(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 (分)(3)估算结果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②学生可以把114看做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解决方法3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1 1 4……114×12 2 8 ……114×202 3 9 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1页的“试一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中心小学王存龙执教枣庄市中区孟庄镇教研室张秀洪评析【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题目。

在解决实际题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

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把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课后的试一试,旨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

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题目,从而拓展延伸提升。

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数位不对齐、忘记进位、结果忘记写"0"等不良习惯。

这些现象从学生学习心理上分析,与他们的情绪、意志和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也是进步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题目。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请看大屏幕。

(出示:人造卫星图片)你熟悉这是什么吗?生:人造卫星。

师:这可是一颗不同平常的卫星,它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揭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

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围绕地球运行,(多媒体演示:卫星绕地运行)你知道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吗?生1猜:80分钟。

生2猜:105分钟。

师:你很胆大啊。

生3猜:140分钟。

师:你的胆子就更大啦,老师收集到了这个信息。

(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生1: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师:非常好。

哪位同学来流利且声音洪亮地读一下。

生2: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评析】:创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图片情境,引出有关人造卫星地数学题目。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师:我们都听清了你读的信息。

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题目吗?女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分钟?师:多么温柔的回答,多么简单的题目。

怎样列式?生:114×2。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114分,绕2圈就是2个114,所以用114×2。

师: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生:114×2=228分。

师:口算能力非常的棒啊!谁还能提出数学题目?生: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10圈需要多少分钟?师:怎样列式?生:114×10.生:人造卫星绕地球150圈需要多少分钟?师:怎样列式?生:114×150。

师:大家提的题目都非常好,小熊也提出了自己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师:哪位同学把信息和条件完整的读一下。

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师:你还会列式吗?生:会。

师:怎样列式?生:114×21。

(生说,教师板书。

)师:这都没有把大家难住,大家真是太聪明了!观察一下,这是几位数的乘法?生: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题目来探索'两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主副课题)【评析】:根据学习进程,相机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感觉学习新知并不难,只需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轻轻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布满自信,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哪位同学能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吗?师:同位互相说一说你的估算过程和估算结果。

(学生估算,教师巡视,约1分钟。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生: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即是2200。

生: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即是2000。

生:我把114看作100,100×21=2100,所以114×21大约即是2100。

【评析】: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题目和在计算前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不同估算方法也为下面解决题目提供了多种策略。

2、具体计算,探索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固然估算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是正确的,我们知道了114×21的积的大致范围,那么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试着解答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创造性的试一试,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方法,教师巡视指导,约10分钟。

)师:我找了几个同学的不同算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请看这一种算法。

(实物投影,学生作业。

)这位同学非常聪明,他把114×21转化成了三年级学过的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进行计算,先用114×20=2280,再用114×1=114,最后把2280和114相加所得的2394就是114×21的积。

还有哪些同学也是这样计算的,请举手。

师:非常好。

再看这一种做法。

(实物投影,学生作业。

)114×21=114×7×3=798×3=2394,这位同学就更聪明了,他把114×21转化成了三年级学过的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进行计算,也很好的解决了114×21的题目。

师:让我们为这两位同学出色的计算鼓鼓掌。

(生鼓掌)师:我这儿还有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表格)我这种方法和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思想上是一致的:第一行是把114分成100、10和4,第一列是把21分成20和1;2000是100和20的积,100是100和1的积,依此类推,把获得的积相加所得的2394就是114×21的积。

大家难道不该为我的奇思妙想鼓鼓掌吗?(生鼓掌)【评析】:由情境拓展引进新知,自然过渡到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实现这一过渡的关键是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类比推理。

学生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再通过讨论、交流、比较,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类比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进行主动的认知建构。

师:实在还有一种更妙的方法呢?大家请看。

(黑板竖式计算)这是哪位同学做的,请说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往乘114,即是114…师:(适时夸大)大家听他说得多好,先从个位的1乘起。

生:(继续)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往乘114…师:(再次打断夸大)说的太严谨了,再用十位上的2往乘114,运算顺序把握的很正确。

生:(再次继续)即是228…师:(故作惊奇)是228吗?生:应该是2280。

(生笑)师:你的反应太快了,还没等大家提出质疑,你就纠正过来了。

生:(再继续)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8后面的0为了美观,可以省略不写…师:是啊,女生都爱美,为了美观可以省略不写。

生:最后用114+2280=2394。

师:你严谨的思维和流利的表达,让我相信你尽对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谁再来完整的叙述一下计算过程。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往乘114,即是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往乘114,即是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就是114×21的积。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也是用竖式计算的?(找一名学生。

)师:(指着黑板竖式114×1的积114.)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生:114×1。

(师板书)师:(指着黑板竖式114×20的积2280.)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生:114×20.(师板书)师:(指着2394)这个数又是怎样得到的?生:2280+114=2394.师:你对竖式计算理解得非常透彻。

经过计算我们知道了114×21的积是2394,由于这是一道文字题,最后要写单位和答。

(教师适时板书) 【评析】:学生再次交流计算的过程,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这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体现新课程"通过解决实际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⒊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为什么?生:我最喜欢竖式计算,由于他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我们在解决题目的时候,不仅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要选择计算方便的方法。

【评析】:在鼓励数学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留意体现算法的优化,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练习及解决题目的公道化。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师: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中华民族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敢于面对重重困难,接受一次又一次挑战,神船五号、神船六号、神船七号飞船的相继升空,终于圆了多年的夙愿。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题目,你敢挑战吗?生齐答:敢。

出示:绕地球的圈数(圈)1圈所用时间(分)共需时间(分)神船三号11289神船四号10791神船七号12090师:神船三号绕地球112圈,1圈需要89分,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题目?生:共需多少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